《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 聊 斋志异 》 采 用 了浪 漫 主 义 的 笔 法 ,塑 造 了一 批 不 同 于 古 代 社 会 那 些 大 家 闺 秀 或 小 家 碧 玉 式 的“ 异类 ” 女性 形象 , 她们 有 的是 那 些 处 于 最 底 层 受 压 迫 受 侮 辱 的 的歌 妓 之 类 ,更 多 的 则 是 一 些 魑 魅魍魉 , 女妖 或者狐仙 之流 , 但 是 与 传 统 文 学 中那 些 作 恶 多 端 的鬼
二. 追 求 婚 姻 自主 的女 性 形 象 在封建 社会 , “ 女 子 无 才 便 是 德” 的 思 想 意 识 占据 主 流 , 在《 红 楼梦 》 里, “ 心较 比干多一 窍” 的林 妹 妹 正 是 意 识 到 贾 母 内 心 这 一 思
形 象往 往具 有 鲜 明的 性格 特征 ,
一
懂 得 感 恩 ,甚 至 会 不 计 代 价 的 报 恩 ,她 们 最 在 乎 的 也 不 是 金 钱 和 地位 , 而是 真挚 的情 谊 , 因此 , 这 些能够 变 化多 端 的“ 异类 ” 身上 , 少 了那 些 灵 异 的 奇 妙 感 和 和 鬼 怪 的 恐 怖 感 ,更 多 的是 人 情 味 和 人 性 美 ,她 们 具 有 的是 正 常 人 的 思 维 和 生 活 。从 这 一 点 上 来 看 , 她 们 虽 然 是 封 建 士 大 夫 眼 中不 齿 的 不 良女 子 的化 身 ,但 是 蒲 松 龄 却 用 更 加 现 实 的 手 法 揭 示 了她 们 身 上
们 更 加 没 有 婚 姻 的 自主 权 。在 明
清进 步思潮 的熏陶下 ,蒲松龄 敢
于 塑 造 出这 样 敢 爱 敢 恨 的 热 情 主 动 的 新 女 性 ,并 且 往 往 让 这 些 女 性 经 过 不 懈 地 追 求 和 努 力 最 终 琴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摘要:蒲松龄先生在他的名篇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中刻画了许多女性形象,然而这些女性又各有千秋,我们根据这些女性的性格特点将其划分为几类:反抗封建压迫的抗争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女性、恪守封建道德的善良女性、追求幸福婚姻的聪慧勇敢女性等。
这些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体现出了女性角色丰富的性格,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本文就其中的部分典型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剖析冰心有句名言: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生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
我们用这种眼光看聊斋中的女性,大体是不错的。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就体现了她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聊斋志异》中描写的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代表着争议和进步,代表着希望和生活,她们有勇气,有胆识,有思想,也有胸襟。
她们敢于大胆追求爱情,勇敢捍卫爱情,执着地坚守爱情。
在社会生活中,她们的聪明才智也大放光芒,她们在跟恶势力斗争时,机智勇敢,谈笑间却敌兵;她们的处事才能、文才、治国才能也让庸碌的男人望尘莫及。
一、足智多谋的抗争女性社会黑暗,恶势力猖狂,即使堂堂五尺男儿有时也会一筹莫展,柔弱的聊斋女性却能在家庭和个人危难的关键时刻,以冷静的思考,果敢的行动,给恶势力致命一击,像复仇女神,让正义得到伸张。
《商三官》中刻画了一个依靠自己的智谋为父报仇的女性角色.商三官已经订婚将要结婚时,父亲被恶霸杀害,哥哥向官府告状,一年多审不出结果.夫家要求迎娶商三官,母亲答应了,商三官却对夫家人说:父亲尸骨未寒,你们就要求举行婚礼,难道你们没有父母吗?柔中带刚,有理、有力、有节,礼貌而坚决地拒绝了夫家的要求。
接着,哥哥诉讼失败,打算把父亲的尸体留在家里做告状依据。
商三官认清了封建社会官府的黑暗和腐败,对哥哥说:父亲被杀的时候官府置之不理,我就已经看透了世间之事.商三官说这番话时,已经胸有成竹,放弃了对官府的幻想,自己亲手给父亲报仇。
明代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

明代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简介《聊斋志异》是明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优秀的短篇小说集,其中描绘了许多不同类型和角色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探讨这些女性形象在明代社会中的地位,并分析他们对社会和男性主导权力结构的影响。
1. 弱势的妻子和侍婢在《聊斋志异》中,有一些女性形象表现出弱势和被动的特征。
她们通常扮演着顺从丈夫、父母或主人意愿的角色,缺乏自主权和自由。
这一类女性形象包括普通妻子和侍婢。
分饰两种身份的女性面临着双重壓力:作为妻子应该服从丈夫,作为侍婢则要提供服侍主人之需求。
她们在家庭内部及日常生活中起到辅助角色,被动无能为力。
然而,尽管这些女性地位相对较低,但她们也有可能通过机智和勇气来反抗不公平待遇,并在一些情节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2. 神秘的妖精和女鬼《聊斋志异》中的另一类女性形象是妖精和女鬼。
她们常常被描述为美丽、诱人和神秘的存在,拥有超凡的能力和非凡的智慧。
与普通妇女相比,这些女性形象在社会地位上更加独立和自由。
她们可以运用自身的特殊能力来保护自己或者对周围人产生影响。
然而,尽管她们具有强大的能力,但妖精和女鬼也常常被描绘为无法真正融入人类社会或实现自己爱情的悲情形象。
3. 勇敢与独立除了上述两个类型外,《聊斋志异》中还描绘了一些具有勇敢和独立精神的女性。
她们主动参与决策并处理家庭事务,拥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
这些女性常常具备学识渊博、机智聪明以及适应能力强等特质。
他们对自己的命运有较大的掌控权,并在一些情节中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
然而,这些女性在明代社会中仍受到男性主导权力结构的限制。
虽然她们表现出优秀的才华和能力,但她们却被视为例外而不是规律。
4. 性别歧视与限制需要注意的是,《聊斋志异》中虽描绘了多样化的女性形象,但整体上反映了当时明代社会对妇女的束缚和性别歧视。
无论是妻子、侍婢、妖精还是勇敢独立的女性,她们都受到一定程度上性别制约和社会限制。
她们经常要面对家庭压迫、父权制度以及男尊女卑思想对自己地位的影响。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052《名家名作》·研究一、绪论(一) 《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背景《聊斋志异》版本众多,现如今仅存稿本、抄本、刊本三大类,稿本是蒲氏手稿本,但如今仅存上半部。
抄本中较为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有康熙间抄本、铸雪斋抄本、雍正间抄本、乾隆间抄本四种。
张希杰是抄本铸雪斋的作者,这是当今现存的能确定具体年代之中较早的一部抄本。
其中刊本中最早的刊本是乾隆三十一年赵起杲的“青柯亭本”,此刊本是一般通行本的底本,中国学术界对于《聊斋志异》的研究依此进行。
(二) 《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文言小说。
其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是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蒲松龄生前,自《聊斋志异》刊行后,便风行天下,受到众人追捧。
在其后的一个时期里,出现许多效仿其的作品,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
书中许多经典的篇章被不断地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十分巨大,是从古至今重要的素材宝库,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小说近五百篇,塑造了数百位人物,其中女性形象占一半篇幅。
作者蒲松龄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新女性形象,运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性格鲜明、各具特色,涵盖了不同种族、阶级、性格,她们突破传统思想、敢爱敢恨、大胆泼辣,她们身上大多体现了反传统的精神,蔑视封建礼教,自食其力,经济独立,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二、作为封建反叛者的新女性形象(一) 疾恶如仇的侠女形象《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敢爱敢恨、疾嫉恶如仇的侠女形象,具有复仇女神的色彩。
这类女性形象和书中软弱的书生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
相比于那些书生,她们更具有英雄气概,是巾帼不让须眉的美好形象,令人佩服。
《侠女》中女主人公特立独行,即使自己身处于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但是仍然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敢于直面社会黑暗,勇于抗争封建恶势力。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蒲松龄是写女性的铁笔圣手,同样的人物,他比前辈作家写得生动丰满,他还涉猎他人没有涉猎的禁区,写出新人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一、爱情、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在爱情、婚姻、家庭中,聊斋女性形象各异,各有千秋。
我们先看在爱情生活中的聊斋女性对真善美、对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
1、表里如一的狐女阿绣《阿绣》里有模样儿完全一样,个性很不相同的两个优美女性,其中一个就是美的追求者狐女阿绣。
男主角刘子固认识了美丽的杂货铺少女阿绣,却没有办法娶到她,在他沮丧的同时,希望能遇到个类似阿绣的。
这时,狐女幻化成阿绣的模样来和刘子固欢会。
狐女为什么这样做?只是艳羡阿绣的美,希望和她媲美。
刘子固的仆人很聪明,很快揭穿了狐女阿绣的身份。
刘子固本来跟狐女阿绣好得蜜里调油,一旦得知狐女的怪异身份,非常害怕,还让家人准备下兵器伏击狐女阿绣。
对这样的寡情郎,狐女阿绣采取忍让态度,说她知道刘子固一直想念阿绣,正打算帮助他们团聚,她虽不是阿绣,却自认为不比阿绣差。
狐女阿绣有神力,却不报复无情义的刘子固,而是把失落的爱,无私奉送他人。
当民女阿绣陷入被乱军俘虏的危难时刻,狐女阿绣却施展神力把民女阿绣从战乱中救出。
在她帮薄情郎和阿绣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后,真假阿绣开始了妙趣横生的比美。
开始,刘子固还能分辨真假,后来,连刘子固都分辨不清哪个阿绣是自己的妻子了。
这说明狐女的美已经修练得跟阿绣没有区别。
狐女为什么如痴如醉地要修练成阿绣的样子?据狐女说,她跟阿绣前世是姐妹,两人都模仿美丽的西王母,阿绣比她学得好。
她们转世之后,狐女仍然不忘对美的追求。
在《阿绣》这个故事里,狐女阿绣是爱情的缔造者、是家庭的保护神。
她能够放下怨恨,帮助真阿绣和刘子固建立家庭,体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
爱一个人不意味着强行占有,而是要让他跟所爱的人走到一起,要他得到自己的幸福。
这是狐女的人生哲学,也是美的哲学。
《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栾庆怡鲁迅认为在明末清初的志怪群书中,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成就最高。
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非复人。
”这里所指的使人“忘为异类”的“花妖狐魅”,显而易见,主要是指《聊斋志异》一书中的女性。
据统计,《聊斋志异》五百余篇,除去寓言、笑话、速写外,真正称得上小说的约不到三百篇,其中描写女性的作品占一半以上,这些作品大都“描写委曲,叙次井然”,是全书中脍炙人口的最精彩的篇章。
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妇女的命运更加悲惨。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根本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更谈不到有什么自由爱情的生活。
作为生活在封建社会晚期、具有深刻观察力的蒲松龄不会不看到这一切,加上屡遭坎坷而终不得其志的生活经历,更激起了他的“孤愤”之情,所以,在当时文网遍布的恐怖时代,他仍以“曲笔”向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加以有力的抨击,对于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作了深刻的揭露。
追求婚姻自由,蔑视和反对封建礼教,这样的女性在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婴宁》中的婴宁是一个像山花一样烂漫,又像山泉一样纯净的美丽少女,她的所作所为,特别是爱笑和敢说私房话的特点,本身就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大胆的挑战。
白秋练(《白秋练》)则是另一类女性,她在爱情的生活道路上不像婴宁那样平坦顺当,而是屡遭坎坷挫折,她没有婴宁活泼爱笑的特点,却比婴宁更显得痴情和持重。
因她知书多才,所以一见到“执卷吟诗”的慕生,立即视为知音,但三次求婚,均遭到慕父回绝。
对此,白秋练并没有失去追求婚姻幸福的信心。
在与慕父的屡次较量中,逐渐认识到“凡商贾志在利耳”的道理,然后凭着自己超人的本领,使其“得厚息”,终于以金钱打动了这个封建老顽固的心,得以与慕生结为美满伉俪。
像婴宁、白秋练这样的女性,在书中还有不少篇幅,其中有的女性为了追求婚姻自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蒲松龄大胆地塑造了一批在追求婚姻幸福 过程中完全采用主动的女性形象。这些女
子,不仅抛头露面,言笑大方,置那套
“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出必掩面, 窥必 藏形"等闰门戒律于不顾,而且敢于先男子 而动情,主动去追求婚姻幸福。
《青梅》中的青梅,是个黠慧 异常的婢女,先是自做红娘, 诚挚地动员小姐阿喜与贫士张
的时候,她则用法术惩治了他,在她眼里,不容得他人对
爱的猥亵。纯结如璞玉的婴宁追求的是水一般明净,诗一 般优美的爱情,她对美好感情的追求是与其真性情分不开
的。
《聊斋志异》中的女子等待人生的态度不仅表现 在感情层面的大胆的爱恨观,从而使她们有别于 传统女性形象,她们对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世 俗的择偶标准业已有了新的乃至是理性的认识。
在这些故事中特别突出的是女子对爱情的各种不同的态度与迫求。自古以来, 女人比男子更为含蓄与执着。在都被套上礼教锁链的封建社会里女人所受的 束缚甚于男子。在这样的宋缚下,青年女子在婚前不允有任何的情爱的要求 的,不仅连看男子一眼的权利也没有的, 甚至像《西厢记》中所描写的那样, 即使是自己被男子偷看了,也要被封建统治者视为辱没门户的丑事。至于婿 后的那一套三贞九烈,仍把她们紧紧地捆绑着,她们不可能去自由地追求自 己的爱情生活。但压迫越大,反礼教的思想也越强,有许多的文学作品都表 现出她们的坚贞与执着的感情。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牡丹亭》中的 杜丽娘,《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祝英台……她们都为自己的爱情付出了许多, 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她们以各种的形式反抗封建的礼教压迫。《聊斋 志异》中的不少女子,她们虽不能完全地摆脱礼教的影响与束缚,但她们从 切身的利益出发,仍然在艰苦的斗争中逐渐地挣脱礼教的桎梏。不管是人, 是狐、是仙,她们都在各自的感情生活里, 都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爱情,让 她们的心底放射出沁人肺腑的芳香,从她们的眼神流露出明亮睿哲的智慧, 从她们的行动表现出忠诚纯洁的品质。在这类女性身上,比较真实地反映了 当时相当一部分要求摆脱礼教束缚,争取婚姻幸福的青年女子的思想特点。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小说保存最完整、流传最广的短篇小说集之一,一直以来都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它的作者蒲松龄对于女性的描写极为生动、准确,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哲学内涵。
在《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各异,其中既有温柔婉约、贤淑端庄的妻子,也有美丽聪明、机智灵活的女妖精。
同时,蒲松龄对于女性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命运和权力。
首先,《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充斥着离经叛道被世俗禁锢的女性,她们被束缚着不能自由满足自己的性欲,而这就更加说明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权力的缺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聪明顶”,这是一段极为经典的故事,说的是小青小柳的爱情故事。
小青和小柳虽然都是人,但是又分别在地府做的是妖精和幽灵。
尽管两个人已经相爱并且互补互济,但小青在地府的主管玉帝的命令下,必须回到地府去接受处罚。
小柳为了拯救小青,变成了一个聪明的头半夜,化身为医生,救了小青,并用着自己的身体为小青松紧带。
这是一个深刻的反封建社会,反性别歧视的故事,它反映了女性在这个时代的困难和压迫。
其次,《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十分的丰富,在感情和智慧的表现上都有着不俗的水平。
而且在这个系列的故事中,物质不仅仅只是一个美丽的形象,还是一个开朗果敢、爽快积极的人物形象。
比如在《两小儿辩口》中,“布谷鸟聚茅巢”这个故事中,小女孩飞雀儿反映的恰恰是物质的意义,它们真正意义的追求是居住在安稳、干草村子里的温馨和快乐。
而物质本身也是丰富的,她们不仅拥有美丽的容颜,还有聪明的头脑和果决的决策能力。
这些都表明了尊重女性的价值和尊严,反映了女性在这个时代的独立和自主。
最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表达出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蒲松龄以独特的笔法描写女性对情爱、人生的理解,深刻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
在《玉荷花》的故事中,作者通过主人公鲁宾逊的“恋物癖”和君子的精神追求,深刻描绘了女性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01111-14陈一惟
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借谈狐说鬼,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现实生活,深刻地描绘出人民群众所受的苦难。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生活在人间的底层,她们的痛苦擢发难数。
蒲松龄的孤愤心情和寄托情怀使他首先注意到妇女的生活状态。
作家倾注了他的全部热情,用那枝生花妙笔,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的故事主要来源于民间。
民间故事通过作者的艺术夸张和加工,于是成了一部浪漫主义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这些故事中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全书的很大比重。
追求婚姻自由,藐视和反对封建礼教,珍爱爱情,这样的女性是《聊斋志异》中描写最多的一类。
《青凤》、《娇娜》、《小翠》写人与狐的爱情,《聂小倩》、《公孙九娘》、《小谢》写人与鬼的爱情,《织成》、《翩翩》写人与仙的爱情,《竹青》、《香玉》写人与花鸟虫鱼等精灵的爱情。
也有《连城》、《侠女》这样写人与人之间的爱情。
这些恋情故事都极其曲折动人,绚丽有文采,而且有强烈的思想性。
作者讴歌真诚高洁的爱情和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美满自由的婚姻生活。
作者塑造了大量美的形象,她们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她们不仅有美的外貌,而且具有反封建礼教的叛逆行动,她们是美的高度统一体。
在这些作品中,有机智贤能并挽救夫家危亡的红玉,有深山采药救情人生命垂危的莲香,也有坦荡爱笑的婴宁,温情体贴的翩翩,多情守信的嫦娥等等。
她们往往有着美丽的外貌,鲜明的个性,纯洁的灵魂和真挚的爱情,她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藐视反抗。
《聊斋志异》中关于人妖艳遇的故事写得最精彩美妙,最令人难忘。
所有的人妖恋情都有相似之处。
书生与精魅幽欢的场所环境大致相似。
男主人公的身份处境大致相同,几乎都是书生一个。
他们穷愁潦倒但却才情横溢,风流儒雅。
贫贱书生在生活仕途上运际多灾,但在情场上却艳遇不迭,非凡得意。
女主人公这些狐仙精魅们个个美丽绝伦,聪慧绝顶,既有倾国之貌,又有灼人之情,她们热情主动,只求奉献没有索取,专爱失意书生,并不计较回报,她们一往情深及时地抚慰着书生们落寞的心灵。
这样的多情女子,实在是人间难得的佳偶。
这些女子不仅是失意书生生活中的伴侣,而且还是他们精神上的知音。
她们理解书生的牢骚,排遣他们的郁闷,献给他们温柔,坚信他们的才能。
她们是他们的红颜知己。
这也体现了蒲松龄对女性美的关注,不仅停留在其年轻美貌,也不仅深入到其心灵秀美,才能超凡。
蒲松龄以执着的态度和集中的注意力审视的是红颜知己。
这与屈原以女性美为政治理想美的寄托不同,与曹雪芹以女性美为人性美的象征也不同,蒲松龄把女性美作为知己之情的形象化身。
对《聊斋志异》中描写爱情的篇章,人们予以了热情的赞美之词。
有谁能不为蒲松龄所描写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和炽热的两性情感而扣动心扉呢?有谁能不赞叹蒲松龄的进步的爱情婚姻观,诸如宣扬恋爱自由,歌颂爱情专一,表现夫妇平等呢?虽然在蒲松龄的笔下,这些女性最后大多都获得幸福的归宿,但这只是作家的理想。
在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男女青年自由结合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蒲松龄正是通过这些妇女的不同遭遇,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摧残。
创作〈聊斋志异》蒲松龄是用一枝饱蘸着激情的笔来写出的。
这些狐鬼精魅作者把她们当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来塑造,作者把无限爱慕之情倾注在她们身上。
这也是蒲松龄塑造女性形象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法,这就是幻化。
把非人(花妖狐魅,神仙灵祗等)幻化为人。
书中的女性大都是鬼狐花鸟等异物的化身,但这些异物都具备了人的感情、人的个性,以致使读者感到“多具人情,和易可亲,”。
作者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和细节描写,塑造了大量成功
的典型形象。
作者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发挥了惊人的想象力,塑造了反映现实的典型性格。
鲁迅说《聊斋志异》中的“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鹊突,知复非人。
”作者不仅赋予她们美人的外貌,而且赋予她们以社会人的高贵灵魂。
她们具有自由,反抗强暴,爱憎分明的优秀品质。
但她们又保持了动物的原形的某些特点,这就加强了形象的艺术力量。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是卓越的。
它根植于民间文学土壤中,又接受了古典小说的传统,成为文言短篇小说的典范。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聊斋志异》的艺术特征有过确切的论述:《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蒲松龄塑造了一百多个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女性形象。
这些宛如生人的形象,没有一个是雷同的,她们之间面貌各异,性格、经历也不相同,既有那个时代女性的共同特征,又有独特的个性。
《红楼梦》也是塑造了一批女性形象的伟大作品。
如果可以比较的话,就描写的全面细腻深刻这方面来说,作为短篇小说的《聊斋志异》自然比不上鸿篇巨制的《红楼梦》。
但蒲松龄的生活经历于曹雪芹不同,因此《聊斋志异》的女性就阶级来说,似乎要比《红楼梦》广泛一些,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封建社会绝大部分妇女的生活状况。
以短篇小说而论,便没有一个能和蒲松龄相比的了。
参考书目:《聊斋志异》
《中国小说史略》
《〈聊斋志异〉妇女形象作品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