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合集下载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过程:
(1)发放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练习题进行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疑惑进行解答。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历史发展脉络。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通过对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及其灭亡过程;
(2)掌握唐朝的繁荣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3)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及其特点;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所了解的隋唐盛世”的历史小论文,要求不少于800字。内容需包括:隋唐盛世的形成原因、具体表现、历史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
2.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分析并论述“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与战乱原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不少于800字。通过此作业,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分组讨论隋唐盛世与五代十国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2.教学过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如“隋唐盛世的原因与影响”、“五代十国的历史教训”等;
(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3)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进行补充和评价。
3.设计一个关于“隋唐时期与五代十国”的历史知识问答小游戏,要求至少包含10个问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此作业旨在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案学习目标掌握隋唐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和分析成就出现的原因,理解隋唐时期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重点:隋朝的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形成的原因、表现。

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藩镇割据,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特征。

探学新知一、隋朝兴亡1.隋朝建立和统一:581年,杨坚定都长安,建立隋朝;589年,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2.重大建设(1)广设仓库:在长安、洛阳和地方广设的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又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

(2)兴建洛阳城。

(3)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暴政: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大举征伐高丽;生产遭到破坏,民不聊生。

(2)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的繁荣(1)唐朝的建立①时间:618年②人物:李渊③都城:长安(2)贞观之治①原因:经济上,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②表现:国家出现了开明政治局面(3)武周政权: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4)“开元盛世”①原因:在政治上,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大兴文治。

经济上,发展生产;军事上,改革兵制。

②表现:国家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

2.唐朝的民族交融民族与唐的关系作用突厥贞观初年,唐军击败东突厥,东突厥汗国灭亡。

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唐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回纥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9世纪回鹘政权瓦解,大部分入居河西走廊和西域,入居西域的回鹘人发展为后来的维吾尔族吐蕃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从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2.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的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识概览】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什么是唐人街。

教师介绍:所谓的唐人街指的是在外国一些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历史上唐朝时期非常强盛,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讲授新课】框题一:隋唐的统一『新知讲解』(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教师讲解:1.隋朝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自主学习』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

学生展示: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本节课的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变迁。

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隋唐盛世的特点和成就;2)唐末社会动荡的原因和影响;3)五代十国的兴衰。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五代十国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隋唐盛世的特点和成就,了解唐末社会动荡的原因和影响,了解五代十国的兴衰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隋唐盛世的特点和成就;2)唐末社会动荡的原因和影响;3)五代十国的兴衰。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隋唐盛世的理解和对于唐末社会动荡的原因和影响的分析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相对较弱。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忆能力较强,但对于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者历史文物,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讲解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隋唐盛世的特点和成就,以及唐末社会动荡的原因和影响。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激发他们对于历史问题的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导入环节(约5分钟):教学内容:介绍隋唐盛世与五代十国。

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手段,给学生展示隋唐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繁荣景象,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及讨论这个时期的重要特点,例如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政治变革等。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从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2.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的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识概览】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什么是唐人街。

教师介绍:所谓的唐人街指的是在外国一些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历史上唐朝时期非常强盛,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讲授新课】框题一:隋唐的统一『新知讲解』(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教师讲解:1.隋朝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自主学习』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

学生展示: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是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一个重要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隋唐盛世以及随后的五代十国时期。

这段历史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极为迅猛的时期,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在介绍隋唐盛世时期,可以着重介绍隋唐帝国的建立、政治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繁荣。

在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时,应着重介绍政治的割据、战乱、经济的衰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后来的宋朝建立和统一的影响。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整理和表达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来理解和解读当今社会问题。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中国古代历史的基础知识,对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中可以重点巩固和拓展他们的基础知识,引导他们能够独立进行历史资料的阅读和分析。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抽象和概念性较强,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加入一些具体的历史人物、事件,以及有趣的历史故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讲解、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还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提取规律和启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2. 理解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掌握相关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成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与比较能力,能够对比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差异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与技巧,能够运用历史文献和资料进行学术性研与探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隋唐盛世时期的兴盛与影响;2. 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与变革。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从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2.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的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识概览】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什么是唐人街。

教师介绍:所谓的唐人街指的是在外国一些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历史上唐朝时期非常强盛,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讲授新课】框题一:隋唐的统一『新知讲解』(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教师讲解:1.隋朝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自主学习』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

学生展示: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统编版2019)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统编版2019)

灭东突厥
北庭都护府
与吐蕃和亲(7世 纪)、会盟(9世纪)
①战争
②设置机构
③册封
④和亲
政策开明 措施灵活 方式多样 注重团结
越窑青瓷




飞钱永泰公主墓Biblioteka 画 复原场景——女子蹴鞠图
阎立本 《职贡图》 唐太宗时,婆利国和罗刹国千里
迢迢前来朝贡的情景
第三颗石子及其涟漪 设藩镇
——中央集权面临新挑战
安史之乱前的节度使与藩镇
含嘉仓遗址。始建于
隋大业元年(605年),
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
,内探出259个粮窖。
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
“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
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 饥乏。然所在仓库,吏皆惧法,
50万斤。被誉为“天 下第一大仓”。
莫肯赈救。初皆剥树皮以食之 ,其后,人乃相食。”
——《隋书·食货》
隋炀帝还派出了五 万名彪形大汉,各执 刑杖,作为督促民工 劳动的监工。监工督 责太急,动不动就用 棍棒毒打,不到一年, 360万民工死者竟达 250万人。 ——唐朝韩偓《开河记》
河朔型藩镇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东南 型藩镇由中央直接控制,为唐提供财政支 持;西南、西北的藩镇则属于中间状态, 与中央有摩擦,但尚未达到割据状态。
削弱了中央集权,但又一定程度上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藩镇林立形势图
安史之乱后的国家与社会
《长安三万里》程公公 立7杀4
这个官司怎么审?
兴平县人上官兴, 因醉杀人亡窜,吏执 其父下狱。兴自首请 罪,以出其父。按唐 律,“杀人者斩”。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北宋 统一
97·9
隋,结束了(369)年的分裂 隋唐历史长河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从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2.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的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识概览】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什么是唐人街。

教师介绍:所谓的唐人街指的是在外国一些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历史上唐朝时期非常强盛,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讲授新课】框题一:隋唐的统一『新知讲解』(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教师讲解:1.隋朝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自主学习』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

学生展示: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天下义仓又皆充满。

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通典·食货典》教师出示PPT,介绍隋朝兴建的洛阳城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

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材料引导』教师出示材料: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过度役使民力,加重民众负担以是导致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之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

(三)隋末暴政与唐朝建立教师讲解暴政表现:①大兴土木,劳民伤财;②三征高丽,穷兵黩武;③徭役繁重,严刑峻法。

结果: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合作探究』教师出示问题:结合隋朝的历史及其影响,说说你是如何评价隋炀帝的?学生讨论并展示教师总结:功:在维护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过: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骄奢淫逸,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给民众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灾难。

『新知讲解』教师播放视频教师讲解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史实618年,隋朝灭亡。

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随后,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框题二: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一)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新知讲解』教师讲解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626年,玄武门之变后不久,李世民继帝位,其统治时期政治开明,史称“贞观之治”。

表现:(1)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2)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2.唐高宗皇后武则天于高宗死后不久,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其统治时期史称“武周政治”。

在她当政期间,尽管政坛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武周政权结束后不久,唐高宗之孙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其统治前期达到了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

『新知讲解』教师出示PPT图片,介绍唐朝的曲辕犁和唐三彩教师播放视频《繁华的唐朝》,教师介绍当时的唐朝不仅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科技先进,而且在处理与周边民族以及与外国的关系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教师出示图片:唐朝初期与周边民族关系图,学生结合教材在图处上找出几个重要少数民族:突厥、吐蕃、回鹘,靺鞨。

教师出示材料: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亢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是也。

——《新唐书·四夷传序》『新知讲解』一.唐与突厥教师出示图片,指出唐初突厥的位置,介绍唐朝建立后北方的突厥分裂为了东西两部分。

突厥经常骚扰唐朝边境。

教师介绍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比较开明的,出示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教师介绍唐朝处理与突厥的关系的基本史实1.贞观初年,唐军大破东突厥,擒获颉利可汗。

2.640年,唐太宗灭高昌,设安西都护府。

3.唐高宗时灭西突厥。

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二.唐与吐蕃教师出示图片,介绍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

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

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有牦牛、马、驼、羊等;手工业有烧炭、冶铁、毛织等。

相对于当时的唐朝,吐蕃是比较落后的。

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教师出示图片:现在的布达拉宫并出示材料:《旧唐书·吐蕃传》:闻突厥及吐谷浑皆尚公主,乃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

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

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人民的交流,教师出示图片:唐蕃会盟碑并出示材料穆宗长庆元年(821)唐蕃双方在长安会盟,重申甥舅之好,结束对抗状态;第二年唐朝使者又到逻些(今拉萨),双方设坛证盟;第三年赤祖德赞刻石立碑,史称“长庆会盟”。

三.唐与回纥、靺鞨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框题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教师出示材料:《长恨歌》节选白居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教师提问:诗人描述的是什么事件?学生回答(一)安史之乱『新知讲解』教师结合图片,概括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唐玄宗安于享乐,怠于政事。

节度使权力不断增大,尾大不掉内重外轻教师出示图片:安史之乱示意图介绍安史之乱的过程: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起兵。

次年正月,安禄山于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六月,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安;唐玄宗西逃至马嵬驿,兵士哗变。

763年,安史之乱最终被唐朝平定。

教师出示图片:唐朝藩镇割据示意图安史之乱的影响1.唐朝由盛转衰2.中央集权削弱,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3.黄河流域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重心南移教师结合材料介绍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材料: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者所立者七君。

——《新唐书》卷九《本纪九》穆宗以后,官僚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以朋党之争的形式表现出来。

官僚士大夫们因为出身、政见的差别以及个人恩怨的关系,围绕着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各分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历穆、敬、文、武、宣五朝。

(二)黄巢起义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黄巢起义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三)唐朝灭亡教师出示朱温的图片,介绍朱温原本是黄巢手下的一员大将,后来投降唐朝受封为节度使。

朱温不断吞并其它势力,实力不断增强。

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

至此,唐王朝灭亡。

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四)五代十国教师出示五代十国的示意图,介绍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教师出示周世宗柴荣的图片,介绍后周实力不断增强,统一了北方,为后来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教师出示材料:广顺三年(953)诏:其婚田争讼、赋税丁徭,合是令佐之职。

其擒奸捕盗、庇护部民,合是军镇警察之职。

今后各守职分,专切提撕,如所职疏遗,各行按责,其州府不得差监征军将下县。

——《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四》『课堂总结』构建本课知识体系『拓展探究』结合教材P42“探究与拓展”,思考:隋朝灭亡的背景与其它朝代有何不同?朝代灭亡的原因主要有统治腐败、经济凋敝、外族入侵、天灾人祸、农民起义等,一般是发生在朝代末期,而隋朝灭亡时经济发达,国力强盛,隋朝正处于繁荣时期。

『典题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化进程简表阅读上述材料,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国近代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答案示例:论题: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论述: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清政府内部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想,他们冲破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愚昧思想束缚,积极主动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和新式学堂,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也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将西方的君主立宪、进化论引入中国,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推翻封建的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以挽救民族危亡。

这次改革虽然失败,但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的覆亡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思想解放不断深入的过程。

若学生从救亡图存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近代化进程;思想认识水平影响近代化道路等方面答,言之有理皆可。

对论题的论述着重从两个方面阐述即可。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解答要依据表格信息,围绕“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来提取观点,论证结合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加深,国人如何一步步向西方学习回答,要结合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从新思想萌发到中体西用再到维新变法和民主共和角度论证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