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综述怎么写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了解若干篇有关该专题的原始研究论文。
国内外大多数医学期刊都辟有综述栏目。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
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
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有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名,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特点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
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
什么事综述性论文

第一部分什么是综述?综述,其中综是综合,述,更多的不是叙述,而是评述和述评。
只评述还不够,还要就观点、材料和方法进行综述。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
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
第二部分综述的类型文献综述有两种,一种是“大综述”,就一个领域的文献的总结。
另一种是“小综述”。
这个综述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介绍前沿,而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就是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缺在哪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
所以,这种综述并不强求非常全面细致,而应该侧重介绍与自己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
第三部分综述的写作过程和方法怎样写文献综述?形式可大可小,看8-10篇与科研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高度的总和、概述、分析,从概念到理论,不要出现摘要堆积;在内容上,与科研课题结合起来。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
综述的名词解释

综述的名词解释综述(Review)是一种对某个主题、领域或问题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和评价的文体,属于学术或科学研究中常见的一种写作形式。
通过综述文章,读者可以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理论成果以及相关问题的讨论,从而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积累。
本文将对综述的定义、类型、写作方法和重要作用进行综合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学术文体。
一、综述的定义和特点综述是一种对某一领域、主题或问题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和评价的文体形式。
与其他常见的学术论文形式(如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或案例分析)相比,综述注重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总结性。
通过对大量学术文献的阅读和分析,撰写者可以提供一份全面而客观的综述,使读者对某一领域的相关研究了解更加深入。
综述的特点在于广度和深度。
广度指的是综述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广阔,能够整合并概括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观点。
深度指的是综述需要对每一个研究成果或观点进行评价和讨论,深入剖析其中的关键问题和争议点。
综述的写作不仅要具备对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和整合能力,还需要拥有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以明确分析已有研究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读者提供可靠和有价值的信息。
二、综述的类型综述可以根据研究领域、目标读者以及文献来源等不同因素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综述类型包括以下几种:1. 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这种类型的综述通过对既有文献的回顾和总结,往往是对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
作者需要展示已有研究的主要发现、理论和方法,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2. 系统综述 (Systematic Review):系统综述利用系统化的方法,全面纳入和评估相关研究的结果,并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它们往往以明确的研究问题为基础,通过预先制定的研究协议来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进行统计分析。
3. 综合综述 (Integrated Review):综合综述旨在整合不同研究方法和来源的证据,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数据,对某一领域的研究问题进行全面探讨和解答。
综述 总结

综述总结综述是一种总结和概括已有文献、研究或其他信息的方法。
它通过归纳和整合已有知识,提供给读者一个全面和详细的概述,并帮助读者理解和评价相关主题或问题。
综述通常由研究者、学生和专家编写,用于传播研究成果、做科研或学习的参考。
综述的写作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和方法。
首先,要选择一个明确的主题或问题,以确保综述的目的明确。
其次,要收集相关的文献和信息,包括已经发表的论文、书籍、报告以及互联网上的资源。
然后,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估,选择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的来源,并且对领域内的研究趋势和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最后,根据选定的主题或问题,将已有的文献整合起来,提供一个详尽、完整并有逻辑的综述。
综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对特定主题或领域的全面了解,并为他们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和指导。
此外,综述还可以帮助研究者识别目前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为他们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对于学生来说,综述是进行文献综合分析和写作的重要工具,也是扩展知识面和提高学术素养的途径。
综述常见的类型包括:文献综述、方法综述、系统综述和综述文章。
文献综述是最常见的一种,它通过收集、评估和总结已经发表的文献来概述某一特定主题或问题的研究进展。
方法综述是对已有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总结和评估,为研究者提供选择适当研究方法的参考。
系统综述是对已有文献和研究进行全面、系统和严格的评估和总结,以回答一个既定的研究问题。
综述文章则是对某一特定主题的全面讨论和分析,从多个角度对该主题进行综合总结。
综述的写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首先,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来收集和评估相关的文献和信息。
其次,要在整合已有文献时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并确保综述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此外,写作综述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以确保综述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在撰写综述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要点。
首先,要尽量使用最新的、最权威的文献和信息,以确保综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要避免片面或偏颇的观点,而是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评估。
论文综述怎么写

一、综述概述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
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
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
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
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
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
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
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
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二、综述的书写格式综述与一般科技论文不同。
文献综述的含义

文献综述的含义
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是指针对某个特定主题或研究领域,对目前已经发表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的文章,通常属于学术论文的一部分,也可能是独立发表的文献。
文献综述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献综述是对目前已经发表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
因此,文献综述需要回顾和总结已经发表的研究文献,包括理论、方法、成果、问题等方面,以便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和背景。
2. 文献综述是对目前已经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和解读。
因此,文献综述需要对已经发表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分析文献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结论和局限性等方面,以便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3. 文献综述是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和背景。
因此,文献综述需要突出自己已经研究的问题、目标的和方法,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方向和指导。
综述的格式和写法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了解若干篇有关该专题的原始研究论文。
国内外大多数医学期刊都辟有综述栏目。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
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
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有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名,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撰写综述论文的几个注意事项:⑴题目不宜过大。
一般来说,题目过大,则不易把握论文的中心,不易得透彻。
⑵参考文献太旧。
文献综述的五个部分

文献综述通常包含以下五个部分:
1.研究背景和目的:这一部分介绍研究领域的背景和相关研究的现
状,指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阐明为什么这个研究领域值得进行综述以及综述的目标是什么。
2.文献收集和筛选方法:这一部分描述综述的文献收集方法,包括数
据库的选择、检索关键词的确定以及文献筛选的过程。
说明筛选标准和包含排除文献的原因。
3.文献综述主体:这一部分是文献综述的核心,对选定的文献进行综
合分析和评价。
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主题进行组织,列出相关文献的重要观点、实验设计、方法和结论。
可以根据研究主题进行分类、对比和总结,指出不同研究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4.结果讨论和评价:这一部分对综述的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分析和
解释文献中的发现,探讨不同观点之间的关系和解释,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或改进的建议。
可以讨论文献中的方法局限性、研究中存在的缺陷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5.结论:这一部分总结文献综述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回答研究的目的
和问题。
强调综述的贡献和价值,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
-----饮用水中不同形态下砷含量的测定1.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如今,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但是我们的生活质量远远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好。
我们处在自杀的过程中,因为空气中有大量的杀手!而砷及其化合物就是其中之一。
1.1砷及其化合物的危害
砷是地壳的组成成分之一,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含砷矿物自然风化后释放砷进入自然环境,尤其易进入水体中发生迁移。
全球有中国、印度、法国、巴西、尼日利亚等20余个国家出现饮水中砷浓度过高而发生砷中毒的病例。
砷对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摄入体内后可经血液迅速分布至全身,皮肤、神经、心、肺等均可受到损害。
砷是国际肿瘤机构(IARC)确认的人类致癌物之一,长期暴露可引发皮肤、肺脏等的肿瘤[1]。
经砷污染的水、食物和空气进入人体后,根据进入人体的多少可以引起急性或慢性砷中毒。
急性砷中毒多见于消化道,主要表现为立即出现的呕吐,食道、腹部疼痛出血及血性便等,抢救不及时可以导致死亡。
慢性砷中毒症状和体征在不同个体和不同地域的人是有差异的。
一般在砷进入机体后,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蓄积才发病。
其对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砷进入人体后随血液流动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可引发器官组织和功能上的异常改变[2]。
自然界中的砷以4种化合价形态存在,如As(Ⅲ),As(0),As(-Ⅲ),As(Ⅴ) [3]。
无机形态的砷均有剧毒[4],而As(Ⅲ)化合物的毒性大于As(Ⅴ)化合物[5]。
不同形态砷的毒性如下:AsH
>As(Ⅲ)>As(Ⅴ)>一甲基胂酸(MMA)>二甲基胂酸(DMA)>三甲
3
基胂氧(TMAO)>砷胆碱(AsC)>砷甜菜碱(AsB)[6],而AsB和AsC常被认为是无毒的。
地下水中砷主要以As(Ⅲ)和As(Ⅴ)的形式存在。
1.2研究此课题的意义
正是由于砷及其化合物对人体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对砷含量。
而饮用水作为人类机体获取所需要的水的主要部分,对饮用水中砷含量的测定是必要的。
在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砷的含量不得超过0.Ol mg/L。
[7]而不同价态的砷对身体的影响不尽相同,所以要求对饮用水中不同价态的砷的测定作研究。
这对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今,有多种方法可以测定,究竟哪种是最优选择,即使我们研究此课题的方向所在。
2.近年水中砷的测定的研究的发展。
2.1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的砷[8]
石墨炉技术是利用高温石墨管使样品完全蒸发,充分原子化,再测其吸收值,此方法绝对灵敏度高,可测定pg级的含砷量。
但该法往往存在较严重的基体干扰,必须添加化学改进剂。
采用加入基体改进剂硝酸镍的方法[9],用石墨炉直接进样测定。
利用硝酸镍为基体改进剂,提高灰化温度,减少待测元索的损失[10]。
本法的线性范围是0-30 ug /L。
最小检出浓度0. 4ug/L。
能够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限量要求。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有较大的背景吸收干扰,而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能很好的消除这种干扰,是测定饮用水中砷的理想方法。
在没有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计的情况下,本法是较好的替代方法。
2.2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11]
自1969年澳大利亚的Holak[12]首先利用经典的Marsh反应发生砷化氢,并将其引入空气-乙炔焰中进行原子吸收测量,开创了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
术以来,HG发生法已成为最常见的进样方法。
还原剂NaBH
4和KBH
4
可以有效地将样
品中的As转化为AsH
3
气体。
采用AFS-9800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仪测定生活饮用水中微量砷的方法。
结果表明,荧光强度为280 V,等电流60 A,读数时间12 s,硼氢化钾浓度为1. 5%,对测定微量砷有较好的检出,检出限为0. 004μg/L,标准曲线相对系数R=0.9998,相对偏差为0. 5%,不同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0% ~100%。
该方法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2.3强阴离子交换柱分离-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13]
水中As(Ⅲ)和As(Ⅴ)的Supelco强阴离子交换(SAX)柱分离-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HG-AFS)法检测的新方法。
利用强阴离子交换柱分离水中的As(Ⅲ)和
As(Ⅴ),然后用HG-AFS法分别进行测定,建立了用强阴离子交换柱分离-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的As(Ⅲ)和As(Ⅴ)的检测方法。
方法的检出限为0.0466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89%~1.01%,加标回收率为95.10%~105.30%。
2.4L-半胱氨酸预还原-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14]
L-半胱氨酸作为氢化物原子光谱法测定砷的增效试剂,其高效的预还原能力、显著的去干扰作用和一定的增敏效果[15]已得到认可。
研究了以稀硫酸为介质,L-半胱氨酸作预还原剂,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
光光谱法测定水中砷的可行性,着重优化了反应酸浓度、硼氢化钾浓度及L-半胱氨酸浓度的条件。
研究发现:砷的氢化物发生在较低的硫酸酸度和较低的L-半胱氨酸浓度下,有较高的发生效率。
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砷的校准曲线在0. 15~20. 00μg/L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为0. 15,2. 00, 5. 00和10. 00μg/L,
砷标准溶液的RSD分别为5. 7%, 4. 0%和2. 1%,回收率在93. 0% ~107. 5%。
目前,人类对砷的发展研究更倾向于向仪器分析方向上发展。
综合上述方法,无论是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还是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或者是近年来获得迅猛发展的氢化物-非色散原子荧光光谱分析,都离不开对仪器的要求。
对于砷及其化合物,其危害性不言而喻,虽然我们在对饮用水中砷含量的测定已有初步成就,已经能测到pg级,但是,而我们对于饮用水中不同形态下的砷的测定,除了强阴离子交换柱分离-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出了三价砷,五价砷之外,没有其他的较为丰富的实验实践,我们可以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溶液,获取新材料,改变条件(如温度、PH等),不断猜想,并以实验来证明。
参考文献
[1]康家琦,金银龙.砷对健康危害的研究进展[J].卫生研究,2004,
33(3):372-376.
[2]白爱梅,李跃.砷对人体健康的危害[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7,
1(24):61-62.
[3] ZHANG Qiang,LIU Yong-mei.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 Engineering [J],2005,26(5):50-421
[4] LIANG Chao-yu,WEI Gan.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J],2006,23(4):47.
[5] MA Ge,XIE Wen-bing,LIU Jing,LI Xin-yang,JIN Yan-wei,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J],2007,27(4):807.
[6] TANG Zeng-xu,Chinese Journal of Analysis Laboratory
[J],2007,26(9):106.
[7] 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VS
[8] 李俊设.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的砷[J].医学动物防
制,2007,23(11):845-846
[9]方荣,陈爱民等.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卫生检验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1,179- 181.
[10]王兴国.实用原子吸收分析技术[M].河南: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6,93.
[11] 王艳.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的微量砷[J]. 污染防治
技术,2009,22(3):113-115.
[12]Holak W.Gas sampling technique for arsenic determination by atomic absorption [J]. spectrophotometry.Anal Chem,1969,4:1712-1715.
[13] 熊鹏.强阴离子交换柱分离-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As(Ⅲ)
和As(Ⅴ)[J]. 分析科学学报,2009,25(4):420-422.
[14] 邹少洪. L-半胱氨酸预还原-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的砷
[J]. 供水技术,2009,3(1):52-54.
[15]陈恒武,何巧红.氢化物原子光谱法的新增效试剂L-半胱氨酸[J].分析化学, 2000, 28(3): 368-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