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之行感悟
红旗渠心得体会

红旗渠心得体会红旗渠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一段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壮丽篇章。
我有幸参观了红旗渠,并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是我对红旗渠的心得体会。
一、传承红旗渠精神,努力拼搏红旗渠的修建可谓艰苦卓绝,无数的劳动者以生命为代价,付出了巨大的汗水和牺牲。
他们坚韧不拔、顽强奋进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红旗渠的传承者们,在困难面前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意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使红旗渠得以顺利建设。
正是这种拼搏精神,让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努力、永不放弃,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二、环保意识的重要性红旗渠是一项生态治理的杰出范例,它对环境的保护工作十分出色。
在红旗渠沿线,我们可以看到绿树成荫、河水清澈的景象。
这得益于相关部门和当地人民的不懈努力,他们重视环保意识,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使红旗渠成为一个生态宜居的地方。
参观红旗渠让我意识到环保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动垃圾分类,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环保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践行环保意识,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团结合作,共铸辉煌红旗渠的建设离不开全体修建者的团结合作。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不同职业、不同技能的人们齐心协力。
正是因为大家紧密团结在一起,才有了红旗渠这一壮丽工程的完成。
红旗渠给了我很多启示,团结合作,共同奋斗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团结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做到团结一心,才能共同铸就辉煌。
四、感恩奋进,不忘初心红旗渠的修建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无私付出。
在我们的参观中,和农民交流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红旗渠的深情厚意。
正是农民的协助和奋斗,红旗渠才得以实现。
红旗渠的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
我应该感恩我们生活中的点滴,感恩那些默默奉献的人,感恩这个美丽的家园。
观看《红旗渠》心得体会八篇

观看《红旗渠》心得体会八篇观看《红旗渠》心得体会八篇【一】去年暑假,我来到了x省林州市。
在那一座座秀丽的山峰上,盘绕着一个伟大的工程——“红旗渠”。
你可别小看它,如果没有它,你能想象到今天的林州会是什么样的吗?如果没了它,林州市将会是一片苍茫。
在遥远的一百年前,这里是一片旱地,仅仅二十几年内就发生了五十余次旱灾。
如果村民们想吃水,就要挑着担子到几十里外的一个小井里打水,而这打水过程中丧失的人命不可计数呀!我在那里听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孝顺的媳妇去打水,要知道,她打的可是八人的水呀!她走了一天,打过水回家,就在路上,她被绊倒了,水一下子洒光了,要想再去打,已经不行了——天已经黑了。
回到家后,大家都没有责备她,而她却因为给自己过意不去,跳崖自杀了。
在太行山腰有一条漳河,林州人民就想把漳河水引入林州,来解决人们的吃水问题。
人们在1960年二月动工了,男子汉出动了,铁姑娘也出动了,少先队员放学后也来帮忙,人们都奋战在那悬崖之上。
工具却是些麻绳,除险钩,锤,吃的是野菜,住也是在山洞里铺床睡觉,我们在景点山区的山洞里还发现了一些肮脏的被子、褥子和衣物,如果你到了这儿,你一定会被感动的。
在极艰苦的施工条件下,林州人民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
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起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垒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x与x连接起来。
十余年后,这项伟大的工程完工了,从那天起,便彻底改善了林州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7公斤。
“红旗渠”还有许多景点呢,青年洞、天下第一滑、天一线……。
啊!那一天的旅行让我受益匪浅,它正是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红旗渠心得[精选5篇]
![红旗渠心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527bb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3.png)
红旗渠心得[精选5篇]第一篇:红旗渠心得小时候,我就听说过红旗渠的故事,看过《红旗渠》电影记录片,唱过《红旗渠》的电影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今日我们将在分局领导的带领下去领会那条“幸福之渠”的丰富内涵,倾听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
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
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的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
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
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当因难的。
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
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大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一大观景。
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
4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
在现实的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不由感慨万分,似乎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
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艰苦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我们并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对立起来,也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贫穷落后等同起来,而是提倡积极向上,坚持与时俱进。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七篇

红旗渠心得体会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数十万人苦干十年,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建成了盘绕太行山,举世瞩目的引水灌溉工程一一红旗渠。
这一渠清水使林县彻底摆脱了极度缺水的自然环境,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改造自然环境的一大奇迹。
也诞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考察红旗渠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三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我通过现场实景教学、专家讲座、专题片播放等进行学习后,使我对新时期如何传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启发。
“红旗渠精神”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保持矢志不渝、不懈奋斗的拼搏精神,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信念感、使命感,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在自身岗位上不断发光发热。
“红旗渠精神”激励着我们要奋发向上,顽强拼搏,锐意进取,不言放弃。
以振奋精神激发斗志,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
做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检察干部,通过进一步学习红旗渠精神,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
在岗位上履职尽责、无私奉献,增强工作上的行动力,对照共产党员的初心,在学思践悟中拼搏实干,不负时代的重托和人民的期盼。
红旗渠心得体会6月16日-18日,在院里的组织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传承红旗渠精神争当时代先锋”主题教育培训班,并亲眼目睹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壮观,聆听了讲解员讲述修建红旗渠悲壮历程,我大受震撼,久久难以平静。
“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从过去到现在,林县人民一直过着“日日盼水不见水”“十年九不收,百姓逃水荒,吃水贵如油”的生活,但林县人民越是困难越向前,他们以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持之以恒的毅力,终于修成了被世人成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解决了困扰林县人民的吃水问题。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_11

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_红旗渠观后感(10篇)通过参观红旗渠,了解红旗渠精神,红旗渠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下面就是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_红旗渠观后感,用红旗渠精神来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
更多观后感心得体会相关推荐↓↓↓《狼图腾》读后感心得体会《一呼百应》观后感心得体会《为了和平》观后感心得体会参观红旗渠心得体会篇1震撼心人——走进红旗渠纪念馆,一幅幅黑白历史照片、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塑直击我的视觉,真实感迎面扑来,仿佛身临其境,让我零距离感受到“人工天河”的宏伟浩大,对创造“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林州人民不畏艰难、敢较天地的伟大气魄而肃然起敬。
在三年自然灾害生死攸关向威迫的形势下,在已故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建渠大军开赴太行山里、漳水河畔,从此揭开了红旗渠工程的序幕。
勤劳勇敢的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太行山峭壁之上的青年洞,此处为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在这坚硬的崖壁上用尽全力也只能凿出一个小洞,更何况是凿通一条高5米、宽6.2米的渠道,这是何等的意志与精神!历久弥新——红旗渠精神专题讲座、《红旗渠》纪实片和话剧生动再现了林州上下艰难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详细描述了工程背后的艰辛历程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深刻阐释了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让我更深切领会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的字字凝重,这是林州人民的智慧和勇气、鲜血和汗水的汇集,是一面永不褪色的伟大精神旗帜,历久弥新。
在学习期间,我们考察组先后深入林州市姚村镇史家河村、黄华镇庙黄村考察学习村级党组织建设管理和乡村旅游产业、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工作的先进经验;实地参观了林州重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林州凤宝管业有限公司、林州市汽配产业园、林州光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逐步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双高”产业集群,林州人民与时俱进,发展现代产业,令人影响深刻。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6篇)红旗渠精神篇15月中旬我们来到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参观学习红旗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历史上的林县十年九旱,水是这里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在林县,走几里甚至几十里去取水,是每个家庭每天必做的一件事。
为一担水,有的要耗费一个劳动力半天、乃至大半天时间。
曾经为争夺河水、井水而引发的械斗在这里并不罕见。
面对这样的情形,林州人民决定要改变现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州的山河。
然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当中开凿一条长1500公里长的红旗渠,特别是在60年代,其面对的困难是我们今天所无法想象的。
可是英雄的林州人民做到了,创造了新中国的一个奇迹。
在参观学习的这几天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什么是“红旗渠精神”,也为林州人民的这种精神所折服。
最让我震撼的,莫过于青年洞的开凿。
青年洞是一条六百多米长的隧洞,而且是开凿在悬崖绝壁上。
太行山坚硬如钢的石英砂石,一锤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斑点,可想而知青年洞的开凿是多么的艰巨。
可是林州人民做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毅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大山中开凿出了一条总长度616米,高5米,宽6.2米的隧道。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
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队员们,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还有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吴祖太的母亲病故时,他仍然在工地上。
他身怀六甲的妻子,因舍己救人牺牲。
没过多久,王家庄隧洞工程发生塌方,这位当时少见的水利学校毕业生又献出了自己年仅27岁的生命,他的尸骨也与太行山永存。
像任羊成、吴祖太这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也正是有了这许许多多英雄的红旗渠儿女,我们才能见到今天被视为奇迹的红旗渠。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优秀4篇】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优秀4篇】篇一: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篇一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机器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站在渠边,看着滚滚的渠水向前流淌着,仿佛像是在诉说着当年修建时的悠悠历史。
顺着渠水就来到青年洞景点,青年洞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
“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当年青年们面对这样的艰难困境,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于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
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故命名为“青年洞”。
抬头看着赫然醒目的郭沫若题词“青年洞”,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年轻的小伙子挥汗如雨搬地拼命工作,似乎听到那凿崖开洞时的声声的铁锹声,“誓言无悔,立誓立行,励志向前。
拥护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秘密。
对党忠诚,努力学习,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站在青年洞下,自豪地抬头挺胸,声声的誓词喊出了我们对于党的真真热爱和深深感情。
工地上的工作质量要求高,红旗渠五十多年没有出现过一处漏水的地方,在当时没有工具、没有资金、没有粮食的年代,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
林州人民用红旗渠的壮举,诠释了“责任”这两个字的真谛。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林县人民在修渠过程中孕育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了激励、教育当代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年轻人要紧紧围绕在党的领导下,刻苦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继承革命优秀主义传统,使我们的红旗渠精神代代发扬、创新!篇二: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篇二20世纪60年代末,地球上增添了一条蓝色飘带,太行山上出现了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一如中国人的脊梁在苍茫大地上的浮雕,奇迹般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此,红旗渠,红旗渠精神,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7月24日,内科系统党总支党员一行在魏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河南林州市的红旗渠。
当我们看到红旗渠博物馆中那一幅幅真实的照片、一件件史料和依照当时艰苦劳动场面还原的浮雕,当我们行走在渠畔欣赏着那一个个巧夺天工的“艺术画卷”时,无不被林州人民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所折服,无不被林州人民当年艰苦奋斗,撼天动地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感动。
红旗渠精神个人心得感悟5篇

红旗渠精神个人心得感悟5篇(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红旗渠精神个人心得感悟5篇【篇一】红旗渠精神个人心得感悟**月12日是一个大晴天,我们有幸在红旗渠干部培训学院度过了令人难忘的一天。
无论是参观红旗渠的主干渠,还是登上太行山参观青年洞,亦或是观看关于修建红旗渠的话剧,每一个行程都让我对于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的人,这个地方的人曾经做过的事多增一分震撼。
中国建国后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另一个就是林县红旗渠。
此话绝不是妄言。
红旗渠完全能够担起这话里蕴含的沉重力量。
林县的县委书记杨贵是一个值得钦佩的人。
我们这些平凡的大多数,大多只会在口头上抱怨老天的不公,社会的不公,即使我们都明白,怨天尤人往往是改变不了现状的。
可是我们在改变面前会丧失勇气,我们害怕改变,害怕承担改变的后果。
而这就是杨贵值得钦佩的地方,百年千年都没做到的事情,他决定做。
其实“做”并不难,难的是“决定”。
这个决定意味着担下一切后果的勇气,意味着他做好了被世人非议的准备,也意味着他愿意承担他人的生命的责任。
【篇二】红旗渠精神个人心得感悟红旗渠,巍巍太行山中的一条游龙。
大自然造就的天堑,却被一群意志坚定的人所征服,这群无所畏惧的林县人民,创造了人定胜天的奇迹。
红旗,象征着奋斗的引领精神,毛泽东思想所传递的不怕苦,不怕累,顽强奋斗;渠,传递着生命血液,给予林县人民生的希望。
红旗渠的造就,是在共产党员的带领下取得的成功。
自力更生,是林县县委开始奋斗的口号。
没有现代化的机械,靠党员群众;没有稳妥的后勤保障,靠干部群众支持。
一斧一凿,烙刻着党员群众的自力更生,顽强拼搏。
“不要讲客观,不要讲条件”,是辉煌成就的动力。
党员干部真正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与群众同吃同住,悬崖上摇摆的是共产党员领头的除险队,“纵使前面万丈深渊,我亦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钦佩。
要成就必有牺牲,十几岁的少年,花甲之年的老人,前赴后继的青年,高大的山碑,记载着他们的功绩,更是激励当代前进的动力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旗渠之行感悟
巍峨太行山,雄壮红旗渠。
“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上世纪60年代,我国正处于最为困难的历史时期,为改变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恶劣环境,河南林州人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修桥,苦战10年,共计削平山头1250个,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个,挖砌土石方1516万立方米,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总长15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
红旗渠不仅解决了林县人民饮水和灌溉的生存问题,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慰问困难群众之后,7月17日下午,全体党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位于总干渠分水闸处的红旗渠纪念馆和总干渠重点工程青年洞。
在红旗渠纪念馆里,逼真的模型、生动的实物、珍贵的照片、翔实的资料,真实再现了河南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历程。
面对一幅幅令人震撼的历史照片,听讲解员述说老一辈当年鏖战太行山的壮烈场面,大家都感动了。
走在红旗渠重点工程——青年洞前曲折的长堤上,面对着太行山的悬崖峭壁和红旗渠中碧绿的流水,大家仿佛又看到一个个铁血汉子和巾帼英雄腰系草绳在悬崖峭壁间除险的身影,仿佛又听到铁锤砸向钢钎的声响回荡在山间。
参观完红旗渠后我们第四组在青年洞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
致认为:红旗渠是困难时期党带领人民群众客服艰难险阻、兴修水利工程、造福一方群众的伟大实践,是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生动写照,是林州人民用鲜血和牺牲、用坚持和奉献铸造的人间奇迹。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仅体现了林州人民“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的壮志豪情,也是与“井岗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党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是我们新时期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强大精神动力,更是我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保证。
大家纷纷表示,红旗渠一行,对我们来说,精神上是一种鼓舞,灵魂上是一次洗礼,责任上是一次强化。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应该自觉传承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坚持弘扬和践行红旗渠精神,把学习实践红旗渠精神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通过这次红旗渠之行我感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一个团队如果是一盘散沙就不可能或者很难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必须众人一心、协作配合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