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1

合集下载

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1

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1

A、1.9eV B、1.6eV C、2.5eV D、 3.1eV
5、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飞飞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
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
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B ) 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 B.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 C.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 光的截止频率 D.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 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 最大初动能
●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精确的研究
推知,光电子逸出时间不超过10-9 秒
逸出功W0
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 值,叫做这种金属的逸出功。
爱因斯坦的光子说
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 子组成的,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hν。这 些能量子后来被称为光子。
E hν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一个电子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hν后,一部分
(3)光子说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 假定X射线光子与电子发生完全弹性碰撞,这种碰撞跟台 球比赛中的两球碰撞很相似。按照爱因斯坦的光子说,一个X射 线光子不仅具有能量E=hν,而且还有动量。如图所示。这个光
子与静止的电子发生弹性斜碰,光子把部分能量转移给了电子,
能量由hν减小为hν′,因此频率减小,波长增大。同时,光子还使 电子获得一定的动量。这样就圆满地解释了康普顿效应。
光电效应理论的验证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花了十年时间做了“光电效 应”实验,结果在1915年证实了爱因斯坦方程,h 的 值与理论值完全一致,又一次证明了“光量子”理论 的正确。 由于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假说成功地说明了光电 效应的实验规律,荣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验测得的光电效应曲线
I
黄光( 强)
2、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 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 动能增大应( D ) A.改用红光照射 B.增大绿光的强度 C.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 D.改用紫光照射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1课时 光电效应 课件(68张)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1课时 光电效应 课件(68张)
SHULIJIAOCAI HANGSHIJICHU
一、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光电效应: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 电子 从表面逸出的现象. 2.光电子: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 电子 . 3.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存在 截止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 不(填“能”或“不”) 发生光电效应. (2)存在饱和电流:在光的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 . (3)存在 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 0 的反向电压Uc,且满足 12mevc2 =eUc. (4)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发生的.
第四章 2 光电效应
第1课时 光电效应
【学习目标】
1.知道光电效应现象,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光电效应与电磁理论的矛盾. 3.理解爱因斯坦光子说及对光电效应的解释,会用光电效应
方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内容索引】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随堂演练 逐点落实
课时 对点练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3)若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闭合开关,滑动变阻 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 了什么?
答案 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最后电 流表的示数可能减小到0.说明存在遏止电压.
知识深化
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截止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等于这个截 止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截止频率则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随入射 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大于截止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反映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光电 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4)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产生电流的时间不超过10-9 s.

光电效应1

光电效应1
1.与电磁继电器联合工作组成光控继电器,用于安全生产、自动 计数、自动分检等。 2.制电影片时利用专门设备把声音变为光的变化,进而的声音 的“像”摄帛在影片的边缘上。放电影时再把“像”还原成声 音,制成了今天的“有声电影”(光电管发明以前是“无声电 影”)。 3.光纤通信---这是目前世界上争先研究和发展的高新技 术之一,它将从根本上改变通信的容量和质量,前景十分广 阔。下面以光纤电话为例,用框图形式了解一下它的大致工 作过程。 光导纤维 光信号 电信号 电信号 声 音 传 送 还原成 还原成 变 成 变 成 光信号 电信号 声 音 光信号 电信号
练2.某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 效应,则下述措施中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 电效应的是( C ) A.延长光照时间 B.增大光的强度 C.换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 D.换用频率较低的光照射
练3.一束细平行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 为互相分离的三束光,分别照射到相同的金 属板a、b、c上,如图所示.已知金属板b有 D 光电子逸出,则( ) A.板a一定不放出光电子 B.板a一定放出光电子 C.板c一定不放出光电子 D.板c一定放出光电子
练4.有关光电效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着入射光的强 度增大而增大 B.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强,照射时间 足够长,就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 C.在光电效应中,饱和光电流的大小与 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D.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低 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可根据光电效应的四条规律进行分析.
(2)设环状天线每秒接收光子数为n个,以电 台发射天线为球心,则半径为R的球面积 S=4R2; 而环状天线的面积S′= r2,所以 n=r2/(4R2) ×N=4×1023个; 接收功率:P= r2/(4R2) ×P总=4×10-4W. 解此题之后,应当清楚地知道为什么离发 射台 越远,电磁波的信号就越弱的原因了.

光电效应知识点总结复习(1)

光电效应知识点总结复习(1)

光电效应知识点总结复习(1)光电效应知识点总结复习光电效应是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电子释放现象。

它是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实验室中测量光子能量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以下是光电效应的相关知识点总结:1.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线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会释放出一些带有能量的电子。

光波能量通过电子与原子相互作用的方式被吸收,从而促进金属表面原子中的电子释放。

2.光电效应中的最小光子能量光电效应中的最小光子能量,也称为截止频率,是指当光子能量小于截止频率时,无论光子的数量有多少,也不会产生光电效应。

截止频率由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不同的金属具有不同的截止频率。

3.光电子的动能公式光电效应中,释放出的电子会带有一定的动能。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光子的能量等于电子动能加上金属表面的逸出功。

因此,根据该定律,可以推导出光电子动能公式:K = hf - φ,其中K是电子动能,h是普朗克常数,f是光子频率,φ是金属的逸出功。

4.释放出的电子数量随光强度的变化在光电效应中,释放出电子的数量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光强度增加时,光子数和单位时间内照射面积上的光子数也增加,因此出现电子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5. 光电效应中的反比例关系光电效应中,电子的最大动能与光波的频率成正比,与光波的强度无关。

这意味着,即使光的强度增加,如果频率不变,电子的最大动能也不会随之增加。

6.光电效应的现象和实际应用光电效应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照相机中使用的感光器件、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池、X射线成像、激光技术和计算机显示器都是基于光电效应原理的。

总之,光电效应是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产生的电荷和电子行为的基础性现象之一。

了解这一现象的原理和相关知识点对于量子物理学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1讲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

第1讲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
第十四章 原子物理学 第1讲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
一、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现象
(1)定义:在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 电子 从表面逸出的现象,发射出来的电子 叫 光电子 。 (2)产生条件:入射光的频率 大于或等于 金属的极限频率。
2.光电效应的三条规律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 大于或等于 这个极限频率才 能产生光电效应。
3.[光电效应规律的研究] (多选)如图所示的电路可研究光电效应规律。图中标 有A和K的为光电管,其中A为阳极,K为阴极。理想 电流计可检测通过光电管的电流,理想电压表用来显 示光电管两端的电压。现接通电源,用光子能量为10.5 eV的光照射阴极 K,电流计中有示数,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缓慢向右滑动,电流计的 读数逐渐减小,当滑至某一位置时电流计的读数恰好为零,读出此时电压 表的示数为6.0 V。现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6)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
(7)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发现了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
提能点(一) 对光电效应的理解(题点精研) 一、光电效应 1.与光电效应有关的五组概念对比
(1)光子与光电子:光子指光在空间传播时的每一份能量,光子不带电;光 电子是金属表面受到光照射时发射出来的电子,其本质是电子。光子是 因,光电子是果。 (2)光电子的动能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有金属表面的电子直接向外飞 出时,只需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做功的情况,才具有最大初动能。 (3)光电流和饱和光电流:金属板飞出的光电子到达阳极,回路中便产生光 电流,随着所加正向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这个饱和值是 饱和光电流,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饱和光电流与所加电压大小无关。

第1节光电效应

第1节光电效应
属板上,其上逸出的光 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 飞向阳极,形成光电流。
二、探究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控制变量法) (请记在实验报告单上)
极限频率
极限频率 1.用红光照射K, 无 光电流。增大红光的光照强 度,无 光电流,延长红光的光照时间,也无 光
电流. 2..光强一定,逐渐增加光照频率,发现用绿光照
• ⑵产生光电效应时,单位时间内逸出金属表面 的电子数与光的强度 有 关。光的强度越大, 单位时间内逸出的电子数越 多 。
• ⑶从光照射到金属表面至产生光用一定强度的紫光照射时,增大电源电压U, 观察光电流的变化情况?
答:光电流的趋于一个 极大值,这样达到极 大值的光电流称为饱和光电流。 2.增大紫光照射强度,饱和光电流增大。
用如图所示的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中, 用某种频率的单色光a照射光电管阴极K,电流计G的 指针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照射光电管阴
C 极K时,电流计G的指针不发生偏转,那么( )
• A、a光的波长一定大于b光的波长 • B、增加b光的强度可能使电流计
G的指针发生偏转 • C、只增加a光的强度可使通过
射K,有 光电流,用紫光照射K,也 有电流。 3.增大紫光的光照强度,可发现光电流 增大 。
以上现象说明:
⑴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应与光的 频率 有光,与光 照的 强度和时间 无光。
⑵产生光电效应时,电流计指针偏转大小与光的
强度有关 。
• 大量实验研究发现:
• ⑴每一种金属对应着一种光的 最小频率 又称 为极限频率,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 大于或等于 这 个最小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电流计G的电流增大 • D、用a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通过电流计G的电流是
由d到c

大学物理实验光电效应1

大学物理实验光电效应1

Us的确定
I
Us
拐点
Is
Us
U
拐点
I
Is
U
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 的变化资料
精品课件欢迎使用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地位 铁路是 交通建运设输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动脉。 2.出现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开胥平各庄铁 路建成通车。 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大学物理实验光电效应1
实验目的
1.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 理解。
2.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方程,测量普朗克常数。
h
Ws

1 2
mm2
h 6.62621034 J S
何为光电效应……
当光照射在物体上时,光的能量只有部分以 热的形式被物体所吸收,而另一部分则转换为物 体中某些电子的能量,使这些电子逸出物体表面, 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h
Ws

1 2
mm2
h 6.62621034 J S
普朗克常量h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常量。凡是涉及 到h的物理现象都是量子现象。
h
Ws

1 2
mm2
若 h Ws 0 则没有光电子逸出
即光电效应存在一截止频率
0

Ws h
只有当 0 时才逸出光电子
光电效应基本规律
实验后期数据处理
1.做各波长的I~U曲线(记录数据电脑作图),用反向电流趋
向饱和的拐点电位作为该波长的光对应的截止电压 U s (拐点
电位的确定)
2.四个截止电压 U s 和分别对应的入射光频率 做 U s 曲线

光电效应1

光电效应1

光电式传感器
在PN结交界面出N型一侧,剩下一层失掉电子 的带正电的施主原子,P型一侧剩下一层失去空穴的 受主原子,并在二者之间形成内电场,方向由N指向 P。当电场达到一定大小时,电子和空穴不再运动, 稳定下来。
PN结产生光生伏特的原因,就是因为光照在 PN结上时,如果光子能量大于半导体的禁带宽度, 则载流子吸收光子能量穿过禁带,形成自由电子和 自由空穴。这些自由电子——空穴对在PN结内部电 场作用下向外运动,于是在PN结两侧产生光生电动 势。由于光生电子、空穴在扩散中会复合,因此, 只有PN结的厚度小于扩散长度,才会有电动势产生。 可以利用这一点调节器件的特性。
为响应。反应用电压或电流表示。对可见光常用
的有流明灵敏度和勒克斯灵敏度。流明灵敏度
S1m
光电流(A) 光通量(lm)
光电式传感器
勒克斯灵敏度
S1 x
光电流(A) 受光面照度(lx)
投射到传感器的光通量即使相同,如果光谱能量 分布不同时 ,灵敏度也不同。因此 ,在测定灵敏度时
吸收系数、发射电子的深度、表面的亲和力等因素有 关;e为电子电荷量。
光电式传感器
(3)光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具有初始动能。因此
光电管即使未加阳极电压,也会有光电流产生。
为使光电流为零,必须加负的截止电压,而截止
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光电式传感器
1.2内光电效应
内光电效应分为两类: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 1. 光电导效应 入射光强改变物质导电率的物理现象,叫光电导 效应。这种效应几乎所有高电阻率半导体都有。这是由 于在入射光作用下,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从价带激发到 导带,过渡到自由状态,同时价带也因此形成自由空穴, 致使导带的电子和价带的空穴浓度增大,引起材料电阻 率减小。为使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入射光子的能量 E0应大于禁带宽度Eg即光的波长应小于某一临界波长λ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光电流与入射光强的关系
电压量程:-2v~30V电流量程: 电压:2.0V波长:546nm
光阑口径D(mm)
2
4
8
光阑口径 ( )
4
16
64
光电流大小I( )
13.5
51.8
198.5
因为光强P与光阑入口面积成正比,即P ,所以为了讨论I与光强P关系,可以作I~ 散点图
线性拟合以后,得I=3.0756 +1.817
因为交点法误差较大,故可以使用补偿法从而使系统误差控制在一个较小范围。本试验通过几次调零,最大限度的降低系统误差。但是由于测试仪示数始终无法稳定,且照射高压汞灯之后的最小电流比无光时的本地电流及暗电流小,所以可能产生误差。
在测量截止电压的过程中,同一实验室的不同仪器的截止电压不同,但其在图像上的平行移动并不影响到拟合直线的斜率,从而保证h值的精确;只会影响到截距进而使得各仪器测得的溢出功不同。
K为光电管阴极,A为光电管阳极,G为微电流计,V为电压表,R为滑线变阻器。使用换向开关T,调节R可使A、K之间获得从-U到0到+U连续变化的电压。当光照射光电管阴极时,阴极释放出的光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迁移,并且在回路中形成光电流。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可发现:
1.当入射光的波长不变时,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5.49
5.20
光电流大小( )
298
73.3
116.0
91.8
28.9
注:滤色光波长为365nm时由于仪器关系,将电流量程换成 ,调零后继续测量
由上面数据及散点图可发现光波长与光电流大小并无简单的线性关系,但大体趋势是随着波长的增大,光电流先减小然后增大,然后再减小。
3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与入射光波长的关系
150.5
19.5
187.2
173.9
155.3
21.0
192.0
177.6
158.8
22.5
196.0
182.2
161.5
24.0
199.2
185.3
165.8
25.5
201.6
187.9
169.0
27.0
204.0
193.8
173.3
28.5
206.4
196.5
175.3
30.0
208.0
196.9
2.改变入射光的波长研究光电流大小变化关系。将电压按键置于-2V—+30V档;将“电流量程”选择开关置于合适档位,将测试仪电流输入电缆线断开,调零后重新接上。将4mm的光阑放到光电管的入射孔中,选取适合的电压使得光电流大于0。更换不同波长滤色片,记录滤色片波长和对应光电流大小。
3.测量不同波长入射光照射下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将电压按键置于-2V—+30V档;将“电流量程”选择开关置于合适档位,将测试仪电流输入电缆线断开,调零后重新接上。选用4mm的光阑,测量546.1nm滤色片对应的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量其他波长滤色片对应的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电压大小(V)
15.0
16.5
18.0
19.5
21.0
22.5
电流大小( )
155.0
165.1
169.3
173.9
177.6
182.2
电压大小(V)
24.0
25.5
27.0
28.5
30.0
31.0
电流大小( )
185.3
187.9
193.8
196.5
196.9
198.7
电压量程:-2v~30V电流量程: 波长:577nm光阑:4mm
三.实验装置及过程
【1】实验装置
1.高压汞灯附电源
2.光电管及实验仪
3.导轨
4.滤色片(365.0nm、404.7nm、435.8nm、546.1nm、577.0nm)
5.孔径光阑(2mm、4mm、8mm)
【2】实验过程
1测量普朗克常数h。将电压按键置于-2V—+2V档;将“电流量程”选择开关置于档,将测试仪电流输入电缆线断开,调零后重新接上。将4mm光阑和滤色片放到光电管的入射孔中。依次更换不同波长的滤色片,记录对应的截止电压。画出截止电压和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图,拟合并计算普朗克常数h。
2.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3.对于任何光阴极的金属材料都有一个相应的截止频率 (也称红限),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 (时,不论光强多大,照射时间多长,也不会产生光电流。
对于上述现象,爱因斯坦认为光是由光子组成的粒子流,每个光子的能量为 。光子的多少决定光的强弱。当光照射金属表面时,金属中的电子只有吸收了光子能量后,才能逸出表面成为光电子。因此,光子能量的一部分转化为使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时必需作的功W–逸出功;另一部分能量便转换成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于是便有了爱因斯坦方程 ,式中m为电子质量, 为光电子的最大速度。
100.1
88.3
7.5
122.0
114.3
99.8
9.0
134.4
125.3
110.0
10.5
142.8
136.2
122.3
12.0
151.6
142.1
127.8
13.5
162.0
147.8
134.8
15.0
167.2
155.0
139.0
16.5
177.2
165.1
144.3
18.0
182.8
169.3
由爱因斯坦方程Uo= ,可以得到h=( )* J.s,
相对误差 =0.45%。由截距可得逸出功为w=(1.44 )ev
2滤色片波长和对应光电流的关系
电压量程:-2v~30V电流量程: 电压:5.0V光阑直径:4mm
滤色片波长(mm)
365
405
436
546
577
入射光频率( hz)
8.22
7.41
6.88
175.8
31.0
209.2
198.7
177.5
由上图及实验数据可知,
3条曲线趋势近似相同,基本可以证实推测。仔细观察发现三曲线间仍有差异,且差异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经过分析可知,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在数据处理时我直接将数据按照理论所示分别乘上、除以4,而通过计算可发现三者间相邻两项的比值小于4,约为3.6,可知产生误差(误差分析见第五部分的实验分析)。
电压量程:-2v~30V电流量程: 波长:546nm光阑:4mm
电压大小(V)
-0.5
0.5
1.5
2.5
3.5
4.5
电流大小( )
2.8
19.7
41.4
59.9
74.8
87.9
电压大小(V)
6.0
7.5
9.0
10.5
12.0
13.5
电流大小( )
100.1
114.3
125.3
136.2
142.1
147.8
为了进一步更精确的分析不同曲线之间的趋势异同.由实验4的结论可知光电流大小与光强成正比,所以经过理论分析不同孔径的光阑透过的光引起的光电流之间的比值应与孔径的平方的比值相同。因为相邻两光阑的孔径恰为2倍关系,所以推测光电流应为4倍关系。所以可以将8mm光阑的示数除4,将2mm光阑的示数乘4,观察此时三者的变化趋势图。
五.分析和讨论
①实验分析:
实验一:截止电压和入射光频率的关系,测量普朗克常数
测量普朗克常量试验中,在测量不同频率的光对应的截止电压时,采用“交点法”。
交点法:交点易找,也能比较精确确定,但由于暗电流与电压大小有关;阳极光电流的饱和电流与光强有关,故由交点法确定的截止电压Uc,不再仅仅与光的波长有关,而且也将与光的光强以及反向电压的大小有关,由此误差很大,也难以分析以加于剔除。
44.0
48.9
51.1
53.9
电压大小(V)
15.0
16.5
18.0
19.5
21.0
22.5
电流大小( )
55.6
57.7
60.2
62.1
63.5
64.6
电压大小(V)
24.0
25.5
27.0
28.5
30.0
31.0
电流大小( )
66.3
67.6
69.3
70.1
70.3
71.0
电压量程:-2v~30V电流量程: 波长:546nm光阑直径:2mm
4.改变入射光的强度研究光电流大小变化关系。将电压按键置于-2V—+30V档;将“电流量程”选择开关置于合适档位,将测试仪电流输入电缆线断开,调零后重新接上。在光电管入射孔上套上546.1nm滤色片,选取适合的电压使得光电流大于0,更换不同口径的光阑来改变入射光强度。记录光阑口径对应光电流大小。
5.测量不同强度入射光照射下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将电压按键置于-2V—+30V档;将“电流量程”选择开关置于合适档位,将测试仪电流输入电缆线断开,调零后重新接上。选用546.1nm滤色片,更换不同光阑,测量相应的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48.7
50.5
51.2
51.4
52.5
53.4
电压大小(V)
25.0
26.5
28.0
29.5
31.0
电流大小( )
55.1
55.6
56.4
56.5
56.6
注:在改变电压探求光电流变化规律时测完“10.0v”对应情况后应该测“12.0V”,而我在操作时测的是“13.0v”,并导致以后的每个电压都相对于第一组大了1.0v。但是经过分析,这并不影响绘出伏安特性曲线的大致趋势,所以并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