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9.2巴西(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9.2巴西 教案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下册)

②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农作物集中分布在哪一地带?这里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 条件?
③ 巴西哪些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哪些是重 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15.读某国略图 9—2—3,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示所在的国家为 ________ ,该国最大的河流是 ________河,与该河纬度相近的是另一大洲的一条大河 是_________。 (2)图中 A 点位于_________(地形区)上;B 点附近地区是_________气候。 (3)图中 C 是__________洋,D 是该国与邻国合建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 水电站。 (4)图中 E 城市是该国首都________,F 城是该国最大城市_____________。 (5)该国绝大部分 国土在_______与_______之间,____(温度带)面积大,东临______洋. 七、学后记(教学反思) :
新课程改革备课资料
课堂教学
科目 地理 主备 审核 NO:_____ 授课时间 ___月__日
课题 第二节巴西 (一) 一、课标告诉我们:巴西的民族融合,自然环境和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二、本节课我们要做到: 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了解巴西工 农业发展的状况。 2.过程与方法: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环境,了解巴 西的工农业生产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 观,激发对地理学习兴趣,探讨地理的学习的方法。 三.我会做: 知识点 1、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D.巴西的主要农作物有咖啡、甘蔗、柑橘 10 世界最长的山脉位于南美洲,其名称是: ( ) A,安第斯山 B、阿尔卑斯山 C、落基山 D、喜马拉雅山 11 巴西的气候与下列哪个区域有两种相同类型的气候 ( ) A、 欧洲西部 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亚洲 D、中东 12.印第人在公元 4—9 世纪创造的文明是 ( ) A 苏美尔文明 B 希腊文明 C 埃及文明 D 玛雅文明 二、读图题 13.读 P91 图 9.20“卞卡的一家图” .完成下列要求。 (1)从种族看,卞卡的爸爸是 _______人,卞卡是_________人。 (2)在卞卡的家族中,有___________种人、_________种人和_________种人的血统。 (3)在巴西,像卞卡这样的家庭还很多,所以巴西被称作是“___________” ,来自不同 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化。 14.读 P93 图 9.22 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分布图,回 答下列问题: ①巴西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重工业为什么多集中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地区?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巴西1. 教学目标1.利用巴西地形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和首都。
2.结合巴西的地形图、气候类型图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状况。
3.举例说出巴西在热带雨林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2. 教学重点/难点巴西在热带雨林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3. 教学用具课件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三幅图片,分别为足球、狂欢节、烤肉和咖啡,问学生三幅图片是哪个国家的代表?学生经国预习知道是巴西,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巴西这个国家的基本情况。
新授新课:一、民族大熔炉以卞卡同学的家庭组成为例子,让学生说出其家庭特点生:人种复杂(幻灯片)三句有关巴西人种特点的话,判断正误师:饼状图可见,白色人种最多,但与混血人种相当。
巴西的文化具有很多地域文化的特征。
幻灯片显示巴西独特的文化。
二、巴西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观察地图册或者幻灯片的巴西基本地理位置图,看巴西主要位于哪两条特殊的纬线之间?主要位于什么温度带?生: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热带师:热量充足2. 海陆位置巴西濒临哪些大洋?生:大西洋3. 半球位置幻灯片呈现巴西的经度范围,结合上学期所学的知识,能不能判断出来他的半球位置?生:北半球,西半球二、地形特征学生找出巴西两个主要地形区、一条河流,教师讲解其特殊性。
学生结合幻灯片两幅图说出地形区和气候的对应关系。
三、农业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巴西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学生通过自学的形式找出巴西主要的农作物有什么?哪些经济作物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咖啡王国、甘蔗、柑橘),哪些粮食作物产量居世界前列(大豆、玉米、水稻)?四、工业1.学生读图填空,找出巴西主要矿产资源、工业部门等。
2.学生读图总结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讲解三个主要城市。
五、热带雨林的保护图片呈现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并总结,动画呈现热带雨林面临的威胁活动一:学生角色扮演成开发商、当地农民、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等,陈述自己对巴西热带雨林的观点。
活动二:比手气,拼实力不同热带雨林的动物对应不同难度的习题,学生选择并回答。
七年级地理下册9.2巴西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焉度垃胃 自达环愎< 遍陆位置亜欧亚丈喘的位置的距离一一斷大旺阴秩、人口"具育徳區殖民色夥的开拔历克 民朕犬熔炉的缩影丿古今巴茴人种的差异 I 古母巴西人的社会丈化差异复带雨林对人类的作用热带雨林危机-< 珊杯热带雨袜的主要聊恿和原因浜护熱带爾林的重要意女、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运用资料,认识殖民统治对巴西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知道南美拉丁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其鲜明的文化特点。
2. 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并从中认识单一经济的弊端,进一步理解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建立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举例说明热带雨林的作用及其现状、遭受破坏的原因和保护的措施。
4. 运用地图和资料, 说出巴西城市化的问题, 认识当今世界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及城市化 所带来的影响。
9.2《巴西》3.能力目标1.学会综合分析自然、经济、人口、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说明巴西工农业的发展与分布,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对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讨论,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认识巴西,尊重多民族的巴西文化和传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持续发展的观点,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通过了解巴西经济发展的成就,进一步明确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建立和发展独立民族经济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加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
教学重点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工农业、人口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读图、对比、角色模拟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地理挂图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二节巴西导入: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哪个吗?生:亚马孙平原。
师:亚马孙平原主要位于哪一个国家呢?生:巴西。
过渡:提起巴西,你们会联想到哪些与巴西有关的事情呢?生:足球、桑巴舞、电影《冲出亚马孙》。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章节主要介绍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巴西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巴西这样一个遥远且与我们国家有友好合作关系的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了解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增进学生对巴西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2.教学难点:巴西的地形、气候特点,巴西的农业和工业分布。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引导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学习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3.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巴西的农业、工业等人文地理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巴西的经济发展特点。
4.讨论法:学生讨论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准备巴西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引导法,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巴西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9.2巴西教案

第二节巴西【教学目标】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巴西种族、文化的特殊现象。
2.通过对比分析巴西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结构差异,了解巴西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3.结合图文资料,归纳巴西自然环境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运用地图,分析巴西工业结构、分布及影响因素。
5.归纳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效益、遭受破坏的原因、影响和保护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巴西工农业特征。
2.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遭到破坏的影响。
【教学难点】1.自然环境对巴西工农业的影响。
2.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归纳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巴西足球你看过巴西足球比赛吗?这个球队曾五次夺得过足球世界杯冠军。
什么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足球王国”?2.疯狂的狂欢节看狂欢节视频。
讲授新课(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1.看狂欢节视频,回答以下问题:(1)参加狂欢节的人群中,你发现了哪些人种?(2)你发现了狂欢节中的印第安人的文化元素了吗?谁发现了指出来。
(3)参加狂欢的人群中,人们跳的是什么舞?学生根据所看视频,抢答这些问题。
2.说一说,巴西还有哪些文化现象?根据自己的了解说一说。
(承转)透过狂欢节,我们发现巴西的人种和文化存在某些联系,那么巴西人种有什么特点呢?1.读卞卡一家图,卞卡一家的人种有什么特点?2.读巴西人种构成统计图,说一说各人种的比例。
想一想,巴西的人种对其文化有什么影响?总结:不同的人种通婚,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巴西特有的文化现象,如狂欢节、桑巴舞和足球。
(承转)不同地区的气温可能有很大差异,如何表示这种差异?(二)发展中的工农业1.看巴西的地形和主要农产品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1)巴西有哪两大地形区?最大的河流是什么?(2)巴西高原的海拔大约多少米?总结:巴西的地形以平原和低缓的高原为主,有利于农业发展。
2.出示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巴西主要有哪几种气候?3.总结归纳巴西发展农业的条件1.读20世纪以前巴西几种重要农矿产品的开发历程图,回答以下问题:(1)巴西不同时期种植的农产品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与自然环境有什么联系?(2)20世纪以前,巴西的经济特点是什么?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地区相似?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模式有什么缺点?学生分组交流这些问题,教师总结。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地图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巴西是个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2.能利用资料分析巴西的人文特色,说明巴西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的自然环境的特点,说出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创设并组织适合学生的活动,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和探究的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和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
3.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学会利用资料描述巴西的人文特色,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2巴西经济特征和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去年的夏季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展示奥运会开幕式图片)巴西里约热内卢。
这个国家有很多让它本国人民引以为自豪的世界之最,例如,它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河流。
这个国家的人们对足球一往情深,有球王贝利、球星罗纳尔多;在每年一度的狂欢节上,不论男女老幼都跳着桑巴舞释放着激情;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工农业发展迅速,今天我们就具体的再认识这个国家。
学习任务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活动1]:学生阅读课本82页和83页,了解巴西的人种构成。
思考:(1)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黑种人占6%,还有少部分印第安人、日本人和华人。
巴西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2)一名学生扮演卞卡,介绍课本P81图9.16“卞卡一家”的血统情况。
9.2 巴西 教案3 (人教版七年级下)

(四)发展迅速的经济1.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2.巴西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
蔗糖、香蕉、剑麻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3.矿产:铁矿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4.水力资源丰富,水电的比重高,有世界著名的伊泰普水电站。
(五)人口和城市1.人口: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城市。
90%以上的巴西人居住在东部的沿海地带,其中东南部人口尤为稠密。
2.城市:圣保罗——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巴西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巴西利亚——巴西的新首都3.人种和城市化:巴西白种人占一半稍多,混血种人占40%,城市人口比重高二、友情提醒1.亚马孙河为世界上水量最大的原因:(1)流域面积广,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有大量的降水(2)南卑微高原,有利于水源的汇入2. 巴西的地形与气候类型对应记忆,更便于知识的理解。
3. 巴西的主要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部的沿海地带,原因主要从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方面来考虑。
三、中考必会—夯实基础1.被称为“地球之肺”,引起全球普遍关注的是()A热带草原 B 热带雨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热带荒漠2.有关亚马孙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流程最长的河流B、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C、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D、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3.巴西的气候类型主要是气候和气候。
4.巴西的主要地形区为平原和高原。
5.巴西的首都为,最大的城市为,最大的港口为。
6.巴西足球队许多球员不像其他大洲的球员比较容易区分人种?他们是A. 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C.黑色人种D.混血人种7.下列称号送给巴西不太合适的是A.咖啡王国B.足球王国C.雨林王国D.沙漠之国8.有关巴西,谁说的错A. 水力、铁矿资源丰富B. 人口分布均匀,大城市遍布全国C. 狂欢节举世闻名D. 是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9.有关巴西,谁说得对A. 巴西热带雨林的木材可以为国家创造收入,应该大力砍伐。
B. 热带雨林可以调节气候,绝对不能砍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

课题第二节巴西课时安排: 3 课时教学目标1. 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及主要气候特征。
2. 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特点。
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3. 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的影响。
4. 能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的种族的构成、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5. 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及主要气候特征。
6. 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特点。
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7. 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8. 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9. 知道热带雨林的分布以及存在的危机。
10. 初步学会分析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1.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及主要气候特征。
亚马孙热带雨。
2. 巴西工农业的特征及主要城市名称和分布地区。
难点:1.巴西工农业的特征及主要城市名称和分布地区。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建议与反思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巴西人民过狂欢节的视频资料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巴西的地理位置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南北美洲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找到巴西,位于哪个大洲上。
2. 教师展示世界政区图,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巴西位于西半球,大部分位于北纬4º到南纬32º之间,赤道从北部穿过,东临大西洋,西部与阿根廷、巴拉圭等国相邻。
总结: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
(二)巴西主要的地形区以及地形特征1. 教师展示巴西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找到大西洋、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
2.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地形类型。
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占巴西陆地面积的2/3。
亚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热带雨林的作用;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和遭受破坏的原因。
2、了解巴西人口、主要城市及分布;了解巴西的城市化过程及所带来的危害。
3、学会初步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4、能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的了解,提出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5、学会分析城市化过程带来许多问题及解决办法。
6、通过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通过分析城市化问题及解决办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与保护;巴西主要城市及分布地区;分析城市化过程带来许多问题及解决办法。
难点: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分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教学准备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图、圣保罗城市发展三步曲、巴西利亚风光图片若干、亚马孙热带雨林图片若干、巴西地形图、巴西气候图、巴西独特的动植物图片若干、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图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师述:今天,我们来到了巴西城市——圣保罗的市政府,将对圣保罗市政官员进行有关城市话题的采访。
板书:四、城市化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97第一自然段活动:学生扮演巴西市政官员,老师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分布。
师问:先生,请问巴西约有多少人?其中城市人口占多少?生答:巴西人口约1.7亿,其中城市人口占3/4。
多媒体展示“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图”,分析了解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分布。
师问:请问先生,巴西人口多分布在哪里?生答:东部沿海。
师问:那么,巴西的城市又主要分布在哪里呢?生答:也是东部沿海。
师问:请问市长先生,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呢?多媒体展示“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图”、“巴西地形图”、“巴西气候图”,初步分析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原因。
活动: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交通等方面,分组讨论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原因。
(学生回答)小结:巴西人口约1.7亿,其中城市人口占3/4,城市比重很高,属于世界高度城市化的国家,而且人口和城市较为集中,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那里地形平坦,海拔较高,气候宜人,适合人的居住,且农业发达,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所以城市密集,人口众多。
板书:1、人口、城市及分布: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97第二自然段、图9.29及材料,分析巴西的城市化过程及带来的许多问题。
师问:“市长先生”,据了解,你们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的城市之一,请你谈谈圣保罗是如何发展成为世界特大城市的好吗?(学生回答)板书:最大城市和工业中心——圣保罗多媒体展示“圣保罗城市发展‘三步曲’”,了解圣保罗城市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建设阶段——气候适宜居住,村落不断扩大;↓自然条件适宜种咖啡咖啡繁荣阶段——咖啡种植、道路修建、城市改造和扩建;↓咖啡生产和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工业化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出现城市病小结:圣保罗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市阶段,因这里气候适宜,所以欧洲殖民者最早在此定居,之后村落不断扩大;第二阶段是咖啡繁荣阶段,因这里气候条件适宜种咖啡,所以咖啡种植园兴起,后来为了运输咖啡,修建了铁路,城市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第三阶段是工业化阶段,由于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吸引了大批农村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使圣保罗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现在人口已超过1600万。
正是由于人口的过度集中,也就出现了许多的“城市病”。
过渡:城市化过程中,表现为城市发展,经济繁荣及大量人口涌入,这其中有利也有弊。
板书:2、城市化的利弊:引导学生参考七年级上册所学的有关“人口问题”,分析了解巴西的城市化问题。
活动:学生继续扮演市政官员,分组讨论城市化的利和弊,教师进行采访。
师问:请你谈谈你们圣保罗在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有利之处好吗?(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小结:城市化的有利之处,主要是能给人们带来财富和繁荣。
板书:利:给人们带来财富和繁荣。
师问:请你谈谈城市化的不利之处好吗?(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小结:城市化的不利之处,就是所谓的“城市病”,主要有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环境污染、社会秩序混乱等。
板书:弊: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环境污染、社会秩序混乱等。
师问:同学们想一想,我国的大城市是否也存在这些城市化问题呢?生答:是。
过渡:既然有了问题,就应该想办法解决。
下面就来看看巴西政府是如何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在此我国也可以参考参考。
多媒体展示“巴西利亚风光图片若干”过渡:现在,我们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这次“巴西之旅”的第二站——巴西利亚,这是座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也是巴西的首都。
活动:引导学生阅读P98课文及信息材料,并完成P98活动2,分析了解巴西是如何解决城市化问题的。
师问:巴西是如何解决城市化问题的?生答:迁都。
板书:3、“城市病”的解决办法:(1)迁都师述:巴西的首都原来在沿海城市里约热内卢,后来才迁到现在的巴西高原中部城市巴西利亚。
师问:首都内迁,是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城市化问题,那么巴西在避免出现严重的城市化问题时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学生回答)小结:还采取了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措施。
板书:(2)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师问:我们的家乡——万州也有“城市病”吗?生答:有。
活动:分组讨论,请同学们为家乡——万州就如何解决“城市病”给市长出出主意。
(学生回答)过渡:游览了巴西美丽的首都,下面本次“巴西之旅”的最后一站——期待着同学们的光临。
多媒体展示“巴西地形图”和“巴西气候图”,了解巴西的热带雨林的位置。
师问:有一条特殊的纬线穿过了巴西北部,是哪条?生答:赤道。
师问:赤道附近是什么气候类型?回忆一下这种气候类型有何特点?生答: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师问:丰富的降水使巴西北部发育了一条著名的河流,是什么河?生答:亚马孙河。
师问:亚马孙河又冲积成了什么平原?生答:亚马孙平原。
师述:亚马孙平原是世界第一大平原,在广阔的亚马孙平原上覆盖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
板书:五、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过渡:广大而神秘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就是我们这次旅行的最后一站。
多媒体展示“亚马孙热带雨林图片若干”,并引导学生阅读P95图9.25,分析了解热带雨林的作用。
活动:根据多媒体展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图片若干”及学生阅读的P95图9.25,分组讨论热带雨林的作用。
(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图表”,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
经济价值——提供木材调节全球气候提供新鲜空气环境效益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师小结:热带雨林有着巨大的作用,除了可以提供木材,创造经济价值外,还具有调节全球气候、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环境效益。
板书:1、热带雨林的作用过渡:热带雨林有着如此重要的环境效益,但由于巴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使热带雨林遭到了严重破坏。
板书:2、热带雨林的开发利用多媒体展示“亚马孙热带雨林图片若干”、“巴西独特的动植物图片若干”过渡:现在穿行在这美丽而神秘的热带雨林之中,丛林中独特的景观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前面有几位农夫,我们决定上前采访采访。
活动:引导学生阅读P95第二自然段及图9.26,学生扮演当地农夫,接受老师采访,分析了解巴西对热带雨林的开发利用。
师问:先生,我们一路走来,丛林中美丽的景观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可同时我们也发现,森林中有些地方的树木已被砍去,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小结:20世纪60年代开始,巴西致力于亚马孙地区的开发,为了兴建公路,许多受雇于外国公司的伐木者,把公路沿线的优良木材席卷而去;同时,为了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场,人们不惜把大片的森林化为乌有;另外一些当地农民为了开荒种地,也用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式,肆意砍倒树木。
这就是巴西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的掠夺式的开发。
师问:掠夺式的开发会导致什么问题呢?活动:引导学生阅读P96第一自然段,分组讨论亚马孙地区掠夺式的开发所引发的环境问题。
(学生回答)板书:3、开发热带雨林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小结:巴西开发热带雨林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现在,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遭受严重破坏,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森林覆盖率已由原来的80%减少到58%,以致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珍贵野生动物逐渐减少,水土严重流失,暴雨、旱灾、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相继出现,甚至全球的生态环境都受到严重威胁,全球气候恶化。
师述:巴西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一些关于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问题的报告。
活动:学生分角色表演,完成P96的活动,以充分讨论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总结:总之,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利用所带来的危机,已成为我们全人类所观注的问题。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念被世人所接受,并开始付诸实践。
目前,巴西政府也正在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
课堂讨论,作为中学生你能为环境保护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板书设计四、城市化问题:1、人口、城市及分布: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最大城市和工业中心——圣保罗2、城市化的利弊:3、“城市病”的解决办法:(1)迁都(2)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五、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1、热带雨林的作用2、热带雨林的开发利用3、开发热带雨林所产生的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