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2

合集下载

系统分析第二章系统分析ppt

系统分析第二章系统分析ppt

系统分析第二章系统分析ppt一、模型与模型化简介模型化模型化就是为描述系统的构成和行为,对实体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适当筛选,用一定方式(数学、图像等)表达系统实体的方法。

------构模的过程3.模型(化)的地位与作用3.模型(化)的地位与作用地位:4.模型的分类概念模型:通过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直觉形成的。

形式上分为思维、字句或描述的。

5.建立模型的一般原则①建立方框图6.建模的基本步骤①明确建模的目的和要求;②对系统进行一般语言描述;③弄清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④确定模型的结构;⑤估计模型的参数;⑥实验研究;⑦必要修改。

7.模型化的基本方法(4)老手法:2、系统结构的表达方式二元关系的性质二元关系的集合系统结构的表达方式有向连接图:图的基本的矩阵表示,描述图中各节点两两间邻接的关系,记作A。

矩阵A的元素aij定义:汇点:矩阵A中元素全为零的行所对应的节点。

在可达矩阵中存在两个节点相应的行、列元素值分别完全相同,则说明这两个节点构成回路集,只要选择其中的一个节点即可代表回路集中的其他节点,这样就可简化可达矩阵,称为缩减可达矩阵,记作Mˊ。

(1)区域分解:将系统元素分成相互独立的子系统(2)级位分解:对各子系统元素进行分级(3)提取骨架矩阵(4)画有向图将M分级重新排列实现某一可达矩阵M、具有最小二元关系个数(“1”元素最少)的邻接矩阵叫做M的最小实现二元关系矩阵,即骨架矩阵,记作A’。

骨架矩阵(二)解释结构模型技术(ISM)(InteractiveStructureModeling)1.作用:主要描述系统构成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主要适用于一些宏观问题的定性分析。

2.任务:通过构造解析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条理分明、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结构图)ISM技术的基本思想:ISM技术的核心:通过各种创造性技术,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利用有向图、矩阵等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最后用文字加以解释说明,明确问题的层次和整体结构,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电力系统分析第二版课后答案

电力系统分析第二版课后答案

作业一1、什么叫电力系统、电力网及动力系统?电力系统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电?答:把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电能的各种电气设备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整体成为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加上发电厂的动力部分就称为动力系统。

电力系统中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部分就称为电力网当输送的功率和距离一定时,线路的电压越高,线路中的电流就越小,所用导线的截面积可以减小,用于导线的投资也越小,同时线路中的功率损耗。

电能损耗也相应减少。

2、为什么要规定额定电压?电力线、发电机、变压器和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是如何确定的?答:为了使电力设备生产实现标准化和系列化,方便运行、维修,各种电力设备都规定额定电压。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和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相等。

发电机的额定电压比网络的额定电压高5%。

变压器一次绕组和额定电压与网络额定电压相等,但直接与发电机连接时,其额定电压等于发电机额定电压。

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定义为空载时的额定电压,满载时二次绕组电压应比网络额定电压高10%。

3、我国电网的电压等级有哪些?答:0.22kv、0.38kv、3kv、6kv、10kv、35kv、110kv、220kv、330kv、500kv、750kv、1000kv4、标出图1-7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额定电压。

答:1T:10.5kv、121kv、242kvT:220kv、121kv、2T:110kv、6.6kv、38.5kv3T:35kv、11kv4T:10kv、400kv5T:110kv、38.5kv67T :35kv、66kv8T :6kv、400kv9T :10.5kv、400kv作业二1、一条110kV 、80km 的单回输电线路,导线型号为LGJ-150,水平排列,其线间距离为4m ,导线的计算外径为17mm,求输电线路在40°C 的参数,并画出等值电路。

解:对LGJ-150型号导线经查表得,直径d=17mm,km 2mm 5.31Ω=ρ。

于是有:半径r=17/2=8.5mm ,mm m D D D D ca bc ab 504004.5424433m ==⨯⨯⨯==单位长度的电阻:2031.5r 0.21(/)150km s ρ===Ω()()()140201200.21*10.003640200.225/r r r t km α==+-=+-=Ω⎡⎤⎡⎤⎣⎦⎣⎦单位长度的电抗为m 150400.144510.01570.144510.01570.416(/)8.5D x lglg km r =+=+=Ω单位长度的电纳为()66617.587.58b *10 2.73*10/5040lg lg 8.5m S km D r---===集中参数为()1r 0.0225*8018R l ===Ω()1x 0.416*8033.3X l ===Ω()641b 2.73*10*80 2.18*10B l S --===()41.09*102B S -=等值电路如图1所示2、有一回500kV 架空线路,采用型号为LGJQ-4*400的分裂导线,长度为250km。

第二章2系统分析—需求分析.

第二章2系统分析—需求分析.

(3)确定调研方案

调研方式
主导型
用户经验不足,认识不清晰,需要调研人员整理需 求概要内容,提交给用户进行分析和初步确认,最 终由用户和调研实施人员对需求内容进行细化、确 认的过程。 对调研人员要求较高; 与用户真实意图可能存在偏差。

(3)确定调研方案

调研方式
引导型
用户有较为完整、系统的知识、经验积累,调研人 员引导用户将需求阐述完整、清晰,最终由用户对 需求进行确认的过程称之为引导型调研。 用户和调研实施人员相互配合程度高 ; 此种调研方式的进度和质量风险最小 。


……
需求工程的主要阶段
需求工程 需求开发 需求管理
需 求 获 取
需 求 分 析
需 求 规 约
需 求 验 证
变 更 控 制
版 本 控 制
需 求 跟 踪
需 求 状 态 跟 踪
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开发
需求验证 —— 帮 助确定实现了正确 的需求 需求获取 —— 搜集 与探索需求的过程
需求开发 过程
组织机构或用户对系统的高层次目标要求用户使用系统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必须要实现的软件功能内容层次常见非功能需求可用性计划开机时长平均故障时间间隔mtbf等高效性系统如何高效利用处理器磁盘空间通讯带宽灵活性向产品中加入其它功能需要多大劤力完整性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互操作性与其他系统交换数据或服务可靠性无错误的软件执行稳健性系统遭遇无效数据或其他干扰时继续正常运作的程度易用性用户友好易于使用符合人机工程维护性是否易于修正一个缺陷或改劢软件移植性把软件从一个操作系统移植到另一个所需的劤力支持平台数重用性为某个应用所设计的模块能被其他应用重复所用的程度测试软件模块或者所整合产品的难易度量化需求需求类型测量范例观感接受率易用性错误率性能与速度响应时间可靠性停工时间移植性平台数稳健性致命非致命错误比例维护性修改所需的时间和工作量大小源代码行数sourcelinescodesloc认证所符合的诸标准需求的来源调研前活动调研前活动调研实施调研实施识别调研范围组建调研团队确定调研方案调研准备前期沟通识别调研范围组建调研团队确定调研方案调研准备前期沟通决定了需求调研对象调研参与人员和调研周期的长短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2试题答案(全)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2试题答案(全)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2试题答案(全)自测题(一)—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在答题区填入正确答案的序号,每小题2.5分,共50分)1、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1)。

A、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2、停电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主要生产设备损坏的用户的用电设备属于(1)。

A、一级负荷;3、对于供电可靠性,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4)。

D、一级负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中断供电、二级负荷应尽可能不停电、三级负荷可以根据系统运行情况随时停电。

4、衡量电能质量的技术指标是(2)。

电压,频率B、电压偏移、频率偏移、电压畸变率;5、用于电能远距离输送的线路称为(3)。

C、输电线路;6、关于变压器,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2)B、变压器不仅可以对电压大小进行变换,也可以对功率大小进行变换;7、衡量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主要指标是(1)。

A、燃料消耗率、厂用电率、网损率;8、关于联合电力系统,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4)。

A、联合电力系统可以更好地合理利用能源;B、在满足负荷要求的情况下,联合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可以减少;C、联合电力系统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D、联合电力系统不利于装设效率较高的大容量机组。

9、我国目前电力系统的最高电压等级是(4)。

D、交流1000kv,直流800kv。

10、用于连接220kv和110kv两个电压等级的降压变压器,其两侧绕组的额定电压应为(4)。

A、220kv、110kv;B、220kv、115kv;C、242Kv、121Kv;D、220kv、121kv。

11、对于一级负荷比例比较大的电力用户,应采用的电力系统接线方式为(2)。

B、双电源供电方式;12、关于单电源环形供电网络,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3)。

C、供电可靠性高、正常运行情况下具有较好的电压质量,但在线路检修时可能出现电压质量较差的情况;13、关于各种电压等级在输配电网络中的应用,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4)。

西交20春《电力系统分析Ⅱ》在线作业2参考答案

西交20春《电力系统分析Ⅱ》在线作业2参考答案
答案:正确
36.同步发电机转子的惯性时间常数TJ反映了转子惯性的大小。()
答案:正确
37.短路计算时的计算电抗是以发电机的额定容量为基准的电抗标幺值。()
答案:正确
38.无限大电源供电情况下突然发生三相短路时,短路电流中的周期分量不衰减,非周期分量也不衰减。( )
C.短路电流中除非周期分量将逐渐衰减到零外,其它电流分量都将从短路瞬间的起始值衰减到其稳态值。
答案:C
11.{图}
A.A
B.B
C.C
答案:C
12.如图所示系统,电源为恒定电源,当变压器低压母线发生三相短路时,若短路前变压器空载,试计算短路冲击电流为()kA。(SB=100MVA, UB=Uav,冲击系数KM=1.8)
{图}
A.25.58
B.49.53
C.63.22
答案:B
13.若变压器绕组接法形式为Y/△,则在零序等值电路中,变压器的原边相当于( )。
A.断路;
B.短路;
C.有通路。
答案:A
14.无限大功率电源供电时,短路瞬间A相非周期电流起始值为最大值(基频分量稳态峰值)的一半,B相非周期分量电流起始值等于最大值,则C相非周期分量电流起始值为( )
B.定子各相绕组互感系数
C.转子各绕组互感系数
答案:C
29.{图}
A.A
B.B
C.C
答案:A
30.相断线时的复合序网是在断口处( )。
A.三序网串联
B.三序网并联
C.正序网负序网并联
D.正序网与零序网并联
答案:B
二、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31.对称分量法只能用于线性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A.等于最大值一半

电力系统分析第二章-新

电力系统分析第二章-新

•★ 一般情况下,功率分点总是该网络的最低电压点; •★ 当有功分点和无功分点不一致时,常常在无功分点解开网络 。
•2.3 电力网络的潮流分布计算
• 3)网络的分解和潮流计算• :设节点3为无功功率分点,则
•设全网都为额定电压UN,从无功分点3开始,以

•推算始端,分别向1和1′方向推算:一去过程计算功率分布;
•阻抗Z12中功率损耗 •节点1的电压 •导纳支路Y10功率损耗:
•结果:电源处母线电压为 •输入功率为
•2.3 电力网络的潮流分布计算
•3、已知不同节点的电压和功率时,循环往返推算潮流分布:
•1)若已知
,记为
•,假设节点4电压为 ;
•2)根据
,按照将电压和功率由已知节点向未知节点
• 逐段交替递推的方法,可得
•2.3 电力网络的潮流分布计算

•第二步:用回路电流法求解等值简单环网
•循环功率SC
同理
•与回路电压为0 的环网相比,不同 在于循环功率SC •的出现。
•2.3 电力网络的潮流分布计算
•3、闭式网络的分解及潮流分布计算(以简单单一环网为例): • 1)基本思路
• a. 求得网络功率分布后,确定其功率分点以及流向功率分点的

的比值,常以百分数表示:
• 线损率或网损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线路上损耗的电能与线路始端输入的电能的比值。
•二、变压器中电能损耗:
• 包括电阻中的铜耗和电导中铁耗两部分。
•2.3 电力网络的潮流分布计算
•一、简单开式网络潮流分布计算:
•1、基本步骤: •① 由已知电气接线 • 图作出等值电路; •② 简化等值电路; •③ 用逐段推算法从 • 一端向另一端逐 • 个元件地确定电 • 压和功率传输。

电力系统分析-第2次课程作业与例题详解

电力系统分析-第2次课程作业与例题详解

例题2-1【例2-1】某330kV线路每相导线采用单根LGJQ-600型,三相导线水平排列,相间距离为8m;或者采用由两根LGJQ-300型组成的分裂导线,分裂间距400mm;或者采用紧凑型,每相由两根LGJQ-300型组成的分裂导线,分裂间距400mm,相导线按倒等边三角形布置,相间距离5.2m。

试分别计算三种情况下的正(负)序阻抗和正(负)序电纳。

(在导线型号中,L表示铝,G表示钢,J表示扭绞,Q表示加强LGJQ表示加强型钢芯铝绞线。

)解:一、原题有几处打印错误和叙述不清。

1、导线型号的规定如下:导线型号通常由两个字段组成。

如LGJ-240。

其中第一字段为LGJ,表示导线材料和特性。

通常是汉语拼音的字头。

第一个字母表示导线的载流材料。

T为铜;L为铝;G为钢;H为合金。

第二个字母表示导线的承重材料,总是G,即钢;第三个字母表J示绞线;第四个字母(如果有第四个字母的话)J表示加强型,Q表示轻型,F表示防腐蚀型,Y表示压缩型(这种导线相同外径时,铝面积比普通型大出20%)。

加强型是指导线的铝钢比比普通型的小,即铝的截面积与普通型相同而钢芯的截面积比普通型大,因而“加强”了导线的机械抗拉强度。

通常用于两个杆塔跨距较大的情况。

相反,轻型是指铝钢比较普通型的大;通常用于杆塔间距较小的情况。

2、第二字段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导线的“标称截面”,单位为平方毫米。

所以“LGJ-240”就是标称截面为240平方毫米的钢芯铝绞线。

3、题目中最后一行“Q表示加强,LGJQ表示加强型钢芯铝绞线。

”应改为“Q 表示轻型,LGJQ表示轻型钢芯铝绞线”。

4、题目中没有给出线路长度,因此,“计算”是指计算线路单位长度的电抗和电纳。

5、“标称截面”和“实际截面”两个词都是指载流截面,即铝导线的截面而不包括钢芯部分的截面。

标称截面大于实际截面。

6、“计算半径r ”是计算电抗和电纳时用到的导线半径,这个半径是所有细导线半径之和。

所以不能用标称截面来计算“计算半径”。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2 鱼刺图分析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2 鱼刺图分析法

二、 鱼刺图分析法 1、背景(2/2) :
•产品质量低劣 •材料不好 •设计拙劣 •收费过高 •营销成效不彰 •材料的成本
第一节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二、鱼刺图分析法
原因
分析
•员工无法胜任
•客戶 滿意度低 •客服的回答错误
•客服电话等候的时间过久
•收费结构 •没有得到应有的服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最终 结果
第一节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二、鱼刺图分析法
刺图”。
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 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 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 “因果图” 。 头脑风暴法(BS):一种通过集思广益、发挥团体智慧,从各 种不同角度找出问题所有原因或构成要素的会议方法。BS有四大原 则:严禁批评、自由奔放、多多益善、搭便车。
第一节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二、鱼刺图分析法
4、鱼刺图分析步骤
1)确定对象:将需要分析的事故作为将要研究的“结果”确
定下来;
2)收集资料:通过调查或其他途径将对与所分析问题有关的 设备、设施、工艺、环境、操作、管理等方面的资料尽可能详尽 地收集起来; 3)原因分析:分析导致“结果”的原因,并根据事故分析的 实际情况,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归纳出有关原因的层次关系; 4)作图:将分析的结果按逻辑关系和规定标在图上。
2、定义: 鱼刺图分析法是将事故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和归纳,用简明 的文字和线条表示原因和结果的方法,因其形状象一条鱼,有骨 有刺,故名鱼刺图,又称因果图、特性图、树枝图等。 3、鱼刺图的结构与内容 鱼刺图结构如图4-2,P48。 其中包括三个部分: 1)结果:指事故的类别或后果; 2)原因:指引起结果的影响因素,根据归纳、分析结论, 分门别类分层次列出。其中,对引起事故或结果起主要作用的因 素称为要因(主干);引起要因的原因称为中原因,...。 3)支干:把表示结果与原因,原因与小原因之间的箭线 称为支干,中央支干称为主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不在单位圆上;因此,只要 a 1,
就可以保证系统稳定.
b 1 ,
(2)系统因果稳定要求系统函数的极点都在单位圆
内;因此,要求 0 a 1,
果稳定.
0 b 1 以保证系统因
FFT 例:(1)画出N=4的时域选取乱序输入顺序输出FFT流图;并计 算复数乘法和复数加法次数。 (2)若输入 x(n) 1, 1, 用DFT计算X(k)。
1 (3) H ( z ) (1 0.5 z 1 )(1 2 z 1 )
收敛域
0 z 0.5
系统非因果
0.5 z 2
系统非因果
2 z
系统因果
判断稳定系统的三种方法:
1、定义:有界的输入产生有界的输出。
2、线性时不变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充要条件为:
n
图中虚线为 xa (t )
cos(2 ft

2
)
如果T=0.005s, 则
x(n) xa (nT ) cos( n ) 5

N
2 k
0

2 k

10 k
5
取k=1, N=10
例2.下面所示理想采样数字处理系统。已知采样频率 s 8 ,数
4 字理想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 c 。 当 xa (t ) cos(2 t ),求 5

x(k )
(2) h( n) ( n m) 1 (3) H ( z ) (1 0.5 z 1 )(1 2 z 1 )
解: (1) y (n)
n n0 k n n0

x( k )
非因果
(2)h(n) (n m)
m0 m0
系统因果 系统非因果
X (e jk ) X (e j ) 2 k k, 5
k
y (n) IDFT [ X (e jk )] k 0,1, 2,3, 4
写出y(n)与x(n)之间的关系式,并画出y(n)的波形。
解: 由题意,将离散信号x(n)的DTFT在[0,2π)等间隔 采样5点,然后对这5点离散信号做5点IDFT,得到 y(n),由频域采样定理可得:
采样过程满足采样定理,x(n)的频谱不会发生频谱混叠,且
x(n) xa (nt ) cos(2 nT ) cos( n) 2 4 经低通滤波器后,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 c ,故 5 2 y (n) x(n) cos( n) 2 ya (t ) cos 2 t
输出
ya (t ) 。
x(n) xa (nT )
xa (t )
y ( n)
A/D
数字低通滤波器
D/A
ya (t )

s 8
(1)
1 2 1 T f s s 4
xa (t ) cos(2 t ) X a ( j) [ ( 2 ) ( 2 )] max s 2 4 2



n

cos(2fnT ) (t nT )

n
cos(40nT ) (t nT )
(3)
离散信号
x(n) xa (t )
离散信号的周期
t nT
4 cos( n ) 5
设周期为N, 对离散序列cosω0n,其周期满足下式: ω0N=2πk 故
2 km N
e
j
1 xN ( n) N
1 N

m0

a e
k 0


N 1 j 2 k ( m n ) m N
e
k 0
N 1 j 2 k ( m n ) N
N , m n lN l为任意整数 0, m n lN
l
2 k 5 N k 4 0 2 5 取 k=2, N=5
2 k
x(n)的波形如下图所示。
x(n)
n
2 0 1 3
4 5 6
7
4 x(n) cos( n ) 5 2
计算得 x(0)=0 x(4)=-0.59 x(1)=0.59 x(2)=-0.95 x(3)=0.95
1
x(n)
0 1 2
n
x ( n)

-7
1

0 1 2 3 4 5 6 7 8 9 n
(2)
y(n) x(n)* h(n) {1, 2,3, 2,1}
不进位乘法计算短序列的卷积和: 1 10 10 10 10 10 10 10 1 1 10 10 10 10 10
n 0,1, 2,3, 4
10 20 30 20 10
x(n)与h(n)的线性卷积和 y(n)={10,20,30,20,10} 注意:y(n)的,4
y(n)的长度及y(0)确定。

x ( n) 0 h( n) 0
M n M N n N
M N n M N

频域采样
例1 教材 P107 习题13

解: 序列x(n)的z变换为: X ( z ) a n z n
在单位圆上 [0, 2 ] 区间等间隔采样N点,得X(k): 2 j kn n kn n N 0 k N 1 X (k ) X ( z ) z W a WN a e
q

式中 L≥ max[N,M], N,M分别为x(n),h(n)的长度。
例1 .设序列x(n)=R3(n) ,(n) x
(1) 试作图表示x(n), x ( n) ;
r
x(n 7r )

(2)已知另一序列h(n) =10R3(n), 试求x(n)与h(n)的线性卷积 y(n) 及8点和4点圆周卷积v8(n)和v4(n)。 (3)简述通过DFT来计算y(n)的思路。 解: (1)

h(n )
3、系统函数的收敛域包含单位圆 z 1
例:判断下列系统的稳定性
(1) y (n)
n n0 k n n0

x(k )
(2) h( n) R8 ( n) 1 (3) H ( z ) (1 0.5 z 1 )(1 2 z 1 )
解: (1) y (n) 若
例2.教材 P107 习题14 线性卷积: x(n) y(n)的长度L 8 20 -1 27 循环卷积: f (n) x(n) y(n)的长度为 20 两者的关系:
x(n) y(n)等于x(n) y(n)以20为周期周期延拓而成。
循环卷积 f(n)的前7点与前一周期的后7点重叠, 故循环卷积 f(n)的第8~20点(n=7~19)等于线性卷 积 x ( n) y ( n ) 。
收敛域
0 z 0.5
系统不稳定
0.5 z 2
系统稳定
2 z
系统不稳定
2.时域离散线性非时变系统的系统函数为 1 H ( z) , a, b为常数 ( z - a)( z - b) (1)要求系统稳定,确定a和b的取值. (2)要求系统因果稳定,确定a和b的取值. (1)系统稳定要求收敛域包括单位圆,即系统函数的极
k N
n 0
n0
n0
作IDFT,恢复时域信号。
xN (n) IDFT [ X (k )]
0 k N 1
j 2 kn N
2 kn N
0 n N 1
1 x N ( n) N
1 N
X (k )e
k 0
j
N 1
a me
k 0 m 0
N 1
判断因果系统的三种方法:
1、定义:系统n时刻的输出只取决于n时刻及n时 刻以前的输入。 2、线性时不变系统具有因果性的充要条件为: 当n<0时,h(n)=0 3、系统函数的极点分布在某个圆的圆内,收敛域在 某个圆外(包括∞)。
例:判断下列系统的因果性
(1) y (n)
n n0 k n n0
n 2, 1, 0,1, 2
则 例如
y(n) x(n)* h(n) 0
x(n) {1, 2, 1, 4, 2} h(n) {1,1, 2}
n 0,1, 2
y(n) x(n)* h(n) {1,3, 1, 1,8, 6, 4}
2 n 4
如果 x(n)与h(n)的循环卷积长度L满足下式,
线性系统与时不变系统 1、若一线性移不变系统,当输入为x(n)=δ(n)时输出为 y(n)=R3(n),则当输入为u(n)-u(n-2)时输出为( )。
A.R3(n) C.R3(n)+R3(n-1)
B.R2(n) D.R2(n)+R2(n-1)
2、一LTI系统,输入为 x(n)时,输出为y(n) ;则输入为2x(n)时, 输出为 ;输入为x(n-3)时,输出为 。 A. 2y(n),y(n-3) C. y(n),y(n-3) B. 2y(n),y(n+3) D. y(n),y(n+3)
y (n) [ x(n k 5)]R5 (n)
k

[ x(n) x(n 5)]R5 (n)
{1, 1,1,2,1}
n 0,1,2,3,4
x(n)
x(n+5)
5 6 7 0
1 2 3 4
n
-5 –4 –3 –2 –1
0 1 2
n
y(n) n
4
1
0
难点2:
(m n lN )

m 0
a m N (m n lN )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