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X线影像解剖ppt课件

合集下载

胸部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胸部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02 胸部影像检查技 术
X线检查技术
原理与设备
X线是一种电磁波,通过人体不同组 织时吸收程度不同,形成不同密度的 影像。X线设备包括X线机、胸片架、 暗盒等。
检查方法
适应症与局限性
X线检查适用于肺部炎症、肿瘤、结 核等疾病的初步筛查。但对于较小或 密度接近的病变,X线检查可能难以 发现。
患者通常站立于胸片架前,按照医生 指示进行呼吸配合,拍摄正位、侧位 等不同角度的胸片。
系统的正常运行。
纵隔及胸膜腔解剖与生理
纵隔位于两侧胸膜腔之间,前为胸骨,后为胸椎,上为 胸廓上口,下为膈肌。
胸膜腔是由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组成的密闭潜在腔隙, 内含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纵隔内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结构。
胸膜腔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对于维持正常呼吸运动具有重 要意义。
04 胸部常见疾病影 像诊断
胸椎
共有12个,与肋骨和胸骨 共同构成胸廓,保护胸腔 内重要脏器。
肺部解剖与生理
01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 一,分为左肺和右肺。
02
肺呈圆锥形,具有一尖、 一底、两面和三缘。
03
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部 分,负责气体交换,为 人体提供氧气并排出二 氧化碳。
04
肺部具有丰富的血管和 淋巴管,以及大量的肺 泡和肺间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多模态影像融合诊断
将不同影像技术融合,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 息。
远程影像诊断服务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影像传输和诊断服 务。
智能化影像诊断系统
开发更加智能化的影像诊断系统,提高诊断 效率和准确性。
精准医疗与影像组学
利用影像组学技术分析胸部影像数据,为精 准医疗提供支持。

《胸部x线》ppt课件

《胸部x线》ppt课件
• 1.直接征象 ①肺门影增大与肺门部肿块,系由瘤体本身 或转移之肿大淋巴结共同组成。②体层摄影或支气管造影, 可显示腔内的充盈缺损或肿块影,同时可见管腔的不规则 狭窄甚至闭塞。 2.间接征象 ①局限性肺气肿,系癌肿沿管壁浸润生长, 管腔部分通气受阻所致。②肺不张,管腔被肿瘤完全阻塞 所致。表现所属肺叶(段)体积缩小,密度增高的片状影, 伴肋间隙窄,纵隔向患侧移位,膈肌升高。③阻塞性肺炎, 支气管腔的狭窄与阻塞,腔内分泌物引流不畅,极易并发 无菌性肺炎或继发细菌感染。 发生于右上叶的中心型肺 癌,肺门肿块和右上叶不张连在一起,可形成横行“S” 状的下缘。肿块内可形成空洞,表现为内壁不规则的偏心 性空洞。
胸部CT基本知识
• 象素 单位容积的 X线吸收系数 • 层距与层厚 组织密度(CT值) • 空气 • 脂肪 ﹣200~﹣1000 ﹣90
两层距离每层厚度
• 肺窗 以肺组织为中心 显示肺纹理
• 水
• 体液
0
﹢10
• 软组织 ﹢20~﹢50
• 纵隔窗 软组织为中心
显示纵隔结构
• 血块
• 骨
﹢55~﹢80
读X光片的基本方法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李海明
概述
• 胸部有很好的自然对比,X线检查是首选的 方法。 • CT也是重要的检查方法,它密度分辨率高, 对小病变的发现、显示病变的细节优于胸 片。增强扫描有利于血管病变的诊断、区 别肺门增大的原因以及纵隔病变与心脏大 血管的关系。HRCT扫描对弥漫性肺间质病 变及支气管扩张有突出效果。三维重建还 可获得支气管内镜类似的效果。
右肺叶后基底段
纵隔
• 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肿块的来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 纵隔的分区有几种,我们采用九分区法,即在侧位胸片上, 将纵隔按纵的和横的方向划两条线,各分为三个部分共计 分为九个区。纵的方向分区:①前纵隔:系胸骨后缘与气 管、升主动脉和心脏前缘的间隙,为较透光的倒置狭长的 三角形,其中主要有胸腺和前纵隔淋巴结。②中纵隔:相 当于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据的范围。③后纵 隔:食管前缘以后内含食管,降主动脉,胸导管、静脉、 交感神经及淋巴结等。横的方向划为自胸骨柄、体交界入 至第四胸椎体下缘划水平线,其上为上纵隔,该线以下至 肺门下缘水平线之间为中纵隔,其下方至横膈之间为下纵 隔。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课件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课件
➢肺泡管(20~22级):一个呼吸性细支气管至 少有40个肺泡管和囊,每个肺泡管约有20个肺 泡,成人肺泡直径约300um。
➢肺泡囊(23级):最后一级分支,为盲端。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
• 气管以软骨、肌肉、结缔组织和粘膜构成。软骨为“C”字形的软骨 环,缺口向后,各软骨环以韧带连接起来,环后方缺口处由平滑 肌和致密结缔组织连接,保持了持续张开状态。管腔衬以粘膜, 表面覆盖纤毛上皮,粘膜分泌的粘液可粘附吸入空气中的灰尘颗 粒,纤毛不断向咽部摆动将粘液与灰尘排出,以净化吸入的气体。
胸廓
• 胸廓(thoracic cage)是胸腔壁的骨性基础和支架。胸廓由12个胸椎, 12对肋(ribs),和1个胸骨(sternum)借关节、软骨连结而组成。
• 成人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圆锥形。胸廓入口由第1胸椎体、第1肋和 胸骨柄上缘围成,是颈部与胸腔之间的通道。胸廓下口较大,由 第12胸椎体、第12肋和11肋前端、肋弓和剑突围成。相邻两肋之 间的间隙称肋间隙,共11对。两侧肋弓之间的夹角称胸骨下角。 新生儿的胸廓呈桶状;老年人的胸廓则扁长;成年女性的胸廓短 而园。
• 上纵膈内主要有胸腺、出入心的大血管、迷走神经、膈神经、气管、食管、 胸导管等。前纵膈仅含有少量结缔组织和淋巴结,中纵膈主要含有心包、心 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后纵膈内含有胸主动脉、奇静脉及其属支、主支气 管、食管、胸导管、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淋巴结等。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
纵膈
T8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
(四)纵隔 Mediastinum Definition and structure
医学影像解剖学

第三章 胸 部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
第一节 肺与纵膈
医学影像解剖胸部
呼吸系统临床解剖和生理功能

胸部X线检查技术(透视、胸部摄影)(X线检查技术课件)

胸部X线检查技术(透视、胸部摄影)(X线检查技术课件)
静呼吸中屏气曝光。 5. 肺摄影的曝光时间短,心测量用片要求曝
光时间不超过0.1秒,使心影清晰。
6. 两侧肺部密度相比悬殊的患者,可用高kV 技术摄影。
7. 明确摄影目的,肺片主要观察肺纹理和肺 实质影像。心片主要观察心血管形态。
8. 成像野大小12×15英寸或14×17英寸,小儿 视具体情况酌减。
二、透视操作技术
一般取站立位,先从正位开始,先观察胸部全貌,然后 按顺序逐一观察,对所发现的病变作重点观察。
1.平静呼吸时,观察两侧胸廓是否对称;两侧肺 野、肺纹理及透光度;肺门的大小、密度和位置。 两侧肋膈角是否锐利;两侧横膈形态、位置及运动 情况;纵隔的轮廓及位置有无改变;心脏大血管有 无异常。 2.深呼吸时,观察肺通气有无障碍,纵隔有无移 动及横膈运动等情况。
·
3.标准影像显示
胸部侧位影像,肺 部、膈肌及前后胸壁 ,胸骨及胸椎呈侧位 像。膈肌前高后低, 从颈部到气管分叉部 ,能连续追踪到气管 影像。
(六)站立胸部前凸(前弓)位
摄影目的 为胸部正、侧位的补充位置,主要用于显示肺
尖、锁骨下区及右肺中叶的病变。 照射野选择
12×15英寸或14×17英寸 摄影距离
标准影像显示 为胸部正位影像,两胸锁 关节对称,上部四个胸椎 清晰可见,肩胛骨投影于 肺野之外,肺门阴影结构 可辨,肺纹理清晰可见, 乳腺和左心影内可见肺纹 理,膈肌包括完全且边缘 清晰,肋膈角锐利,心脏 纵隔边缘清晰锐利。
肺尖 上腔静脉
肺门
乳头 横膈
胸部后前位
主动脉弓 肺动脉
左心室 心尖
(二)仰卧胸部前后位
体外金属物体对影像的影 响
(一)站立胸部后前位
摄影目的 观察胸廓、肺部、纵隔及膈肌的病变,

《胸部正位诊断与解剖学-课件》

《胸部正位诊断与解剖学-课件》

心脏解剖
探讨心脏的解剖结构和血液循环。
肺纹理和肺门分析
1
正常图像识别
2
识别正常肺纹理和肺门在X线图像中
的典型表现。
3
解剖学标记
学习肺纹理和肺门在X线图像中的解 剖学标记。
异常图像分析
分析异常肺纹理和肺门在X线图像中 的变化和病理特征。
胸部正位X线的影像学评估
技术要点
介绍胸部正位X线的评估标 准和影像学指标。
胸部正位诊断与解剖学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胸部正位诊断与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我们将探讨胸部疾 病的常见表现,并解析正常和异常胸部X线图像。通过学习肺部和心脏的解剖 结构,我们将深入了解胸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胸部正位诊断概述
1 基本概念
介绍胸部正位诊断的定义和 作用。
2 技术要点
探讨胸部正位X线的拍摄技 术和注意事项。
3 图像解读
讲解如何读取和识别正常和异常的胸部X线图像。
胸部疾病与X线表现
肺部感染
分析肺部感染在胸部X线图像上的表现和特点。
肺栓塞
探讨肺栓塞在X线图像中的典型和非典型表现。
气胸
解析气胸在X线图像上的识别和评估方法。
肺癌
探讨肺癌在X线图像中的常见特征和诊断方法。
肺部和心脏的解剖
肺部结构
详细介绍肺部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
图像分析
讲解如何分析和识别正常 和异常的胸部X线图像。
病例研究
通过实际病例,演示胸部 正位X线的诊断与鉴别过程。
优化胸部正位X线成像
1 影像质量
探讨如何优化胸部正位 X线ຫໍສະໝຸດ 像的影像质量。2 射线保护
介绍胸部X线拍摄中的 射线保护措施和注意事 项。

胸部正常X线表现及基本病变ppt课件

胸部正常X线表现及基本病变ppt课件

.
31
肺部基本病变---支气管阻塞
肺气肿
.
32
肺部基本病变---支气管阻塞
左叶肺不张 侧位 复张后
.
33
肺部基本病变---支气管阻塞
左上叶不张 纵隔固定, 淋巴结肿大
.
34
肺部基本病变---支气管阻塞
右叶肺不张
.
35
肺部基本病变---支气管阻塞
右中叶肺不张 轮廓征阳性 侧位病变收缩
.
36
肺部基本病变---支气管阻塞
.
1
正常胸部X线表现
.
2
胸部X线检查
胸部具有良好的 对比度
反映大体病理解 剖和病理生理
密切结合临床
.
3
胸部X线检查方法
透视 摄片—正侧 位 体层摄片 造影 CT
.
4
胸部X线检查方法---透视
优点:费用低 多体位,动态
缺点:对比度差, 易漏诊 无永久性记录 不能会诊
.
5
胸部X线检查方法---摄片
增殖
.
43
肺部基本病变---肺实质
肿块 正侧位均 见肿块
.
44
肺部基本病变---肺实质
钙化
.
45
肺部基本病变---肺实质
空洞
.
46
肺部基本病变---肺实质
空腔
.
47
肺部基本病变---肺间质
小叶间隔增厚 网格状影 蜂窝改变
.
48
肺部基本病变---胸膜
胸膜增厚
.
49
肺部基本病变---胸膜
胸腔积液
肺门测量 位置:中野内带 左高右低 高度比:右>1,左<1 宽度:单侧 5.6cm <7cm,双侧11cm<13

正常胸部X线表现 ppt课件

正常胸部X线表现  ppt课件
上:尖、前、后, 中间段 中:内、外 下:背、内、前、外、后 左 上:上部:尖后、前。下部:上、下舌支 下:背、内前、外、后
ppt课件
19
气管分支
ppt课件
20
1·肺野
(三) 肺
2· 肺门与肺纹理
3·肺叶、肺段、肺小叶
ppt课件
21
肺野
– 内、中、外三带 – 上、中、下三野
第二前肋骨下缘连线 第四前肋骨下缘连线
ppt课件
27
奇 叶
奇叶系胚胎发育时期奇静脉异常移行,将右肺上叶
于肺尖处分隔ppt成课件为两个部分
28
(四)纵隔
位置:于胸骨之后,胸椎 之前,两肺之间。 取决于两侧胸腔压力
1/3在右侧 2/3在左侧
内有:心脏、大血管。气 管支气管、食管、胸腺、 神经和脂肪组织。
ppt课件
29
一侧肺不张
一侧肺野纵行三等分
第一前肋骨以内的肺野 称为肺尖,第二前肋间 的肺野称为锁骨下区
ppt课件
22
肺门
肺门构成:肺动、静脉、支 气管、淋巴组织 肺门位置: 中野内带2-4前肋间 左侧比右侧高1-2cm 肺门角: 上下部相交形成钝角
ppt课件
23
肺纹理: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 状影,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
正常胸部X线表现
ppt课件
1
在现代医学影像学中,CT和MRI诊断已成 为大家学习和钻研的重要领域,但是传统的X 线检查仍然是医院影像诊断的主要工作,特别 是胸部X线检查,几乎是大部分病人来院诊治 的常规检查项目。
ppt课件
2
(一)胸廓
(二)气管、支气管 (三)肺 (四)纵膈 (五)胸膜
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作为左膈的标志。
精选课件
膈的高度、运动及X线解剖变异
• 影响膈高度、运动的因素很多,如: • 体位:站立后前位胸片上,膈位于第5
肋或第6前肋间隙水平,通常右膈顶高于左 膈顶1.5~3.0cm,仰卧位膈的位置比站立 位高3cm左右。 • 体型:胖高瘦低。 • 年龄:婴儿横膈较高,老年人常出现波 浪膈、梯形膈、双重弧线影等。 • 呼吸相:平静呼吸与深呼吸等。
精选课件
八、胸部X线测量及正常值
• 1、气管 • 2、支气管 • 3、肺动脉 • 4、肺静脉 • 5、肺门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 胸腔脏器的影响:心脏 • 腹腔脏器的影响:胃泡扩张、结肠脾曲
胀气。 • 胸、腹腔压力的改变。
精选课件
六、纵隔
• 纵隔的定义 • (一)侧位片 • 1、分区(九分法)
上水平线:胸骨角、T4椎体下缘 下水平线:胸骨第4前肋部水平处与T8椎
体下缘连线 前纵隔:胸骨后,气管、升主动脉、心脏前 后纵隔:食管前缘以后至胸椎前面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肺小叶
• 肺小叶的直径约1cm。 • 每个肺小叶中间有一支小叶支气管和一
支小叶动脉伴随深入肺小叶内,而肺静脉 则分布于小叶间隔内。 • 小叶支气管,末梢支气管,一、二、三 级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 • 每个肺小叶之间由疏松的结缔组织所分 隔,即小叶间隔。肺间隔内有毛细血管网, 弹力及胶原纤维等组织。 • 肺腺泡,X线病理改变的基本单位。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五、横膈X线解剖
• 膈也称横膈,可分为左右叶和中央部。 膈肌起自胸骨部、肋骨部及腰部,肌质向 中央止于中心腱。膈上的通道有主动脉裂 孔、食管裂孔和腔静脉孔。
• 正位片:左、右膈及中央部。膈上缘显 示为清晰的内高外低的弧形影,左膈下为 胃和结肠脾曲,胃膈间隙一般小于2cm。
• 肋膈角、心膈角 • 侧位片:后肋膈角为膈肌最低点。胃泡
精选课件
肺纹理
• 构成 • 形态 • X线表现 • 分布特点 • 影响因素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四、肺裂胸膜X线解剖
• 浅表胸膜在X线偏上一般不显像。 • 横裂:后前位胸片上,可见到横裂,平
第4肋软骨呈横行丝状细线影,外端在腋缘 平第6肋。 右侧位片可见横裂前端达胸前 壁,后端止于斜裂。 • 斜裂:侧位胸片上,于前肋膈角或角后 方3~5cm处,从膈上斜向后上方,呈细线 状影,上端止于4~5后肋水平,常为双线 影或“8”字形影。
精选课件
• 2、
巴结
• 中纵隔:心脏、大血管、
气管、主支气管、
胸导管、淋巴结、
膈神经、迷走神经、
肺门等。
• 后纵隔:食管、降主动脉、
胸导管中下段、
奇静脉、半奇静脉、
交感神经干、
后纵隔淋巴结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 气管后带 及
胸骨后带
气管后带宽 约2~3mm
• (1)右肺上叶支气管与肺段:分支、肺段 • 1)尖支与尖段 • 2)后支与后段 • 3)前支与前段 • (2)中间段支气管:无分支且胸片不易显示 • (3)右肺中叶支气管与肺段:分支、肺段 • 1)外支与外段 • 2)内支与内段
精选课件
• 右肺下叶支气管与肺段:分支、肺段 • 1)背支与背段:分3支,正侧位胸片形态 • 2)内基底支与内基底段 • 3)前基底支与前基底段 • 4)外基底支与外基底段 • 5)后基底支与后基底段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2、左侧支气管的分支与肺段
• 左侧支气管分上叶和下叶2个支气管。 • (1)左肺上叶支气管与肺段:分支、肺段 • 1)尖后支与尖后段 • 2)前支与前段 • 3)上舌支与上舌支段 • 4)下舌支与下舌支段
精选课件
• 左肺下叶支气管与肺段:分支、肺段 • 1)背支与背段 • 2)前内基底支与前内基底段 • 3)外基底支与外基底段 • 4)后基底支与后基底段
二 支气管造影及肺段X线解剖
• 主支气管进入肺门分出肺叶支气管、肺 段支气管及亚段支气管构成支气管树。
• 肺段支气管通向肺段,肺段的名称与肺 段支气管的名称是一致的。
• 正常肺段的范围在普通X线片上不能直 接显示。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1、右侧支气管的分支与肺段
胸骨后带宽 约6.81mm
精选课件
(二)后前位片
• 1、器官的X线表现:各器官的重叠影像 • 2、胸椎旁线 • 3、前纵隔线 • 4、后纵隔线 • 5、右气管旁线 • 6、食管胸膜线及奇-食线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七、儿童胸部X线解剖特点
• 1、透亮度较低 • 2、上纵隔阴影较宽,胸腺未退化 • 3、心胸比较大 • 4、肺纹理较少 • 5、胸骨骨化中心未联合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三、肺X线解剖
• (一)肺野 • 定义 • 影响肺野透亮度的因素 • 分带及分区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二)肺叶
• 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左肺分上、下 两叶,各叶之间以叶间裂相隔。
• 正位片相互重叠,侧位片尚可分出。 • 肺叶的解剖变异
副叶:奇叶,下副叶、左中副叶、后副叶 肺段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肺门
• 又称肺根部的投影,是肺和纵隔的通道。 • X线上肺门的结构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
管及淋巴组织所组成,以肺动脉及肺静脉为主 要成分,尤以肺动脉为主。 • 正位片:肺门影位于肺野内带的第2至第4 前肋之间,左比右高1~2cm,偶可见血管断 面。 • 侧位片:左右肺门大部分重叠,右肺门略 偏前偏下,左肺门略偏上偏后。
第三节 胸部X线影像解剖
精选课件
二、气管及支气管X线解剖
• 一、气管及支气管X线解剖 • 1、气管:正位片上,为纵行低密度气柱状
阴影,与脊柱重叠。气管下段左缘 稍凹,为主动脉弓压迫所致。
侧位片上,气管由前上方斜向 后下,前后壁平行。 • 2、左右主支气管:正位片 侧位片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