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研究
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研究

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壮大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地区逐渐成为人才争夺的焦点。
为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研究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人才一体化的概念、意义、目标、现状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才一体化的概念人才一体化是指不同地区间的人才资源融合,通过资源共享、互利互补、协同创新,实现人才的高效流动和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
这种一体化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集中,更是教育、就业、生活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二、人才一体化的意义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实现人才一体化意义重大。
首先,人才一体化能够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优质人才的流动和高端人才的集聚,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其次,人才一体化有助于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推动科技和经济的融合发展。
最后,人才一体化能够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促使人才资源在整个区域内的合理分布,减轻大城市的压力,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三、人才一体化的目标实现京津冀人才一体化需要建立具体的目标和指标,以便评估和引领发展。
首先,目标是要加快人才的流动,打破行政壁垒和户籍限制,让优秀人才在京津冀地区自由就业和创新创业。
其次,目标是要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加强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协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最后,要促进人才资源在区域间的优化配置,通过政策和机制的创新,实现人才从高密度城市向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流动。
四、人才一体化的现状目前,京津冀地区人才一体化进展尚存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存在人才流动的壁垒,户籍制度和各地区的政策限制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其次,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存在资源瓜分和利益争夺,缺乏真正的协作和合作。
最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大城市的吸引力过强,导致人才资源的集中和流失。
五、人才一体化的对策为了推动京津冀地区人才一体化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政策的协同和衔接,打破行政壁垒,建立人才流动的便利通道和制度保障。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措施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措施首先,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传统的工商管理教育注重理论的灌输与研究,但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对真实工作环境的实际需求了解不足,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处理能力不强。
因此,必须通过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也存在对专业知识的依赖过度的问题。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大部分以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等为主,而忽视了其他学科领域的教育。
这导致学生狭隘的专业视野,缺乏对其他学科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加强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教育,如心理学、社会学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主要以传统的讲授和考试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这种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同时,有些学校在教学资源方面也存在不足,如实验设备和实践基地等。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应引入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和实践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应加大投入,充实实验设备和实践基地,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要促进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提升,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目前,部分学校和企业合作的项目比较少,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企业的机会较少。
要改善这一情况,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开展校企联合培养项目。
通过实习、实训和企业参观等方式,增加学生与企业的接触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和管理。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专家来进行讲座和培训,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力。
总之,要提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多方面的和措施。
学校应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扩大课程设置的视野,改进教学方法和资源,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优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李静1褚玉娟2李荣娴1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符合国家战略需要,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中,人才流动是区域协同发展的趋势,而区域特色又决定了人才发展必要性。
在发展河北省人才战略时,我们要培养区域发展的适用型人才,为京津冀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实现专业人才的梯队建设,提升河北地区企业的创新能力,配套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构建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河北省;人才发展当前我国正步入经济快速发展期,它催生了一批大型区域商业圈,它们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经济战略——京津冀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它们集中体现了我国在区域发展方向的心方向。
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中,河北省的12个地级市都是河北省境内最有经济活力的行政区域,因此,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充分认清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提高人才梯队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加强首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功能疏解,做好人才的接纳和吸收,成为了河北省人才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1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省人才发展必要性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河北省是薄弱环节,需要河北省人才发展战略要提升到国家战略,侧重区域人才流动,结合区域特色实现专业人才的有序培养。
可以说,河北省人才战略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1.1京津冀协同发展符合国家战略需要当前,我国已经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这对于河北省的人才发展战略既是一个历史机遇,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中处于劣势地位,需要深入结合京津地区的产业优势和科技水平来弥补自身发展的短板,通过京津区域的科研院校和高等学府来加强河北省人才资源的储备,实现产业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完善的产业人才联动机制。
因此,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就需要京津地区和河北省12个地级市建立完善和明确的人才梯队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京津地区的优秀科研成果和科技项目纳入到本地区发展规划中,提高本地区人才的培养机制和产能转化,才能更好的促进京津翼地区经济整体发展。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立项目录》的通知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立项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3.04.25•【字号】冀人社字[2013]121号•【施行日期】2013.04.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立项目录》的通知(冀人社字〔2013〕121号)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部门、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经专家组评审,201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有210项符合立项要求,现将立项课题目录予以发布。
各课题负责人要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并于2014年3月25日前按照《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的要求,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交结项材料。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应加强管理,并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督促课题负责人按时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届时将组织专家进行成果鉴定。
需申请延期结项或事项变更的,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管理单位要及时提出申请。
联系人:齐国东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附件:201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立项目录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3年4月25日201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立项目录一、系统内课题(20项)(一)就业类(2项)1、课题编号:JRS-2013-1001课题名称:产业结构调整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杨宪理课题组成员:刘桂兰、张守新、赵志军2、课题编号:JRS-2013-1002课题名称:合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辛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谢光浩课题组成员:赵普、刘闯(二)社会保障类(8项)1、课题编号:JRS-2013-2001课题名称:河北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负责人:张均课题组成员:王新文、张盛江2、课题编号:JRS-2013-2002课题名称: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王建敏课题组成员:苏伟、刘娜3、课题编号:JRS-2013-2003课题名称:深化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邢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孔立京课题组成员:刘一婕、王志胜、刘跃方4、课题编号:JRS-2013-2004课题名称:规范用人单位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衡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马玉英课题组成员:路伟、王华莹、翟世锋、刘萍、刘士琴5、课题编号:JRS-2013-2005课题名称: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正常调整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武昌明课题组成员:陈立明、董红军、江长华6、课题编号:JRS-2013-2006课题名称:河北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探讨课题管理单位: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张仕民课题组成员:杜洪利、郝凤华、齐欣、周东冬、寿琳、尚爱青7、课题编号:JRS-2013-2007课题名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管理局课题负责人:张占营课题组成员:方苏宁、杨成、牛建永、尹俊堂、张伟志8、课题编号:JRS-2013-2008课题名称:社会保障卡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前景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王冀明课题组成员:李铁营、周夫友、段本松、刘亮、陈超、张璐(三)人才队伍建设类(3项)1、课题编号:JRS-2013-3001课题名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新政对我省技工院校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负责人:李俊生课题组成员:龚小河2、课题编号:JRS-2013-3002课题名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衡水人才工作的定位与思考课题管理单位:衡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陈斌课题组成员:王缘缘、杨义、李洪良、魏旭3、课题编号:JRS-2013-3003课题名称:秦皇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状况分析课题管理单位: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王剑课题组成员:鲍林源、陈瑶(四)公务员管理类(1项)1、课题编号:JRS-2013-4001课题名称: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泊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孙长志课题组成员:李志勇、孙永良、张忠霞(五)人事制度改革类(1项)1、课题编号:JRS-2013-5001课题名称:健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尹金泉课题组成员:池海宏、陈捷、林立忠(六)收入分配类(1项)1、课题编号:JRS-2013-6001课题名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井径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马国明课题组成员:吴文亮、樊林(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类(4项)1、课题编号:JRS-2013-7001课题名称:建立预防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市长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郭月军课题组成员:陶立伟、卢桥、闫明、刘砥2、课题编号:JRS-2013-7002课题名称:河北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成效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平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王丽娟课题组成员:穆建霞、张云霞、张华3、课题编号:JRS-2013-7003课题名称:加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建设研究课题管理单位:元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王光辉课题组成员:杜雅欣、李伟4、课题编号:JRS-2013-7004课题名称:我省中小企业职工劳动权益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满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苑贺军课题组成员:张学东、赵爱军、张锐、许红瑞、李超、王艳伟二、系统外课题(190项)(一)就业类(98项)1、课题编号:JRS-2013-1003课题名称:河北省创业政策及实施效果研究--基于对省级创建创业型城市的调查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负责人:王艳霞课题组成员:吴锁柱、马文才2、课题编号:JRS-2013-1004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负责人:王立源课题组成员:车同侠、齐建云、杨兰芹、王丽、陈珊3、课题编号:JRS-2013-1005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影响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工业大学课题负责人:洪洁课题组成员:孙立雄、许建、孙研、李立鹏、刘伟、孙冬雪4、课题编号:JRS-2013-1006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工科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工业大学课题负责人:孙立雄课题组成员:胡永春、祖磊、孙研、洪洁、梁雪莲、许建、李立鹏、刘伟、孙冬雪5、课题编号:JRS-2013-1007课题名称: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吕静课题组成员:刘培培、王军超6、课题编号:JRS-2013-1008课题名称:河北省创业帮扶工程在高校开展情况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齐文杰课题组成员:赵成刚、任今今、金震、郝征7、课题编号:JRS-2013-1009课题名称: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张运通课题组成员:赵颂、吴利明、朱辉、张海、孔维伟8、课题编号:JRS-2013-1010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经济学类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以河北大学为例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马辉课题组成员:张改清、刘佳、李润红9、课题编号:JRS-2013-1011课题名称:河北省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及绩效评估问题研究--以保定市为例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康绍娟课题组成员:谷彦芳、杨文杰10、课题编号:JRS-2013-1012课题名称: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援助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刘楠课题组成员:郑佩亚、姜健、刘东岳、高银铃11、课题编号:JRS-2013-1013课题名称:提升英语专业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黄永亮课题组成员:顾虹、高辰鹏、景晓玉、毕培培12、课题编号:JRS-2013-1014课题名称:河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分析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马倩影课题组成员:褚宝良、江书平、张子谦、马博林、高月季、李赞、蔡江娜13、课题编号:JRS-2013-1015课题名称:河北省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创业模式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高峰课题组成员:赵密霞、马倩影、蔡江娜、褚宝良、李赞、武艳艳、张亮14、课题编号:JRS-2013-1016课题名称:河北省农村“两后生”参加职业培训的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张志鹏课题组成员:马永青、赵宪军、张金良、李静、赵瑞勤、连会有15、课题编号:JRS-2013-1017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调查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王瑞课题组成员:冉冉、赵伟莉、李吉文、师俊巧16、课题编号:JRS-2013-1018课题名称:不同主导影响因素下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模式选择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许月明课题组成员:胡建、连大鹏、王东平、刘冬蕾、石冬梅17、课题编号:JRS-2013-1019课题名称:校企合作共建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朱玉涛课题组成员:翟广运、王坤、郭妍妍、杜磊、王路、张竞乾18、课题编号:JRS-2013-1020课题名称:会计类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陈棉课题组成员:张伟、林静、杨玉荣、张珺、齐磊19、课题编号:JRS-2013-1021课题名称:河北省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实施成效调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冯晨静课题组成员:杜磊、司卫乐、张丽敏、石秀霞、王晓朴、何丽英、赵刚、赵硕20、课题编号:JRS-2013-1022课题名称:河北省2012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分析报告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师范大学课题负责人:曾凡锋课题组成员:姬振旗、文逢博、李景生、何珊、耿宗科、罗建林、韩福明21、课题编号:JRS-2013-1023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环艺设计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师范大学课题负责人:王磊课题组成员:彭飞、程元刚、吴永立、贾彩霞22、课题编号:JRS-2013-1024课题名称: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师范大学课题负责人:郑松涛课题组成员:赵雪云、殷玉军23、课题编号:JRS-2013-1025课题名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就业促进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吴莎课题组成员:肖云川、刘万里、李跃芹、庄惠婷、代敏24、课题编号:JRS-2013-1026课题名称: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李小玺课题组成员:张红、寇跃灵25、课题编号:JRS-2013-1027课题名称: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对就业影响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经贸大学课题负责人:王晓云课题组成员:李汝清、刘喜怀、闫红梅、赵秋梅26、课题编号:JRS-2013-1028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培养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以曹妃甸工业区为例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经贸大学课题负责人:吴玮课题组成员:赵芳、高媛、李华、党玲、董丽27、课题编号:JRS-2013-1029课题名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燕山大学课题负责人:彭宗忠课题组成员:司林波、李景春、李玉杰、赵德利、纪爱民、郝岩、孙彦28、课题编号:JRS-2013-1030课题名称: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金融学院课题负责人:胡秀花课题组成员:孙文生、杨念、田旭、胡艳辉29、课题编号:JRS-2013-1031课题名称:构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高校毕业生实施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联合大学课题负责人:王宇课题组成员:李新、刘媛妹、刘雷、宋小青、高林、许江、赵杰、张凌霄30、课题编号:JRS-2013-1032课题名称: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胡永翊课题组成员:李耀伟、王辉、赵淑芹、蒙玉玲、康晶晶、孙文博31、课题编号:JRS-2013-1033课题名称: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黄志英课题组成员:张璞、梁彦庆、陈丽红、罗建美、陈红娟32、课题编号:JRS-2013-1034课题名称:河北省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张媛课题组成员:岑玢、魏巍、刘枫、董晓宏、盖海平、张建群、赵全海33、课题编号:JRS-2013-1035课题名称:合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温素霞课题组成员:白云、王莉娟、贾娟、崔文静、赵青霞34、课题编号:JRS-2013-1036课题名称: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下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江朝力课题组成员:黄学萍、郭宏、成翠卓、索贵彬、冯兰刚35、课题编号:JRS-2013-1037课题名称:河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就业问题调查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张永礼课题组成员:魏静、董志良、刘翠娥、陆刚、吴春英、丁超、安海岗、赵蕾36、课题编号:JRS-2013-1038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完善与发展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李国强课题组成员:金源云、王宏伟、左彩金、孙万国、陈玲37、课题编号:JRS-2013-1039课题名称:合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温素霞课题组成员:白云、王莉娟、贾娟、崔文静、赵青霞38、课题编号:JRS-2013-1040课题名称: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模式与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赵志策课题组成员:张蕾、李蕊、周丽、郝伊明、袁维平、李海燕39、课题编号:JRS-2013-1041课题名称: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基于用人单位调研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王攀课题组成员:马云霞、王云祥、郄艳丽、沈瑾、杜鹃40、课题编号:JRS-2013-1042课题名称:以促进工科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职业指导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李聚光课题组成员:秦彭、梁瑞英41、课题编号:JRS-2013-1043课题名称:大学生择业观调查分析及加强就业引导的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张丽娜课题组成员:张鼎立、张彦、刘艳、张谦、郑炳章、王莉、张利霞、蔡建英42、课题编号:JRS-2013-1044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与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武星课题组成员:贾佳、吴巍、王冬、李耀炜、李占乔43、课题编号:JRS-2013-1045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研究生求职应聘技能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霍志军课题组成员:闫军印、刘云、陈明飞、刘勇生、薛文飞、陈建涛、王敏、刘丽梅44、课题编号:JRS-2013-1046课题名称:利用高校信息服务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肖霞课题组成员:钱静雅、李佳培、辛秀军45、课题编号:JRS-2013-1047课题名称:产业结构调整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袁媛课题组成员:吴元元、王立校、王争亚、赵艳华46、课题编号:JRS-2013-1048课题名称:推进河北省信息工程类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课题负责人:赵战民课题组成员:蒋惠英、刘娜、李宝江、张彦、张谦47、课题编号:JRS-2013-1049课题名称:河北省地方高校IT专业人才教育模式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范亚斌课题组成员:宋建卫、成新霞、朱杰、彭飞、张艮山48、课题编号:JRS-2013-1050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及其毕业生就业前景关系的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刘鸿燕课题组成员:王磊、赵健、丁宁、华冰49、课题编号:JRS-2013-1051课题名称:农村居民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社会心态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张辰琛课题组成员:李丽华、王艳斌、孙军威、周秀菊、李娟、云书海、卢玉平、朱凤荣、赵志强50、课题编号:JRS-2013-1052课题名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李站稳课题组成员:巩志娟、王俊奇、崔勇、张新霞、李娟、赵志强51、课题编号:JRS-2013-1053课题名称:促进我省高校数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唐加冕课题组成员:梁海军、赵永强、周京徽、肖楠、叶国妍52、课题编号:JRS-2013-1054课题名称: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张建学课题组成员:安建良、刘晓鹏、赵军合、胡鸿志、刘秀娥、贾立敏、孙志勇、王锋、李庆国53、课题编号:JRS-2013-1055课题名称:河北省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培养途径研究--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贾宁课题组成员:李国俭、张建学、李清林、庞青月、胡鸿志54、课题编号:JRS-2013-1056课题名称: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高的路径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高丽平课题组成员:徐海波、李兰、田树彬、王丽华、张玉梅、成惠娟、张云哲55、课题编号:JRS-2013-1057课题名称:产学研结合合作模式构建与促进社会体育毕业生就业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魏孟田课题组成员:赵德勋、苏娟、魏胜敏、张意飞56、课题编号:JRS-2013-1058课题名称:产业结构调整下河北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职业素养培育机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祁卉璇课题组成员:史晓萍、张红雷、李运仓、石茶、王倩57、课题编号:JRS-2013-1059课题名称:2010-2013年河北省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李敏课题组成员:翟凤鸣、魏强、王东生、李立、谢志强58、课题编号:JRS-2013-1060课题名称:河北省体育人才需求预测及促进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就业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及化娟课题组成员:王丽霞、魏胜敏、翟凤鸣、魏强、黄海、王跃59、课题编号:JRS-2013-1061课题名称:构建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林海霞课题组成员:甄增荣、杨志云、张荣梅、宿敬肖、江春然60、课题编号:JRS-2013-1062课题名称:合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吴书博课题组成员:孙晓丽、李芸、马卫山、黄慧薇61、课题编号:JRS-2013-1063课题名称:产业结构调整下我省高职院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及对策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刘鹏课题组成员:王丽娜、韩立英、杜冰、刘允华、刘丽娜、王静文、许慧娟、谷世红62、课题编号:JRS-2013-1064课题名称:产业结构调整下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高平课题组成员:贾艳梅、张丽凤、马红娟、韩丽莎、路会平、杨新安、史瑞东、刘敬63、课题编号:JRS-2013-1065课题名称:产业结构调整视域下提高河北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韩立英课题组成员:刘允华、王丽娜、齐建云、杜冰、周素欣、刘丽娜64、课题编号:JRS-2013-1066课题名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白丽英课题组成员:郑军锐、赵伟、秦耘、刘景、张小伟65、课题编号:JRS-2013-1067课题名称:产业结构调整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对就业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周晓莉课题组成员:李秋红、王瑜、邵东风、么伟伟、袁旭超、韩明毫66、课题编号:JRS-2013-1068课题名称:高职院校融合地方经济构建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韩芳课题组成员:田野、袁世超、王欣彦、李颖、刘秋静、刘赓67、课题编号:JRS-2013-1069课题名称:产业转型视角下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任伟峰课题组成员:周志翠、彭庆雅、林巍、张勇、刘洪锋、降艳琴68、课题编号:JRS-2013-1070课题名称: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大学生就业的协调发展课题管理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侯英彩课题组成员:王媛、张晓冬、王倩、武娜、秦新立69、课题编号:JRS-2013-1071课题名称:职业生涯规划辅助技术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实意义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课题负责人:祁佳斌课题组成员:刘晓慧、申静、刘奇、李晓庆、刘格70、课题编号:JRS-2013-1072课题名称:大学生应对方式对择业观的影响研究课题管理单位:唐山师范学院课题负责人:陈秀梅课题组成员:常秀芹、李剑、徐丽君71、课题编号:JRS-2013-1073课题名称:职业生涯规划对女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韩建伟课题组成员:宋冬梅、刘晶晶、于立强、陈娜、戎来、王翠英72、课题编号:JRS-2013-1074课题名称:河北省“两后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难点与政策环境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任丽娟课题组成员:张肖梅、解巧茹、霍荣光73、课题编号:JRS-2013-1075课题名称:河北省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职工大学课题负责人:王冉课题组成员:赵恩北、李孟娣、陶秋红、马慧肖、崔兴敏74、课题编号:JRS-2013-1076课题名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结构与就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李岩清课题组成员:王香平、卓丽杰、夏迎秋、刘海燕、李树青75、课题编号:JRS-2013-1077课题名称: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促进我省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课题负责人:刘京晶课题组成员:高彩霞、王微、袁合静、王璐、徐国玲76、课题编号:JRS-2013-1078课题名称:利用高职服务社会职能搞好“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校人才引进困境及策略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校人才引进困境及策略分析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逐渐成为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提高区域协同发展能力和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和协同治理。
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河北省作为京津冀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发展责任。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河北省高校人才引进面临着各种困境和挑战,但也有着无限的发展机遇和潜力。
本文将对河北省高校人才引进的困境及对策进行分析,探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下,河北省高校人才引进的发展路径和策略。
一、河北省高校人才引进的困境1.地理位置不利河北省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与首都北京、经济发达的天津相邻,但相对于这两座大城市,河北省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一些高校人才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在北京、天津等地发展,而对河北省高校的人才吸引力较小,使得高校人才引进面临困难。
2.高校平台和条件不足河北省相对于北京、天津等城市,高校平台和条件相对滞后。
在硬件设施、科研经费、学科建设等方面都与大城市有一定的差距,这也使得河北省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面临困难。
3.人才引进政策不够完善目前,河北省在高校人才引进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引进政策优惠力度不够大,引进流程复杂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河北省高校人才的引进。
1.优化高校平台和环境针对河北省高校平台和条件相对滞后的问题,应大力优化高校的硬件设施和环境,提高高校的科研经费投入,加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高高校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只有通过优化高校平台和环境,才能提高高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
2.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为了简化人才引进流程,应当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应提供优先审批、绿色通道和快捷便利的流程,为高校引进人才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优惠政策,提高引进的吸引力。
3.加强人才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河北省应当加强人才政策的引导和支持,积极推出更多的引进政策优惠,并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与对策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作者:邸晓星来源:《求知》 2017年第5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增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最终实现京津冀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
区域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共享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与保障。
2016年2月,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部际协调小组会议召开,启动了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对于破解区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难题,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京津冀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1.人才队伍质量有待提升。
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才资源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整体来看,虽然京津冀人才的储量比较大,但人才资源的质量和优势并不明显。
在制造业发达的京津冀地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状况更为严重。
如北京地区的技师、高级技师缺口达14.7万人。
此外,高技能人才队伍老龄化现象也比较严重,目前北京地区近一半的高技能人才年龄在45岁以上。
再如,2013年天津从业人员达到847.4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32460人,技师22404人,高级技师10017人,高级技师仅占技术人员总数的2.15%,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为74073人,仅占技术人员总数的15.9%。
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尤其是新型职业人才的缺失,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2.人才资源分布不均衡。
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特别是体制上的原因,京津地区凭借强大的竞争优势地位,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其集聚,京津两市对于京津冀区域甚至环渤海经济圈内人才形成“虹吸”效应,河北省因此受到较大影响。
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等高端人才数量,河北省明显低于北京、天津地区。
从京津两地来看,凭借首都优势的北京又比天津对于人才更有吸引力,而北京的产业扩散主要集中在本行政区内,对周边城市无法起到持续和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对周边城市的经济形成较大影响。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校人才引进困境及策略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校人才引进困境及策略分析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河北省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枢纽。
在这一过程中,河北省高校人才引进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困境并制定有效的策略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 人才流失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吸引了大量人才向北京、天津等发达城市聚集。
相对而言,河北省的高校人才引进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2. 薪酬福利不足河北省相较于北京、天津等城市的薪酬福利水平较低,难以与之竞争,导致高校人才引进的吸引力不足。
3. 人才培养环境欠缺由于长期以来对高校的投入不足,河北省的高校学术氛围和科研环境相对滞后,难以吸引高水平人才的加入。
二、面临困境的河北省高校人才引进策略分析1. 加大投入,提升薪酬福利政府应加大对高校的经费投入,提升高校教师的薪酬福利水平,提高人才引进的吸引力。
高校也可以通过建立科研项目奖励机制等方式,提高人才的薪酬待遇。
2. 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加大对高校科研平台的投入,提升科研硬件设施和软实力,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加入。
3. 加强学术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引进国际一流学者和教授加盟,带动高校学术水平提升。
4. 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人才培养计划,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培养高水平的人才,为高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5. 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加强高校与地方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高校人才引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动力。
三、结语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下,河北省高校人才引进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和高校共同努力,制定有效的策略,加大力度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吸引更多高水平的人才加入,助力高校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区域经济摘要:文章介绍了京津冀一体化教育体系建设的办学目标和定位,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注重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
并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式改革提出了意见和对策,做到理论与实践并进,达到在实践中丰富知识、解决问题的目标。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河北省;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何学敏◆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的教育体系需要引流改革把握全局,目前的教育体制还相对落后,需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的就业创业一体化体系,以支撑河北的产业布局和产业转移对象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需要率先从教育源头改革,探索符合京津冀一体化的新模式迫在眉睫,具体措施大致以下几点:一、明确方向与实践教学体系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经济大环境下,人是经济财富的创造者,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意味着人才在京津冀区域内能高效拉动产业技术的创新,,就目前河北省的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培养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瓶颈,改革创新教学机制首当其冲,教育的根本是课程的设计,改革后的课程要更加重视实践性课程的大力安排,提高学员的专业操作水平,以保证学员一上岗就能胜任工作。
对于学员的实操技能培训,则需按照人才实际需要的技能开设课程。
实践授课可以从以下二个基本方案进行调整:一是删改一些重复的课程,对于没有必要开设的课程可以用急需的实操课来替换,可以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学员参与各种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学员提供全景仿真的模拟训练基地,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带领学员到企业参观学习,建立一帮多模式,企业职员参与互帮互助教育工程,以保证人才实操能力的培养。
二是教育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解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建立校企合作的教与学互动同步发展的专业网络平台,让教师与学员在专业网络平台更加人性化交流与学习,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转换为解决工作上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员们对于学习的兴趣,真正提高应用型人才课程的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论坛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研究*
何学敏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探析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特征,并提出了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策略,为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工商管理;人才需求
1引言
工商管理专业是高校根据经济发展需求所设计的专业,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人才需求也不在不断变化。
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促进了河北、北京、天津地区的经济发展,河北、北京、天津地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较大、行业分布十分广泛,需求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京津冀地区的高校应重视市场上的工商管理人才需求,根据工商管理人才需求开展人才培养。
研究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不仅能够加快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而且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持,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意义深刻。
2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
2.1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
在京津冀一体化化背景下,京津冀地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大多数企业都具有工商管理人才需求,并且工商管理人才需求数量较多,甚至有些单位的工商管理人才需求比重占总人才需求的20%~50%,需求量较大。
2.2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行业较多
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企业发展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企业解决管理问题,从事工商企业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地区的国有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都具有一定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工商管理人才需求行业较多。
2.3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质量有所提升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地区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额质量较高,很多企业都对工商管理人才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合作能力、专业技能、适应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标准,以引进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
3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特征
3.1理论结合实践
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专业理论,而且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操作能力,能够将工商管理专业知识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对企业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地区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数量不断提升,人才需求指廊也越来越高,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的系统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人才需求呈现出理论结合实践的特征。
3.2强调一专多能
在当今知识时代,知识融合、学科交叉和技术集成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工商管理人才具有专业能力,还要求工商管理人才掌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等相关的学科技能。
尤其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地区的工商管理人才需求量大幅度提升,人才要求也越来越多,很多企业都要求工商管理人才具备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
团队管理知识和技能、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3.3具有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
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创新对京津冀地区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只有具备创新能力,企业才能够在京津冀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发展。
因此,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地区工商管理人才需求十分重视人才的创新能力,各企业在工商管理人才招聘的过程中也十分倾向于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4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4.1制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目标
针对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工商管理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求,高校应积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工商管理教学中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
为此,高校应积极创新工商管理教学方法,采取项目教学法、现场讲解法、虚拟场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加强工商管理课堂教学。
工商管理教学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现实生活中的工商管理工作,加强学生的工商管理实践锻炼,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工商管理知识运用能力。
4.2完善教学体系
针对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工商管理人才需求,高校工商管理教学应积极完善教学体系,合理设置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
为此,高校工商管理教学应积极优化课程体系,强调财务管理、会计学、生产管理、企业管理等基础课程的开展,并积极开展战略管理、公司治理、人文素养、企业运作、商业伦理等选修课,给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加强学生对工商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
高校应积极设置实践课程,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4.3重点培养创新精神
针对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需求,高校工商管理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此,工商管理教学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对自身专业能力提升和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工商管理教学中强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外,工商管理教学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让学生对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措施,在实践中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唐玉生,武明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特征及对策建议[J].东南亚纵横,2011(4).[2]黄睿敏.人力资源胜任力模块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中国市场,2017(26).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JRS-2017-3077)研究成果。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