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童话寓言类阅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优秀PPT课件

12 寓言两则
你的生活中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例吗?(课后第三题)
小明平时不好好学习,期中考试成绩很 差。他下半学期努力学习,期末考了双百。
12 寓言两则
结构梳理
亡 第一天:羊丢了,不修羊圈
羊 补
第二天:羊又丢了,后悔
牢 结果:修羊圈,再也没丢羊
亡羊补牢 为时未晚
12 寓言两则
主题概括
《亡羊补牢》告诉 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 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 正,就不算晚。
diū
丢
先写横,再 写竖、横。
12 寓言两则
quàn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部首:又(又字旁)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劝告 劝说 造句:哥哥不听别人劝说。
12 寓言两则
diū
部首:丿(撇)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丢失 丢掉 丢三落四 造句:小明四处寻找他丢失 了的小狗。
12 寓言两则
小羊吃萝卜
识字游戏
则
12 寓言两则
jiāo
焦急
焦
焦灼
造句:孩子因为找不到妈妈,焦急地哭了。
jié
拦截
截
一截木头
造句:坏人想逃跑,但还是被警察拦截下来了。
12 寓言两则
我会写
jīn
筋
半包围结构的字
pí
疲
上下结构的字
12 寓言两则
识字游戏
焦 疲喘
筋截
12 寓言两则
易读错
jīn
筋
12 寓言两则
pí
疲
病字框尽 可能盖住 下面。
状元成才路
再也没丢过。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课文解读
认真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羊为什么会 丢失呢?
童话寓言阅读五年级

第十二讲 怎样阅读童话、寓言 本学期我们课文中出现童话和寓言的文章,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阅读文章,老师进行一下专题辅导。
(一)童话的阅读方法 1、要有丰富的想象。
童话中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故事情节更不是生活中会发生的,童话中的形象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思想、语言、表情、动作、情感和智慧。
但这些并不是作者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大胆的幻想和夸张造出来的,是有现实依据的。
我们在理解童话时,既要分清它与现实生活的不同,又要把自己融入故事情节当中,感受其中的趣味。
2. 正确理解童话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生活真谛。
童话总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提示某种道理,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在阅读时,我们要通过童话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去领悟做人或生活的道理。
(二)寓言的阅读方法 寓言就是“寓义于言”在具体的故事里面寄托一些话,这些话是讲某种道理或教训的。
一般来说,寓言的内容都是虚构的,篇幅上都比较短小。
阅读时,我们根据其特点去理解寓言的思想内容。
1. 把握寓言中的“故事” 寓言从结构上看,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
所以首先要把寓言当作故事去读,弄清寓言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2. 领会寓言的寓意 阅读寓言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全文。
掌握艺术手法,体会寓言的生活哲理。
除了理解寓言的寓意,还要根据寓言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结构单一,一般采用一事一理的写法,所以它的层次很清楚,它经常使用拟人、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
除此之外,在阅读童话和寓言时,我们还应注意学习童话和寓言中形象的比拟、恰当的比喻、精练的语句和丰富的词汇,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模拟试题】 多变的狐狸 ⑴ 很久以前,“森林学校”里有两个学生:野兔和狐狸。
第12课伊索寓言

察觉:发觉。例:老师察觉出小明今天的情绪非常低落。
掺杂:混杂。例:劳动的号子声和机器的隆隆声掺杂在一起。
戒心:警惕心。例:对陌生人哟有戒心,不能盲目地相信别人。
灾难: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例;这场灾难使很多人失去了亲人。
二、成语天地
形容人神采、气势的成语:
锐不可当:气势旺盛,不可抵挡。例:我军战斗力锐不可当。
容光焕发: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例:春节时,人人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形容人精神旺盛,容光焕发。例:他正神采飞扬地发表 演说。
慷慨激昂:形容精神振奋,情绪激动昂扬。例:他的朗诵慷慨激昂。
一句训、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六、写作特点
三则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影、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蝉在狐狸的“赞叹”面前终于露出了真面目,也充分显示了蝉的智慧。
篇章阅读感悟
五、课文简析
本课所选的三则寓言,《狐狸和葡萄》讲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牧童和狼讲一个牧童屡次大叫“狼来了”欺骗村民,当“狼真
的来了”,谁也没有去帮助他;《蝉和狐狸》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没、每则寓言都以篇末的
句段理解赏析
三、句段讲解
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无望”、“只好”表达了狐狸想吃葡萄吃不到的无可奈何。可是狐狸却不承认自己没有能耐,而是自我解嘲。这是对“无能为力”的一种尖刻讽喻。
四、句段赏析
蝉察觉其中有炸,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二年级语文第12课寓言二则——《揠苗助长》课文详细解析课件

揠 巴望——禾苗长得快些
苗
急于求成
助 办法——往高里拔禾苗 反而坏事
长
结果——禾苗全枯死了
主题感悟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种田人用拔 苗的办法帮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告 诉人们做事情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把事情办坏。
尊重规律,知错就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只要吸取教训,及时改正错误,就是一种成长,一 种收获。另外,做任何事都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客 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很可能会事与愿违。
阅读课文
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 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 没有长高。他在天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 “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 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的精疲 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 枯死了。
jiāo
急
jīn pí
chuǎn
jié
力尽 气 一大
说说《揠苗助长》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 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 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课文解析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 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 到田边去看。
巴望还可以换成盼望期望希望渴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这是种田人想到让禾拔这是种田人想到让禾苗长高的好办法
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课文解析
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 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 某个道理,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给人以启示。
二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第12课 寓言二则 部编版 (共62页)

《战国策》又称《国策》。书 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 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 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 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 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 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 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二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第12课 寓言二则 部编版 (共62页)
jīn pí
筋疲
二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第12课 寓言二则 部编版 (共62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第12课 寓言二则 部编版 (共62页)
jīn
筋
pí
疲
二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第12课 寓言二则 部编版 (共62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第12课 寓言二则 部编版 (共62页)
成语解释 揠苗助长: 揠:拔
二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第12课 寓言二则 部编版 (共62页)
养羊人丢了两次羊,他现在的心 情是什么样的?他又是怎么想、怎么 做的呢?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 坊的劝告,心想,现在 修还不晚。他赶紧堵上 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 结结实实的。从此,他 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二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第12课 寓言二则 部编版 (共62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第12课 寓言二则 部编版 (共62页)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战国时 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 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 “孔孟”。宣扬“仁政”, 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 思想。
二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第12课 寓言二则 部编版 (共62页)
生字词
jiāo
焦
jīn
pí
看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笔记给我们带来的大道理

1.忍耐是一种美德。
第一则寓言讲述了一只蜗牛和一只兔子比赛的故事。
兔子因为骄傲和轻敌而输给了慢吞吞的蜗牛。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耐心和坚持,不要轻视别人。
2.同舟共济能够克服困难。
第二则寓言讲述了一群鼠在面对猫的追击时,通过合作和团结,最终成功逃脱。
这告诉我们,在困难时期,我们应该相互帮助,合作才能成功克服难关。
3.即使弱小也能逆转局面。
两则寓言中的主人公都是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比较弱小的角色,但通过不同的方式,他们都能逆转局面,获得胜利。
因此,表面上的弱小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利用自己的优点,从而获得最终胜利。
4.强者应该有同情心。
在第二则寓言中,猫因为贪婪而追赶鼠群,最终却失手失败。
这告诉我们,强者不应该只考虑自己利益,而应该关心弱者的处境。
5.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第一则寓言中,兔子因为过于自信而拆除了森林中的许多树木,这导致其他生物失去了栖息的地方。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保持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2课《寓言二则》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2课阅读理解训练专项题一、文言文阅读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谓其人曰:“②!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1.默写句子,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①句子:________。
意思:________。
②句子:________。
意思:________。
2.发挥想象,完成下面的续写。
看到“苗则槁矣”,农夫的儿子急匆匆地跑回家,他对父亲说:________。
望着满地已经枯死的禾苗,农夫不禁感叹道:________。
3.“揠”、“苗”、“助”、“长”这几个字在新华字典中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揠苗助长B.苗揠助长C.苗揠长助D.揠苗长助4.小明才三岁,妈妈就每天逼着他练钢琴,这让小明很不开心。
请你用上“揠苗助长”这个成语,劝说小明的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juàn quān)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zuān zuàn)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丟过。
5.给文中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填序号)()A.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B.羊已经丢了,要赶紧把羊圈修了。
7.再次丢了羊以后,养羊人是怎样想的?请把文中相应的句子画上横线,养羊人又是怎么做的?请把文中相应的句子画上“﹏﹏”。
8.你认为养羊人是怎样一个人?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我会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乌鸦和百灵鸟乌鸦真不明白,百灵鸟为什么能够唱出那么动听的歌来。
人们一谈起百灵鸟,都会称赞(zàn)它。
乌鸦想:我要是能像百灵鸟那样,有一副(fù)天生的好嗓子,那该有多好啊!乌鸦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去找百灵鸟请教,求百灵鸟帮它达到目的。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优质课件

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 自然物的拟人手法,告诉我们 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今 天我们要学的寓言是——《亡 羊补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 中看看吧!
《亡羊补牢》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寓言故
事,该 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它
告诉我们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 人善意的劝告,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 朗读课文。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 教师点拨:首先要借助汉语拼音解决生字新词,然后 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最后在理解课文 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参考答案: 亡羊补牢: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
岸的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时候,一个人,捡到撞死的 野兔后,就专等野兔再来撞死……还 有一个人为了禾苗长得快,居然自己 动手往上拔……同学们怎样看待这两 个人的行为呢?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 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
怎样?
《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最后听取了街坊的意
见,修补了羊圈,再也没丢过羊。
课文结构 起因——圈破丢羊
亡 羊 补 牢
经过
不听劝告 再次丢羊
后悔
亡羊补牢 为时不晚
结果——修补羊圈 知错就改
课文主旨
《亡羊补牢》讲述了从前有一个人养了几 只羊,羊丢了两次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告诉 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建议,认 真改正,就不算晚。
cǐ
焦
截
此
喘
叼
3.巧填量词。 一( 一( 一( 棵 )禾苗 )羊 一( 一( 一( 个 )人 个 )羊圈 个 )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的女儿》 (1837)
小美人鱼15岁了,她从思恋一位年轻的五子开始,渐 渐地爱上了人类,企盼生活在他们中间,希望能获得人的 灵魂。她知道为了追求到一个人的高洁和不死的灵魂,她 得舍弃华贵的生活,和人间所享受不到的三百年的寿命。 但她为了赢得王子的爱和不死的灵魂,在海巫那里她们自 已无比美妙的声音为代价换取了人的双腿。果然她的美貌 和美良使王子爱上了她。但万万没料到王子误以为另一个 美丽的女子把他从落水中救出而爱上了那个女子。小人鱼 的善良不容许她去破坏王子和另一个女子的爱情,于是化 成泡沫融化在蓝天中。
的故事来形容。 A、刻舟求剑 B、郑人买履 C、盲人摸象 D、买椟还珠
接着来:
4.讽刺那些在虚幻的现象面前疑神疑鬼的人,可以用() 的寓言故事来形容。
A、杯弓蛇影 B、螳螂捕蝉 C、滥竽充数 D、郑人买履 5.与“欲速则不达”的意思相同的寓言成语是( ) A、八仙过海 B、杯弓蛇影 C、比肩继踵 D、揠苗助长 6.如果你想对长期不能实现志向的人说些安慰的话,可以
• 夸张是将描写对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有意识 的放大和强调,从而突出其本质特点以增 强艺术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段。
• 童话的夸张可以运用在形象的刻画、情节 的构思、细节的安排以及环境的营造等各 个方面。
(三)颠倒
• 颠倒,顾名思义,就是有意识地违反既定 的现实逻辑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童话等假定性文学就建立在非逻辑的基 点上。”童话中的颠倒世界正与儿童思维 中的逻辑特点相对应。孩子都有把头倒过 来看世界的经验,这种反常的角度能够得 到很多奇异的感受和景象。因此,童话作 品中运用颠倒这一表现手法,十分符合孩 子的接受心理。
《拇指姑娘》——善良娇美、坚持上进的拇 指姑娘,终于如愿以偿地投入光明的怀抱
第一讲 童话
一、童话的起源与发展 1、童话的概念 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的 故事,是以奇异动人的幻想,奇妙曲折的 情节间接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儿童情趣 的一种文学样式。
2、童话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传统童话 与现代童话两个阶段
作品以善起始,以善结束,“海的女 儿”代表了天真 ,美丽、善良、仁厚、无私和坚韧的精,她不惜代价追求 生命中一件最宝贵的东西——人的灵魂,这个追求本身就 是作者的人兵获得了宝 物打火匣,登了王位。
《旅伴》——热情无私的小伙子,由于“旅 伴”的帮助赢得了可爱的公主。
• 请你举手发言,指出正确的一项。
寓言故事选择:
1.讽刺那种生搬硬套、盲目模仿别人的人,可以用( ) 来形容。
A、五十步笑百步 B、揠苗助长 C、邯郸学步 D、井底之蛙
2.讽刺整天毫无根据地忧心忡忡、怕这怕那的庸人,可以 用( )的故事来形容。 A、揠苗助长 B、滥竽充数 C、杞人忧天 D、井底之蛙 3.讽刺那些舍本逐末、捡芝麻丢西瓜的蠢人可以用( )
二、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
• (一)拟人 • 拟人亦称人格化,是指赋予人类以外有形
或无形、具体或抽象的客观存在或主观意 识以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言行能力。拟人 是一种传统的、最为常用的艺术手法,它 来源于人类童年时代的泛灵观念,因此十 分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和精神 气质,易于为他们所接受。
(二)夸张
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卖 火 柴 的 小 女 孩
伫立在丹麦首都哥本哈 根市中心的安徒生像
著名的小美人鱼雕像
你还知道些什 么童话故事?
小组合作
• 请你用五分钟讲完《白雪公主与七个 小矮人》这个童话故事。
《卖火柴的上女孩》
作品中的小女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没有 人与她说话,甚至没有人对她投以同情的目光。 在孤独和寒冷中,她看到温暖的火炉,看到美丽 的圣诞树,看到身插刀叉的烤鹅。但幻觉不能使 孤独无靠的小女孩摆脱寒冷和饥饿,她死了,但 作者让她死在深深疼爱她的祖母的怀里,“他们 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 ,没有饥饿了没有忧愁的地方去”。
(三)常人体童话形象
这一类童话形象是指以寻常人的面貌出 现在童话中的人物。
常人体童话形象虽然具有生活的本来面 目,但是因为身处童话的幻想世界而表现 出与现实常人的不同。这种差异主要通过 以下三种方式呈现。
四、童话阅读指导
• (一)把握童话类型 • (二)感受童话意境 • (三)体味艺术特色
看谁记得牢、反应快
(一)超人体童话形象 这一类童话形象是指那些以超自然面
貌出现的、具备创造奇迹的超常能力的形 象,如神仙、妖魔、精灵、鬼怪、巫师等 最早在神话、传说中出现,后来成为民间 童话中最为常见的形象类型。
(二)拟人体童话形象
• 运用拟人手法,将人类以外各种有生命 或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以后就形成了拟人 体童话形象。这类形象在童话中最为常见
(四)象征
象征的基本含义就是通过某种具体 的可视可触的事物,表现某种抽象的观 念、思想或情感。象征手法所凭借的依 据是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所具有的某 种类似性或联系性,使被象征的内容得 到强烈、集中而又形象、含蓄的表现。 象征是使童话作品的主题及审美内涵获 得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童话的形象类型
(1)传统童话 主要指民间童话,它可以包括无名氏民间童 话,即纯粹在民间产生并流传的童话作品,也可以包括经 过作家采录、复述、加工而成的童话作品,比如法国夏尔· 贝洛的《鹅妈妈的故事》、德国格林兄弟的《儿童和家庭 童话集》。
(2)现代童话 主要是指创作童话,或叫文学童话、艺术童话 是指成人自觉为儿童创作的童话作品,往往跨越了纯粹的 魔幻世界单一的时空格局,巧妙地将现实与想像世界融为 一体,表现出时代主题、现代意识和深厚的艺术意蕴。 传统童话向现代童话过渡的完成是以安徒生童话为标志 的,他在沿袭民间童话创作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作家个人的 创造,形成了自己的童话创作个性与风格,为后人提供了 童话文体的现代范本。
用( )这一成语。 A、大器晚成 B、程门立雪 C、初出茅庐 D、闭门思过
7.比喻人们说话或做事前后不一致的寓言故事是( ) A、画蛇添足 B、自相矛盾 C、对牛弹琴 D、愚公移山 8.比喻人们意志不坚定,经常改变主意的寓言是( ) A、利令智昏 B、朝三暮四 C、南辕北辙 D、自相矛盾 9.“游刃有余”的成语,出自寓言故事( )。 A、愚公移山 B、庖丁解牛 C、曾子杀猪 D、画蛇添足 10.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