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合结构计算原理混凝土组合桥梁分析实例
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组合应用案例分析

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组合应用案例分析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组合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案例,探讨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组合应用在建筑领域中的优势和潜力。
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成为了建筑设计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各有其优势,而将两者结合起来,则可以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建筑结构的性能。
2. 案例一: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在高层建筑中,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在某高层住宅项目中,设计师采用了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
在该项目中,钢柱和钢梁承担了大部分的荷载,而混凝土承担了一部分荷载,并提供了抗震和刚度的增强。
分析该案例可以发现,钢结构的优势在于其轻巧、高强度以及施工速度快,而混凝土结构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
通过将两者组合在一起,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
3. 案例二:钢筋混凝土桥梁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组合应用不仅局限于建筑领域,在桥梁工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以某大型跨海桥工程为例,设计师将钢材与混凝土相结合,在桥梁的主体结构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桥梁体系。
这种组合应用在桥梁工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钢结构可以提供足够的刚度和抗震性能,而混凝土结构可以增强桥梁的耐久性和荷载承载能力。
此外,由于钢结构的施工速度快,可以有效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4. 案例三:混合结构的商业建筑在商业建筑领域,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组合应用也有很多成功案例。
例如,在某大型购物中心项目中,设计师采用了混合结构,既使用了钢结构,也使用了混凝土结构。
通过这种组合应用,可以实现柱网空间的灵活布置和大跨度的设计。
此外,钢结构可以提供更好的开间高度和空间利用效率,而混凝土结构则能够提供良好的隔声和隔热性能。
5.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几个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组合应用在建筑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力。
组合梁桥课程设计计算书

3
7
317 330
3
355
25
图 3.2 板的有效计算宽度示意图
翼缘板有效宽度: bs min(80000 / 3,3000,600 12 250) 3000mm ;
,
将混凝土板按与主梁钢材的刚度比进行换算截面: n0
钢-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计算书
1 工程结构概况
本设计桥梁为某高速公路跨线桥,设计车道数为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为 120km/h,设计荷载 采用 1.3 倍公路-Ⅰ级荷载。桥梁为跨径布置 50m+80m+50m 的连续梁桥,桥宽为 25.5m。通过综合 分析比较各类桥型,本桥梁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结构形式对跨线桥进行初步设计,并进行结构设 计验算。本文先后分别进行截面设计,抗弯强度计算,以及抗剪强度设计。本文设计过程先采用手 工计算,再运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复核。
目
录
钢-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计算书 ............................................................................1 1 工程结构概况 ........................................................................................................... 1 2 结构设计参数及设计原理 ....................................................................................... 1 3 截面特性计算 ........................................................................................................... 2 3.1 钢梁截面特性 ................................................................................................. 3 3.2 混凝土截面特性 ............................................................................................. 3 3.3 组合截面特性 ................................................................................................. 4 4 横向连接系的设计 ................................................................................................... 5 4.1 横向联结系的设计 ......................................................................................... 5 4.2 钢主梁腹板加劲肋的设计 ............................................................................. 6 4.3 主梁荷载的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 7 5 内力计算 ................................................................................................................. 10 5.1 恒载内力计算 ............................................................................................... 10 5.2 活载内力的计算 ........................................................................................... 11 6 主梁作用效应组合与应力验算 ............................................................................. 13 6.1 应力验算 ....................................................................................................... 13 6.2 最不利荷载组合及应力组合 ....................................................................... 18 6.3 负弯矩区混凝土板的配筋计算 ................................................................... 20 6.4 剪力连接件的计算 ....................................................................................... 21 6.5 横隔梁的内力计算 ....................................................................................... 23 7 有限元软件分析计算 ............................................................................................. 26 7.1 有限元建模与计算 ....................................................................................... 26 7.2 结构内力计算结果 ....................................................................................... 27 7.3 结构挠度计算结果 ....................................................................................... 29
实例分析钢—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桥的应用

实例分析钢—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桥的应用1、前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能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的优势性能,与混凝土结构相比能有效减轻结构自重,与钢结构相比能显著提高结构刚度和稳定性能并节省钢材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特性和技术特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1]。
特别是钢-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具有抗弯抗扭刚度大、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跨越能力强和快速施工等优点,在桥梁工程建设中被广泛采用。
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钢-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桥已发展相对成熟,最大跨度已突破200m[2]。
在我国钢-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桥的应用较欧美等国落后,但随着我国交通基础建设步伐加快及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钢-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桥因其本身结构优势和快速施工的特点,逐步广泛应用于中等跨径的城市高架桥梁,尤其是近年来建成及在建的几座知名跨江、跨海桥梁的非通航桥或引桥,出于降低阻水率及结构耐久性等考虑,采用了较大跨度的钢-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桥结构,本文将结合几座具体工程实例对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介绍。
2、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深水区非通航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是武汉市二环线的控制性工程,综合结构受力、排洪、跨径协调、景观及用钢量等因素,该桥非通航深水区桥梁采取了6×90m等高钢-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桥结构,上、下游分幅布置,双幅桥宽29.5m[3]。
每幅主梁截面采用单箱单室对称倒梯形截面,顶宽14.7m,底宽6.3m,梁高4m,由钢槽形梁和混凝土桥面板通过剪力栓钉连结构成,通过梁体整体横向旋转实现2%的横向坡度设置,跨中标准横断面如图2-1所示。
图2-1 跨中标准横断面(mm)由于结构为钢-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结构,中间支点前后附近存在负弯矩区段,此区段内钢梁处于受压区,混凝土桥面板处于受拉区,钢梁和混凝土桥面板受力均不利。
为防止负弯矩区段混凝土桥面板应拉应力而开裂,常用的方法有压载配重法、张拉纵向预应力、支点升降法及混合法[4],经分析比选该桥采取了通过主墩和临时墩共同参与的支点升降法,对负弯矩区段混凝土桥面板施加预应力,从而满足抗裂要求。
钢-混凝土组合梁计算原理及截面设计

【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定要好好复习!
钢-混凝土组合梁计算原理及截面设计
钢-混凝土组合梁计算原理及截面设计
钢-混凝土组合梁是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一种新型结构型式。
它主要通过在钢梁和混凝土翼缘板之
间设置剪力连接件(栓钉、槽钢、弯筋等),抵抗两者在交界面处的掀起及相对滑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而共同工作。
钢-混凝土组合梁同钢筋混凝土梁相比,可以减轻结构自
重,减小地震作用,减小截面尺寸,增加有效使用空间,节
省支模工序和模板,缩短施工周期,增加梁的延性等。
同钢
梁相比,可以减小用钢量,增大刚度,增加稳定性和整体性,增强结构抗火性和耐久性等。
近年来,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我国城市立交桥梁及建筑结构
中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正朝着大跨方向发展。
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我国的应用实践表明,它兼有钢结构和
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适合我国基本建设的国情,是未来结构体系的主要发展方向
之一。
计算原理
在钢-混凝土组合梁弹性分析中,采用以下假定:
1、钢材与混凝土均为理想的弹性体。
2、钢筋混凝土翼缘板与钢梁之间有可靠的连接交互作用,
相对滑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3、平截面假定依然成立。
组合梁桥结构的计算理论

弹性计算法验算混凝土硬化前的结构变形。
塑性计算的基本假定是:
(1)假定钢梁的受拉区和受压区均匀受力,并分别达到抗拉和抗压强度(一般比钢材设计强度
低 10%);
(2)混凝土受压区均匀受压并达到弯曲抗压设计强度;
(3)混凝土受拉区开裂,退出工作;
(4)不计混凝土板托和板内的钢筋。
在上述基本假定下,组合梁抗弯承载力按下述公式计算:
当
时,令钢梁受压区截面面积为 ,则钢梁受拉区面积为
(7-14) 。
由平衡条件
图 7-22 塑性理论的截面计算模型(中和轴位于钢梁中)
0 ,有
计算得:
由平衡条件
,有:
式中: ——钢梁受拉区截面应力合力至混凝土翼板截面应力合力间的距离; 2 ——钢梁受拉区截面应力合力至混凝土受压区截面应力合力间的距离;
高的抗压强度和变形能力。
在钢管混凝土结构中,钢管具有如下功能:
1) 钢管本身是耐侧压的模板;
2) 钢管本身可代替钢筋承担拉力和压力;
3) 钢管本身是劲性承重骨架;
4) 钢管可提高核心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图 7-4 钢管混凝土结构
(5) 外包钢混凝土结构
外包钢混
凝土结构是外
部配置钢板、型
钢的混凝土结
构。它是在克服
承受作用力的构件或结构。
在桥梁工程中常用的组合结构是钢与混凝土的组合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定义:用型钢或
钢板焊接(或冷压)钢截面,在其上面、四周或内部浇筑混凝土,使混凝土与型钢形成整体,并且
共同受力的结构。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有以下六种类型:
(1)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
利用锻压形成的钢板铺在钢梁(次梁)上,通过连接件(或称剪力键)和钢梁的上翼缘焊牢,
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原理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原理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摘要:钢管混凝土是--种轻质.高强的组合材料。
近年来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多,是一种有效而经济的结构形式。
钢管混凝土不仅已广泛用于拱式桥梁,在其他桥粱及桥粱的其他部位都已有应用。
文章着重介绍了钢管混凝土在桥墩.连续刚构桥,斜拉桥和拱桥上的应用实例,并建议尽快完善桥梁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内容,以促进钢管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应用;实例;桥梁工程1前言钢管混凝土是在圆形钢管内填入混凝土形成的一种轻质,高强的组合材料,是套箍混凝土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基本原理是借助圆形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套箍约束,使核心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和压缩变形能力。
钢管混凝土除具有强度高、重量轻,延性好,耐疲劳耐冲击等优越的力学性能外,还具有省工省料﹑架设轻便﹑施工快捷等优越的施工性能。
大量试验表明,钢管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比较接近于钢,而塑性和韧性还胜于钢。
钢管混凝土在桥梁中的应用是一种最有效,最经济的结构形式,因为:1)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套箍作用能有效地克服高强混凝土的脆性;2)钢管内无钢筋骨架,便于浇注;3)钢管外无混凝土保护层,能充分发挥高强混凝土的承载力。
钢管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现简介如下。
2应用实例2.1桥墩日本秋田新干线某高架桥长约1km,其中 150m长路段为软土地带,采用填充土与水泥混合物的钢管桩并采用钢管混凝土桥墩。
对高架桥桥墩采用填充混凝土的钢管,具有如下优点:1)施工快捷;2)承载力大,抗震安全系数高;3)结构柔细,与风景协调。
其设计方法是将钢管截面积转换成钢筋截面积,并将它当作钢筋混凝土构件来计算。
施工步骤为:1)在钢管桩顶部安装锚固架作为承台;2)使用25t吊机将钢管混凝土桥墩的钢管插人锚固架中;3)在墩身与钢管桩钢管接头处填充无收缩水泥浆,并将它们完全固定;4)浇注承台与地下梁的钢筋混凝土;5)在墩身钢管中填充混凝土。
混凝土桥梁结构设计原理

混凝土桥梁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桥梁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结构,它的设计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荷载计算、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桥梁结构设计的原理。
一、荷载计算混凝土桥梁的荷载计算是设计的基础,它包括静态荷载和动态荷载两个方面。
静态荷载是指在桥梁使用过程中不变的荷载,如自重、人行荷载、风荷载等;动态荷载是指在桥梁使用过程中变化的荷载,如车辆荷载、地震荷载等。
1. 自重荷载混凝土桥梁的自重荷载包括桥梁本身的重量和附属构件的重量。
桥梁本身的重量可以通过结构体系和材料密度计算得出,附属构件的重量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2. 人行荷载人行荷载是指桥梁上人员的荷载,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和人员密度,可以采用不同的荷载标准进行计算。
3. 风荷载风荷载是指桥梁在受到风的作用下所受到的荷载,其大小与风速、桥梁形态、桥梁材料等因素有关。
4. 车辆荷载车辆荷载是混凝土桥梁设计中最重要的荷载,其大小与车速、车重、车轴距、车辆类型等因素有关。
车辆荷载的计算需要通过车辆荷载标准进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5. 地震荷载地震荷载是指地震作用下桥梁所受到的荷载,其大小与地震烈度、桥梁结构、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地震荷载的计算需要通过地震荷载标准进行。
二、结构设计混凝土桥梁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桥梁跨度、荷载、材料特性等。
1. 桥梁跨度桥梁跨度是混凝土桥梁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桥梁的结构形式和材料选择。
一般而言,跨度越大,桥梁的结构形式越为复杂,需要采用更高强度的材料进行支撑。
2. 荷载混凝土桥梁的荷载是设计中最基本的考虑因素之一,荷载越大,桥梁所需的支撑结构和材料就越多。
因此,在设计混凝土桥梁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荷载计算。
3. 材料特性混凝土桥梁的材料包括混凝土和钢筋,其特性直接影响桥梁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因此,在设计混凝土桥梁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和钢筋材料,并考虑它们的强度、耐久性、施工难度等因素。
钢混组合简支梁桥算例

钢混组合简支梁桥算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钢混组合简支梁桥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的算例进行实例分析。
简支梁桥作为常见的桥梁形式之一,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经济实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道路和铁路工程中。
钢混组合简支梁桥,是在传统钢筋混凝土梁桥的基础上引入了钢材的组合材料。
它既充分利用了钢材的高强度、良好延性和耐腐蚀性能,又发挥了混凝土的良好耐久性和抗压性能。
因此,钢混组合简支梁桥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算例作为实例,对钢混组合简支梁桥的设计过程进行详细讲解。
我们将介绍实例桥梁的基本参数,并通过受力分析,探究桥梁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计算方法。
随后,我们将详细介绍实例桥梁的设计过程,包括各个部分的设计计算和材料选取。
最后,我们将给出实例桥梁的验算结果,并进行结果分析。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钢混组合简支梁桥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掌握实际应用中的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读者将了解到实际工程中的具体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期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桥梁工程的发展与进步。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实例分析和结论四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进行概述,介绍了钢混组合简支梁桥算例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了简要说明,包括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
最后对整个文章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预期目标和初步结论。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侧重于讲解钢混组合简支梁桥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首先对简支梁桥进行了定义和特点的介绍,然后详细解释了钢混组合简支梁桥的设计原理,包括其设计思路和重要考虑因素。
接着介绍了算例的选择和设置,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分析和计算方法的介绍。
正文部分的内容将会详细阐述钢混组合简支梁桥的设计和计算过程,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技术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组合结构计算原理
2. 组合截面应力计算——累计荷载效应
小结: 1.显然叠合梁的最终应力与施工工艺直接相 关。 2.通过施工阶段设置中分离变量形式可以容 易得到单项荷载的效应。 3.组合截面应力及内力查看需选择“部分”。
一、组合结构计算原理
3.虚拟荷载法计算混凝土板升降温后应力
������������
一、组合结构计算原理
本章小结: 1.组合结构的最终应力状态与施工阶段相关,通过各阶段累加可以得到最终效应,但各阶 段的截面特性因根据具体的施工工艺确定。 2.混凝土桥面板升降温可以通过等效荷载法计算。 3.混凝土收缩同样可以根据等效荷载法计算,但需计算混凝土有效弹性模量。 4.从校核计算结果考虑可以用混凝土降温模拟收缩效应。 5.Civil程序计算有效刚度下的收缩、徐变效应仅需将混凝土弹性模量修改为有效弹性模量。
(3)有效弹性模量的虚拟荷载法计算收缩效应
一、组合结构计算原理
3.基于有效弹性模量的虚拟荷载法计算收缩、徐变效应 (3)有效弹性模量的虚拟荷载法计算收缩效应
注: 1.显然从虚拟荷载法本身考虑,完全可以将收缩效应通过温度梯度的方法计算。 2.模型计算有效弹性模量的温度梯度效应需做如下修改: 修改材料的弹性模量为有效弹性模量 输入温度梯度荷载时应按有效弹性模量
一、组合结构计算原理
3.基于有效弹性模量的虚拟荷载法计算收缩、徐变效应 (3)有效弹性模量的虚拟荷载法计算收缩效应
注: 1通过修改弹性模量及持续时间可得到相应的收缩应变值。 2.最终收缩应力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误差是由于总的收缩量不一致造成) 3.收缩徐变终值与截面本身无关,可以通过临时替换混凝土截面查看。(组合截面不能输出此值) 4.程序计算名义收缩系数按《04混规》得到,上图输入数据均为了对比方便输入。
二、钢-混凝土组合桥梁分析实例
5.使用阶段荷载——温度
注: 1.组合截面整体升降温即使连续梁也有自应力。 2.温度梯度要综合考虑截面宽度的变化以及温度梯度折线的变化。 3. 不同材料应分别输入其弹性模量及膨胀系数。 4.注意温度梯度一般输入的参考位置是顶。
二、钢-混凝土组合桥梁分析实例
5.使用阶段——活载及沉降
二、钢-混凝土组合桥梁分析实例
本章小结: 1.组合结构的最终应力状态与施工阶段相关,通过各阶段累加可以得到最终效应,但各阶 段的截面特性因根据具体的施工工艺确定。 2.混凝土桥面板升降温可以通过等效荷载法计算。 3.混凝土收缩同样可以根据等效荷载法计算,但需计算混凝土有效弹性模量。 4.从校核计算结果考虑可以用混凝土降温模拟收缩效应。 5.Civil程序计算有效刚度下的收缩、徐变效应仅需将混凝土弹性模量修改为有效弹性模量。
4.设置施工阶段及施工阶段联合截面
注: 1.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设置以截面为对象进行相关的设置。 2.施工阶段设置的材料理论厚度龄期的优先级高于定义单元时赋予的值。 3.一般截面类型根据激活施工阶段不同程序可以自动识别同样截面不同的单元。 4.混凝土湿重模拟桥面板形成过程注意将材料的容重改为0。 5.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时注意标号强度为N mm单位体系。
一、组合结构计算原理
2. 组合截面应力计算——换算截面特性计算
一、组合结构计算原理
2. 组合截面应力计算——换算截面特性计算
一、组合结构计算原理
2. 组合截面应力计算——二期荷载效应
注: 1.换算为钢材后,计算混凝土应力需要除 弹模比。 2.应力结果通过选择“应力部分”查看钢 及混凝土的应力。 3.实际结构为了校核联合后截面特性查看 二期荷载的应力比较方便。
一、组合结构计算原理
1.组合截面形成过程中的应力累加——叠合截面形成后应力
注: 1.显然至此混凝土桥面板不受力,仅钢箱梁承受混凝土及钢的自重 效应。 2.桥面板形成后二期荷载等后续荷载将有全截面承担。
一、组合结构计算原理
2. 组合截面应力计算——换算截面特性计算
������0
=
������������
+
������������ ������������
������ = ������0 + ������0���������2���
注:
������0
=
������������������������ ������������������������ +
������������
������
=
����分析实例
3.边界及施工荷载 (2)荷载
注: 1.荷载工况:
查看单项内力结果 荷载组合 2.荷载组: 施工阶段调用。 3.利用辅助单元很容易得到隔板位置, 横梁位置,支撑线位置等等,便于加载。
二、钢-混凝土组合桥梁分析实例
3.边界及施工荷载
二、钢-混凝土组合桥梁分析实例
一、组合结构计算原理
(3)有效弹性模量的虚拟荷载法计算徐变效应
注: 1.理论上可以用有效荷载法计算徐变效应,仅P0 M0的计算方法与收缩不同。 2.由于徐变效应不同于收缩效应,与受力后的应变直接相关,实际结构各截面受力不同从而徐变效应不同。 3.Civil程序分析相对简单,只需要将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修改为有效弹性模量即可(与收缩有效弹性模量不同)。
二、钢-混凝土组合桥梁分析实例
5.使用阶段——活载及沉降
2014GTSnx
注: 1.车道数量根据规范表4.3.1-3及行车道宽度确定。 2.一般结构考虑内篇外偏及中载计算足以。
目录
一、组合结构计算原理
1.组合截面形成过程中的应力累加 2.组合截面应力计算方法 3.虚拟荷载法计算混凝土板降温效应 4.基于有效弹性模量的虚拟荷载法计算收缩、徐变效应
二、钢-混凝土组合桥梁分析实例
1.项目简介 2.单元划分及SPC导入联合截面 3.边界及施工荷载 4.设置施工阶段及施工阶段联合截面 5.使用阶段——活载及沉降
二、钢-混凝土组合桥梁分析实例
2.单元划分及SPC导入联合截面——SPC导入联合截面 (2)SPC导入联合截面
1
2
3
二、钢-混凝土组合桥梁分析实例
2.单元划分及SPC导入联合截面——SPC导入联合截面 (2)SPC导入联合截面
4
5
6
二、钢-混凝土组合桥梁分析实例
2.单元划分及SPC导入联合截面——SPC导入联合截面 (2)SPC导入联合截面
=
������0
+
������0
+ ������0������
注: 1.仅混凝土板升降温,应力计算相对简单,可以通过上述过程非常容易得到其效应。 2.收缩徐变与混凝土板降温效应相当,可通过同样方法得到,仅计算集中力P0方法不同。
一、组合结构计算原理
3.虚拟荷载法计算混凝土板升降温后应力
一、组合结构计算原理
二、钢-混凝土组合桥梁分析实例
1.项目简介
本桥为某高速路联络线匝道桥中的一联,桥梁全宽 10.5m。本联上部结构采用(38+33.5+37.5)m钢混组 合连续梁,下部结构桥墩为柱式,基础为承台接灌注桩; 桥台为肋板式,基础为承台接灌注桩。
主梁为单箱双室,梁高2米宽10.22m,预制高1.65m, 钢箱底板厚30mm,上翼板厚25mm,腹板厚16mm, 钢材均采用Q345qD,分4段预制后现场采用高强螺栓拼 接。钢箱顶部混凝土桥面板厚0.27m,采用C50无收缩混 凝土现浇。
一、组合结构计算原理
3.基于有效弹性模量的虚拟荷载法计算收缩、徐变效应 (2)混凝土折减刚度
注: 1.《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设计规范》给出了 明确的有效弹模比的计算方法。 2.其中混凝土的徐变系数可以通过查表内插 方法方便得到。
一、组合结构计算原理
3.基于有效弹性模量的虚拟荷载法计算收缩、徐变效应
+
������������ ������������
������
=
������������������������ ������������
+ +
������������ ������������ ������������ ������������ ������������
1. ������������ ������������ ������������ ������������ 通过AUTOCAD或其余工具比较容易得到。 2. ������0 ������0 是中间值,不是最终换算截面特性
顶板混凝土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管道 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型。设计摩阻系数μ=0.25,孔道偏差 系数K=0.0015。
二、钢-混凝土组合桥梁分析实例
2.单元划分及SPC导入联合截面——建立单元节点
注: 1.曲线桥梁可以通过导入CAD线形的方法建立单元节点。 2.导入技巧: 节点位置:支撑线、截面变化位置、加载荷载位置(隔板、横梁等) CAD根据上述内容分层,Civil程序可根据图层将导入内容分组。 节点最终位置通过连接节点位置得到(Civil程序不能识别圆曲线) 导入CAD图形的绘制单位应与Civil一致。 可绘制辅助线(支撑线,加载点等)一并或分批导入便于后续操作。
一、组合结构计算原理
1.组合截面形成过程中的应力累加——架设钢箱自重效应
注: 1.此阶段仅架设钢箱,内力及应 力仅与钢箱本身的截面特性有关。 2.查看结果时选择part1即可。
一、组合结构计算原理
1.组合截面形成过程中的应力累加——桥面板湿重
注: 1.此阶段混凝土桥面板在钢箱上浇筑,混凝土湿重作为外荷载作用在钢箱上,内力及应力 仅与钢箱本身的截面特性有关。 2.此法施工应注意定义材料时将混凝土材料的自重修改为0,避免重复加载。
注: 1.理论厚度h=2A/u,A为混凝土 桥面板的截面积,u为混凝土桥面 板与大气接触的周边长度。 2.表中混凝土龄期取为7天,表示 混凝土浇筑完成至开始受力的时 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