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合集下载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1 总则1.0.1 为使公路桥涵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耐久适用、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涵的一般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其他特种混凝土桥涵结构构件的设计。

1.0.3 本规范按照国家标准《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 50283规定的设计原则编制。

基本术语、符号按照国家标准《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 132和国家标准《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 124的规定采用。

1.0.4 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按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本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1.0.5 公路桥涵应进行以下两类极限状态设计: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桥涵及其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的状态;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桥涵及其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某项限值的状态。

1.0.6 公路桥涵应考虑以下三种设计状况及其相应的极限状态设计:1 持久状况:桥涵建成后承受自重、车辆荷载等持续时间很长的状况。

该状况桥涵应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2 短暂状况:桥涵施工过程中承受临时性作用(或荷载)的状况。

该状况桥涵应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必要时才作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3 偶然状况:在桥涵使用过程中偶然出现的如罕遇地震的状况。

该状况桥涵仅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1.0.7 公路桥涵应根据其所处环境条件进行耐久性设计。

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应符合表1.0.7的规定。

表1.0.7 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环境类别环境条件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Ⅰ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0.55 275 C25 0.30 3.0 Ⅱ严寒地区的大气环境、使用除冰盐环境;滨海环境0.50 300 C30 0.15 3.0Ⅲ海水环境0.45 300 C35 0.10 3.0Ⅳ受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0.40 325 C35 0.10 3.0注:1 有关现行规范对海水环境结构混凝土中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有更详细规定时,可参照执行;2 表中氯离子含量系指其与水泥用量的百分率;3 当有实际工程经验时,处于Ⅰ类环境中结构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可比表中降低一个等级;4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最小水泥用量为350kg/m3,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或按表中规定Ⅰ类环境提高三个等级,其他环境类别提高二个等级;5 特大桥和大桥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宜降至1.8kg/m3,当处于Ⅲ类、Ⅳ类或使用除冰盐和滨海环境时,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

3米净跨径明涵盖板计算

3米净跨径明涵盖板计算

3米净跨径明涵盖板计算1.设计资料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环境类别:I类环境;净跨径:L=3m;单侧搁置长度:0.20m;计算跨径:L=3.2m;盖板板端厚d1=26cm;盖板板中厚d2=26cm;盖板宽b=0.99m;保护层厚度c=3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轴心抗压强度fcd =13.8Mpa;轴心抗拉强度ftd=1.39Mpa;主拉钢筋等级为HRB335;抗拉强度设计值fsd=280Mpa;主筋直径为16mm,外径为17.5mm,共12根,选用钢筋总面积As=0.002413m2涵顶铺装厚H1=10cm;涵顶表处厚H2=20cm;盖板容重γ1=25kN/m3;涵顶铺装容重γ2=25kN/m3;涵顶铺装容重γ3=23kN/m3根据《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中7.0.6关于涵洞结构的计算假定:盖板按两端简支的板计算,可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2.外力计算1) 永久作用(1) 涵顶铺装及涵顶表处自重q=(γ2·H1+γ3·H2)·b=(25×0.10+23×0.20)×0.99=7.03kN/m(2) 盖板自重g=γ1·(d1+d2)·b/2/100=25×(26+26)×0.99/2 /100=6.44kN/m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压力(可变作用)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1关于车辆荷载的规定:车辆荷载顺板跨长La=0.2m车轮重P=70kN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3.2关于汽车荷载冲击力的规定:汽车荷载的局部加载,冲击系数采用1.3车轮重压强p=1.3·P/La=1.3×70/0.20=455.00kN/m3.内力计算及荷载组合1) 由永久作用引起的内力跨中弯矩M1=(q+g)·L2/8=(7.03+6.44)×3.22/8=17.23kNm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V1=(q+g)·L/2=(7.03+6.44)×3/2=20.20kN2) 由车辆荷载引起的内力跨中弯矩M2=p·La·(L/2-0.7)=455.00×0.20×(3.20/2-0.7)=81.90kNm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V2=p·La·(L-La/2)/L+p·La·(L-1.5)/L=455.00×0.20×(3.00-0.20/2)/3.00+455.00×0.20×(3.00-1.5)/3.00 =133.47kN3) 作用效应组合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4.1.6关于作用效应组合的规定:跨中弯矩γ0Md=0.9(1.2M1+1.4M2)=0.9×(1.2×17.23+1.4×81.90)=121.81kNm 边墙内侧边缘处剪力γ0Vd=0.9(1.2V1+1.4V2)=0.9×(1.2×20.20+1.4×133.47)=189.98kN 4.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截面有效高度 h0=d1-c-1.75/2=26-3-0.875=22.1cm=0.221m1) 砼受压区高度x=fsd ·As/fcd/b=280×0.002413/13.8/0.99=0.049m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5.2.1关于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的规定:HRB335钢筋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0.56。

桥梁施工组织要求

桥梁施工组织要求

长深右线2号桥为分离式桥梁。起点桩号为YK210+160,终点桩号为YK210+391.5,桥长231.5米。桥型布置为3×20+3×25+3×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标准桥面宽度为12.25米,其横向布置为0.5米(防撞栏杆)+11.25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号桥台采用板凳台,9号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在3号墩及两桥台处均设置一道D80型伸缩缝,在5号连接墩处设置一道D160型伸缩缝。
C匝道2号桥起点桩号为CK0+987.26,终点桩号为CK1+185.76,桥长198.5米。桥型布置为4×30+3×25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现浇)。标准桥面宽度为10.5米,其横向布置为0.5米(防撞栏杆)+9.5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桥梁7号墩垂直于B匝道桥轴线布置,其余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0号桥台采用肋板台,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0号桥台处设置一道D80型伸缩缝,在4号、7号连接墩处各设置一道D160型伸缩缝。
长深右线3号桥为整体式桥梁。起点桩号为YK210+613.5,终点桩号为YK210+751.5,桥长138米。桥型布置为40+50+40m预应力混凝土变高连续箱梁(现浇)。标准桥面宽度为12.25米,其横向布置为0.5米(防撞栏杆)+11.25米(行车道)+ 0.5米(防撞栏杆)。桥梁各分跨线均沿道路设计线的法线方向布置,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桥台采用板凳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两桥台处各设置一道D80型伸缩缝。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附条文说明] JTG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附条文说明] JTGD60

华中科技大学曾利用反应谱理论及随机过程理论来分析计算桥梁受车辆冲击作用的影响,用动力放大系数描述车辆的动力特性、桥梁的结构形式及其动力特性对冲击系数的影响,用桥面状况系数描述桥面平整度、车辆动力特性、行车速度等因素对冲击系数的影响,利用大量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与本规范规定相吻合的曲线。其较加拿大的方法所考虑的因素更为全面。
自2009年起,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陆续取消二级公路收费,部分二级公路的交通量和荷载水平有了较大增长。因此,本次修订调整了二级公路的汽车荷载等级:一般情况下,二级公路桥涵的设计应采用公路—Ⅰ级汽车荷载;二级公路为非干线公路且重型车辆不多时,其桥涵的设计可采用公路—Ⅱ级汽车荷载。
6 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桥梁设计时,为取得主梁的最大受力,汽车荷载在桥面上需要偏心加载,其方法仍可用车辆荷载偏心加载确定。
桥梁结构的基频反映了结构的尺寸、类型、建筑材料等动力特性内容,它直接反映了冲击系数与桥梁结构之间的关系。不管桥梁的建筑材料、结构类型是否有差别,也不管结构尺寸与跨径是否有差别,只要桥梁结构的基频相同,在同样条件的汽车荷载下,就能得到基本相同的冲击系数。本规范采用的冲击系数曲线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等国家的相关标准规定的曲线相比,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7 横桥向设计车道布置及多车道横向布载系数。对多车道进行横向折减的含义是,在桥梁多车道上行驶的汽车荷载使桥梁构件的某一截面产生最大效应时,其同时处于最不利位置的可能性显然随车道数的增加而减小,而桥梁设计时各个车道上的汽车荷载都是按最不利位置布置的,因此,计算结果应根据上述可能性的大小进行折减。这是个概率事件,可以认为各车道上的汽车荷载加载是互不相关的,按重复独立试验随机事件的概率理论,建立多车道横向折减系数与相关变量的关系式,得到折减系数的具体数值。“桥梁设计荷载与安全鉴定荷载的研究”项目中,针对原规范的横向折减系数进行了专项研究,在国内外对比的基础上,根据实测数据进行了多车道重车相遇概率研究。研究表明,虽然目前车流量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多车道重载车辆相遇仍属小概率事件,即仍需考虑多车道的横向折减问题。进而根据我国当前高速公路和一般公路的实际交通流数据进行了横向折减系数计算。结果显示,在实测最大重车交通量条件下,4车道内基本和原规范相同,4车道以上的略小于现行规范值。总体而言,原规范多车道横向折减系数取值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交通状况下是适用的。因此,本次修订维持原规范的规定。根据研究增列了单车道的横向车道布载系数。

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解读

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解读
JTG D62-2004
1. 混凝土(3.1.1~3.1.6)
与旧规范标号相差2(30号=C(30-2)=C28) 试件: 新---150立方体标准试件 旧---200立方体标准试件 材料分项系数: 新---1.45(国标为1.4) 旧---约1.5(设计强度为标准强度的0.83,安全系数1.25)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新---不小于C40 旧---不小于30号 剪变模量:新---0.4E 旧---0.43E 泊松比: 新---0.2 旧---1/6
5. 活荷载(4.3.1条)
取消了原来的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I级和公路-II级标准汽车荷载 公路I级: 相当于旧规范的汽车-超20 公路II级: 相当于旧规范的汽车-20 特点: 均布荷载不变,集中力---计算剪力时将集中力放大1.2。 问题: 需要确认计算主应时,剪应力的取值是否按调整的值?
状况---主要针对荷载作用情况而言 状态---主要针对设计而言(荷载组合等)
2. 增加了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1.0.9条)
三个设计安全等级: 1.1, 1.0, 0.9 注意: 1. 桥梁抗震设计不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钢筋混凝土预应力规范5.1.5条) 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预加力引起的次效应不考虑结构的重要性 系数(钢筋混凝土预应力规范5.1.5条)
桥梁新规范简介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1. 进行两个极限状态设计,考虑三个设计状况(1.0.7条,1.0.8条)
两个极限状态---承载能力(弯矩、轴力、剪力、稳定、倾覆等) 正常使用(变形、裂缝、耐久性)
三个设计状况---持久状况(自重、汽车荷载作用状况等) 短暂状况(施工荷载作用状况等) 偶然状况(地震作用状况等)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尺寸表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尺寸表

板式橡胶支座一、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板式橡胶支座的要求、规格系列及选用。

本标准适用于承载力小于5000kN 的公路桥梁用矩形、圆形平板式橡胶支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T/T4 一2004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G D60 一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2 一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3、支座要求3 . 1支座产品分类、代号、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贮存、运输、安装和养护均应满足JT/T4 一2004的要求.3. 2 支座使用阶段平均压应力бC=10M Pa ( S <7时бC=8M Pa);橡胶硬度60 ( IRHD )时,其常温下剪变模量G = 1.OMpa 。

剪变模量随温度下降而递增,当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O ~-10℃时为寒冷地区,G = 1 . 2MPa ;当低于-10 ℃时为严寒地区,G = 1.5MPa ;当低于-25 ℃时,G = 2 . 0 MPa 。

全国气温分区图见JTG D60 一2004附录B。

3.3支座橡胶弹性体体积模量Eb= 2000 MPa。

支座与混凝土接触时,摩擦系数μ= 0 . 3 ,与钢板接触时,摩擦系数μ=0 .2 。

聚四氟乙烯板与不锈钢板接触(加硅脂)时,μf=0 . 06 ,当温度低于-25 ℃时,μf值增大30 % ,当不加硅脂时,μf应加倍。

若有实测资料时,也可按实测资料采用。

3.4 橡胶支座剪切角α 正切值,当不计制动力时,tan α不大于0 .5 ,当计入制动力时,tan α不大于0 .7.3.5 橡胶支座的计算和验算均应满足JTG D62 一2004的要求。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答疑汇编--问题举例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答疑汇编--问题举例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答疑汇编--问题举例1、在条文说明中的第3.3.1中的第3款:“应首先考虑与桥涵相连的公路路段的路基宽度,保持桥面净宽与路肩同宽。

”主要疑惑是:路肩指的是硬路肩还是土路肩?2、规范第3.3.2条中规定:“在不通航和无流筏的水库中区域内,梁底面或拱顶底面离开水面的不应小于计算浪高的0.75倍加上0.25m。

”问题如下:(1)以上条款中的0.25m指的是在浪高的0.75倍上加的一个安全值,还是指高于支承垫石顶面高度0.25m?(2)在水库区域内的通航桥的不通航孔,以上条款是否适用?(3)此处的水面是指计算水位还是最高洪水位?(4)最终梁底净空是否需要满足第 3.3.2条中的所有条款?即是否需满足该条最后一段所要求的并同时满足表3.3.2的要求?3、(1)规范第3.3.6条规定天然气管道不是顺桥过。

是所有的天然气管道不得过,还是对直径和压力有限制?在城市桥梁及城市郊区公路桥梁的设计中,此条经常不能满足。

(2)煤气管道是否等同于天然气条文取用?管道与桥梁的交叉如何考虑?高压线的定义是多少电压?4、(1)规范第3.5.8条中纵坡大于1%的桥梁非常普通,对于空心板等大规模工厂化制作的上部结构,梁底水平如何操作(每根梁的纵坡可能都不同)?(2)规范第3.5.8条中“某一规定坡度”具体数值是多少?对于纵、横坡较大的空心板桥,如果不能使用球冠支座,梁底只能做垫块,空心板预制比较困难,景观较差,如何处理?5、规范第3.6.4条规定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面层(不含整平层和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条文中,关于“不含整平层和垫层”的含义,如采用沥青混凝土桥面,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沥青混凝土下的混凝土铺装,只算是“整平层和垫层”,可不按第3.6.4条的厚度及强度要求;二是沥青混凝土下的混凝土铺装,不是整平层和垫层,是桥面铺装(根据条文解释,似这样理解也是符合精神的),应符合第3.6.4条的厚度及强度要求。

新、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中汽车荷载作用的比较分析

新、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中汽车荷载作用的比较分析

新、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中汽车荷载作用的比较分析刘兵;潘芳【摘要】2015年实施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将各等级公路的设计荷载及安全等级等进行重新修订.修订后原有部颁空心板通用图在新标准下适用度及已建的各等级公路中小跨度桥梁安全度,一直被设计者和桥梁管养部门所关心.文章以部颁的10m、13m、16m、20 m标准跨径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空心板跨中承载能力的变化,评价已建成的中、小跨径空心板安全度.研究表明10m、13m跨径空心板的部分中、边板通用图已不能适应新规范的变化;已建成的二、三、四级公路上的中桥及二级公路上的小桥的承载能力已无法满足新规范的要求.【期刊名称】《现代交通技术》【年(卷),期】2017(014)003【总页数】5页(P57-61)【关键词】桥梁工程;设计规范;车道荷载;承载能力【作者】刘兵;潘芳【作者单位】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4;江苏东交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1+.2随着公路桥梁的大规模建设,已使用了11年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以下简称《老规范》)进行了修订,新规范(JTG D60—2015)于2015-12正式实施[1-2],《新规范》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老规范》进行了补充和修改:(1)增加了桥涵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规定,有利于提升公路桥涵耐久性,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2)明确了各类公路桥涵结构设计安全等级,对除特大桥外的其他公路桥涵设计安全等级的要求加以提高;(3)改进了作用组合分类及计算方法;(4)调整了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

设计使用年限是体现桥涵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指标,美国、英国、新西兰和日本等多国的桥梁设计规范对桥梁设计使用年限均有明确的规定[3]。

日本提出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大约为100年;英国规定桥梁的设计年限为120年;美国要求对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75~100年;欧洲共同体在桥梁设计规范中规定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此特定状态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2.1.2可靠度degree of reli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lity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2.1.3设计基准期design reference period
在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时,考虑持久设计状况下各项基本变量与时间关系所采用的基准时间参数。
——承台计算中撑杆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混凝土弹性模量;
——混凝土剪变模量;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
2.2.2作用和作用效应有关符号
——弯矩组合设计值;
、——按作用短期效应组合、长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弯矩组合标准值;
——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弯矩值;
——组合式受弯构件第一阶段结构自重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1.0.12按本规范进行设计时,有关作用(或荷载)及其组合应符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的规定;材料和工程质量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的要求;结构抗震设计应符合《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极限状态limitstates
2.1.17作用短期效应组合combinationforshort-termactioneffects
结构或构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效应与可变作用频遇值效应的组合。
2.1.18作用长期效应组合combinationforlong-termactioneffects
结构或构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效应与可变作用准永久值效应的组合。
受冻地区(最冷月月平均气温在-4~-8℃之间)F300F200
微冻地区(最冷月月平均气温在0~-4℃之间)F250F150
注:1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标准《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的规定;
2墩、台身混凝土应选用比表列值高一级的抗冻等级。
抗冻混凝土应掺入适量引气剂,其伴合物的含气量按现行的《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规定的采用。
2.1.4设计状况designsituation
结构从施工到使用的全过程中,代表一定时段的一组物理条件,设计时必须做到使结构在该时段内不超越有关的极限状态。
2.1.5材料强度标准值characteristicvalueofmaterialstrength
设计结构或构件时采用的材料强度的基本代表值。该值可根据符合规定标准的材料,其强度概率分布的0.05分位值确定。
1
1.0.1为使公路桥涵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耐久适用、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涵的一般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其他特种混凝土桥涵结构构件的设计。
1.0.3本规范按照国家标准《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283规定的设计原则编制。基本术语、符号按照国家标准《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 132和国家标准《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 124的规定采用。
Ⅰ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0.55 275C25 0.30 3.0Ⅱ严寒地区的大气环境、使用除冰盐环境;滨海环境0.50 300C30 0.15 3.0Ⅲ海水环境0.45 300C35 0.10 3.0
Ⅳ受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0.40 325C35 0.10 3.0
注:1有关现行规范对海水环境结构混凝土中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有更详细规定时,可参照执行;
2.1.19开裂弯矩crackingmoment
构件出现裂缝时的理论临界弯矩。
2.1.20作用频遇值frequentvalueofanaction
结构或构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组合设计时,采用的一种可变作用代表值,其值可根据任意时点(截口)作用概率分布的0.95分位值确定。
2.1.21分项系数partialsafetyfactor
——计算的受弯构件特征裂缝宽度。
2.2.3几何参数有关符号
、——构件受拉区、受压区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
距离;
、——构件受拉区普通钢筋合力点、预应力钢筋合力点至受拉区边缘的
距离;
、——构件受压区普通钢筋合力点、预应力钢筋合力点至受压区边缘的
距离;
——矩形截面宽度,T形或I形截面腹板宽度;
力点的距离;
、——轴向力作用点至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合力点、预应力钢筋合
力点的距离;
、——预应力钢筋与普通钢筋的合力对换算截面、净截面重心轴的
、——T形或I形截面受拉区、受压区的翼缘宽度;
、——T形或I形截面受拉区、受压区的翼缘厚度;
——钢筋直径或圆形板式橡胶支座的直径;
——构件截面的核芯直径;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圆形截面半径;
——轴向力对截面重心轴的偏心距;
、——轴向力作用点至受拉区纵向钢筋合力点、受压区纵向钢筋合
力点的距离;
、——轴向力作用点至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合力点、预应力钢筋合
、——截面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预应力钢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
于零时预应力钢筋的应力;
——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预压应力;
、——截面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预应力;
、——在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长期效应组合下,构件抗裂边
缘混凝土的法向拉应力;
、—?—构件混凝土中的主拉应力、主压应力;
——第i根桩单桩竖向力设计值;
——基桩承台撑杆压力设计值;
——扭矩组合设计值或基桩承台系杆拉力设计值;
——剪力组合设计值;
——构件斜截面内混凝土和箍筋共同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与构件斜截面相交的普通弯起钢筋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与构件斜截面相交的预应力弯起钢筋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纵向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或应力增量;
1.0.8位处Ⅲ类或Ⅳ类环境的桥梁,当耐久性确实需要时,其主要受拉钢筋宜采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预应力钢筋、锚具及连接器应采取专门防护措施。
1.0.9水位变动区有抗冻要求的结构混凝土,其抗冻等级不应低于表1.0.9的规定。
表1.0.9水位变动区混凝土抗冻等级选用标准
桥梁所在地区海水环境淡水环境
严重受冻地区(最冷月月平均气温低于-8℃)F350F250
1.0.10有抗渗要求的结构混凝土,其抗渗等级应符合表1.0.10的规定。
表1.0.10结构混凝土抗渗等级选用标准
最大作用水头与混凝土壁厚之比抗渗等级
<5
5~10
11~15
16~20
>20
注:混凝土抗渗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标准《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
程》JTJ053。
1.0.11桥梁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应分阶段实行严格管理和控制;桥梁的使用应符合设计给定的使用条件,禁止超限车辆通行;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1.0.6公路桥涵应考虑以下三种设计状况及其相应的极限状态设计:
1持久状况:桥涵建成后承受自重、车辆荷载等持续时间很长的状况。该状况桥涵应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2短暂状况:桥涵施工过程中承受临时性作用(或荷载)的状况。该状况桥涵应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必要时才作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由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产生的开裂截面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
、——构件受拉区、受压区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
、——构件受拉区、受压区预应力钢筋相应阶段的预应力损失;
——构件混凝土的剪应力;
——由预加应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拉应力;
、——由作用(或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拉应力;
——构件开裂截面按使用阶段计算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
——边长为的施工阶段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边长为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短暂状况施工阶段的混凝土轴心抗压、抗拉强度标准值;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
1.0.4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按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本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1.0.5公路桥涵应进行以下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桥涵及其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的状态;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桥涵及其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某项限值的状态。
3偶然状况:在桥涵使用过程中偶然出现的如罕遇地震的状况。该状况桥涵仅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1.0.7公路桥涵应根据其所处环境条件进行耐久性设计。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应符合表1.0.7的规定。
表1.0.7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环境
类别环境条件最大
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
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
2.1.15承载力设计值designvalueofultimatebearingcapacity
结构或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用材料强度设计值计算的结构或构件极限承载能力。
2.1.16作用效应组合设计值designvalueofcombinationfor action effects设计结构或构件时,由几种作用设计值分别引起的效应的组合。
2.1.8作用效应effectsofactions
结构对所受作用的反应,称为作用效应。如由作用产生的结构或构件的轴向力、弯矩、剪力、应力、裂缝、变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