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图形与几何统整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分类和排序,图形的拼组,图形的画法,以及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初步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简单的平面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拼组图形、画图形的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特点,学会拼组图形,初步理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建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特点,学会拼组图形,初步理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拼组图形,初步理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新课:(1)介绍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排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不同图形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习图形的拼组,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会用简单的图形拼出复杂的图形。
(3)讲解图形的画法,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出基本的平面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单元。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复习与巩固。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应用。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说学情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但部分学生对于这些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说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2. 能够运用所学的图形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2.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图形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说教法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将以讲授法为主,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游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说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2. 讲解:针对每个图形的特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4. 应用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图形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我将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期末整理与复习 专题二:图形与几何:认识图形和分类整理 人教新课标(共34张PPT)

2.数一数。
长方形有( 3)个,正方形有( 3)个, 三角形有( 1 )个,圆形有( 2 )个。
2.复习用同样的图形拼基本图形 你们还记得两个同样的长方形能 拼成什么新的图形吗?
你还能用几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一个新的 图形?这个图形是什么?怎么样的?
练习
(1) (2)
3.复习用七巧板拼图形 一套七巧板有7块,有2个大三角形、1个中三角形和 2个小三角形,还有1个平行四边行和1个正方形。
3. 在分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 法,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2 课时流程知识 梳理Fra bibliotek深化 知识
拓展 延伸
课后 作业
认识 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圆形
按指定的标准分类
分
类
(1)按颜色分类;
和
(2)按形状分类
整
理
按照自选的标准分类
(1)按张数分类;
(2)按颜色分类
3.仔细数一数、填一填。 上图有( 5 )个三角形 共有( 5)个正方形
共有(3)个三角形 共有(3)长方形
共有( 2)个三角形 共有( 9)长方形
4.连一连。(用左边的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右边的 图形,请你连一连。)
5、我会数。
长方形有( 3 )个, 正方形有( 3 )个, 圆有( 3 )个, 平行四边形有( 2 )个 三角形有( 4 )个。
形,也可以拼成一个( 三角)形。
(4)至少用( 4 )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的 正方形。
(5)一个正方形可以剪成两个相同的( 三角 )形或 ( 长方 )形。
(6)把一张正方形纸 ,沿虚线对折,对折后的图形是 ( 三角 )形,像这样大小的图形有( 4 )个。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整理复习

《图形与几何》整理复习教学内容课本第85页和第90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巩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相关知识,并能利用他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2)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中的美。
重点、难点重点:基本图形的简单认识和观察物体的方法。
突破方法:比较、发现。
难点:拼图。
突破方法:动手操作。
教法与学法教法: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学法: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学过的图形(学具)。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有趣的图片,想看看吗?活动2【讲授】学习新知生看图片。
师: 你看到了什么?生:一个长方形,一个圆形,一个圆柱体。
师:非常好,看到它们,你能想到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呢?生:认识图形(板书)。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中,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呢?想不起来的可以翻翻书,在教材的36页到43页,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1:我们学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生2:我们还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都是平面图形。
生3:我们还知道长方形是从长方体上找到的,正方形是从正方体上找到的,圆形是从圆柱上找到的,三角形是从三棱柱上找到的。
师:没错,每个平面图形都长在立体图形上,也就是面在体上!生4:我们还学习了七巧板拼图.师:关于七巧板,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此时最好能在课件或黑板上出现一个七巧板的图形,帮助学生回忆、叙述)生5:七巧板…(历史、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可以用来拼漂亮的图案)师:说得真全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学期学习的几个平面图形。
师:那你们还记得每个图形都长什么样吗?谁来说一说。
师:如果让你们将这五个图形分分类吗?你会分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且说清楚你是按照什么标准在行分类。
生分类并汇报:生1: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圆形一类。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总复习.2图形与几何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总复习2. 图形与几何一、基本概念复习在数学中,图形是指由线条和面所构成的形状。
图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体的抽象表示,通过学习图形与几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周围的世界。
1. 点、线、面•点(Point):点是最基本的图形单位,它没有大小,只有位置。
在平面上用一个点可以表示,用大写字母来表示点,例如A、B、C等。
•线(Line):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成的,是没有宽度但有长度的。
在平面上用两个点来确定一条直线,用大写字母表示直线,例如线段AB可以表示为AB。
•面(Plane):面是由无数个线连接在一起形成的,是没有厚度的二维物体。
在平面上用大写字母表示面,例如平面P可以表示为P。
2. 线段与射线•线段(Line Segment):线段是两个端点之间的部分,它有起点和终点,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例如线段AB可以表示为AB。
•射线(Ray):射线是指一条直线从一个点开始向无穷远处延伸。
射线有一个起点,没有终点。
用起点和射出方向的大写字母表示,例如射线AC 可以表示为→AC。
3. 平行线和垂直线•平行线(Parallel Lines):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用两个直线上的小角标符号||表示,例如AB||CD表示AB线段和CD线段是平行的。
•垂直线(Perpendicular Lines):垂直线是指两条直线相交时,交点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直线。
用两个直线上的小方框符号⊥表示,例如AB⊥CD表示AB线段和CD线段是垂直的。
二、图形的分类与性质复习在图形与几何中,不同的图形有不同的分类和性质,让我们来复习一下吧。
1. 点与线的关系•点在直线上:当一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时,我们称该点在直线上。
用符号∈表示,例如A∈AB表示点A在直线AB上。
•点在线段上:当一个点在一条线段上时,我们称该点在线段上。
用符号∈表示,例如A∈AB表示点A在线段AB上。
•点在射线上:当一个点在一条射线上时,我们称该点在射线上。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图形与几何总复习。
教材内容包括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和立体图形(如球体、立方体等)的识别、分类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能够正确识别和分类各种图形,并能够运用图形进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能够正确识别和分类各种图形。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图形进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学生自带的图形玩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图形物品,引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知识回顾: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如何识别和分类各种图形。
3. 课堂讲解:(1) 讲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和识别方法,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讲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识别方法,如球体、立方体等。
4. 例题讲解:通过出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图形进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图形识别和分类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特征与识别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识别和分类给出的图形,写出它们的名称。
(2) 根据图形进行解决问题,如找出两个相同的图形等。
2. 答案:(1) 图形名称: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解决问题答案: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回顾本学期的图形与几何知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能够正确识别和分类各种图形。
在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的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但在课堂中,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第八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分类整理》(教学课件)一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版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三角 形和圆都是平面图 形,都是物体 (立 体图形)的一个面。
例 用下面的物体可以画出
哪个图形,连一连。
基础训练 1.选一选,把序号填在相应的方框里。
苹果
桃
香蕉
个数 3
5
4
同学们,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再见!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⑶⑺⑻ ⑷⑸⑹ ⑼ ⑵⑽ ⑾⑿
基础训练 2.数一数。
长方形 ( 9)个 正方形 ( 2)个 三角形 ( 3)个 圆 ( 3)个
基础训练 3.数一数。
( 5)个三角形
( 9)个长方形
先数独立的图形,再数组合的图形。
拼一拼 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能拼成哪些图形呢?
长方形
拼一拼
用两个这样的长方形还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正方形
拼一拼 用两个同样的正方形能拼成哪些图形呢?
长方形
拼一拼 用四个同样的正方形能拼成哪些图形呢?
长方形 正方形
至少要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拼一拼
用两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能拼成哪些 图形呢?
平行四边形
拼一拼 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哪些图形呢?
(所提问题不唯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能力提升
(教材P96第15题)
3. 整理餐(cān)桌。
能力提升
3
6
4
2
口答: 最多, 最少。
能力提升
3
6
4
比 多多少个? 6 - 5 = 1(个) 口答: 比 多1个。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是对一年级上册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但是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运算方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整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2.难点:对图形与几何概念的理解和运算方法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大量的练习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2.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与几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年级上学期的图形与几何知识,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拓展题目,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七巧板中的基本 1.用七巧板中的基本 图形拼图 2.基本图形的特征 2.基本图形的特征
1
后移
参照上级课程调整方案
统整说明: 统整说明:
一、度量
原来: 原来: 第一课时:P46---48 第一课时:P46---48 例 1、 2、 3、 4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 ①用身上的度量单位 度量 ②用米尺度量 ③米和厘米及进率的 认识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图形与几何统整
高一小学一年级备课组
学习内容:①位置:前、后、左、右、上、中、下、左、 学习内容: 位置: 中、右 线段与长度: ②线段与长度:线段的认识 厘米、 米、厘米、毫米及进率的认识 度量 ③七巧板 涉及单元:第二单元、第四单元、 涉及单元:第二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 统整目标: 统整目标: 1、用好教材,进一步理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用好教材,进一步理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2、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活动,获得对简单 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活动, 几何形体的直观经验。 几何形体的直观经验。
2、缘于数学学习应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思考 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选用合适的单 这样的习题对学生来说总是一道难题, 位”这样的习题对学生来说总是一道难题,究其 原因,主要是长度、重量等的空间观念不够清晰。 原因,主要是长度、重量等的空间观念不够清晰。 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在学习时, 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在学习时,常常与自 己以往的体验相联系, 己以往的体验相联系,将老师引导学习的内容与自 己的经验相对照,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己的经验相对照,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我们又参考了香港教材上的相关内容 所以,我们增加“用自定单位度量” 所以,我们增加“用自定单位度量”帮助学生 积 累度量的经验,增加“选用合适的自定单位”帮助 累度量的经验,增加“选用合适的自定单位” 学 生积累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生积累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长度 的空间观念。 的空间观念。
现在: 现在: 第一课时: P46 第一课时: 再增加学习内容
例1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 ①用身上的度量单位 度量 ②用自定单位度量 ③选用合适的自定单 位
原来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P48---49 P48---49 例5、6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 ①用厘米尺度量 ②厘米和毫米及进率 的认识
统整说明: 统整说明:
二、 线段与长度计算
1
╱
╱
1
╱
╱
1
删减
参照上海市小学数 学一、 学一、二年级 课程调整方案
教学课题 长度比较 P44、45】 【 P44、45】
知识内容 用视觉判断物体的长短
原定 课时 1
统整后 课时 ╱
统整建议 ╱ 课时增加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度量 P46 第二课时:用米尺 第二课时:
度量 P46--49】 --49 【 P46--49】
1.用身上的度量单位度 1.用身上的度量单位度 量 2.用米尺度量 2.用米尺度量 3.用厘米尺度量 3.用厘米尺度量 4.米 厘米、 4.米、厘米、毫米及进 率的认识
2
3
度量 P47、 P47、48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用厘米 尺度量 P48、 P48、49
线段 P50】 【P50】 长度计算 P51】 【P51】
教学课题
知识内容
原定课时
统整后课时
统整建议
左与右 P8】 【 P8】
1、自己身上的和他 人身上的左与右 2、以自我为参照中 心的左与右 空间中物体的左与 右 1、空间中物体的上 中下左中右 相对” 2、“相对”的概念 描绘所走的路经
1
╱
╱
在街上 P9】 【 P9】 上中下左中右 P10、11】 【 P10、11】 路(前后,左右) 前后,左右) P12】 【 P12】
1.认识线段 1.认识线段 2.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 2.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 段的长度 1.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1.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与长度有关的应用题 2.与长度有关的应用题
1 1 1 课时缩减
教学课题
知识内容
原定课 时
统整后课 时
统整建议
数学广场——七 数学广场——七 巧板 P70--71】 --71 【 P70--71】
现在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P47--P47---48 ---48 例2、3、4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 ①用米尺度量 ②米和厘米及进率的认 识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P48-----49 例5、6 P48---49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 ①用厘米尺度量 ②厘米和毫米及进率的 认识
原因: 原因: 1、基于学习课程标准后的思考 上海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上海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要让学生多观察、多操作, ①要让学生多观察、多操作,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 获得直观的经验,在已有空间知觉的基础上, 获得直观的经验,在已有空间知觉的基础上, 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时,可以选用适当物体长或人体的一拃、 ②在教学时,可以选用适当物体长或人体的一拃、 一庹等,作为标准去度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一庹等,作为标准去度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度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从对尺 度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 认识米、厘米、毫米, 的认识 用尺来度量 认识米、厘米、毫米, 都是第一次。教材P46的例 是用身上的尺度量, 的例1 都是第一次。教材P46的例1是用身上的尺度量, 也是让学生自己亲身实践。 也是让学生自己亲身实践。所以让学生充分操 充分感知是必要且重要的。 作、充分感知是必要且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