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几何基本图形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点、线、面、体》几何图形初步PPT课件

2.如图,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B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解: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直线,故①错误; 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射线,故②正确; ③中的射线应表示为射线OA,故③错误; 可用表示线段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线段,故④正确. 综上,表示方法正确的只有②④.
新知探究 跟踪训练
例1 根据如图所示的图形填空:
(1) 点B在直线AD 上 ,点C在直线AD外
;
(2) 点E是直线 AF(或AE或EF) 与直线CD(或DE或CE)
的交点,直线BC与直线AE相交于点F
;
(3) 过点A的直线有 3 条,它们分别
是 直线AD,AC,AE .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射线
类比直线的表示方法,想一想射线该如何表示?
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得到的圆 (封闭曲线) 是曲的.
结论: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有直线和曲线. 线和线相交形成点.
总结归纳
面与面相交成线, 线有直线和曲线 线与线
相交成点
体由面围成,面有 平面和曲面
合作探究
由点、线、面运动而形成的图形
问题: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
这可以说成:点动成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合作探究
你能举出其他“点动成线”的实例吗?
合作探究 思考:汽车雨刷可以看作什么几何图形? 它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的路线形成什么几何图形?
线动成面
合作探究
实际生活中的“线动成面”
合作探究
思考:长方形纸 片绕它的一边旋 转一周,会形成 什么图形?
合作探究 面动成体
练一练 如下图,上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下面的立体 图形,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
七上数学《基本的几何图形》

§7.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设计人:宁阳三中李娜【学习目标】1、能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体、平面、曲面,并了解其概念的意义,同时初步体会几何体研究的对象、方法。
2、知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几何体,并能在具体问题中区分他们。
3、会对简单几何体进行正确的分类【学习重点】几何体、平面、曲面的概念,并了解常见的几何体。
【学习难点】几种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自学过程】一(1):学习课本第4—5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第4页图1—1中的图片,这些图片中的物品各具有怎样的形状?茶叶筒:足球:魔方:漏斗:2、观察第5页图1—2中四对泥人图片中,各对泥人的形状相同吗?大小相同吗?形状:大小:根据上面的学习,总结:几何体:简称3、你熟悉下面几何体吗?用线把几何体和它们的名称连接起来。
球体长方体圆锥体圆柱体正方体思考:你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吗?(2):学习课本第5—6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课本第5页图1—4,它们都是由面构成的,这些面的特点是:没有没有是向思考: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除了上面学习的面外,还有面,如图1—5,都是由面构成的。
2、根据上面学习的内容举出生活中常见图形中表面是平面的例子(至少2个)表面是曲面的例子(至少2个)二、预习检测:1、由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在后面的横线上填出对应的几何体.铅笔_____ 手机______ 杯子_____ 砖块____ 纸箱_______ 足球_____易拉罐_____ 粉笔盒_____ 一堆沙子_______ 魔方_____ 冰淇淋2.找出生活中与下列几何体形状类似的物体各一个.(1)正方体:_______ (2)圆柱 :_______ (3)长方体 :_______ (4) 圆锥:_______ (5)球 :_______3.判断下列的陈述是否正确:⑴柱体的上、下两个面不一样大()⑵圆柱、圆锥的底面都是圆()(3)圆柱的侧面是平面()§7.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达标题设计人:宁阳三中李娜1、填空:(每空0.5分,共4分)体是由围成的,长方体是由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个面和个面围成的,球是由个面围成的。
初二数学知识点图形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图形总结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图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从初中开始,学生开始学习各种图形的性质、面积、周长等相关知识。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对初二数学中常见的图形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计算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
1. 点、线、面和图形在几何学中,点、线、面和图形是最基本的概念。
点是最基本的图形要素,它没有大小。
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接起来的,它只有长度没有宽度。
面是由无数个线段围成的,它有长宽。
图形是由无数个点、线段、线和面组成的,它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几何形状。
2. 角的概念与性质在图形中,角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端点构成的几何形状。
角的大小可以用角的度数来表示,度数是角的一个重要性质。
此外,角还有直角、锐角、钝角等不同类型。
3. 直线、射线和线段这三者在图形中是常见的概念。
直线是一条没有始末的线,射线是有一个始点无穷远射出的线,线段是有始末的部分。
在初中的学习中,多会涉及到这三种概念的运用与计算。
4. 三角形的性质在初中数学中,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它有许多性质和定理。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三角形的边长关系等。
5. 四边形的性质四边形也是一个常见的图形,在初中数学中对它的性质也会有所涉及,比如四边形的各种类型、性质和计算等等。
6. 圆的性质圆是一个基础的几何图形,它的性质有很多,比如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
在初中数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圆的面积、周长等相关计算方法。
7.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是一个特殊的三角形,在初中数学中,它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定理,比如毕达哥拉斯定理等。
学生需要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和角度关系。
8. 多边形的性质多边形是由若干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它有不同种类,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在初中数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多边形的各种性质和结论,包括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周长等。
9. 对称图形对称图形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它在日常生活与图形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八年级数学秘籍-活用几何基本图形,解题事半功倍(原卷版)

活用几何基本图形,解题事半功倍几何题目图形千变万化,但有一些经典图形经常在这些题目里直接或间接到的出现. 因此,灵活掌握和运用这些图形是学好几何的必备技能.一、基本图形1. “8字”形B2. 双垂直C结论:∠CAD=∠CBE;结论:∠A=∠BCD,∠B=∠ACD;D结论:∠CAD=∠CBE.3.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三个重要结论(1)双内角平分线BC条件:∠1=∠2,∠3=∠4,结论:∠BOC =90°+∠A ;12证明:∠A +∠ABC +∠ACB =180°,∠BOC +∠2+∠4=180°,即:∠A +2∠2+2∠4=180°,∠2+∠4=90°-∠A ,12∴∠BOC =180°-(∠2+∠4)=90°+∠A ;12(2)一内角平分线,一外角平分线C 条件:∠1=∠2,∠3=∠4,结论:∠O =∠A ;12证明:∠4=∠2+∠O ,2∠4=2∠2+∠A ,可得:∠O =∠A ;12(3)双外角平分线条件:∠1=∠2,∠3=∠4,结论:∠BOC =90°-∠A ;12证明:∠A +∠ABC +∠ACB =180°,∠BOC +∠2+∠4=180°,即:∠A +180°-2∠2+180°-2∠4=180°,∠2+∠4=90°+∠A ,12∴∠BOC =180°-(∠2+∠4)=90°-∠A ;124.四边形外角∠1与∠2是四边形ABCD 的外角,结论:∠1+∠2=∠A +∠B ;5.飞镖模型BC∠BOC =∠A +∠B +∠C6. 与面积相关C如上图所示,D 、E 、F 分别是△ABC 各边的中点结论:图中,S △AOF = S △AOE = S △BOF = S △COE =S △BOD = S △COD二、典例解析【例1-1】(安徽淮南月考)如图,BP 是△ABC 中∠ABC 的平分线,CP 是∠ACB 的外角的平分线,如果∠ABP=20°,∠ACP =50°,则∠A =( ).A .60°B .80°C .70°D .50°【例1-2】(平原县月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D =α,∠ABC 的平分线与∠BCD 的平分线交于点P ,则∠P =( )A .90°-αB .90°+αC .αD .360°-α121212【变式1-1】(陕西西安·高新一中月考)已知,如图,∠XOY =90°,点A 、B 分别在射线OX 、OY 上移动,BE是∠ABY的平分线,BE的反向延长线与∠OA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C,试问∠ACB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保持不变,请给出证明;如果随点A、B移动发生变化,请求出变化范围.【变式1-2】(武城县月考)如图①,△ABC中,BD平分∠ABC,且与△ABC的外角∠ACE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1)若∠ABC=75°,∠ACB=45°,求∠D的度数;(2)若把∠A截去,得到四边形MNCB,如图②,猜想∠D、∠M、∠N的关系,并说明理由.【例2-1】(广东模考)如图所示,∠的度数是( )A.10°B.20°C.30°D.40°【例2-2】(霍林郭勒市月考)如图1所示,称“对顶三角形”,其中,∠A+∠B=∠C+∠D利用这个结论,完成下列填空.(1)如图(2),∠A+∠B+∠C+∠D+∠E=;(2)如图(3),∠A+∠B+∠C+∠D+∠E=;(3)如图(4),∠1+∠2+∠3+∠4+∠5+∠6=;(4)如图(5),∠1+∠2+∠3+∠4+∠5+∠6+∠7=.【变式1-1】(1)如图1我们称之为“8字形”,请直接写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2,∠1+∠2+∠3+∠4+∠5+∠6+∠7= 度;(3)如图3所示,已知∠1=∠2,∠3=∠4,猜想∠B,∠P,∠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变式1-2】(广东广州月考)如图,已知BC与DE交于点M,则∠A+∠B+∠C+∠D+∠E+∠F的度数为_______.【例3】(安徽淮南月考)某零件如图所示,图纸要求∠A=90°,∠B=32°,∠C=21°,当检验员量得∠BDC=145°,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变式3-1】(山西盐湖期末)探究与发现:如图1所示的图形,像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圆规.我们不妨把这样图形叫做“规形图”,(1)观察“规形图”,试探究∠BDC与∠A、∠B、∠C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请你直接利用以上结论,解决以下三个问题:①如图2,把一块三角尺XYZ放置在△ABC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XY、XZ恰好经过点B、C,∠A=40°,则∠ABX+∠ACX等于多少度;②如图3,DC平分∠ADB,EC平分∠AEB,若∠DAE=40°,∠DBE=130°,求∠DCE的度数;③如图4,∠ABD,∠ACD的10等分线相交于点G1、G2…、G9,若∠BDC=133°,∠BG1C=70°,求∠A的度数.【变式3-2】(山东岱岳期末)如图1六边形的内角和为度,如图2123456∠+∠+∠+∠+∠+∠m 六边形的内角和为度,则________.123456∠+∠+∠+∠+∠+∠n m n -=【例4】(唐山市月考)如图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S △ABC =4平方厘米,则S △BEF 的值为( )A .2平方厘米B .1平方厘米C .平方厘米D .平方厘米1214【变式4-1】(山东历下期中)如图,△ABC 的面积为.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至点1AB BC CA ,,,使,,,顺次连接,,,得到△.第二次1A 1B 1C 1A B AB =1B C BC =1C A CA =1A 1B 1C 111A B C 操作:分别延长,,至点,,,使,,,11A B 11B C 11C A 2A 2B 2C 2111A B A B =2111B C B C =2111C A C A =顺次连接,,,得到△,…按此规律,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20,最少经过多少2A 2B 2C 222A B C 次操作( )A .B .C .D .4567【变式4-2】(台州市月考)在四边形ABCD 中,P 是AD 边上任意一点,当AP = AD 时,与12PBC S 和 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一般地,当AP = AD (n 表示正整数)时,ABC S DBC S △1n 与和之间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PBC S ABC S DBC S △【例5】(庆云县月考)探究与发现:(探究一)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呢?已知:如图①,∠FDC与∠ECD分别为ADC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与∠FDC+∠EC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探究的数量关系.(探究二)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另两个内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之间有何种关系?已知:如图②,在ADC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试探究∠A与∠P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探究的数量关系.(探究三)若将ADC改成任意四边形ABCD呢?已知: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BCD,试利用上述结论直接写出∠A+∠B与∠P的数量关系 .【变式5-1】(河南宛城月考)问题情景:如图1,中,有一块直角三角板放置在上ABC ∆PMN ABC ∆(点在内),使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恰好分别经过点和点.试问与P ABC ∆PMN PM PN 、B C ABP ∠是否存在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ACP ∠(1)特殊探究:若,则________度,_________度,50A ︒∠=ABC ACB ∠+∠=PBC PCB ∠+∠=_________度;ABP ACP ∠+∠=(2)类比探索:请探究与的关系;ABP ACP ∠+∠A ∠(3)类比延伸:如图2,改变直角三角板的位置;使点在外,三角板的两条直角PMN P ABC ∆PMN 边仍然分别经过点和点,(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PM PN 、B C【变式5-2】(吉林宽城期末)将三角形纸片沿折叠,使点落在点处.ABC DE A 'A (感知)如图①,若点落在四边形的边上,则与之间的数量关系是'A BCDE BE A ∠1∠.(探究)如图②,若点落在四边形的内部,则与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A BCDE A ∠12∠+∠请说明理由.(拓展)如图③,若点落在四边形的外部,,,则的大小为 'A BCDE 180∠=︒224∠=︒A ∠度.三、习题专练1. (安徽淮南月考)如图,∠A +∠B +∠C +∠D +∠E +∠F =_____.2.(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月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 与∠BCD 的平分线的交点E 恰好在AD 边上,则∠BEC =( )A .∠A +∠D ﹣45°B .(∠A +∠D )+45°12C .180°﹣(∠A +∠D )D .∠A +∠D 12123.(山东潍坊期末)如图,点D 是△ABC 的边BC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ABC 的平分线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A 1BC 的平分线与∠A 1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2,依此类推…,已知∠A =α,则∠A 2020的度数为_____.(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4.(信阳市月考)如图,BE 、CF 是△ABC 的角平分线,∠BAC =80°,BE 、CF 相交于D ,则∠BDC 的度数是_______.5.(惠州市月考)如图,∠A +∠B +∠C +∠D +∠E =___________________度.6.(商城县月考)如图,△ABC的两个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过点P向AB,AC两边作垂直线l1、l2,若∠1=40°,则∠BPC=_________.7.(临沭县月考)如图,∠1+∠2+∠3+∠4+∠5+∠6+∠7=_____.8.(霍林郭勒市月考)如图,BA1和CA1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BA2是∠A1BD的角平分线,CA2是∠A1CD的角平分线,BA3是∠A2BD的角平分线,CA3是∠A2CD的角平分线,若∠A1=α,则∠A2018为_____.9.(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中)如图,已知△ABC 中,∠A =60°,点O 为△ABC 内一点,且∠BOC =140°,其中O 1B 平分∠ABO ,O 1C 平分∠ACO ,O 2B 平分∠ABO 1,O 2C 平分∠ACO 1,…,O n B 平分∠ABO n ﹣1,O n C 平分∠ACO n ﹣1,…,以此类推,则∠BO 1C =_____°,∠BO 2017C =_____°.10.(重庆月考)如图,分别为四边形的边的中点,并且图中四个小,,,E F G H ABCD ,,,AB BC CD DA 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即,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112341S S S S +++=11.(江苏邗江期末)(1)如图1,AB ∥CD ,点E 是在AB 、CD 之间,且在BD 的左侧平面区域内一点,连结BE 、DE .求证:∠E =∠ABE +∠CDE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作出∠EBD和∠EDB的平分线,两线交于点F,猜想∠F、∠ABE、∠CDE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如图3,在(1)的条件下,作出∠EBD的平分线和△EDB的外角平分线,两线交于点G,猜想∠G、∠ABE、∠CDE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12.(莆田月考)如图,点D为△ABC的边BC的延长线上一点.(1)若∠A∶∠ABC=3∶4,∠ACD=140°,求∠A的度数;(2)若∠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M,过点C作CP⊥BM于点P.试探究∠PCM与∠A的数量关系.13. (全国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中,BE、DF分别平分四边形的外角∠MBC和∠NDC,若∠BAD=α,∠BCD = β.(1)如图①,若α+β= 150°,求∠MBC+∠NDC的度数;(2)如图①,若BE与DF相交于点G,∠BGD = 30°,请写出α、β所满足的等量关系式;(3)如图②,若α = β,判断BE 、D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4.(贵州赫章期末)数学问题:如图,在中,的等分线分别交ABC 20,,A ABC ACB ∠=∠∠ 2020于点根据等分线等分角的情况解决下列问题:12102020,,.....,,,O O O O 2020(1)求的度数.1BO C ∠(2)求的度数.3BO C ∠(3)直接写出的度数.2020BO C ∠15.(山西月考)综合与实践:阅读下面的材料,并解决问题.(1)已知在中,,图1,图2,图3中的的内角平分线或外角平分线都交于点ABC ∆60A ∠=︒ABC ∆,请直接写出下列角的度数如图1,_________;如图2,_________;如图O O ∠=O ∠=3,_________;如图4,,的三等分线交于点,,连接,则O ∠=ABC ∠ACB ∠1O 2O 12O O _________.21BO O ∠=(2)如图5,点是两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求证:.O ABC ∆1902O A ∠=︒+∠(3)如图6,在中,的三等分线分别与的平分线交于点,,若,ABC ∆ABC ∠ACB ∠1O 2O 1115∠=︒,求的度数.2135∠=︒A ∠16.(福建永安期末)(1)如图1.在△ABC 中,∠B =60°,∠DAC 和∠ACE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 ,则∠O = °,(2)如图2,若∠B =α,其他条件与(1)相同,请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O 的大小;(3)如图3,若∠B =α,,则∠P = (用含α的代数式11,PAC DAC PCA E n n AC ∠=∠∠=∠表示).17.(重庆市璧山区青杠初级中学校初二期中)如图,在△ABC 中,已知于点D ,AE 平分AD BC ⊥()BAC C B ∠∠>∠(1)试探究与的关系;EAD ∠C B ∠∠、(2)若F 是AE 上一动点,当F 移动到AE 之间的位置时,,如图2所示,此时FD BD ⊥的关系如何?EFD C B ∠∠∠与、(3)若F 是AE 上一动点,当F 继续移动到AE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①中的结论是否FD BC ⊥还成立?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写出新的结论.。
初中几何基本图形归纳(基本图形+常考图形)

初中几何基本图形归纳(基本图形+常考图形)初中几何常见基本图形1.基本图形及结论A、B、C、D分别为四边形的顶点,AC=BD,AD=BC,∠AOC=∠BOD,∠AOD=∠BOC。
2.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OA为斜边的中线,OD⊥XXX。
3.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D为角A的平分线,BD=CD。
4.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三角形ABC中,AB2=BD×BC,AC2=CD×BC。
5.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在三角形ABC中,∠A+∠B+∠C=180°。
6.平行四边形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AC平分∠BAD。
7.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D为斜边AC的中线,∠B=∠D。
8.直角三角形的高线在直角三角形ABC中,PA⊥AB,PB⊥AC,PC⊥BC,且PA=PB+PC,∠P=∠A/2.9.直角三角形的内心在直角三角形ABC中,∠P=∠A/2,PD为角A的平分线,AD=BD=AC=DC。
10.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直角三角形ABC中,∠P=90°-∠A/2,以AB的中点O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交AC于点P,则P为三角形ABC的外心。
11.等腰三角形的中线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CB,BD为角B的平分线,且BC∥AD。
12.等边三角形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AC=BC。
13.等角三角形在等角三角形ABC中,∠A=∠B=∠C。
14.三角形的相似在三角形ABC和DEF中,如果∠A=∠D,∠B=∠E,∠C=∠F,则称三角形ABC与DEF相似。
15.圆的基本性质在圆O中,AB为直径,则∠C=90°,且AC=BC=OD。
16.圆的切线在圆O中,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则CD为圆O的切线。
17.圆的割线在圆O中,以点A为圆心,AC为半径作圆,则BD为圆O的割线。
18.圆的弦在圆O中,AB为圆O的弦,R为圆O的半径,则弦长公式为AB2=BD×BC,且弦AB平分∠AOB。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知识点掌握归纳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知识点掌握归纳初一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归纳1.几何图形:点、线、面、体这些可帮助人们有效的刻画错综复杂的世界,它们都称为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叫做立体图形。
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叫做平面图形。
虽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互相联系的。
2.几何图形的分类:几何图形一般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3.直线:几何学基本概念,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
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图形。
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二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二直线重合;只有一解时,二直线相交于一点。
常用直线与X轴正向的夹角(叫直线的倾斜角)或该角的正切(称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平面上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
4.射线: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或半直线。
5.线段:指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同线素组成一段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图线,如实线的线段或由“长划、短间隔、点、短间隔、点、短间隔”组成的双点长划线的线段。
线段有如下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6. 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7. 端点: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
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8.直线、射线、线段区别:直线没有距离。
射线也没有距离。
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9.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初中数学基本几何图形大全

初中数学基本图形大全基本图形分析归类:类型一:圆中基本图形D⊥AB;弧BD;⑤弧AC=弧BCAB非直径。
、C、D四点共圆·2R(钝角△也适用)=(不能直接用,可构造R2)8、(弧AC=弧EC ) ⇒AM=CM=FM ;AC=EC;AE CD 21=; ABAD AE AM AC ⋅=⋅=2;BF OM 21=9∽CDE, △ABD ∽△AEC ∽BED,·AC=AD ·AE,AE ·DE=BE ·CEBAD ∠cos 2 关注∠BAC 为特殊角时图形的 10 AC 、AB 的对称点在⊙O 上,11DC 切⊙O 于C 点 知二推一12 ,BO ⊥DE , ∠DEF=90°-21∠A 13 14CE 切⊙O 于点E,知二推一15⇒C △PDE=PA+PB ∠DOE=)180(21P ∠-16 ①EA 切⊙O 于点A AE ∥CF ③AP=EP 知二推一17、 △ABD 、△ACE 为等边△⇒ BE=CD,BE 、CD 相交所成锐角为60° 18、正方形ABDE 、正方形ACFG ⇒EC=BG ,BG ⊥CE注:条件可为等腰Rt △19、①AD 平分∠CAB, ②DE ∥AC,③AE=DE 知二推一20、 △ABC 为等腰Rt △,AE 平分∠CAB ,BD ⊥AD⇒AE=2BD21、⇒C △ADE=AB+ACA B C DEA B C D E F G A B CD E A B C D E A B C D E M22、 △ACD 、△BCE 为等边△,A 、C 、B 三点共线⇒ △ACE ≌△DCB , △ACM ≌△DCN , △MCE ≌△NCB AE=BD,AM=DN,EM=BN,CM=CN,AE 、BD 相交所成锐角为60° AO=DO+CO,BO=EO+CO,OM+ON=OC,OC 平分∠AOB 注:△BCE 旋转时,结论有变化。
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几何图形初步《几何图形》(点、线、面、体)PPT课件

(1)
(2)
(3)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解:(1)(2)的各个面是平的, (3)(5)的底面是平的,其余的面是曲的, (4)的面是曲的.
4. 如图,上面的线分别按箭头所示方向平移或绕顶点旋转, 可以得出下面的平面图形,把有对应关系的线与平面图形 用线连起来.
5. 如图,上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出下面的立 体图形,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用线连起来.
02
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
立体图形 下图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
圆
圆
柱
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是什么?
长
正
方
方
形
体
推进新课
知识点一 点、线、面、体
探究1:观察下列实物,从它们的外形中可以抽象 出什么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
几何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探究2:包围着体的是什么? 平面
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几何图形
(点、线、面、体)
第六章 几何图形初步
汇报人:XXX
01 学 习 目 标
目
02 情 境 导 入
录
03 随 堂 练 习
04 布 置 作 业
0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模型,了解几何体、平 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点等概念; 2.了解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能 正确判断由点、线、面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 的几何图形; 3.通过点、线、面、体的变化过程,渗透转化、化 归、变换的思想.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2.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 4 cm,3 cm,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2
1F E
D
C B
A
432
1F E D
C B
A
F
E
D C
B A H
G
F E D
C
B
A
c b
a C B
A D C
B A F E D
C
B A C
B
A
初中数学几何基本图形
1. 平行线的性质: ∵A B ∥CD (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1+∠4=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2. 平行线的判定:
(1)∵∠1=∠2(已知)
∴A 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2)∵∠1=∠3(已知)
∴A 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3)∵∠1+∠4=180o
(已知)
∴A 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3. 平行线的传递性: ∵A B ∥CD ,A B ∥EF (已知)
∴C D ∥EF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4. 两条平行线间距离: ∵A B ∥CD ,EF ⊥CD ,GH ⊥CD (已知) ∴EF=GH (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
) 5. 三角形的性质: (1)∠A+∠B+∠C=180o (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o。
)
(2)a+b >c ,∣a-b ∣<c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3)∠ACD=∠A+∠B (三角形一个
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之和。
)
6.三角形中重要线段: (1)∵AD 是△ABC 边BC 上的高(已知)
∴AD ⊥BC 即∠ADC=900(三角形高的意义)
(2)∵BF 是△ABC 边AC 上的中线(已知) ∴AF=FC=12
AC (AC=2AF=2FC )(三角形中线的意义)
(3)∵CE 是△ABC 的∠ACB 的角平分线(已知)
∴∠ACE=∠BCE=
1
2
∠ACB (∠ACB=2∠ACE=2∠BCE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意义) 6.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AB=AC (已知)∴∠B=∠C (等边对等角) (2)∵∠B=∠C (已知)∴AB=AC (等角对等边)
21H
C
B
A
B
A A
B C F
E
D
A
B
C F
E
D
7.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1)∵AB=AC ,∠1=∠2(已知) ∴BH=HC ,AH ⊥BC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AB=AC ,BH=HC (已知)
∴∠1=∠2,AH ⊥B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AB=AC ,AH ⊥BC (已知)
∴BH=HC ,∠1=∠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8. 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 (1)∵△ABC 是等边三角形(已知)
∴AB=AC=BC (等边三角形意义)
∠A=∠B=∠C=600(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0
)
(2)∵∠A=∠B=∠C (已知)
∴△ABC 是等边三角形(有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AB=AC ,∠C=600
(已知)
∴△ABC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60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9.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ABC ≌△DEF (已知)
∴AB=DE ,AC=DF ,BC=E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D ,∠B=∠E ,∠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10.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在△ABC 和△DEF 中:
(((AB DE A D AC DF =⎧⎪∠=∠⎨⎪=⎩
已知)已知)已知) ∴△ABC ≌△DEF (S.A.S ) (2)∵在△ABC 和△DEF 中:
(((B E AB DE A D ∠=∠⎧⎪=⎨⎪∠=∠⎩
已知)已知)已知) ∴△ABC ≌△DEF(A.S.A) (3)∵在△ABC 和△DEF 中:
(((B E A D AC DF ∠=∠⎧⎪∠=∠⎨⎪=⎩
已知)已知)已知) ∴△ABC ≌△DEF(A.A.S) (4) ∵在△ABC 和△DEF 中:
(((AB DE AC DF BC EF =⎧⎪=⎨⎪=⎩
已知)已知)已知) ∴△ABC ≌△DEF(S.S.S)
F
E
D
C
B
A
P
C B A 1P
E
D 2C
B
A
D C B A
(5) ∵在Rt △ABC 和Rt △DEF 中:
((AB DE AC DF =⎧⎨
=⎩已知)已知)
∴Rt △ABC ≌Rt △DEF(H.L)
1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和逆定理: (1)∵AC=BC ,PC ⊥AB (已知) ∴PA=PB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 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2)∵PA=PB (已知)
∴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和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
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
)
12.角平分线定理和逆定理:
(1)∵∠1=∠2,PE ⊥AB ,PD ⊥BC (已知)
∴PE=PD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2)∵PE=PD ,PE ⊥AB ,PD ⊥BC (已知)
∴点P 在∠ABC 的平分线上(在一个角的内部(包括顶点)且到角 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
13.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和逆定理
(1)∵△ABC 是Rt △,∠ACB=90O
(已知)
∴∠A+∠B=90O
(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2)∵∠ACB=90O
,AD=DB (已知)
∴AB=2CD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ABC 是Rt △,∠ACB=90O
(已知)
∴AC 2+BC 2=AB 2
(勾股定理)
(4)∵AC 2+BC 2=AB 2
(已知)
∴△ABC 是Rt △,∠ACB=90O (勾股定理逆定理)
(5)∵∠ACB=90O ,∠A=30O
(已知)
∴AB=2BC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O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
边的一半。
) (6)∵∠ACB=90O
,AB=2BC (已知)
∴∠A=30O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
所对的锐角等于30O。
)
14.两点间距离公式: (1) ∵A (x 1,y 1),B (x 2,y 2) ∴
(2)∵A (x 1,0),B (x 2,0) ∴AB=12x x -
(3)∵A (0,y 1),B (0,y 2) ∴AB= 12y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