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美国网络与信息安全发展战略情况概述
美国网络空间军事战略演进脉络

美国网络空间军事战略演进脉络互联网的前身是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的‘阿帕网,美国是网络空间的先行者。
即便如此,美国网络空间军事战略的形成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发展演进历程。
美国第一部网络空间军事战略于2006年正式提出,但从整体上看美国网络空间军事战略的演进背景可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
其简要演进脉络如下:一、美国网络空间军事战略酝酿启蒙期(1946年至1990年)网络空间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科学技术在特定历史阶段催生的产物。
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为起点,以计算机技术为引领和基础的信息技术开始起步发展,并最终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Internet的形成与商用,网络空间概念才初露端倪。
这一时期,美军网络空间军事战略处于萌芽未成的酝酿启蒙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诞生与初步发展,为美军网络空间军事战略进行了前期技术理论准备。
1958年,在美苏冷战大背景下,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式成立,研究如何在首遭苏联核打击情况下,保障美国的通讯网络仍能存活下来,以便美总统实施反击的指令能够有效下传。
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统筹安排,充分联合与借力兰德公司、麻省理工大学等地方研究机构和人员,于1969年建成其内部军用网络“阿帕网”(ARPANET)。
这就是现今Internet(互联网)的鼻祖和前身,其作为Internet早期骨干网,有力促进了Internet的诞生。
1983年,“阿帕网”正式分离出军用的MILNET和民用的ARPANET两个部分,加上当年1月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把TCP/IP协议作为ARPANET的标准通讯协议,标志着以ARPANET主干网的Internet正式诞生。
纵观Internet演进历程,其形成和发展始终绕不开军事领域,其脱胎于军用内部网络“阿帕网”,并经过民用应用领域的加速推进从而形成Internet。
揭开信息安全“曼哈顿计划”的神秘面纱——美国《国家网络安全综

,
这份 美 国政 府
,
作 为 世 界 上 头号 信 息 强 国
家 信息 基础 设施
速 公路
” (
年 克 林顿政府 提 出 兴 建
“
国
信息 高 速 公路
、
时起
,
经 过十 几年 的 发 展
,
美
直 使 人 们 充 满 各 种猜 测
。
被
国 建起 了 由 高速 电 信 网 络
。
数据库和 先进 计算 机 系统 组成 的 信息 髙
,
防 止 麵般 制 触 技击
,
并 制 敌 方展 开 械 攻 击
也 是 在 当年 月 的
从 而打 造
道网络安
大会 上
’
时任 美 酬 土
■
部 倾克 尔
一
切尔托规外宣 布 将启 动这样
。
个 网 络 安全计划
他说
“
:
我认 为
,
就 如何应 对
[
网 域前沿
■“
方面
展
,
,
我
⑶试 敝
”
一
次 真正 的变 革
。
这次 解 密 涉及 该计划 的
但总 体 上 说 克 林顿 政 府 的 最 大功绩是在信 息化 方 健 ,息 ?二 气
则 是 働 后任 布什
。
;
全 面应 对 各 类 威
一
耐 增强 麵
贩 情 纖力 和 纖
关 键 信 息技 术供 应 链
的女全
’
邏
应 对各种 性
;
质的 网 络安全 威胁
全环 境
强 化絲 网 络 安
—
通过 发 展
美 国 作 为 全球 信 息 化 程度 最 高 的 国 家
美国信息安全政策发展及其启示

et bi met f n to a t ae y n ip o e t e sa lh n o a a i l rt g a d r rv d h ma a e n m ca i s n s e n g met e h ns m t manan e wok e ui o it i n t r s cr y. o t z g h og n ain l tu t r t pi i t e r a i to a r cue min z s uig ewo k e uiy eh oo y, i rvn a d sn n t r s crt tc nlg mpo ig n manann te l a s se o te e wok scrt it ii g h e l y t m f h nt r euiy. Co iig u wok, we g mbnn o r r ga e o v sme e p r ne I n oma in e uiy o te g h n h sr tgc oiin rm te x ei c s n f r t s crt t srn te te ta e i e i o p st fo o h Un e S a e . t srn te itra inl op r t n n c mmo i d t ts t 0 te g h n n en t a o c oe a i a d o o n
1概 述
美 国是 信 息 超 级 大 国 ,美 国 的信 息 技 术 和信 息
息 安 全战 略 。为 实现 扩 张性 战略 目标 ,美 国制 定 了 较 为 系统 的信 息 安全 政 策法 规体 系 ,组 建 了从 国家 层 面 、部 委层 面 到 机 构 层 面 的 信 息安 全 管 理 机 构 ,
论网络战

论网络战网络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每天都享受着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因为有了网络,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丰富,网络不光改变了我们每个生活,也深刻的改变着社会与国家,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高度发展,推动国家各方面快速的信息化。
而人类发明网络的目的,和众多高科技发明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服务于战争,其被发明的直接动力是冷战时美国为了对抗苏联,防止苏联破坏其通讯系统而发明的。
网络既然是为了战争而诞生的,所以它从刚刚出生一直到现在都在为军事服务着,同时网络的诞生也推动着军事各个方面的变革,军队从机械化开始向信息化转变,战争形式更加多样,出现了网络战这个崭新的名词,何为网络战,就让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网络战吧!一、网络战的含义与分类网络战就是为干扰、破坏敌方网络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网络攻防行动。
正在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一种日益重要的作战样式,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情报信息和防空等军用网络系统,甚至可以悄无声息地破坏、瘫痪、控制敌方的商务、政务等民用网络系统,不战而屈人之兵。
网络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战略网络战;另一类是战场网络战。
战略网络战又有平时和战时两种。
平时战略网络战是,在双方不发生有火力杀伤破坏的战争情况下,一方对另一方的金融网络信息系统、交通网络信息系统、电力网络信息系统等民用网络信息设施及战略级军事网络信息系统,以计算机病毒、逻辑炸弹、黑客等手段实施的攻击。
战时战略网络战则是,在战争状态下,一方对另一方战略级军用和民用网络信息系统的攻击。
这种战略网络战是不是战争或战争的一部分,人们的认识还不尽一致。
俄罗斯方面认为,这就是战争。
美、欧的很多学者则说,这要看网络战的规模与破坏程度。
零星的、规模小、破坏轻的计算机网络攻击不是战争,有组织的、大规模的、破坏严重的网络攻击可以被视为战争;而在发生有火力杀伤破坏的战争的大背景下,任何规模的战略网络战都是战争的一部分。
加强网络监管整饬安全秩序

2011年09月版82Oversea View他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无疑使人类历史飞跃到一个新高度,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科技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然而,一日千里的狂飙速度,也催生了一系列网络危害——个人隐私惨遭泄露,色情内容广泛传播,低俗文化快速蔓延,不良交易充斥其间,甚至还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网络并非真空地带,不能成为“超越法律与道德的纯自由世界”,必须采取各种举措加以监管,以净化这个辽阔无疆且错综复杂的虚拟空间。
加强网络监管
整饬安全秩序
文/廖 瑾如今,互联网不仅推动了规模巨大的产业和市场快速发展,而且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平台和基础设施。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又面临着虚拟社会管理、保护个人信息、保障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等问题带来的各种挑战。如何在信息时代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应对诸多挑战,引导并保持互联网健康发展,是“十二五”期间及今后我国探索互联网管理的重大课题。综观全球,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推广和普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互联网的监
管,其中不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特别是自金融危机以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监管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连续性,对我国加强互联网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网络监管雷霆出击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大力加强互联网监管,推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新举措,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重视立法工作,继续巩固互联网发展的制度基石。
山之石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2011年09月版83Oversea View
他山之石
体系完善的互联网监管法律体系是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保证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经济繁荣的制度基石,是制定其他政策的基础和准则。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立足国(区)情,制定适合本国(区)的互联网法律法规。美国作为最早对互联网内容进行约束和管理的国家,管理互联网的法规多达130多项。日本对于互联网的管理除了依据刑法和民法之外,还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反垃圾邮件法》、《禁止非法读取信息法》、《电子契约法》等专门法规来处置网络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日本网民正常的上网环境。金融危机后,如何促进互联网催生新的业态刺激经济发展,解决社会、区域发展难题,提高国民公共服务水平、
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网络安全沙皇”

丰富执法经验 成就专业特长
高级特工是霍华德·施密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的身份。1983年至1994年,他进入亚利桑那州警察 局,作为一名城市警察,先后供职于特别机动队、 有组织犯罪和缉毒部门,创建并领导了特别执法 队。1994年之前,施密特在联邦调查局国家毒品情 报中心任职,领导着计算机开发利用组。1994年至 1997年,在空军特别调查办公室(AFOSI)任计算 机调查取证实验室主任和计算机犯罪与信息战部门 负责人职务,在此期间,于1996年创建了美国政府 第一个专用计算机调查取证实验室,该实验室就是 美国防部计算机攻防实验室(DCFL)的前身。此 外,他经常作为计算机犯罪、计算机取证以及互联 网犯罪领域的专家证人出席联邦和军事法庭作证。 这一阶段可以被视为施密特踏入网络安全领 域,在计算机犯罪调查工作上显示出杰出能力的关 键时期。
长期军旅生涯 凸显神秘色彩
与其他IT界精英不同,霍华德·施密特曾长期 在美国空军服役,有着特殊的军事背景。最初他在 空军军需品学校专门研究化学武器、烈性炸药、核
30
/中国信息安全/20是专业从事软件安全测试与漏洞分析的芬兰安 全公司“Codenomicon”的董事会成员。 就职国际跨国大公司管理高层的经历使他深刻 了解企业的发展和运作模式,并能够始终紧跟信息 技术发展前沿和IT业界动态,以国际视野和创新思 维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
纵横公司商界 担当“网络安全掌门人”
霍华德·施密特拥有丰富的商界经验。1997年 至2001年,施密特在美国微软公司担任微软信息安 全方面的负责人、微软首席信息安全官和首席安全 官,同时也是微软“可信计算战略项目”的创始人 之一。2003年5月,从政府退休后加入在线拍卖巨 擎eBay网站,任eBay副总裁、首席信息安全官和首 席安全战略官。2005年5月,创建R&H安全咨询公 司,并担任该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此外,施密
2009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目录报告摘要 (4)第一章调查介绍 (6)一、调查背景 (6)二、报告术语界定 (6)三、调查方法 (7)四、报告创新 (9)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1)一、网民规模 (11)(一)总体网民规模 (11)(二)宽带网民规模 (12)(三)手机上网网民规模 (14)二、网民结构特征 (15)(一)性别结构 (15)(二)年龄结构 (16)(三)学历结构 (17)(四)职业结构 (18)(五)收入结构 (19)(六)城乡结构 (19)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 (21)一、基础资源概述 (21)二、IP地址 (21)三、域名 (22)四、网站 (23)五、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23)第四章网络接入 (25)一、上网地点 (25)二、上网设备 (25)三、接入方式 (26)四、上网时间 (27)第五章网民网络应用 (28)一、主要网络应用使用行为 (28)二、热点网络应用调查 (32)(一)网络安全 (32)(二)网络涉农信息 (34)第六章手机上网行为研究 (36)一、手机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36)二、手机上网应用行为 (38)三、3G市场预期与手机上网影响因素分析 (39)第七章网民网络生活形态研究 (43)一、总体分析 (43)二、中国网民网络信任 (44)三、中国网民网络互动 (45)四、中国网民网络依赖 (47)本次报告的结语 (50)附录1 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51)附录2 调查支持单位 (59)报告摘要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普及率达到25.5%。
网民规模较2008年底年增长4000万人,半年增长率为13.4%,中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
宽带网民规模达到3.2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4.3%。
虽然中国的宽带普及率很高,但是宽带接入速度远远落后于互联网发达国家。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55亿人,占整体网民的45.9%,半年内手机网民增长超过3700万。
网络空间中美战略博弈态势、动因及未来走向

网络空间中美战略博弈态势、动因及未来走向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进程的加速,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在网络空间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本文将分析网络空间中中美战略博弈的态势、动因以及未来走向。
需要指出的是,中美两国在网络空间中的利益诉求并不完全相同。
美国作为全球的科技领导者,拥有强大的互联网企业和先进的网络技术,其网络战略主要侧重于维护自身技术优势和网络霸权地位。
而中国则更加注重网络安全和国家主权,强调网络空间的和平、安全和开放。
这种不同的利益诉求导致了中美在网络空间中的战略博弈。
中美战略博弈的态势也日益紧张。
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强对中国网络安全的攻击和渗透,同时也在利用其技术优势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和制裁。
而中国则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推动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发展,以及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等。
这些举措加剧了中美在网络空间中的竞争和冲突。
尽管当前的中美战略博弈存在很多紧张和冲突,但双方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
例如,在应对全球性问题如网络安全、反恐等方面,中美两国都需要加强合作和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美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密切。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中美关系视为一种零和博弈的关系,而应该看到其中的互利共赢和合作共赢的可能性。
网络空间中中美战略博弈的态势是复杂而多变的,存在着很多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走向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技术进步的发展以及中美两国政策的调整等等。
但是无论如何,中美两国都应该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网络空间的中美战略博弈态势在当今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网络空间已成为国家间竞争与合作的新领域。
中美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其在网络空间的战略博弈不仅影响着两国的关系,也对全球网络治理和安全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