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6课在太空中生活导学卡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 16 在太空中生活》教案_8

在太空中生活教案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等基本知识上,来学习的,通过大量的资料来了解宇航员在太空的是如何生活的和工作的,并且知道产生这样特殊情况的原因。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空间站,引导学生研究人类在太空生活的可能性和需要的基本条件。
本文围绕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设计了三个活动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关于宇宙和太空生活的知识,初步了解太空中的一些生存的自然条件以及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和精神条件,激发学生向往太空的兴趣和爱好。
在活动一中,我们通过多中途径搜集整理宇航员生活的资料,来证实太空和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截然不同的,并通过学生的模拟体验感受在太空走路,睡觉吃饭都会变的很困难,并不向我们在陆地上那么简单。
睡觉在睡袋里,防止自己睡着飘走,吃饭要吃压缩的无水食物,或者把食物放在牙膏管里,往嘴里挤,喝水都是喝吸。
活动二在设计自己的空间站时要搜集有关空间站的资料。
活动三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人类探索宇宙的艰辛过程。
设计理念先通过学生的才艺展示来引出本课,提出问题,通过同学所搜集到的大量资料,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运用多媒体,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和知识的自我建构。
在探知的过程中,启迪出新的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完成探究获得新的以此来解决本课重点,在解决问题上,不仅培养了同学的搜集资料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汇报能力。
本课重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如何生活和工作的。
难点:设计和建立自己空间站的模型。
二.1教学目标能设法搜集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种有信息。
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发货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设计一个空间工作站。
能主动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在组长的带领下整理好本组所搜集到的资料。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类在太空中生活和在路上生活不同的原理。
三教学导入。
(10分钟)一、师:谢谢xxx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才艺展示,伴随着神州五号的成功返航,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得以实现,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我国神州十号和神州十一号分别在2013年6月11日和2016年10月17在我国西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飞天圆满成功。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 16 在太空中生活》教案_12

5、体验失重的太空生活
(1)模拟宇航员的太空生活:行走,掷物等
三、空间站
1、什么是空间站?
2、介绍和平号空间站
3、设计并建立设计空间站模型
4、(1)明确要求:
①空间站用于调查研究并作为发射到更远太空的中转站
②它有一个能共十个宇航员生活的区域
航天服按功能可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舱内航天服用于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宇航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保证宇航员在飞船发生故障时能够安全返回。而舱外航天服则更为复杂。它是宇航员出舱进入开放的宇宙空间进行活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它不仅需要具备独立的生命保障和工作能力,包括极端热环境的防护和人体平衡控制、氧气供应和压力控制、服内微环境的通风净化、测控与通信系统、电源系统以及宇航员视觉防护与保障,而且还需具有良好活动性能的关节系统以及在主要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应急供氧系统。舱外航天服结构上由微流量防护层(外罩)、真空隔热屏蔽层、气密限制层、通风结构和液冷服等组成,犹如一个独立的生命保障系统。一套舱外
穿—一件衣服价值千万美元
人们对于服装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其蔽体、保暖、美观、大方等特点,可是当人类进入太空就会发现,航天服的作用早已超出了传统范畴。因为,太空接近真空的压力环境、极端的温度环境,缺乏生命所需的氧气,空间陨尘、空间碎片和空间辐射的威胁等,都需要航天服为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防护和保障系统。
③它至少有5个实验室,供科学家开展生物、物理、医药等多学科的科学实验
④用同学们提前准备好的材料,所用材料尽量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在太空中生活》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课《在太空中生活》第一课时设计在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面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综合化、多样化的趋势。
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必然要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实现。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适合于中小学教学。
【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十六课,围绕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展开,设计了三个主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宇宙和太空知识,初步了解太空中的一些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和精神条件,激发学生向往太空生活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目标设计】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法收集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种资料。
2、能根据已有知识提出宇航员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发挥创造力设计一个空间工作站。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类在太空终于在地球表面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原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相互协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共享资料。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查阅资料,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
难点:组织学生设计自己小组的空间站。
【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神舟七号飞船升空的情景,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
其次,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以发展学生的思维,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
积极倡导和实施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们在直观感受、动手操作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增长探究的能力,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殿堂的主要途径。
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定的教学资源,创设直观丰富的教学情景,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是重要而必需的。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 16 在太空中生活》教案_5

16.在太空中生活备课时间4.23教学时间4.27一、教材分析本课通过搜集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资料和图片,了解人类在太空中面临的物质、精神和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空间站,引导学生研究人类在太空中生活的可能性和基本条件,进一步激发学生到宇宙中生活的好奇心。
二、学情分析空间站的“神秘面纱”一定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脑操作技能和语言组织能力,课前搜集资料,并用合适完整的语言表达应该不成问题。
我们需要清楚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刚好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与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多采用活动和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和想象能力。
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习惯大量使用生活中的语言,我们还要随时规范“科学语言”,以免造成表达错误。
三、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法搜集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种相关资料。
2.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发挥创造力设计一个空间工作站。
3.能利用废旧材料将自己设计的空间工作站制作成模型。
4.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太空知识提出宇航员在太空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能有根据地对“发展航天技术、探索宇宙的利与弊”提出自己的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共享资料。
2.能对我国和其他国家宇航技术的最新发展保持关注。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类在太空中与在地球表面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原理。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有根据地提出自己关于我国前10项投资项目顺序的意见。
2.能说明自己对发展航天项目投资的位置决策的理由。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查阅资料,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
难点:是设计和建立空间站模型。
五、教学方法坚决摒弃灌输法,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重视创设民主气氛与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情景创设,兴趣激发;重视实验观察和探究创新,逐步培养科学探索、实践分析、判断推理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结构,掌握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与能力。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 16 在太空中生活》教案_12

本课是科学 12册 16课的教学内容, 学生初步学习和了解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了解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过程, 教材围绕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中展开, 设计了三个活动, 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关于宇宙和太空中生活的知识, 初步了解太空中的一些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和精神条件, 激发学生向往太空生活的兴趣和爱好。
活动一“搜集宇航员生活的资料或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关信息, 了解到在太空生活与地球上生活有很大的不同。
活动二“设计自己的空间站”根据学生对空间站的了解设计制作空间站的模型, 培养学生探索太空的兴趣和大胆设计的创造性。
活动三“关于宇宙探索价值的辩论会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人翁意识。
设计理念:学生自主探究和开放的教学形式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上册和下册天文单元部分已经有了一定的天文知识, 认识了解了宇宙中的大致环境, 对在太空中生活有很大的兴趣, 尤其是我国航天技术的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新成果, 更加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这课的学习做好的充分的准备。
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 有较高的科学素养, 乐于探索勇于创新。
能主动搜集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种资料,能提出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查阅资料,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
教学难点:设计和建立空间站模型。
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教学目标:情感态度: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共享资料; 能对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宇航技术的最新发展保持关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能设法收集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种资料; 能自己设计一个空间站并作成模型; 能根据已有知识提出宇航员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能有根据的对“探索宇宙的利与弊”提出自己的看法。
科学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类在太空终于在地球表面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原理。
教学课堂实录:一、引入:猜谜语老师:(出示课件)根据提示猜一猜事件2012年 6月 16日,神州九号载着 3位宇航员在太空中飞行了近13天,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精彩瞬间。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 16 在太空中生活》教案_3

任务三、关于宇宙探索价值的辩论会 1. 我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阅读 80 页“科学在线”了解“神舟五号”的风采。
16.在太空中生活
课题 16.在太空中生活 学习内容 课本 76--80 页内容
课型
新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师
学具准备 课件 各种宇航员生活的资料
1. 我能搜集并整理宇航员生活的资料和图片并与同学交流。
学习目标 2. 我能设计自己的空间站。 3. 我能针对宇宙探索价值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习过程
课堂研习
任务一、搜集宇航员生活的资料和图片:
用笔勾画各种宇航员 生活状况的相关内 容。
1.看一看:观看课本 76 页的插图,分析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状况。
2.析一析:在太空中生活、工作与地球上有什么不同?
通过电脑搜集和资料 搜集,小组讨论分析。
任务二、设计自己的空间站 1.说一说:空间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一画、说一说:用图或者文字描绘自己的空间站。 3.议一议:不同国家的宇航员在空间站中工作、生活,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16在太空中生活 教案

难 点
1、查阅资料,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
2、自己设计空间站
教学资源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多媒体
课前铺垫
布置预习任务
学 程 预 设
修改意见
一、设疑导入
以ppt展示我国最新的航天飞船图片,设疑:你知道宇航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生活的吗?让我们共同走进太空(导入新课)。
二、导学过程
(一)搜集宇航员生活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内容
在太空中生活
共几课时
12
课型
新 授
第几课时
11
教学目标
1、能设法搜集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种相关资料;
2、能模拟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方式,同时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类在太空中与在地球表面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原理
3、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发挥创造力设计一个空间工作站。
4、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太空知识提出宇航员在太空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三、达标检测(看时间安排灵活控制)
1.1961年4月( )人(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太空中飞行的宇航员。
2.( )空间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既是人造天宫,也是第一家太空工厂,宇航员在这里生产出了优质( )和高纯度的( )。
3.目前,( 、 、 )和其他几个国家正在携手打造,一个绕地球转动的国际空间站。
1、出示学程单一:
(1)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要求语言准确)。
2、学生交流,小组代表汇报展示。
(学生展示同时,教师引导从生活方面进行分类同时板)
3、学生模拟在太空中的生活(活动模拟)
4、质疑问难:在太空中生活、工作与地球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在太空中生活》教案2(2023春)

16.在太空中生活【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宇宙探测器及其功能、人造地球卫星之后,进一步认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
本课设计了一个活动“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目的是通过搜集资料、表演等活动,指导学生了解航天员在太空是怎样生活和工作的。
应用与拓展“设计我的“登月飞船””旨在通过阅读、设计等活动,指导学生了解登月飞船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了解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采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探究航天员在太空生活的兴趣;树立学生尊重证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能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
本课重点是了解航天员在太空是怎样生活和工作的。
【学习背景】星空神秘未知,在距离地球300多千米的太空生活,几乎所有我们在地球上习以为常的举动都是难以完成的。
那么航天员应该怎样在太空生活呢?由于处于失重状态,航天员在飞船内睡觉也跟在地球上不一样。
飞船内单独准备了睡袋,挂在舱壁上,睡觉的时候要进到这个袋子里,固定在舱壁上。
飞船上也可以洗澡,尽管飞船内空间不足6立方米,但仍然可以解决航天员的洗澡问题-因为飞船内有一个单独的用来洗澡的袋子,可以淋浴。
航天员的菜单也很丰富,有20多种选择,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难吃。
不过,太空食品并非一般的蔬菜水果,而是特别加工过的“压缩砖”或“牙膏管”,兑上一定比例的水后,能够恢复原形,味道也不错,里面包括了所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由于在失重的条件下,菜无法像地面上一样老实待在盘子里,如果摆在桌子上就飘起来了,所以专家们把太空食品设计成了牙膏式的,吃的时候像挤牙膏一样往嘴巴里挤。
航天服由压力服、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
航天服是一种特制的衣服,通常由通风层、气密层、保暖层等多层组成,是一个小的密封系统,具有防护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
说
明
1、自学教材和查找有关资料,独立成自主学习,与组员合作完成探究性问题,并总结学后体会。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自主学习问题
学法指导
1.前苏联人________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太空中飞行的宇航员。
2._______空间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飞行时间最____的空间站,_______既是人造天宫,也是第一家太空工厂,宇航员在这里生产出了________________
3.____年____月______号,“神舟六号”在酒泉发射升空。
课后总结: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方面表现不够,
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科学学科导学卡
课题:在太空中生活主编:付俊强审核:使用时间:
学
习
目
标
1、能根据已有知识提出宇航员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共享资料。
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类在太空终于在地球表面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原理。
学
习
重
难
点
设计和建立空间站模型
探究性学习总结:
1、掌握了哪些知识?
2、在合作交流中从其他同学哪学到了什么?
3、
达标性问题
自我反思
1、太空生活常识:在太空中使用__________、太空中_______与________同样舒服、宇航员________是个很困难的事情。
2、_____________上午9点,我国独立设计和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______号在_______发射升空,北京时间_____________,经过_____小时飞行,绕地球______圈的“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返航。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炎黄子孙千年的飞天梦想,它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个有自主能力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3.目前,______________和其他几个国家正在携手打造,一个绕地球转动的国际空间站。
自?
2、自已不能解决的问题?
探究性问题
学法指导
合作研究设计自己的空间站的方案、要求、以及材料
自读77-78页教材,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实验或查找资料来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