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1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一、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发展的早期阶段,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古代汉语的重要知识点和相关练习题。
1. 文言文基本语法(1)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主要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其中宾语通常位于谓语之后。
(2)典型短语:了解一些经常出现的典型短语可以帮助理解古代文献。
例如:“安之若素”表示对某人的赞许。
(3)词语使用:文言文使用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词义以及词性的转换。
练习题:文言文句子翻译:吾乃天之子,岂可彼之言。
2. 古代文学常识(1)唐诗宋词:了解唐宋时期的诗词作品,包括一些重要的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2)元曲文学:对于清代以前的戏曲文学有所了解,包括元曲和杂剧等。
练习题:下面这首诗是哪位唐代诗人的作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目前中国通用的语言,是大学语文复习中的重点。
以下是一些现代汉语的重要知识点和相关练习题。
1. 词语辨析(1)近义词与反义词的辨析: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近义词和反义词,避免语义混淆。
(2)常用词语搭配:了解一些常用的词语搭配,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练习题: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替换为合适的词语。
他的演讲_____了听众的关注。
2.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通过特殊的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1)比喻:通过对两种事物的比较来达到修辞目的。
(2)拟人:将非人的事物拟人化,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
练习题:下面哪种修辞手法在这句话中使用了?雨后的小草抖动着身躯,欢快地向我们招手。
三、作文技巧作文是大学语文考试的常见题型,以下是一些有效的作文写作技巧。
1. 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通过举例来支持观点,增强论述的可信度。
(2)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两种观点或事物的差异来论证自己的立场。
2. 语言表达(1)注意段落分隔:合理设置段落分隔有助于阐明论点和行文结构。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大同》1.节选自《礼记正义》2.文中大同、小康的含义大同:指儒家理想中上古尧舜时代的和平状态,是战国诸子的社会理想,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小康:以利益分配和礼仪为基础强制形成的秩序社会,也被我们用来代称阶段性的社会目标3. 大同与小康的本质区别所有制形式的不同,大同是公有制,小康是私有制4. 墨家和儒家对“同”的区别墨家为同一,思想为不争去乱,儒家为和同,思想为大公无私5. 文章最主要的修辞手法:铺陈与对偶二、《故乡的野菜》1.汪曾祺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汪曾祺自选集》2.五种野菜:荠菜、枸杞头、篓篙、马齿苋、莼菜3.艺术特点这篇散文,谈野菜、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都是在平和中娓娓道来。
文章表现了传统文化和习俗,语态安详。
文章他的笔下呈现出一种异样的美。
作者引证大量的民俗学资料,将几首民歌附录在内,富有哲理色彩。
语言简约生动、拙朴而高雅,给人们极大的想象空间。
同时他善于吸收民间大众的语言,为我所用。
本篇记载家乡的野菜,反映家乡的风俗人情,糅进了民歌民谣,显得活泼自然,从众而又脱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4.内涵本文作家谈故乡的野菜,谈故乡野菜的吃法。
在作家的笔下,每一种野菜都联系着家乡四季之景,凝聚着作者的人生记忆,饱含着历史的沧桑。
5.“莼菜”与其他各篇有何不同其他各篇以情趣见长,而“莼菜”一篇则别开生面,写家乡的野菜和乡土大地的沧桑血泪,使我们领略了汪曾祺散文的别调。
6.《故乡的野菜》与《喝茶》的差别从文学渊源上看,汪曾祺似是“闲适”、“性灵”一路,但因为有故乡乡风民情和对故乡的深情怀念的孳乳,同样的题材,在汪曾祺写来却不见枯涩,倒是一派乡野的素朴鲜活,仿佛故乡春天早晨,女孩子竹篮子里的枸杞头,沾着雨水和泥土。
因此,汪曾祺的小品文,态度固然闲适从容,但却更多日常生活亲切的人间气息。
三、《惊梦》1.故事梗概杜丽娘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日,背着父母和塾师,和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春,花香鸟语,触景伤情,游倦之后,回房休息。
最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最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随着高考的临近,大学语文的复习也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帮助同学
们高效备考,我整理了一份最全的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包括常见的文
学常识、熟词生义、古文阅读、作文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具体
的资料整理:
一、文学常识
1. 文学流派:包括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
2.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
《三国演义》;
3. 中国古代诗词:包括唐诗、宋词等;
4. 中国古代文人:如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5. 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等。
二、熟词生义
1. 常见的熟词生义:比如“夺冠”可指一支球队在比赛中获得冠军,
也可指一个人从别人手中抢走冠军头衔;
2. 语文考试常见的熟词生义题型:如根据上下文推测词语的含义等。
三、古文阅读
1. 古文名篇:如《论语》、《庄子》、《韩非子》等;
2. 古文阅读技巧:如理解文言文句式、考察修辞手法等。
四、作文技巧
1. 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子、论点、论据和结论;
2. 作文的写作技巧:如运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提升文章表达能力;
3. 作文的题材: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五、其他
1. 作文常见的错误:如逻辑不清晰、语法错误等;
2.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如找准关键词、善用排除法等。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最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中能够有效利用这些资料,提升语文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全)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全)大学语文复习资料第一部分:文学常识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2.《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音乐的性质)来划分的。
3.《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4.《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国风5.“在水一方”象征着: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际遇。
6.屈原的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7.《湘夫人》选自《九歌》,《九歌》是楚地民间祭神的乐歌,共有11篇。
8.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四家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10.《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11.“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意思是说:不把诗学好,就无法与人沟通、交流。
12.先秦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儒家、墨家13.提出“兼爱”“非攻”思想的是:墨家。
14.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出自:《孟子》16.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语出:《道德经》17.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是:老子18.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孟子19.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庄子》20.先秦诸子中,文章写得汪洋恣肆,并多采用寓言形式来说理的是: 《庄子》21.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22.先秦诸子散文主要以(议论 )为主。
2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用了( 顶真 )的修辞手法。
24.“欲摘故纵,请君入瓮”是( 孟子 )惯用的论辩手法。
25.被称为“上古之书”的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尚书》2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史记》。
28.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李将军列传》29.“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提出来的。
30.《上邪》是汉乐府中一首情歌,开头采用了(呼告)手法,“上邪”的意思是“天啊”。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古代文学1. 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古代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其特点包括:- 使用古代汉字,一些字形已经发生改变,需要注意字义和用法的变化;- 语法规则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虚词用法、动词的变化等;- 阅读时需要较强的词语理解和推测能力。
2. 古代文学名著古代文学名著包括《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观念。
3. 诗歌鉴赏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唐诗、宋词等多种形式。
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诗歌的整体结构和韵律规律;- 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情感等;- 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二、现代文学1. 文艺思潮与作品现代文学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心声,包括了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思潮、抗战时期的文学作品、新时期的文学创作等。
在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品作者的创作背景和阅读背景;- 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 作品表达的情感和艺术风格。
2. 鲁迅及其作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既关注社会现实,又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在阅读鲁迅的作品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品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和人道主义精神;- 作品的艺术表达和符号象征。
三、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一种,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使表达更具生动形象和感染力。
2. 描写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和细节展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事物的特点和情感。
3. 对偶对偶是修辞手法中用于增强语言韵律和节奏感的一种手法,通过对比或并列的方式呈现事物,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四、修辞格1. 倍数修辞倍数修辞是修辞格中的一种,通过对数字进行夸张或缩小处理,以达到修辞的目的。
2. 反问修辞反问修辞是修辞格中的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表达事实或观点,既是一种陈述,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大学语文大一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大一复习资料一、文字基础知识1.1 汉字基础汉字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和写法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汉字的构造主要包括笔画、偏旁和部首等元素。
1.2 词语辨析在语文的学习中,词语辨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掌握词语的区别和正确用法,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
二、古代文学2.1 古文基础古文是我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研究古文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培养优秀的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古文的基本特点包括句式简练、语言古雅等。
2.2 古代诗歌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表现力。
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特点和流派,对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2.3 古代散文古代散文是汉语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和分析古代散文,有助于提高写作的逻辑思维和修辞能力。
三、现代文学3.1 新闻文体新闻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学习新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有助于提高对新闻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2 散文和小说现代散文和小说是现代文学的两个重要流派,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艺术价值。
通过阅读和分析散文和小说作品,有助于提高对当代社会和人性的理解能力。
四、修辞手法4.1 修辞手法概述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技巧,能够产生艺术上的美感和表达力。
学习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有助于提高作文和阅读的魅力。
4.2 比喻、拟人和夸张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常常被用于文学作品和修辞性的表达中。
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运用方法,对于进行文学分析和创作有重要帮助。
五、写作技巧5.1 论述文写作论述文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写作形式,掌握好论述文的写作技巧,能够提高逻辑思维和文笔表达能力。
5.2 议论文写作议论文是表达观点、辩证思考的一种重要文体,通过写作议论文,能够提高自己的思辨和辩证能力。
六、阅读技巧6.1 文本分析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文本分析是提高理解力和表达能力的关键。
大学语文考试复习要点

大学语文考试复习要点作为大学语文考试的复习要点,我们需要系统地掌握和回顾语文学科的知识点。
下面将按照语文学科的核心领域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古代文学1. 古诗词:复习古代诗人及其作品,包括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重点关注作者的生平背景、创作风格、作品主题等。
2. 古典小说:熟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理解其意蕴和价值观。
3. 文言文阅读:练习阅读古代文言文,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了解典故、引证和修辞手法等。
二、现代文学1. 现代散文:了解现代散文作品的代表性作者及其作品,熟悉其风格、主题和思想内涵。
2. 新诗与现代诗歌:学习现代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重点掌握诗歌的韵律、意象和意境的表达。
3. 现代小说:重点阅读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品,掌握小说的结构、人物塑造和情节构建等要素。
三、修辞方法与写作技巧1. 修辞方法: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熟练辨析修辞手法在诗歌、散文、小说中的应用。
2. 写作技巧: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如段落衔接、语言表达、结构安排等,注重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语言文字知识1. 词汇积累:扩大词汇量,增加词汇的掌握程度,特别要注意近义词、反义词和同义词的辨析。
2. 语法知识:重点学习并掌握常见的语法知识点,特别是句子成分、时态、语态和语气等方面。
3. 阅读理解: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和技巧,注重提高对文章细节、主旨和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
五、写作范文与素材积累1. 熟悉范文:阅读各类范文,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学习范文的结构和写作思路。
2. 积累素材: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积累素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学会将素材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总结:通过系统的复习和总结,我们可以全面提高在大学语文考试中的应试能力。
掌握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方法与写作技巧以及语言文字知识等复习要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增强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成绩。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完整版)

一、填空题1、《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2《大学》中提出“三纲八目”的概念,所谓“三纲”,指的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主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4、陆游以“凤州三出——手酒柳”押韵的艳情词是《钗头凤》。
5、卡夫卡的代表作是《变形记》,他描写了一个人变成甲虫的荒诞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是格里高尔·萨姆沙。
6、历史散文按编撰形式可以分为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三种。
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8、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9、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0、《长恨歌》中描写杨玉环“闻到汉家天子使”的情态的诗句是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11.《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它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历史,记录了从鲁国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共二百七十年间的史事。
12.韩愈《进学解》“进学”是劝学意思。
韩愈正面劝导学生的名言警句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3.傅雷的译文主要有34种,其中最有名的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和《欧也妮·葛朗台》。
傅雷家书以其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学识、深刻的哲理、流畅的文笔,构成了文革前十七年散文中最为真诚的华章。
14.沈从文小说《边城》创作于1933年秋到1934年春,小说的主人公是翠翠。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是艾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是扎西莫多。
15.消息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时间) 、where(地点) 、who(人物) 、what(事件)和why(原因) 。
16、唐宋八大家: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清代桐城派散文三大家: 方苞、刘大魁、姚鼐二、简答题1、老子认为“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为什么?不同的政治环境产生不同的社会风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大同》1.《大同》一文选自是 ( )。
A. 《论语》B. 《孟子》C. 《礼记》D. 《尚书》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3.《礼记》所代表的思想体系属于( A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4.最早提出“大同”理想的人是( )。
A.庄子B.孔子C.梁启超D.孙中山5.“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其中“三代之英”指的是()A.尧、舜、禹 B.夏、商、周C.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 D.舜、禹和商汤6.汉代时有“诗、书、礼、易、春秋”的“五经”之说,其中的“礼经”指的是()A.《仪礼》 B.《周礼》 C.《小戴礼记》 D.《大戴礼记》7.“大同”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是()A.天下为公 B.选贤与能 C.讲信修睦 D.社会安定8.“小康”社会最显著的外在特征是()A.天下为家 B.各亲其亲 C.职位世及 D.礼义为纪9.“大同”“小康”社会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和谐社会”最显著的不同是()A.道德品质 B.生产力水平C.礼法制度 D.物质水平与精神追求的统一10.儒家的“大同”思想与墨家的“尚同”思想的主要区别在于()A.社会和谐程度不同 B.人们的道德水平不同C.社会管理方式不同 D.文字表述的方式不同11.“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A.这六位君主都是通过战争夺取天下的杰出人才B.这六位君主是超拔杰出的人才C.这六位君主都是谨遵礼法的杰出人才D.这六位君主是通过选举而产生的人才12.对于上古时代,儒家与道家的认识是不同的,儒家的上古时代并非自然原始的时代,而是他们所称赞的尧舜时代。
这个时代虽然也“无为而治”,却不是自然无为,而是道德的自然远行,不再有强迫的礼义制约。
()13.《礼记》是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思想文献的汇编,以对古代礼制的讨论与阐发为主要内容,其中还结集了如《中庸》、《大学》、《礼运》等蕴含深邃的思想内容的学术论文,它们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名作,影响极其深远,是了解儒家的礼学思想的重要参考依据。
()14.“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仲尼叹鲁的原因是鲁国作为诸侯国却举行蜡祭,有违礼制。
()15.大同社会人人都有一颗关爱他人、扶危济困、恪尽职守、不贪私利之心,这是因为这一社会天下为公、任人为贤、讲求诚信度所造成的。
()16.儒家所论述的大同社会不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历史中也是存在的。
()《1789年原则》1.下列哪部著作不是筱敏的作品?( )A.《理想的荒凉》B.《米色花》C.《长恨歌》D.《成年礼》2.下列筱敏的作品中,哪部不是散文集?()A.《阳光碎片》 B.《成年礼》 C.《捕蝶者》 D.《幸存者手记》3.下列雨果长篇小说中,哪部取材于法国大革命?()A.《悲惨世界》 B.《九三年》 C.《巴黎圣纺母院》D.《笑面人》4.法国国庆日是()A.7月14日(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B.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C.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D.5月31日(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5.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是在()后通过的A.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 B.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C.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 D.拿破伦“雾月”政变6.下列四个“宣言”发表的正确顺序是()A.《共产党宣言》——《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B.《共产党宣言》——《人权宣言》——《独立宣言》——《世界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共产党宣言》——《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D.《人权宣言》——《共产党宣言》——《独立宣言》——《世界人权宣言》7.“如果我们有一个支点,我们可以把地球举起来。
”说这话的是()A.拉斐德 B.潘恩 C.托克维尔 D.富兰克林8.“每个人都是两个国家——本国和法国——的公民。
”说这话的是()A.拉斐德 B.潘恩 C.托克维尔 D.富兰克林9.《人权宣言》全文共()条A.15条 B.16条 C.17条 D.18条10.不属于《人权宣言》内容的()A.自由,平等,财产、安全 B.反对压迫,信仰、思想和表达的权利C.人民主权,三权分立 D.公民的义务11.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相比,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A.美国革命比法国革命要早B.法国革命更高贵、更令人激动、更纯粹C.和美国革命者相比,法国革命者所处的环境更险恶,其精神也更难能可贵。
D.美国的《独立宣言》与法国的《人权宣言》一样,都是世界宪章,具有普世性价值。
12.《1789年原则》一文作为历史题材的文化思想随笔,其历史书写的特点非常鲜明,下列不属于其特点的是()A.形象性鲜明 B.现场感强 C.语言明确,善用排比 D.富有文采13.十八世纪,法国封建制度极端腐朽,国王路易十六将全体国民划分为不同等级,其中,新兴的资产阶级属于()A.第一等级 B.第二等级 C.第三等级 D.介于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之间14.诗集《米色花》、《阳光碎片》的作者都是现代作家筱敏的作品。
()15.《1789年原则》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革命风云画卷,接着阐释1789年原则内涵,然后呕歌先驱者们的伟大精神并将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进行对比,最后揭示1789年原则的普世性价值。
材料组织富有层次,语言明确有力,使人读来壮怀激烈,酣畅淋漓。
()16.什么是革命?在筱敏看来,革命不仅具有摧毁和破坏的力量,更应具有“播种和种植的秉性”。
它必须深具人类精神进步的意义,必须在人类精神结构中引起根本性的变化;它还意味着个人权利对专制权力的挑战,它属于平民,与叛乱、政变不同,更与暴政相悖。
()17.1789年留给人类真正的东西是《人权宣言》。
她值得我们用人类迄今所有的文字书写在我们仰首可见的天空,无论这片天空是明媚还是阴黯。
()18.自由,平等,财产,安全,反抗压迫,信仰、思想和表达的权利,人民民主,三权分立——这些著名的1789年原则,为近代世界奠立新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新的普世价值铺设了基石,它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以致人们在言说现代社会的时候,只能把1789年作为起点。
()19.1789年8月26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的《人权宣言》后来被用作1791年宪法的前言。
()20.法国大革命的过程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8月26日通过《人权宣言》,斐扬派取得政权;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推翻斐扬派,逮捕路易十六,9月21日召开国民大会,22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吉伦特派取得政权;1793年5月27日至6月2日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取得政权; 1794年热月党人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政权,后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取得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帝国。
()21.“每一个人都是两个国家——本国和法国——的公民。
”说这话的是美国思想家潘恩。
()22.《1789年原则》是一篇历史题材的文化随笔,是对1789法国大革命精神的阐发与赞美。
筱敏的散文比较接近于西方散文(essay)的原意,重视思想和意味。
()第二单元《七月》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山海经》 B.《乐府诗集》 C.《楚辞》 D.《诗经》2.《诗经》被称为“经”是在()。
A.先秦 B.秦代 C.汉代 D.南北朝3.《诗经》全书共有()。
A.100篇B.105篇 C.300篇D.305篇4.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
A.孟子B.荀子 C.司马迁D.班固5.《诗经》在当时被划分为“风、雅、颂”,其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地域B.社会作用 C.音乐D.内容6.《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A.国风B.小雅 C.大雅D.颂7.“风、雅、颂”是《诗经》的()。
A.分类B.表现手法 C.思想内容 D.特征8.汉代“四家诗”指()。
A.齐鲁郑毛 B.齐鲁韩毛 C.齐郑韩毛 D.齐鲁韩郑9.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
A.齐诗B.鲁诗 C.韩诗D.毛诗10.《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A.四言B.五言 C.杂言 D.七言11.《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
A.《召南·摽有梅》 B.《郑风·褰裳》C.《周南·关睢》 D.《邶风·静女》12.《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
A.《邶风·静女》 B.《周南·关睢》C.《陈风·月出》 D.《秦风·蒹葭》13.《七月》是一首()。
A.表现周人政治生活的诗歌 B.农事诗C.反映婚姻问题的诗歌 D.反映上层社会生活的诗歌14.汉代儒学家中为“毛诗”作笺的是()。
A.毛苌 B.毛亨C.郑玄 D.班固15.《诗经》风诗中最长的作品是( )。
A.《生民》B.《七月》C.《氓》D.《大明》16.《七月》反映的是()的历史。
A.夏民族B.商民族C.周民族D.原始社会17.“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莎鸡”指的是()。
A.公鸡B.蝉C.蝗虫D.纺织娘18.《诗经·七月》中没有写到的农事生活是()。
A.集体狩猎B.岁终祭祀C.修缮门户D.养殖捕鱼19.《诗经·七月》中的“七月流火”指( )。
A.天气转凉B.天气炎热C.天气温暖D.天气转晴20.“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中“春日”是指夏历()。
A.三月B.四月C.五月D.二月21.下面是《诗经·七月》中的句子,哪句没有体现出劳动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情变化?()。
A.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B.为公子裳,为公子裘,食我农夫;C.嗟我农夫,上入执宫功;D.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田畯至喜。
22.“一之日觱发”,“一之日”指的是()。
A.夏历十一月B.夏历十二月C.夏历一月D.夏历二月23.“二之日栗烈”,“二之日”指的是()。
A.夏历十一月B.夏历十二月C.夏历一月D.夏历二月24.“三之日于耜”,“三之日”指的是()。
A.夏历十一月B.夏历十二月C.夏历一月D.夏历二月25.“四之日举趾”,“四之日”指的是()。
A.夏历十一月B.夏历十二月C.夏历一月D.夏历二月26.“蚕月条桑,取彼斧戕”中“蚕月”是指夏历()。
A.二月B.三月C.四月D.五月2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