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策略探析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时间在农村家乡和父母分离生活的未成年人。
他们通常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经常面临许多教育和成长方面的困难。
家庭教育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将讨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父母陪伴和情感关怀:父母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长期面临家庭的分离,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情感关怀,容易产生孤独和焦虑的心理问题。
2.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资源不足,尤其是在培养孩子兴趣和爱好方面的引导和帮助不够。
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
3. 传统观念影响:农村地区存在着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习俗,例如男尊女卑、家务劳动重于学习等观念,这些观念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1. 政府支持和资助: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供给,提供更多的补习班、兴趣班等学习机会。
加大对留守儿童的资助力度,提供资金补贴和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发展。
2.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构: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构,提供心理咨询、辅导和感情陪伴等服务。
这些机构可以与学校、社区和亲戚共同合作,共同关心和照顾留守儿童的成长。
3. 提高家庭教育能力: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和讲座,提高父母和其他亲属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帮助他们了解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供具体的教育指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子女的成长和教育。
4. 增加父母探亲机会:政府和企业应鼓励和支持父母回乡探亲,增加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时间。
这对于加强亲子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理解和信任非常重要。
5. 加强社区教育支持:建立健全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设立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设施,组织各类学习和娱乐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农村家庭选择了在城市打工谋生,留守儿童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监护人由于工作等原因长期离开家乡,孩子在农村留守,与父母相隔千里。
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面临许多问题,这不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也对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1. 教育资源匮乏。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少,教育条件相对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留守儿童由于经济条件所限,通常无法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对他们的学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 缺乏家庭关爱。
父母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长期处于独自生活的状态。
缺少父母的关怀和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容易受到损害。
3. 心理问题突出。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指导,易出现孤独、沉默、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
4. 社会适应困难。
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和社会的熏陶,留守儿童社交能力和生活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导致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薄弱,难以融入社会。
1. 完善教育资源。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优质学校和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让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条件。
2. 增加家庭关爱。
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外,父母也应该尽量减少外出务工时间,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加强对他们心理问题的关注和干预,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4. 加强社会照料。
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照顾,组织相关机构和志愿者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5. 建立公益机构。
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合作,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为他们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涉及教育、家庭和社会的综合性问题,需要政府、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才能有效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随着中国农村大规模人口外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亲戚、祖父母或其他人照料的儿童。
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管,容易陷入学习和生活上的困境。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农村留守儿童因为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生活和学习环境常常不利。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由于缺乏监管和辅导,留守儿童容易在学业上落后,思想品德教育也较为薄弱。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家庭关爱和支持,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上的焦虑、孤独和自卑感。
留守儿童在生活上也存在许多不良行为问题,容易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例如早恋、玩耍过量等。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策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应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
加大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关怀力度,促进父母尽快返乡照顾子女,或者引导他们将子女带到城市定居。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
健全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多方合力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包括心理辅导、学业辅导、娱乐活动等。
加强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
通过政府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增加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
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提供资金、物资和志愿者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通过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的合力,全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和教育,将有助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努力。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家长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外出,留下未成年子女独自在农村居住和生活。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在心理、情感、教育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情感状态以及对策,探讨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1.数量庞大随着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超过6000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2.缺乏家庭关爱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照顾,无法享受到家庭温暖和教育指导。
这种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3.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留守儿童常常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学习条件艰苦的情况。
这也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困难。
4.心理问题增多长期离开父母、家庭的环境,使得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上更容易出现问题,例如情感缺失、自卑、焦虑等。
1.孤独感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家庭关爱和照顾,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觉得生活无助、无望,情感上孤独空虚。
2.自卑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有着巨大的差距,缺乏自信。
3.焦虑感长期生活在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焦虑感,对未来充满担忧,不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
4.逆反心理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留守儿童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家庭、社会产生抗拒情绪。
1.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部门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教育指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帮助留守儿童度过难关。
2.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3.社区关爱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区关爱工作,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
4.加强家庭教育鼓励父母关注和参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育儿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现状及对策探析

151189 农村研究论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现状及对策探析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大批劳动力涌入城镇,但受城镇生活条件的限制,很多人不得已将孩子留在了家乡,导致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常年的留守生活带给孩子的不只是生活上的缺乏照顾,还有学习上的无人辅导和行为上的无人管教等家庭教育上的缺失。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1.亲情交流缺乏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但父母常年在外打拼,和孩子相聚的时间非常短暂,这也让孩子对父母感到陌生。
尽管在暑假,很多留守儿童会像候鸟一般,从家乡来到父母务工之地,与父母相聚的同时也来开开眼界,但事实上,父母似乎有永远干不完的活,孩子每天不是窝在出租屋里看电视、玩手机,就是被父母带到工作场所,忙碌的父母几乎顾不上和他们说话。
这样的相聚,对孩子来说,是从一种留守到另一种留守,只是换了个场地而已。
留守儿童常年不见父母,亲情交流缺乏,对父母倍加“思念”,“只要爸爸妈妈能回家陪我,我不需要他们买礼物和新衣服”“想爸爸妈妈经常在家”,有许多心里话也不知道找谁倾诉,久而久之,孩子因缺少心理慰藉而倍感孤独,进而造成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沟通,甚至会影响到其今后在工作上爱心和责任心的缺失。
2.教育监管缺位年轻的父母外出打工,在家监护儿童的任务自然就落在祖?身上。
祖辈们年纪大、文化水平低,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田间劳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照看孩子感到吃力”,只能是对孩子生活的基本监护,而对于家庭教育则由于无能为力而很少涉及,留守儿童在学习和行为上常常处于无人辅导和管教的状态。
对孩子的学习认识不够,平时很少过问也无力辅导孩子的作业,作业有无完成、正确率如何等,一切“顺其自然”,靠的就是孩子的自觉。
尽管为了家校联系方便,祖辈们都有手机,但其在手机使用上不像年轻人那样轻而易举,不会使用QQ、微信,到田间地里干农活时经常不带身边,教师要能及时联系到他们都会有一定困难,更不要说他们主动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了,家校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是因为父母到城市打工、务农等原因,长期留在农村由其他亲属或老人照看的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家庭教育缺失、心理疏离、社会融入不足的状态下,他们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学习成绩低、性格内向、行为问题等。
本文将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针对这一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教育资源配置普遍不足,学校教育质量较低。
由于城乡差距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留守儿童面临较差的教育资源,学校常常缺乏师资、教材和教育设施,导致他们的学习环境恶劣,学习动力低下。
2. 管教不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留守儿童通常由老人或其他家长照料,对儿童的管教不够严格和规范,导致他们自律能力较差,缺乏对自己行为的正确判断和纠正能力。
3. 心理问题突出长期和父母分离,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心理上容易产生焦虑、孤独和自卑等问题。
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对未来的期待,对生活充满迷茫和不安。
4. 家庭教育水准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水准普遍较低,父母工作忙碌、缺乏教育意识,无法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教育指导和关心照顾。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1. 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增加教育资源和教学设施,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留守儿童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2.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育儿能力,让他们明白正确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良好习惯。
3. 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在农村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咨询、日常照料等服务,让孩子在关爱和关注中健康成长。
4. 父母回乡创业政府应鼓励父母回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实现家庭团聚。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亲属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不在家,留守在农村的儿童。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人口流动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孩子相比,他们在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有责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1.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条件落后。
由于教师资源的短缺,教学设施的不健全,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非常差,教学质量较低。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照顾和关爱,容易在学习上出现问题。
2.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抑郁。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也缺乏身边成年人的指导和支持,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3.安全隐患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某些留守儿童可能会陷入社会不良环境,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
在乡村地区,缺乏有效的监护和保护,留守儿童容易成为伤害和侵害的对象。
教育策略1.加强农村教育资源建设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
建设更多的农村幼儿园和小学,提高教师配备和教学质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学校应当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的心态,缓解孤独和焦虑情绪。
同时学校老师和社会工作者也应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
3.建立保护机制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当共同合作,建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保护,确保他们的安全。
4.加强家庭教育鼓励父母亲回乡创业或就近务工,减少长期离乡的现象。
加强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帮助父母亲更好地履行监护和教育责任,促进家庭和睦。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分离于父母身边,寄居在亲戚、祖父母、邻居或专门的托管机构中,接受家庭教育较少的儿童。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具有以下特点:缺乏亲子沟通、缺乏父母陪伴、缺乏家庭教育指导。
在这种环境下,留守儿童面临许多问题和困境,比如情感孤独、学习压力、行为问题等。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教育,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获得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宣传和支持力度,通过举办家庭教育培训班、开展家长学校等活动,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
另外,建立留守儿童服务机构。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留守儿童的看护、教育和培训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扶持和经济支持,鼓励社会力建设这样的机构。
最后,加强社区帮扶力度。
社区是留守儿童生活的重要环境,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应发挥积极作用,关注和照顾留守儿童的成长。
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探访留守儿童家庭,提供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值得关注和改善。
我们应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亲子沟通,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建立服务机构,加强社区帮扶力度。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家庭教育,在成长过程中得到适当的关爱和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策略探析
作者:于婷慧薛媛媛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10期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已是教育研究的热点重点问题,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隔代教育”溺爱现象;家庭教育缺乏;情感缺失等问题,从家长、监护人、学校、政府等角度提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02-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他们把孩子留在农村让爷爷奶奶、亲戚等看管,这些留守在农村无法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出现,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留守儿童面对亲子的分离、父母的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对留守儿童的身心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了一个聚焦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
个体从出生到完全适应社会并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家庭环境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虽然近几年来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留守儿童在校管理制度和基本权利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善和保障,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1、“隔代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溺爱现象严重
“隔代教育”方式使得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处在被溺爱当中,基层教师普遍反应,现在的很多学生很怕吃苦,学习上的负担稍有加重,就会有腻烦心里,出现作业不完成,抄袭他人作业、说服教育不听等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行为,其中留守儿童占了多数。
部分祖辈对留守子女过分溺爱,仅仅注重物质生活的全方位满足,却缺乏道德和精神上的正确引导。
2、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乏
留守儿童的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把家庭教育的责任推给了学校,学校遍承担起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重角色,尽管学校不断完善学校教育中的不足,但还是无法代替家庭教育对儿童教育的重要地位。
研究表明,家庭环境的恶化是形成其不良人格特点的重要原因。
李文婷从隔代教育出发认为隔代教育易对留守儿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易产生个性、心理发展上的异常,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缺少家庭的教育和家庭氛围将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严重
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是完整的,但家庭的作用和气氛却是残缺的。
他们缺少了与父母在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感觉不到家庭所带来的温暖和安全感。
研究者从留守幼儿与父母的联系情况调查发现,留守幼儿与外出务工的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维系教松散,大多数父母只在寒暑假等回来探望,缺乏亲情关爱的幼年生活给孩子留下的苦涩和无助感是可想而知的。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应对策略
1、家长权衡家庭教育重要性,理智选择
家长权衡家庭教育重要性,理智选择,一方面应留一方在家中照看孩子,父母双方要权衡双方外出务工对孩子的利弊影响。
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尽量避免双方外出,留一方在家中监护孩子,这样就不至于形成“空巢家庭”,对孩子的身心产生很大的影响。
家长权衡家庭教育重要性,理智选择,另一方面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可以采取以下行为,尽量减轻父母关爱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尽量多与孩子通电话,注意通电话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饮食起居,更要与孩子进行彻底的思想交流,发现问题要及时改正;父母必须要增加与孩子团聚的频率,利用节假日抽时间去看孩子,或将孩子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与监护人、学校共同配合,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孩子与父母间的感情,而且为孩子树立崇高理想提供条件。
2、留守监护人应保证家庭教育质量和承担责任
监护人要高度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监护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监护能力,以适应自己的角色,抛弃原有的一些教育观念,转换角度思考问题,多给孩子提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不仅要加强孩子的文化知识教育,更要加强孩子的品德、思想、法制等方面教育,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此外,监护人必须给予孩子必要的爱的呵护,但绝不造成施舍“爱”的泛滥。
要重视孩子的生活细节,进行相应的指导教育,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
3、发挥学校自身优势,监督和引导儿童的思想转变
学校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老师接触的机会,可以与留守儿童建立帮扶制度,让留守儿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尽量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彻骨他们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老师应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家访,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让他们健康成长。
4、政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分担教育成本
政府应在中小学施行寄宿制并加大对农村学校寄宿设施的建设投入,建立有关制度,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
推动关注留守儿童政策措施的出台。
一方面,要及时调整人口管理体制,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农民工子女入
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帮助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
另一方面,可以实行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财政供给制度,合理分担流动儿童的教育成本,并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异地上学的相关保障机制和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不仅需要每个家庭做出努力,还需要政府、社会各个方面动员起来,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振,崔丽娟.留守儿童界定标准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07,(10):50-53.
[2] 崔丽娟.邹玉梅.家庭功能缺失对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影响机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1):54-56.
[3] 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
18-21.
[4] 卞桂平,焦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宁波大学学报,2009,(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