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语体的语法特征(一)
公文写作中的语法与句子结构要求

公文写作中的语法与句子结构要求公文作为一种正式的文件,其语法和句子结构要求非常严格。
在撰写公文时,我们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以确保公文的准确、清晰和专业性。
本文将探讨公文写作中的语法与句子结构要求,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公文撰写的技巧和要点。
一、语法要求1. 主谓一致:公文中的主谓之间必须保持一致,即如果主语为单数,则谓语动词也必须为单数形式;如果主语为复数,则谓语动词也必须为复数形式。
例如:“本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
”2. 时态使用:公文写作一般采用现在时或将来时,以表达事实或计划。
过去时常用于叙述过去的事件或经历。
在公文中不宜使用一般过去时来表示现在或将来的情况。
3. 语态选择:公文一般使用被动语态,强调客观性和客观事实。
主动语态应尽量避免使用,除非需要强调行为执行者。
4. 语法准确:公文中必须避免语法错误,包括主谓不一致、时态错误、词类误用以及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等。
通过仔细审查和校对可以确保语法的准确性。
二、句子结构要求1. 简明扼要:公文写作应力求浅显易懂,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
句子过长会导致理解困难,容易引起歧义。
一般情况下,一句话中的信息不宜超过两个。
2. 并列句应平衡:若使用并列句,应保持句子结构的平衡感,避免出现部分句子过长或过短的情况。
例如:“本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监督和评估执行情况,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
”3. 主题清晰突出:在一个句子中,主题应放在句子的开头,从而突出重点和清晰表达。
这样可以帮助读者迅速理解句子的意思。
4. 不宜使用复杂修饰语:在公文写作中,不应使用过多的修饰语,避免给读者造成困扰。
简洁明了的句子结构可以加强句子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总结:公文写作中的语法与句子结构要求决定了公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遵循语法规范、使用简洁明了的句子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公文的质量。
公文撰写者应该熟悉并掌握这些要求,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修正,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只有在语法和句子结构上做到严谨规范,才能确保公文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公文语言的特点

一、公文语言特点(一)大量运用介词结构介词结构即介词词组,它在公文中的使用是常见的、大量的,并由此形成较为稳定的、程式化的表达句式。
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表达根据、方式的,如“根据”、“遵照”、“按照”、“依照”、“通过”等;二是表达对象、范围的,如“对”、“对于”、“关于”、“将”等,其中“关于”的使用在公文标题中已经成为定型化的词素;三是表目的、原因的,如“为”、“为了”、“由于”等。
这些介词通常与其后面的宾语并连使用而构成介词结构,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或状语。
(二)专用词语和文言词语的广泛运用如前所述,公文写作中要经常使用专用词语,主要有如下几类:1.称谓语。
即公文中对不同的行文对象的特定称谓用语。
常见的有“贵”、“该”、“各”、“本”、“我”、“你”、“他”等。
写作时,应当根据不同的行文方向和隶属关系,恰当选用,不可随意为之。
2.起首语。
即公文的开篇语,它在文中的位置,关系重大。
公文写作不可不重视起首语的运用,因为它是行文先锋(开头)的“尖兵”,直接关系到全篇公文的命运。
公文中常用的起首语大体上可分为四类:其一,表目的的,如“为”、“为了”等;其二,表根据的,如“根据”、“遵照”、“按照”、“依照”等;其三,表原因的,如“鉴于”、由于”、“随着”等;其四,表态度、方式的,如“兹定于”、“兹有”、“兹派”、“兹将”、“兹介绍”、“欣闻”、“欣悉”等。
3.经办语。
常用的有“拟”、“拟定”、“拟于”、“拟子”、“草拟”;“布置”、“部署”、“计划”、“决定”、“安排”、“审定”、“审核”、“审批”、“审签”、“批阅”、“批复”;“出示”、“出具”、“赋予”、“付诸”、“会同”、“会签”、“会审”、“会晤”;“实施”、“施行”、“公布”、”颁布”、“发布”、“颁发”、“颁行”;“报请”、“报告”、“报批”、“报呈”、“呈请”、“呈阅”、“旱签”;“递交”、“申报”、“递送”、“送审”、“传阅”、“提请”;“准予”、“签发”、“签署”、“签证”、“签字”;“业已”、“业经”、“报经”、“业于”,等等。
公文语言简述

公文语言简述一、公文语言特点(一)大量运用介词结构介词结构即介词词组,它在公文中的使用是常见的、大量的,并由此形成较为稳定的、程式化的表达句式。
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表达根据、方式的,如“根据”、“遵照”、“按照”、“依照”、“通过”等;二是表达对象、范围的,如“对”、“对于”、“关于”、“将”等,其中“关于”的使用在公文标题中已经成为定型化的词素;三是表目的、原因的,如“为”、“为了”、“由于”等。
这些介词通常与其后面的宾语并连使用而构成介词结构,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或状语。
(二)专用词语和文言词语的广泛运用如前所述,公文写作中要经常使用专用词语,主要有如下几类:1.称谓语。
即公文中对不同的行文对象的特定称谓用语。
常见的有“贵”、“该”、“各”、“本”、“我”、“你”、“他”等。
写作时,应当根据不同的行文方向和隶属关系,恰当选用,不可随意为之。
2.起首语。
即公文的开篇语,它在文中的位置,关系重大。
公文写作不可不重视起首语的运用,因为它是行文先锋(开头)的“尖兵”,直接关系到全篇公文的命运。
公文中常用的起首语大体上可分为四类:其一,表目的的,如“为”、“为了”等;其二,表根据的,如“根据”、“遵照”、“按照”、“依照”等;其三,表原因的,如“鉴于”、由于”、“随着”等;其四,表态度、方式的,如“兹定于”、“兹有”、“兹派”、“兹将”、“兹介绍”、“欣闻”、“欣悉”等。
3.经办语。
常用的有“拟”、“拟定”、“拟于”、“拟子”、“草拟”;“布置”、“部署”、“计划”、“决定”、“安排”、“审定”、“审核”、“审批”、“审签”、“批阅”、“批复”;“出示”、“出具”、“赋予”、“付诸”、“会同”、“会签”、“会审”、“会晤”;“实施”、“施行”、“公布”、”颁布”、“发布”、“颁发”、“颁行”;“报请”、“报告”、“报批”、“报呈”、“呈请”、“呈阅”、“旱签”;“递交”、“申报”、“递送”、“送审”、“传阅”、“提请”;“准予”、“签发”、“签署”、“签证”、“签字”;“业已”、“业经”、“报经”、“业于”,等等。
公文语言的特点

公文语言的特点
一、公文语言的特点
1、正式的、庄重的语言风格:公文语言是正式的、庄重的语言,内容客观、冷静,经过严谨的措辞,使它们有特有的起色和气势。
2、让步、委婉、从容的表达方式:公文语言应当采用让步、委婉、从容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维护彼此的权利,避免双方发生矛盾。
3、完整的文体形式:公文语言的文体形式有完整的形式,比如有“申请信、表彰信、汇报信、请辞信、公函、报告、会议纪要等等。
4、枯燥乏味:公文语言缺乏文学色彩,强调客观性,所以语言枯燥乏味。
5、多用连词:公文语言要多用连词,连接词语以达到更加严谨完整的表达。
6、准确可靠:公文语言需要准确、可靠,既要真实又能解决问题。
二、如何写好公文
1、把握观点:在写公文的时候,要认真把握观点,字眼准确,但又要
贴近读者的生活实际。
2、注意技巧:写公文要注意一些技巧,比如要从表述客观流转到涵盖
观点,以及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
3、使用“官话”:在写公文的时候,一定要采用官方语言,切忌用俗话,也不可添加多馀之言。
4、结构清晰:公文的结构要清晰,不可以拉长句中间,十分注意句子
的连贯性和文章的篇章性。
5、校核检查:在写完公文之后一定要进行校核检查,从内容、观点、
文体等多方面检查语言的层次和表达的准确性。
公文写作讲总结

语法、逻辑、修辞
——部分应用文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河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周伟红
(2014年9月19日下午)
导语
1.思考问题的三个角度:
科学角度、实用角度、美学角度
2.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语言存在头脑中,是全民属性,是稳定的,不因人而异。
言语是运用语言的结果。
一种是口头式,一种是书面语。
言语的三个层面: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成事
例:妈妈说:“小明,你爸回来了。
”(语气根据语境变化)
3.公文写作的语境取决于写作对象。
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一、公文的语体特点
(一)语体特征:简洁性、准确性、严谨性
(二)语言因素特点:专门词汇与特定语式(根据式、目的式、缘由式);古词语(此);口语词(蚍蜉)(三)修辞手法特点(反复、对偶、回环、排比)
例:双关语
二、问题例句分析
(一)冗余
例:“亲自身体力行”
(二)重复
例:“敢于担当、勇于负责”
(三)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
(四)语序不当
例:“首批入选”
(五)用词不当
例:“首批加盟”
(六)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谓;动宾;主宾;定中;状中;动补;
(七)成分不全:主语;动词;定语
(八)逻辑不明
三、练习
(一)情况报告
1.事情条理:时间、空间、因果、并列
2.写作逻辑:现象入手、找出规律、发现本质
(二)请示(一事一请示)
1.请求批准:原因、目的(理由要充分);请示的具体内容;“妥否,请批示”
2.请求批转:“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
公文语言的特点[001]
![公文语言的特点[001]](https://img.taocdn.com/s3/m/48a2805001f69e31433294c2.png)
公文语言的特点一、公文语言特点(一)大量运用介词结构介词结构即介词词组~它在公文中的使用是常见的、大量的~并由此形成较为稳定的、程式化的表达句式。
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表达根据、方式的~如‚根据‛、‚遵照‛、‚按照‛、‚依照‛、‚通过‛等,二是表达对象、范围的~如‚对‛、‚对于‛、‚关于‛、‚将‛等~其中‚关于‛的使用在公文标题中已经成为定型化的词素,三是表目的、原因的~如‚为‛、‚为了‛、‚由于‛等。
这些介词通常与其后面的宾语并连使用而构成介词结构~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或状语。
(二)专用词语和文言词语的广泛运用如前所述~公文写作中要经常使用专用词语~主要有如下几类:1(称谓语。
即公文中对不同的行文对象的特定称谓用语。
常见的有‚贵‛、‚该‛、‚各‛、‚本‛、‚我‛、‚你‛、‚他‛等。
写作时~应当根据不同的行文方向和隶属关系~恰当选用~不可随意为之。
2(起首语。
即公文的开篇语~它在文中的位臵~关系重大。
公文写作不可不重视起首语的运用~因为它是行文先锋(开头)的‚尖兵‛~直接关系到全篇公文的命运。
公文中常用的起首语大体上可分为四类:其一~表目的的~如‚为‛、‚为了‛等,其二~表根据的~如‚根据‛、‚遵照‛、‚按照‛、‚依照‛等,其三~表原因的~如‚鉴于‛、由于‛、‚随着‛等,其四~表态度、方式的~如‚兹定于‛、‚兹有‛、‚兹派‛、‚兹将‛、‚兹介绍‛、‚欣闻‛、‚欣悉‛等。
3(经办语。
常用的有‚拟‛、‚拟定‛、‚拟于‛、‚拟子‛、‚草拟‛,‚布臵‛、‚部署‛、‚计划‛、‚决定‛、‚安排‛、‚审定‛、‚审核‛、‚审批‛、‚审签‛、‚批阅‛、‚批复‛,‚出示‛、‚出具‛、‚赋予‛、‚付诸‛、‚会同‛、‚会签‛、‚会审‛、‚会晤‛,‚实施‛、‚施行‛、‚公布‛、‛颁布‛、‚发布‛、‚颁发‛、‚颁行‛,‚报请‛、‚报告‛、‚报批‛、‚报呈‛、‚呈请‛、‚呈阅‛、‚旱签‛,‚递交‛、‚申报‛、‚递送‛、‚送审‛、‚传阅‛、‚提请‛,‚准予‛、‚签发‛、‚签署‛、‚签证‛、‚签字‛,‚业已‛、‚业经‛、‚报经‛、‚业于‛~等等。
公文语言的特点

公文语言的特点
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用语准确、表述平实、文字简约、风格庄重。
(一)用语准确
就是指公文必须力求是最恰当、最精确的词语,准确地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情况、变化,确切地表达领导的意图、要求。
(二)表述平实
公文用语提倡质朴无华、开门见山、平易自然、通俗易懂。
这种语言特点是由公文的实用目的所决定的。
文学作品一般注重文彩,着重以“情”感人;而公文的主要作用在于说“理”,着重以“理”服人。
因此,公文的遣词造句不需要刻意追求辞藻,无需玩弄文字技巧。
在表达上要求直陈其事、意在言内。
一般使用限制性的定语和状语较多,使用修辞性的定语和状语较少。
公文的主要表述方式是叙述、说明,加上少量的议论,一般不用描写、抒情、比喻和象征的笔法。
(三)文字简约
公文用语要简洁明快,精炼不繁,力求以较少的文字表达较丰富的内容,做到以少胜多,以简代繁,言简而意赅。
(四)风格庄重
公文用语具有严肃、庄重的特征。
要庄重得体,必须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书面语言,也可使用一些典雅、为群众所理解的文言词语。
一般不宜使用方言、口语,更不能使用戏谑、诙谐、幽默的词语。
公文写作中的语法规范和标准用词

公文写作中的语法规范和标准用词在公文写作中,语法规范和标准用词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准确的语法和专业的用词可以确保公文的准确性和正式性,增强读者对公文内容的信任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公文写作中的语法规范和标准用词,以帮助您提升公文写作能力。
一、语法规范1.主谓一致:在公文写作中,主语与谓语动词的数应保持一致。
例如,如果主语是单数,谓语动词也应为单数。
这可以通过仔细检查主谓在人称和数量上的匹配来实现。
范例:公司每年提供员工培训。
✔️公司每年提供员工培训们。
❌2.时态一致:公文中应使用统一的时态,以保持文章连贯。
一般而言,公务文书中多用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
范例:我们计划在明年举办一个会议。
✔️我们计划在明年举办了一个会议。
❌3.措辞准确:公文中的措辞应准确无误,以确保信息的传达清晰明确。
使用专业术语和正式语言可以增加公文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范例:请您查阅附件中的报告,并将您的反馈意见提交给我们。
✔️请您查阅附件中的文件,并将您的反馈意见提交给我们。
❌二、标准用词1.正式用语:公文写作应使用正式的用语,以展示专业性和权威性。
避免使用非正式或口语化的词汇,以免给读者留下不专业的印象。
范例:致谢您对本项目的支持。
✔️感谢您对本项目的支持。
❌2.避免繁复和流水账式表达:公文应力求简洁明了,避免繁复的句子结构和流水账式的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删除多余的修饰语和简化句子结构来实现。
范例:我们计划在明天召开一个会议,会议的目的是讨论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以及解决当前项目遇到的问题。
✔️我们计划明天召开一个会议讨论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和解决当前项目的问题。
✔️3.使用正式称谓:在公文中,应使用正式的称谓来称呼相关人员或组织,并避免使用亲昵或不专业的称呼。
范例:尊敬的客户,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本次会议。
✔️亲爱的客户,我们邀请您参加本次会议。
❌总结:公文写作中的语法规范和标准用词是确保公文准确性和正式性的关键。
我们在本文中探讨了语法规范和标准用词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示例,以帮助您在公文写作中遵循这些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 ,OB ,OC 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 ,由AB AC →→=得,22()()OB OA OC OA -=-,因为1OA OB OC ===,所以有,OB OA OC OA ⋅=⋅则()()AB AC OB OA OC OA ⋅=-⋅-2OB OC OB OA OA OC OA =⋅-⋅-⋅+ 21OB OC OB OA =⋅-⋅+设OB 与OA 的夹角为α,则OB 与OC 的夹角为2α所以,cos 22cos 1AB AC αα⋅=-+2112(cos )22α=--即,AB AC ⋅的最小值为12-,故选B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5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2,1,60AB DC AB BC ABC ==∠= ,动点E 和F 分别在线段BC 和DC 上,且,1,,9BE BC DF DC λλ==则AE AF ⋅的最小值为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基本不等式.运用向量的几何运算求,AE AF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再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 AF ⋅,体现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答案】2918【解析】因为1,9DF DC λ=12DC AB =,119199918CF DF DC DC DC DC AB λλλλλ--=-=-==, AE AB BE AB BC λ=+=+,19191818AF AB BC CF AB BC AB AB BC λλλλ-+=++=++=+,()221919191181818AE AF AB BC AB BC AB BC AB BCλλλλλλλλλ+++⎛⎫⎛⎫⋅=+⋅+=+++⋅⋅ ⎪ ⎪⎝⎭⎝⎭19199421cos1201818λλλλ++=⨯++⨯⨯⨯︒2117172992181818λλ=++≥+= 当且仅当2192λλ=即23λ=时AE AF ⋅的最小值为2918. 2.【试卷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 的焦点()1,0F ,其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K ,过点K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Ⅰ)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Ⅱ)设89FA FB →→⋅=,求BDK ∆内切圆M 的方程.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 的方程为(1)y m x =+,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运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后得不到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1.设出点的坐标,列出方程。
2.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3.根据圆的性质,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析】(Ⅰ)由题可知()1,0K -,抛物线的方程为24y x =则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1x my =-,()()()112211,,,,,A x y B x y D x y -,故214x my y x =-⎧⎨=⎩整理得2440y my -+=,故121244y y m y y +=⎧⎨=⎩则直线BD 的方程为()212221y y y y x x x x +-=--即2222144y y y x y y ⎛⎫-=- ⎪-⎝⎭令0y =,得1214y yx ==,所以()1,0F 在直线BD 上.(Ⅱ)由(Ⅰ)可知121244y y m y y +=⎧⎨=⎩,所以()()212121142x x my my m +=-+-=-,()()1211111x x my my =--= 又()111,FA x y →=-,()221,FB x y →=-故()()()21212121211584FA FB x x y y x x x x m →→⋅=--+=-++=-,则28484,93m m -=∴=±,故直线l 的方程为3430x y ++=或3430x y -+=213y y -===±,故直线BD 的方程330x -=或330x -=,又KF 为BKD ∠的平分线,故可设圆心()(),011M t t -<<,(),0M t 到直线l 及BD 的距离分别为3131,54t t +--------------10分 由313154t t +-=得19t =或9t =(舍去).故圆M 的半径为31253t r +== 所以圆M 的方程为221499x y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4高考全国,22】 已知抛物线C :y 2=2px(p>0)的焦点为F ,直线y =4与y 轴的交点为P ,与C 的交点为Q ,且|QF|=54|PQ|.(1)求C 的方程;(2)过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的垂直平分线l′与C 相交于M ,N 两点,且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 的方程.【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解法及所涉及的知识和上题基本相同. 【答案】(1)y 2=4x. (2)x -y -1=0或x +y -1=0. 【解析】(1)设Q(x 0,4),代入y 2=2px ,得x 0=8p,所以|PQ|=8p ,|QF|=p 2+x 0=p 2+8p.由题设得p 2+8p =54×8p ,解得p =-2(舍去)或p =2,所以C 的方程为y 2=4x.(2)依题意知l 与坐标轴不垂直,故可设l 的方程为x =my +1(m≠0). 代入y 2=4x ,得y 2-4my -4=0. 设A(x 1,y 1),B(x 2,y 2), 则y 1+y 2=4m ,y 1y 2=-4.故线段的AB 的中点为D(2m 2+1,2m), |AB|=m 2+1|y 1-y 2|=4(m 2+1).又直线l ′的斜率为-m ,所以l ′的方程为x =-1m y +2m 2+3.将上式代入y 2=4x ,并整理得y 2+4m y -4(2m 2+3)=0.设M(x 3,y 3),N(x 4,y 4),则y 3+y 4=-4m,y 3y 4=-4(2m 2+3).故线段MN 的中点为E ⎝ ⎛⎭⎪⎫2m2+2m 2+3,-2m ,|MN|=1+1m 2|y 3-y 4|=4(m 2+1)2m 2+1m 2.由于线段MN 垂直平分线段AB ,故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等价于|AE|=|BE|=12|MN|,从而14|AB|2+|DE|2=14|MN|2,即 4(m 2+1)2+⎝ ⎛⎭⎪⎫2m +2m 2+⎝ ⎛⎭⎪⎫2m 2+22=4(m 2+1)2(2m 2+1)m 4,化简得m 2-1=0,解得m =1或m =-1,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0或x +y -1=0.三、考卷比较本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相比较,基本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上完全一致。
即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符合考试大纲所提倡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原则. 2. 试题结构形式大体相同,即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 个,每题5分,解答题8个(必做题5个),其中第22,23,24题是三选一题。
题型分值完全一样。
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了复数、三角函数、简易逻辑、概率、解析几何、向量、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见的类型.解答题中仍涵盖了数列,三角函数,立体何,解析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
3. 在考查范围上略有不同,如本试卷第3题,是一个积分题,尽管简单,但全国卷已经不考查了。
四、本考试卷考点分析表(考点/知识点,难易程度、分值、解题方式、易错点、是否区分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