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语体与政论语体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试谈公文语体的特点及语感培养

试谈公文语体的特点及语感培养

试谈公文语体的特点及语感培养
试谈公文语体的特点: 1、公文语体是指一种正式文书语言,它以礼貌、严谨、客观、准确、简洁等特点区别于日常口头交流; 2、公文要有条理性,一般分申请、依据、理由和建议等部分; 3、公文使用的词汇要求比较正式,不能随意使用俚语; 4、公文写作要精确,不能模糊、不能臆测,更不能涉及未知因素; 5、公文要注重文字的表达,要做到布局端正,卷面整洁,文字大小合适,力求让文件易于阅读。

语感培养: 1、多看多练,多看一些正规公文,多练习写公文; 2、把握好表述方式,在表述时应该把握节奏,使公文更容易理解; 3、避免使用不必要的俚语,要注意使用正确且符合正式文书语言的词汇; 4、要注意文章的整体性,公文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使文章更加有条理性; 5、多想多思,掌握公文的格式、表达方式和语感,形成自己的公文写作风格。

从文质兼备到以质为主——试论古今公文语言的对比

从文质兼备到以质为主——试论古今公文语言的对比

从文质兼备到以文为主——试谈古今公文语言的对比摘要:公文是自古至今继承性最强的文体之一,但是在流传过程中。

公文语言也发生了很多嬗变。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从古代公文语言文质兼备的特点发展到现代公文语言以质为主的特点。

本文就是针对这一特点进行阐述,并对这一嬗变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古代公文现代公文对比公文是伴随着文字的出现而产生的。

从最原始的甲骨文书、钟鼎铭文到五经之一《尚书》,再到历朝历代的正史、典册、事类汇编、事略、会要、文献通考、大诏令集等都保存有大量的公文。

在这漫长的发展嬗变过程中,公文发生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公文语言从文质兼备的特点发展到以质为主的特点。

下面,本文将对这一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阐述。

一首先,我们来看看古代公文语言的特点。

优秀的古代公文读来总是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一般,可以与优美的散文并驾齐驱,而且无一不是思想内容和形式表达完美统一的佳作,被人广为流传。

古代公文之所以有这样的魅力和其语言特点有着重要的联系。

春秋时期,孔子就对古代文章的文质关系做出了论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①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古代公文语言也形成了情理并用,具有文学审美价值的特点。

古代公文写作时非常注重双方情感的交流和互动。

我们用一则简单、常用的请假条为例来了解一下这个特点。

下面是选自明代张溥《鲍参军集》的一篇《请假启》:“臣启:臣居家之治,上漏下湿。

暑雨将降,有惧崩压。

比欲完葺,私寡功力,板锸绹涂,必须躬役。

冒欲请假三十日,伏愿天恩,赐垂矜许,干启复追悚息。

谨启。

”②这封《请假启》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一个年过半百的朝官,面对居家“暑雨将降,有惧崩压”的危宅,却要“躬役”修葺,而且用语是如此的谨慎谦恭“伏愿天恩,赐垂矜许”,让人顿生恻隐之心。

鲍照不得不请假的原因、请假的假期时限,以及有理有节的行为礼数,在这短短的几句话里表现得十①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年版.第184页②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鲍參军集卷1. 1879年分透彻清楚。

语体类别划分研究的阶段、问题与新趋向

语体类别划分研究的阶段、问题与新趋向

2014第6期·总第490期·□邵长超语体类别划分研究的阶段、问题与新趋向一、修辞学视角下的传统语体分类研究语体类别划分对于语法研究乃至语言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的语体分类研究是在修辞学、文体学的视角下开展的。

随着功能语法的发展,语言学界逐渐认识到不同的交际需求塑造了不同的语法。

语体类别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制约受到更多关注。

陶红印(1999)指出:语体研究是我们今后语言研究的最基本的出发点。

任何严谨的语法学家都不能忽视语体的差别对汉语语法的规律的影响。

但语体类别的划分问题一直困扰着语体学研究者。

如何对语体进行科学规范的分类是每个语体学研究者试图解决的问题。

语体类别的划分随着语体学的不断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20世纪30年代之前语体、文体、风格交融期语体类别的划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论中曹丕的《典论·论文》和刘勰的《文心雕龙》。

《典论·论文》提到: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这被看作最早对语体和风格进行论断的著作。

刘勰《文心雕龙》把书卷体分为6类20余种。

当时“语体”的概念还没有完全独立出来,“语体”是和“文体”、“风格”等概念紧密联系的,并不属于语言学范畴。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语言表达方式对于文章的影响,但仅注重其思想情感的研究,不重视运用技巧和特点。

因此语体研究难以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

我国的语体研究是受国外语言学研究影响产生的,确切地说是在20世纪中叶受苏联有关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

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语体风格分离,很多学者依然主张语体和风格结合在同一框架下研究,如张德明(1989)、郑远汉(1990)、黎运汉(2000)等。

2.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语体独立发展时期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1932)中把语体分为八个大类,其中在目的和任务上的分类为:实用体和艺术体,或是分为公文体、政论体、科学体、文艺体等。

现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现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语法和修辞部分(一)填空题答案1.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

2.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3.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另一个指(语法学)。

4.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另一个指(语法学体系)。

5.语法具有(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6.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和(句子)。

7.(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

8.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9.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10.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11.汉语中常用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12.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13.根据句子的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型)。

14.句型是根据句子的(结构)分析出来的句子类型。

15.句类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分析出来的句子类型。

16.单句由带上一个句调的(短语)或(词)构成。

单句可分(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17.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类型叫做(句类)。

拿语气为标准,句子可以分为四种,它们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18.主谓谓语句是指(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兼语句是指(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19.根据谓语的构成材料,主谓句可以分为(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20.根据全句主要词语的词性,非主谓句可分为(名词性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叹词性非主谓句)、(拟声词非主谓句)。

21.句法成分是(短语)和(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22.汉语的句法成分有(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语言文字运用二 考点四 语言得体含解析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语言文字运用二 考点四 语言得体含解析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考点四语言得体含解析考点四语言得体“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

一、重点题型要强化题型1:语体转换要得体语言,从语体形式分,有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两大类。

书面语一般用于正式场合,严肃、公正;口语一般用于非正式场合,随和、轻松。

1.首先,我们要明白如下四点:(1)“子”“儿”“头”词缀。

如口语词:管子、房子、桌子、袋子、套子,头儿、官儿、花儿、眼儿、玩儿,老头、上头、日头、年头、念头等.转换示例:管子→管道,房子→房屋;桌子→课桌(办公桌),袋子→胶袋;头儿→领导,年头→年份(岁月、光阴)……(2)动补结构表示动作完成或效果。

如口语词:堵住、换掉、躲开、赶上、拿下、遇上等。

转换示例:堵住→堵塞,换掉→更换,躲开→躲避,赶上→正逢(正值)……(3)动词词头“打”.如口语词:打算、打听、打探、打坐、打量、打断等,当然也有打字头的书面语,比如“打击黑恶势力"。

转换示例:打算→计划,打听→探听……(4)运用修辞成分的词语.如:卖弄、扯皮、折腾、卡壳、草包、起哄等。

转换示例:卖弄→炫耀,扯皮→纠纷……2。

其次,我们要明白,汉语中,双音节词和四字词是比较端庄正式的,而单个字,尤其是动词,以及相当一部分三字词组(如动宾结构)都是不太正式的。

转换示例:开车→驾驶汽车,看球赛→观看球赛,届时本公司叫相关人员负责该活动(“叫”→“责成”或“安排");请各位业主注意,小区泳池不是澡堂子,请勿在此洗浴(“澡堂子”→“公共浴池”);本人不慎丢掉钱包,内有×××,还有手机一部,型号为×××,望拾到者返还,本人一定当面重谢(“丢掉”→“遗失”,“还有"→“以及").3。

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语体色彩指一些词语因为经常用于某种特定的场合而形成的风格色彩。

语体一般情况下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书面语体可以进一步再分为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

相应的,词语也有相应区分,如“哥们”“溜达”具有口语语体色彩;“造诣”“苍穹”具有书面语体色彩;“旖旎”“摇曳”带有文艺语体色彩;“法人”“井喷”带有科技语体色彩;“体制”“改革”具有政论语体色彩;“此致”“为荷”等含有公文语体色彩。

一、口语语体口语语体是语言的自然表现形态,最生动,最灵活,最富于变化。

与书面语体相比,在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1、用词方面:(1)表现日常生活、具有实体意义的词语较多,而表现抽象概念的词语用得较少。

例如:这人够“酸”的。

(指不通人情又自作多情)这件上衣真够派的。

(指时髦、有档次)两句中都是用实体词表示比较复杂的抽象概念。

(2)表现感情色彩的后缀成分,表现情态作用的重叠成分,表现语气口吻的语气词、感叹词用得较多。

例如:这位老姑娘啊,年纪不大,三十挂点零,嗬!心里算计啊!打来到这里就好端端的,别的什么话也没说,笑笑呵呵,等到这时候才说话:“二哥、三哥就这么走吗?”2、句式方面:(1)灵活自如、简短明白、语序多变是其三个主要特征。

例如:喂,阿弟,买洋伞么?便宜货,一只洋伞卖九角!看看货色去。

(句子简短,容易明白)不说不笑不热闹。

(紧缩语言成分,把复句变成单句)C,等一会儿我。

(成分倒置)二、书面语体的类别及其特征。

书面语体,严密、规范、文雅、庄重。

它节拍分明,富有音乐感;大量使用书面词语,包括术语及文言词语;句子结构比较完整,合乎规范,修饰成分、并列成分、关联词语用得较多;话题集中,中心突出,表现出明显的连贯性、逻辑性。

1、公文语体公文语体又叫事务语体。

它的功能是联系、处理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事务。

公文语体具有简明性、朴实性、程式性等特征,公文通常要在起首一行中间写明文体名称,如“布告”、“命令”。

中国内地现行公文语体特征浅议

中国内地现行公文语体特征浅议

中国内地现行公文语体特征浅议【摘要】:根据公文语体特征,在公文写作当中应注意:根据行文关系正确选择公文文种及其固定格式;注意区分公文与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的不同表达方式。

【关键词】:中国内地;现行公文;语体特征一、什么是语体特征人们在运用语言时,由于表情达意的方式不一样,就形成不同的语体特征。

所谓语体,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

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初版中把”语体或辞体”纳入了修辞学,1962年增改时将语体”分为公文体、政论体、科学体、文艺体等类。

”公文是用于公务活动的一种应用文书,是一种具有较强实用性的文体,是应用文中最重要而且用途最为广泛的一种文体。

公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文章主要指狭义公文的语体特征。

二、公文语体风格的特征总的来说,公文语体以程式化的书面语体为基本形态,用于事务性、立法性文件等。

真实性、明确性、简要性、规格性是这种语体的基本要求。

在语言上的具体特点是:有大量的专用词语(承蒙、兹因、欣悉、遵照、如下、任免、审核、特此通报、予以查处、值此……之际等),多用陈述句和祈使句,很少使用渲染性的修辞格,风格趋于简洁、朴实、明快。

具体说公文的语体特征包括以下三点:(一)公文语体相对于其它语体更重程式规范的公文格式不仅增加公文的美学效果,而且方便对其进行阅读传递与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公文有法定的作者制成和发布,在现实执行中具有法定权威,由次也产生法定效力,公文具有法定效力这一性质,决定了它的表现形式--公文格式必须实现规范化,以维护和保证公文法定效率的发挥。

因此,行政公文和党的公文都非常重视行文的格式。

(二)公文的语言少文饰,要求真实而准确、明快而简约、庄重而质朴、得体而规范1. 真实而准确为了确保准确性,公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产生了大量的专用词语。

如”任命、决议、审核、给予、咨询、擅自、复议、批示、批转、办理、处置、呈告、实施、废止”等。

专题14+语言表达得体-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课堂

专题14+语言表达得体-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课堂
答案: ①“莅临”改为“到”或“来”;②“你们到来后会倍感荣幸”改为“你们的到来让我们倍 感荣幸”;③“全部”改为“全”或“全都”;④“鼎力相助”改为“提供帮助”;⑤“优异的佳绩”改为“ 佳绩”或“优异的成绩”。
3.下面是某人写给某出版社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日前向你那里寄呈之稿件,系敝人对生活的一些感悟。呕心力作,如蒙见用,不胜感激,今后 我会多多赐稿。稿件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指出来。若不合出版要求,也务必回信,让我知悉 。
语言表达得体“六看”
看对象
看场合
看语体
看目的
看谦敬
不该原意, 转述得体。
01
ONE
用语要看对象
用语包括说话、写文章、书写标语等。用 语首先要看对象,即考虑谁是听话者、阅 读者,要充分考虑对象的特征,诸如性别、 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气质、 爱好甚至禁忌等。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亲爱的学长,我是一名高一新生,得知您比我高一届,请恕我冒昧,让我叫您一声 大哥吧!(书信) B.你姐姐与小女是高中同班同学,今后有事需要帮忙的,我会两肋插刀,在所不辞。 C.二十年的友谊,我怎会忘记呢?当年分别时你惠赠我一块表,我至今仍然视若珍宝 。 D.我代表主办方和观众们对令尊的获奖表示祝贺,希望他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颁奖 词)
4.下面是某酒店服务人员给前来就餐的客人说的一段话,其中画线处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欢迎您光临本酒店就餐!我是本房间服务人员×××,①很荣幸为您站台。②本酒店由国
家特级厨师操刀,为您烹饪“火焰甲鱼”;③另有高级面点师为您当场献丑,制作“宫廷芙
蓉糕”。敬请一一品尝!最后祝您就餐愉快,同时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④我们一定采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语体与政论语体的比较分析本文从公文语体和政论语体的语体特征着手,对这两者在词语、句式及修辞运用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进行了详细地比较,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独具的语言特点,以便进一步指导我们在不同场合选择恰当的语言手段,达到预定的交际效果。

标签:公文语体政论语体词语句式修辞语体是在语言的长期运用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与由场合、目的、对象等因素构成语境类型相适应的全民语言的功能变体。

公文是适应事物交际目的而形成的运用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

政论语体也称宣传鼓动语体,是适应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

二者都属于书面语体,但又因为二者的使用领域、目的任务不同,致使它们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公文语体具有庄重性、准确性、严谨性、简明性、规范性,政论语体则要求具有宣传鼓动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比较二者在用词、用句及修辞使用上的差别,能使我们在传达文件和评论政治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时区别对待。

一、词语运用比较公文语体与政论语体在词语运用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公文语体主要使用公文领域词语;而政论语体中则广泛吸收不同领域的科学术语公文领域常用术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种常用词常见的文种主要包括规范性公文、法规规章性公文、事务性公文。

其中规范性公文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的14种规范性公文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13种规范性公文。

如: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工作要点、工作总结、计划、方案等。

2.公文常用词公文的规范性,主要指公文具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固定的专用词语,不具有随意性。

公文专用词语包括:密级、保密期限、绝密、机密、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主送、主送机关、附件、成文、成文日期、印章、附注、主题词、抄送、抄送机关、印发、印发机关、特急、急件、特提、加急、平急、天头、版头、份号、订口、版心、眉首、主体、版记、反线、文武线。

3.公文收发办理常用词语公文在收发办理过程中也有着自己的一套常用词语。

如: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来文、去文、行文、联合行文、上级机关、下级机关、草拟、审核、复核、缮印、用印、签发、会签、圈阅、登记、分发、封发、封口、投送、拟制、拟稿、印章、签收、拟办、批办、请办、承办、催办、拟请、阅示、签署、机要、暂行稿、试行稿、正本、副本。

4.公文归档管理常用词语公文在保存管理时,需要存入档案,在这一过程中,公文也有其常用词语。

如:归档、立档、存档、翻印、移交、清退、销毁、签批。

5.公文常用文言词语有些文言词语在公文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通过使用这些文言词语可以体现公文语体的简洁性。

如:称谓用语:本、贵、该开端用语:据、兹、兹因、鉴于、为了……特、值此……之际……引叙用语:前接、顷接、近接、近悉、惊悉、已悉、均悉、收悉……经办用语:经、业经、兹经、即经、拟……承启用语:为此、故此、就此、综上所述、总而言之、有鉴于此、由此可见……期请用语:拟请、恳请、谨请、务请、烦、务、务即、希予、盼、切盼、渴盼……表态用语:应、理应、本应、确应、迅即办理、拟予、缓议……结尾用语:此复、此令、此布、特此函复(函达)、为盼、为荷、自……起施行……判断用语:系、确系、果系、纯系……征询用语:妥否、当否、可否、是否可行、是否妥当、如无不妥、请予批转、当否、请批示……受事用语:蒙、承、承蒙、荷、是荷……报送用语:呈请、呈报、呈文、呈送、呈上、迳报、送达……同公文语体相比,政论语体在用词方面具有广泛性。

政论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很多,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学、文艺、工业、农业、交通等。

因而它在词语地运用上也很广泛,主要体现在专业术语的运用上。

如:政治术语:经济全球化、创新能力、金融体系、政治共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世纪双边关系经济学术语:商品经济、生产力、按劳分配、工资政策、生产关系军事术语:演习、战备、实战水平、军事素质、正义战争、军事顾问教育术语:素质教育、教育制度、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教育工作者由于政论语体散见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各类问题的论述,对人民群众起着宣传鼓动的作用,因此要求政论语体必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进而要求政论语体的语汇成分也必须是广泛多彩的。

(二)公文语体主要使用书面语,政论语体则主要吸收口语词、方言词、熟语书面语的大量使用也是公文语体的一个突出特点。

自古以来,公文就是以书面语的形式来传达国家或企业精神的。

另外,公文作为管理国家,实施决策的重要手段,它的法定性、政策性、权威性都要求必须以书面语形式来表达。

因此,在公文中大量使用书面语词而不使用口语色彩很浓的词语。

如在公文中使用“措施”“结婚”“行贿”等书面语,而不用“点子”“成亲”“烧香”等口语性较强的词语。

在一些政论性文章中,广泛吸收一些成语典故、口语词、方言词。

如: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

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

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们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商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

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

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在这段政论中,毛泽东使用了“鸟兽散、老爷、捞一把、挟起皮包”这类口语词汇,以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文言词语。

此外,在这篇文章中还使用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嗟来之食”“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等典故,以及“丢脸”“完蛋”“肚子痛”“不识抬举”“开小差”“文明戏”等俗语。

在政治语体中使用这些丰富的词汇,可以使文章通俗易懂,具有亲切感和感召力。

此外,公文语体中较少使用新词语、描绘性词语和含有感情色彩的褒贬词语,尽量以客观、真实、准确为标准。

在政论性语体中,可以大量吸收新词语,运用描绘性词语和含有感情色彩的褒贬词语。

如:“两房、问题奶粉、艳照门、范跑跑、山寨文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坏蛋、可怜虫”等都可在政论语体中出现,而公文在吸收这些词语时非常谨慎。

通过对公文语体和政论语体中词语使用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二者都属于书面语体,但在词语的使用上仍存在着巨大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有选择地在不同语体中使用不同的词语。

二、句法运用比较公文语体在句型上集中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少用感叹句和疑问句。

据统计,感叹句和疑问句在意见、决定、通知、规定、条例、请示、批复中几乎不用,感叹句在工作报告中有时用来表示感谢、号召或祝福。

如:过去一年的成就来之不易。

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

在这里,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我们坚信,有两岸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摘自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公文语体中多使用名词性非主谓句和动词性非主谓句。

在公文中,主要以名词性非主谓句和动词性非主谓句为主,几乎不用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和叹词性非主谓句。

名词性非主谓句多用于标题。

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国务院关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0〕21号)动词性非主谓句在公文语体中较长,多用于事由的说明和鼓动性的号召。

在主谓句中,“的”字短语作主语的句子较为常见。

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着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发现销售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乳制品的,一律依法吊销流通许可证。

对未取得流通许可非法经营乳制品的,要依法进行处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42号)政论语体根据不同类型集中使用不同句类,在指示性政论中多用陈述句,号召性政论中多用祈使句,驳斥性政论中多用疑问句。

如毛泽东在《质问国民党》一文中,共计75个句子,疑问句有26个,其中反问句有23个,占全部句子的36%。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全文共229个句子,其中陈述句223句,用表意愿的“要”“应该”“必须”作谓语的句子高达150多个,这些句型的集中使用,使政论文带有特定的语气特征。

三、修辞运用比较修辞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

在公文语体中,公文是一种常规性写作,主要使用消极修辞。

广义的消极修辞不仅指结构简约稳定、表述纲举目张、句式单纯完整、词语庄重朴实,还包括积极辞格的消极用法。

这主要与公文的规范性相一致。

积极修辞主要表现在对辞格的选择上。

公文中常用的修辞格主要有比喻、排比、反复、浓缩、借代、层递等。

“比喻”可使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把“解放思想”比喻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排比”的作用在于增加公文气势。

如“判断姓‘社’姓‘资’,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反复”主要起强调、说明的作用。

下面是十七大报告中的几段话: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

……“浓缩”是借助于数词或数量词把复杂的内容概括化。

如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浓缩为“一国两制”;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两个基本点”浓缩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借代”可使抽象的用语完全形象化。

如用“小金库”指代“公款私存,收入不进账”;用“清茶一杯”指代“为政清廉,不搞大吃大喝”。

“层递”根据事物的逻辑联系,运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主要运用在法规、规章性公文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