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综合评估_丁煜
对于健全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

的体现 。妥善解 决城 市 贫 困人 口的 生活 困难 问题 ,
一
直是我 国经 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的重要 问题 。
一
新贫 困群体 。 ( ) 二 制度 的建 立及现 状 19 99年 1 0月 1日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颁 布 了《 城
孟 劲
( 州师范 大学 经济 与管理 学 院 , 州 贵阳 贵 贵 500 ) 5 0 1
摘要 : 文就 中国低 保 的现状 和存在 的 问题进 行 分析 。对 于 完善 的城 市低 保 对 象的 甄 别制 本 度及 家庭 收入 、 财产 申报 制度 ; 理制 定保 障标 准 ; 强专项社 会保 障 资金 管理 ; 建合 理 管理模 合 加 构 式 等方 面提 出一定 的意见和 建议 , 希望 对我 国城 市低保 的 完善 起 到一 定的促 进作 用 。
关键词 : 市最低 生 活保 障制度 ; 在 的 问题 ; 策 城 存 对 中图分 类号 :0 7 F4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9 4 ( 0 2 0 0 1 0 1 7 — 5 9 2 1 ) 2— 0 6— 4
Th u h so h e f ci n o i a’ r a o g t n t e p re t fCh n Su b n o
基础 :
从整个 社会 保 障制度 层面看 , 最低 生活保 障属
于社会 救助 , 是社会救 助的现代化 , 国家 以法律 的 是 形式保障社会 成员 的生 存权 , 是人 类社 会 文 明进 步
缓 解绝 对贫 困 ; 类是 相 当多 的农 村人 口持 续 的流 一 动 , 移到城 市 , 村贫 困人 口不 可 避免 的 向城 市 转 农 扩散 , 城市 的农村 户籍 贫 困人 口占城 市新贫 困群体
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水平分析

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水平分析
姚建平
【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低保对象一定程度上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是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问题与提高低保标准水平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城市低保标准的消费支出替代率发现,中国低保标准水平仍然偏低.这表明,城市低保标准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存在进一步提高的趋势.低保标准水平提高后导致的担心之一是福利依赖.对低保标准的最低工资替代率和各地福利依赖情况进行分析表明,低保制度的福利依赖问题并非低保标准水平过高,而是附加在低保制度上的种种其他福利.低保标准提高后另一个担心是财政支出增加.在消费支出替代率提高后分别假定低保人数不变和增加的情况下,对低保财政支出增加情况进行测算发现:财政支出增加较大的主要是人口众多且经济欠发达的省市,而支出增加较少的主要是经济最不发达和最发达且消费支出替代率较高的省市.
【总页数】11页(P57-67)
【作者】姚建平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22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79
【相关文献】
1.如何科学测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山东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证研究 [J], 毕明星;周巍
2.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分析 [J], 王解静
3.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相关分析 [J], 洪大用
4.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证分析 [J], 程静
5.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证分析 [J], 李月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几点建议(精)

浅谈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几点建议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改革成为当前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市贫困问题也成为当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为城市贫困群体生活保障的一道安全网。
本文试就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作了—些讨论,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贫困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了被称为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两个转变。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日趋严重的城市贫富分化在定程度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城市失业、下岗人口的出现,导致了城市贫困现象日益突出。
贫困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范围逐渐扩大,程度不断加深。
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城市贫困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与此同时,在我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则为我国艰难曲折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全国各地基本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界定及其现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由地方率先发起的。
朱镕基总理在全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逐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到目前为止;已经或正在着手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以保障全体公民基本生存权利为日标的社会救助制度。
它根据维持最起码的生活需求的标准设立一条最低生活保障线,每个公民当其收入水平低于此线时就有权利得到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提供的现金和实物救助。
刘伟能认为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界定可从三个方面宋理解:一是按照最低生活保障线获取社会救助是公民的—项基本权利;二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公民因社会的或个人的,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致使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才发生作用:三是它提供的仅仅是满足最低生活保障需求的资金或实物,它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1)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界定来看,这项制度的建立日的是为城市贫困居民提供基本的白下而上保障,以达到社会的稳定。
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综合评估

作者: 丁煜[1];柏雪[1]
作者机构: [1]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东南学术
页码: 36-44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 低保标准;保障水平;综合评估
摘要:鉴于表征低保水平指标的多样性,本文认为应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城市低保水平进行综合评估。
本文在理论分析和文献述评的基础上,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构建了由低保标准和实际保障水平两个子系统构成的低保水平指标体系。
本文主要采取因子分析和均方差赋权的方式,合成低保水平指数,得到36个中心城市的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各城市的低保水平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具相关性,低保标准指数和实际保障水平指数不具相关性。
基于此,本文提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应考虑构建基于相对贫困的低保标准,且不同类型的城市应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低保制度的建设重点。
沈阳市苏家屯区招聘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

沈阳市苏家屯区招聘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一、单选题1.根据《居委会组织法》政府及派出机关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是()A.监督与被监督B.指导与被指导C.管理与监督D.领导与被领导【答案】:B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
A.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B.打击、防范、教育、控制、管理、改造C.防范、控制、教育、管理、建设、改造D.打击、排查、教育、改造、监督、建设【答案】:A3.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我国 ( )的需要。
A.均贫富B.建设小康社会C.反贫困D.实行科教兴国【答案】:C4.在我国,有些夫妻双方由于思想感情、性格、生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产生矛盾和纠纷,导致婚姻失调。
由有关单位出面 ( ),以维护家庭的稳定,减少破碎家庭的出现。
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婚姻工作手法。
A.裁决B.调解C.批评D.支持1/ 12【答案】:B5.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开展工作时,需要与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物业公司、辖区单位等多种组织建立关系,共同服务居民,建设社区。
在与各类组织打交道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遵守的一般原则是:A.以社区问题为中心维系关系,彼此保持一定距离B.保护各方利益,实现利润最大化C.以感情联络为纽带,通过口头沟通明确合作责任D.尽早开始联络,为合作奠定基础【答案】:D6.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立足社区需求,以“用大爱守护身心健康”为主题,联系医院为社区内的居民、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做了一场健康宣讲,取得了良好效果,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与医院合作的服务内容属于()。
A.家庭社会工作领域B.学校社会工作领域C.企业社会工作领域D.社区社会工作领域【答案】:D7.社区居(村)委会应组织人员对低保对象家庭进行民主评议时,出席民主评议的人员必须超过评议小组成员总数的()。
A.三分之二B.半数C.五分之三D.三分之一【答案】:A8.某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见,情绪表现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该生的行为问题属于( )。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和财产调查的状况_问题及对策

对策: 调查各类隐瞒行为要有重点。对于构成
对策: ①制定法规, 要求当事人在申请和获得 当事人收入的主要成份, 如劳动和经营收入、存款,
享受低保待遇权利的同时 , 要赋予政府相关部门 要普遍、重点调查。对于在整个申保对象群中出现
( 2) 低保户的填答 问卷设专题询问低保户 :“您申请和享受低保
收稿日期: 2007- 04- 15
作者简介: 尹志刚( 1949- ) , 男, 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教授。
① 有效百分比的计算方法: 把所有选项的累计选择百分比相加, 除以每一项的选择百分比( 下同) 。
— 66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 年第 5 期
低, 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各项调查内容在低 55 个, 占 3.3%, 有少数隐瞒行为的社区是 436 个,
保户中存在普遍性的高低 ; 二是调查成本的高低 占 26.1%, 两者合计近三成。没有隐瞒情况的社区
或难度的大小。规范低保制度要探索的措施是, 有 是 1178 个, 占 70.5%。某一社区低保对象隐瞒行为
6 无有效办法 合计
44 11.6 4.5 973 257.4 100.0
( 2) 收入和财产调查的主要障碍 问卷列举了办保机构遇到的七种常见的收入
注: 表中 1 ̄5 项多选, 如选择了 6, 1 ̄5 项不能选
及财产调查障碍, 378 家办保作了回答。调查数据
— 67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 年第 5 期
关键词: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家庭收入财产调查; 问题与对策
自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的通 知》( 国发[1997]29 号) 颁布以来,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以下简称“低保制度”) 已 实施了十年。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这一制度, 国家 民政部于 2006 年组织“规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的调研。本次调研的对象为九城市( 北京市、天 津 市 、上 海 市 、西 安 市 、兰 州 市 、南 京 市 、南 宁 市 、哈 尔滨市、沈阳市) 承担执行低保制度的 387 个基层 办保机构( 包括社区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及所 属民政科和社保所、区县民政局、市民政局) 和1804 个低保家庭。笔者参与了这次调研。本报告就是根 据上述调查的数据和资料撰写而成的。
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绩效评价办法

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绩效评价办法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社会救助体系的一项基本保障,是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措施。
为了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规范、科学、高效的开展,采取绩效评价的方式对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行测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绩效评价是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必要条件绩效评价是一种对机构、部门、个人在工作中所达到的目标、效能、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测评的方法。
对于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来说,绩效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因为最低生活保障是一个重要的政策性保障,涉及大量的财政资源和交流的信息,如今有许多超出了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范围,还有部分人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
因此,对于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开展,必须在绩效评价的框架下对支出方案、服务质量、单位拨款的使用等进行严格的监察和评估,此外还需适时调整服务和资源的配比以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求。
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绩效评价办法的制定思路绩效评价办法不同于单一的管理规定,首要任务是对工作自身以及实施方案进行严格的评估。
因此,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绩效评价办法需制定适宜的思路:1.明确绩效评价目标。
确定评价的重点和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调研社会实际需求和政策导向等因素,确定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绩效目标:服务质量、资助量的提高、降低效益政策成本等方面。
在指标体系中包含花费统计、服务规模的衡量、资助质量的评估等方面的尺度,以此来准确评估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质量。
2.增设评价手段和校准机制。
建立有效的达成指标设备,采用统计测评、现场巡视、结构化反馈等多种评价手段,从多个视角得出评价的结论。
另外,在实施过程中增设校准机制,不足在下一个期间增加投入补救;行检查如发现差错,尝试进行明确的测评结果统计来减轻不足之处。
3.多维度评价的灵活运用。
通过采用多维度评价方法,避免政策落实只面向了某些数据以及指标。
在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绩效评价中,政府机关需考虑到其他部门、社会机构与个人对政策的影响,如执行中对提供资料信息的扶持参与、民众的满意度、对地区经济的积极影响、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简化流程的影响和减轻服务压力的影响等等。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评估方法_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评估方法*祝建华摘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式运行以来出现的诸多问题以及城市贫困的新特点,都表明这项制度需要加以调整和变革。
要回答城市低保制度为何转型和如何转型的问题,需要对这项制度进行系统地评估。
本文从城市低保制度评估与调整的动因出发,阐述了该制度评估的前提假定与方法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估的具体分析框架,最后根据分析框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假设与研究路径。
关键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评估分析框架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730(2013)05-0086-09———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社会政策将被付诸实践,而政策的评估与调整则略显滞后,这无疑和我国社会快速转型的步伐不相协调。
城市低保制度正式运行以来,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这项制度从制度设计到具体实施存在的问题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也有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对策,但研究者的视角不是过于宏观,就是过于关注制度的细枝末节,对制度为何要调整、如何调整的问题,依然缺乏较为系统化、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有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和调整的呼声越来越高,本研究将就该制度的评估提出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和评估思路,指出现行制度转型与调整的理论基础和根本动力,以便为后期具体的评估工作提供一个理论铺垫。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评估与调整的动因一般而言,社会政策较多地体现为向公众提供满足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主要目标是为那些通过自己的应对机制避免风险的能力最低的人提供支持[1]。
城市低保制度正是这样的一项社会政策安排。
这项制度的政策目标直接指向城市贫困群体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这也与联合国把基本需要满足视为解决贫困问题的基本原则相符合。
截至2011年3月底,我国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受助人群为2305.4万人、1144.1万户。
[2]毫无疑问,这项制度自运行以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改变了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分散化和不系统的缺陷,给86城市贫困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生存保障,同时也保障了城市贫困群体的部分基本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工资标准、人均消费性支出和人均食品支出的数据。( 表 2)
表 2 36 个中心城市与低保水平相关的统计指标及数据( 2010 年)
城市
低保标准 元 /人·月
人均支出 水平
元 /人·月
平均工资 元/年
最低工 资标准
元/月
人均消费 性支出
元/年
人均食品 支出
元/年
北京
430
天津
450
石家庄
265
太原
302
人均支出水平占最低工资标准比重
人均支出水平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比重 与消费状况的相对水平( X23)
人均支出水平占人均食品支出比重
基于对指标体系中各变量数据可获得性和可比性的考虑,本文选择 2010
年全国 36 个中心城市的数据予以分 析。根 据 指 标 体 系 的 设 计,本 文 收 集 了
2010 年 36 个中心城市的低保标准 、( 低保金) 人均支出水平、社会平均工资、最
( 二) 信度效度检验 根据表 2 的数据,对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分析 结果表明( 表 3) ,如果剔除绝对指标( 即 X1 中的“低保标准”和 X2 中的“人均支 出水平”) ,无论是子系统 X1、X2,还是整个系统 X 的信度都有显著提高。这个 结果也符合理论推理,因为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显著的情况下,绝对指 标基本不具可比性。鉴于此,剔除这两个绝对指标,指标体系的指标数由 11 个 减为 9 个。
22820. 89 12337 12401
13335. 02 14430 12939. 8
13243. 53 14500 16543
10930. 39 9420. 84 13589 10239 16579. 7 17531 19420 22806. 54 19961
人均食品 支出 元/年 6145 4782
5051. 18 4154. 04 5367. 36
5413 7571. 43 4789. 22 5220. 82 5012. 56
4805 4905. 33 5164. 98 5698. 5 5177. 96 4244. 25 3863. 12 4362. 07
3891 6145. 16
6553 6894. 1 8104. 51 7275
低保标准
人均支出 水平
元 /人·月 元 /人·月
320
192
300
172
360
226
300
183
360
194
320
178
410
293
300
173
330
175
290
173
300
205
240
205
255
200
310
233
360
258
278
153
123
170
230
164
256
256
380
213
350
294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 指标初选 本文认为,我国城镇低保水平的测量应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具有象征性意义 的低保标准系统; 二是基于人均支出水平的实际保障水平系统。而无论是对于 低保标准还是人均支出水平,都包括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指标的比较。同时,低 保的相对水平,既包括相对于收入状况的相对水平,也包括相对于消费状况的相 对水平。基于此,本文初步构建了“城镇低保水平指数”指标体系,分为“低保标 准指数”( X1) 和“实际保障水平指数”( X2) 两个子系统,对每个子系统均从绝对
《东南学术》2012 年第 4 期
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综合评估
丁 煜 柏雪
摘要: 鉴于表征低保水平指标的多样性,本文认为应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城市低保 水平进行综合评估。本文在理论分析和文献述评的基础上,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构建了由 低保标准和实际保障水平两个子系统构成的低保水平指标体系。本文主要采取因子分析和 均方差赋权的方式,合成低保水平指数,得到 36 个中心城市的评估结果。评估结果表明,我 国各城市的低保水平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具相关性,低保标准指数和实际保障水平指数不 具相关性。基于此,本文提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应考虑构建基于相对贫困的低保标 准,且不同类型的城市应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低保制度的建设重点。
最低工 资标准 元/月
800 720 920 800 900 850 1100 820 830 870 850 830 830 950 760 760 750 710 960 900 920 1100 1100 900
人均消费 性支出 元/年 15778 13899
15984. 75 12588
14490. 07 16096
指数
低保标准占最低工资标准比重
低
( X1)
低保标准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比重
保
与消费状况的相对水平( X13)
水
低保标准占人均食品支出比重
平 指
绝对水平( X21)
人均支出水平
数 ︵X
︶
人均支出水平占低保标准比重 实际保障 与收入状况的相对水平( X22) 人均支出水平占社会平均工资比重
水平指数
( X2)
呼和浩特
340
沈阳
380
长春
305
哈尔滨
310
上海
450
南京
400
杭州
440
合肥
280
366
5473. 51
960
19934. 48 6392. 9
428
4413. 64
920
16561. 77 5940. 44
172
2621. 57
900
14524 6201. 75
196
3236. 58
850
12106. 21 3709. 66
资料来源: 低保标准、( 低保金) 人均支出水平、最低工资标准数据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 部网站,http: / / files2. mca. gov. cn / cws /201102 /20110209130130980. htm 和 http: / / files2. mca. gov. cn / cws /201102 /20110209103721108. htm; 其他指标数据来源于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73
3141. 12
920
16624
4981. 7
189
3491. 64
900
16961 5479. 61
204
2976. 76
820
14400
4636. 8
184
2700. 93
840
13939. 5 4647. 4
309
5989. 61
1120
23200. 4 7776. 98
245
4065. 14
960
18156. 34 6451. 46
394
4064. 33
1100
20218. 98 7790. 18
209
3274. 24
720
14012
5016. 3
38
《东南学术》2012 年第 4 期
城市
福州 南昌 济南 郑州 武汉 长沙 广州 南宁 海口 重庆 成都 贵阳 昆明 拉萨 西安 兰州 西宁 银川 乌鲁木齐 大连 青岛 宁波 深圳 厦门
39
《东南学术》2012 年第 4 期
表 3 指标体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
Cronbach's α 系数
X 0. 660
全指标 1
0. 238
X2 0. 555
删除绝对指标*
X
X1
X2
0. 789
0. 608
0. 845
* X1 中删除" 低保标准" ,X2 中删除" 人均支出水平" ,X 中删除" 低保标准" 和" 人均支出水 平" 的 Cronbach'sα 系数,即 Cronbach's Alpha if item Deleted。
进一步对由 9 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进行建构效度( construct validity) 检 验,运用 SPSS 探索性因子分析( 主成份方法提取,方差最大化旋转,特征值大于 1) ,提取出 3 个公因子。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看,公因子 1 对 X2 系统的 5 个指标影响较大,公因子 2 和公因子 3 则分别对 X1 中的两个准则层有较大影 响。( 表 4) 分析结果表明,由 9 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提升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就业促进功能: 实证分 析与政策研究”( 项目编号: 08JC790084) 。
作者简介: 丁煜,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柏雪,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 2009 级本科生。
36
《东南学术》2012 年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