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固体的溶解度
7.2.2 溶解度-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下册

C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④ 只有①
3. 20℃时,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使其充分溶解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 C )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C.溶液质量为100克 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
20℃
0.01g 1g
10g
其中,难溶物又称为不溶物,不溶是相对的,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四、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语言直叙法: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2)列表法:
如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 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3)溶解度曲线
溶 解 80 度 70 /g 60
50
40
30
20
10
KNO3 A
B C
0 10 20 30 40 50 60
Q1:根据曲线,硝酸钾的 溶解度随温度如何变化? Q2:30℃下硝酸钾的溶解 度大致为多少? Q3:图中A、B、C点分别 有何含义?
求:此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 m质 :m剂 :m液 =36:100:136 m质 :m剂 :m液=S : 100 : (S+100)
①20℃,18gNaCl溶解到50g水中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求20℃时NaCl的溶解度 。 36 g
②在0℃时,113.3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13.3g硝酸钾,求0℃时硝酸钾溶解度。 13.3 g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度 溶 200
/
3、面
小结
解 190
g 180
170
.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点: 160 150 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 14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t)
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如何提纯硝酸钾?
适量水
混合物
KNO3
热 降温 结晶 过滤
加热 饱和溶液
降温结晶法提纯硝酸钾 (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滤纸上: KNO3固体
滤液中: 大 部 分 NaCl 少量KNO3
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溶剂里达到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符号S表示。
(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多少无关)
NaCl
我哼溶!解我能才力用强了, 2500℃克时水,,5你0克呢! 食盐水与中1硝最00酸多克钾可…比溶,谁在 水中的我解溶比18解你克能强。力!更 强……
也那不有想什想么你了的不温起度,比
我我高1呀0 !℃时,100克
我水在中6最0 多℃可,溶50解克水
最20多.9溶克解。55克…
40
氯化钠 ●
30
●
20
硼酸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溶解度曲线含义
两曲溶解线的交点: 表示度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
\
温度克下的溶解度相等; 表示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
固体溶解度PPT课件

固体溶解度
2克氯化 钠
2克硝酸 钾
不行
100克水
10℃
10℃
应该控制达到饱和状态
固体溶解度
总结: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要素
(1)在一定温度下 (2)在等量的溶剂里
(注:人们统一规定100克溶剂里。)
(3)溶液为饱和状态 (4)溶质的质量
(注:定量比较物质溶解能力大小时,通常规 定比较溶质质量的大小,单位用克。)
固体溶解度Βιβλιοθήκη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20℃时,100g水溶解了食盐30g,所以20℃时,
食盐的溶解度是30g。
未指明饱和状态
(2)20℃时,100g饱和溶液中溶解了食盐26.5g,
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26.5g。 溶剂不是100g
(3)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18g,所以20℃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18g。 溶解度应为36g (4)1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3.6g,所以食盐的溶解
度是3.6g。
未指明温度
(5)20℃时,136g饱和食盐水中溶解了36g食盐,
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 溶解度没带单位
固体溶解度
3.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
和,则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 36g 。20 ℃时50g 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__1_8___g,形成___6_8__g氯化
2、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 难 溶物质。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A)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例如: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饱和 状态。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7.2 物质溶解的量》获奖教学设计下载(甘肃省县级优课)

《物质溶解的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物质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2)会利用表格或溶解度曲线,查找相关物质的溶解度;(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4)学习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初步学习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过程,学习数据处理方法,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典型物质的溶解度,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初步学会查阅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学会运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温度与溶解度的变化关系。
三、学情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溶液的知识,学生对溶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溶液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如家里冲糖水时,加到一定量时就不再溶解了等等,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实例引入本课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再精心设计几个小问题加深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材分析: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在上一课中,已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质放到溶剂中时的一些情况。
但是在一定量水中是不是能大量溶解某一物质呢?本节课就要研究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的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1.教学方法:导学法。
2.学法指导:探究、讨论。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设计。
7.2 溶解度(打印)

7.2溶解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知道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2. 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知识;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重点难点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学习研讨【自主学习】二、溶解度1、叫做固体的溶解度2、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的溶解度受和的影响。
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压强减小,溶解度;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
4、“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1). 。
2). 。
【巩固练习】2.下列有关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A.20 ℃时,18.0 g NaCl溶解在5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18.0 g。
B.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为36.0 gC.20 ℃时,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D.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学以致用】1、20℃时,100 g水最多溶解某固体物质7 g,则该物质属于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2、30℃时,100 g水最多溶解某固体物质7 g,则该物质属于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3.20℃时,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溶解在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
其中易溶物质是()A.1g物质溶解在100g水里B.15g物质溶解在1000g水里C.20g物质溶解在150g水里D.100g水里溶解0.5g物质【交流讨论】1、打开汽水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溶解度表(700种金属盐)

91.9 135 43.5
84 7.6×10-2
25.5 0°C
0°C
216 41.4
162 47.7
89.6 0.24 30.5 10°C
10°C
233 46.2 65.8
说明:分享者在此对未知姓名的制作者深表感谢!同时希望受益者多多分享自己的珍藏好东西!
物质
化学式
0°C 10°C
20°C
30°C
溶解度表以化学品中特征元素的拼音顺序排列。所有数据都为1atm下的数据,单位为g/100cm3。 钡、铋、铂、钚、氮、镝、铒、钒、钆、钙、锆、镉、铬、汞、钴、硅、铪、氦、钬、镓、钾、金、钪、镧、锂
11.9 溴化铵
NH4Br
60.6 68.1
76.4
83.2
碳酸铵
(NH4)2CO3
100
氯酸铵
NH4ClO3
28.7
氯化铵
NH4Cl
29.4 33.2
37.2
41.4
氯铂酸铵
(NH4)2PtCl6
0.289 0.374
0.499
0.637
铬酸铵
(NH4)2CrO4
25
29.2
3.8 336 1.5×10-2 9×10-3 5×10-3
70.5 208 0.84 30°C
75
0.95 109 41.6 38.1
0.162 34
5.59 4.6×10-2
250 11.5
硫酸钡
BaSO4
硫化钡 砷酸铋 氢氧化铋 碘化铋 磷酸铋 硫化铋 氢氧化铂(II) 溴化铂(IV) 氟化钚(III) 氟化钚(IV) 碘酸钚(IV)
溶解度及有关计算

溶解度及有关计算溶解度是指固体溶解在溶液中的最大量,通常用摩尔浓度表示。
溶解度取决于物质的种类、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对于绝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当温度升高时溶解度会增加,而对于气体溶解度则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以下将详细介绍溶解度及其相关计算方法。
一、溶解度计算公式溶解度通常由以下公式计算:溶解度=溶质的物质量/溶剂的体积常见的溶解度单位有摩尔/升(mol/L)或克/升(g/L)。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会导致溶解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时,固体分子动力学能量增加,有利于固体分子与溶液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增加溶解度。
2.压力:对于气体溶解度而言,压力升高会导致溶解度的增加,这是由于压力升高使气体分子更容易进入溶剂中。
3.物质的种类: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这与其分子结构、极性和分子间作用力有关。
例如,极性物质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而非极性物质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
三、溶解度实验方法实验测定溶解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过饱和法:将一定质量的溶质加入少量溶剂中,使其超过溶解度,然后慢慢冷却或蒸发溶剂,测定溶质析出的质量,从而得到溶解度。
2.物理法:利用温度变化对溶质溶解度的影响进行实验测定。
例如,在一定温度下加入溶质,然后逐渐升高温度,测定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3.电导法:利用溶液中的电离物质导电的特性进行测定。
测定电导度随溶质浓度变化的情况,从而得到溶质的溶解度。
四、溶解度计算示例示例1:求氯化钠在1000mL水中的溶解度。
已知:溶剂:水的体积为1000mL溶质:氯化钠的物质量为10g溶解度=溶质的物质量/溶剂的体积溶解度=10g/1000mL=10g/1L=10g/L示例2:已知氯化钠在25℃下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求在200mL 水中的氯化钠的溶解度。
已知:溶剂:水的体积为200mL溶解度=(溶质的物质量/溶剂的质量)×100溶解度=(36g/100g)×(200mL/1000mL)溶解度=7.2g/20mL=0.36g/mL。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与新型材料的研究
材料结构与溶解度关系
研究材料微观结构、表面形态等因素对溶解 度的影响,有助于设计具有优异溶解性能的 新型材料。
材料功能与溶解度应用
探索如何利用材料的特殊功能实现特定的溶 解度应用,如药物载体、催化剂等,为溶解
度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溶解度与绿色化学的研究
要点一
绿色溶剂与溶解度
通过控制温度、压力等条件,使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溶解度发生变 化,从而实现分离。
结晶分离的原理
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异,通过降温或蒸发溶剂等 方法,使高溶解度的物质首先结晶析出。
结晶分离的应用
结晶分离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冶金等领域,用于分离纯化固体 物质。
溶解度与萃取分离
萃取分离基于溶解度的差 异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溶剂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绿 色溶剂的溶解度特性,有助于实现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
要点二
绿色合成方法与溶解度
探索利用溶解度原理的绿色合成方法,如超临界流体中的 合成反应、离子液体中的反应等,为化学工业提供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相反,温度降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减小。这是由于温度降低,分子或离子的运动速度减慢,碰撞频率减少,溶解过程受到 抑制。
压力的影响
压力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影响较小,但在高压条件下,某些气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会增加。这是 因为在高压条件下,气体分子被压缩,使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加。
相反,在低压条件下,气体溶质的溶解度会减小。这是由于压力降低,气体分子膨胀,使其在溶剂中 的溶解度减小。
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
溶解度影响药物制备工艺
药物的制备过程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直接影响到药物 的溶解、结晶、干燥等工艺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 化影响情况: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 高而增大, 例如 硝酸钠、氯化铵等
。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不大, 例如食盐。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 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温度/℃
氯化钠
硼酸
2.不同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是不同的
⑴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NH4NO3,KNO3,NaNO3等, 表现为曲线陡升 ②影响不大:如NaCl、KCl、NH4Cl,表现为
曲线平缓 ⑵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如Ca(OH)2、Li2SO4等。表现为曲线下降
溶200 解190 度 g 180
例:室温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属于易溶 物 质;CaCO3的溶解度为0.0013g,属于 难溶 物质 KClO3的溶解度为7.4g,属于 可溶 物质; Ca(OH)2的溶解度为0.17g,属于 微溶 物质。
1、在200C,NaCl的溶解度是36g。在200C时, 把20g NaCl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下列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制成了70g饱和溶液 B、制成了68g饱和溶液
温 度
/
℃ 溶 解 度 /g
0
10
20
30
40
5 0
60
70
80
90
1 0 0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ຫໍສະໝຸດ . .10 20.
30
.
.
.
40
50
60
70
80
温度/℃
90
100
溶200 解190 度 g 180
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
NaNO3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硼酸
60 70 80 90 100
温度/℃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各点的意义
(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 换句话说: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都是该溶质在该温度 下的一种饱和溶液。 (2)两条曲线的交点, 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有18g NaCl发生溶解
D、还剩余2g固体NaCl未溶解
三、溶解度曲线
1、定义:以温度为横坐标, 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描绘 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情况的曲线。
溶 200 解 度 190
180
g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 .
硝 酸 钾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g
硝 酸 铵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
B.
练习: 68 ℃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 3、在___
134g 。 度相同,都约为______ 小于 4、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____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 5、在80℃时氯化钠、氯化钾、氯化 铵、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硼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 KClO3
可 溶 10g
易 溶
0.01g
Ca(OH)2 CaSO4 Ag2SO4
代表物质 CaCO3
Cu(OH)2 ……
NaCl KNO3 CuSO4
……
MgCO3
NaOH
……
注意: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
但
是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4)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区别: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某种溶剂 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 定量表示。
(3)曲线下方的点表示 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4)曲线上方的点表示: 以该数据配置的溶液在该温度下为饱和溶液,且有 未溶解完的溶质(或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
溶 200 解 度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例:下列对“20℃时,KNO3的溶解度为 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 ( D ) A. 20℃时,31.6gKNO3溶解在水里; B. 20℃时,100g溶液中含有31.6gKNO3; C. 31.6gKNO3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 20℃时,31.6gKNO3溶解在100g水中 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硝 酸 铵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练习:
B. A.
硝 酸 钠 硝 酸 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1、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A点 表示什么意义? 44g 2、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 59g 。 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 47g。 7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___ 3、B点表示什么意思?
注意:(1)条件:一定温度下 (2)标准:100g溶剂 (3)状态:饱和状态 (4)单位:克(g) 四要素,缺一不可
根据图7-8 实验证明:
在20℃时,100g水溶解23.8g的氯化钾,就 达到饱和状态。 23.8g就是氯化钾,于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1.得到氯化钾溶液的质量为多少? 123.8g 2.溶质的质量为多少? 23.8g 3.溶剂的质量为多少? 100g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2)外因:只与温度有关
练习:
1、20 ℃时NaCl溶解度是36克,则20 ℃时, 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 36:100:136 比=___________. 2、20 ℃时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1.6克, 100 克,溶质______ 31.6 克,溶液: 则溶剂:_______ 131.6 克。 ______
固体的溶解度
• 目标:
• 区分溶解度与溶解性, •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 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图
• 重难点:
• 有关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 运用溶解度曲线判段溶解诶度与温度的关系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 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170 160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硝 酸 铵
溶 0.20 解 度
/ g
0.15 0.10
150
0.05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硝 酸 钠 硝 酸 钾 氯化铵
氯化钾
讨论:
3.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1)溶解性:物质的溶解能力叫做溶解性。
注意:①溶解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②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③分类:难溶、微溶、可溶、易溶。 (2)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难溶 0.01g 溶解度 20℃ 微溶
1g
可溶
10g
易溶
(3)常见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 20℃时溶 解度 难溶 微 溶 1g
C
O
t1
t2
t
四、气体的溶解度
1. 概念: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某气体在压强为 101.3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中达 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 2、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和温度影响
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例如:制汽水时加大压强使更 多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例如:煮水至未沸之前,水中就有气泡冒出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硼酸
60 70 80 90 100
温度/℃
1、t20C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A、B、C ;
2、当三种固体物质饱和溶液接近饱和时,采 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的方法可 S 达到饱和的是 C ; A 3、M点的意义 A、B在 是 t10C时溶解度相等 N 20g ; 4、N点的意义 M B 为 A物质在 t20C时溶解度 ; 为20g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20℃时,36g NaCl能溶解在100g水中, 所以说,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2)36g NaCl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所以说, NaCl的溶解度为36g (3)20℃时,18g NaCl溶解在50g水中恰和 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说, 20℃时NaCl的溶解 度为18g (4)20℃时,36g NaCl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 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说, 20℃时NaCl的溶解 度为3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