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树师德形象 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关于绘本爱心树心得

关于绘本爱心树心得

关于绘本爱心树心得爱心树心得1《爱心树》这本书讲的是一棵大树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书中讲到,大树能够实现别人的愿望,于是这个小男孩就不断地向大树提出要求,索要各种各样的东西。

大树为了满足小男孩的欲望,连自己的树干都砍下来,送给了小男孩做木船。

就这样,小男孩还不满足,还要大树给他提供一个能够休息的地方。

最后,大树只好将自己剩下的树墩都拿出来给小男孩当凳子用。

如果说这个故事里的小男孩代表了一个贪得无厌的小朋友,那么那棵大树代表的就是过分溺爱孩子的大人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小朋友,一定要体谅家长的辛苦,向大人提出各种要求之前,一定要想一想这个要求过不过分。

千万不能像书中的小男孩一样,只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看到什么、想要什么就要求大人买下来,或者只顾着和别的小朋友去攀比,而从来都不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

爱心树心得2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中《爱心树》。

主要内容是:一棵树喜欢上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也很喜欢这棵树,经常到大树下玩,饿了,爬上树摘个苹果吃,累了,在树下打个盹儿。

但随着时光流逝,孩子渐渐长大了,经常对大树进行索取,大树每一次都欣然地答应了,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男孩。

读完书,我想:“妈妈不就像书中的那棵伟大的树了吗而我们不就正像书中那个只索取不回报的小男孩吗再想想平时,妈妈出于关心唠叨我们几句,我们就发火,难道妈妈不唠叨,不受这个气不可以吗可以,当然可以,妈妈只是关心我们,如果妈妈不关心我们,那我们可能会受到欺负等等。

今后,我一定要做个好孩子,尽量不让妈妈操心!爱心树心得3《爱心树》这本书讲的是一棵大树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书中讲到,大树能够实现别人的愿望,于是这个小男孩就不断地向大树提出要求,索要各种各样的东西。

大树为了满足小男孩的欲望,连自己的树干都砍下来,送给了小男孩做木船。

就这样,小男孩还不满足,还要大树给他提供一个能够休息的地方。

最后,大树只好将自己剩下的树墩都拿出来给小男孩当凳子用。

读《爱心树》有感400字

读《爱心树》有感400字

读《爱心树》有感400字读《爱心树》有感400字1(500字)爱心树是一个感动的绘本,我看了以后眼睛里湿漉漉的爱心树是一棵不求回报的树,爱心树把他的一且都奉献给了那个孩子,它却没有得到一丝回报,后来他什么也没有了,他还想着还能给孩子什么呢?而孩子是个贪婪的人,什么都向大树要,可最后他把大树东西都拿走了,我就想起了一个童话故事叫:看不见的龙,它把他身上的所有器官都给了别人,可自己却没有的得到一丝回报。

爱心树就像妈妈一样,他无私奉献,也代表着妈妈对孩子爱。

他也和其他的树不一样,他还会说话。

当孩子把他的树干看下来做成船使走了的时候,大树很快乐,可心坎里却有失望,因为孩子离开了着个地方就等于离开了他。

我觉得爱心树是真心爱小男孩的,就是这样,他才能把他的一切给小男孩,而且不求一丝回报。

爱心树就想一个母亲,一个儿子,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而孩子对母亲的爱是不能计算的。

如果我是爱心树,孩子第一次想我有东西的时候,我就要给他讲道理,让他明白,东西是有自己用劳动来获取的。

来吧!让我们拉起手,心连心,用劳动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一切吧!读《爱心树》有感400字2(449字)今天下午,老师给我们讲了一本叫《爱心树》的绘本。

从前,有一棵树,每天都有同一个小男孩来。

男孩每天都和树玩游戏,但是当男孩长大后,他经常向树要东西。

树把一切都给了小男孩,但他没有要求任何回报。

让我泪流满面。

我旁边还有一棵树,那是我们的阮老师。

每当我们学习落后的时候,她总是用最真诚的心给我们指导,每当我们输给其他班的时候,她总是用最清晰的声音鼓励我们。

就这样,她默默付出了很多,却不向我们索取什么。

我还记得那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老师每天晚上加班给我们做ppt,给我们准备材料,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或者十二点才做完。

母亲节那天下午,老师特意请来了美术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感恩的妈妈”几个字。

面对阳光的折射,几根细细的银丝从老师的太阳穴里爬出来,让我深深体会到老师的爱。

读了爱心树的收获与感悟

读了爱心树的收获与感悟

读了爱心树的收获与感悟读了《爱心树》这本书,我获得了许多启示和感悟。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亲情和勇气的故事,通过主人公们的努力和奋斗,传递出了爱与希望的力量。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被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所打动,也从中汲取到了一些重要的思考和启示。

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故事中的主人公们相互帮助、支持和鼓励,无私地付出自己的爱与关心。

无论是小树苗、小鸟、小猫还是小兔子,他们都彼此照顾,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他们的友情不仅仅是表面的交往,更是一种心灵的相通和情感的共鸣。

这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友情是无私的,它不计较得失,不图回报,只是默默地守护着对方,给予彼此温暖和力量。

这本书让我思考了什么是真正的亲情。

故事中,小树苗和爸爸之间的感情让我深受触动。

爸爸始终陪伴在小树苗的身边,无论是风雨还是寒冷,他都默默地照料着小树苗的成长。

他不仅关心小树苗的身体健康,还给他传授了很多生活和道德上的知识。

爸爸的关爱让小树苗在面对困难时,有了坚定的信心和勇气。

这让我明白了,亲情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和关怀,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支持和力量。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勇气的重要性。

故事中的小树苗面对风雨和寒冷的侵袭,身体逐渐虚弱,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他勇敢地面对困难,拼尽全力去寻找春天的踪迹。

最终,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让我明白了,勇气是战胜困难的关键,只有勇敢面对困难,才能获得成功和成长。

而这种勇气源自内心的坚定和对美好未来的信念。

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爱与希望的力量。

小树苗和他的朋友们用爱心和希望照亮了彼此的生活,让生命焕发出绚丽的色彩。

他们相信爱能战胜一切困难,相信希望能驱散阴霾。

正是因为有了爱和希望,小树苗才能坚持不懈地寻找春天,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这让我明白了,爱与希望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们能够给人以力量,让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坚定地追求梦想。

通过阅读《爱心树》,我获得了关于友情、亲情和勇气的重要启示。

丛树教师形象师德演讲稿

丛树教师形象师德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丛树教师的形象与师德。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

丛树教师形象,不仅是我们个人的品质体现,更是我们教育事业的基石。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丛树教师形象和师德的重要性。

一、丛树教师形象1. 爱心爱心是丛树教师形象的灵魂。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用心去呵护他们的心灵。

爱心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上,还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我们要对教育充满热情,为学生的未来付出努力。

2. 严谨严谨是丛树教师形象的基石。

我们要严谨治学,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课堂上,我们要严谨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我们要严谨做人,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 责任责任是丛树教师形象的支柱。

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履行职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4. 诚信诚信是丛树教师形象的品质。

我们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诚信的典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守职业道德,不谋取不正当利益,为学生树立诚信的价值观。

二、师德的重要性1. 师德是教师立身之本师德是教师立身之本,是教师职业生涯的灵魂。

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不仅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还能够赢得社会的认可。

反之,一个师德败坏的教师,不仅会损害学生的利益,还会损害教育事业的声誉。

2. 师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而一个师德败坏的教师,则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3. 师德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能够关心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一个师德败坏的教师,则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爱心树》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爱心树》

读书心得
班级:
教师:
记录时间:
书籍或文章名称:《爱心树》
值得品味的片断摘录:小男孩每次都得到大树的帮助,高高兴兴地走了,大树非常快乐,毫无怨言,最后只剩下一个大树墩子。

我的思考与困惑(质疑):为什么爱心树会付出一切帮助小男孩
需要在我的实践中做的尝试倾听的要求: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不是无牵无挂的,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老师为我们开启智慧,朋友为
我们排忧解难。

他们都是我们的爱心树,在我们需要帮助时会毫无怨言地支持帮助我们。

《爱心树》告诉我们:人不能一味地索取,也要懂得奉献,更要懂得报恩。

如果都像小男孩一样,只知道索取,那么这个世界将无“爱心”可谈!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让我们都向“爱心树”学习吧!只有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所有人才能更幸福的生活!
尝试之后我的观点: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是无穷尽的,也是我们儿女所报答不完的。

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在索取的同时学会付出,在懂事的时候用感恩之心做孝行之事,不要让我们的父母在年迈时
感到寂寞、感到哀伤。

《爱心树》读后感

《爱心树》读后感

《爱心树》读后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语文》第四册的第四章第一节,主题是“寓言故事”。

具体内容为《爱心树》这篇课文。

故事讲述了一棵大树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愿望,无私奉献出自己的果实、树枝和树干,孩子变成了一个老人,而大树却只剩下了一个树墩。

孩子终于明白,大树对他的爱是无私的,他感到非常愧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爱心树》的故事内容,体会到大树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

2. 培养学生运用寓言故事进行思考和反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阅读理解《爱心树》的故事内容,感受大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难点:学会运用寓言故事进行思考和反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关爱心和感恩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爱心和感恩的思考,为学习《爱心树》这篇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2. 阅读理解(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爱心树》,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大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讨论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身边的爱心和感恩故事。

教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道与课文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寓言故事进行思考和反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学生反馈。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板书,突出大树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学生的感悟。

7.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爱心树》和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爱心和感恩的作文。

答案:略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六、板书设计《爱心树》无私奉献——大树学会感恩——学生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爱心树》和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爱心和感恩的作文。

2023年《爱心树》人物形象读后感

2023年《爱心树》人物形象读后感

2023年《爱心树》人物形象读后感2023年《爱心树》人物形象读后感1今天,是星期五,是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

阮老师给我们全班同学讲了一个绘本故事,名字叫——《爱心树》。

这个故事形象地把妈妈比喻成一棵大树,为了自己心爱的孩子付出了她的一切。

我深切地体会到:妈妈是多么爱自己的孩子。

故事中,令我最感动的一句话是:“我真希望能给你什么······可是我什么也没了。

我只剩下一块老树根。

我很抱歉······”直到最后,小男孩感觉好累好累的时候,大树依然努力挺直自己的身体对小男孩说:“正好啊,老树根是最适合坐下来休息的。

来啊!孩子,坐下来,坐下来休息”。

听着这个故事,我的眼泪在不知不觉中夺眶而出。

它让感到很惭愧,在我的生活中,爸爸妈妈就像那棵“爱心树”,而我就是那个“小男孩”。

为了让我无忧无虑健康地成长,他们约定有爸爸去工作,妈妈全心全意地照顾我。

平时只要我想要什么就向爸爸妈妈张口,而我却理所当然的接受,从没想过能给爸爸妈妈什么,还不懂得感激和回报。

一不顺心便会冲他们大喊大叫,发脾气。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一边给妈妈讲着这个故事,一边心里暗暗发誓:我可不能像故事中的小男孩,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

长大后我要做爸爸妈妈的“爱心树”,让他们依靠我。

我会给爸爸妈妈带去温暖,带去欢乐。

2023年《爱心树》人物形象读后感2看了《爱心树》这个故事,让我非常的感动。

这棵爱心树它很善良,因为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大树却没有想起自己,而是把自己的全部都献给了一个小男孩,不图一丝回报。

第一次小男孩向大树要钱,大树对小男孩说:“我没有钱,你把我身上的苹果摘下来去卖了吧,你会很快活。

”第二次,小男孩向大树要一幢温暖的房子,大树对小男孩说:“我没有房子,森林就是我的房子,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去盖房子,你就会快乐了。

”第三次,小男孩又向大树要船,大树对小男孩说:“我没有船,你把我的树干砍断,去做一条船吧,让船把你带到远方去航行。

爱心树故事读后感

爱心树故事读后感

爱心树故事读后感《爱心树》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和一棵特殊的树之间的友情故事。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触动,引发了我对生活、友情和爱的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女孩,她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父母,被送到孤儿院。

在孤儿院里,她感到孤独和无助,但她却发现了一棵特殊的树。

这棵树长满了爱心形状的叶子,给了她温暖和安慰。

小女孩和这棵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她在树下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然而,当孤儿院要砍伐这棵树时,小女孩挺身而出,保护了这棵树,最终她也得到了一个温暖的家。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触动,它让我明白了友情和爱的重要性。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友情和爱也能给我们力量和勇气。

小女孩和爱心树之间的友情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心存爱意,就能在生活中找到温暖和希望。

这个故事也让我明白了,即使是一棵树,也能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关爱,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一切,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故事中的小女孩敢于挺身而出,保护了爱心树,最终也得到了一个温暖的家。

这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敢于坚持,就能战胜困难,走向幸福。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它让我明白了友情和爱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坚持和勇气的价值。

我愿意像小女孩一样,用爱心去面对生活,用勇气去迎接挑战,相信自己一定能走向幸福。

同时,我也愿意像爱心树一样,给身边的人带去温暖和关爱,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的力量。

总之,《爱心树》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让我明白了友情和爱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坚持和勇气的价值。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会牢记这个故事,用爱心去面对生活,用勇气去迎接挑战,相信自己一定能走向幸福。

同时,我也愿意像爱心树一样,给身边的人带去温暖和关爱,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用爱心树师德形象教师,这是个多么温馨的名字,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名字啊!他既没有白衣天使拯救生命,那精湛的技艺;也没有共和国卫士,血洒疆场的豪迈;更没有航天英雄畅游太空的壮举。

教师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因为他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不但塑造着人类的灵魂,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古往今来,无数的哲人、诗人饱含深情地歌颂教师,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无私奉献的蜡烛,生活清贫但精神富有,工作平凡,但事业崇高。

然而,时间推进到了新的世纪,知识在迅速更新,观念在激烈碰撞,有时我不由在想,过去我们所信奉的,所提倡的这一切都还需要吗?时代在变,生活在变,教师的形象要随着新时期的大潮进行重新塑造,可是,教师职业需要的奉献精神不能变,教师职业所体现的博爱情怀不能变。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爱为师德之本”,爱心让我发现,每扇门的背后都是一个无法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它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学生的真诚。

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的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含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

我在教育工作后勤服务岗位奋斗一輩子,最大的愿望成为一名第一线的教师,但未能如愿,我的父母为教育事业勤奋工作了一生,回忆我的父亲在病危时坚持要去林埭中学他工作了四十多年的地方在看一眼,所以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对自己奉献的事业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依靠自己的学识和教学方法,更依靠自己的人格和品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要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为学生的楷模,就必须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的确,选择了教师的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意味着无止境的付出和牺牲,意味着放弃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意味着蜡烛般的毁灭和粉笔般的磨损,但是,孩子那灿烂天真的笑脸是天底下最美丽迷人的图画,教室里传出的琅琅读书声是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音乐,为了挚爱的教育事业和全体学生,我们付出了全部心血,于是我们成了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这是教师职业鲜明的旗帜!新课改的浪潮把我们教师推向了历史的又一个巅峰。

机遇在我们手中,挑战在我们面前,此时此刻,我们民族的教育事业不单单需要我们有满腔赤诚,一身正气,它还需要我们勇于开拓,大胆改革,学习不断,创新不停。

教师形象是教师智慧与才能的升华!教师形象是教师人格与价值的象征,一个优秀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让我们做一个无私奉献、品德高尚的教师,做一个创新型、全能型,现代型教师,只有这样的教师形象才能无愧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伟大的时代,只有这样的教师形象才能无愧于党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无愧于人民授予我们的光荣称号!文摘本文转载自隐形的翅膀《世界最伟大的教育法则》一、鱼缸法则: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

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尝试。

二、罗森塔尔效应:对孩子进行积极期望。

人在期望中生活;期望给人以信念;赞美是进步的良药;笨鸟更需要鼓励。

三、强化定律:好习惯在于不断强化。

赏罚一定要分明;用奖赏进行强化;关注每一次进步;用惩罚让其消失;置之不理的妙用;别用金钱表扬孩子。

四、狼性法则: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天才都是玩出来的;不要扼杀好奇心。

五、梦想法则:孩子的成长需要梦想。

没有什么不可能;不要粉碎孩子的梦想;呵护孩子的梦想。

六、南风效应:宽容比惩罚更有效;任何歧途都可以回头;与孩子做个约定;善用幽默的力量。

七、自然惩罚法则:让孩子自己承担过错;只有教训才会深刻。

八、尊重法则:心灵成长需要尊重。

儿童也要有尊严;粗暴会带来自卑;呵护那一点点的光;与孩子充分交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尊重你的孩子。

九、延迟满足: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

耐性是培养出来的;克制是成功的前提。

十、感觉剥夺:自己品尝生活的滋味。

让孩子身临其境;做孩子忠实的观众;让孩子为家庭服务。

十一、路径依赖: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十二、倒U形假说:给孩子适当的压力。

十三、破窗理论: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

潜移默化的教育;塑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与以“声”作则。

十四、天赋递减法则:教育孩子越早越好。

十五、超越效应:不要过多地批评孩子。

没有事后的责备;有用的只有忠告;别把孩子逼上梁山。

十六、木桶定律:让孩子全面地法则。

全面发展的木桶。

十七、手表定律:给孩子确定明确的目标。

每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寻找唯一的价值观;莫把目标当誓言;把握当前的机会。

十八、禁果效应:如何对待孩子的早恋。

莫把友情当早恋;干涉会导致逆反;对爱慕进行引导,给孩子忠告。

十九、甘地夫人法则:让孩子勇敢面对挫折。

给孩子制造麻烦;教训比经验重要。

二十、真爱法则:教育的真谛是爱。

有爱就有奇迹;养孩子不是养花;爱是一种交流;爱需要有远见;爱也需要回报。

二十一、马太效应:让孩子的自信心成长壮大。

自信带来成功;找到自信的起点;自信需要尝试;自信需要呵护;自信需要张扬;自信需要暗示。

二十二、狐狸法则: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不做煮熟的青蛙;没人帮你爬台阶;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二十二、鲇鱼效应: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保护带来柔弱;竞争激发潜能;善待插嘴的鲇鱼;引导公平地竞争。

二十三、天鹅效应:溺爱是一种伤害。

慈母有败子;溺爱带来无能;溺爱带来软弱;溺爱带来任性。

二十四、刻板效应:对孩子的偏见、成见。

主观带来谬误;子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文摘教师应该怎样上课本文转载自真诚《教师应该怎样上课》我认为,教师主要应具备三种能力,即更新自我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

这三种能力都会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

今天,我们教师应该怎样上课?应该怎样使教师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出来?应该怎样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下面,我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谈谈我的认识,供教育管理者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工作时参考。

一、课堂教学要有“三声”课堂是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怎样构建高效课堂,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名教师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有一次,我问一位很优秀的教师:“你上课成功的最大秘诀是什么?”那位教师告诉我:“课堂教学中,当我的心与学生的心融在了一起,教学肯定成功!”这位教师的话对我们很有启发,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际上就表现在教师“用心”教和学生“用心”学上。

师生之心相融,才能实实在在地获得教学的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师生心心相融呢?我提倡,课堂教学要有“三声”: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严肃有余,活泼不够。

课堂“火药”味太浓。

课堂上教师老绷着脸,想用严厉来镇住学生。

有时课堂上会出现斥责声、挖苦声,甚至出现哭声(不是感动)。

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只会停滞或低效。

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我们要懂得,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情绪,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心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的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

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

我认为,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

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2、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习惯于做“纠错”的工作(这也是必要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无声”。

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如果没有错,那就不需要教学了。

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赞扬之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积极兴奋状态。

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要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要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要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

这些“赞美”,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精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位。

这样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我们有些教师上课,比较注重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教学没有特点,少有亮点。

有的教师只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对某些知识是必需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枯燥感”,学习缺乏激情。

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我们要明白,每一教学内容必有令学生“惊讶之处”。

这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景。

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这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拿出教学绝活。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要引发学生的惊讶声。

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惊讶声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很高。

课堂教学中的“三声”,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心心相通,心心相融。

这时的教学定能迸发出成功的火花!二、课堂教学要体现“六个度”随着我们对课堂教学认识的提高,教师们正在改变过去那种“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的做法,正在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

教学怎样面对全体学生,怎样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已成为教育管理者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有教师对我说:“现在的课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会教了!”这是一种教学观念还未更新的现象。

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更新自我,用现代教学理念来构建高效课堂。

一节课上得好不好,课堂教学质量高不高,用什么来衡量呢?我提出,课堂教学要体现六个“度”。

1、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度教师上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为本,这首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上。

第一,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不是只领着少数几个“优”生围着教师的教学“转”。

课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学生有多不多,要看有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有没有“差生”发言和参与教学活动。

第二,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

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中,要看学生能不能向教师提问题,同学之间能不能争论问题。

如果一节课上下来,学生都“懂”了(经常有教师在下课前一分钟问学生:“同学们都懂了没有?”学生齐答:“懂了”),这要么呈现出的是教学的假象,要么就是教学没有深度。

2、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心理的调适度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教师精心准备的课,教下来效果不好”的现象。

有的教师常找的原因是“学生不配合”。

其实,任何一次教学的不成功,原因都应在教师自身上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