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代君主 二

合集下载

蜀国历代君主列表

蜀国历代君主列表

蜀国历代君主列表
蜀国是中国古代一个出现于三国时期的古代国家,包括今属四川省和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历史上有近百个大小君主坐领蜀汉政权,他们构筑了蜀汉的昔日辉煌。

其中,蜀汉的统治期间可分为三个时期:先期君主时期(221-263),魏晋时期(263-316)和后期君主时期(316-263)。

先期君主时期:
(1)刘备(221-223):刘备于221年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到223年去世,被封为蜀汉太祖。

(2)刘禅(223-263):刘备的儿子刘禅,于223年继位到263年去世,是蜀汉执政最久的君主,被封为蜀汉高祖。

(3)刘琦(263-264):刘禅派了他的儿子刘琦继位,但他统治只持续了一年,因为西晋的攻陷,最终导致蜀汉被消灭。

魏晋时期:
(4)刘皇叔(264-265):刘琦被淹,他的父亲刘皇叔被西晋推为蜀汉西部保护公,在一年内治理四川地区,但最终因统治者变动多端,该公司失败。

(5)刘璋(265-277):刘皇叔之子刘璋,于265年上台,维护四川的安定,他的统治对西晋的威胁同样是一种力量,他的联盟政策也十分成功,他将蜀汉一直延续到277年去世,被封为蜀汉宣王。

后期君主时期:
(6)刘宏(277-279):刘璋之子刘宏,于277年上台,但他的统治状态十分破败,尤其是279年,蜀汉在与西晋作战中遭受惨败,导致蜀汉的最终消失。

(7)刘祜(279-283):刘宏父亲刘祜,被拥立为蜀汉临时君主,但是由于他的错误策略,西晋和后晋的连接军加剧,以至于283年,他不得不投降,蜀汉正式消失。

上述就是蜀国历代君主列表,他们短暂而辉煌的统治,把蜀国建立起来,让其他国家为之羡慕。

虽然蜀汉最终在西晋和后晋的攻势下消失,但它的历史影响仍然非常深远。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过程篇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演变1、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变(1) 含义:君主专制指国家政权统治形式,君主掌握最高权力,臣下必须服从君主;中央集权指国家政权分配形式,国家权力(军、政、财大权)集于中央,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核心在于:皇帝控制国家核心人事大权,地方和中央必须绝对服从皇帝。

(2)发展历程:秦朝建立→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新发展→明空前强化→清到顶峰。

⑶两对矛盾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始终围绕两对矛盾展开,即:一是地方与中央权力的矛盾;二是集中到中央的权力由谁来掌握。

一方面,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汉末的军阀割据、唐朝的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都是由于地方权力过大,中央对地方失去控制而形成的。

另一方面,相权、宦官专权、外戚专权等现象,从本质上讲都是君主专制质变的产物,也是危及皇权专制的重要因素。

最能体现国家机器特征的是两种机构:官吏和军队。

官吏任免权和军权是国家权力中最基本的,这两个权力能否集中到中央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的关键。

⑷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①加强君主权力。

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从两汉到唐朝,王国、豪强、士族、节度使都曾是威胁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大问题;宋太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强化了皇权;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②加强思想控制。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

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是由镇压反对派儒生,到控制官吏选拔,再到控制和镇压全体汉族地主与人民。

③中央机构。

秦始皇时期三公九卿;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明清时期废丞相,设内阁,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④官吏选拔制度。

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士族世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八股取士。

⑤对地方的控制。

秦汉时期的郡县制,王国问题的解决,士族势力的消亡,藩镇割据势力的强大与解决。

赵国历代君王表

赵国历代君王表

赵国历代君王表中国的古老历史记载着一个叫赵的古老王朝,赵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王朝。

赵国的历史细节是中国古代历史学家的研究热点,这里的每一代君王都是传说中的伟大统治者,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统治这个国家,并把它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朝代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看赵国历代君王的表格。

第一代君王:赵元昊第一代赵国君王是赵元昊,他曾统治中国黄河流域地区,是赵国的开国之君,号称“黄帝”,是中国传统传说中最早的帝王之一。

赵元昊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字与文化,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其重要的传统。

赵元昊也是著名的建筑家,他建造的赵国国城,让赵国更加坚实,也为继任者奠定了辉煌的基础。

第二代君王:赵太宗第二代赵国君王是赵太宗,他是赵元昊的儿子,也是“尧舜帝王”的孙子,有“尧昭”美誉。

赵太宗治理国家达到了颇为繁荣的时期,扩大了赵国的疆域,实行了分封等政治制度,把国家发展得更加稳定,为后来的赵国发展做好了基础。

他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女性赵惠民的父亲,也为中国演化出智慧的社会建构浅尝辄止。

第三代君王:赵尧第三代赵国君王是赵尧,他是赵太宗的儿子,也是传说中的“尧帝”,他是赵国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

赵尧,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天才般的军事智慧,使赵国发展到了一个高度。

他在统治期间,建立了一系列政治机构,实行了分封、租借等制度,使赵国的政治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四代君王:赵文宣第四代赵国君王是赵文宣,他是赵尧的儿子,他把赵国的发展推向顶峰,使赵国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更加显赫。

他在位时期,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规则,大力发展科技,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贸易,使赵国的经济受益匪浅。

此外,他还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性制度,以确保赵国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使赵国人民更加快乐安宁。

以上就是赵国历代君王表格,从这里可以看到,赵国的每一位君王都是一个开国之君,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统治这个国家,并让它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

秦朝和汉朝历代君主

秦朝和汉朝历代君主


汉平帝刘衎
• 刘衎(liúkàn),即汉平帝(公 元前9年-公元6年2月4日), 汉族,原名刘箕子,汉元帝之孙 ,汉成帝的侄子,汉哀帝的堂兄 弟,中山王刘兴之子。刘欣于公 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后,王莽 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 君主。于9月17日迎立年仅9岁 的刘衎为帝。次年改元“元始”。 共在位6年,他不是被王莽毒死 的,而是病死的。终年14岁,葬 于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25里 处)。

汉废帝刘贺
• 汉废帝刘贺(公元前92年— 公元前59年),汉朝第九任 皇帝,也是汉朝历史上在位 时间最短的皇帝。他是汉武 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刘 髆的儿子。19岁即位,当了 27天皇帝,因荒淫无度、不 保社稷而被废,分封到了今 天的山东省巨野县昌邑镇一 带,做昌邑王,后来被贬到 江西省永修县做海昏侯,史 称汉废帝。

汉成帝刘骜
• 在中国古代昏君的排行榜上,汉成帝 是“赫赫有名”的。历史上对他的定评 是“湛于酒色”。他自甘堕落,迷恋酒 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最后竟死 在“温柔乡”中。 • 成帝刘骜生于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 前51年),属蛇。他是汉元帝刘奭做 太子时与王政君生的儿子。“骜”这个 名字是他爷爷汉宣帝给起的,意思是 希望他做刘汉王朝的千里马,结果却 连猪狗都不如。由于成帝昏庸失政,“ 赵氏乱内,外家擅朝”,便留下了王莽 夺汉的祸根。

汉元帝刘奭
• 汉元帝刘奭生于昭帝元平六 年(前75),属马,是刘询 与嫡妻许平君生的儿子。他 出生几个月后,其父即位做 了皇帝。两年后,母亲许皇 后被霍光妻霍显毒死。霍光 死后,地节三年(前67)四 月,刘奭被立为太子。黄龙 元年(前49)十月,宣帝死 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 谥号为元帝,庙号高宗。

汉哀帝刘欣

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朝的历代君主

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朝的历代君主

夏朝的历代君主夏朝延续了约471年,最终为商朝所灭。

夏朝作为华夏第一个朝代,从燧人氏追根溯源,到大禹建立夏王朝,再到夏桀灭亡。

夏朝都经历多少人物关系,传承了多少代君王。

夏王朝建立前的人物关系如下。

一、燧人氏燧人氏为旧石器时代燧明国人,也就是今河南商丘人。

在《尚书大传》等古籍中被列为“三皇”之首。

被民间奉为“天皇”,尊称“燧皇”。

燧人氏在商丘发明钻木取火,成为中国古代人工取火的发明者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

燧人氏和华胥氏生下了伏羲和女娲。

二、伏羲伏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位列于古代三皇之一。

伏羲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是最先将天文、地理,系统运用起来的人。

同时伏羲还创造了文字,结束了古人“结绳记事”的历史。

伏羲和女娲兄妹俩居住在昆仑山上,为了繁衍后代,兄妹两人结为夫妻,缔造了人类。

三、少典少典是伏羲与女娲之子。

少典和女登结婚,生下了炎帝,少典和附宝结婚,生下了黄帝。

四、黄帝皇帝为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同时也是位列上古五帝之首。

黄帝被后世尊祀为“人文初祖”。

黄帝娶了西陵氏之女(嫘祖),并生下了昌意和少昊(这里简要说明一下,嫘祖就是第一个发明了养蚕人,被后世称为始蚕)。

黄帝一共娶了4位妻子,总共生下二十五子。

五、昌意根据古书记载,黄帝二十九年,嫘祖在若水(即现在的雅砻江。

其与金沙江合流后的一段,古时亦称为若水)生下了昌意,昌意后面娶了蜀山氏的女儿昌仆为妻(也有记载为昌意的妃子),后生下了一子,也就是颛顼。

六、颛顼颛顼与共工(也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一直互为对手,两人经过长时间的争夺帝位,最后颛顼打败共工,成功称帝。

颛顼在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排名第二,他的意志和思想,前承炎黄,后启尧舜。

七、鲧鲧是大禹的父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受封治水的人。

相传鲧治水时,以堵为策略,大修堤坝,造福了一方黎民,功德无量,德济天下。

但后面由于洪水越来越大,而不疏导河道。

所以鲧虽经九年的努力,但终因功用不成,水害不息,治水失败,被舜杀死在羽山(羽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交界处)。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末代国君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末代国君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末代国君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国君,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虽然文武双全以及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道,暴虐无道,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被汤俘获活活饿死于卧牛山。

帝辛后世称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君主。

据说商辛天资聪慧又发展农桑开阔疆域,但是还是在公元前1066年被周武王打败而成为了亡国之君,周武王的军队攻入商朝都城朝歌后,帝辛自焚于鹿山之后被葬于淇水之滨。

大周王朝从其开国君主到周武王始至周赧王终共经历了796年,公元前256年,秦灭周,很不幸的周赧王成了大周的亡国之君。

亡国后,周赧王投降了秦,秦王让他去了梁城,可刚到梁城的一个月后就驾崩。

秦二世胡亥死后赵高又拥立子婴为秦王,可没过多久子婴先是投降了刘邦而后又投降了项羽,最终被项羽杀死。

汉献帝刘协是汉朝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传位于曹丕。

公元234年刘协病死,享年54岁。

司马德文是东晋的末代皇帝,公元419年刘裕杀晋安帝,立司马德文为帝,公元420年六月,司马德文禅位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司马德文被废为零陵王,同年九月,刘裕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时年36岁,死后被葬于冲平陵。

唐哀帝李俶是唐朝末代皇帝,公元904年。

唐昭宗遇害后,蒋玄晖假传遗诏拥立李俶即位,李俶在位3年后被废,次年被鸩杀葬于温陵,年仅17岁。

宋恭帝赵显是真正意义上的末代皇帝,投降元庭后,宋恭帝被忽必烈封为瀛国公,12年后赵显被令去西藏求佛,此后赵显苦心修炼终成为一代佛学大师,可是即使如此赵显还是因作了一首诗而被赐死。

在明军追击下元惠宗逃到应昌,此后这伙元朝残余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并经历了昭宗和天元两帝,1388年天元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袭杀后,大元彻底灭亡。

朱由检继位后,年号崇祯,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但仍无法挽救明朝,朱由检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毅宗、思宗,葬于十三陵思陵。

周朝的历代君主,周朝的君王都有哪些

周朝的历代君主,周朝的君王都有哪些

周朝的历代君主都有哪些周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王朝,自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八百诸侯打败荒淫无道的商纣王建立周朝至公元前256年秦国东出灭亡西周,周朝共历时790年,在这790年里周朝一共有32代37人继承了王位。

具体君王顺序如下。

第一位、周文王周文王姬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

周文王是周朝实际的奠基者。

姬昌原为商朝的诸侯,被商朝封西伯。

姬昌勤于政事,广罗人才,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

如伯夷、叔齐、太颠等人,都先后归附在姬昌部下称臣。

在任期间,姬昌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的社会风气,使周国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

同时他生活勤俭,穿普通人衣服,还到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周国。

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自称为姬昌后代,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

第二位、周武王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姬昌的第二个儿子,是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

因为周朝是在周武王姬发手中建立的,所以周朝是从周武王算起。

周武王姬发继承王位后,继续任用姜太公为军师,并且还重用其弟周公等人治理国家,周国在这些人的辅佐治理下,周国实力迅速壮大,国力日渐昌盛。

为日后讨伐纣王,灭商建周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军事基础。

同时,周武王建立商朝后大力推行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来控制着国家,这三项制度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

攻克殷商三年后(约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驾崩,葬于周陵,为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第三位、周成王周成王姬诵是周武王的儿子,太师姜子牙的外孙,母为王后邑姜。

周成王在位22年间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大部分功绩是在他的皇叔周公旦的辅佐下完成。

周成王继位之初,年纪尚幼,由皇叔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之乱。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统治中国、大封诸侯、派兵东征、制礼作乐,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史称“成康之治”。

第四位、周康王周康王姬钊是周朝第三位君主,周武王姬发的孙子,周成王姬诵的儿子。

春秋战国历代君王在位表

春秋战国历代君王在位表
除燕国之外首个填充格均无效除秦国之外末个填充格均无效赵国开国君主为赵烈侯赵籍此表所列的赵国第一位君主是赵简子赵鞅郑国5836274305831354522361613382721154楚国12451154612233115121327572421113011303625283005335181910191005305141705852213441548056451923274365韩国455152310251416233410魏国461265123193415赵国34742511312252427332118181127255252614042152614372318182732128鲁国10291127461118323318181831321527312133302120232436燕国3836243618133340161513193138162442112912齐国田齐46021183719171944齐国姜齐64331201667430251020041667101728580833255126158秦国434412501239122740361014341410151323242726存国时间大致656446014351816712412864442296347179461179455106441586436664184460598103664443208358154644083722326393049373514464352864燕此表涉及的历史年份为前864年前221年春秋战国时代以公元前475年分界楚庄王晋文公姬重耳齐桓公姜小白郑国楚国宋国韩国魏国赵国晋国鲁国燕国齐国田齐齐国姜齐秦国春秋战国历代君主在位时间表columnaocolumncolumnamcolumnalcolumnakcolumnajcolumnaicolumnahcolumnagcolumnafcolumnaecolumnadcolumnaccolumnabcolumnaacolumn前613前591前659前621晋文公姬重耳前636前628前650前637齐桓公姜小白前685前6430102030405060708090100春秋五霸在位时间表不在位在位时间不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6
xx古代历代君主二
xx古代历代君主
朝代起止年代(公元)创始人/掌权人xx
夏前2100年-前1600年启xx
商前1600年-前1100年汤亳→xx
西周前1100年-前771年xx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xxxx
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xx
秦前221年-前206年始皇(嬴政)咸阳
xx前202年-8年xx(xx)xx
新8年-23年xxxx
东汉25年-220年xx(xx)xx
xx(xx)220年-265年xxxx
xx(蜀)221年-263年刘备xx
xx(xx)229年-280年xx建业
西晋265年-316年武帝(司马炎)洛阳
东晋317年-420年元帝(司马睿)建康
十六国304年-439年/xx
南朝xx420年-479年xx建康
xx427年-482年萧道成建康
xx464年-549年xx建康
2 / 6

xx557年-589年xx霸先建康
北朝北魏386年-534年拓跋圭平城→洛阳
东魏534年-550年元善见(高欢立)邺
西魏535年-557年元宝炬(宇文泰立)长安
xx550年-577年xx邺
北周557年-581年xxxx
xx581年-618年文帝(xx)大兴
xx618年-907年xx(xx)xx
第1任618-627年xx(xx)xx
第2任627-650年太宗(xx)
第3任650-684年xx(xx)
第4任684-684年中宗(xx)
第5任684-684年睿宗(xx)
第6任684-705年xx
第7任705-710年中宗(xx)
第8任710-710年殇帝(xx)
第9任710-712年睿宗(xx)
第10任712-756年xx(xx)
第11任756-762年xxxx(xx)
第12任762-780年代xx(xx)
第13任780-805年德宗(xx)
3 / 6

第14任805-806年顺宗(xx)
第15任806-821年宪宗(xx)
第16任821-825年穆宗(xx)
第17任825-836年xx(xx)
第18任836-841年xx(xx)
第19任841-847年xx(xx)
第20任847-860年xx(xx)
第21任860-874xx(xx凗)
第22任874-889年僖宗(xx儇)
第23任889-904年昭宗(xx)
第24任904-907年哀帝(xx柷)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北宋960年-1127年xx(xx)
第1任960年-976年xx(xx)
第2任976年-998年太宗(xx)
第3任998年-1023年xx(xx)
第4任1023年-1064年仁宗(赵祯)
第5任1064年-1068年英宗(赵曙)
第6任1068年-1086年神宗(赵顼)开封
开封
第7任1086年-1101年哲宗(赵煦)
4 / 6

第8任1101年-1126年徽
xx(xx)
第9任1126年-1127年钦宗(赵桓)
南宋1127年-1279年高宗(赵构)临安
第1任1127年-1163年高宗(赵构)临安
第2任1163年-1190年孝宗(赵昚)
第3任1190年-1200年光宗(赵惇)
第4任1200年-1225年宁宗(赵扩)
第5任1225年-1265年理宗(赵昀)
第6任1265年-1275年度宗(赵禥)
第7任1275年-1276年恭宗(赵显)
第8任1276年-1278年端宗(赵昰)
第9任1278年-1279年卫王(赵昺)
xx916年-1125年xxxx机上xx
xx1038年-1227年xxxx
xx1115年-1234年完xx打中都
元1271年-1368年世祖(忽必烈)大都
明1368年-1644年太祖(朱元璋)南京→北京
第1任1368年-1399年太祖(朱元璋)南京→北京
第2任1399年-1403年惠帝(朱允炆)
第3任1403年-1425年成祖(朱棣)
5 / 6

第4任1425年-1426年仁宗(朱高炽)
第5任1426年-1436年宣宗(朱瞻基)
第6任1436年-1450年英宗(朱祁镇)
第7任1450年-1457年代宗(朱祁钰)
第8任1457年-1465年英宗(朱祁镇)
第9任1465年-1488年宪宗(朱见深)
第10任1488年-1506年孝宗(朱祐樘)
第11任1506年-1522年武宗(朱厚照)
第12任1522年-1567年世宗(朱厚熜)
第13任1567年-1573年穆宗(朱载垕)
第14任1573年-1620年神宗(朱翊钧)
第15任1620年-1621年光宗(朱常洛)
第16任1621年-1628年熹宗(朱由校)
第17任1628年-1644年毅宗(朱由检)
清1644年-1911年世祖-顺治(福临)
第1任1644年-1662年世祖-顺治(福临)北京
xx
第2任1662年-1723年圣祖-康熙(玄烨)
第3任1723年-1736年世宗-雍正(胤禛)
第4任1736年-1796年高宗-乾隆(弘历)
第5任1796年-1821年仁宗-嘉庆(顺琰)
6 / 6

第6任1821年-1851年宣宗-道光(旻宁)
第7任1851年-1862年文宗-咸丰(奕詝)
第8任1862年-1875年穆宗-同治(载淳)
第9任1875年-1908年德宗-光绪(载湉)
第10任1908年-1911年恭宗-宣统(溥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