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刘六刘七是谁?刘六刘七起义是怎么回事?起义是谁平定的?
历代农民起义

——0703102
农民起义含义:
农民起义通常是指由农民阶层 发动的武装反对统治阶级的运动. 历史上大多数的龙民起义都是发 生在统治阶层对农民阶层的横征 暴敛时期,由于农民阶层得不到 最底的生存保证而自发的武装起 义运动.
中国是世界上封建主义社会延续 时间最长的国家,其间经历十数代, 几百位皇帝,
三千年时间,更有数不清的农 民起义,在全世界称之为冠。
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 最早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 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 的大泽乡起义.
● ●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项羽、刘 农农 民民 起起 义义 战战 争争
东汉
黄 巾 农 民 起 义 战 争
*杜弢起义 *孙恩起义 *卢循起义
*赵广起义 *盖吴起义 *破六韩拔陵起义 *莫折大提起义 *杜洛周起义 *鲜于修礼、葛荣起义
唐
唐中期西原人民起义 袁晁起义 方清、陈庄起义 裘甫起义 天补均平 庞勋起义 王仙芝起义 黄巢农民起义 阡能起义
黄巢起义是875年至884年发生在唐朝末期
的一次志在推翻唐王朝的农民起义。 黄巢 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率众几十万,转战十 几省,持续十几年,是中国历史上 一场空 前宏伟壮烈的农民革命战争,在中国农民战 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它沉重地打 击了 唐王朝的统治,表现了农民战争对封建社会 的改造作用。同时,起义也削弱了藩镇 割 据势力,打破了原来中央与藩镇之间、藩镇 相互之间的均势。
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江起义 方腊起义 八字军抗金起义 红巾军抗金起义 邵兴抗金起义 钟相、杨幺起义 魏胜抗金起义 红袄巾抗金起义
贵州、湖广各族人民大起义 刘六、刘七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
明
古州苗民起义 白莲教起义 天理教暴动 捻军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成因作用深入探讨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成因作用深入探讨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次数之多,规模之大,作用之强,都是世界史中所仅见的。
它们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独特的产物。
在中国封建剥削关系中,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田赋、杂税,还要服徭役。
不仅要受封建国家的剥削,还要受到地主的剥削,中间层次是地主(它包括贵族、官僚以及一般的中小地主)。
最上层是封建国家。
这种剥削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农民所受剥削量大小的伸缩性很大,它可以相对轻,也可以极重,主要取决于封建统治阶层的调节力量的大小。
在中国封建社会剥削结构中,农民所受的剥削可分为可控部分和不可控部分。
先看可控部分,这一部分主要由田赋、人头税以及法定的徭役等组成。
历代王朝,赋税定额及征收方式不尽相同。
但是,田赋和人头税是相对稳定的,相比之下也不那么重。
杂税和徭役则是由国家控制的一个可伸缩量。
在王朝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国库充实时,这个可伸缩量就较小。
但当国库亏空或有边患时,这个可伸缩量就会因横征暴敛而扩大。
他们除受封建国家剥削外,还要向地主交地租。
地租是国家不可控部分,地主对佃农的地租剥削率比国家田赋高得多,《汉书》《食货志》载,“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夹在封建国家与佃农之间的地主阶级,就充当了一个剥削放大器。
尤其是官僚地主更是有恃无恐,剥削无度。
越到后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佃农人数骤增,地主剥削所占比重也越大。
其恶性发展,一方面造成农民失去简单再生产的能力,被推到饥饿死亡的边缘,封建统一大国赖以生存的经济条件被瓦解;另一方面,造成封建国家财政枯竭,难以维持庞大的国家开支。
唯独这个饱吸农民血汗的中间剥削层次,象肿瘤一样越长越大,最后吸干了国家机体的营养,导致农民铤而走险,国家全面崩溃。
封建剥削和压迫加剧的后果只是为农民大起义准备了土壤。
任何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都需要相当的组织力量。
因此,仅仅只有农民所受剥削压迫深重这一点,而没有把革命力量组织起来的要素,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仍是不可能的。
稍微具备世界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世界中古史中,很少看到中国封建社会那种每隔两、三百年发生一次的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而且这些大起义都发挥了摧垮旧王朝、使新王朝得以重建的巨大历史作用。
七国之乱是哪个朝代的

七国之乱是哪个朝代的七国之乱是哪个朝代的篇11.西汉。
2.七国之乱是汉景帝时期诸侯国的一次叛乱。
刘氏家族的七位王子参加了叛乱:王武刘英,王楚刘鹗,王召刘燧,济南刘王毕光,淄川,胶西昂和胶东雄曲,所以也被称为七王叛乱。
3.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古代御用谋士晁错《削藩策》年上书,提出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韩晶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在第二年冬天,他切断了吴、楚和其他诸侯的'封地。
4.以刘弼为首的刘姓宗室七王因不满朝廷削权,以“峻青一方”的名义造反。
后来由于策略不当,被韩廷和郭亮联合平定。
七大英雄是:韩亭的周亚夫、窦颖、栾布和李记,郭亮的刘武、张宇和韩安国。
七国之乱是哪个朝代的篇21、汉景帝时期。
2、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吴王刘濞联合济南王、淄川王刘贤、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胶东王这六位宗室诸侯,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3、西汉初,刘邦在铲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九位刘姓子弟为王,但是,随着诸侯王的成长和地方势力的坐大,其弊病和隐患也渐渐地显露出来了。
晁错敏锐地看到诸侯王势力的坐大,会对汉朝中央政府带来严重的威胁,便向景帝刘启提出“削藩”的建议,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由于不满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力,以“清君侧”为名联兵反叛。
所以,此次战乱又称之为“七王之乱”。
4、汉景帝派大将军周亚夫率领中央的汉军同据守在梁国的刘武的.军队,运用正确的战术,仅三个月就一举消灭了五十万叛军。
平叛战争的胜利,使中央集权更加巩固,使得西汉王朝的实力愈发强大,汉族人对匈奴的反攻,也逐渐拉开序幕,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固,起到了卓越的成效。
刘六刘七起义

我家乡的一件历史事件------河北廊坊:刘六、刘七起义时为明正德年间,即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明武宗因为他贪玩,放荡不羁的个性,即位之初就宠幸宦官,不理朝政,尤爱大兴土木,因为要扩建皇庄,掠夺人民土地,而且对部下臣子缺乏管束,其部下肆意妄为,社会矛盾激化。
而在此之前,明成祖时,为了抵御蒙古,在京城周围的州县推行计丁养马政策,“十五丁一下养马一,十六丁一下养马二”,后来推行到河北河南等地,给后来的起义也创造了条件。
刘六(名宠)、刘七(名宸1)兄弟,河北文安县2刘庄子村人,明正德年间,自幼习武,善骑射,尚侠义,骁悍过人。
明正德三年(公园1508),许多农民无法过活,接连不断的爆发起义,来反抗朝廷的统治。
文安县境内有数股三五人致十数人结伙的流亡农民一直活动,拦路劫财,盗窃官府大户。
甚至同年秋,霸州府衙都被盗。
多次派人缉捕,却都失败,盗案屡出。
官府无能为力,当时的文安县属霸州管辖,听说了刘六、刘七善武之名,便招入霸州官府协助缉拿盗寇。
刘氏兄弟入衙后,连破数案,深得官府赏识,也得到了朝廷丰厚的赏赐。
当时大宦官刘谨的手下梁洪,仗势欺人,听说后,便向刘氏兄弟勒索财物。
被拒绝后,梁洪恼羞成怒,暗自向刘谨诬告刘氏兄弟等是畿南强盗。
刘谨偏信谗言,派人调兵准备缉捕刘氏兄弟。
刘六、刘七闻讯逃匿,官军赶到后将其家抄掠焚烧一空,并且逮捕的他们的家人。
刘氏兄弟陷入了无路可走的绝境,只好落草为寇。
3正德五年时,豪侠齐彦名入狱。
刘七等人劫狱救出齐彦名后,于十月在霸州率领数十骑起义,贫苦农民纷纷响应,迅速发展到万余人。
此时,起义于山东的杨虎也率领部队同刘六等人会合,义军进一步壮大,活动于京师之南和山东等地。
次年三月,起义军连下河北博野、饶阳、南宫等州县,继而攻入山东,攻克日照、曲阜、泰安等二十余州县。
广大贫苦农民乐于供给起义军粮食和器具。
起义军“杀地主官僚,焚毁官,劫取兵库,释放狱囚。
”当时明政府增派的军队,因为摄于起义军的威名,只能拥军自卫,不敢同起义军交锋。
历史趣谈刘六刘七起义的结局 刘六刘七起义有何影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刘六刘七起义的结局刘六刘七起义有何影响?
导语:农民军的失败原因,一是与明军相比,势单力薄,刘六军队虽号称数万人,但多是无以为生的贫苦农民,没有作战经验,真正拥有战斗力的极少。
二
农民军的失败原因,一是与明军相比,势单力薄,刘六军队虽号称数万人,但多是无以为生的贫苦农民,没有作战经验,真正拥有战斗力的极少。
二是农民军长期流动作战,虽具有机动灵活的特色,可以出其不意,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缺乏牢固的根据地和后方,士兵疲于奔走,兵员和军需补给都有一定困难,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
三是两支较大的起义军独立作战,缺乏配合,更没有和当时在四川的农民起义军取得联系共同抗敌,致使明政府便于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刘六、刘七领导的这次起义,前后持续3年,转战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江苏数省,沉重地打击了统治阶级。
为了镇压起义,明政府动用了大量财力,耗尽了府库之银。
起义军所到之处,地打击了当地贪官污吏、地主豪绅。
这次起义给明统治者一个沉重而深刻的教训,使明朝统治者认识到仅凭高压政策难以维持长久统治,必须要采取有力措施缓和社会矛盾。
起义失败的第二年,明政府下令减免京畿、山东、河南等地税粮,并宣布“流民复业者,官给廪食、庐舍、牛种,复五年”。
朝廷内部也加以整顿,进行了杨廷和领导的改革,罢免了部分宦官,裁撤冗官,清查皇庄、官庄,退还给农民一部分土地。
明朝出现了嘉靖初年较为清明的政治局面。
生活常识分享。
刘六、刘七起义军进攻上蔡问题试探

;
南路军 在 这
,
杨虎 常
”
刘 惠 ( 刘三 )
,
。
、
赵倦 ( 赵 风 子 )
,
.
、
刑老 虎 率 领 下
“
,
,
河南
, ”
、
安徽 一 带
。
两 路人 马 东 西 作 战
①
南 北呼 应
,
相 互配合
,
势 如 兽 之 走犷
。
奔 突无 限
,
鱼之跃 渊
②
出没 无
致使
“
郡 县 望风 奔 溃
,
甚 至 开 门 迎款
,
,
起 补 上蔡知
。
天 下 时 尚未乱 也 长 日 汝愚
。
《
,
慰节 祠碑
,
记 霍 恩 死 时 年四 十 二
、
其妻 刘 氏
死 年 三 十
《
,
,
次日汝鲁
汝 鲁后 任 茂 山卫 指 挥 同 知
都 指 挥 金 事 等职 为 霍 恩 同 时人
,
。
。
霍公 祠 碑
》
所载
略同
阳
,
霍碑 系 上 蔡 之 役后不 久 所 立
,
。
《
明史
》不
载 其人
,
《
赵糙 供 词
,
》
只 云 姓霍
。
《
明史 记事 本末
,
》 却说
他 的 名 字 叫霍喧
,
。
。
袖 县 究 竟为 谁 ?
: ,
县 志 有 过较 为详尽 的 记 述
“
据
《
中国历史上各年代农民起义

“天地会”的“反清复明”运动,古州苗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天理教暴动,捻军起义,王伦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宋朝
宋江聚众梁山泊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方腊起义、八字军抗金起义、红巾军抗金起义、邵兴抗金起义、钟相、杨幺起义、魏胜抗金起义、红袄巾抗金起义、范汝为起义、李金起义、江西建昌佃户起义、李接起义、赖文正起义
陈峒起义、姜大老起义、张福起义、晏梦彪起义、陈三枪起义
元朝
元末农民起义
明朝
唐赛儿起义,,贵州、湖广各族人民大起义,刘六刘七起义,明末农民起义
郝孝德在起义刘元进起义朱燮起义彭孝才起义向海明起义
杜伏威、辅公祏起义苗海潮起义窦建德起义尉文通起义
王万昌起义张金称起义刘元进起义杜伏威起义郭子和起义
韩相国起义宋子贤起义杜彦冰起义李德逸起义李通德起义
韩进洛、甄宝车起义白瑜娑起义郭方预起义郝孝德起义
格谦起义陈填、梁慧尚、李三儿起义朱燮起义管崇起义
吕明星起义唐弼起义张大彪、宗世模起义刘迦论起义
朝代
起义名称
秦朝末年
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汉朝
绿林农民起义,赤眉农民起义,黄巾农民起义
晋朝
杜弢起义,孙恩起义,卢循起义
南北朝
赵广起义,盖吴起义,破六韩拔陵起义,莫折大提起义,杜洛周起义,鲜于修礼、葛荣起义
隋朝:
王薄长白山起义、瓦岗农民起义、孙安祖高鸡泊起义、张金称起义
高士达起义、刘霸道起义、孟海公起义、孟让起义、郭方预起义
郑文雅、林宝护起义杨公卿起义司马长安宣政起义杨仲绪起义
王须拔、魏刀儿起义张起绪起义李子通起义魏骐驎起义
敬盘陀、柴保昌起义朱粲起义翟松柏起义卢公暹起义
孙华起义赵万海起义操师乞、林士弘起义荔非世雄起义
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年历表

约四千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至殷。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殷,西周时期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新政。
我国历史开始有确切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
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七国联军伐楚。
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大败,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称霸西戎。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
楚庄王称霸。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伐楚。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大败吴军,阖闾死。
吴王夫差既位。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
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被立为诸侯。
公元前359年(一说,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变法开始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孙膑大败魏军。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
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璧归赵。
公元前279年田单用火牛阵攻燕,恢复齐国。
公元前278年诗人屈原投汨罗江。
公元前270年范雎入秦,秦实行远交近攻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白起大破赵括。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公元前238年秦王亲政。
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王失败。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称始皇帝,建立郡县制。
公元前213、前212年秦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李斯、赵高立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梁起兵。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
刘邦被封为汉王。
西汉纪年开始。
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结束,项羽自杀,刘邦称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故事-刘六刘七是谁?刘六刘七起义是怎么回事?起
义是谁平定的?
刘六刘七是明中叶在河北地区爆发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袖。
刘六原名刘宠,刘七原名刘晨,他们在霸州等地,打家劫舍,劫富济贫,被当时人称为“响马盗”。
正德五年
,也就是公元1510年,两人召集数千农民,在霸州发动起义,这支起义军军纪严明,很快发展到数万人之势。
这次起义持续了三年,才被明军击败,明朝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民起
义。
那么这次起义是怎么爆发的?他的前因后果又是什么呢?
明正统年间,政治黑暗腐败,土地兼并加剧并高度集中,人民流离失所,正统后阉宦擅权,徭役繁苛,比以前还更为严重,让农民不堪忍受。
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了大大小小
许多次的农民起义,而刘六刘七起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正德年间爆发了许多起义,刘六刘七武艺高强,便由霸州官府招募入衙,协助擒捉“盗寇”。
两人屡屡破获大案,受了朝廷很多赏赐。
梁洪见两兄弟赏赐颇丰,便向其勒索金银
财物。
这个梁洪又是谁呢?正是当时独揽朝政的大太监刘瑾的家人,此人仗着背后有刘瑾撑腰,横行无忌。
梁洪再被两人拒绝后,脑羞成怒,便向刘瑾告状,说刘六刘七两人是畿南
强盗。
刘谨听信了梁洪的话,让人缉捕刘六、刘七兄弟。
两人闻讯逃匿,最后无奈落草为寇。
后来得知家人妻子被捕获罪,一怒之下发动起义。
起义之初,便有数千农民响应。
又不是吃饱了饭,没事儿做,那些农民追随两兄弟起义也是有原因的。
明朝中叶,河北农民深受马政之害。
政府强令当地人养马,但是往往要养好马要付出很大代价。
不仅会耽
误农业生产,在马匹死亡或幼马达不到规定数量时,还要承担责任,赔偿损失。
而为了赔偿损失,农民不得不“卖田产、鬻男女,以充其数,苦不可言”,时人形容“江南之患粮为
最,河北之患马为最”,由此可见马政之害。
为此爆发的农民起义,十分频繁。
饭都吃不饱了,自然要起来反抗,正好又有人领导,当然是一呼百应。
所以这场起义,归咎其原因,还是政府的无良。
正德五年,刘六刘七领导的起义迅速发展为万余人之众。
随后山东杨虎带领的起义军也与两人会和,使得起义军越发壮大。
正德六年,起义军攻下河北,随后攻入山东。
在此期
间,受苦的农民纷纷响应,参加起义的参加起义,供给粮草的供给粮草,一场起义搞得轰轰烈烈,明军一路溃逃。
起义军一路上杀地主官僚,焚毁官,劫取兵库,释放狱囚,武力强
盛,明军不敢与之交锋。
正德七年,刘六、刘七率领的一支起义军,与陆完指挥的官军交战,屡屡失利。
随后撤退之时,又与回攻京畿时,在霸州与官军展开一场大战,死伤惨重。
随后,分军的两支起
义军被明军各个击退,刘六刘七俱都在战争中死去。
由此,明朝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便落下帷幕。
明武宗朱厚照任命谷大用总督军务,平乱的主要大将是毛锐、陆完以及边将总兵徐泰。
这场起义,让明朝统治者,痛定思痛,知道光凭严苛的统治,是不行的。
由此,在起义失败第二年便下令减少了赋税,缓解了社会矛盾,甚至在嘉靖年间出现了政治较为清明的
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