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中国历史故事

合集下载

真实有趣的中国历史故事

真实有趣的中国历史故事

真实有趣的中国历史故事1、历史上最成功的海盗:一个中国女人一位名叫郑石氏的中国妇女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海盗船长,在鼎盛时期,她指挥了1800多艘海盗船和大约八万名士兵,这位郑石氏以海盗女王而闻名。

2、纸张最初用于包装,而不是用于书写纸是中国在公元前2世纪发明的,人们将其用于包装甚至是厕纸。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开始将其用于写作。

3、清康熙曾被雷电劈中清朝的康熙帝统治了中国长达61年之,他是清朝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然而,在康熙的统治时期,有一次他差点遇到了天劫。

根据《康熙实录》记载,康熙经常在夏天到外面游玩,有一次他在嘉定龙池岸边,突然电闪雷鸣,一道巨大的闪电劈中了他的身体。

但奇迹的是,康熙并没有受伤。

这个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人们谈论康熙的一大趣闻。

然而,现代科学认为,当康熙被雷电劈中时,他可能是躲在了庇护所里。

由于康熙当时穿的龙袍深色而且有很多装饰,很难看到他是否真的被劈中了。

4、唐太宗和寺庙的香炉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帝王。

他曾肆掠全国的地盘,统治范围达到了盛唐时期的顶峰。

在他的治下,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唐太宗生性谦虚,甚至连寺庙中的金银香炉也不放过,声称“金银是岁财,宁用其物,何必极忌。

”于是,他要求寺庙换上普通的陶炉。

但这些普通陶炉短时间内就如雪片一般消失。

经过查看发现,这些炉子被某些人藏起来,因为唐太宗的名声太大了,许多人想要与之合影留念,以便向他的后代展示。

按照古代的传统,朝廷需要提供给皇帝的餐具、炊具、器具等必需银器。

于是那些炉子被制成银器,官员们自己用来炖汤、煮饭。

5、文景之争中的耿夫人汉朝的文景之争是中国历史上受到关注的一件事。

文景之争起因是汉武帝去世后,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即汉昭帝。

昭帝非常温和,但是他的嫡母霍光为了掌握实际上的权力,把他的母亲窦太后流放到了远离京城的地方。

而昭帝年幼,很快就因病而死,他的舅舅刘贺被推为新帝。

在英子之(即昭帝生父)的探险中,刘贺没有被承认,他的嫡母耿夫人乘机反击。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5则】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5则】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5则】了解历史的作用:了解历史,能够让青年更加了解国家的文化传承、人文风情,以及各个阶段发生的事情对国家命运的扭转,历史的重要功能还有一个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故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故事(一)晋文公退避三舍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

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

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

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

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

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狄人。

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别人恐怕不中用。

”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

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

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

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

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

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

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

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

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故事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故事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下面我来为您讲
述其中的几个。

一、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转折点。

在这一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全国胜利,结束了长达近百年
的辗转战乱。

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毛泽东庄严宣布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脱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旧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一历史时刻至今让每一个中
国人都为之自豪。

二、抗美援朝的精神
在19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侵略军越过三八线进犯朝鲜,
威胁到了中国东北的安全。

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派遣到朝鲜抵御敌人,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抵抗的勇气。

中国志愿军通过艰苦
卓绝的战斗,最终赶走了侵略者,捍卫了中朝边境的安全,展现了新
中国军人的无畏精神和忠诚。

三、中国改革开放的奋斗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一场深刻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发
展打开了大门。

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中国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成功
吸引了外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摆脱了
贫困,中国逐渐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个故事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走向繁荣的奋斗历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以上这些故事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中的一小部分,每一个人都可
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定,同时也能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潜力。

这样的故事演绎了新中国的崛起和民族复兴的曙光。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大全引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经典的历史故事流传至今。

这些故事或讲述了英雄人物的事迹,或述说了中国文化的智慧,或记录了重要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带您一起探索中国的丰富历史背景。

故事一:愚公移山故事背景:在遥远的古代中国,有一个叫愚公的老人,他住在山的北边。

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高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这两座山挡住了他家门前的去路,他无法通过。

故事梗概:愚公觉得山挡住了他家的去路,使他的生活非常不便。

他决定和儿子一起,用铁锹挖掉山体,以便能够畅通无阻地过山。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愚公和儿子终于成功地挖了两座山的一部分,山变得矮了很多。

虽然有人嘲笑他们的愚蠢,认为他们这样做是完全无用的,但愚公和儿子坚定地继续下去。

他们的坚持感动了神仙,一对由神仙组成的夫妻路过此地,被愚公和儿子的行动深深震撼。

神仙夫妻决定帮助愚公实现他的愿望,将两座山搬到别的地方去。

故事意义:《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国人民坚毅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故事同时也告诉我们,任何困难和障碍,只要我们有正确的信念和坚定的决心,就一定能够克服。

故事二:白蛇传故事背景:《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杭州市,讲述了一段关于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

故事梗概:白娘子是一条化成人形的白蛇。

她和青蛇、小青一起修炼成精,拥有了人类的外貌和智慧。

某天,白娘子在西湖游玩时遇到了许仙,两人一见钟情,相爱并结婚。

然而,因为白娘子本质是一条蛇精,地仙法力高强的观音菩萨认为他们的爱情违背了天道,于是派了法海来对付白娘子。

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白娘子终于战胜了法海,拯救了许仙。

故事意义:《白蛇传》讲述了一段跨越种族的真爱故事。

白娘子为了和许仙在一起,不惜放弃了她作为蛇精的本性,表现出了对爱情的坚持和牺牲。

中华典故500则

中华典故500则

中华典故500则本文将精选500则中华典故,从历史传说到名人故事,从寓言故事到成语引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中国传统典故的魅力。

一、历史传说1. 大禹治水在古代,《大禹治水》是中国四大文化神话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缩影。

传说大禹治水耗时九年,劝农耕田,引河直道,最终战胜洪灾,天下太平。

大禹治水成为了中国改革传统的代表,并且大禹治水也是大禹学堂的教育理念的来源。

2. 妲己在《山海经》中,妲己是商纣王的美女宠妃,她曾经勾结率领各部落反叛,最终被周武王所灭。

3. 吕布与貂蝉《三国演义》中,吕布是曹操手下的大将,貂蝉是国色天香的绝世美女,两人之间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

4. 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因为长得太漂亮,被迫牵延千里。

5. 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是一个很感人的古代故事,她丈夫被强迫劳作,她在长城旁召集村民,想重新寻找丈夫的尸体。

6.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爱情传说,故事主要讲述了荆宁和白素贞之间的爱情故事。

7. 梁山泊《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宋江和他的几百兄弟反抗腐败官员的故事。

8.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群雄争霸和英雄豪杰之间的恩怨情仇。

9.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个故事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10. 燕郊说葛《燕郊说葛》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主要讲述了齐国人葛文的故事,作为后人向往和学习的榜样。

二、名人故事11. 孔子的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成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12. 孟子说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言行对后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13. 关公关公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的忠诚和义气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14. 范蠡的为山移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贤臣,他通过为山而移水的举动,成就了岳州。

15. 诸葛亮的隆中对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他的用兵谋略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中国历史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故事大全:岳飞抗金辽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族在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举兵反辽,并于次年建立金国。

金国建国后,洞悉北宋朝政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便于天会三年十月,发兵十余万,分两路南下攻宋。

九月,贡献太原后,转兵向东,进攻东京。

金东路军在完颜宗望率领下,攻克了重镇真定府等地。

十一月,金东西两路军进至东京城下,对东京形成合围之势。

宋钦宗急忙派遣康王赵构赴金营求和,许诺以黄河为界,金军不答应,向东京发起猛攻。

十一月,东京城破,宋钦宗降金。

五年四月,北宋被金国灭亡。

金兵虽然南下,攻克汴梁,但河北各州县大半还在宋军手中,虽然士气低沉,但是民气高涨。

康王几经生死,最后终于到达应天府即帝位,历史上被称为南宋,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这就是历史上的宋高宗。

南宋建立以后,宋金之间的战争进入南北对峙阶段,先是金兀术撤路过镇江,被韩世忠败于黄天荡;另一支金兵在攻陕西时,为宋将吴玠阻于和尚原。

岳飞也在广德境内开始堵截金兵,六战六胜,擒获金兵头目,于是,岳家军的名字开始在金兵中流传。

待金兀术北返,再遭岳飞截击,在镇江东清水亭的战斗中,致使金兵横尸15里,收复了健康。

收复建康的岳飞,是南宋抗金的名将,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

岳飞是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出生那年,黄河决口,家乡闹了一场水灾,家里生活很困苦。

岳飞从小刻苦读书,尤其爱读兵法。

他力气大,十几岁的时候就能拉300斤的大弓。

后来,他听说同乡老人周同武艺高强,岳飞就拜周同做老师,学得一手好箭,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

后来,岳飞从了军。

金兵南下的时候,他在东京当小军官。

有一次,他带了一百多名骑兵,在黄河边练兵,忽然对面来了大股金兵,兵士们都吓呆了,岳飞却不慌不忙地说:敌人虽然多,但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兵力多少。

我们可以趁他们没准备的时候击败他们。

说着,就带头冲向敌阵,斩了金军一名将领。

兵士们受到岳飞的鼓励,也冲上去,果然把金军杀得七零八落。

这一来,岳飞的勇敢出了名。

中国历史小故事荟萃_真实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中国历史小故事荟萃_真实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荟萃_真实有趣的历史⼩故事⼩朋友,你知道多少真实有趣的历史⼩故事呢?我们⼀起去看看吧。

下⾯给⼤家带来关于中国历史⼩故事荟萃,供⼤家参考。

中国历史⼩故事1巧破珍宝案武则天当上了皇帝后,对⾃⼰的亲⽣⼥⼉——太平公主更是百般宠爱。

太平公主平时喜爱玩赏珍宝,武则天就经常派⼈为⼥⼉四出搜集各种稀世珍宝。

⼀天,母后⼜赐给太平公主两盒珍宝,价值⼆万多两黄⾦。

过了⼀段时间,公主⼜想起了这两盒珍宝,想再玩赏⼀番。

可是,当她打开宝库的时候,却再也找不到这两盒稀世珍宝了。

公主哭哭啼啼急忙向母后禀报,武则天⼀边安慰⼥⼉,⼀边⽴即宣召洛州长史,命他三天内⼀定要将盗贼捕获,否则以死罪论处。

长史听罢,吓得冷汗直流,他急忙传令给他属下的所有县级治安长官:“两天内抓不住盗贼,判死罪!”各县尉听了这道命令,⼀个个吓得两腿发抖,⾯⽆⼈⾊,他们命令⾃⼰的部下和各乡的治安官吏:“⼀天内抓不住盗贼,判死罪!”县尉下属和各乡治安官吏接到命令,⼀个个⾯⾊蜡黄,觉得死期已经来临。

那天,有⼀个县的⼏个吏卒在街上游来荡去,眼见得太阳偏西,根本未见盗贼踪影,⼀个个长吁短叹,悲哀⾃⼰挨不过多少时⾠了。

正在这时,只听⼀个吏卒惊喜地叫了起来:“快看,我们有救啦!”其他⼏位吏卒正感到莫明其妙,只见前⾯⾛来⼀个⼈,此⼈不是别⼈,原来是湖州的别驾苏⽆名,他是缉拿盗贼的⾏家。

吏卒们脸上顿时有了⽓⾊,他们⼀阵嘀咕,便⼀拥⽽上,不由分说驾起苏⽆名就跑。

苏⽆名还没弄明⽩是怎么回事,已经被吏卒们拥到了县衙门。

吏卒们向县尉报告:“我们把盗贼抓来了!”县尉正在发愁,听说抓到了盗贼,顿时脚下来劲,命令将盗贼带上来。

苏⽆名登上台阶,县尉仔细观察,发现来⼈丝毫不像盗贼,忙迎上前去问是怎么回事。

当他知道站在眼前的竟是⼤名⿍⿍湖州别驾苏⽆名时,顿时⽓急慌忙,恼⽕万分:“饭桶!你们这群饭桶!竟敢把别驾当盗贼!”苏⽆名听着,笑了笑说道:“请您别⽣⽓,他们这样做恐怕也是迫不得已吧。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

【导语】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且内容精确详细。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全【5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中国历史故事精选 魏征(公元580~643年)是唐朝初期的⼀位杰出的政治家,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名县东)⼈。

隋朝末年参加⽡岗军。

后来随同李密投奔唐朝,做辅佐太⼦的官。

那时候,他⼏次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因此,李世民恨透了他。

⽞武门事变以后,李世民派⼈找来魏征,沉着脸质问他:“你为什么要在我们兄弟之间挑拔是⾮?”在场⼤⾂都为魏征捏了⼀把汗。

只见魏征神⾊⾃如,不慌不忙地说:“可惜先太⼦没有听我的话,否则他不会落得今天这样的结果。

”⼤⾂们听了更加紧张。

没想到李世民倒转怒为喜。

他器重魏征的正直,不但不处分他,还任命他做了谏议⼤夫(负责向朝廷提意见的官员)。

李建成、李元吉死后不久,他们⼿下的⼈惟恐受到株连,⼈⼈⾃危。

为安定⼈⼼,李世民宣布⼤赦:凡六⽉四⽇⽞武门之变前与故太⼦和齐王有关系的⼈⼀律⽆罪,如有⼈再告发,就要反坐,受到惩罚。

但⼈们还是不放⼼。

李世民派魏征到河北⼀带进⾏安抚,途中碰到州县官员押送两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魏征不避嫌疑,同副使商量后命令将他们释放了,李世民夸奖他做事能以国家为重。

有⼀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征兵。

有⼈建议,不满18岁的男⼦,只要个头⼤,也可以应征,唐太宗同意了。

但魏征将诏书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次,魏征还是不发。

唐太宗⼤发雷霆,训斥魏征为何扣发他的诏书,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弄⼲捉鱼,虽能捉到鱼,但到明年就⽆鱼可捉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到明年就⽆兽可捉了。

如果把那些⾝体强壮,但不满18岁的男⼦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由谁来承担呢?陛下的诏书上清楚地写着征召18岁以上的男⼦当兵,现在不到18岁的也应征,这岂不是说话不讲信⽤吗?”说得唐太宗哑⼝⽆⾔,好半天才说:“我过去总以为你固执,不通情达理,今天听你议论国家⼤事,才知道我的过错很⼤啊!”他⽴即下诏,免征不到18岁的男⼦,并提升魏征担任太⼦太师的职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实的中国历史故事
本文是关于真实的中国历史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不仅必要,而且非常具有实用性,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真实的中国历史故事
真实的中国历史故事:孙权的“窥视墙”
三国时期,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将领,两人常以兄弟相称。

在关羽进攻樊城的时候,吕蒙一手策划并实施了“白衣渡江”行动,帮助孙权占领了荆州,扭转了东吴在三足鼎立中的弱势地位。

然而,吕蒙虽然作战骁勇,却经常患病。

荆州之战刚结束,吕蒙就一病不起。

为了给吕蒙治病,孙权亲自把吕蒙接到自己的大殿住下,并向全国征寻名医。

当时,吕蒙已经病入膏肓,除了需要服用中药外,还需要每天针灸。

由于吕蒙骨瘦如柴,针灸使他非常痛苦。

孙权担心吕蒙,每天都要亲自探望好几次。

每次,吕蒙都要强行坐起来,行君臣之礼。

这样一来,反而影响吕蒙的休息,身体很难恢复。

不去看望吕蒙,孙权不放心;去看望吕蒙,又增加吕蒙的负担。

这让孙权很为难。

后来,孙权趁吕蒙睡着,找人悄悄在吕蒙房间的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

每天,孙权都不再亲自去看望吕蒙,而是通过这个小洞偷看。

如果吕蒙表情放松,能吃点东西,孙权也眉开眼笑;如果吕蒙表情痛苦,或者吃不下饭,孙权也夜不能寐。

从挖这个小洞到吕蒙病逝,足有三个多月,孙权也通过这个小洞“偷窥”了三个多月。

吕蒙病逝后,每当有东吴的大将生病或者负伤,包括陆逊、周泰、丁奉等人,孙权都会接到这里诊治,自己也通过这个小洞观察病情。

后人就把这面墙叫做“窥视墙”。

有人不知道孙权挖这个洞的缘由,就问孙权:“既然主公那么关心他们,为何不亲自去看望?至少也让他们知道主公在牵挂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更加为主公卖命。

”孙权回答:“我关心他们并不是为了让他们知道。

如果因关心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那反而不好了。


不能因关心而增加他们的负担,这份心意是多么感人。

也正是因为孙权的这份关心,东吴集团的文武官员才团结一心,在江东这个偏僻的地方完成了帝业。

真实的中国历史故事:我的儿子我做主
汉哀帝即位后,其祖母得势,王莽被赶回封地。

王莽闭门自守,为了伺机复出,非常老实。

不料,二儿子杀了一个奴仆,他一怒之下,逼着儿子自杀了。

群臣知道后,认为王莽能大义灭亲,如此高尚却被冷落太冤枉了,纷纷上书要求王莽回京做官。

汉哀帝看群情汹涌,便答应了。

王莽回京没多久,汉哀帝就驾崩了。

接着,年幼的汉平帝即位,王莽全面掌握军政大权。

为了防微杜渐,王莽禁止汉平帝的母亲和舅舅入京。

王莽的大儿子觉得这样太不人性了,悄悄派人给汉平帝的母亲写信,教他们怎样上书请求入京。

因为说服不了王莽,他又联合众人想出了用鬼神吓王莽的办法。

结果他们刚把狗血倒到王莽家的大门上,就被发现了。

王莽亲自把大儿子送进监狱,逼他喝下毒药,儿媳生下孩子后,也马上被杀死。

然后,王莽以此为由,诛杀了汉平帝除其母亲外的所有外戚,还逼死了一大串权贵。

可以说,重量级对手全被王莽干掉了。

地皇元年(公元20xx年)七月,大风吹毁了王路堂(即未央宫前殿)。

这本来只是个偶然事件,可在王莽眼里,却是天相有问题,是上天在警告他所立的太子名不正言不顺(当时,王莽因三子王安身体不好,行事荒唐,便立四子王临为太子,这与一直以来的“立嫡以长”原则不符),于是把太子王临废了。

这听起来完全是个很别扭的借口,王临也这么认为,他相信背后一定有别的原因,十分恐慌。

因为他的确干了些坏事:第一,他和母亲的侍者私通,而这个侍者也是王莽的姬妾,第二,他怕事情败露,已经和侍者在想办法除掉王莽了;第三,他的太子妃会观星,称最近宫中会有葬礼,他很高兴,以为诛杀王莽有望——还没来得及高兴,自己就被贬了,他能不怕吗?
于是,王临写信给母亲,说两位哥哥都是三十岁左右被杀,他现在也快三十岁了,不知道会不会也被逼死。

不料,因其母病重,信落在了王莽手里,王莽大怒,后来连葬礼都不让王临参加,还派人加紧追查。

王莽查清此事后,怕被人知道,就把办案人员全部埋在了狱中,之后逼王临服毒。

王临死后没几天,病重的
三子王安也死了,估计是吓死的。

这样一来,王莽只好把他一直不肯承认的私生子接了过来。

但即便如此,生性凉薄的他到最后还是没有嫡子可以继承王位,不得不声称要把皇位传给疏远的堂侄。

可这一天还没到,他的帝国就覆灭了。

真实的中国历史故事:吴三桂令儿媳痛苦一生
1653年,顺治挑选平西王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为十四额驸马,并为建宁公主与吴应熊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建宁公主逃离了戏说里与其他女子共侍一夫的结局,但实际上,她的人生结局更为不幸,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她的公公——吴三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吴三桂是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他引清兵入关的行为,给中国历史的进程抹上了浓重的一笔。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曾经为大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曾经在大清王朝位极人臣的武将,却以悲惨的结局走完了显赫的一生。

其实,在吴三桂身首异处的背后,还有比他更痛苦的人物,这就是建宁公主。

一个朝廷的公主,为何会因为一个藩王而痛苦一生呢?这其中究竟有何玄机?这还得从建宁公主成为吴三桂的儿媳后开始说起。

自从1653年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之后,建宁公主与驸马恩恩爱爱,夫妻两人感情非常和睦。

在外人看来,这桩门当户对的婚姻绝对是美满的,一方是为大清王朝立过汗马功劳的藩王,一方是朝廷的公主。

建宁公主与吴应熊两人自然备受瞩目。

但是,这种表面风光背后的无奈,只有建宁公主自己心里清楚。

自从兄长当年将其嫁给吴三桂当儿媳之时起,她就很清楚,自己的命运注定会在朝廷与吴三桂的关系之间苦苦挣扎。

两者关系好,她自然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一旦两者关系恶化,她必将会成为朝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但是出身帝王之家的她,除了默默地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之外,别无选择。

令她欣慰的是,在她与吴应熊喜结连理的20xx年间,朝廷与吴三桂之间尽管存在着摩擦,但总体上是和睦的,因此,也并没有给她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真正将她的命运推向绝境的,是1670年朝廷与吴三桂关系的恶化。

1671年是吴三桂的60大寿,朝廷特意颁旨,恩准公主、额驸马以及他们的儿子吴世霖去云南祝寿。

这对于吴应熊与吴三桂来说,当然是一个特大的喜讯,但
是对于建宁公主而言,却是一件苦差事。

她当然知道朝廷恩准她去云南为她公公祝寿的真意,名为祝寿,实则肩负起为公公和朝廷之间消除猜忌,立志言和的使命。

这足以表明,朝廷对吴三桂的猜忌日深。

吴三桂对云贵两省长达几十年的驻守,已经使他心里产生了一种云贵两省属于他的藩邸的错觉,要消除他与朝廷之间的猜忌,首先就要消除他的这种错觉。

一旦吴三桂这种错觉被打破,其后果轻则引起他对朝廷的不满,重则很有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叛乱。

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建宁公主与额驸马终于进入了昆明城,整个昆明已经被节日的氛围所笼罩。

吴三桂已经与夫人和王妃率领当地百姓在距王府几十米的道路两旁跪迎公主和额驸马的到来。

公主立即下车,大礼参拜公婆。

在建宁公主和额驸马两人共同规劝和朝廷的压力下,吴三桂似乎有了松动的迹象。

1673年7月,吴三桂主动向朝廷疏请撤藩,尽管康熙皇帝明知他只不过是故意做作,但这种机会难得,于是将计就计,准许了他的请求,并立刻派人前往云贵,与吴三桂商量关于撤藩的事宜。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建宁公主终于松了一口气,在她看来,只要公公能够按照朝廷的安排将家眷、部下带回锦州便可以万事大吉了,一直以来缠绕在她心头那个最为牵挂的问题便可得以彻底解决。

于是她日日遥望着南方的天空,期盼着公公的到来。

同年12月21日,终于有了公公的音讯,但这个消息却犹如一个晴天霹雳,将建宁公主憧憬着全家大团圆的美梦彻底击碎:吴三桂扣留了朝廷派去商量撤藩事宜的哲尔肯与傅达礼,执杀云南巡抚朱国治,据云南反叛,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蓄发易服,国号“周”,以来年为周王昭武元年。

很显然,随着吴三桂的叛乱,建宁公主心里很清楚,她与吴应熊的夫妻生活也已经走到了尽头。

1674年5月18日,康熙下令处死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

吴三桂的叛乱,使他的儿子和孙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将他的儿媳推向了生命的绝境。

年仅33岁的建宁公主,顷刻间失去了丈夫和儿子,成为寡妇。

在建宁公主此后生命的30年孤独的岁月中,尽管康熙皇帝为了弥补内心的愧疚,多次下诏安抚在吴三桂叛乱中受到巨大伤害的姑母,然而,一张诏书,又怎能弥补失去丈夫和儿子的伤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