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 第一章 第二节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 教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是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通过寻本溯源了解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和发展趋势;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并懂得如何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二、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该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

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

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浓厚的兴趣,关注信息技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学会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通过活动,加深对各种信息技术之间关系的了解。

通过辩论,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合理使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对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两面性,并养成正确对待信息技术、健康使用信技术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难点: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设计思路由于本节是信息技术理论方面的内容,比较枯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采用幽默视频来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通过学生活动和自主学习来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其次采用学生活动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最后通过学生分组辩论的形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利与弊,从而形成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思想和习惯。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oc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oc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是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感受到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而引发在自己身边的变化或影响,同时通过寻本溯源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从而认识到信息技术和人类休戚与共,需要我们善意对待、健康使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该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接受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学会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和先进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通过活动,加深对信息技术悠久历史的了解。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学们,你们现在坐在教通过谈话导室里,轻轻点动鼠标,网络上入,让学生感知到创设情境大量的信息就可以信手拈来,自己处在一个信息而我向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教学意图认识到信息技术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七、教学过程学习环节.通过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应用例子,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合理使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信息和先进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学会善意对待信息技术、健康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难点: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策略通过案例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以任务驱动,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

六、教学环境多媒体课室.没有见过计算机,没有听说过代。

网络,经过 20 年的时间的发展,信息技术发生了这么天翻地覆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呀!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1946 年诞生于美国,经过 60 多年的时间,那个一个庞然大物发展到现在我们使用的微型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发展速度如此惊人,真是日新月异。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教案标题: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信息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提出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

2. 解释这些新技术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3. 分析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展示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

3.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 分组或个人进行信息技术实践操作,如编程、数据分析、网页设计等。

2. 提供相应的实践指导和资源支持。

3.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分享经验和成果。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展望信息技术领域的未来发展和挑战。

3. 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2. 检查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小组或个人报告的机会,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领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拓展:1. 鼓励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和项目,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

3.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企业或科技展览,拓宽他们的视野和了解信息技术的前沿发展。

教案指导:1. 教师应及时关注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动态,保持教案内容的时效性。

2.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适度调整教案内容和难度。

3.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指导。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案的撰写还需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完善。

教科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教学设计: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砺炼课)

教科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教学设计: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砺炼课)
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信息技术,在人类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1)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说明肢体语言与语言的区别)
2)文字的创造: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结合结绳记事与甲骨文的出现等加以说明)
3)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积累和传播提供更可靠依据;(例如学富五车与U盘的比较)
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观看课件,讨论并思考,提出各种设想。
讲授
新知
一、信息技术的定义
信息技术主要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显示信息等目标的技术。
教师提问:信息技术是否就是计算机技术?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讲授
新知
二、信息技术包括哪些?
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其中计算机技术是核心与支柱。
听教师总结本课。
课堂
作业
预习教材P17页内容,选定一个感兴趣的主题,下节课制作一个电子作品。
板书设计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定义
二、信息技术包括哪些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课后反思
新课
导入
大家应该都知道泰坦尼克号事件,那是1912年4月15日,载着1316名乘客和891名船员的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而沉没,这场海难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
请大家观看课件上的资料相互比较,设想一下,如果泰坦尼克号事件发生在现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总结:课件上这则故事,与泰坦尼克对比,说明信息和先进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课前
复习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五彩斑斓的信息世界》,请大家回忆一下信息世界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如:网络电话、网购、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无线网络等)

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 必修一教案设计 - 1.2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 必修一教案设计 - 1.2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模板法1.自主探究:教师应结合学生已学知识和本课时内容多设问题和任务,并适时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自主探索各种问题的答案。

2.协作学习:指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从而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过程一、相关知识回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的特征(请同学们来回答)。

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节。

二、新课导入教师展示“泰塔尼克号”的图片,介绍这个故事发生在1912年,有一千五百多人遇难,想一想这和我们这一节课有什么关系?如果事件发生在现在,还会有这么多人遇难么?(思考)下面让我们来一起阅读一下课本第5页的资料:提问: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回答)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相关的常识性知识我们要了解,比如手机有微弱信号时,可以拨打的电话号码。

119、120、110,全国通用的求救信号“SOS”。

【普及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讲授新课(一)信息技术的定义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不等同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思考:信息技术是什么时候有的?(提示:上节课中我们学到了信息是什么时候有的)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

(学生回答)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模拟技术、视听技术、智能技术等(二)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教师设置情景:现在需要告诉你初中或小学同学你的近况,你会用什么方式呢?(同时展示课件)手、耳、眼等收集信息大脑语言、表情、手势。

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发展趋势。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如计算机、网络、智能手机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吗?它对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2.课堂讲解a.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文字的出现。

b.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印刷术的发明。

c.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

d.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计算机、网络、智能手机等。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推动了经济发展。

c.提高了教育质量。

d.促进了政治民主。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信息技术在未来会有哪些发展趋势?4.课堂小结(2)强调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影响,那么你们知道信息技术在未来会有哪些发展趋势吗?2.课堂讲解a.5G技术的普及。

b.的应用。

c.区块链技术的崛起。

d.物联网的发展。

(2)分析这些发展趋势对人们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影响。

3.课堂实践(1)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关于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方面的资料。

4.课堂小结(2)强调关注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1.课堂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影响和趋势,那么你们对信息技术有什么样的认识和体会?2.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本组讨论成果。

3.课堂实践(1)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制定一个提高信息素养的计划。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小学2、学科:信息技术3、课时:1课时4、课前准备:多媒体网络机房、专题网页二、教学课题1、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并了解历史与趋势及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2、能发现或归纳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并进行评价3、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和人类休戚与共,需要我们善意对待、健康使用三、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第二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本章内容作为全书的开篇,旨在引导学生对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等情况有个总体上的了解,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发展趋势,和当今社会中如何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

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法、讨论法、学思结合法等。

对于信息技术的一些新应用,让学生亲身操作体验,以便对教材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内容让学生自主讨论,并引导学生做出自我反思。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百度搜索关键词:泰坦尼克】泰坦尼克_百度百科:1.1912年英国豪华客轮/view/9329.htm?subLemmaId=5277596&fromenter=%CC%A9%CC%B9%C4%E1%BF%CB&redirected=alading#sub5277595说明: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简介(IT)定义。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教案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教案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教案标题: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案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影响。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应用。

3.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计算机、网络、软件等。

2. 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

3. 解释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影响,如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创新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几个信息技术应用的案例,如无人驾驶汽车、虚拟现实等。

2. 分组讨论每个案例的优势、挑战和可能的改进方向。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并分享给全班。

四、实践活动(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项目,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解决。

2.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案,并展示给全班。

3. 全班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和创新想法。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未来的影响和挑战。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领域的想法。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 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的资料。

3. 小组项目所需的计算机、网络和软件设备。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项目的设计方案和展示。

2. 学生对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学生的总结和反思的质量和深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信息技术竞赛或创新项目。

2. 提供更多信息技术发展的资源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思考。

3. 组织参观信息技术企业或科技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的创新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二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节课,在上一节课,学生已经了解了信息的基本特征,对信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却很模糊,一般把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一个重点。

在体验信息技术发展这项教学内容中,重点让学生体验“语音技术”,其它几项只做简单介绍。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2、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3、引导学生善意对待信息技术、健康使用信息技术。

【重点难点】
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过程】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导入:展示几个简短的视频(内容是时髦的手机广告)。

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展示,引起同学的的兴趣
提问:现代常用的交流信息的主要途径有那些?你们同学或家人朋友之间是如何进行信息的交流的?
回答:电话,上网QQ, EMAIL,书信等等
投影几个代表性的现代常用的信息交流的工具,选择几张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帮助同学们回忆古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1 、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1)语言的使用
(2)文字的创造
(3)印刷术的发明(活字印刷——电脑排版)
(4)电报、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5)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演示QQ视频聊天)
材料:⑷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1912年“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后,发出电报“SOS,速来,我们撞上了冰山。

”几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号客轮本应能够救起数百条生命,但是这条船上的报务员不值班,因此没有收到这条信息。

从此以后,所有的轮船都开始了全天候的无线电信号监听。

这个事件是信息技术的哪次革命?巩固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五次信息技术革命)讨论:电子邮件是否可以完全替代传统信函?
不同时代产生的信息技术决不是此优彼劣和相互替代的关系。

古老的信息技术至今天仍在使用,或者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而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的三个方向进行逐一讲解,结合现实讲解一些实际的例子,可以先提问题,在分析问题,然后讲解,最后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参与。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对于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即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中的“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的描述,我主要是通过比较DOS操作界面和GUI操作界面的一些不同特点来突破和加深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

本节所讲的例子不在于其难易程度在于要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从各实例中学生可以明确的理解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师]:首先我们在GUI界面打开C盘查看里面的文件夹和文件,然后我们在DOS界面查看C盘的文件夹和文件。

[学生]:学生自己打开DOS操作界面用DIR命令查看C盘的内容。

[展示]:通过上机同学们可以知道,GUI界面比DOS界面更方便更快捷省去了记忆各种操作命令的繁琐。

[教师]:所以人机界面越来越友好。

[问题1]:那是什么新技术的出现,使得人机界面越来越友好?
引出:(1)虚拟现实技术: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视觉上的效果,通过演示一些3D 游戏,中国科普博览、故宫三维全景环视立体照片、虚拟青蛙实验等让学生体会虚拟现实技术
相关网站,如:中国科普博览、故宫三维全景环视立体照片、虚拟青蛙实验
中国科普博览:/gb/index.html 中的载人航天、国际空间站和智能机器人。

故宫三维全景环视立体照片:/landscape/shjych/beijing/gg_4157.htm
虚拟青蛙实验:/cgi-bin/dissect
②语音技术:让学生亲自体验语音识别技术。

人说话的语音信息转化成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光盘)
语音合成技术(TTS)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语音技术的发展:
识别声音的机器人
2003年6月30日,在日本京都大学奥野教授的实验室里,奥野教授在操作一个具有人类特点的机器人。

当三个人同时讲话时他能够辨别出各人的声音而且还能用它的两个电荷耦合装置(CCD)构成的眼睛注视发出声音的方向。

奥野教授从事的研究项目是具有人类特点的机器人对多种目标的视觉和听觉实时跟踪系统。

③智能代理技术
1通过引入材料:IBM“深蓝”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让学生形象的理解这一技术,并引导学生联想其它的智能代理技术在教育、
娱乐、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诸多方面的应用。

2体验:打开“OFFICE助手“亲自体验一下它的神奇功能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展示]:个性化功能设计是指根据个人的选择和需要而设计出的产品和功能。

[教师]:(1)以播放器为例说明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如有一般的声音播放器WINAMP、影视播放器豪杰解霸、通用播放器Realone、专业DVD播放器PowerDVD等等(2)PC机的个性化设计:(从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越来越个性化,符合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需要)
(2)课本P9阅读资料1,2,体验个性化的设计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问题]:如果我们要购买一台电脑,我们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硬盘、内存、显示器、价格。


[教师]:人人都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那么在大家在政治经济学中哪个指数可以代表商品的这个特性。

(性能价格比=性能/价格)
[展示]:分析表1-3
[教师]:得出结论:性价比越来越高。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网络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学生讨论、回答。

[展示]:网络的优点或功能:网络教学、网上购物、查找资料、看新闻、看电影、发E-mail|、聊天、游戏等等,但网络也存在一些缺点:网络病毒、色情图片、垃圾信息、谣言邪说和网络诈骗等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