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6.4.1焦平面的基本概念与结构类型

合集下载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平面构成理论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平面构成理论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平面构成理论2017年平面构成基础知识-平面构成理论一、基本概念(一)、平面设计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

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

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二)、平面设计的术语:1.和谐:从狭义上理解,和谐的平面设计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的。

广义上理解,是在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的感觉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2.对比:又称对照,把质或量反差很大的两个要素成功的配列在一起,使人感觉鲜明强烈而又具有统一感,使主体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活跃。

3.对称:假定在一个图形的中央设定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分为相等的左右两个部分,其左右两个部分的图形完全相等,这就是对称图。

4.平衡:从物理上理解是指的重量关系,在平面设计中指的是根据图像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和材质的分布作用与视觉判断上的平衡。

5.比例:是指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比例是构成设计中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6.重心:画面的中心点,就是视觉的重心点,画面图像的轮廓的变化,图形的聚散,色彩或明暗的分布都可对视觉中心产生影响。

7.节奏: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于在构成设计上指以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8.韵律: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律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乐的旋律感,成为韵律。

平平面设计的元素1.概念元素,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实际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人们的意识又能感觉到的东西。

例如我们看到尖角的图形,感到上面有点,物体的轮廓上有边缘线。

概念元素包括:点、线、面。

2.视觉元素:概念元素不在实际的设计中加以体现,它将是没有意义的。

概念元素通常是通过视觉元素体现的,视觉元素包括图形的大小、形状、色彩等。

6.4.3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6.4.3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6.4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焦平面的概念与基本结构◆肖特基势垒探测器◆量子阱与量子点探测器◆倒装互连技术6.4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6.4.3 量子阱与量子点探测器量子阱与量子点探测器量子阱探测器量子阱红外探测器❖量子阱红外探测器(QWIP)是随着分子束外延技术及量子阱超晶格材料的发展,利用GaAs/GaAlAs量子阱子带间红外光电效应制备的高灵敏红外探测器;它具有InSb、HgCdTe同样的性能,可实现大面积、均匀性高,且与目前的GaAs工艺兼容;❖通过改变量子阱宽度和势垒高度对带隙宽度进行人工剪裁,可方便地获得6~20μm光谱范围的响应,通过在GaAs势阱层内增加InGaAs材料,短波长可扩展到3μm。

通过改善量子阱能带参量可以实现光谱响应大范围调节,在2~20μm 的范围内均可工作;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当器件正偏时,电压增大,光电信号减少;零偏时,光电信号较大;反偏时,电压增大,光电信号增大量很少,达到饱和。

故量子阱探测器具有明显的整流特性;❖能带与掺杂分布的不对称性,使得整个N型区有类似于P-N结的特性,故具有向长波延伸的条件。

❖从1987年贝尔实验室研制出第一个GaAlAs/GaAs量子阱红外探测器以来,该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三十多年来红外探测器领域研究的新热点。

❖下图为GaAs/AlGaAs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子带吸收的能带示意图,量子阱导带内基态电子(或空穴)在红外辐射作用下,向高能带跃迁,并在外电场作用下做定向运动,形成与入射光强成正比的光电流。

量子阱的基本结构❖Levine等人利用该原理试制出了最初的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该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是采用分子束外延法交替生长GaAs阱和AlGaAs势垒50个周期构成的超晶格结构。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量子阱探测器的基本工作模型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工作的基本模型❖束缚态-束缚态跃迁:量子阱中的两个子能带均为束缚态,在红外辐射的作用下,电子从基态被激发到第一激发态(光谱响应窄),处于受激态的电子在外加较大偏压电场的作用下,穿过薄势垒顶部产生隧道贯穿,并以热电子形式输运,形成光电流;❖束缚态-束缚态跃迁:量子阱中的两个子能带均为束缚态,在红外辐射的作用下,电子从基态被激发到第一激发态(光谱响应窄),处于受激态的电子在外加较大偏压电场的作用下,穿过薄势垒顶部产生隧道贯穿,并以热电子形式输运,形成光电流;❖束缚态-自由态跃迁:当势阱宽度进一步减小时,子能级的束缚态会在势阱中上升,形成高于势垒的自由态(或连续态)(光谱响应较宽),在红外辐射作用下,使电子直接从势阱进入自由态,在较小外加偏压作用下形成光电流;❖多量子阱跃迁:由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薄层交替生长形成多层结构(A/B/A/B…),两种跃迁方式均存在的多个量子阱探测器模型。

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技术

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技术

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技术姚立斌;陈楠;张济清;纪忠顺;钟昇佑;李正芬;韩庆林【摘要】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技术是从探测器起所有信号处理都在数字域完成的红外热成像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红外焦平面技术。

通过将模拟-数字转换器(ADC)集成到读出电路中实现数字读出,配合数字传输和数字图像处理形成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技术。

通过中波640×512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读出电路、成像组件以及数字化红外焦平面热像仪的设计和测试,表明数字化红外焦平面技术具有接口简单、高抗干扰、高通道隔离度、低读出噪声、高传输带宽、高线性度、高稳定性等特点,是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Digital IRFPA technology is a thermal IR imaging technology which signal from detector is processed in digital domain, and it is the most advanced IRFPA technology. It integrates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DC) on readout integrated circuit (ROIC) to realize digital signal read out, while the digital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re also utilized to form the Digital IRFPA technology. The digital IRFPA ROIC, digital imaging module and digital IRFPA thermal imager of MWIR 640×512 are designed and tested, and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indicate the Digital IRFPA technology has some positive features, such as simple interface, good resistance to interference, high channel isolation, low readout noise, wide transmission bandwidth, high linearity, high stability and so on. The Digital IRFPA technology is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hermal IR imaging system.【期刊名称】《红外技术》【年(卷),期】2016(038)005【总页数】10页(P357-366)【关键词】数字化读出电路;数字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数字成像组件【作者】姚立斌;陈楠;张济清;纪忠顺;钟昇佑;李正芬;韩庆林【作者单位】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23;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23;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23;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23;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23;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215红外热像仪是一种用来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并通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转换成视频图像的装置。

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入门基础知识)《平面构成》1、总论2、形态属性3、形态要素4、基本型与骨骼属性5、骨骼关系6、基本形式第一章总论1、构成得起源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创建了全新得“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就是著名得“包豪斯”。

包豪斯顺应工业社会得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得共性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得统一,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得新体系。

“构成”就是包豪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得一门重要课程、2、构成得定义构成: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或法则进行组织,建构理想形态得造型活动。

平面构成:在二维平面上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进行组织,构成理想形态得造型设计基础训练、3、平面构成得目得、特点及学习方法(1)目得培养创造力与基础造型能力,为专业设计构思提供方法与途径。

研究形态、色彩、质感、构图、表现力与美感等造型因素,这些因素就是其她艺术造型得本质与基础。

(2)特点基础性:学习设计入门课,对初学设计有重要得专业引导与指导作用。

趋理性:将繁杂造型关系还原分解成造型要素,再按一定法则综合构成、设计性:设计就是有目得得造型活动,设计方案必须收到有条件得制约、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对材料,工具与工艺得尝试把握以及对现有形态得积累,也有对新形态得发现与创造。

(3)学习方法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融会得原则、努力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丰富构想,培养艺术创造能力。

接受严格系统训练,勤思考,勤动手。

4、平面构成所用得材料与工具(1)工具笔:毛笔、钢笔、铅笔、签字笔、马克笔、绘图笔、直线笔、曲线笔、鸭嘴笔等。

绘图仪器:直尺、三角尺、曲线板、圆规、分规与小圈圆规及多用小刀、剪刀等工具、 (2)材料纸张:白卡纸、白板织或较光滑得纸张,如果就是做肌理还可以用宣纸,毛边纸,水彩纸或质地较粗糙得纸张来达到效果、颜料:通常用瓶装浓缩黑色水粉颜料填色,也可用中华墨汁代替。

5、平面构成给设计思维带来得思考平面构成就是一种开发潜在创造力得训练方法,其思维途径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思考:(1)严谨得逻辑思维构成练习中首先确定构成形态得若干基本要素,然后进行分解,组合,排列,这种方法就是一种富于理性得,逻辑性很强得思维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得弊病,又便于在众多得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方案。

平面构成的9种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的9种基本形式

1. 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2.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简单重复构成-多元重复3. 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4. 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形的大小、方向渐变-形状的渐变-疏密的渐变-虚实的渐变-色彩的渐变5. 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一点式发射构成形态-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旋转式发射格6. 空间构成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重叠而形成的空间-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7 .特异构成形式(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8. 分割构成形式-等形分割(形式较为严谨)-等量分割(只求比例的一致,不需求得型的统一-自由分割(特点灵活、自由)9. 肌理形态构成(肌理指客观自然物所具有的表面形态,是各种物体性质表面特征),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滴色法水色法水墨法吹色法蜡色法撕贴法压印法干笔法木纹法叶脉法拓印法盐与水色法。

平面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平面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平面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 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中,通过点、线、面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图形。

平面构成是图形设计和美术创作中的基本要素之一,通过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运用,可以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2.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等几何元素,同时还包括了色彩、形状、质地等艺术元素。

这些基本要素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变化,构成各种各样的平面构成形式。

3. 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平面的排列、平面的重复、平面的组合、平面的变形、平面的对比等多种形式。

通过这些表现形式,平面构成可以表现出多样的美学效果。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1. 对称原则对称是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之一,可以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种形式。

对称的运用可以使图形显得稳定和均衡,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2. 节奏原则节奏是指图形元素在平面上的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

通过节奏的运用,可以增强图形的动感和韵律感,使艺术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3. 平衡原则平衡是指图形元素在平面上的分布均匀和组合协调,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

平衡的运用可以使图形看起来稳定,避免了单调和杂乱的感觉。

4. 重复原则重复是指图形元素在平面上的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

通过重复的运用,可以增加图形的统一感和整体性,使艺术作品更加连贯和一致。

5. 色彩对比原则色彩对比是指不同色彩在平面上的对比和搭配。

通过色彩对比的运用,可以增加图形的鲜明度和对比度,使艺术作品更加饱满和生动。

6. 空间视差原则空间视差是指在二维平面上通过透视、比例等手段表现出的三维空间感。

通过空间视差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7. 素描构图原则素描构图是指在平面上通过线条的表现和排列,创造出形象和结构的构图方式。

通过素描构图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准确和生动。

三、平面构成的艺术运用1. 平面构成的作用平面构成在图形设计和美术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重复、对比等手段,使图形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作品的视觉吸引力。

平面构成ppt课件

平面构成ppt课件
体在平面设计中通常用于创造三维 效果或模拟真实世界的物体和场景 ,以增加设计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03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对比与统一
对比
通过色彩、形状、大小等方面的 对比,突出主题,增强视觉效果 。
统一
保持整体风格的一致性,使设计 元素相互协调,达到和谐统一的 效果。
对称与均衡
对称
以中心线或中心点为基准,两侧元素 呈镜像对称,具有稳定、庄重的特点 。
线的应用
线在平面设计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用于划分空间、构建框架、引 导视线等。

面的定义
面是由线围成的二维空间,具有长度和宽度。面可以是任 何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面的视觉特性
面的大小、形状、颜色、质感和排列方式都会影响其在设 计中的视觉效果。面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如大 面积的面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平面构成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平面构成概述 •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 平面构成的表现手法 •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 平面构成的创意实践
01
平面构成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 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
面的应用
面在平面设计中同样重要,可以用于创造背景、突出主题 、构建层次感等。

体的定义
体是由面围成的三维空间,具有 长度、宽度和深度。体可以是任 何形状,如立方体、球体、圆柱
体等。
体的视觉特性
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感和排 列方式都会影响其在设计中的视觉 效果。体可以产生强烈的立体感和 空间感。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全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平面构成基础知识平面构成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的教育,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领域,如服装、装潢、室内设计、造型设计、建筑、绘画等。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带来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吧。

一、概论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

是将不同或相同的形态单元重新组合成新的单元形象,赋予视觉感受上新的形态形象。

二、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

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实用元素:是指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

三、面构成的形象形 --> 概念的形 (抽象)--> 现象的形(具象)--> 自然形(有机形、无机形)--> 人为形(有机形、无机形)点的形象:细小、简单点的大小、数量、空间及排列的形式方向使构成作品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可形成活跃、轻巧等不同表现效果。

线的形象:宽度窄、长度显著线的形态有直线和曲线两种,设计线构成,关键在于把握线形态的性格表现。

线的性格:垂直线:赋予生命力、力度感、伸展感。

水平线:稳定感、平静、呆板。

斜线:运动感、动向、方向感强。

折线:方向变化丰富、易形成空间感。

几何曲线:弹力、紧张度强,体现规则美。

自由曲线:自由、潇洒、自如、随意、优美。

细线:精致、挺拔、锐利。

粗线:壮实、敦厚。

线的表达要点:以长短、粗细、疏密、方向、肌理、形状、线形组合的不同来创造线的形象,表现不同线的个性,反映不同的心理效应。

面的形象:几何形:特点:明快、单纯、规整、秩序。

(如书本、电视等)有机形:特点:生机、膨胀、优美、弹性。

(如水滴、鹅卵石) 不规则形:自由形、偶然形。

具有一定的情态、情趣。

徒手形、意外形等。

体的形象,在平面上是一种幻觉形象,是一种特殊的空间形式。

正负形象,图在前,底子在后为正,反之为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红外热成像器件与技术
6.4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焦平面的概念与基本结构◆肖特基势垒探测器◆量子阱与量子点探测器◆
倒装互连技术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6.4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6.4.1 焦平面的基本概念与结构类型
焦平面的概念和结构类型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
由红外探测器和具有扫描功能的信号读出器组合而成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是凝视型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核心。

红外焦平面阵列包括光敏元件和信号处理两个部分,可采用不同的光子
探测器、信号电荷读出器及多路传输。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几项技术:
半导体精密光刻技术:使探测器技术由单元向多元线列探测器迅速发展,即后来称为第一代探测器。

Si集成电路技术:Si读出电路与光敏元大面阵耦合,诞生了所谓第二代的大规模红外焦平面列阵(IRFPA)探测器,更进一步有Z平面和灵巧型智能探测器等新品种。

先进的薄层材料生长技术:分子束外延(MBE)、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MOCVD)和液相外延(LPE)等技术,可重复、精密控制生长大面积高度均匀材料,使制备大规模红外焦平面列阵成为可能,也是量子阱探测器出现的前提。

制冷技术:高性能探测器的低温要求,驱动微型制冷机的开发,制冷技术又促进了探测器的研制和应用。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单片式
❖CCD材料本身就对红外敏感,
故集探测、转移功能于一体;
❖红外探测器与CCD做在同一基
底上,基底通常为Si,而探测器
部分常用非本征材料,基本结
构为金属-绝缘物-半导体。

❖典型情况分:
本征窄带半导体IR-CCD
非本征半导体IR-CCD
肖特基势垒IR-CCD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混合式
❖主要特点:把探测器和CCD移位寄存器
(或CMOS)分开,CCD(或CMOS)
仍用普通硅制成,工艺相对成熟,而对
几个重要的红外波段,都已经发展了性
能优良的本征红外探测器。

因此,将两
者耦合起来组成混合焦平面技术,能获
得高量子效率高性能的红外FPA。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混合式❖前照结构:探测器在前面受到照
射,电信号就在这同一面上被抽
出。

-填充因子受到一定影响。

❖背照结构:要求镶嵌探测器有薄
的光敏层,在光敏层上吸收辐射
,产生的光生载流子从背面扩散
到前面,被P-N结检测到信号。

-填充因子高,目前FPA大多基
于这种结构。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Z平面技术
❖根本特点:不同于单片式与混成式的二
维FPA方式,所谓Z平面:是一块立体
的FPA,这是将信号读出及处理功能的
芯片(包括低噪声前放、滤波器和多路
Z平面焦平面阵列原理示意图传输等)采用叠层的方式组装起来,形
成信号处理模块,再把模块与探测器和
输入/输出线等连接在一起。

❖该技术可用于光导型、光伏型等各种探
测器信号的读出/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