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勾股定理(2)

合集下载

《勾股定理》同步作业及答案

《勾股定理》同步作业及答案

《勾股定理》同步作业及参考答案§18.1 勾股定理(一)1.在Rt △ABC ,∠C=90°:⑴已知a=b=5,求c ; ⑵已知a=1,c=2, 求b ;⑶已知c=17,b=8, 求a ; ⑷已知a :b=1:2,c=5, 求a ; ⑸已知b=15,∠A=30°,求a ,c .2. 已知: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是6cm :⑴求等边△ABC 的高;⑵求S △ABC .3.填空题:⑴在Rt △ABC ,∠C=90°,a=8,b=15,则c= ; ⑵在Rt △ABC ,∠B=90°,a=3,b=4,则c= ;⑶在Rt △ABC ,∠C=90°,c=10,a :b=3:4,则a= ,b= ; ⑷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 ⑸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5cm ,,则第三边长为 ; 4.已知:如图,在△ABC 中,∠C=60°,AB=34,AC=4,AD 是BC 边上的高,求BC 的长.5.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10,底边长是16,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中考链接1.(2005 扬州)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 步路(假设2步为1米),却踩伤了花草.2.(2006,娄底)如图,滑杆在机械槽内运动,ACB ∠为直角,已知滑杆AB 长2.5米,顶端A 在AC 上运动,量得滑杆下端B 距C 点的距离为1.5米,当端点B 向右移动0.5米时,求滑杆顶端A 下滑多少米? DBAAEC§18.1 勾股定理(二)1.小明和爸爸妈妈十一登香山,他们沿着45度的坡路走了500米,看到了一棵红叶树,这棵红叶树的离地面的高度是米.A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DC,AB⊥AC,∠B=60°,CD=1cm,求BC的长. ArrayB3.(2009年,北京市)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1,M、N分别是AD、BC边上的点,将纸片的一角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A落在MN上,落点记为A′,折痕交AD于点E,若M、N分别是AD、n ,且n为BC边的中点,则A′N= ; 若M、N分别是AD、BC边的上距DC最近的n等分点(2整数),则A′N=(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4.如图,一根12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15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5.如图,欲测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B、C两点,在江对岸取一点A,使AC垂直江岸,测得BC=50米,∠B=60°,则江面的宽度为.BC6.一根32厘米的绳子被折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钉在P、Q两点,PQ=16厘米,且RP⊥PQ,则RQ= 厘米.Q7.有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洞口,想用一个圆形盖去盖住这个洞口,则圆形盖半径至少为米. 8.如图,山坡上两株树木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3米,则这两株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米,水平距离是米.中考链接棵大树.在一次强风中,这棵大树从离地面6米处折断倒下,量得倒下部分的长是10米.出门在外的张大爷担心自己的房子被倒下的大树砸到.大树倒下时能砸到张大爷的房子吗?请你通过计算、分析后给出正确的回答.()A.一定不会B.可能会C.一定会D.以上答案都不对§18.1 勾股定理(三)1. 已知:在Rt △ABC 中,∠ACB=90°,CD ⊥BC 于D ,∠A=60°,CD=3,求线段AB 的长.2. 已知:如图,△ABC 中,AC=4,∠A =45°,∠B =60°,根据题设可知什么?3. 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4.(2010年,北京市燕山)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a ,则它的面积是( ).A .21a 2 B .23a 2 C .42a 2 D .43a 25.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直线AE 折叠,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D ′.若AB=8,AD=10,求CE 的长.6.已知:如图,在△ABC 中,∠B=30°,∠C=45°,AC=22, 求(1)AB 的长;(2)S △ABC .C中考链接1.(2006,河北课改)如图是由边长为1m的正方形地砖铺设的地面示意图,小明沿图中所示的折线从→→所走的路程为m.(结果保留根号)A B C2.(2010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如图,以等腰三角形AOB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A1,再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A1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1BB1,……,如此作下去,若OA=OB=1,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 n=________(n为正整数).§18.1 勾股定理(四)1. △ABC 中,∠C=90°,AB=4,BC=32,CD ⊥AB 于D ,则AC= ,CD= ,BD= ,AD= ,S △ABC = .2.已知:如图,△ABC 中,AB=26,BC=25,AC=17,求S △ABC .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OM 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M ,已知OM①求点M 的坐标;②求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4.如图,甲、乙两船从港口A 同时出发,甲船以16海里/时速度向南偏东50°航行,乙船向北偏东40°航行,3小时后,甲船到达B 岛,乙船到达C 岛.若C 、B 两岛相距60海里,问乙船的航速是多少?5.如图,A 城气象台测得台风中心在A 城正西方向320km 的B 处,以每小时40km 的速度向北偏东60°的BF 方向移动,距离台风中心200km 的范围内是受台风影响的区域. (1)A 城是否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为什么?(2)若A 城受到这次台风影响,那么A 城遭受这次台风影响有多长时间?C中考链接(2010年,北京市大兴区)如图,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33),、(64)46,、(,),则B C 边上的高为 .1.在Rt △ABC 中,若AC BC AB =4,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C =90°B .∠B =90°C .△ABC 是锐角三角形D .△ABC 是钝角三角形2.将直角三角形的各边都缩小或扩大同样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 ). A. 仍是直角三角形 B. 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C. 是锐角三角形 D. 是钝角三角形3.下列四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8,b=15,c=17B .a=9,b=12,c=15C .a=5,b=3,c=2D .a :b :c=2:3:44.已知: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那一个角是直角?⑴ a=3,b=22,c=5; ⑵ a=5,b=7,c=9; ⑶ a=2,b=3,c=7; ⑷ a=5,b=62,c=1 .5.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6.如图所示,在△ABD 中,∠A 是直角,AB =3,AD =4,BC =12,DC =13,△DBC 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中考链接(2006,荆门大纲)园丁住宅小区有一块草坪如图所示,已知3AB =米,4BC =米,12CD =米,13DA =米,且AB BC ⊥,求这块草坪的面积.1.在△ABC 中,若a 2=b 2-c 2,则△ABC 是 三角形, 是直角; 2.△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 .如果∠C -∠B=∠A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B .如果c 2= b 2—a 2,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C=90°; C .如果(c +a )(c -a )=b 2,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D .如果∠A :∠B :∠C=5:2:3,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3.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a ,b ,c 的长,判断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a =11,b =60,c =61 (2)a =32,b =1,c =45 4.如图,在操场上竖直立着一根长为2米的测影竿,早晨测得它的影长为4米,中午测得它的影长为1米,则A 、B 、C 三点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为什么?CD5.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4,CD=3,AB=13,BC=12, ∠ADC=90°,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6.在△ABC 中,AB=13,BC=10,BC 边上的中线AD=12,求AC 的长.C中考链接(2005年,呼和浩特课改)如图,在由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AB CD EF GH ,,,四条线段,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 ).A.CD EF GH ,, B.A BE F G H ,, C.AB CD GH ,, D.A BC D E F ,,1.若三角形的三边是 ⑴1、3、2; ⑵51,41,31; ⑶32,42,52 ⑷9,40,41;⑸(m +n )2-1,2(m +n ),(m +n )2+1;则构成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A .2个B .3个 C.4个 D.5个2.已知: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那一个角是直角?⑴a=9,b=41,c=40; ⑵a=15,b=16,c=6;⑶a=2,b=32,c=4; ⑷a=5k ,b=12k ,c=13k (k >0). 3.已知△ABC 的三边为a 、b 、c ,且a+b=4,ab=1,c=14,试判定△ABC 的形状.4.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a 2+b 2+c 2+50=6a+8b+10c ,求△ABC 的面积.5.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域,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即从相距13海里的A 、B 两个基地前去拦截,六分钟后同时到达C 地将其拦截.已知甲巡逻艇每小时航行120海里,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50海里,航向为北偏西40°,问:甲巡逻艇的航向?N中考链接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参考答案及解析§18.1 勾股定理(一)1.(1)25; (2)3; (3)15; (4)5; (5)a=53, c=103.2. (1)33; (2)S △ABC =93.3.⑴17; ⑵7; ⑶a=6,b=8; ⑷6,8,10; ⑸4或34.4.8.5.48.中考链接1. 4.2.由勾股定理求得AC =2米,DC =2米,CE=1.5米,所以滑杆顶端A 下滑的长AE=0.5米.§18.1 勾股定理(二)1.2502米.2. 334.3.2,n (2n ≥,且n 为整数).4.18米.5. 503米.6.20厘米.7.22米.8.23米,6米.中考链接A.§18.1 勾股定理(三)1. 4.2. 根据题设可求得BC=634,AB=63222+.提示:作CD ⊥AB 于D.3. 63.提示:延长AD 、BC 交于点E ,则S 四边形ABCD =S △ABE - S △CDE .4. D .5.3.6.(1)AB=4; (2)S △ABC =2+23.中考链接 1.52 .2. 22-n .§18.1 勾股定理(四)1.AC=2,CD=3,BD=3,AD=1,S △ABC =23.2. S △ABC =204.提示:作BD ⊥AC 于D.设AD=x ,由勾股定理得方程:2222)17(2526x x --=-,解得x =10. 3.①点M 的坐标为(2,2); ②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xy 4=. 4.12海里/时.5.(1)A 城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作AM ⊥BF 于M ,则AM=160km<200km .(2)以A 为圆心、以200km 为半径画圆,分别交BF 于C 、D 两点,求得MC=MD=120km ,即CD=240 km , A 城遭受这次台风影响的时间为240÷40=6小时.中考链接S △ABC =5,BC=22,则B C 边上的高为225.§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1.A .2.A.3.D .4.⑴是直角三角形,∠B 是直角; ⑵不是直角三角形;⑶是直角三角形,∠C 是直角; ⑷是直角三角形,∠A 是直角.5.设短边长x 米,则另外两边分别长7+x 、8+x 米,x +7+x +8+x =30,x =5,三边长分别为5、12、13,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在R t △ABD 中,由勾股定理得BD=5;在△CBD 中,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CBD=90º,△DBC 是直角三角形吗.中考链接连结AC .在R 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C=5;在△ACD 中,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CD=90º,则S=6,S△ACD=30, S四边形ABCD=36米2.△ABC§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1.直角,∠B.2.B.3.(1)是,(2)不是.4.BC=25,AC=5,AB=5,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CB=90º,即A、B、C三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5. 连结AC.在R t△ADC中,由勾股定理得AC=5;在△ACB中,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CB=90º,则S△ADC=6,S△ACB=30, S四边形ABCD=24米.6. AC=13.中考链接B.§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1.B.分别是⑴、⑷、⑸.2.⑴是直角三角形,∠B是直角;⑵不是直角三角形;⑶是直角三角形,∠C是直角;⑷是直角三角形,∠C是直角.3.由a+b=4,ab=1,得a2+b2=(a+b)2-2ab=14= c2,所以∠C=90º,即△ABC是直角三角形.4.由a2+b2+c2+50=6a+8b+10c,得(a-3)2+(b-4)2+( c-5)2=0,则a=3,b=4,c=5,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CB=90º,则S△ABC=6.5.AC=12, BC=5, AB=13,∠ACB=90º,又∠ABC=50º,则∠CAB=40º,甲巡逻艇的航向为北偏东50°.中考链接“海天”号沿西北(或北偏西45º)方向.。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1《勾股定理》教学课件(共37张PPT)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1《勾股定理》教学课件(共37张PPT)

美国总统证法
那个小男孩头也不抬地说:“请问先生,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 和4,那么斜边长为多少呢?”加菲尔 德答道:“是5呀。”小男孩又问道: “如果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和7,那么这 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又是多少?”加 菲尔德不加思索地回答到:“那斜边的 平方一定等于5的平方加上7的平方.” 小男孩说:“先生,你能说出其中的道 理吗?”加菲尔德一时语塞,无法解释 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加菲尔德不再散 步,立即回家,潜心探讨小男孩给他出 的难题。他经过反复思考与演算,终于 弄清了其中的道理,并给出了简洁的证 明方法。
A
13
?
C
12
B
试一试: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三个连续 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 B )
A 2、4、6 C 4、 6、 8
B 6、8、10
D 8、10、12
试一试:
4、已知:Rt△ABC中,AB=4,AC=3,则 BC的长为 B 4 C 4
5或
7
.
B
3
A
A
3
C
2.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
a c b
2
C
c2-b2
2
2
=c2-a2 b= c2-a2
2
a
B
c a b
勾股小常识:勾股数
1.基本勾股数如:大家一定要熟记
3、、 45
1、 1、 2
5、 12、 13
7、 24、 25
1、3、 2
2.如果a,b,c是一组勾股数,则ka、kb、kc(k为正整 数)也是一组勾股数, 如: 6、8、10 ; 9、12、15; 15、36、39……
方法 小结
(4) 已知: a:b=3:4, c=15,求a、b.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1勾股定理1——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课件(共19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1勾股定理1——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课件(共19张PPT)

x
平面内有一点A(3,4),如何求O,A之间的距 离|OA|?
|OB|=3 |AB|=4 |OA|=5
两点间距离公式及应用(授新)
y
5
4
3
A(1,2)
2
1
B(5,5) C (5,,2)
-2 -1 0 1 2 3 4 5
x
B1
平面上两点A(1,2),B(5,5),如何计算这两点之间的距离|AB|?
|AC|=|xA-xC|=|1-5|=4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两点间距离公式及应用(复习导入)
A
B
-2 -1 0 1 2 3
|AB|=|-2-3|=|-5|=5
两点间距离公式及应用(复习导入)
C
D
x1
-2 -1 0 1 2 3
x2
|CD|=|x1-x2|
两点间距离公式及应用(授新)
y
5
|AB|=|5-1|=4
4
3
A(1,2)
2
1
B(5,2)
|BC|= |yB-yC|=|5-2|=3
|AB|=5
两点间距离公式及应用(授新)
平面上任意两点A(x1,y1)和B(x2,y2),如何计算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
y
A(x1,y1)
|BC|=|x2-x1|
C(x1,y2)
B(x2,y2)
0
A1
x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AC|=|y2-y1|
两点间距离公式及应用(作业)
1、P62思考 2、P63.3
两点间距离公式及应用(拓展延伸)
1、在平面内,已知A(1,-1),B(b,3),且AB=5,求b 2、已知A(1,1),B(3,-1),C(3,y),且△ABC为等腰三角形, 求y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_18.1 勾股定理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_18.1 勾股定理

感悟新知
知3-练
解题秘方:紧扣“同一三角形的面积的两种表示 法”求解 .
感悟新知
解法提醒
知3-练
等面积法:
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图形的面积.此题是典型的应
用等面积法求直角三角形斜边上高的问题.即△ ABC 的面
积既可以表示为AC2·BC ,又可以表示为AB2·CD ,再利用 同一图形的面积相等解答 .
感悟新知
解:∵∠ ACB=90°, AC=3, BC=4, ∴ AB= AC2+BC2= 32+42 =5.
知3-练

CD

AB,∴
S△
ABC=
1 2
AB·CD=
1 2
AC·BC,
∴ AB·CD=AC·BC,

CD=
AC· BC AB
=
3×4 5
=
12 5
.
感悟新知
知3-练
例5 如图 18.1 - 4所示,∠ C=90°, AM=CM, MP ⊥ AB于点 P.
设大正方形的面积为 S,则 S=c2. 根据“ 出入相补, 以 盈 补 虚” 的原理, 有
S=a2+b2,所以 a2+b2=c2
感悟新知
方法
加菲尔德 总统拼图
毕达哥拉 斯拼图
图形
证明
知2-讲
设梯形的面积为
S,则
S=
1 2
(a+b)
(a+b)=
1 2
a2+
1 2
b2+ab.

S=
1 2
ab+
1 2
ab+
所以∠ CAC′ = ∠ CAB′ + ∠ B′ AC′

作品创作说明

作品创作说明

技术应用
• 本节课主要是应用powerpoint的各种功能以 页为单位制作多张幻灯片,再集成为一个 完整的演示文稿,能方便地制作文字、图 形,加入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多媒体 素材,将枯燥的文字材料用精美的画面、 优美的音乐、立体的图表、形象的动画、 多彩的视频与文字内容融为一体的ppt文件
素材选用
• 通过回顾两组图形来得出勾股定理,学生以小组竞赛的 形式对问题进行抢答发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 好数学的信心
•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拓展与延伸上节课所学 的知识
• 通过活动1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为学生学习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做好铺垫。
• 通过活动2、3勾股定理对实际问题的解释和运用,培养 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这一几何模型,初步 掌握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18.1勾股定理(2)创作说明
ac b
a2+b2=c2
信丰县古陂中学 曾春莲

作者简介
• 本人曾春莲,女,1983年8月出生,县中 学数学骨干教师、学校多年数学教研组长。 现任教于信丰县古陂中学,我从教10年以 来,一直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多年担任 毕业班数学的教学工作, 为信丰县的教育 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桃 李满天下。
创作思路
•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教科书八 年级第十八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第二课 时。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 角形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 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 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 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实际生活 中用途很大。通过联系比较,理解勾股定 理,以便于正确的进行运用。

(完整word版)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

(完整word版)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课堂引入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四、例习题分析例1(补充)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 4×21ab +(b -a )2=c 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⑷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

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4×21ab +c 2右边S=(a+b)2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4×21ab +c 2=(a+b )2化简可证。

六、课堂练习1.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是: 。

2.如图,直角△ABC 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A Bbb b b aa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 ⑵若D 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 ;⑶若∠B=30°,则∠B 的对边和斜边: ; ⑷三边之间的关系: 。

八年级数学下册: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2课时) 教案1

八年级数学下册: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2课时)  教案1

18.1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教学目标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重难点1.重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1、若三角形的三边是 ⑴1、3、2; ⑵51,41,31; ⑶32,42,52 ⑷9,40,41; ⑸(m +n )2-1,2(m +n ),(m +n )2+1; 则构成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A .2个B .3个 C.4个 D.5个 2、已知: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那一个角是直角?⑴a=9,b=41,c=40; ⑵a=15,b=16,c=6; ⑶a=2,b=32,c=4; 二、交流展示例1(P33例2)某港口P 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分别位于Q 、R 处,并相距30海里. 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分析:⑴了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词;⑵依题意画出图形;⑶依题意可求PR ,PQ ,QR ;⑷根据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求∠QPR例2、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分析:⑴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先求三角形的三边长;⑵设未知数列方程,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⑶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三、合作探究远航号海岸线例3.如图,小明的爸爸在鱼池边开了一块四边形土地种了一些蔬菜,爸爸让小明计算一下土地的面积,以便计算一下产量。

小明找了一卷米尺,测得AB=4米,BC=3米,CD=13米,DA=12米,又已知∠B=90°。

八年级数学数学《勾股定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数学《勾股定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部五环”教学模式设计《18.1.2勾股定理》教学设计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第2课时。

2、设计理念本设计以“活动----参与”教学法为主,辅之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以问题为主线,练习为核心,活动为载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引导其经历探索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应用价值,强化“用数学”的意识。

体现“人人学有价值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整个数学设计流程突出以学定教,体现“设计问题化,过程活动化,活动练习化,练习要点化,要点目标化,目标课标化”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直观、动态功能,丰富教学可视性材料,增大课堂容量,优化教学结构,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3、知识背景分析本节课在学习勾股定理后,要求学生能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计算以及运用能够够多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从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这一模型,初步掌握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4、学情背景分析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勾股定理的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计算以及运用能够够多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鉴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的积累本节课以学生练习与合作探究为主,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指导、点评。

5、学习目标5.1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练的叙述勾股定理的文化的内容,能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计算。

2.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3.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问题。

5.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从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这一模型,初步掌握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2.经历探究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过程,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

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数学活动中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到生活中,增加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