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彩霞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译文及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由辛弃疾所创作的。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注释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
《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
’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
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
”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
”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䵮䭔饠古䭃头。
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ì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破阵子》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破阵子》原文、注释、译文、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美餐,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注释 :①破阵子:词牌名。
题目是《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
②挑 (ti ǎo) 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
吹角:军队中吹号角。
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指牛。
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
麾 (huī)下:指部下将土。
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
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
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 (dí)卢: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霹雳 (pī l 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 (li ǎo) 却:完成。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赏析一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文天祥古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文天祥古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欢迎大家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宋朝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前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注释】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
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
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
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
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
《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
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
麾下:部下。
麾:军中大旗。
炙:切碎的熟肉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
翻:演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翻译及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翻译及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翻译及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朝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注释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
《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
’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
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
”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
”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饠古?头。
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狂的军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赏析及翻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赏析及翻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赏析及翻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赏析及翻译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注释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ì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
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思想感情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
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创作背景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破阵子》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破阵子》原文、注释、译文、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美餐,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注释:①破阵子:词牌名。
题目是《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
吹角:军队中吹号角。
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指牛。
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
麾(huī)下:指部下将土。
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
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
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í)卢: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霹雳(pī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liǎo)却:完成。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赏析一: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唐宋词欣赏《一一零》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唐宋词欣赏《一一零》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转:东篱夕阳dtda的博客
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佰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词的名篇之作。
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是名副其实。
它形象的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壮心。
词人在喝醉酒的时候,还拨亮灯火,深情地端详着心爱的宝剑,在迷离恍惚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
一梦醒来,各军营里连续响起了雄壮的军号声。
各部的官兵在分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着雄壮的战歌。
在这秋高马肥,军士斗志高昂的时节在战场上检阅军队,真是难以抑制内心的激情。
多想骑上快如“的卢”的良马,握上有如雷声的弓弦,飞驶战场,英勇杀敌。
完成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筑就生前和死后都留下为组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美名。
然而这美好的夙愿直到两鬓斑白也未能实现,真是壮志难酬啊!。
《破阵子》原文以及译文赏析

《破阵子》原文以及译文赏析《破阵子》原文以及译文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破阵子》原文以及译文赏析篇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作者: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注释八百里:牛之名。
五十弦:瑟。
的卢:马白额入口至齿者。
译文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
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
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
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
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赏析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词语梦回:梦醒。
八百里:指牛。
麾huī下:部下 炙(zhì):烤熟的肉。
翻:演奏 沙场:战场 了(liǎo)却:完成。
天下事:指恢复中原。
2、译文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睡梦里又回到当年吹着号角的军营。
士兵们在军旗下分吃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肃杀的深秋我在战场上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那样飞跃驰骋,弓箭声像惊雷那样令人心惊。
完成收复中原的宏图伟业,赢得生前身后一世英名。
可惜壮志未酬,白发已经丛生! 3、作者及背景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
辛弃疾不只是南宋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排斥、诬陷,后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近二十年,最后在江西抑郁而死,终年68岁。
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
4、内容分析实写---醉态第①句,动作传达出复杂心情(抑郁、苦闷)分吃牛肉昔日军营生活 弹奏音乐 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沙场点兵虚写---梦境 想象冲锋陷阵 ----------想象功成名就 ----------一生的宏大志向和抱负(高潮)实写---现实 末句 ------- 梦想破灭 ----- 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 悲壮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
一、二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
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
开篇“醉里挑灯看剑”,突兀而起,刻画的正是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
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
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
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
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率师北伐,统一南北,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
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
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
总结 首尾呼应,都写现实的失落与无奈,与中间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有力表现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5、主题思想追忆了昔日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6、赏析①“沙场秋点兵”, “秋”字用得好,交代作战时的季节,渲染了战场的肃杀气氛。
②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了想象中的战斗场面,前句写骑马驰骋,后句写弯弓射箭,从形象(视觉)和声音(听觉)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极其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的激烈紧张,表达了自己能够驰骋沙场而冲锋陷阵的强烈愿望和战斗激情。
上句用典,下句夸张,用对偶的形式,句式工整,含义丰富。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了作者一生的理想和抱负。
充满激昂的豪情,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最高潮。
④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下跌落下来,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已变雄壮为悲壮。
这一句和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呼应,都是写现实生活,而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
⑤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激昂,现实中壮志难酬,沉痛悲愤,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题 ⑥你如何理解该词的感情作品从开头到“赢得生前身后名”,基调是豪壮的,但最后的“可怜白发生”,陡然由壮写悲。
其次,此词的核心句是“可怜白发生”,无论前面“醉里挑灯看剑”的豪迈举动,还是军营的雄壮声势,杀敌报国的宏大理想,都是在衬托“可怜白发生”的严酷现实,在说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有力表现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⑦全词赏析这首“壮词”,气势恢弘,慷慨激昂。
在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是豪放、壮美的。
从结构上看,构思奇特,结构奇变。
它打破一般填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写法。
除首尾两句写现实外,中间全写梦境,过片不变。
梦境写得雄壮,现实写得悲凉;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⑧如何理解“赋壮词”“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赋壮词”。
中考模拟1、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4、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谈谈你对“可怜白发生”的理解和体会。
6、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7.这首词中作者追忆了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战斗生活,表现了____________悲愤。
8.本词上片写出了看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雄壮场面。
下片写作者豪情万丈,寄托理想的两个动词是_______、_______。
9.“麾下”是指_______;“沙场”指________ ;“天下事”指 ________________。
10.词的下片前四句描写杀敌的战斗场面,最后一句抒发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下片依次展现了_________、_________和现实三层境界。
11.全词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
作者追求的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分别从________和________的角度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而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 ”。
13.对这首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沙场秋点兵”既使人感受到战场气氛,又看到雄壮威武的阵容。
“点兵”一词还透露出战事即将开始之意。
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
14.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15.下边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一句写酒醉后的动作神态,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他在刀光剑影中抗敌为国的愿望多么迫切!B.最后一句词意陡转,往事消失回到现实,感情一落千丈,从豪壮激昂跌落为深沉痛苦。
C.全词构思多层,只写夜晚生活情景,环境则由营幕之内到整个军营,再到战场上,画面非常开阔。
D.全词共十句,前九句是为了衬托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
16、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