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省身与沃尔夫奖
中国著名当代数学家介绍 (2)

中国著名当代数学家介绍1.国际著名数学大师,沃尔夫数学奖得主,陈省身1931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4军获硕士学位.1934年去汉堡大学从Blaschke 学习.1937年回国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到1945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初赴美,旋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60年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授,1979年退休成为名誉教授,仍继续任教到1984年.1981年到1984年任新建的伯克利数学研究所所长,其后任名誉所长。
陈省身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微分几何学及其相关分支.还在积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极小子流形,网几何学,全曲率与各种浸入理论,外微分形式与偏微分方程等诸多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陈省身本有极多荣誉,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1)及国家科学奖章(1975),伦敦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985),法国科学院国外院士’(1989),中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等。
荣获1983/1984年度Wolf 奖,及1983年度美国科学会Steele奖中的终身成就奖.2.享有国际盛誉的大数学家,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华罗庚华罗庚是一位人生经历传奇的数学家,早年辍学,1930年因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在杨武之指引下,开始了数论的研究。
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
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
1948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委员等职。
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陈省身简介

陈省身简介陈省身.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几何学家他对整体微分几何的卓越贡献,影响着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他创办主持的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承前启后的数学家。
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对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大几何学家欧几里得创立了处理现实空间图形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学。
一千多年之后,第二位几何大师法国的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一百多年前,德国的高斯发现了非欧几何学,德国的黎曼推出了成为相对论数学框架的黎曼几何。
当代,法国的嘉当给微分几何注入新的理论方法,成为历史上第五位伟大的几何学家。
而陈省身,则被誉为继这五位几何大师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创立的崭新的整体微分几何,一直影响着20世纪后半叶以来数学的发展。
陈省身1911年出生在浙江嘉兴秀水县的书香世家。
他在十岁前没有进过学堂,只在家里跟随祖母、姑姑识字、背。
父亲带回的一本1892年首次印行的《笔算数学》,使陈省身大感兴趣,它成为日后的大师接触数学之始。
1922年,陈省身随父母到天津,就读于著名的扶轮中学,度过最美好的少年时光。
数学是他的强项,其他功课则成绩平平,课余他常到图书馆去看杂书。
那时,他就喜欢研究几何,他认为这可以养成“有系统的脑筋”。
独立的个性、对事业的执著是陈省身的要诀。
还在上中学时,他就表现出不愿做“纸鸢儿”而要凭“自动的能力”高飞天际的强烈愿望。
他曾多次自主地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奋力前行。
十五岁时,他考取了天津名校南开大学,他的数学老师是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中国第二位数学博士、中国现代几何学的开山祖师姜立夫。
在这位名教授的指导下,陈省身领悟了数学王国的迤俪风光,并作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以数学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1930年大学毕业后,他到清华大学跟随教授孙光远读研究生。
1934年,陈省身赴德国汉堡大学学习,师从布拉须凯教授。
仅用了一年的,他就完成了博士论文,其内容涉及法国大数学家e·嘉当的理论在微分几何上的应用。
数学奖最高奖

数学奖最高奖中国:晨兴、华罗庚、陈省身、钟家庆数学奖晨兴数学奖被誉为“华人菲尔兹奖”,是由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主席丘成桐与晨兴集团创始人陈启宗于1998年设立于北京。
该奖面向四十五岁以下,为在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及计算数学等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华人数学家而设立。
每三年一次,奖项分金奖与银奖,奖金分别为2.5万美元、1万美元。
评审委员会由哈佛大学教授、华裔数学家丘成桐以及其他八位非华裔的顶尖数学家组成。
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已成为全球华人科学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顶级盛会,晨兴数学奖又是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的最高奖项,因有此“华人菲尔兹奖”之誉。
华罗庚数学奖是目前国内数学界最高奖,对于数学家来讲有非常崇高的荣誉。
以色列:沃尔夫数学奖沃尔夫数学奖与菲尔兹奖相媲美,被共同誉为数学界的最高荣誉,“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沃尔夫数学奖作为沃尔夫奖(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和农学)的一个奖项,是由沃尔夫捐资成立的沃尔夫基金会所设立。
从1978年开始颁发,通常为每年颁发一次,奖金为10万美元,也可由几人分得。
菲尔兹奖只授予四十岁以下的年轻数学家,所以超过四十岁的数学家则无缘此奖项。
而沃尔夫数学奖无年龄限制,并具有终身成就奖的性质。
该奖项的评奖标准不是单项成就而是终身贡献。
所有获得该奖项的数学家可以说都是闻名遐迩的数学大师。
他们不仅在某个数学分支上有极深的造诣与贡献,而且博学多能,涉足多个分支且取得卓越成绩,形成自己的著名学派。
美国:丹齐克奖、伯格曼奖、波利亚奖丹齐克为美国数学家,线性规划的奠基人,曾在密歇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数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他先后发表过100多篇关于数学规划及其应用方面的论文,1963年出版专著《线性规划及其范围》,此书至今仍是线性规划方面的标准参考书。
为了肯定丹齐克在数学领域中的贡献,为了奖励在数学规划领域获得成就的佼佼者,数学规划学会与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联合于1979年设立丹齐克奖。
陈省身猜想

陈省身猜想——中国成为数学大国在美国,陈省身担任过美国数学会的副会长,创办了美国加州伯克利数学研究所并任所长。
1984年,陈省身获得数学最高荣誉奖——沃尔夫奖,证书上这么写道:“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成就,其影响遍及整个数学。
”陈省身把奖金全部捐赠给了他同年创办的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
2002年8月20日,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开幕式。
会上,颁发了有“数学诺贝尔”之称的菲尔茨奖。
作为大会名誉主席,陈省身在开幕式上致词。
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的一小时报告,被视为展示近期数学研究最新成就的报告,也被数学家视为最高荣誉之一。
陈省身在以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过两次一小时报告,这也是数学界少有的。
这对于一个数学家来说,是他一生的殊荣。
曾涛:我知道今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是您在1993年向江泽民主席提议申办的,而且您还为此给世界著名的各国数学家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邀请信。
现在,数学家大会马上就要召开了,您一定感到非常欣慰。
我想知道,当时您提这个建议的初衷是什么?陈省身:我觉得应该在中国开一次。
我老早就跟这个会有关系,跟这些人都很熟。
这个国际会议在许多国家都开过了,应该轮到中国了。
中国是个要紧的国家,有不少数学方面的人才,年轻的人才就更多,所以应该在中国开,从数学家大会的立场,在中国开这样的会是合理的。
中国的数学是做得很好的,多少年来,世界有一个奥林匹克数学比赛,参加的人都是中学生,考试的题目范围不超过微积分的范围。
中国在这种比赛中,大概在一二十年来,至少一半的一等奖,都是中国拿的,中国是成绩非常好的。
比方说前年的比赛,它的规矩是每一个国家出六个人,中国出的六个人都得了金牌,所以中国第一。
俄国是第二,它也是六个人,五个人得金牌。
美国是第三,它是四个人得金牌,美国得金牌的四个人之中,有两个是华裔。
所以中国至少在这个水平上,很有人才,再加上中国是一个这么大的民族,所以力量是大得很。
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介绍

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介绍1.国际著名数学大师,沃尔夫数学奖得主,陈省身1931 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4 军获硕士学位.1934 年去汉堡大学从Blaschke 学习.1937 年回国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 年到1945 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1949 年初赴美,旋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60 年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授,1979 年退休成为名誉教授,仍继续任教到1984 年.1981 年到1984 年任新建的伯克利数学研究所所长,其后任名誉所长。
陈省身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微分几何学及其相关分支.还在积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极小子流形,网几何学,全曲率与各种浸入理论,外微分形式与偏微分方程等诸多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陈省身本有极多荣誉,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1)及国家科学奖章(1975),伦敦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985),法国科学院国外院士'(1989),中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等。
荣获1983/1984年度Wolf 奖,及1983 年度美国科学会Steele 奖中的终身成就奖.2.享有国际盛誉的大数学家,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华罗庚华罗庚是一位人生经历传奇的数学家,早年辍学,1930 年因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在杨武之指引下,开始了数论的研究。
1936 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
1938 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 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
1948 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50 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委员等职。
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的介绍

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的介绍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介绍1.国际著名数学大师,沃尔夫数学奖得主,陈省身1931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4军获硕士学位.1934年去汉堡大学从Blaschke学习.1937年回国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到1945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初赴美,旋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60年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授,1979年退休成为名誉教授,仍继续任教到1984年.1981年到1984年任新建的伯克利数学研究所所长,其后任名誉所长。
陈省身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微分几何学及其相关分支.还在积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极小子流形,网几何学,全曲率与各种浸入理论,外微分形式与偏微分方程等诸多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陈省身本有极多荣誉,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1)及国家科学奖章(1975),伦敦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985),法国科学院国外院士’(1989),中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等。
荣获1983/1984年度Wolf奖,及1983年度美国科学会Steele奖中的终身成就奖.2.享有国际盛誉的大数学家,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华罗庚华罗庚是一位人生经历传奇的数学家,早年辍学,1930年因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在杨武之指引下,开始了数论的研究。
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
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
1948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委员等职。
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数学名人:数学家陈省身

数学名人:数学家陈省身陈省身,汉族,籍贯浙江嘉兴,美籍华人,国际数学大师、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创始人,20世纪的几何学家。
少年时代即显露数学才华,在其数学生涯中,几经抉择,努力攀登,终成辉煌。
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
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陈省身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曾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原中央研究院数学所、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南开数学研究所的创始所长,培养了包括杨振宁、廖山涛、吴文俊、丘成桐、郑绍远等在内的大批科学家及学者。
其中,他是丘成桐在伯克莱加州大学的导师。
丘成桐是取得国际数学学会给予的菲尔兹(Fields)奖章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继陈省身之后第二个获沃尔夫奖的华人。
陈省身是20世纪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被誉为“微分几何之父”。
早在40年代,陈省身他结合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方法,完成了两项划时代的重要工作: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内一般形式和埃尔米特流形的示性类论。
他首次应用纤维丛概念于微分几何的研究,引进了后来通称的陈氏示性类(简称陈类)。
为大范围微分几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工具。
他引进的一些概念、方法和工具,已远远超过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范围,成为整个现代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省身重要的数学工作还有:· 紧浸入与紧逼浸入,由他和R.莱雪夫开始,历30余年,其成就已汇成专著。
· 复变函数值分布的复几何化,其中一结果是陈-博特定理。
· 积分几何的运动公式,其超曲面的情形系同严志达合作。
· 复流形上实超曲面的陈-莫泽理论,是多复变函数论的一项基本工作。
· 极小曲面和调和映射的工作。
· 陈-西蒙斯微分式是量子力学反常现象的基本工具。
2009年6月2日,国际数学联盟与陈省身奖基金会联合设立“陈省身奖”,这是国际数学联盟首个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数学大奖。
陈省生

5.《不具位势原理的复流形》,凡· 诺斯特兰德1968年版;斯普林格出版社第二版。
6.《黎曼流形中的极小子流形》,美国堪萨斯大学1968年油印本。 7.《微分几何讲义》(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
8.《陈省身论文选集》(1—4卷),斯普林格出版社1978年、
1989年出版。
9.《整体微分几何的研究》(编辑),美国数学协会1988年版。 10.《陈省身文选——传记、通俗演讲及其他》,
陈省身
陈省身是谁?
陈省身(1911.10.28—2004.12.3) 1975 年, 国际著名数学家,微分几何大师。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赋诗赞扬: 1984 年 陈省身获得数学界的最高奖 天衣岂无缝,匠心剪接成。 ——沃尔夫奖。 浑然归一体,广邃妙绝伦。 证书上写道: 造化爱几何,四力纤维能。 “此奖授予陈省身,因为他在整体 千古存心事,欧高黎嘉陈。 微分几何上的卓越成就,其影响遍 及整个数学。”
陈省身由于对数学的重要贡献而享有多种荣 誉,其中有: 三次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演讲: 1950年在美国波士顿的剑桥大学; 1958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 1970年在法国的尼斯。 1950年和1970年都是一小时报告,这是国际 数学家大会上最高规格的学术演讲。
美国总统颁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奖(1975); 斯蒂尔奖(1983);
在数学上足可与诺贝尔奖相埒的以色列 Wolf 奖(1984)。 ……
1.《微分几何的若干论题》,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1951年
油印本。
2.《微分流形》,美国芝加哥大学1953年油印本。
3.《复流形》,美国芝加哥大学1956年版;巴西累西腓大学1959年版;俄译本1961年版。 4.《整体几何和分析的研究》(编辑),美国数学协会1967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省身与沃尔夫奖
发布日期:2009-04-08
1984年5月,以色列总统贺索,亲自在国会颁赠5万美元的沃尔夫奖(Wolf Prize)给国
际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S.S. Chern)教授。
同时取得5万美元的,还有匈牙利科学院院士保罗·厄多斯。
这个奖金是相当于数学诺贝尔奖。
事实上,诺贝尔奖有物理、医药、文学、和平等项,但从
来没有数学奖。
因为是诺贝尔希望奖金能给在科学上的发现或发明,能“马上”给人类带来福利。
而数学发现的东西,很难说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就能看出对人类幸福有什么贡献的地方。
陈省身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
在1978年,以色列政府创设了沃尔夫基金会(Wolf Foun dation),纪念发明家、化学家沃尔夫,每年颁赠在农业、数学、医学、物理、化学及艺术6大类的奖金。
数学界认为,这奖
金是数学界最高的荣誉奖。
陈省身教授,现在是美国柏克莱数学研究所所长。
在198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建立两个新的国家数学研究所:一个是建在柏克莱大学,另外一个建在明尼亚波利(Minneapolis)的明尼苏达大学。
陈教授现在已是72岁了,他从事几何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公认为当代几何学权威。
在1970年,他获得美国数学学会颁给的Chauvenet奖,1976年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奖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这是在美国科学、数学、工程方面的最高成就奖。
他不久前,还获得了美国数学学会颁给的史提勒奖(SteelePrize),以表扬他在数学研究
上的贡献和数学教育上的努力。
他教过杨振宁、丘成桐
他指导差不多50多博士学生的论文。
可以说,“桃李满天下”。
给他教过的学生,在大陆的就有吴文俊、杨振宁等,在美国的廖山涛(后回大陆)、丘成桐等。
丘成桐还是第一个中国人,以他的卓越工作取得国际数学学会给予的Fields奖章。
陈教授是在1911年10月26日生于浙江省的嘉兴。
他在10岁以前,靠自修就能做相当难的算术题目。
中学时,念的英文书是Hall和Knight合写的“Algebra”代数和“高等代数”(Higher Al gebra)Wentworth的“几何”(Geometry)及Smith写的“三角学”(Trigonometry有中译本),
他做了许多习题,打下好基础。
他后来相信:如果年轻人打算一辈子搞数学,他必须在求学的任何段落,与老师一样好!老
师做不出的题目,望能告诉他怎么做。
好的数学家,最初根本不必怎么教。
在1926年,他进入天津的南开大学。
1930年在南开毕业。
在30年代,南开是中国新数学的一个中心,主要是由一位叫做姜立夫的教授主持。
姜立夫教授是在1919年,取得美国哈佛大学的数学博士,也是最早在美国取得数学博士的学者之一。
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陈教授要学科学,可是却没兴趣做实验,因此只好偏向教学。
他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就到清华大学去当助教,1931年至1934年,成为清华大学的研究生。
23岁时,他获得留学德国的奖学金,来到汉堡。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从事法国卡当(Cartan)及德国凯勒(Kaler)理论的
研究,24岁考取汉堡大学科学博士。
毕业后,他来法国与卡当教授做研究,他后来认为受卡当教授的影响很深。
1937年夏天回来中国,在清华大学当教授。
在战争时,清华搬到昆明成为西南联大,他教
一些高级的数学课:如李群、微分几何等。
1948年,中央研究院在南京选第一届院士时,他是获选的81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这一年他以代理数学所长的身份,准备在南京九华山建数学研究所,建好后,时局变化,因国府南
迁,研究所未能成立。
陈教授在1943年,来美国普林斯顿的高等科学研究所工作,从1943至1945年,他开始学代数拓扑及纤维业(Fiber bundles),并做出后来在数学界上被命名为陈氏类(Chern Class)
的东西。
1945年和平,他就回到中国,1948年12月31日,他再离开中国到普林斯顿,以后又到芝加哥大学教书共11年,最后在1960年到加州的柏克莱大学执教,一直到1980年退休为止。
他在20年前回台湾暑期讲习,曾刺激许多有才智的青年读数学。
美国现在一些闻名的中年华裔数学家,有许多人是当年曾受他影响和栽培的。
1978年他回大陆讲学,后来再回去几次,主持国际性的微分方程和微分几何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