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常用的几种皴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结法
0t 哪范 大 掌 胡奠
历 代 书法 家为 了表 现 中华名 山峻 岭 独 特 的形 貌特 征 而 创造 了许多风 姿独 特的皴法 , 演变为富有情趣 的 艺术程 式 。 皴 法程 式 , 并 非死 诀 , 所 谓 “ 皆从 人 两 眼 中看 出 , 似何 形 则名 之 日 何 形 , 非人 生 造 化 此 形 此 名 也 ” 。 常用皴法有披麻皴、 斧劈皴 、 米点皴 、 拖泥 带 水皴 、 刮铁皴等。
36 Art
1 0 /2 0 0 9
I ’●
萄i 果堂
披麻皴 中国传统画皴法 之一 , 又 称麻皮皴。 为五 代著名 画家董源所创 , 因如麻皮下 挂 而名 。 这种皴笔多用于 表 现江 南平坦 的土 质 山 坡 , 不作 奇峭 之 笔 , 一 派平 淡天 真 。 其 皴笔 以短 促 而 略 带弧 度 的线条 由上 而 下 疏密相 间而 成 , 皴笔 与 皴笔 之 间要 连 贯 不 断 , 要错 落有致 密而 透气 , 切忌平行 紧 挨 , 为点染留下 余地。 披麻皴又 有长短 之 分。 北 宋 画僧 巨 然在 董 源 皴 法 的基 础 上 , 演变为长披麻皴 , 其 皴笔 的线条较 董 源 的 短 披麻 皴颇 显 得劲长 , 交织 更 为繁密, 其 山头 多作矾 头状 , 适 合表 现质 感 介于 江 南 土 山与关西 石 山之 间较高的峰峦。
董 源 《萧 湘 图 》局 部
中国传统绘画皴法之 一 , 是 南宋著名 画 家李唐所创。 至 此 , 山水 画皴法 才 由点 、 线发展 到全 面 的结 合 , 笔的运 用 才由笔尖发 展 到 笔肚 、 笔根 , 从 而 标 志若 皴法 已基 本趋 向完备 。 刮 铁皴 即 侧 锋横皴 , 用 笔 阔 而 短 , 重 按轻提 , 有时 也 用 长 线 条勾 画 , 从 而 将 坚硬 的山石描绘的突兀峻挺 , 体现 了沉着痛快的画风。
斧劈皴 中国传统绘画皴 法 之一 , 由刮铁皴 演变而来。 其用 笔结 合线条勾 勒 , 侧锋用笔肚拖下 横扫 , 笔致较刮铁皴更 为硬挺 阔 方 , 所作 的山石 如 神功 鬼斧奋力劈开 , 轮廓分 明 , 棱角硬挺 。 按用笔 的大小轻重 , 又 可 分 为大斧劈皴和 小斧劈皴 , 大者雄 强 , 小者 淋漓 , 各具 所 长。
拖泥 带水皴 中国传统绘 画皴法 之 一 。 夏圭所创 , 又 名 “ 带水斧劈皴” , 其皴法 将水墨渲染与墨 笔勾皴结 合起来 , 把水墨 技法提 高 到 “ 淋漓苍劲、 墨气袭 人 ” 的艺术效 果 。
米点皴
中国传 统绘 画皴法 之 一 , 又 称 “ 落茄皴 ” 。 为北 宋著名 文人 书画 家米芾父 子 在董 源披麻皴 的基础上 改进所创 , 其 先用披麻皴 画 出山 的大致轮廓 , 然后 以大 小 浓湿 的侧笔横点覆于 皴笔之上 , 再加 以大面 积 的渲染 , 使皴 笔混点浑 然一 体 , 画 面 效果烟 雨 朦胧 , 云 雾弥 漫 , 润含 欲 滴 , 极 有趣 味。 米点 皴 因 混 点 的 大 小 , 有 大米点皴、 小米点皴。 大米点皴用笔湿润 , 多呈 现渲染的效果 ; 小 米点皴笔法硬 挺 , 全 凭积 墨 来表 现 。
1 0 /2 0 0 9 A r t
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