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教学设计
《趵突泉》教案教学设计

《趵突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趵突泉》,主要围绕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涉及趵突泉的位置、历史、泉水特点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对趵突泉的描绘。
难点:理解趵突泉泉水清澈、涌动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趵突泉的好奇心,进而引入课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词,并借助工具书进行学习。
3. 课堂讲解:a. 介绍趵突泉的位置、历史及民间传说。
b. 分析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趵突泉泉水清澈、涌动的原因。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答案:趵突泉的泉水清澈见底,涌动不息。
b. 分析例题,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画笔画出趵突泉的景色。
6. 小组讨论:讨论趵突泉为什么能保持清澈、涌动,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的位置、历史及民间传说。
2.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描绘趵突泉的语句。
3. 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篇关于趵突泉的短文。
答案:略。
2. 作业要求:内容充实,语句通顺,用词恰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其他著名景点的资料,了解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
2. 板书设计中的课文重点语句提炼。
3. 作业设计中的短文写作要求。
《趵突泉》教案五篇

《趵突泉》教案五篇《趵突泉》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的突泉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和细致描绘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妩媚”晶莹”“摇曳”“不知疲倦”“五光十色”等词词。
能用“那么……那么…···”“好像……似的”造句。
4.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二、教学回点1、课文中描写大小泉景色的部分,即课文3、4两个自然段2.细致观察与描写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有条件的准备相关录相带。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出示挂图,揭示课题1、同学们见过泉水吗?是哪几的泉水?能说说你所见到的泉水的样子吗?2、你们听过趵突泉吗?请同学们看图,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二、简介趵突泉趵突泉在山东省会济甫市旧城区西门官侧,面积约3公顷,包括周围的金钱泉、柳絮泉、漱玉泉等16个泉口和几处古建筑,现统称为的突泉公园,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助突泉泉他长约30米,宽约20米,成长方形。
池内有五股泉水,涌量每钞钟可达16立方米。
泉水高高涌起,可高达半尺多,2400多年前,我国史书上就有关于它的记载。
三、范读课文1、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图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2、看了图,听老师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么样?四、读通课文,指导分段1、学习生字。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将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想想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课文中具体写趵突泉的美丽景色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以分为几段?讨论归纳。
五、教学第一段齐读,说说现在单讲的突泉”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出课题,引起下文)六、教学第二段1.指名读,想想这是写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在西门外的桥上看到一溪活水,)2、“活水”是指怎样的水?(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鲜洁)”鲜洁”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形容泉水清洁、清澈、明亮)3、“妩媚”是什么意思?(指姿态美好可爱)作者为什么说“假如没有助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代作者既强调了胸突泉在济南美景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又将人们的思绪带入了令人神往的境界之中,)4、齐读第二段。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6篇)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6篇)《趵突泉》教案设计篇一一、整体感知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趵突泉》。
《趵突泉》的作者是老舍。
我们学过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猫》。
(幻灯片出示《猫》的内容结构图,教师示范大声读《猫》的内容结构图)师:下面请你们把预习作业纸拿出来,大声读一读《趵突泉》的内容结构图。
(先请学生练读,再指名学生读)二、感受大泉师:那我们先去欣赏大泉。
请大家先读读描写大泉的这段话,感受一下大泉的与众不同之处。
师:通过老舍先生写的这段文字,你觉得趵突泉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生:它不停地翻滚。
生:它不停的在冒。
1.注意“冒”的字形师:这个“冒”字很特别,上面是个“冒”字头,和“日”不同的是它要写得扁扁的,和“曰”不同的是它中间一横和封口的这一横既不挨着左边一竖,也不挨着右边的横折。
请大家把这个字写3遍。
2.理解“冒”的意思师:“冒”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生:往上窜。
生:翻滚。
生:跳跃。
生:奔腾。
生:钻3.主干问题: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师: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不急着说,把这一段好好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交流各自的想法。
(学生讨论后出现多种说法。
)生1:因为趵突泉的大泉有三个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个“冒”。
生2:作者用了三个“冒”,还让人感觉泉水冒得时间很长很长。
生3:作者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泉水不断往上冒,冒得很高。
生4:我感觉这里用三个“冒”,配合前面的三个“永远”,读起来很舒服,很有节奏感。
生5: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到这泉水很有活力。
4.对学生的看法梳理、引导、点拨、甄别。
(1)幽默地反问,提醒学生再斟酌自己的观点。
生1:因为趵突泉的大泉有三个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个“冒”。
师:(指图)一个泉眼一个“冒”,三个泉眼三个“冒”,冒,冒,冒。
(笑)那如果有五个泉眼呢?那就用五个“冒”?冒,冒,冒,冒,冒?(大笑)八个泉呢?所以,你的说法乍一听挺有道理,仔细一想,有点牵强。
师:不过,你提醒了大家趵突泉一个重要的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有三个泉同时在冒。
《趵突泉》教学设计

《趵突泉》教学设计《趵突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趵突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句子,感悟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体会语言的美。
4、增强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对趵突泉泉水特点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欣赏、品味描写趵突泉的语言的美。
教学准备教师有关趵突泉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济南三大名胜的图片,特别是趵突泉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开天窗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可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题,再加以指点。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一)导入同学们游览过趵突泉吗?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简介趵突泉。
(二)新授1、初读,自清障碍(1)正确读文先指导学生看图,看图中画了哪些景物,涌出的泉水有什么特点。
读课文时,要读准生字的字音。
遇到不懂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自己试着理解。
(2)、流利读课文学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2、精读,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在充分地读中感悟和体验。
(1)学生找到重点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后,老师可要求学生换个句式说一说,如:因为有了这泉,所以济南才会如此美丽,再把原句读一读,感悟趵突泉对济南的重要性。
(2)大泉眼冒出的水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的有关部分,读得有点熟了再看图和说图,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句,把大泉眼水的特点表达出来。
最后引导学生欣赏“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语言的美。
在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语言的美。
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时候,“思考练习”3(2)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要读重音,整个句子要读出排比的语气。
(3)小泉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小泉特点。
这部分朗读要读得轻快些。
这部分写出了小泉眼三处冒泡的姿态。
在教学中,可把美术和音乐引进课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他们感悟语言的能力。
趵突泉教学设计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趵突泉教学设计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趵突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体会语言的美,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生朗读,指导朗读“趵”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去领略趵突泉的神韵所在。
解释“趵”:跳跃;[水]往上涌二、自读预习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大声的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这是一眼这样的泉。
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这是一眼的泉”三、片段选读精心开辟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下列语句:①“泉池是差不多见方的,三个圈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
”指名读齐读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抓住句中的“见方”、“偏西”、“流向”体会大泉的形状、位置、流向。
(2)出示句子“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指名读齐读解释“昼夜”、“翻滚”(“翻滚”可以用手势代替。
)“一年四季,昼夜不停”指大泉永远不停的翻滚。
读出大泉的持久和持续不断。
指导读个别指名读创设情景读:当我们站在翻滚的大泉旁的优雅别致的小亭中,你看到的是:“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3)出示句子:“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①抓住“纯洁”“活泼”“鲜明”理解大泉的清浅。
②抓住三个“冒”理解泉的活力和泉的翻滚。
1)。
注意“冒”的字形师:这个“冒”字很特别,上面是个“冒”字头,和“日”不同的是它要写得扁扁的,和“曰”不同的是它中间一横和封口的这一横既不挨着左边一竖,也不挨着右边的横折。
请大家把这个字写3遍。
2)。
理解“冒”的意思师:“冒”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趵突泉〉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趵突泉〉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趵突泉》这篇课文,该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以及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写,理解其含义。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趵突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背景。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读写、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趵突泉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生字词,讲解课文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解析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随堂练习,巩固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6.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趵突泉》2. 生字词:泉水、清澈、涌动、碧绿、倒影、古树、凉亭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以“我心中的趵突泉”为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学生需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描述趵突泉的美景,表达对趵突泉的喜爱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趵突泉的历史、传说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趵突泉》教案

《趵突泉》教案实用的《趵突泉》教案3篇《趵突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理解趵突泉溪水、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了解趵突泉的美姿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方法、习惯目标:1、学会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出溪水、大泉、小泉的形象2、学习作者细致描绘,抒发感受的方法,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人文教育目标:受到热爱大自然的熏陶,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二、教学重点1、通过合作和朗读感悟,想象出大、小泉眼的样子和特点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受理解想象大泉和小泉涌出的水各有什么特点四、教学策略欣赏、品读、想象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老师要出一些题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它做对?第一题:知道山东的省会在哪的请举手?你是如何知道的?(指名学生回答)师:对,在济南。
在济南每年都会有无数的中外游客蜂拥而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知道的请举手。
(生自由发言)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片,相信在看了之后,你们心里的谜团肯定会一个个解开的。
(播放大明胡、千佛山、趵突泉图片)2、看完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师:对,正是因为济南美,正是因为济南有这么多的游览胜地,所以才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特别是这趵突泉,连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在游览完了之后,都被它的美丽景色所倾倒,于是写下了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趵突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一些什么问题?(生自由发言)板书学生提出的的部分问题。
b) 师:爱提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把它坚持下去。
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所提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c) 解决学生提出的较简单的问题。
d) 师:好,读完了课文,谁能用“趵突泉真……”来描述自己读完之后的感受?(生自由发言)e) 师:美丽、有趣、壮观的趵突泉,那就让我们赶紧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一下吧!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趵突泉》教案优秀5篇

《趵突泉》教案优秀5篇《趵突泉》教学设计篇一《趵突泉》是篇写景文章,老舍用浓墨重彩介绍了趵突泉的美与趣,读了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身。
全文共有4节,第1节简述济南的三大名胜;第2节概说泉水之美,为济南增添了无穷魅力;第3节写了大泉的壮观与冬日泉水的神秘。
第4节用了一系列排比句式写出了小泉的有趣。
全文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为文眼,向读者展现了趵突泉泉水清鲜而纯洁,大泉昼夜翻滚、生生不息,小泉活泼可爱、善变有趣的动人画面,值得反复品读、欣赏,值得推敲、评析直至存入脑海。
老舍是文学大师,小小一篇《趵突泉》写作手法也十分高超,布局谋篇匠心独具,遣词造句得心应手,字里行间渗透出对趵突泉的赞美喜爱之情,更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这些,都是教学时可开发的资源,要引导学生去赏析、去学习,甚而模仿和创作。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这篇课文,欣赏美文佳句。
2、交流自己喜欢的美句,谈谈自己的感悟。
3、感受大自然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交流自己喜欢的美句,谈谈自己的感悟。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好!听说咱们四(5)班的同学聪明活泼,见多识广,是这样吗?这么一说,我倒想见识一下,考考你们,想接受我的挑战吗?1、游戏导入抢猜城市的别名。
如:广州-羊城,花城;昆明-春城;重庆-山城;哈尔滨-冰城;济南-泉城。
知道广州为什么会称为花城吗?(广州花很多。
广州气候宜人,很适合种花。
)哈尔滨为什么会被称为冰城?(冬天冰很厚,特别冷)同学们知道山东济南的别称为什么叫泉城吗?(济南城里泉水特别多,清代作家刘鄂在《老残游记》中描写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绮丽风光,就是济南的形象写照。
在济南的所有泉水中,最有名的是什么泉,知道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趵突泉) 关于趵突泉,昨天同学们去查了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趵突泉?2、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材料。
同学们收集的资料还真不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趵突泉》教学设计
东沈小学李红光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依次描绘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重点是对三股大泉和小泉景色的描写。
细致的观察、形象的描述以及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个人真切感受,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二、学生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学习和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三、教学目标:
1.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趵突泉、妩媚、疲乏、水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体会作者的感受,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朗读等。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2课时(第二课时为指导朗读、背诵和书写生字)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山东济南是中国有名的泉城,有名的泉就有72眼。
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去参观“天下第一泉”――趵突泉。
2.揭示课题:板书“趵突泉”。
师:谁知道“趵”的意思(跳跃),这是一眼跳跃的泉,一眼有生命力的泉。
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这眼有生命力的泉。
播放课件,生初步感受趵突泉的美。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师:从图上那么多参观的游人,我知道趵突泉一定很美,可是
光从图画上我们还不能完全地领略到它的美,别着急,作者老舍先生在课文中就把这种美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我们一起去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检查认字情况,课件出示。
3.无论从图画中,还是从课文中,我们都感受到了趵突泉真美,这么美的趵突泉对于济南意味着什么呢?课文中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就准确地概括了出来,是哪句话呢?
生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就会失一半的美。
”同时课件出示。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趵突泉在济南美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4.过渡:“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就会失去一半的美。
”趵突泉有这么美吗?现在,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三)品读文本,感受美。
1.请同学们自读3、4段,想想这两段分别讲了什么?
生汇报大泉、小泉
2.学习第三段(大泉)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大泉的句子
(2)交流:
生汇报读句子,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情景?(一年四季都在那里不停地翻滚)
表演体会:它们又是怎样翻滚的呢?谁能用手势来表演一下?
师:这样不停地翻滚,它疲惫了吗?退缩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汇报三个“冒”,两个“永远”
(3)为什么作者连用了三个“冒”?
突出了泉水永不疲乏、力量强大。
师相机指导朗读
(4)趵突泉这样冒了多少年了呢?师出示小资料。
(5)这样的泉,冬天是怎样的情形呢?
“冬天更好……”读到这儿,你想到了什么?(仙境)
怎样才能读出如临仙境一样的感觉呢?(用轻柔、梦幻、神秘的语气)(自由练读-----指名读)
(6)小结:如此永不疲倦,神秘莫测的趵突泉,难怪作者会说“假如没有趵突泉——”
3.学习第四段。
小泉又是怎样的呢?有哪些形态?
生汇报读小泉的三种姿态,体会小泉的姿态万千、五光十色,师
相机指导朗读。
指出“有的……有的……有的……”是排比,“你追我赶”是拟人。
可以用找节拍、画画的方法来体会小泉的不同姿态。
小结:有这样姿态万千、五光十色的小泉,难怪作者要说“假如没有趵突泉——”
(四)拓展文本,延伸“美”
因为趵突泉有着人间仙境般的美丽景色,所以,许多文人雅客都慕名而来,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诗人郭沫若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地下汪洋水,形成趵突泉。
珍珠随处涌,金线自然牵。
关于趵突泉,还有许多的诗句和美丽的传说呢!这个留给同学们课外去查找资料。
板书设计:
9.趵突泉
大泉:永不疲乏神秘莫测
小泉:姿态万千五光十色
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