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帮为何能在近代上海发迹
精选宁波帮【我对宁波帮的一点认识】

我对宁波帮的一点认识2007年9月,我进入宁波大学,这所由宁波帮人士捐赠的大学。
出于这种特殊情愫,让我有了一种去了解宁波帮的想法。
以前通过宁波帮知识竞赛,参观宁波帮博物馆以及网上查阅等途径,对宁波帮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这学期通过《宁波帮研究》这门课,让我对宁波帮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名闻遐迩的“宁波帮”,是宁波人尤其是宁波商人在开展商事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群体称谓。
是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商帮之一。
“宁波帮”形成于明朝,崛起于五口通商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
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
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宁波帮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是勇创大业。
有一句话说,无宁不市。
这说明宁波人的创业精神。
创业,既要有宏大长远的目标,又要有坚忍不拔的实干。
如同创建一座大厦,目标便是构建大厦的总体设计,实干则是建造大厦的钢筋砂石。
宁波地处海滨,田少人稠,在长期外出经商者中,涌现出一大批实业家,他们根在宁波,创业在上海、天津、武汉以及香港、台湾,还有的徙向海外,诸如虞洽卿、盛丕华、吴锦堂、王宽诚、包玉刚、邵逸夫、应昌期等等。
从这些宁波商帮的人生经历中,都可以发现宁波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勇闯大业的精神风貌。
在上海的发展历史中,宁波人创造了50多项第一,比如第一家银行、第一家证券所等等,他们的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报效桑梓。
这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
凡是有宁波人在外地从事实业的地方,几乎都有宁波同乡会的组织,这些同乡会都有一个共同的宗旨,扶助乡亲,报效桑梓。
这种理念在宁波商帮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当他们离别故土,走南闯北,艰苦创业,取得成效之时,不忘报效国家,不忘为故乡父老乡亲造福。
以邵逸夫的乡情为例,可以从他珍藏的“三件宝”中得到证明:一块银元大小的泥土制品,周围镶嵌着一圈稻谷,正中是谷粒镶成的两个字“乡土”,反面是一个“寿”字;一把银制的古式钥匙,上面刻着四个字:“桑梓钥匙”;一块石头镇纸,上面有邵氏先人的手迹。
对外开放下的近代浙江

“宁波帮”对近代社会的作用自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货在中国大量倾销,逐渐使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业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些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成了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一些官僚,买办,地主,商人投资兴办形式工业。
这时,在明清时已经成为十大商帮之一的宁波帮得到了快速发展,为近代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居全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海道辐辏。
宁波有众多的优良港湾,从宁波港起航,商船可借助海潮和风力往来南北,是我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的出发港。
有利的地形为贸易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有,鸦片战争签定《南京条约》,开放包括宁波在内的5个城市。
宁波商帮在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经济中急剧崛起,形成自己的实力地位。
成为我国民族资本的一支重要力量。
宁波商帮在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宁波帮占有重要地位。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不仅有力地瓦解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推动中国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而且使以洋货为载体的西方文明较快地进入中国,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商业,特别是发展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产业,并创造出一大批国货名牌,有效地抵制外货的倾销与垄断,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竞争力。
而由宁波帮经营的近代金融业以强大的实力有力地支持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政治不是离开经济而孤立存在的,面对多灾多难,落后挨打的祖国,在外创业历经磨难的宁波帮商人多有一份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有的进而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其中宁波帮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1916年8月22日,孙中山在宁波演说时就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宁波人对于工商业经营,经验丰富,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人足迹,其能力与影响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宁波帮的故事

宁波帮的文化特色
宁海舞狮,宁波别样的舞蹈艺术。狮舞源于佛教,始于唐代, 宁波服装和国际服装节 盛行于明清。人们在敬神祭祖时,常通过狮舞的习俗寄托丰收、 宁波服装的特点:第一、宁波是中国近代服装的发源地,中 太平的美好愿望。 国的第一件西服、第一件衬衫、第一件中山装都出自宁波裁缝 中国开渔节”,渔文化的生动实践。宁波渔民自古以来就有开 之手。第二、宁波是中国最大的服装产地之一,服装产量占全 捕祭海的民俗。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将渔民的自发仪式上升为 国总量的约12%。第三、宁波是中国最重要的服装出口城市之 一个海洋文化的盛大典礼,集文化、旅游、经贸活动于一体, 一,每年全市服装自营出口可达近30亿美元。第四、宁波市是 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渔乡特色。 拥有国家级服装品牌最多的城市,拥有雅戈尔、杉杉、罗蒙、 宁波河姆渡文化遗址 太平鸟、唐狮、培罗成等一大批全国著名服装品牌。第五、宁 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宁波余姚罗江乡河姆渡 波拥有全国唯一的服装博物馆。 村东北,面积 4万平方米。 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宁波国际服装节是宁波市综合性大型 出土文物内容非常丰富,有人工栽培水稻的大量遗物,有数以 文化经贸活动。至今,宁波国际服装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 万计的,刻有较为精细的装饰花纹的陶器、骨器等。其中人工 届,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之一,在全国各 栽培的水稻,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农作物。 类服装节中唯一获得这一殊荣。
中国最 早的邮 政局在 宁波成 立
“那个年代的”劳斯莱斯
这辆1982年出厂的 劳斯莱斯轿车原属于美 国华商总会创始人应行 久先生,曾在美国接送 过邓小平、万里等党和 国家前领导人,见证了 许多历史时刻,如今由 应行久先生之子应立人 捐赠给宁波帮博物馆作 为藏品永久收藏。
宁波商帮的人文精神

宁波商帮的人文精神班级:学号:姓名:摘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宁波独特的地域文化积淀铸就了宁波商帮群体的人文精神,即使移居外地,历经数代,这种文化天性也不会轻易改变。
正文一、冒险创业,独具胆识人称企业大王的宁波帮巨商刘鸿生有句名言:“做大事,一定要敢于冒大险。
”冒险创业,趋时求新,是宁波帮商人最突出的性格特征。
前面已讲到,宁波帮商人善于把握机遇,顺应时代潮流,大胆开拓活动地域,及时调整经营项目,抢先投资新兴行业。
经营沙船业,遭遇海险是常事。
民谣说:“三寸板内是娘房,三寸板外见阎王。
”宁波帮商人却不畏鲸波,从事海上贩运贸易,创设“南北号”。
又率先筹措巨资,置办轮船,经营轮船航运业。
背井离乡,远渡重洋,有人望而生畏,举而却步,而宁波帮商人措资结队,三次大规模迁徙海外。
这些都表现出宁波帮商人的冒险天性。
宁波人的精神:诚信、务实、勇于开拓、敢为天下先。
对外贸易中也体现了这点。
历史上明末清初朝廷是实行“海禁”的,清朝康熙年间颁布了《展海令》,解禁海市,设立了包括宁波在内的四个海关,从事海上贸易。
在乾隆年间为了便于管理,尽管只保留了广州一个海关。
但是宁波人依然是表现出色。
上海开埠后宁波商人大量涌入,洋行买办是宁波商人的首选,也是他们日后崛起的主要原因。
鸦片战争前,广州是中国唯一对外口岸,广东买办在上海开埠初期的洋行中也具优势,但不久就遭到宁波同行的挑战,并最终为后者取代。
上世纪四十年代,因为内乱很多人到了港台与海外,在那儿重新发展,他们抓住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和港台独特的历史机遇,凭借其在内地长期从事工商业的丰富经验和资本积累,艰苦创业,奋力开拓,迅速在竞争激烈的海外社会站稳脚跟并取得成功与发展,其中香港是又一个宁波商人聚集的中心,像包玉刚和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就是这批人当中的杰出人物,同享“世界船王”美誉。
二、开拓创新,赢得未来开拓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的灵魂。
宁波帮企业家,极富开拓创新精神,从而能顺应时尚,赢得未来。
穆炳元-创造了近代上海的两个第一

穆炳元:创造了近代上海的两个第一穆炳元是谁?在今天鲜为人知。
由于年代久远,加以早期的通事、买办大多地位低下,不但在历史著作中很少提到他,民间史料中的相关记载也极少。
然而,就是这个被人们所忽视的人,创造了近代上海历史上的两个第一:上海“宁波帮”的第一个买办,“洋泾浜英语”教育的首创者。
上海“宁波帮”的第一个买办清末上海,早期的大买办都是从广州来的。
穆炳元生于浙江省宁波府定海县,生卒年月不详。
他本是清军水手出身,受过一定教育。
在“定海战役”中,穆炳元被俘,英国人没有杀他,安排其在英舰上打杂。
其间,英国人看他年轻机灵,做事勤快仔细,就教他学习一些用于日常交流的英语;头脑灵活的穆炳元顺便还学到了英国人做生意的方法和技巧。
1842年6月19日,经吴淞口之战,英舰开进黄浦江,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抵抗,英军攻陷上海。
跟随英军一起进入上海城的就有穆炳元,英军头目看到穆炳元懂些英语,又善于与人打交道,于是经常把他带在身边,让他担任翻译,甚至对他信任有加,派他代为处理一些事务。
穆炳元借此机会,开始了他当买办的生涯。
1843年11月17日,首任驻沪英国领事巴富尔携英商到上海,上海正式开放为通商口岸。
就在这一年,穆炳元接受英商雇佣,成为开埠后上海的第一个新型买办,被称为“上海买办始祖”。
上海刚开埠对外通商时,由于中西长期隔绝,前来做生意的外国人与中国人交易时感到种种不便。
于是,既熟悉国情又懂英语、善于处理琐务又颇得外商信任的穆炳元,自然被派上更大用场,他包揽了中英在上海的一切外贸交易,特别是时常担任大宗交易的中间人。
穆炳元还收洋货运往宁波和浙东其他地方,也曾到过汉口、九江、牛庄、烟台等地从事商业活动。
据姚公鹤的《上海闲话》载:“无论何人有大宗交易,必央穆为之居间。
”成长为职业买办的穆炳元,在华洋交易中敛财有方,积攒成巨富,一跃成为上海的头号闻人。
上海开埠一年内,设立了11家英美商行,23个商人常驻上海。
因业务繁忙,应接不暇的穆炳元不仅自己充当买办,还广收青年当学徒,然后将学徒们一一引荐给外商,减轻自己负担的同时从学徒身上提成抽利,收入不减反增。
“宁波帮”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者 事 竞 成 ”创 立 董 氏航 运 集 团 , 有 苏 伊 士 运 河封 闭 ,而 正 处 在 工 业复 苏 , 拥
) 志存 高远 。 勇于进取
志, 气之 帅也 , 人之 命 也 , 之 根 也 , 木 水
总 吨位 达 10 30万 吨 的各 类 船 10 , 和 发 展 阶段 的 日本 、欧 美 等 国急 需 能 艘 1
维普资讯
‘ ̄ " 神 其 代 值 ‘l 精 及 当 价 "t r l
文 /余 丽芬
今年是“ 宁波帮 的开 山祖爷” 严信 册 第 9 4页) 7 。
厚 诞 辰 10周 年 、 世 10周 年 。 撰 7 逝 0 从 “ 波 帮 ” 发 展 史 来 看 , 们 宁 的 他 策作用 。
( 审时度势 。 二) 把握 商机 “ 宁波帮” 机灵敏捷 、 善捕商机 。 慈
写此文 , 提炼“ 宁波帮” 精神 , 旨在 温故 中许多人生于忧患 , : 如 镇海庄市 人叶 知新, 为当代经营者提供借鉴。
澄衷 (80—19 ) 14 8 9 6岁丧 父 , 读过 溪人严信厚在银楼做事时 ,经刻苦学 只
服 的 精 神 素 质 , 在 经 营 实 践 中 形 成 它?” ( 并 据王遂今 ( 《 宁波帮怎样 经商致 变 成 霉 运 气 。”( 波 帮 怎 样 经 商 致
了独特的 “ 宁波帮 ” 精神 , 在大 力发展 富》 17 4 第 4 —1 8页 , 国 华 侨 出 版 社 言 中 第 12页) 非常重视捕捉国际市 6 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犹有借鉴意 19 9 4年版) 他百折不 挠 , 终于 “ 事有志 场信息 ,9 7年 ,埃 沙 中数 罹磨 难 而 经 久
(8 7 14 ) 16 - 9 5 7岁丧 父 ,只读过三 年 幕 , 协助上海转运饷械事务, 后又督销 但艰难 困苦磨砺 了他 们的意 志 , 关条约) 许外 国人来华办工厂 , ) 允 对民
宁波帮的文化特征

旧宁波府所属鄞县、镇海县、慈溪县、奉化县、象山县、定海县六县,所谓“宁波帮”就是指这六个县在外地经商的商人集团。
宁波所属的六个县是浙江滨海港湾和岛屿的主要所在地,正因如此,宁波商帮文化主要的不是儒家文化,而是海洋文化。
这使得近代宁波商帮有大海的胸怀,大海的气魄,因而是海魂商魄。
海洋文化的特征是开拓进取、审时度势、敢于冒险,反映在宁波商人群体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勇于拓展近代宁波商人善于开拓市场,占领市场。
《鄞县通志》说:“甬俗轻,夙称善商,行贩坐贾,遍于海内”。
《定海县志》也说:“国内北至蒙古,南至粤桂,西至巴蜀;国外日本、南洋,以及欧美,几无不有邑商足迹”。
宁波商人除在本省杭州、台州、温州等地经商以外,还在北京、上海、汉口、天津、沙市、苏州等城市在商界位据要津,特别是上海,成为宁波商帮主要活动地域,“沪地为宁商辏集之区”。
到清末,宁波旅沪经商者不下数十万人。
一些宁波帮巨商成为上海的风云人物。
清末民初上海工商界曾流行一句话:“上海道一颗印,不及朱葆三(定海人) 一封信。
”上海两条以华人名字命名的马路———朱葆三路和虞洽卿路,都是宁波商人。
宁波商帮的活动地域在海外分布甚广。
《慈溪县志》称,邑人“四出营生,商旅遍于天下”。
十九世纪末一批宁波商人闯荡海外,依靠智慧和勤劳,在日本和南洋等地,创造了不凡业绩。
20 世纪40 年代,香港是战后宁波商人活动的大本营。
旅港宁波人以香港为跳板,又以香港为依托,进一步向日本、东南亚和南美洲等地发展。
像香港的两位世界船王,一位是董浩云,他从供职天津航运公司,到自己创办中国航运信托公司,盛时有轮船近150 艘,总吨位达1200 万吨,被誉为“现代郑和”。
另一位是包玉刚,他以一条旧船进军航运业,经过近20 年的奋斗,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
他们把自己的企业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企业,反映出宁波商帮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开放闯荡的广阔胸襟。
宁波商轮公司创办人虞洽卿世界船王董浩云二、善于创新宁波商人保持特色的传统行业的同时,独具慧眼,适时更新经营项目,经营新兴行业。
毛概宁波帮解读

宁波帮形成后第四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是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的数十年。这一时期 有一批宁波帮工商业者移资海外各地,但 大部分宁波帮工商业人士以香港这个国际 自由贸易港为中心继续发展,其后裔与20 世纪80年代以后移居海外各地的宁波籍人 士一起,被称为现代海外宁波帮,他们在 海外创造的业绩,举世瞩目。
劣势: 对资源能源依赖性强 能耗物耗系数高 , 浙江民营企业的领先地位受到挑战
未来:向东是大海
宁波帮精神
树高不忘根的赤子情怀 不甘居人后的开拓精神 大海容百川的开明思想
至实而无妄的诚信品德
励业重义理的互助风格
树高不忘根的赤子情怀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2年至今,已有600多位华侨华人、港、 澳、台同胞向宁波市捐赠2000多个项目,折合人民币已超过 12亿元。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从捐赠内容来看,宁波帮捐赠的重点为教育、医疗卫生、公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益福利和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其中,教育事业占捐款总额 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中兴中学、龙赛中学、兆龙小学、逸夫小学、庄市小学、仁 爱中学、张和祥小学、镇海中学、职教中心等等,都是宁波 帮捐资兴建,或捐资设立奖教、奖学基金 宁波大学
宁波帮形成后第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是清 乾嘉时期。这一时期宁波帮海商获得迅速 发展。宁波帮的活动区域不仅在长江和南 北洋,而且延伸到海外,经营着合法而颇 有规模的对日贸易。由于这一时期宁波帮 的大发展,使一个普通的中国沿海地域商 帮,一跃成为国内著名商帮。到1840年鸦 片战争爆发前后,中国已由十大商帮演变 为晋帮、粤帮、闽帮和宁波帮四强争雄的 新格局。
至实而无妄的诚信品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帮”为何能在近代上海发迹?
澎湃新闻记者徐萧来自文化课
近代上海是中国最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中心,更是一个移民城市,曾被称为“客帮垄断的舞台”。
在上海的众多移民中,宁波移民群体占据了最为引人瞩目的地位。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宁波籍工商业群体(以下简称甬商)在近代上海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第一家机器轧花厂、第一家榨油厂、第一家火柴、第一家机器制造厂、第一家银行,都是在沪甬商创立的。
比如创办燮昌火柴厂的叶澄衷、大中华火柴公司的刘鸿生、五洲大药房的项松茂、中国化学工业社的方液仙、信谊化学制药厂的鲍国昌等,都在近代企业的开拓和经营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像航运界的虞洽卿、西药和娱乐业的黄楚九、钱庄业的秦润卿、银行界的宋汉章,也都是行业翘楚,且不少是横跨各个领域。
创办燮昌火柴厂的叶澄衷、大中华火柴公司的刘鸿生、五洲大药房的项松茂(左起)而从代表上海工商业者利益的团体组织的内部结构上看,甬商的统治地位更为一目了然。
比如1902年成立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此后历经改组为上海商务总会和上海市总商会),27年里换届18次,甬商共有7人14次当选为总理(会长),总任职年限达23年。
据统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段时期内,上海20多个客籍商帮人数总和中,甬商人数占到了七成,粤商约占一成,其他合占两成。
可以说,当时的甬商在上海是独领风骚的。
为何宁波商人能够在近代上海取得如此令人惊讶的成就?日前,在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近代甬商在沪经济活动研讨会”上,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荫贵对此进行了分析解读。
凝聚力强大的同乡组织
朱荫贵认为,近代甬商之所以能够在上海崛起和成功,一定有其他商帮不具备而宁波商人独有的特色和优势,否则就难以说明为何是宁波商人而不是其他商人取得这种成功了。
这些特色和优势,首先一点是宁波帮拥有凝聚力强大的同乡组织,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四明公所和宁波商人旅沪同乡会。
从《张让三手撰上海四明公所缘起》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宁波商人在清嘉庆二年(1797年)就设立了客居上海者的同乡组织四明公所,以每人每天一文凑集的经费,用于在上海“建丙舍(存放灵柩的房屋)、置义冢(公坟)、归旅榇(棺椁)、设医院”等各种公益慈善事项。
四明公所
因此,四明公所自然成为旅沪宁波人在外的活动中心和庇护中心,广大宁波人对它的认同和维护之心也十分强烈。
所以当1874年法租界开马路侵入
四明公所冢地时,旅沪宁波人不惜付出7人死亡的代价进行保卫。
1898年,法国人再次谋划侵入时,再一次遭到了强烈抵制,又以失败而告终。
宁波旅沪同乡会的活动则主要集中在社会救助和推进办学教育两大方面。
在社会救助方面,如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期间,同乡会都设专会办理救护、收容、遣送遭难同乡的善后工作。
而在办学教育方面,包括了设立和推进小学、中学教育,设置各种奖学金等,1927年在上海设立的小学就达到了10所,学生人数最多达3460人。
此外,同乡会还在造桥、修路、疏浚河道等公益事业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
朱荫贵认为,在近代中国,像宁波旅沪童星会这样有效率的社会组织,是不多见的,它和四名公所一道,得到了广大宁波人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以地缘为中心的凝聚力助推甬商发展
中国通商银行五元
1897年,中国诞生了第一家自办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其中9个董事中,3个是宁波人。
其后不久,又诞生了一家纯由旅沪宁波商人发起组织的一家商业银行——四明银行。
四明银行拥有资本150万两,有发行钞票权。
发行钞票的利润大,但是风险也高。
因为当时中国人普遍不信任钞票,而信任银元,所以一旦时局变
动,就容易发生挤兑风潮。
四明银行的资本不算雄厚,所以也曾遭遇几次挤兑风潮,每次都是依靠旅沪宁波同乡的群起支持,而稳渡难关。
四明银行
其中一次,几乎所有宁波人开设的商店,都收兑四明银行的钞票。
甚至有许多宁波籍的工人,看到有人在四明银行外等候兑现,竟然主动倾囊取出现洋,换进四明银行的钞票。
几次下来,上海市民也知道四明银行有同乡全体做后盾,不会动摇,对其钞票的信心也因而增强。
在没有外来压力的驱策下,收入不多的普通宁波籍工人肯主动帮助四明银行分散和承担风险,让朱荫贵感到吃惊,“这样的情况在近代上海乃至整个近代中国,都是极其罕见的。
”
再比如1908年成立的宁绍商轮公司,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外资轮船公司排挤和倾轧。
在历尽艰难从日商、法商手上租到黄浦江一处码头后,宁绍商轮公司立票价为5角,并宣布永不涨价,得到华商拥护。
但洋商为挤倒宁绍,凭借雄厚资本,将票价从1元压减3角,并用其他手段招揽客人。
宁绍商轮公司立票价为5角
在这种情况下,广大旅沪宁波人爆发出惊人的团结力,宁绍商帮下属各行业团体纷纷开会表态并订立守则支持宁绍商轮公司,同时组织“航业维持会”,以支持宁绍商轮公司与外商轮船公司竞争。
比如宁绍商帮绸缎顾绣衣业同人,召开会议,其业董就说:“若是我宁绍公司果然被他逼倒,是我宁绍帮从此破气,必为别帮所笑……所以今日特邀诸公到此,自后或往返沪甬,必要乘自己宁绍轮船,万万不可见目前只小利,去乘他外国人的船了。
”同时还订立了五条规则,包括一切货物必须由宁绍轮船装运、各店逐年预先购买宁绍船票等。
正是在广大宁绍旅沪群体同人的支持下,宁绍商轮公司不仅站稳了脚跟,后来还有实力购买了外商轮船公司的商轮。
反过来,在广大宁波同乡支持下发展壮大的甬商,也尽可能对同乡给予回报。
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武汉形势十分紧张之时,船票价格飞涨,宁绍商轮公司就及时派船赶赴武汉,向急待离开的同乡伸以援手,对贫困者给予免票。
四明公所和宁波旅沪同乡会的作用
甬商清楚地明白,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只有金融和实业相互渗透和支持,才能真正发展壮大起来,正如宁波籍实业家刘鸿生所言:“一个银行,如果没有工商企业的关系,就不能长久存在;而工商企业,如果没有银行作为支柱,也就会限于停闭。
”
据统计,1912、1924、1926、1928、1930、1932、1934年的上海钱庄中,浙江籍的钱庄都占半数以上,而这些浙江籍钱庄中又以宁波籍为主。
银行业同样如此,从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开始,此后多个银行中都可以看到宁波籍人士活跃的身影。
宁波籍商人或是以传统商业起家,然后经营钱庄再进一步促进实业壮大,或是本以钱庄、金融业开始,转而以支持工商业发展来促进本身发展,或者实业经营者以入股方式向金融业投资。
无论是哪种方式,最终的结果都是促进了甬商整体的发展壮大。
朱荫贵最后总结道,像四明公所、宁波旅沪同乡会这样既不属于政府又不同于企业的社团,曾经在近代中国社会中扮演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赈济、教育、医疗和帮助家乡建设等公共利益方面的活动,无疑弥补了近代中国社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取代和扮演了部分政府应有的角色。
它们形成的以地缘为中心的凝聚力,使得宁波籍商人能够在异乡渡过难关、站稳脚跟,加上甬商对金融和实业相结合的重视,促使他们能够超越其他
籍贯商人群体在近代上海经济活动中独领风骚。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