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分级管理模式在医院科研实验室中的实践与探讨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制度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医疗机构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医疗机构的科研能力和医疗质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制度的建设。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管理制度首先需要明确其内外部的职责分工。
内部职责分工包括研究人员的分工、科研项目的组织和管理等。
研究人员的分工应根据其专长和能力进行合理分配,以确保科研工作的高效进行。
科研项目的组织和管理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时间安排以及人力物力的投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外部职责分工包括与其他医疗机构或科研机构的合作、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等。
与其他医疗机构或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共赢,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效率。
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则可以让他们了解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他们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度。
其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管理制度还需要建立一套科研伦理体系。
科研伦理是科研工作的基石,对于保障科研工作的正当性和可信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研伦理体系包括诚信、保密、知情同意和伦理审查等方面。
诚信是科研工作者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应该以真实、客观的态度对待科研数据和结果,并且不得为个人或利益集团谋取私利。
保密是科研工作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于涉及患者隐私和商业机密的科研项目,需要加强保密措施,防止信息泄露。
知情同意是临床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患者必须在明确知晓研究目的、方法和利弊的情况下,自愿参与科研项目。
伦理审查是科研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科研方案的伦理审查,可以保护研究对象的利益和权益,确保科研工作的合法合规。
另外,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管理制度中还需要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确保科研工作高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科研工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管理主要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两个方面。
质量控制是通过统一的实验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确保科研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院系二级管理方案

校院系二级管理方案引言本文旨在提出一种适用于校院系的二级管理方案,以提高校院系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校院系是高等学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人才、推动学术发展和服务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加强校院系的管理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方案将通过明确职责分工、优化流程与系统、加强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以帮助校院系实现更好的管理。
一、明确职责分工在校院系的二级管理中,必须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并合理划分权责。
各级管理者应当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好管理层的示范和引领。
1.校级层面:校级管理人员应确立校院系的整体发展战略,制定校院系管理的总体规划和政策,加强对校院系的指导和资源支持,确保校院系能够有效地履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职能。
2.院系级层面:院系级管理人员应负责具体的院系运营和管理工作,包括招生、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
他们应制定院系的发展战略和计划,并监督执行。
同时,他们还应关注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3.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校院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他们应按照院系的要求,履行相应的教学和学习任务。
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学生则应刻苦学习,积极参与课堂和课外活动。
二、优化流程与系统校院系的管理需要依靠一套科学、高效的流程和系统,以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提高管理效率。
1.招生流程:在招生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方便学生查询和报名。
同时,还应加强对招生宣传策略的研究和改进,确保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报考。
2.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校院系的核心工作之一,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并及时提供培训和指导。
同时,还应加强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科研管理:科研是校院系的重要任务之一,应建立科研管理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并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奖励。
此外,还应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学术与产业的结合。
学校学生分层分级管理与教育策略

学校学生分层分级管理与教育策略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学校学生分层分级管理与教育策略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学生分层分级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旨在根据学生的研究需求和能力水平对其进行分类和管理,以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支持和指导。
教育目标学校学生分层分级管理的主要目标如下:1. 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支持:通过将学生分层分级,学校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需求,从而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支持,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和能力。
2. 促进个体发展:学生分层分级管理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鼓励他们在适合自己水平的环境中发展个人能力和潜力,提高学生的研究动力和自信心。
3. 培养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学生分层分级管理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他们从彼此的长处中互相研究。
同时,不同层次之间的竞争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促进学生的进步。
实施方法学校学生分层分级管理的实施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测评和评估:学校应该采用科学有效的测评和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和研究需求进行客观评估,为学生分层分级提供参考和依据。
2. 确定分类标准:学校需要制定明确的分类标准,例如学术成绩、学科特长、研究兴趣等,以便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级别。
3. 设计差异化的教育方案:根据学生的分层分级结果,学校应该制定差异化的教育方案,为不同层次和级别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研究活动。
4. 灵活调整和管理: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和管理学生的分层分级,确保分层分级管理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发展潜力。
总结学校学生分层分级管理与教育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能够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支持和指导,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学校应该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测评和评估,制定明确的分类标准,并设计差异化的教育方案。
同时,学校还应该灵活调整和管理分层分级,以确保有效实施这一教育策略。
关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双师型”团队建设问题的的思考

应该通过全体员 工及 各部 门同心 协力 , 专业 技术 、 学管 把 科 理、 数据统 计 和 教育 培训 结 合 起 来 , 立 起 全 过程 的质 量 建
体系。
[ ]钟烨 , 2 周利 锋. 婚青 年 避 孕 知识 状 况 分 析. 国公 共 卫 生, 未 中
质 量 的 教 育 作 为 全 面 质量 管 理 的基 础 。 实 施 全 面 质 量 管 理 ,
的质量 , 而且在对 机构 长远 的质量 进 步产生 深刻 的影 响 , 使 其获得持续性的长远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H P Por si R p d c v H ah R s r . e ea WH , 1 R . r e n er ut e el e a h G nv : O gs o i t ec
多 的优 秀 检 验 人 才 。笔 者 关 于 医 学 检 验 技 术 专 业 “ 师 型 ” 双
问题 ” 的研究与实践 , 合理整合教 学与临床 医疗资源 , 充分利 用有 限的时间 , 全面 提高教 师 的综合 素质 , 教师具 有较 强 使
知识结构 ( 专业 理论和专 业技术知 识 ) 能力 素质 ( 育教学 、 教 能力 、 专业技术能力 、 专业 指 导能力 ) 和职业素 质 ( 职业 品德 和关键能力 ) 为 以后从事临床工作 及教学打下 良好的基础 , , 从而提高学校 在各兄 弟院校 中的竞争 力。最终 探讨 出一 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团队建设问题进行 了探讨与研究 , 具体研究与成果如下 。 1 医院的现状 与背景
符合学校实际情况 的医学检验 技术 专业 双师 型素质 人才 培
养模式 。 22 研究 内容 . 以全 面提 高师 资队伍 整体 素 质为 中心 , 以
医院管理中的科研与教学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评价体系
合理配置医院的人、财、物等资源,为科 研与教学提供充足的保障和支持。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科研与教学成果 纳入医院整体评价体系中,激励教师和医 生积极参与科研与教学活动。
THANKS
感谢观看
科研项目的实施管理
01
制定实施计划
项目负责人需根据项目要求,制 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研究内 容、方法、时间安排等。
资源调配
02
03
进度监控
合理调配医院内外的资源,包括 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项目顺 利进行。
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定期 检查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 进行。
科研项目的结题与成果管理
医院管理中的科研 与教学管理
目录
• 医院科研管理概述 • 医院科研项目管理 • 医院教学管理概述 • 医院教学项目管理 • 医院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及融合发展
01
CATALOGUE
医院科研管理概述
医院科研的定义与重要性
医院科研的定义
医院科研是指以医院为研究场所,以 临床实践为基础,以提高医疗服务质 量和水平为目标,开展的医学科学研 究活动。
04
CATALOGUE
医院教学项目管理
教学项目的立项管理
立项申请
医院教学项目需提交立项申请书,包括项目 名称、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 期成果等。
评审与审批
申请书需经过专家评审和相关部门审批,以确保项 目符合医院教学发展规划和要求。
项目合同
通过评审和审批的项目需与医院签订项目合 同,明确项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经费 等。
成果评价
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包括学术价值、实践 意义、经济效益等方面。
成果推广
临床实习教学工作管理实践与论文

临床实习教学工作管理的实践与探索【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把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
结合我院近年来临床实习教学工作管理模式,分析临床实习教学工作的现状,提出管理对策,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以教促学、以教促医,从而提升学生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关键词】临床实习;教学工作管理;实践;探索【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87-01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是通过实习阶段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巩固、提升和运用所学医学知识的过程,是医学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作为鄂东地区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每年接收多所医学院校不同层次医学实习生300余人,这些医学实习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有三年制中专生,五年制高职高专学生,也有全日制大学本专、科生。
笔者通过近五年的实习教学工作管理,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和研究临床实习教学工作的管理模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1 做法1.1 强化岗前思想道德教育实习生到院后,随即进行岗前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医院实习生管理制度等有关规章制度,强调实习阶段的纪律,通过以往的案例分析教育学生,重点抓好实习前期教育,强化实习阶段实习生既是学生又是“准医务人员”双重身份的教育,教育学生培养严谨认真的工作学习态度,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临床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2 分级管理,加大对实习生的督导管理力度近年来,我院对实习生的管理逐步形成了三级管理模式:实习院校指派教师与我院主管实习工作的同志总体安排实习计划和协调管理;医院临床带教工作小组根据实习大纲的具体要求制定临床教学实习目标和考核项目,组织和督导带教老师具体落实实习计划;各科室护士长以及带教老师具体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
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实现科室对实习生月考评、医院临床带教工作小组对实习生季考评。
医院科研分级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科研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医院科研水平,推动医院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分级原则1. 根据医院科研实力、学科优势、科研方向等因素,将医院科研分为三个等级:国家级、省级、院级。
2. 国家级、省级、院级科研分别代表医院科研的最高水平、较高水平和基础水平。
三、管理职责1. 国家级、省级科研管理(1)由医院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执行、结题等全过程管理。
(2)对申报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的课题负责人进行严格审查,确保项目质量。
(3)定期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院级科研管理(1)由各科室负责院级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执行、结题等全过程管理。
(2)各科室应定期召开科研工作会议,研究解决科研项目中的问题,提高科研项目质量。
(3)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对各科室的院级科研项目进行抽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四、申报条件1. 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申报条件(1)课题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课题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3)课题内容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对推动医院科技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2. 院级科研项目申报条件(1)课题负责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
(2)课题组成员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能够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3)课题内容具有实用性,对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促进学科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五、经费管理1. 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经费按照国家、省级相关规定执行。
2. 院级科研项目经费由医院科研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3. 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接受医院审计部门的监督。
六、成果转化1. 对取得国家级、省级、院级科研成果的项目,医院应积极推动成果转化。
2. 项目成果转化收益归医院所有,用于支持医院科研工作。
七、奖惩1. 对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和团队,医院给予表彰和奖励。
不同教学模式在医院检验科实习带教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不同教学模式在医院检验科实习带教管理中的实施效果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针对医学生实习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
在医院检验科实习带教管理中,不同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提高实习质量和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不同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包括传统教学模式、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进行讨论。
传统教学模式在医院检验科实习带教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是最为常见和普遍的。
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讲解、讲义和实验指导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结构清晰、内容全面,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要求。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是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实践环节,导致学生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在医院检验科实习带教管理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有待改进。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医院检验科实习带教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是相对较好的。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相关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其逐渐具备成为优秀医学实习生的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自主学习的有限性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等。
在医院检验科实习带教管理中,问题导向教学模式需要与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共同提高实施效果。
实践教学模式在医院检验科实习带教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是最为理想的。
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参与医疗工作和临床实习,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接触和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贴近临床实践,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实用技能和实际应用。
实践教学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具备成为合格医生的能力。
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相对复杂,需要医院和教育机构的密切合作,才能确保实习环境和条件的合理安排。
在医院检验科实习带教管理中,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大力推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06-08 林镯(1985-),男,浙江乐清人,实验师,硕士。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室采用从上到下的垂直管理模式,以“实验室”为核心进行管理,与研究生的科研实验活动不能保持一致,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师生分级管理模式,让研究生参与实验室管理,以“研究生的科研实验活动”为中心进行管理调整,最大限度满足研究生在科研实验活动中的需求,能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效率及实验室运转效率。
[关键词] 医院;科研实验室;师生分级管理[中图分类号] R197.323;G48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8.04.016·高 教 研 究·医学科学研究与创新是医学理论更新和医疗方法改进的基石,也是教学研究型医院的一项重要任务[1-2]。
医学科学研究必须依靠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而科研实验室是这套体系最基础的载体。
实验室是研究人员获取科研数据的场所,也是研究人才培养的基地[3]。
良好的实验室建设及先进的管理理念能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有利于各类医学研究项目的开展实施,进而提升医院的科研水平[4]。
对于医学类高校而言,其附属医院的科研在整个学校的科研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
由于科研意识的增强和承担的科研项目增加,医院内相继成立了一批不同规模的科研实验室,比如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各医学学科实验室。
实验室的运行需要硬件建设外,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医院科研实验室通常采用从上到下的垂直管理方式[6],且实验室管理人员相对较少,造成了实验室的运转效率不高,不能高效地服务于研究生的科研实验活动。
1 医院科研实验室管理模式现状分析医院科研实验室的管理普遍采用实验室主任负责制。
作为实验室的负责人,实验室主任的任务是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实验室的发展方向。
由于实验室主任通常身兼其他行政职务及承担医疗任务,无法对实验室的内部事务做到事事亲为,所以在实验室主任之下,通常设有二级管理层,即实验室管理员来处理实验室的具体事务。
实验室管理员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实验室制度建设、仪器设备采购及维护、研究生管理及仪器使用培训、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管理等。
而位于二级管理层之下的研究生,是真正的科研主力,其主要任务是完成科研任务,并要服从实验室管理员的管理。
从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管理员,再到研究生的垂直管理模式看起来权责清晰明确,实际上存在以下缺点:①以“实验室”为核心进行管理,忽视了以“研究生的科研实验活动”为核心的管理理念;②作为科研成果产出主力的研究生处于完全被领导的地位,失去了实验室的主人翁意识;③研究生的需求与实验室管理员的安排存在不一致性,降低了研究生科研实验的效率。
2 师生分级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及意义实验室的运转需要人的参与,人是实验室的主体[7],研究生是整个实验室的核心力量,实验室的一切管理行为应该为这个核心群体的实验活动来服务。
由于实验室的垂直管理模式把研究生完全当作被管理者,而不是最大程度服务于研究生开展实验工作,因此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研究生实验活动的效率。
让高年级的研究生参与实验室的管理,师生分级管理实验室,能最大程度地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同时能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压力,并能有效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高年级研究生具有几个特点:①一般已经过2年时间的实验室磨练,对实验室的管理程序及仪器设备的操作都比较熟悉;②课题实验已进入尾声阶段,相比低年级的研究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实验室管理;③心智比低年级学生更为成熟,待人处事方式更加稳重;④与实验室管理教师接触时间较长,遇到问题更加容易沟通。
基于高年级学生的以上特点,选择那些人品优秀,科研工作表现突出,坚持原则做事的高年级研究生作为实验室学生管理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师生分级管理模式以服务研究生的科研实验活动为最终目的,具有如下优点:①研究生从“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调动了研究生参与实验室建设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②研究生是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一线操作人员,成为实验室管理者,有利于仪器设备的维护;③研究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进行科研实验,贵重仪器在学生管理员的协助管理下可以在非工作时间开放,有利于研究生高效地进行科研实验;④研究生既是学生又是管理者,其作为学生管理员能从研究生科研实验的角度考虑实验室的管理,并能与实验室管理教师良好沟通及提出管理改进建议,提高实验室的运转效率;⑤研究生参与实验室管理,能提升其自身能力,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增加优势。
3 师生分级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师生分级管理实验室的基础是管理教师对实验室进行主导管理,学生管理员协助教师进行管理。
师生分级管理模式的关键是实验室管理教师与学生管理员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实施有利于研究生科研实验活动的管理改进措施。
实验室管理教师与学生管理员之间的良好管理协作,能收获到“1+1>2”的效果。
师生分级管理需要实验室管理教师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把优秀的高年级研究生从制度上纳入到实验室管理人员中来,共同参与实验室的管理。
同时,实验室管理教师要在情感和心理上给予此类学生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以促进他们更好地完成实验室的协助管理。
3.1 管理划分 科研实验室的运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最基本的管理工作可分为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人员管理三方面,其相辅相承,缺一不可[8]。
作为负责具体事务管理的实验室管理教师,需要对各方面的管理进行细致合理的划分,以便安排给学生管理员进行协助管理。
科研实验室管理中最常见的是仪器设备的管理,根据仪器设备的特点及操作复杂程度,安排每位学生管理员协助管理指定的仪器设备。
比如安排某位学生管理员专门管理荧光定量PCR仪,安排另一位学生管理员专门管理凝胶成像系统。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整个实验工作开展的基础,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可专门安排一位学生管理员协助管理,在研究生团队中督促危险化学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时发现制止危险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消除隐患。
实验室的研究生人数较多,可安排一位学生管理员协助管理研究生的入室、考勤及请假登记等,以便管理教师及时掌握研究生的去向。
3.2 管理培训及责任落实 学生管理员参与实验室的管理,需要对其划分的管理任务进行培训,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完成管理任务。
实验室管理教师需要对管理仪器的学生管理员进行全方面的仪器操作培训,包括仪器设备的标准操作程序、有关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故障排除,以便他们能更好地实施仪器管理工作。
同样,危险化学品的正确使用也需要进行规范的培训,包括安全操作程序及废弃化学品的处理等。
师生分级管理实验室,除了管理划分外,更为重要是管理责任心。
在实验室的管理中,管理教师需要对实验室全方面负责,学生管理员需要对其划分的管理任务进行负责。
从实验室管理教师到学生管理员,只有所有管理人员抱着强烈的责任心做事,实验室才能高效运行。
责任落实需要将实验室管理教师和学生管理员的责任用制度进行规定。
此外,实验室管理教师还要经常督促检查学生管理员的管理情况,只有这样,实验室才能在实验室管理教师和学生管理员的共同努力下进行高效地管理及运行。
3.3 管理沟通 师生分级管理实验室需要管理教师与学生管理员之间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来解决遇第4期第48卷到的各种问题。
除了面对面沟通外,实验室管理微信群也能使管理教师和学生管理员进行高效的即时双向沟通。
比如非上班时间某台仪器出现了故障,而学生管理员又排除不了故障,那么这位学生管理员就可以将仪器的故障码拍下通过微信群发给管理教师,管理教师就能即时告诉学生管理员最佳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避免了因仪器故障而耽误研究生的科研实验活动。
此外,实验室管理教师与学生管理员需要定期开会对实验室的管理问题进行沟通讨论。
在管理会议上实验室管理教师可以提出学生管理员的管理不足部分并督促加以改进,同样学生管理员也可以提出更好的服务于研究生科研实验活动的建议供管理教师进行采纳和实施。
只有实验室管理教师与学生管理员无缝沟通,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才能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为研究生的科研实验活动服务,提高实验室的运转效率。
4 结语医院科研实验室的垂直管理模式虽然能使实验室有序地运转,但没有最大程度服务于研究生的科研实验活动。
采用师生分级管理模式,以“研究生的科研实验活动”为中心对实验室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实验室的运转效率。
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师生分级管理实验室能明显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提高研究生团队的凝聚性和科研效率。
参考文献:[1] 杨建斌, 王琴. 医学科学研究对建设现代化医院的意义[J]. 交通医学, 2014, 28(6): 747-748.[2] 常广明, 王永晨. 转化医学引领研究型医院发展[J].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15, 2(6): 42-45.[3] 武芳.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 39(7): 206-209.[4] 唐喆. 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科研效率[J]. 中国高校科技, 2014(7): 22-23.[5] 王辉, 高俊, 章津, 等. 高校附属医院科研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8(3): 347-349.[6] 付汉东, 张爱华, 鲁艳, 等. 新形势下地市级综合医院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 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5): 806-807.[7] 连纯华. 论高校实验室人本管理理念[J]. 海峡科学, 2008 (11): 77-79.[8] 杜清, 陈建伟. 开放共享 做好科研院校的实验室管理[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4): 233-236.(本文编辑:丁敏娇)[5] H ILL B F. The founding and early history of the Institute ofLaboratory Animal Resources[J]. Lab Anim Sci, 1980, 30(4): 780-785.[6] 杨果杰. 参加2001年日本实验动物科学技术大会有感[J].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1, 18(4): 19-22. [7] 乔兴旺. 中国医学实验动物管理立法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29(10): 74-76.[8] 陶雨风, 刘忠华, 毕玉春, 等. 国内外实验动物管理体制及法规条例的比较[J]. 实验动物科学, 2011, 28(4): 46-51. [9] 师长宏. 美国比较医学中心实验动物管理与保障工作介绍[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6, 26(1): 86-88. [10] 朱玉峰, 王元占, 杨培梁, 等. 我国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 医学与哲学, 2012, 33(15): 19-21. [11] 李小媚, 舒安利, 肖素军, 等. 关于实验教学中实验动物的伦理学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 27(6): 876-878. [12] 李楠, 孙荣泽, 王天奇, 等. “我们”的福音——实验动物福利伦理法规与标准[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6, 26(3): 89-90.[13] 戴银燕, 柯贤福. 面向科研安全的实验动物许可管理制度研究[J]. 今日科技, 2016(11): 46-49.(本文编辑:贾建敏)林镯,等:师生分级管理模式在医院科研实验室中的实践与探讨(上接第3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