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特殊性研究
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对策

1 概 述
为保 持 全 国土 地 调 查 数 据 的 现 势 性 , 依据《 中华 人 民 共和
国土 地 管 理 法 》 和《 土地调 查条例》 等相 关规定 , 我 国在 2 0 1 4 年 变 更 调 查数 据 的基 础 上 . 在 全 国 范 围 内启 动 2 0 1 4年 度 土地 利 用 变更 调 查 监 测 与核 查项 目。 通 过 该 项 目的 实施 , 国 家将 掌
在 古 建 筑之 中一 定 要 设 置 必要 的 防 雷 设施 ,从 而 有 效 避 免 雷 击 引发 火 灾 :此 外 还 应 该 对 古 建 筑之 中的 可 燃 性 物 质 以及 易 燃 材 料 采 取 适 当的 阻 燃 措 施 。 对 于那 些 重 点 保 护 的 古建 筑还
应 该 落 实 责 任 制
宣城 具 有 1 8 1 2处 古建 筑 ,其 中有 1 1处 古 建 筑 为 全 国重 点 文 物保护单位保护 建筑. 3 5处 古 建 筑 为 省 级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保 护 建筑 , 而这 些 古建 筑 大 都 是砖 木 结 构 以及 木 结 构 。而且 不 管 是
哪 种 形 式 的 古 建 筑 .其使 用 的 材料 以及 结 构 都 已经 由于 年 久 而严重老化 , 较 为 陈旧 。 所 以. 在 火 灾 问题 发 生 之后 , 既 保 证 人 员安 全 疏散 、 建 筑 结 构 完整 等 , 又尽 可 能保 持 其特 有 的 价 值 难
为 今 后 开 展 年 度 变 更调 查 数据 国 家级 更新 入 库 工 作 提 供 技 术 帮 助 , 也 可 促 使 地 方 变 更调 查 技 术 单 位 提高 数 据 质 量 。
【 关键词 】 变更调查 ; 数据更新入库 ; 问题 处理 【 中图分类号 】 F 3 0 1 . 2 【 文献标识码 l A
浅谈我国古建筑消防对策

旦其 中一 处起 火 ,那么 很 容易殃 及 旁边相 邻 的建 筑 , 形
古 建筑 是 整个人 类 的财 富 ,一 旦毁 灭便 不 可再 生 , 我
成 火烧连 营 的局 面 。
们 必须 提高 对古 建筑消 防 设计 、 规划 、 保护 工作 的重 视。 我国预 防 建筑 火 灾 的基本 对策 分 为两 类 , 一 类是积 极 1 . 4 电器 设备 。古 建筑 中 的 电器 设备安 装和 使用 不 当 防火 对 策 , 即采 用预 防失 火 、 早 期 发现 、 初 期 灭火 等措 施 : 容易 引 起火 灾 , 主要 表 现在 : 古建 筑 中 电源 电线 多 数安 装 利 时间较 长 导致 陈 旧或安 装不 符合 要 求等 引起短 路 起火 , 其 另一 类是 消极 防 火 对策 ,即 起火 后尽 量 不使 火势 扩 大 , 用耐 火构 件 等设 计 防火 分 区 , 以达 到 控制 火灾 的 目的。 古 次古建 筑 中 电器 使用 时间过 长 或设备 不 良以致 高温起 火 。 是社 会 的宝贵 财 富 , 对其 进 1 . 5 使用 用 途 。 一 些古 建 筑 用 于 宗 教 活 动 时烧 香 焚 建筑 是 人 类 历史 的文 化遗 产 , 行科 学 的防火 保护 是全 民 的责任 。 我们 应该 根据 我 国 “ 预 防消 结合 ” 的消 防 工作 方针 , 采取 积 极 防 火 对策 , 1 . 6 管理 。不 少 古建筑 地 处偏 远 , 缺 乏防火 管理 理 念 防 为 主 、 从 根本 上减 少 火 灾 的发生 ,同时也 要 重视采 用 消极 对 策 , 和 监督措 施也 直接 或间 接 的威 胁和 影 响古建筑 的安 全。
0 引言 著 名 古 建筑 学 家 梁 思 成 说过 : “ 建 筑 是 人 类一 切 造 型 不 能满 足消 防用 水 的古 建 筑 , 应 修 建 消 防池 , 并 保 证足 够 创 造 中最庞 大 、 最复 杂 , 也最 耐久 的一类 , 所 以 它所代 表 的 的 用水量 , 寒冷 地 区还应 该采 取防 冻措 施。 在 有河 、 湖 等 天 民族 思想和 艺 术也 更显 著 , 更 多面 也更 重要 。我 国 的建筑 然水 源 可 以利用 的地 方的古建 筑 应修 建 消防码 头 , 供 消 防 有着 几 千 年深 厚 的 文化 背 景 , 研 究传 统 古 建筑 , 只 有 结 合 车停 靠汲 水。 当时 的 时代和 文化 背景 , 才能探 明 其真 正 的含 义和表 达 的 2 . 3 古建筑 使 用香 火 和用 电管理 。经 过批准 进行 宗 教 历史 意义 。” 古 建筑 是重要 的历 史 文化遗 产 , 是 国 家文 明的 活 动 的古建 筑在 燃 灯 、 点烛 、 烧香、 焚 纸 的过 程应在 规 定地 重要 标 志 , 是全人 类共 同的宝 贵财 富 。 它不 仅 遗 留下 了人 点 和位 置 由专人 负 责看 管 。 国家 有关部 门规定 , 凡 列 为重 类 文 明进步 的历 史痕 迹 , 也 同时预 示着 人 类 未来发 展进 步 点 保护 的古建 筑 , 除砖 、 石 结构 外 , 一般 不 准安 装 电灯和 其 的方 向。历 史 不 能复制 , 从 古至今 种 种案例 表 明古建筑 火 他 电器 设备。 如 必须 安装使 用 , 须经 当地文物 行政管理 部 门 灾 的发 生 留下 的遗憾 和 空 白是无 法弥 补 的损 失 , 所 以对古 和 公安消 防部 门批; 隹, 并 由正式 电工 负责安 装维 修 , 严 格执 建 筑消 防研 究与 探讨有 着 重大 的意义 。 行 电气安 装使 用规 程 。 对于 陈 旧的 电气设备 应及 时更换 , 减 1古 建筑火 灾危 险性 表现 少潜在 的危 险源。 1 . 1 材 料 。古建 筑 历史 悠 久 , 多 以木 结构 形 式 为主 要 2 . 4 创造 古建筑 安全环境 。 在 古建筑 范围 内 , 应尽量 避 结构 形 式 , 大量 的采 用木材 这 一 传 播火 焰 的 媒 介 , 具 备 了 如柴 草、 木料 等。 对于古 建筑 中的木质 容 易发 生火 灾 的物质基 础 , 使 古建筑 具 有 比较 大 的火灾 危 免 易燃 物品 的堆放 , 构件 在不改 变其外观 的情 况下应 喷涂 防火材 料增加 其耐 火 险性 。 在修缮 古建筑 时 , 应 对木料 进行防 火 处理 。一 些规模较 1 - 2 地理 位 置。 我 国古 建筑较 多且 分布 在 全 国各地 , 性 , 大的古建筑 , 应在 不破 坏原有格 局 的情况下 设 置防火 门、 防 大多 远离 城 镇 , 普 遍 缺 乏 自救 的 能力 , 既没 有 训 练 有素 的 在火 灾发生 时尽 量延缓 火势 的发展。 人 员也 没有 可靠 的消 防灭火 设备。另外 很 多古建 筑建造 地 火墙进行 防火 分隔 , 2 _ 5 加 强个人 思 想安 全意识 。除 了要加 强古 建筑 单位 势较高 , 缺 乏水 源 的 同时道 路 受 到阻 碍和 限制 , 使 得 古建 人 员 的防 火 意识 , 还 应 该加 强 周 围群 众 的 意识 , 在 古 建 筑 筑 在发 生 火灾 时不 能及 B 1 , -  ̄ I " 救损 失・ 惨重。 的 显著 位 置做 好 防火 提醒 , 加 大消 防 宣 传 力度 , 杜绝 主观 1 . 3 结 构形 式。多数 古建 筑 以单 体建 筑 为基 础 组成 各
古建筑消防特性及防火对策

古建筑消防特性及防火对策宋泽春(包头市公安消防支队,内蒙古包头 014030) 摘 要:针对古建筑特有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和消防安全特性,探讨新形势下古建筑防火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古建筑;消防安全;防火 中图分类号:T U99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6)01—0120—02 古建筑是指古人遗留下来的距今有较长历史年代且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
它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历史资料,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建筑的基本特征是古,它与现代建筑相比,在防火安全保护上有着截然不同的重要特性,而把传统的建筑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在服从它的整体性、观瞻性的前题下,消除火的隐患,保证消防安全,是我们全民共同的责任。
1 古建筑消防安全的主要特性1.1 古建筑地理及环境特性我国古建筑除少量建造在城市市区或近郊外,绝大部分建造在远离城市的高山深谷中,建造时一般都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建筑峻峭,随城就势,院落相错,通路曲折逶迤,构建在山腰和山顶或处于深山环抱中,人员徒步到达都非常困难,消防车更难以靠近,加之古建筑远离城镇,消防水源缺乏,灭火用水得不到保障,如泰山,九华山,华山等许多名山上的古刹道观,位于山顶或山腰,消防水源缺乏,和尚、道士、游人、香客只能沿石级攀登,更何况消防车的通行,一旦发生火灾,只能自救,从而丧失了有效控制火势的机会。
少数建筑虽在城镇附近,但也大都是道深港窄,经墙夹道,门槛重重,台阶遍布,高低错落,普遍存在建筑形体高、院墙高、过门高、过道窄的现象,对火灾的扑救工作很不利。
1.2 古建筑结构安全特性古建筑有独立建筑或建筑群,其结构多为砖木或纯木结构的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耐火性能差。
而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又具有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性能。
如古建筑屋顶严实紧密,在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迅速导致“轰燃”;再如古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木材的裂缝多,火灾发生后,火势蔓延快,燃烧猛烈。
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探讨

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探讨古建筑是我们国家文化遗产中最重要、最独特、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古建筑的建造和保存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缩影。
但是,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质,其消防安全问题也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
因此,在建筑保护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地保护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而且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古建筑的特点1. 结构复杂,建筑韵味十足古建筑的建造复杂而严谨,既有精确的科学方案,又有雕刻工艺和艺术构思,其中每个构件都有独特的形式和意象。
其因地制宜的建造手法,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空气流动和温度变化,使其呈现出独特的建筑风貌。
2. 消防设施简陋古建筑修建时期较早,建筑师的文化程度有限,消防安全方面的知识匮乏,加上当时建筑材料的自然特性限制,使得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设施简陋,难以承受火灾。
3. 建筑年久失修古建筑的建造时间基本上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重大时期都有所体现,到了现在也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过仔细的维护和检修,有的古建筑已经存在较为严重的损坏,消防安全问题需要重视。
二、古建筑消防安全的保护需求1. 设计防火设计在古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应根据其特点,加强防火设计方案设置。
对于具有木结构的古建筑,应按照防火的要求进行施工。
必须要防止火灾在结构上蔓延,应尽量减少可燃物质的使用,特别是木质部分。
2. 配备防火设施在古建筑中,要配备足够多的消防器材、逃生设施和消防博物馆等设施,为救援、灭火等提供支持和帮助。
必须要定期检查消防设备,确保其有效性,保护古建筑及其内部设施。
3. 建立组织规范的管理机构针对古建筑灾害管理和维管要由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
其主要责任是建立正确灾害预防观念、监督消防设备的及时维修、防范短缺漏洞、规范员工消防安全作业、以及及时报告安全事件。
三、如何加强古建筑消防安全的保护1. 定期检查古建筑的消防设施必须要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是否有效,保管齐全,能否稳定运行。
特别是消防水源,必须要每年进行一次调查检查,查看其水量、水源入口是否干净清洁,消防车能否就近到达等情况。
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对策

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对策古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财宝。
它不仅遗留下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痕迹,也同时预示着人类将来进展进步的方向。
它是属于全人类的珍贵财宝,对其进行科学的防火爱护是全民共同的责任。
在古建筑的各项爱护工作中,防火爱护毋庸置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由于古建筑物所具有的特别意义及价值特性,与现代建筑物相比,在防火平安爱护工作上有截然不同的重要特性。
例如,古建筑是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产,发生火灾后,具有不行再生性。
这就打算了我们必需提高对古建筑消防设计、规划、爱护工作的重视。
古建筑的地理及环境平安特性古建筑及古建筑群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气候等因素,如地形、地貌、洪水、雷击、水源等,由于历史背景及长期变迁等缘由,与现代建筑物的相关条件截然不同,对古建筑的消防平安有重要的影响。
大多数的古建筑远离城镇,建于环境幽静的高山深谷之中,地理位置偏僻,道路坎坷坎坷,消防水源缺乏,消防车辆难以通行。
即使座落在城区的古建筑,由于历史的缘由,也大都地处成片民居包围之中,如太原的崇善寺与四周的民用建筑只有一墙之隔,防火间距不足,对古建筑构成了严峻威逼,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形成火烧连营之势。
从防火平安的先天及后天条件上看,古建筑的整体消防平安牢靠度均已大幅降低。
又因其“客观的存在”,使得转变、改造其结构、增设消防平安设施相对困难。
如何既不破坏古建筑物原貌,又能真正达到其防火平安的指标;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加强对古建筑物的防火爱护,应是深化研讨、亟待解决的问题。
古建筑结构、材料平安特性文物古建筑大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耐火性能极差。
以山西为例,该省18118处文物建筑中砖木结构的就有9000余处,宋、元以前的地上文物建筑占全国的72.6%,其中国家级文物爱护单位(国保)有119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就有93处。
无论是归属于何种形式的古建筑物,其结构及使用材料均已年久老化,斑驳陈旧。
对当前我国木构古建筑消防技术保护

对当前我国木构古建筑消防技术保护的探讨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古建筑特点的分析,寻找出古建筑的防火弱点,进而提出有效的防火方法,并通过进一步的设计上的改进,对古建筑加以保护。
关键词:古建筑消防安全火灾性能化设计中图分类号: x92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我国古建筑的火灾特殊性由于我国古建筑本身的特殊性,易于发生火灾是其致命的弱点。
由于我国的古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因此其燃烧性和火焰的传播能力都相当强,一旦起火,就好像装满干柴的炉膛,加上严实紧密的屋顶,导致火灾发生时的屋内的烟与热很难散发出去,使得屋内的温度骤然上升,迅速燃烧。
由于古建筑的结构原因,其构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同时木材之间的缝隙和拼接也较多,而且很多建筑都在山上,通风条件特别好。
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大火迅速蔓延,火势凶猛,甚至形成立体火灾。
所以,古建筑的火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1.火灾的荷载较大,而且古建筑的耐火等级偏低。
在我国,古建筑多采用木结构为主的结构形式,梁、斗、柱层层叠叠搭筑而成。
一般的古建筑,每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所使用的木材大约为1立方米,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古建筑,木材的使用量还要更多,因此火灾荷载远要比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荷载高得多。
同时,我国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其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都非常充分,所以当火灾发生时,屋内的烟与热很难散发出去,致使屋内温度快速升高,甚至形成立体燃烧。
1.1.由于我国古代对于消防设施非常缺少,所以发生火灾时,扑救难度非常大。
在我国,古建筑的分布广泛,而且基本处于远离都市的深山之中。
这些古建筑在建设之初往往没有考虑到自救问题,所以消防设施相当匮乏,同时也缺管消防意识,所以当火灾发生时,城镇的消防人员很难第一时间赶到救援。
另外,很多古建筑都存在缺少水源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比较高大的建筑,即便有水也很难救援。
同时建筑周围的道路狭窄,门槛、台阶等设施对于救援也有一些阻碍作用,使得古建筑的救火更加困难。
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特殊性研究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特殊性研究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6240-94 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特殊性研究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引言中华民族有着博大久远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5000 年文明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迄今我国已有29处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大遗产国。
还有100多个项目被列入遗产预备清单中,居全世界首位,已经成为遗产大国。
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待文物古建筑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
然而,目前的现实是,绝大多数的古建筑,在消防方面均未有较完整的规划。
以山西为例,共有木制结构古建筑18118处,宋、元以前的地上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的72.6%,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保)有119处。
这么多的古建筑,除平遥古城的消防专业规划正在编制中外,其余的还没有一个做出消防专业规划。
当前,尽快能科学、合理地对古建筑做出消防安全保护的规划,将古建筑的消防专业规划纳入总体保护规划,已显得刻不容缓。
13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对策分析

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与消防安全对策分析1. 引言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珍贵五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
因此,保护好这些文物古建筑,利在今世,功在千秋。
在所有对文物古建筑的危害当中,火灾无疑是首当其冲。
数据表明:2000年全国文博单位、古建筑发生火灾6起,烧毁城楼一座、牌楼一座、古建筑5间。
2001年全国文博单位、古建筑发生火灾4起,烧毁大殿一座、古建筑165平方米。
2002全国文博单位、古建筑发生火灾4起,烧毁寺院一座、大殿一座、房屋65间,过火面积1865平方米。
而最近文物古建筑火灾事故更是频频发生,令人痛心疾首。
如2003年1月20日,作为世界遗产地的武当山发生火灾,名噪千年的遇真宫主殿化为灰烬;2004年6月20日,具有700余年历史的北京护国寺发生火灾,其西配殿被完全焚毁。
因此,目前我国文物古建筑火灾形势十分严峻,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已经成为了各级消防主管部门任务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从火灾科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讨论古建筑火灾的危险性与火灾动力学演化过程,并就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对策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2. 古建筑火灾危险性我国历史上众多的古建筑之所以毁于火灾,今天幸存下来的绝大多数古建筑也历经火劫,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古建筑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一)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我国古建筑绝大多数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形式,火灾荷载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耐火等级低。
古建筑中的木材,经过多年的干燥,成了"全干材",含水量很低,因此极易燃烧,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由于质地疏松,在干燥的季节,即使遇到火星也会起火。
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具有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
古建筑起火后,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而屋顶严实紧密,将导致在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与热不易散发,温度快速积聚,迅速达到"轰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AQ-JS-02585(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特殊性研究Study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fire protection planning of ancient buildings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特殊性研究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引言中华民族有着博大久远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迄今我国已有29处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大遗产国。
还有100多个项目被列入遗产预备清单中,居全世界首位,已经成为遗产大国。
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待文物古建筑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
然而,目前的现实是,绝大多数的古建筑,在消防方面均未有较完整的规划。
以山西为例,共有木制结构古建筑18118处,宋、元以前的地上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的72.6%,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保)有119处。
这么多的古建筑,除平遥古城的消防专业规划正在编制中外,其余的还没有一个做出消防专业规划。
当前,尽快能科学、合理地对古建筑做出消防安全保护的规划,将古建筑的消防专业规划纳入总体保护规划,已显得刻不容缓。
2.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的特殊性众所周知,消防规划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讯、消防装备等内容。
笔者通过对平遥古城消防建设整体规划、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中消防站及配套给水建设工程、浑源悬空寺消防改造工程等项目的审核,认为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不应套用一般消防规划中的常规做法,而应根据古建筑群特有的消防安全现状,把握好其消防规划的特殊性:2.1建设小型适用型消防站2.1.1消防站建设的迫切性《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在山西,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在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均未建立专职消防队。
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扑救。
1998年以来山西省发生古建筑火灾21起,大部分由于距离消防队较远,没有得到及时扑救,造成较大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53万余元,珍贵文物的损失无法用数字估量。
如2003年3月大同市广灵县的文庙火灾,由于该县没有消防队,水源缺乏,导致文庙大殿付之一炬。
有鉴于此,加快古建筑群消防站的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和迫切。
2.1.2消防站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小型适用古建筑群大多为毗连建造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耐火性能极差,火灾荷载大,防火间距严重不足,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扩大。
针对古建筑火灾的蔓延特点和当前消防警力相当紧张的实际,笔者以为,古建筑的消防站规划和建设要考虑以下特点:Ⅰ、不应套用《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规定的消防站的布局以接到报警后5分钟消防队到达责任区边缘和保护面积为4—7平方公里的要求。
应在不破坏古建筑群整体格局的前提下,将到达的时间减到最小。
如应县木塔修缮工程方案中,将消防站站址选择在距木塔约1500m处,设计为消防队接到警报后5分钟到达木塔,责任区最大面积为4Km2。
笔者认为,这样的方案就不合理,国家之所以在当前警力相当紧缺的情况下,拟批准应县建公安消防站,主要是出于保护应县木塔的需要。
所以该消防站应以保护应县木塔为主,可以兼顾县城的火灾扑救需要。
Ⅱ、可以建公安、企业专职、兼职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站,人员数量也要切合实际。
Ⅲ、消防站的建筑面积也不一定要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规定,可因地制宜,不要建大而全的消防站,宜小型、适用。
Ⅳ、消防站的建筑形式可不拘一格,不一定非是红色的大门和现代式样的建筑,可以设计为仿古建筑与周围的古建筑群格调相协调和一致。
2.2消防器材装备要立足古建筑火灾扑救的实际2.2.1消防车辆配置应与消防通道相适应古建筑群普遍存在消防通道不畅的问题,例如平遥古城最窄的通道还不足1米,在消防车辆的配置上,除配置普通的消防车外,还要配置适合其街道通行的小型消防车。
做规划时不能按照常规的思维,一定要让消防通道来满足消防车的通行要求,反而应是消防车辆要尽量适应古建筑群消防通道的需要,如平遥古城和五台山风景区都购置了1辆小型水罐消防车,以适应当地实际。
对建于高山深谷之中,依山而建,道路崎岖坎坷,或建于城区,但设有门槛、台阶等情况而使消防车无法通行的古建筑群,其专、兼职消防队可以不配消防车辆,应配手抬机动泵,推车式灭火器等适用型的器材装备。
2.2.2消防器材的配置,必须减少火灾扑救时的水渍损失古建筑群的消防水源严重缺乏,又有大量的壁画、彩绘、泥塑、文字资料等特别贵重的历史珍品,对这类型的古建筑,火灾扑救时必须减少水渍损失,要研发和配置适合扑救古建筑火灾所需的水渍损失小、节水型的灭火装备和抢险救援器材如高压脉冲水枪等,达到既节约用水又减少损失的目的。
2.3消防供水要因地制宜2.3.1建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古建筑消防水源严重缺乏,山西省1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前一阶段的专项治理,目前也只有39处建有消防水源,仍无法满足火灾扑救的需要。
部分有水源的古建筑群如平遥古城,也存在消防管网覆盖区域少,供水管径小,供水压力、流量达不到灭火要求等问题。
消防规划时,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要结合古建筑群的地形特点,建设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
在消防车能够到达的地方,应修建供消防车取水用的设施。
灵石县王家大院、忻州的唐代建筑佛光寺结合古建筑依山而建的地形条件,在山坡的较高处修建了高位消防水池,建成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满足灭火的需要。
2.3.2消防给水管网的布置要满足灭火救援的实际在一时还不可能建大量消防站的情况下,大部分古建筑距离消防队较远,或因地形等条件的限制,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在短时间内无法到达。
这样在室外消火栓的规划建设上也不应按照120m 的间距和150m的保护半径布置,古建筑必须立足于自防自救,其间距应能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古建筑内为宜。
如三多堂在每个院落安装3个室外消火栓,代替室内消火栓,无法设置消火栓系统的,采用手抬机动泵串联远距离供水灭火;应县木塔将室内消火栓移至室外设置,称之为室内消火栓外置,并设有明显标志;五台山在室外消火栓处设置启泵按钮,以便火灾时使用。
2.4古建筑的开发利用和消防安全布局应合理古建筑之间以及部分古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普遍存在防火间距严重不足问题,特别是座落在城区的古建筑尤为突出,如太原的崇善寺,地处成片民居包围之中,有的已只有一墙之隔,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形成火烧连营之势。
规划时要将古建筑群内的危险源逐步搬迁,影响古建筑消防安全的周边的建筑,应下决心列入拆迁计划。
如平遥古城内的工厂、学校等已列入规划予以分期迁出;大同市将与善化寺距离太近的民房拆除,使隐患得以消除。
古建筑群进行开发和利用也应有科学规划,应该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在相应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庙宇或者类似历史建筑,利用时就应该参照它在古代时的使用功能,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成的利用方式。
不能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就会带来安全隐患。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遇真宫被出租并用做一家能容纳700人的武术学校。
2003年1月19日,遇真宫主殿因照明线路搭设不规范并疏于管理发生大火,最有价值的主殿三间共236平方米建筑全部化为灰烬,周边文物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2.5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应列入规划,但不应破坏其原貌2.5.1维持原貌、确保重点大部分的古建筑既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又有相当大的火灾危险性。
如何使它们免受火灾危害,也是消防规划的重要内容,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措施必须列入消防规划,这是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与一般的消防规划所不同的重要特点。
应将古建筑按重要性分为不同类型的保护等级,有重点地分别采取不同的消防技术措施予以保护。
《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
”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原则应是在不破坏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确保消防安全。
2.5.2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建规》中规定:“国家级保护单位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建筑应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不切合实际,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
以山西应县木塔为例,该建筑始建于辽代清宁2年(公元1056年),距今948年,高约67.3m,是现存塔身最高、年代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其独特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工艺精湛的全木结构的建筑,如按建规的要求设置喷淋和消火栓系统,就势必破坏其原有的价值,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和初衷。
在不宜设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古建筑群,宜增加推车式灭火器的配置数量。
2.5.3古建筑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避雷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保护古建筑的有效措施,但消防技术规范恰恰没有规定古建筑要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998年4月4日凌晨,山西省临汾市尧庙广运殿发生的特大火灾,火灾发生半小时后,值班室的人员还未发现,致使砖木结构的广运殿及殿内尧王等泥塑像9尊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451.17万元。
如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被及时发现,损失将会减到最小。
避雷设施也是预防古建筑火灾事故的有效手段,大多文物古建筑防雷设备不够完善,这类事故也多有发生。
2004年4月26日山西运城稷山大佛寺遭雷击发生火灾;2002年9月7日,应县木塔遭雷击,所幸未引发火灾事故。
2.5.4加强用火用电的规划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建筑禁止设置电气线路。
其它古建筑内不符合要求的电气线路,应严格按照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做出改造规划。
古建筑周围居民的用火管理;确定为宗教活动的建筑,对点灯、烧纸、焚香的场所和方式均应做出规划,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2.6古建筑的消防管理措施要更加完善目前,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安全保卫人员短缺,业务素质低,自防自救能力差,督促文物古建筑单位整改火灾隐患的手段单一等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要做出规划,予以完善,也是其不同于一般消防规划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