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网密度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道路红线宽度: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 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道路红线 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 分。在道路的不同部位,这四部分的宽度有不同的要 求,所以,道路红线实际所需的宽度是变化的。
不同等级道路的红线宽度
道路等级 快速干道 主干道 次干道 一般道路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组成:城市道路交通系 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它包 括道路网系统以及依托于城市道路的客运交 通系统、货运交通系统和行人交通系统。 城市道路的分类。按照道路在城市总体分局 中的骨架作用和道路所承担的交通功能,对 道路进行分类。 国家标准规定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 次干路、支路四类。 按照交通功能可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 路两类,主要依据道路上交通流的性质来确 定。
客运站:大城市作为地区公路枢纽的城市,常将 客运站设在城市中心区边缘,或为多个方向的长 途客运设置相应的客运站,并用城市交通性干道 与公路相连。中小城市一般设一个客运站,或客、 货运站合并,也可将技术站组织在一起。 货运站、技术站:供应城市日常生活用品的货运 站应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以工业产品、原料 和中转货物为主的货运站应布置在工业区、仓库 区或货物较为集中的地区。 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可在对外公路交汇的地点 或城市入口处设置公路过境车辆服务设施,这些 设施可与城市边缘的小城镇结合设置相互依托。
四块板道路横断面:在三块板的基础上,增加一条中央分
城市主要铁路设施及其布局
铁路站场分为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 几类。
会让站、越行站是铁路正线上的“分界点”,主要进行铁 路运行的技术作业,间距约8-12km。其布置形式有横列 式、纵列式及半纵列式,长度约1-2.7km,站坪宽度除正 线外,配到发线1-2条。
城市交通判断题

四、判断题:1.平面交叉的相交道路宜为5条。
[ × ]2.平面交叉口视距采取超车视距。
[ × ]3.设置进口道专用左转车道时,可将进口道中线向右侧偏移。
[ × ]4.人行横道一般可布置在停车线之前至少1米处。
[ √ ]5.平曲线加宽包括静态加宽和动态加宽。
[ × ]6.中间带由两条右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
[ √ ]7.平面交叉路线斜交时,交叉角不宜小于 45°。
[ × ]8.环道计算行车速度以相交道路中最大计算行车速度的0.6~0.8倍计取。
[ √ ]9.最小交织长度不应小于以环道计算行车速度行驶4s的距离。
[ √ ]10.人行横道一般可布置在停车线之前至少1米处。
[ √ ]11.路面宽度大、横坡小时,锯齿街沟宽度b可用较大值。
[ × ]12.设置进口道专用左转车道时,可将进口道中线向右侧偏移。
[ × ]13.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时可选用分离式立交。
[ √ ]14.计算立体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时,交叉口处应按路段机动车道通行能力计算。
[ √ ]15.停车车位的不知方式按汽车纵轴线与通道的夹角关系有平行停放,垂直停放,斜向停放,三种类型。
[√]16.交通主标志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
[ × ] 1. 城市道路是指大、中、小城市及大城市的卫星城规划区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不包括街坊内部道路。
()2.道路设计车速就是当路段上各项道路设计符合规定时,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均为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驾驶人员能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小行车速度。
()3. 从工程经济的角度出发,设计小时交通量采用最大高峰小时交通量。
()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规定值:快速路、主干路为20年;次干路为15年;支路为5~10年。
()5. 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关于路网密度低致因及对策的思考

江苏城市综合交通专栏Sp ecial Colu mnof Ur b an Co mpr ehens ive Tr anspor tin Jiangsu栏目主持: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王树盛关于路网密度低致因及对策的思考我国城市道路网密度低(主要是支路网密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也经常将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此。
国内不少学者、规划师均提倡高密度网络,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论证和实践研究来支撑这一观点。
但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落实中却屡屡碰壁,一些纯粹“从无到有”的城市新区的路网密度指标也难以达到这一要求。
其主要原因何在呢?路网密度与街区尺度存在密切相关性。
为了定量化描述两者的相关性,对长、宽均为 1 公里的地块进行4、9、16、25、36、49、64、81、100、121、144 等分,研究标准化方格网路网结构下,街区边长与街道密度的关系,如图1 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几个关键节点的数据关系:当街区边长为100 米时,对应的街区面积为1 公顷,街道密度为20 公里/平方公里;当街区边长为200 米时,对应的街区面积为4 公顷,街道密度为10 公里/平方公里;当街区边长为333 米时,对应的街区面积为11 公顷,街道密度为6 公里/平方公里,这一数值大致与我国相关规范对道路网密度的要求相当。
可以看出,街区尺度直接决定了路网密度的大小。
有学者对我国的居住小区的规模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入选《中国小康住宅示范工程集萃》和《中国城市居住小区建设试点丛书———规划设计篇》中的城市居住小区进行统计的44 个案例中,图 1 方格网状态下街区长度与街区面积、街区密度的关系曲线开发规模在10 公顷以上的占了82%,对应的街区尺度大约为320 米。
实际上在各级城市中,规模超过10 公顷的居住小区比比皆是,这也大致解释了为什么我国的城市路网间距大约在400 米左右,路网密度低于5 公里/平方公里甚至更低的原因。
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题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城市交通:是承担城市所需的运输任务的各交通方式的统称,各方式之间的衔接转换与协调配合,构成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2.城市道路:是指由城市专业部门建设和管理、为全社会提供交通服务的各类各级道路的统称,它是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
3.交通密度:在某一瞬时单位长度内一条车道或个方向或全部车道上的车辆数。
4.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讨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又称交通流量或流量。
5.设计车速:作为道路几何线型设计所依据的车速。
在道路几何设计要素具有控制性的路段上,设计车速是具有平均驾驶水平的驾驶员在天气良好、低交通密度时所能维持的最高安全速度。
6.车头间距:同向连续行驶的两车车头之间间隔的距离。
7.车头时距:当车头间距的间隔用时间(秒)表示时。
8.D/M/N系列:为了叙述上的方便,引入下列记号:令M代表泊松输人或负指数分布的服务,D代表定长输人或定长服务,Ek代表爱尔朗分布的输人或服务。
于是泊松输人或负指数分布服务、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可以写成M/M/N;泊松输人、定长服务、单个服务台的系统可以写成M/D/1。
同样可以理解M/ Ek/N, D/M/N, ..记号的含义。
如果不附其他说明,则这种记号一般都指先到先服务、单个服务的等待制系统。
9.服务水平: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10.期望线:连接各小区形心间的直线,是反映人们期望的各小区形心之间的最短距离,与实际出行路线无关。
11. 路抛制:出租车在市内道路上慢速行驶或在某些人流集散较多的地方停放,车辆随乘客的需要随时停车服务。
12.高峰小时交通量( PHT):一天24小时内交通量最大的某一个小时的交通量。
13.缓和曲线:汽车由直线进人圆曲线路段或由圆曲线驶人直线路段时,其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率逐渐变化的曲线、它的形式和长度视行车速度、圆面线半径和司机转向的快慢而定。
浅谈对道路网规划的统计指标的几点体会

浅谈对道路网规划的统计指标的几点体会摘要:现有的路网技术指标体系从道路网规划的结构与功能角度分析,目的在于揭示道路网的使用质量,为道路网的规划、方案的优化与验证提供依据。
本文在对现有指标进行分析的同时,引入新的技术指标力求更客观理公正的反应道路网规划的特点。
关键词:道路网规划、常规指标、新指标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迫使我们必须正视道路规划中的不足。
而如何评判一个路网规划的优劣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常用的路网技术指标包括道路密度、道路面积率、道路等级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道路网规划的问题,但还存在某些不足。
因此,本章在分析道路网规划常规技术指标的同时,引入了新的技术指标,以求更客观的反应路网规划特点。
1. 路网规划的常规统计指标1)道路网密度定义:在一定区域内,道路网的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δ=∑Lj/F。
其中,δ即道路网密度(km/ k㎡);Lj为区域内主、次干路及支路的路段长度(km);F为该区域的建设面积(k㎡)。
城市道路网密度是反映城市道路建设数量与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城市道路网密度应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等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城市的道路网密度不应过密也不应过稀。
道路网密度过密,城市交叉口会过多,且交通组织较为复杂,且不利于交通的管理,影响车辆的行驶速度及道路的通行能力;但道路网密度过稀,会增加车辆的绕行距离,道路交通压力过大,增加出行时间。
2)道路面积率定义:道路面积率是指城市道路用地面积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λ=∑LiBi/1 000 000A。
其中:λ为道路面积率;Li为道路长度(m);Bi为道路宽度(m);A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面积(k㎡)。
这里所说的城市道路,包括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而不包括单位大院及居住小区等的道路用地。
它是衡量城市建成区道路拥有量的重要经济指标,反映了城市的道路建设情况及交通设施的发达程度,是道路间距与道路宽度的综合指标。
交通工程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是以人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根底,将这三面的容统一在交通系统中进展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交通的人、车、路、环境四者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的科学。
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法规〔Enforcement〕、环境〔Environment〕、能源〔Energy〕。
是指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是指把缺乏 1h 的时间段观测到的交通量等效转换成单位小时的车辆数。
一天 24 中,交通量最大、时变图中曲线呈现高的那个小时称为顶峰小时,顶峰小时的交通量称为顶峰小时交通量。
顶峰小时交通量与顶峰小时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顶峰小时交通量的比值称为顶峰小时系数。
将一年当中 8760 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 30 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 位小时交通量。
1 年的 8760h中,从大到小排列的小时交通量中的第 30 位交通量〔30HV〕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K=30HV/AADT是指通过某一点的瞬时车速。
车辆行使通过某段路〔不包括停车时间〕所需要的时间除该路段的长度。
用于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的分析。
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的比值。
它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于评价道路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
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条件限制所能保持的最大平安车速。
又称车流密度,是指一条车道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在某一瞬间单位长度一条车道上的车辆数。
是指一条车道上前后相邻车辆之间的距离,用车辆上有代表性的点来测量,如前保险杠或前轮。
用时间来表示车头之间的距离,那么称为车头时距或时间车头间隔,是前后两辆车通过车道上某一点的时间差。
是指在一定路段上,车辆总长度与路段总长度之比。
是指在道路的观测断面上,车辆通过时间累计值与测定时间的比值。
是一种利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及其有关现象的片段,并进展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名词解释

1、交通: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
通常的含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和道路上的交通。
2、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是城市中负担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起到联系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既是城市生产、生活的动脉,又是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同时还是安排绿化、排水及城市其他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
3、道路容量C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
4、道路网密度:城市干路网密度=城市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城市干路总长度包括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和次干路的总长度。
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5、道路红线: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6、城市客运交通的基本概念:城市客运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国将城市客运交通划分为集量行为的“公共交通”和个体行为的由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交通构成的“个体客运交通”两大类。
7、净空及限界净空: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一定的通行断面,称为净空。
分为行人净空、非机动车净空、机动车净空、道路桥洞净空限界、铁路净空限界、桥下通航净空限界限界:为了保证交通的畅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要求街道和道路构筑物为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提供一定的限制性空间,称为限界。
8、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剖面。
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宽度又称为路幅宽度,即规划红线间的道路用地总宽度。
9、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详细规划,确定道路中心线的具体位置,按照标准横断面和道路两旁地形、用地、建筑、管线等要求,详细布置道路红线范围内道路各组成部分,包括道路排水设施、城市公共交通停靠站等其他设施和交通划线的布置在内;确定各路口、交叉口、桥涵的具体位置和设计标准、选型、控制尺寸等。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 纲及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设计速度: 当路段上各项道路设计特征符合规定时,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均为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车速度。
2、道路建筑限界: 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交通安全,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
3、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4、道路面积密度: 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5、道路非直线系数: 它是道路起、终点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
(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6、道路红线: 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7、高架路: 指高架桥连续跨越两条以上横向道路,并由沟通高架桥与地面交通的上、下匝道所组成的道路系统。
8、分流点: 发生一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交通现象的所在点。
9、合流点:发生两股或多股车流合为一股车流现象的所在点。
10、冲突点: 交叉口内各方向车流固定行驶轨迹的交汇点。
11、缘石半径: 247页12、视距三角形: 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
13、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4、交织段长度: 当相邻路口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使进环和出环的车辆在环道上均可在合适的机会相互交织连续行驶,该段距离为交织段长度。
15、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
16、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通过专门设立的匝道互相联系、道路各方向的车辆可以互相之间连续交流的,称为互通式立交。
17、雨水管道埋深: 指管道内壁底到地面的深度。
18、雨水管道覆土深度: 指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
19、径流系数: 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只有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管道,这部分雨水称为径流量;径流量与全部降水量之比,称为径流系数Ψ,其值常小于1.20、平均照度: 即为每平方米表面上眼法线方向1坎德拉的光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规划标准:
小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表7.1.6-2
镇规划标准:
9.2 镇区道路规划
9.2.1 镇区的道路应分为主干路、干路、支路、巷路四级。
9.2.2 道路广场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应符合本标准5.3的规定。
9.2.3 镇区道路中各级道路的规划技术指标应符合表9.2.3的规定。
表9.2.3 镇区道路规划技术指标
9.2.4 镇区道路系统的组成应根据镇的规模分级和发展需求按表9.2.4确定。
表9.2.4 镇区道路系统组成
注:表中●---应设的级别;O---可设的级别。
9.2.5 镇区道路应根据用地地形、道路现状和规划布局的要求,按道路的功能性质进行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l、连接工厂、仓库、车站、码头、货场等以货运为主的道路不应穿越镇区的中心地段;
2、文体娱乐、商业服务等大型公共建筑出入口处应设置人流、车辆集散场地;
3、商业、文化、服务设施集中的路段,可布置为商业步行街,根据集散要求应设置停车场地,紧急疏散出口的间距不得大于160m;
4、人行道路宜布置无障碍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