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高三阶段性测试(三)(全国卷)语文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语文试题答案(详细解析版,纯word,精校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语文答案(详细解析版)【答案】1. B 2. C 3. A【解析】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意的能力。
命题者选取文本中含有比较重要词语的句子,经处理(即在三个选项中设置不同陷阱)后,组成各选项;解题时一般要先在文本中找出同该选项意思相关的区间,以之同选项表述进行比较,发现异同,最后据之确定正误。
同A项相关的内容在文本第二自然段,根据文本,当前城市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空间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而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缺乏有机统一”。
同C项相关的内容在文本第三自然段,文本原文为“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不是如该项所说的“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同D项相关的内容在文本第四自然段,根据文本可知,空间弹性不足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意义弹性不足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制度弹性并无此“根本原因”的表述。
正确答案是B。
点睛:解答此题,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
在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找出命题者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把文本没有的内容悄悄加进去,比如题中C项)、偷梁换柱(部分改换文本说法,比如题中A项)、增删内容(把文本内容偷偷减少或增多,比如题中A项)等。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
特别注意考察各项表述中对文本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论证层次的分析是否正确。
A项的相关内容在文本第二自然段,表述正确。
B项的相关内容在文本第三自然段,表述正确。
D项表述是针对全问的,表述正确。
C项中,“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的说法是正确的,在文章中有体现,但“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则无明显依据,因此C项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点睛: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一语,根据文本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进行认真分析。
2018全国卷3语文(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阶段性测试(三)(全国卷)文数---精校解析 Word版

已知复数,若是复数的共轭复数,则(B. C. D.本题选择A选项.已知集合,则的真子集个数为(A. 1 B. 3 C. 5 D. 7解得,则有两个元素,真子集个数为已知变量之间满足线性相关关系,且【解析】由题意,,代入线性回归方程为,可得若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则若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则若直线,平面平面,则若直线平面平面,则,平面平面,则有可能直线在平面的焦点为,抛物线上一点满足,则抛物线B. C. D.【答案】D,作于点轴于,结合可知:,据此可知抛物线的方程为:本题选择D选项.运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C. D.【解析】循环依次为,结束循环,输出选C.7. 已知函数,若,且函数存在最小值,则实数B. C. D.【解析】,存在最小值则且,则(A. 0B.C.D.,则:结合诱导公式有:,,据此可得:选项.体积为现有,第一周的比赛中,场,场,场,且队与队未踢过,队与队踢的比赛的场数是(【解析】依据题意:场,队与队参加的比赛为:场,队与队参加的比赛为:以上八场比赛中,队参加的两场比赛,分析至此,三队参加的比赛均已经确定,余下的比赛在各包含一场,则在中进行的比赛中,,各踢了,队踢的比赛的场数是的左、右顶点分别为,点为双曲线作垂直于轴的直线分别在第二、三象限交双曲线两点,连接交轴于点,连接交于点,若是线的中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C. D. 2【解析】由题意得12. 已知关于的不等式在上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B. C. D.【解析】和问题可以转化为当时,的图像如图所示,易知时,,,恒成立,故恒成立,故点睛:解答本题的技巧在于借助于数形结合增强了解题的直观性,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将解不等式的问题转化为两函数图象在已知向量满足,则__________或3【解析】由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可得:,即:求解关于的方程可得:或已知实数满足,则【答案】【解析】绘制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与可行域内的点连线的斜率,很明显,在坐标原点处,目标函数取得最小值:联立方程:可得:处取得最大值:,综上可得:的取值范围为.如图所示,长方形中,分别是的中点,图中以及四边形的内切圆,若往长方形中投掷一点,则该点落在阴影区域【答案】【解析】概率为几何概型,分母为矩形面积 .当试验的结果构成的区域为长度、面积、体积等时,应考虑使用几何概型求解.已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对称,故,因为,所以,故,所以,所以,故.故答案为:2.中,角所对的边分别是,且.的大小;,求的面积.(1) (2)【解析】试题分析:⑴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已知等式,再由余弦定理列出关系式,将得出的等式变形后代入的值,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求出,)由,可得,;,则,由题意,,∴.已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数列的前项和(1) (2)【解析】试题分析:是以为首项,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据此可得通项公式为,分钟求和可得.(Ⅰ)因为,故,得;,所以,,,又因为,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故(Ⅱ)由(Ⅰ)可知19. 已知多面体中,四边形为正方形,为)求证:平面;的体积.(2)取中点,根据正方形性质得.,分割成(Ⅰ)取中点,链接.是边长为的正方形,所以,所以,于是,所以平面又因为,所以平面.(Ⅱ)连接,则平面,平面.,.参考公式:临界值表:(2))根据题中数据,利用参考公式计算的观测值,对应查表下结论即可;人,记为的观测值的前提下,认为对共享产品的态度与性别有关系;人,记为人,记为人,所有的情况为:其中满足条件的为共情况,故所求概率已知椭圆,过点且离心率为过点的直线与椭圆)求椭圆若点为椭圆探究:是否为定值,分别是直线的斜率).(1) (2)【解析】试题分析:,,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易知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不合题意的斜率存在时,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可得综上所述,为定值.试题解析:解得,的标准方程为.易知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不合题意中,得,,由,故综上所述,为定值.求定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从特殊入手,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已知函数.,讨论函数)若函数在上恒成立,求实数,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则函数在,根据a即得实数的取值范围,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在,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在(Ⅱ)因为,故,①时,①化为:;②时,①化为:;③,则,当时,时,,,在是增函数,在是减函数,,,所求的取值范围是.点睛:对于求不等式成立时的参数范围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把参数分离出来,使不等式一端是含有参数。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阶段性测试(三) 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原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高三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语文安阳一中郸城一高扶沟高中鹤壁高中淮阳中学济源一中开封高中灵宝一高洛阳一高林州一中内黄一中南阳一中南阳五中平顶山一中濮阳一高商丘一高太康一高温县一中新乡一中夏邑高中信阳高中(学校名称按其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3题。
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
在手工劳动中,原始技术同劳动者不可分离。
手工劳动的技术,是最原始的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即手控制手工工具的能力,亦称手工技能。
这种原始技术本质上是人的体能。
人的体能有两种功能:一是改变物体状态的能力,即体力。
二是控制物体的能力,在手工劳动中就表现为控制手工工具的能力。
这就是最早的技术——体技或手技。
所有的技术都是人对自己的超越。
人的双手的动作不准确、不精确,而手工技术追求的就是一准二精。
这种准确性和精确性的提高,不是通过工具,而是通过劳动者的苦练得来的。
“熟能生巧”,这“巧”是手之巧,靠的是熟练。
手工技能是由双手的动作的准和精表现出来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人的生理局限,提高了人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技术”。
手工技能很难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它本身也不是知识,也不需要知识作为前提务件。
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别人要学习这种技能,主要靠动作的模仿和用,心去领悟。
这种技术的传授必须面对面进行。
这种手工技能是劳动者的身体所具有的,存在于劳动者体内,离开了劳动者的双手,这种技能就不再存在。
这种技能与其说是“社会的”,不如说是个人的,它不可能在空间上大规模传播,也不可能在时间上世代相传。
由于人具有高度的个性,所以手工技能也具有一定的个性。
为什么古代的许多手工技术品、手工艺术品,使现代人都觉得望尘莫及?这是因为令人的双手没有练到那种程度。
完整版)2018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2018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3dace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2.png)
完整版)2018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2018年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务必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请用铅笔将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更改,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上正确答案。
非选择题请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上的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城市的文明弹性是城市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和能力。
城市的文明弹性需要在公共性与私人性、多样性与共同性、稳定性与变迁性、柔性与刚性之间保持动态和谐。
过于绵柔、松散或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这会导致城市出现危机。
在当代城市社会,特别需要关注城市的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的良好空间弹性表现在私人性与公共性的关系得到了合理的处理。
城市空间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体,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和具体转换。
过于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加注重将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和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导致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制度弹性。
一个有弹性的城市制度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之间取得相对平衡。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和发展阶段,对于正在兴起的城市,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和激活发展活力。
对于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人们更加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然而,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或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这会妨碍城市的发展。
他们的星球毁灭了,他是唯一的幸存者。
他曾经拥有的一切,现在都已消失。
他的家、他的亲人、他的朋友,都在一瞬间被毁灭了。
他的心灵空虚而绝望,他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生活下去。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阶段性测试(三)(全国卷)文数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天一大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数学(文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复数23z i =-,若z 是复数z 的共轭复数,则()1z z +=g ( ) A . 153i - B .153i + C .153i -+ D .153i -- 2.已知集合(){}(){}2,|4,,|A x y xy B x y y x ====,则A B I 的真子集个数为( )A . 1B . 3C . 5D .73.已知变量,x y 之间满足线性相关关系ˆ 1.31y x =-,且,x y 之间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x1 23 4 y0.1m3.14则m =( )A . 0.8B .1.8C . 0.6D . 1.6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若平面//α平面β,平面α⋂平面l γ=,平面β⋂平面m γ=,则//l mB .若平面α⊥平面β,平面α⋂平面,,l m m l βα=⊂⊥,则m β⊥ C.若直线l α⊥,平面α⊥平面β,则//l βD .若直线//l 平面α,平面αI 平面,m l β=⊂平面β,则//m l5.已知抛物线()2:20C y px p =>的焦点为F ,抛物线上一点()2,M m 满足6MF =,则抛物线C 的方程为( )A .22y x = B . 24y x = C. 28y x = D .216y x =6.运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 )A .4B . 1113 C. 1273 D .25837.已知函数()log ,38,3a x x f x mx x >⎧=⎨+≤⎩,若()24f =,且函数()f x 存在最小值,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 )A .(1,3⎤⎦B .(]1,2 C. 30,3⎛⎤⎥ ⎝⎦D .)3,⎡+∞⎣ 8.已知43sin cos 3αα-=,则cos sin 36ππαα5⎛⎫⎛⎫+++= ⎪ ⎪⎝⎭⎝⎭( ) A . 0 B .43 C. 43- D .239. 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下图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27B .36 C. 48 D .5410.现有,,,,,A B C D E F 六支足球队参加单循环比赛(即任意两支球队只踢一场比赛),第一周的比赛中,,A B 各踢了3场,,C D 各踢了4场,E 踢了2场,且A 队与C 队未踢过,B 队与D 队也未踢过,则在第一周的比赛中,F 队踢的比赛的场数是( ) A . 1 B . 2 C. 3 D .411.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点F 为双曲线C 的左焦点,过点F 作垂直于x 轴的直线分别在第二、三象限交双曲线C 于,P Q 两点,连接PB 交y 轴于点E ,连接AE 交QF 于点M ,若M 是线段QF 的中点,则双曲线C 的离心率为( )A .3B .226 D .212.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2cos2m x x≥-在,22ππ⎛⎫-⎪⎝⎭上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A.[)3,+∞ B.()3,+∞ C. [)2,+∞ D.()2,+∞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3.已知向量,a br r满足()()3,,1,2a bλλ==-r r,若//a br r,则λ=.14.已知实数,yx满足2043x yx yx y+≥⎧⎪≤⎨⎪+≥⎩,则13yx++的取值范围为.15. 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中,8,6,,,,AB AD E F G H==分别是,,,AB BC CD AD的中点,图中5个圆分别为,,,AEH BEF DHG FCG∆∆∆∆以及四边形EFGH的内切圆,若往长方形ABCD中投掷一点,则该点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为.16.已知函数()()()4cos0,0xxf xeωϕωϕπ-+=><<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ωϕ=.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且()sinA bsinB sin a c b C =+-. (1)求A 的大小;(2)若sin 2sin ,3B C a ==,求ABC ∆的面积. 18.已知数列{}n a 满足()110,1,22n n n n a a n a a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35n a n n ⎧⎫+-⎨⎬⎩⎭的前n 项和n S . 19.已知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FE 为正方形,090,22,CFE DEF DE CF EF G ∠=∠====为AB 的中点,3GD =.(1)求证:AE ⊥平面CDEF ; (2)求六面体ABCDEF 的体积.20. 随着共享单车的成功运营,更多的共享产品逐步走入大家的世界,共享汽车、共享篮球、共享充电宝等各种共享产品层出不穷.某公司随机抽取1000人对共享产品是否对日常生活有益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参与调查的1000人中的性别以及意见进行了分类,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男女总计认为共享产品对生活有益 400 300 700 认为共享产品对生活无益 100 200 300 总计500 500 1000(1)根据表中的数据,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共享产品的态度与性别有关系?(2)现按照分层抽样从认为共享产品增多对生活无益的人员中随机抽取6人,再从6人中随机抽取2人赠送超市购物券作为答谢,求恰有1人是女性的概率.参考公式:()()()()()22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临界值表:21. 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过点1,24⎛- ⎝⎭,且离心率为2.过点的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M N 两点.(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若点P 为椭圆C 的右顶点,探究:PM PN k k +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其中PN k ,PN k 分别是直线PM PN 、的斜率). 22. 已知函数()4ln 1f x a x ax =--. (1)若0a ≠,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2)若函数()()1f x ax x >+在()0,+∞上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5: ABBCD 6-10: CACDD 11、12:AC 二、填空题13. -2或3 14. 19,37⎡⎤⎢⎥⎣⎦15. 61300π16. 2三、解答题17.【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着重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以及化归与转化能力.【解析】(1)由()sin sin sin a A b B c b C =+-,可得222a b c bc =+-,∴222b c a bc +-=, ∴2221cos 222b c a bc A bc bc +-===, 又∵()0,A π∈, ∴3A π=;(2)若sin 2sin B C =,则2b c =,由题意,,3A a π==,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a b c bc A =+-, ∴1c =, ∴2b =,∴11sin 21sin 223S bc A π==⨯⨯⨯=. 18.【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分组求合法,考查转化与化归思想. 【解析】(1)因为()122n n n n a a a +-=,故()121n n n a a n ++=,得121n n a an n+=+g ; 设n n a b n =,所以12n n b b +=, ∵0n a ≠, ∴0n b ≠, ∴12n n b b +=,又因为1111ab ==,所以数列{}n b 是以1 为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11122n n nn a b n--===g, 故12n n a n -=g ;(2)由(1)可知,135235n na n n n-+-=+-, 故()()()01123152325235n n S n -=+⨯-++⨯-+++⨯-L()()2011372223125212n nn nn n --=+++++++-=+-L L .19.【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线面平行、锥体的体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解析】(1)取EF 中点N ,连接,GN DN ,根据题意可知,四边形ABFE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所以GN EF ⊥, 易求得225DN DE EN =+=,所以()22222259GN DN GD +=+==,于是GN DN ⊥;而EF DN N =I ,所以GN ⊥平面CDEF ,又因为//GN AE ,所以AE ⊥平面CDEF ; (2)连接CE ,则ABCDEF C ABFE V V V -=+六面体四棱锥三棱锥A-CDE , 由(1)可知AE ⊥平面,CDEF CF ⊥平面ABFE , 所以1414,3333CDE ABFE C ABFE V S CF V S AE ∆-====g g g g 正方形四棱锥三棱锥A-CDE , 所以448333ABCDEFV =+=六面体.20.【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独立性检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以及期望,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应用意识.【解析】(1)依题意,在本次的实验中,2K 的观测值()2100040020030010047.61910.828700300500500k ⨯⨯-⨯=≈>⨯⨯⨯,故可以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对共享产品的态度与性别有关系; (2)依题意,应该从认为共享产品增多对生活无益的女性中抽取4人,记为,,,A B C D ,从认为共享产品增多对生活无益的男性中抽取2人,记为,a b , 从以上6人中随机抽取2人,所有的情况为:()()()()()()()()(),,,,,,,,,,,,,,,,,A B A C A D A a A b B C B D B a B b ,()()()()()(),,,,,b ,,,,,,C D C a C D a D b a b 共15种,其中满足条件的为()()()()()()()(),,,,,,,b ,,,,,,,,A a A b B a B C a C b D a D b 共8种情况,故所求概率815P =. 21.【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椭圆的方程、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转化与化归思想.【解析】(1)依题意,2222211414162a b a b c c a ⎧+=⎪⎪⎪=+⎨⎪⎪=⎪⎩,解得1a b ==,故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2212x y +=; (2)依题意,)P,易知当直线MN 的斜率不存在时,不合题意.当直线MN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MN的方程为(y k x =, 代入2222x y +=中,得())2222124820k x k k x k k +-++++=, 设()()1122,,,M x y N x y ,由()()()2222324124820k kk k k ∆=+-+++>,得14k <-,)22121222482,1212k k k k x x x x k k ++++==++,故12PM PNk x k x k k +==)2244221k k x x k k +-+-==-=g ,综上所述,PM PN k k +为定值1.22.【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导致与函数的单调性、最值,考查转化与化归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 【解析】(1)依题意,()()44a x af x a x x-'=-=, 若0a >,则函数()f x 在()0,4上单调递增,在()4,+∞上单调递减; 若0a <,则函数()f x 在()0,4上单调递减,在()4,+∞上单调递增. (2)因为()()1f x ax x >+,故24ln 210a x ax ax --->,①当0a =时,显然① 不成立;当0a >时,①化为:214ln 2x x x a <--;② 当0a <时,①化为:214ln 2x x x a>--;③令()()24ln 20h x x x x x =-->,则()()()2212422422x x x x h x x x x x-++-'=--=-=-,∴当()0,1x ∈时,()()0,1,h x x '>∈+∞时,()0h x '<,故()h x 在()0,1是增函数,在()1,+∞是减函数, ∴()()max 13h x h ==-, 因此②不成立,要③成立,只要113,3a a >-<-, ∴所求a 的取值范围是1,3⎛⎫-∞- ⎪⎝⎭.。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天一大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音乐艺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结构形态,是以声响在时间运动中的自由组合来表现人类主体的内在审美情感的。
音乐艺术素有艺术的王冠之称。
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凝聚着审美主体对现实、人生的深刻体验。
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美化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对社会、对人生有一种新的感悟。
而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在于构成音乐艺术的物质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声音。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音乐艺术在具有了一般艺术的共性审美特征下,又具有了其自身个性的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中的想象性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通过对音乐有规律、有组织的排列,演奏出流畅的旋律,给予接受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呈现出一个充满自由想象的灵性世界。
音乐总能唤起听众在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这些具有情感的声音相联系,从而产生一系列生动的联系和想象,激起听众强烈的感情反应,产生共振。
这些情感元素与听众原有生活中的经历多少相关,重新再现音乐意象使欣赏主体与客体产生共鸣时,这种感情便在听众的心中得到进一步深化,于是主体便产生了感动。
例如贝多芬在《田园交响曲》中用音乐演奏出的雷声、鸟鸣声让我们感受到了“雨过天晴”后的一种舒展的心情,正是这种心情让我们联想到了雨过天晴后的那种清新爽朗的情景,这样才能使听者对作曲家的感情表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音乐艺术的情感性审美特征。
情感是音乐的内在本质,音乐是情感的直接表现。
情感美是音乐艺术的个审美特征。
创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作品中,然后再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听者,使听众产生共鸣。
在这一过程中包含了情感体验、“借情”“移情”等多种复杂的因素。
优秀的音乐作品听后能给人一种诉之不尽的意蕴和审美感觉,音乐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全部浓缩在作品之中。
例如我国古代琴曲《高山流水》,讲述的就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曲相交乃至与音乐共生死的动人故事。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III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Ⅲ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全国卷天一大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 (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超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題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蟓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司法智慧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孕育的产物,对中国传统司法文明的演进起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其人道性、正义性更是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儒家、法家是两个影响深远的学派,其司法智慧也对司法实践影响颇巨,而且在今日仍有重要借鉴价值,可为现代司法改革提供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和制度资泽。
“德主司法”是指以道德精神主导司法,它体现了儒家学派的司法智慧。
儒家道德有着丰富的内容,但大略言之,以"仁道"为核心和主流。
“仁道”,即仁爱之道,强调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特别是重视人的生命价值,这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理念也有相通之处。
应该指出,儒家的仁道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此种影响亦及于传统司法制度,如录囚、直诉、教宥'存留养亲'死刑復奏、死刑监候等,无不体现了—定的仁道精神。
虽然封建司法制度在整体上仍然偏于严酷,但上述制度的创设却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其严转性,而显示了某种人道温情。
德主司法既然是让道德主宰司法,当然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或者说必须具备人文情怀,儒家经典提倡的“好生之德”就是例证,它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尊重人的生命价值,绝对不可嗜血成性,无视人的生命尊严,靠“刑杀"树威。
在儒家看来,一切反仁道的司法活动都应受到道义的谴责。
另外,司法人还应当具备敬(严肃认真)、慎(小心谨慎)之类的道德素质,严肃认真、小心谨慎地对待司法活动,让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责任司法意味着司法人员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出了错案必须承担责任。
在法家甲执的理论源于责任行政的理论,因为当时的司法权与行政权不分家。
责任行政的理论要求行*政抽,责任司法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为此,秦朝制定了完善的监察制度,对行政执法进行严密的监察法行为进行追究。
根据当时的体制,司法权只是行政权的一部分,因此,对行政权的监察也包括了对司法权的监察,监察主体如果发现司法人员存在徇私枉法,司法不公问题,自然会对其加以惩成。
可以说,监察制度是当时司法责任制得以确立的前提。
秦朝的司法责任制具有开创性,其法典《秦律》中规定的“不直”“纵囚”“失刑”等罪名就是例证。
责任司法也是一种“治吏”司法,法家提倡“明主治吏不治民”(实际意思是治吏重于治民),要求将整治官员作风纳入法治化轨道。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吏”是当时的底层官员,数量庞大,又与民众有着广泛的接触,其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到官府在民众中的形象,也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利益诉求与社会的和借稔定。
因此,法家才将治国的重点和政治的起点放在“治吏”上。
(摘编自崔永东《传统法律文化孕育的司法智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现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司法智慧对中国传统司法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并促进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
B.儒家思想以“仁道”为核心,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这与现代人道主义理念深相契合。
C.“录囚”“直诉”等法律制度的存在,说明我国封建司法制度是人性化的,充满温情的。
D.法家倡导“治吏”的一个原因是底层官员们的行为作风直接关乎民众的利益和社会稳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主要从儒家、法家入手,论述了它们所传达出的司法智慧对后世司法实践产生的深B.二、三两段,主要围绕倘家思想对传统司法制度的影响和对司法人员的逬德耍求两个层面展开论述。
C.笫四段由责任司法理论的源头贵任行政理论人手,论述了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D.论述中引用了懦、法两家的相关思想和许多古代司法制度中的罪名名词.使得论述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的“仁道”思想对中国传统司法制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影响着司法人员对自我的道德要求。
B.儒家的“德主司法”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具备人道主义情怀,司法行为一旦有违仁道都应受到道义的谴责。
C.在秦朝,执法主体必须接受监察主体的监督,监察主体有权对司法人员的徇私枉法等行为进行追究或惩戒。
D.法家的“责任司法”将整治官员作风纳入法治化轨道,在司法进程中走在了道德司法的前列。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鸟音衣向东“今天又不会有鸟了。
”张宏英听到风沙踩着他的脊背“呜呜”地走过,心里空荡荡的。
张宏英执勤的任务是打鸟。
新兵连结束后,他被分到戈壁潍上的一个实验基地的警卫中队,中队长发给他一支枪,命令他看守眼前的废水池。
中队长在向张宏英交代任务的时候,神色严肃地说:“你的主要任务是打鸟,凡是饮了废水的鸟,就要像对待敌人一样,一个也不放过!”其实,水池的废水看起来是那么清澈,在戈壁滩上汪出了一处风景。
无风的时候,水面上波光粼粼,荡漾起一层又一层的诱惑。
早晨天一放亮,张宏英就掮起枪巡逻,一直到天黑的时候才撤回。
起初,张宏英绕着水池巡逻的时候,心里异常紧张,恨不得眼睛一眨不眨。
他给自己定了一条原则,只要从他视线飞过的鸟,一个也不放过,谁能断定它是否饮过废水呢?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漏过一个!他总是担心由于自己的疏忽,让饮过水的鸟儿飞走,把核污染带到戈壁滩外。
他最怕看到天空中的飞翔物,心里祈祷说:“小鸟呀小鸟,你从我的眼前绕开吧,别走进我的枪口里,如果你不听我的劝告,就别怪我太无情了。
”有时候,风沙把戈壁滩上的一簇干枯的红柳或是一片废纸吹上天空,在风沙中上下飞舞,由远而近地向废水池降落,张宏英就拉出了战斗的姿态,举枪跟踪瞄准飞行物。
如此折腾了几次,却始终没有看到真正的鸟儿出现,他便有些灰心丧气。
一天,中队长问他巡逻的情况,他竟有些委屈地说:“打鸟打鸟,连根鸟毛也没看到!”中队长并没有理会张宏英的委屈,说:“永远没有一根鸟毛才好呢。
”但是,张宏英却不这样想了,他开始盼望鸟儿出现,很想能在戈壁滩上听一听鸟儿的鸣叫。
这个季节,在他的家乡,应该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景象。
没有鸟叫,张宏英就自己吹口哨学鸟叫,希望以此招引鸟来。
但是,三个月过去了,他把嗓子都吹哑了,连个鸟的影子都没见到。
他开始怀疑连人影都少见的戈壁滩上是否会有鸟儿光顾。
今天沙暴刚刚过去,按说更不会有鸟儿存在。
然而,就在张宏英灰心丧气的时候,一只鸟儿却突然间飞进了他的视线,竟让他怀疑自己看花了眼。
他用力揉了揉眼睛,确信这个越来越清晰的黑点就是一只鸟儿。
显然,这只鸟是尾随在沙暴身后赶来的,很疲倦的样子,因此在它发现池水后降落的时候,几乎是任凭身体的重量向下坠落,一头栽倒在池水旁。
张宏英兴奋的样子就不必说了,他冲着鸟儿小声说:“叫一声呀,你叫一声呀!”但是疲倦的鸟儿一声不吭,朝着池水一步一步地走去。
就在这个时候,张宏英突然喊叫起来:“快走开,哟兮——”张宏英一边奔跑,一边“哟兮、哟兮”地喊叫,试图轰开朝池水逼近的鸟儿。
但是,鸟儿已经听不到他的叫喊了,它的眼前只有一池碧蓝的水,它盯住这个目标奋不顾身地走去。
张宏英站住不动了,他发现鸟儿已经把嘴插进了水里,一起一伏尽情地饮着。
鸟嘴是粉红色的,碧蓝的水在粉红色的鸟嘴的啜饮下,轻轻地颤动起来。
他轻轻举起了枪,瞄准了鸟儿,却迟迟不扣动扳机。
即使是废水也让鸟儿饮个痛快吧,他相信饮水后的鸟儿一定会发出几声酣畅淋漓的鸣叫。
他举着枪,满怀了希望,等待着。
鸟儿终于满足地仰起头,四下张望了一眼,然后拖着笨重的身体起飞了,它饮的水,足够它飞出戈壁滩了,于是它有力地扇动翅膀,朝着它向往的山清水秀的地方飞去。
它始终没有叫一声,它是积攒了所有的力气,用于飞越茫茫戈壁滩的搏击中。
当鸟儿即将飞出张宏英的瞄准区域时,他扣动了阪机。
中弹的鸟儿挣扎着滑翔,一会儿降落,一会儿滑起,几经折腾,开始坠落了。
鸟儿明白自己飞不出茫茫戈壁滩了,就在它告别蓝天的瞬间,它拼尽了所有的力气,发出了两声悠扬的鸣叫,声音婉转清丽。
张宏英清晰地看到鸟儿的两声呜叫,划出了两道优美的曲线,垂挂在戈壁滩碧蓝的天空中。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运用补叙的手法,将张宏英在戈壁滩上打鸟的缘由进行了说明,使小说的情节发展更加完整。
B.张宏英的任务虽是打鸟,但他最初却不希望鸟来。
鸟来了之后他不愿扣动扳机,这体现了张宏英的善良。
C.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为打鸟,暗线则是张宏英对家乡的思念,正因此文章多次提到张宏英希望听到鸟音。
D.本文通过描写一人一鸟的对峙,人最终在无奈之下射杀了鸟,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坚守在戈壁滩的忠于职守的军人形象。
5.小说结尾有什么好处?请从艺术手法和内容两方面作简要说明。
(5分)6.矛盾冲突是小说的灵魂所在,请简要分析本文的主要矛盾冲突并赏析其作用。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方汉奇:冷门做出热学问(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方汉奇:冷门做出热学问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方汉奇常常被人们称为新闻史学界的“泰斗”,他却说,如果将中国新闻史比作一条浩瀚的长河,我只不过是一个在这条长河之中溯流探源、艰辛跋涉的旅人。
1946年,方汉奇考上了校址设在南京、苏州两地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
夙愿既偿,他全身心投入了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中。
学习之余,他继续搜集报纸,上大二时,他把苦心搜集的1500余种报纸拿出来办了个报纸展览。
伴随着集报活动的开展,方汉奇在报史研究方面的才华也逐渐展露,引起了系主任马荫良先生的注意。
1950年,方汉奇大学毕业,已调任上海新闻图书馆馆长的马荫良慧眼识珠,邀请方汉奇到该馆担任研究馆员,负责《申报》史的整理工作。
方汉奇感于师恩,应邀而往,从此他就一头扎进了《申报》的故纸堆,从1872年的创刊号一直看到《申报》停刊,一干就是三年。
“我那时住在图书馆,白天晚上都与这些旧报为伴。
新闻是历史的记录,通过这些报纸我好像把清末民初的社会历史经历了一遍,心里非常有底,对我后来从事中国新闻史的教学、研究,一辈子受用。
”“真没想到,我的记者梦没做成,最后搞上了新闻史,坐了一辈子的‘冷板凳’。
”1953年8月,应北大中文系副主任罗列之邀,方汉奇来到未名湖畔,在北大中文系主讲新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