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合集下载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心电监护仪时可以同时对患者的心电图、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等生理参数进行该操作时,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如皮肤过敏、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局部皮肤受损、焦虑等,要注意预防,如不慎发生,应正确处理。

一、皮肤过敏1、原因患者过敏体质,电极纸粘贴部位出血皮肤过敏,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

电极纸粘贴时间过长。

2、临床表现监护电极纸粘贴部位出现发红,起水疱甚至皮肤破损等。

清醒患者主诉局部皮肤瘙痒、疼痛或麻木感。

3、预防定期更换粘贴部位,清洁皮肤。

取电极时应小心谨慎,防止撕破皮肤。

有条件者可使用脱敏的监护电极纸。

4、处理流程出现皮肤过敏→更换粘贴部位→安抚患肢→局部0.5%碘伏;如有较大的水疱可用无菌小枕头刺破抽液,无菌纱块覆盖换药,避免指甲抓破皮肤;必要时用TDP 治疗仪照射→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并记录→床旁交接班。

二、局部血液循环受阻1、原因测量血液的袖带或夹血氧探头的部位长时间受压或松紧不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

2、临床表现局部皮肤肿胀,发绀或湿冷,清醒患者主诉局部皮肤疼痛或麻木感。

3、预防严密观察受压部位循环情况,经常更换部位。

对于神志不清、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及婴幼儿实行床旁交接班。

4、处理流程发现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更换监测部位;抬高患肢→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局部循环有无改善(如无改善,局部行湿热敷或新鲜土豆片外敷,注意保暖及皮肤破损,防止继续受压)→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三、局部皮肤破损1、原因测量血压的袖带及血氧探头的部位长时间受压或松紧不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发生压疮。

循环不良的水肿、危重患者,测量部位长时间受压发生压疮。

2、临床表现局部皮肤出现红、热、起水疱,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皮肤破损神志溃疡,通常创面可见组织液渗出或血性分泌物。

清醒患者主诉局部皮肤瘙痒、疼痛或麻木感。

3、预防严密观察受压部位训话情况,定时放松,常更换部位。

医院患者心电监护仪使用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医院患者心电监护仪使用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对于神志不清、有Biblioteka 识障碍的患者 及婴幼儿实行床旁交接班。
局部皮肤破损
处理流程
出现皮肤破损→更换监测部位→安抚患者→局部涂擦0.5% 碘伏,必要时 无菌纱块覆盖换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并记录→床 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05
焦虑
焦虑
A
原因
B
临床 表现
C
预防
02
皮肤过敏
皮肤过敏
A
原因
B
临床 表现
C
预防
D
处理 流程
皮肤过敏
原因
患者过敏体质,电 极纸粘贴部位出现 皮肤过敏,是临床
常见的并发症。
A
电极纸粘贴时间过 长。
B
皮肤过敏
临床表现
监护电极纸粘贴部位皮肤出现发红,起水疱甚至皮肤破损等。清醒 患者主诉局部皮肤瘙痒、疼痛或麻木感。
皮肤过敏
预防
0 1 定期更换粘贴部位,清洁皮肤。
循环不良的水肿、危重患者,测量部位长时间受压发生 压疮。
局部皮肤破损
临床表现
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发热、起水疱,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1
导致皮肤破损甚至溃疡,通常创面可见组织液渗出或血
性分泌物。
2
清醒患者主诉局部皮肤瘙痒、疼痛或麻木感。
局部皮肤破损
预防
01
02
严密观察受压部位循环情况,定时 放松,常更换部位。
善(如无改善,局部行湿热敷或新鲜土豆片外敷,注意保暖及避免皮肤破损,防止继续受压)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04
局部皮肤破损
局部皮肤破损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心电监护仪时可以同时对患者的心电图、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等生理参数进行该操作时,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如皮肤过敏、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局部皮肤受损、焦虑等,要注意预防,如不慎发生,应正确处理。

一、皮肤过敏1、原因患者过敏体质,电极纸粘贴部位出血皮肤过敏,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

电极纸粘贴时间过长。

2、临床表现监护电极纸粘贴部位出现发红,起水疱甚至皮肤破损等。

清醒患者主诉局部皮肤瘙痒、疼痛或麻木感。

3、预防定期更换粘贴部位,清洁皮肤。

取电极时应小心谨慎,防止撕破皮肤。

有条件者可使用脱敏的监护电极纸。

4、处理流程出现皮肤过敏→更换粘贴部位→安抚患肢→局部0.5%碘伏;如有较大的水疱可用无菌小枕头刺破抽液,无菌纱块覆盖换药,避免指甲抓破皮肤;必要时用TDP 治疗仪照射→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并记录→床旁交接班。

二、局部血液循环受阻1、原因测量血液的袖带或夹血氧探头的部位长时间受压或松紧不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

2、临床表现局部皮肤肿胀,发绀或湿冷,清醒患者主诉局部皮肤疼痛或麻木感。

3、预防严密观察受压部位循环情况,经常更换部位。

对于神志不清、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及婴幼儿实行床旁交接班。

4、处理流程发现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更换监测部位;抬高患肢→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局部循环有无改善(如无改善,局部行湿热敷或新鲜土豆片外敷,注意保暖及皮肤破损,防止继续受压)→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三、局部皮肤破损1、原因测量血压的袖带及血氧探头的部位长时间受压或松紧不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发生压疮。

循环不良的水肿、危重患者,测量部位长时间受压发生压疮。

2、临床表现局部皮肤出现红、热、起水疱,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皮肤破损神志溃疡,通常创面可见组织液渗出或血性分泌物。

清醒患者主诉局部皮肤瘙痒、疼痛或麻木感。

3、预防严密观察受压部位训话情况,定时放松,常更换部位。

心电监护仪使用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心电监护仪使用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心电监护仪使用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皮肤过敏
处理流程:出现皮肤过敏→更换粘贴部位→安抚患者→局部涂擦0.5%碘伏;如有较大的水泡可用无菌小针头刺破抽液,无菌纱块覆盖换药,避免指甲抓破皮肤;必要时用TDP治疗仪灯照→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并记录→床旁交接班。

(二)局部血液循环受阻
处理流程:发现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更换监测部位;抬高患肢→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局部循环有无改善(如无改善,局部行湿热敷或新鲜土豆片外敷,注意保暖及避免皮肤破损,防止继续受压)→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三)局部皮肤破损
处理流程:出现皮肤破损→更换监测部位→安抚患者→局部涂擦0.5%碘伏,必要时无菌纱块覆盖换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并记录→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四)焦虑
处理流程:分析产生焦虑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告诉患者学会自我深度松弛的方法,还可以进行想象放松疗法)→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抗焦虑药。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1.准备:将病人的胸部和四肢清洁,去除油脂和汗液,使电极与皮肤能够更好地接触。

2.安置电极:将电极粘贴到病人的胸部和四肢,确保电极与皮肤接触完全,并紧贴在皮肤上,避免空气进入。

3.连接导线:将电极与监护仪或心电图机连接,确保连接牢固,信号传输畅通。

4.开始监护:启动监护仪或心电图机,进行心电图信号的监测。

1.电极脱落:电极可能会因为粘贴不牢固或遇到汗液等情况而脱落。

预防此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粘贴电极,确保粘贴牢固。

在操作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电极的粘贴状态,及时进行调整或更换。

2.电极过敏:有些人对电极所含材料(如胶水)可能过敏。

在为病人贴电极之前,应了解他们是否有过敏史。

若发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该电极,并将其更换为对患者无害的材料。

3.传导故障:传导故障是指心电信号传输不畅或信号干扰。

预防传导故障的方法包括:确保电极与皮肤直接接触;减少电极与导线之间的接触阻抗;排除导线损坏等。

处理心电监护技术并发症的流程如下:1.电极脱落的处理:一旦发现电极脱落,应立即停止监护,并仔细检查电极是否完整。

如果电极完整,可以重新粘贴电极,确保粘贴牢固;如果电极损坏,应将其更换。

2.电极过敏的处理:一旦发现病人出现过敏症状,如皮肤发红、瘙痒等,应立即停止使用该电极,并将其更换为对患者无害的材料。

同时,需要记录相关信息,以便以后避免再次使用过敏原。

3.传导故障的处理:如果出现传导故障,应首先检查电极与皮肤的接触状态,确保电极贴紧皮肤。

如果电极与导线之间的接触阻抗太高,可以清洗电极和导线,以减少接触阻抗。

如果发现导线损坏,应将其更换。

在进行心电监护技术操作时,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同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和心电图信号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此外,操作人员还应做好记录工作,以便追踪和分析相关问题,并改进操作流程,以提高心电监护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心电监护仪使用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心电监护仪使用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心电监护仪使用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心电监护仪是可以同时对患者的心电图、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等生理参数进行精密测试和测量的实用性医学仪器设备。

心电监护仪广泛适用于临床的病情的监控,通过查看它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除给医护人员提供合理客观依据,对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并发症】皮肤过敏【发生原因】1. 患者过敏体质,电极纸粘贴部位出现皮肤过敏,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

2.电极纸粘贴时间过长。

【临床表现】监护电极纸粘贴部位皮肤出现发红,起水泡甚至皮肤破损等。

清醒患者主诉局部皮肤瘙痒、疼痛或麻木感。

【预防及处理】1.定期更换粘贴部位,清洁皮肤。

2.取电极时应小心谨慎,防止撕破皮肤。

3.用碘伏外涂消毒,如有水泡较大的可用无菌小针头刺破抽水,必要时用TDP治疗仪灯照,无菌纱块覆盖换药,避免用指甲抓破皮肤。

4.有条件者可使用脱敏的监护电极纸。

【并发症】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发生原因】测量血压的袖带或夹血氧探头的部位受压时间过长或松紧不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

【临床表现】局部皮肤肿胀,发绀或湿冷,清醒患者主诉局部皮肤疼痛或麻木感。

【预防及处理】1. 严密观察受压部位局部循环情况,定时放松,经常更换部位,加强交接班工作并做好记录,对于神智不清、有情感障碍的患者及婴幼儿实行床旁交接班。

2. 抬高患处,肿胀明显皮肤无破损者可行湿热敷或新鲜土豆片外敷,促进血液循环组织吸收,同时注意保暖及避免皮肤破损,防止继续受压。

【并发症】局部皮肤破损1. 测量血压的袖带及夹血氧探头的部位受压时间过长或松紧不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发生压疮。

2. 水肿循环不良的危重患者,测量部位受压时间过长发生压疮。

【临床表现】1. 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发热、起水泡,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皮肤破损甚至溃疡,通常创面可见组织液渗出或血性分泌物。

2. 清醒患者主诉局部皮肤瘙痒、疼痛或麻木感。

【预防及处理】1. 严密观察受压部位局部循环情况,定时放松,经常更换部位,加强交接班工作并做好记录,对于神智不清、有情感障碍的患者及婴幼儿实行床旁交接班。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心电监护仪时可以同时对患者的心电图、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等生理参数进行该操作时,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如皮肤过敏、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局部皮肤受损、焦虑等,要注意预防,如不慎发生,应正确处理。

一、皮肤过敏1、原因患者过敏体质,电极纸粘贴部位出血皮肤过敏,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

电极纸粘贴时间过长。

2、临床表现监护电极纸粘贴部位出现发红,起水疱甚至皮肤破损等。

清醒患者主诉局部皮肤瘙痒、疼痛或麻木感。

3、预防定期更换粘贴部位,清洁皮肤。

取电极时应小心谨慎,防止撕破皮肤。

有条件者可使用脱敏的监护电极纸。

4、处理流程出现皮肤过敏→更换粘贴部位→安抚患肢→局部0.5%碘伏;如有较大的水疱可用无菌小枕头刺破抽液,无菌纱块覆盖换药,避免指甲抓破皮肤;必要时用TDP 治疗仪照射→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并记录→床旁交接班。

二、局部血液循环受阻1、原因测量血液的袖带或夹血氧探头的部位长时间受压或松紧不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

2、临床表现局部皮肤肿胀,发绀或湿冷,清醒患者主诉局部皮肤疼痛或麻木感。

3、预防严密观察受压部位循环情况,经常更换部位。

对于神志不清、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及婴幼儿实行床旁交接班。

4、处理流程发现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更换监测部位;抬高患肢→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局部循环有无改善(如无改善,局部行湿热敷或新鲜土豆片外敷,注意保暖及皮肤破损,防止继续受压)→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三、局部皮肤破损1、原因测量血压的袖带及血氧探头的部位长时间受压或松紧不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发生压疮。

循环不良的水肿、危重患者,测量部位长时间受压发生压疮。

2、临床表现局部皮肤出现红、热、起水疱,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皮肤破损神志溃疡,通常创面可见组织液渗出或血性分泌物。

心电监护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心电监护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心电监护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心电监护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皮肤发红、皮损
【预防】
1.保持皮肤清洁,粘贴之前清洁皮肤,电极片上标注粘贴时间,
每三天更换一次电极片,每次更换不同部位粘贴;
2.对电极片过敏患者,粘贴之前清洁皮肤,局部涂造口粉+3M无
痛喷膜;
【处理】
1.皮肤破损轻微注意观察,每天予NS清洗,保持干洁;
2.皮肤破伤严重者予NS清洗,聚维酮碘膏外敷,每班交接班,观
察皮肤情况;
指端皮损、缺血缺氧坏死
【预防】
1. 定时更换血氧夹位置,每2-4小时更换不同指端,避免指端缺
血缺氧
【处理】
1. 皮损指端不能再加血氧探头,皮损轻微的加强观察指端血运情况;
2.皮损严重或指端坏死者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予截止等;
肢体肿胀、回流不畅
【预防】
1.每小时观察血压袖带松紧情况,根据病情调节测压时

2.避免长时间监测一侧肢体,每2-4小时更换测压部位
(避免在血管造瘘侧肢体绑血压带测压)
【处理】
1.抬高肿胀指端,更换绑血压带部位,观察血运情况
出血、堵塞血管造瘘
【预防】
1. 挠动脉穿刺侧肢体3天内禁止测血压
2.血管内漏肢体不能监测血压
【处理】
1. 立即停止测压,观察出血或血管造瘘情况,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心电监护仪时可以同时对患者的心电图、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等生理参数进行该操作时,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如皮肤过敏、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局部皮肤受损、焦虑等,要注意预防,如不慎发生,应正确处理。

一、皮肤过敏
1、原因
患者过敏体质,电极纸粘贴部位出血皮肤过敏,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

电极纸粘贴时间过长。

2、临床表现
监护电极纸粘贴部位出现发红,起水疱甚至皮肤破损等。

清醒患者主诉局部皮肤瘙痒、疼痛或麻木感。

3、预防
定期更换粘贴部位,清洁皮肤。

取电极时应小心谨慎,防止撕破皮肤。

有条件者可使用脱敏的监护电极纸。

4、处理流程
出现皮肤过敏→更换粘贴部位→安抚患肢→局部0.5%碘伏;如有较大的水疱可用无菌小枕头刺破抽液,无菌纱块覆盖换药,避免指甲抓破皮肤;必要时用TDP 治疗仪照射→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并记录→床旁交接班。

二、局部血液循环受阻
1、原因
测量血液的袖带或夹血氧探头的部位长时间受压或松紧不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

2、临床表现
局部皮肤肿胀,发绀或湿冷,清醒患者主诉局部皮肤疼痛或麻木感。

3、预防
严密观察受压部位循环情况,经常更换部位。

对于神志不清、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及婴幼儿实行床旁交接班。

4、处理流程
发现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更换监测部位;抬高患肢→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局部循环有无改善(如无改善,局部行湿热敷或新鲜土豆片外敷,注意保暖及皮肤破
损,防止继续受压)→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三、局部皮肤破损
1、原因
测量血压的袖带及血氧探头的部位长时间受压或松紧不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发生压疮。

循环不良的水肿、危重患者,测量部位长时间受压发生压疮。

2、临床表现
局部皮肤出现红、热、起水疱,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皮肤破损神志溃疡,通常创面可见组织液渗出或血性分泌物。

清醒患者主诉局部皮肤瘙痒、疼痛或麻木感。

3、预防
严密观察受压部位训话情况,定时放松,常更换部位。

对于神志不清、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及婴幼儿实行床旁交接班。

4、处理流程
出现皮肤破损→更换监测部位→安抚患者→局部涂擦0.5%碘伏。

必要时无菌纱块覆盖换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并记录→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四、焦虑
1.原因
(1)因监护仪发出的声音、身上粘贴的电极和连接线等影响患者休息。

(2)因需要监护而担心病情较重和疾病治愈。

(3)因使用监护仪而担心医疗费用支出问题。

(4)因监护室不能留亲人、朋友陪伴而出现焦虑。

2.临床表现
表现为紧张,烦躁不安,急躁不配合,失眠等。

3.预防
(1)关心患者,加强沟通,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合理安排探视。

(2)将监护声音调小,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体位安全舒适。

4.处理流程
出现焦虑→分析产生焦虑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告诉患者学会自我深度松弛的方法,还可以进行想象放松疗法)→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抗焦虑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