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山岛战役

合集下载

一江山岛战役中最关键的五句话

一江山岛战役中最关键的五句话

2019.6铁军·“茅家岭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有奖征文TIEJUN·“MAOJIALINGBEI”一江山岛战役是我军历史上首次三军联合作战,部队登岛后仅3小时就全歼守敌1086人(毙519人,俘567人)。

此役规模不大影响却极大,得到毛泽东高度评价:“打得很好!我军首次三军联合作战是成功的。

”其实,按照我军原计划,一江山岛只是“开胃菜”,大陈岛才是“主菜”,结果大陈岛守军见势不妙跑路了。

一江山岛战役积累了登岛作战的许多成功经验,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毛泽东:“美蒋签订的任何条约都是一纸空文,中国人想打就打,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一江山岛战役打不打?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有一个最大因素必须考虑——美国会否干涉?采取什么方式干涉?干涉到什么程度?看起来,美国做足了准备干涉的架势。

比如,美军与台军在一江山岛海域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并通过媒体故意放风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即将签订;又比如,战斗开始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第十七特混舰队和第十五特混舰队等)纷至沓来,共计132艘舰艇,500多架飞机,4500名海军人员,3000名空军人员,阵势挺唬人;再比如,总统艾森豪威尔、国务卿杜勒斯、第七舰队司令普赖德都表示要进行干涉。

怎么办?毛泽东表态了:“美蒋签订的任何条约都是一纸空文,中国人想打就打,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当然了,“光说不练”吓不退美国鬼子,言语之后还得来点行动上的“套餐”。

1955年2月9日,美军2架战斗机“擦边”侵入浙江松门领空。

我军防空部队毫不客气,迅即还击,击落1架,击跑1架。

美军不甘心,几十架飞最后,美军虚张声势的老底被揭穿,只得悻悻而去。

张爱萍:“一江山岛登陆作战,必须从我国和我军实际出发,创造出特定条件下的特定打法。

”打一江山岛战役搞三军联合渡海登岛作战,在我军历史上是第一遭,缺乏经验。

为此,我军特地从苏联请来渡海登岛作战专家作为“高参”帮助出谋划策。

一江山战役

一江山战役

一江山岛战役编辑1战役概况全国大陆解放后,国军的残余部队退至东南沿海部分岛屿,其企图利用这些岛屿作为拱卫台湾和对大陆实施反攻的前进基地。

一江山岛地图一江山岛位于浙东沿海,主要由南一江、北一江两个岛屿组成,面积约为1.7平方公里。

据守该岛的国军由“一江山地区司令部”所辖之第4突击大队、第2突击大队第4突击中队及1个炮兵中队共1000余人。

华东军区根据浙东沿海国军所占岛屿的指挥中心和防御重点是大陈岛,而一江山岛是屏障大陈岛的前沿据点等情况,遂决定集中兵力,首先攻占一江山岛,尔后再转兵攻取大陈岛,以击破国军在浙东沿海岛屿的防御体系。

1955年1月18日,在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的统一指挥下,华东军区部队发起了进攻一江山岛战役。

这次战役是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

发起进攻的当天,华东军区出动舰艇188艘,航空兵22个大队共184架作战飞机,并以地面炮兵4个营又12个连、高射炮兵6个营担负火力支援和对空掩护,陆军则以第20军第60师第178团及第180团第2营约1个团又1个营的兵力,乘登陆艇在一江山岛强行登陆。

由于华东军区战前已经夺得了战区制空权与制海权,使国军方面的海空军当天未敢出动。

在登陆前的火力准备过程中,华东军区陆、海、空军的火力有效地进行了协调衔接,在航渡期间更是有效地压制了大陈岛国军的火力,从而保证了登陆部队的顺利上岛。

[1]进攻部队在一江山岛登陆后,经一天激战全歼岛上守军。

守岛的国军不仅筑有坚固工事,其成员也大多是在大陆受过斗争的逃亡地主、恶霸及其子弟,对共产党有刻骨仇恨,在进攻部队成功登陆后仍依托岩缝、暗堡拼死顽抗。

进攻部队则采取小群战术,逐个消灭各暗堡。

在海、空军火力的掩护下,进攻突击部队冲上主峰,以炸药包炸毁了国民党军第4突击大队队部的坑道,并以无后坐力炮、火焰喷射器抵近攻击和爆破方式逐个消灭了残存敌暗堡,至20日下午5时30分,除少数敌军投降外,大部守敌被歼,至此战斗结束。

一江山岛战役.

一江山岛战役.
的原因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 ,1月份只有在17 日以 后才有三天天气适于进行登陆作战。16 日上午, 张爱萍再次听取了关于敌情和气象情况的汇报后, 当即决定16 日傍晚登陆部队向头门山开进,17 日拂晓前进人攻击出发阵地,18 日按计划发起登 陆战。18 日凌晨,风平浪静。随着张爱萍的一声 令下,数十架轰炸机、强击机组成战斗队形箭一 般地飞向一江山岛。
三、当时气候水文条件的影响
2.选择12时左右登陆的原因 一江潮汐比海门早一个小时多,基本情况与 大陈略同。由于岛屿影响,潮流方向多变,在同 一次涨(落)潮中,潮流变向四次:涨潮时,最 初由东北流向西南约一个小时半,变由正东流向 西约二小时半,再由东南流向西北约一小时,最 后南北交流约一小时。这样算来,12时左右,正 是涨潮的时候,这时候水深有利于渡海登岛。
目录
打击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准备工作的需要
气候条件的影响
一、打击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需要
美帝国主义在侵朝战争失败后,为了继续霸占我国领土台湾与澎湖,于一九 五四年十二月二日同卖国贼蒋介石集团签定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政府 企图利用这个条约来使它武装侵占中国领土台湾的行为合法化,并以台湾为基地 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和准备新的战争。 为了粉碎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阴谋,进一步推动海防对敌斗争,保卫祖 国社会主义建设,锻炼和提高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能力,并为继续解放 沿海岛屿和最后解放台湾、澎湖创造条件,军委命令华东军区以第60师为主,组 织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 这就是为什么解放一江山岛要 在1955年初进行的原因。因为我们 要回应“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 打碎美蒋阴谋。
一江山岛战役研讨
——登陆时机的选择
一九五五年一月十八日至十九日,我

一江山岛登岛作战

一江山岛登岛作战

一江山岛登岛作战〔1995年1月18日至19日一九五五年一月十八日至十九日,我军进行了一江山岛登岛作战。

它是我陆、海、空三军首次对近海敌占岛屿的联合登岛作战。

作战中,各军、兵种参战的部队,经过充分准备,在沿海渔民和广大民兵的大力支援下,密切协同,勇敢战斗,全歼一江山岛守敌,并迫使大、披山、渔山等岛屿之敌逃往。

一、一般情况〔一美帝国主义在侵朝战争失败后,为了继续霸占我国领土与澎湖,于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日同介石集团签定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

美国政府企图利用这个条约使它武装侵占中国领土的行为合法化。

为了粉碎美"共同防御条约"的阴谋,进一步推动海防对敌斗争,保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锻炼和提高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岛作战能力,并为继续解放沿海岛屿和最后解放,澎湖创造条件,军委命令华东军区组织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

并明确指示各参战部队:要充分准备,有把握而后才发起攻击。

〔二一江山岛位于湾XX口海面,距大陆三十余公里,北至头门山九公里,甫至大岛十七公里。

该岛分北江、南江两岛:北江稍大,东西长约一千九百米,南北宽一百至七百米,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南江东西长约一千零十米,南北宽约三百米,面积约零点三平方公里;甫北两岛隔海峡对峙,相距一百至二百米。

一江山岛的203、190、160、180高地为制高点,可控制全岛。

岛上无居民,也无良好水源,光山秃岭,地质坚硬。

岛的四周多系陡壁岩礁,岸高十至四十米。

北江东北部及南江南部海岸坡度较陡,一般在四十五至七十度。

北部、西北部和南部海岸坡度较缓,一般在三十五度以下。

可登岛的地段全长不足一千米。

近岸水深七至八米。

海水多"回旋"和"岩头浪"。

整个地形利守不利攻。

〔三一江山岛是大岛外围的重要据点,军对该岛的设防极为重视。

守岛之敌为匪首廉一率领的匪突击第4大队、突击第2大队第4中队及炮兵第1中队,共约一千一百人。

一江山岛简介

一江山岛简介

解放一江山岛简介:
解放一江山岛纪念馆坐落于椒江市中心,由战斗陈列馆、烈士纪念馆、纪念塔碑和墓区组成,建筑雄伟、环境幽静,是为了纪念我军在解放一江山战役中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士们而兴建的一座英雄纪念馆。

纪念馆内共有两层展厅,展厅内所陈列的物件基本以历史挂图、照片和船舰飞机模型为主,并且设立有多媒体演示,演示的是我国海陆空三军首次协同作战解放一江山岛的过程。

历史背景:1955年1月18日,为了打击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实现中央军委解放浙江东南沿海岛屿的决心,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以步兵1个师、各种类型舰艇137艘、航空兵22个大队,在张爱萍将军的指挥下发起了一江山岛登陆作战。

整个一江山岛渡登陆作战历时10个小时,共打死国民党军519人,俘虏567人,击沉军舰3艘,击伤4艘。

一江山岛被攻克后,盘踞在大陈各岛屿的国民党军失去了外围屏障,被迫在美国武装力量掩护下裹胁岛上居民近二万人逃往台湾。

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虽然规模不大,但影响深远。

这是我陆、海、空三军首次对近海岛屿之敌的联合作战,取得了非常宝贵的协同登陆作战经验,为全部解放浙江沿海岛屿打响了胜利的第一炮。

一江山岛:位于台州湾外,属东矶列岛,距海门港38公里,位大陈岛北侧15公里。

分南北二岛,又称两龙山,相传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曾在此操演水师。

两岛相隔一条150米宽的水道,北一江山岛面积0.88平方公里,南一江山岛0.3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30米。

岛上无常住居民,建有简易棚屋数十间,为大陆渔民季节性进岛作业居所。

一江山岛与20军60师

一江山岛与20军60师

一江山岛与20军60师一江山岛战役是我军史上独有的陆海空联合作战,60师是陆军史上唯一参加三军联合作战的部队。

1954年8月10日,华东军区发出解放一江山岛的预先号令,摧毁美蒋海防协约和反攻大陆的美梦。

8月13日,中央军委批准华东军区设立浙东前线指挥部,由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任前指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陆海空三军部队的林维先(浙江军区代司令员)、聂凤智(华东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彭德清(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马冠三(华东军区海军参谋长)为副司令员,王德(华东军区副参谋长)为参谋长。

指挥部设在宁波天主教堂的大院,下设海、空、登陆指挥所和华东军区政治工作组、后勤联合指挥部。

兵种、兵力、兵器部署:陆军:步兵第60师178团、180团(欠1个营);炮兵122榴弹炮2个营、76.2野炮1个营、75山炮2个连、120迫击炮2个连。

空军:轰炸航空兵第20师60团、歼击航空兵第3师、第12师。

海军:航空兵5个团,舰艇、船186艘(其中护卫舰4艘、炮舰2艘、鱼雷艇12艘、炮艇24艘、火箭炮船6艘、各种登陆舰艇、运输船138艘)、2个海岸炮兵连。

三军参战达17个兵种、28个战术群。

从数量上来看,其中步兵4个加强营,3600人,3倍于敌军;炮兵4个营又12个连,火炮119门,高炮6个营60门,5倍于敌军,可以说是用牛刀在杀鸡。

1954年9月15日和9月21日,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对大陈和一江山进行侦察。

11月1日至18日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舰炮队对目标岛屿实施迷惑性轰炸,18日12时,我陆军登陆编队3700名官兵,乘138艘登陆艇,在51架战机和迷雾炮火的掩护下,经过3小时的激战,成功登陆,插上红旗,一江山岛宣告解放。

这次战役,击毙蒋军该地区长官王生明以下519名,俘虏敌突击四大队王辅弼以下567名。

我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一江山岛战役中牺牲429名(其中海军13名)。

这429名烈士中营级1名;连级12名;班级101名;战士292名,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18岁。

一江山岛战役给我们地启示

一江山岛战役给我们地启示

一江山岛战役给我们的启示解放一江山岛的先头部队抢占岛岸一江山岛战役,是我军历史上首次三军联合登陆作战。

这标志着我军作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军未来登陆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探索我军渡海登陆作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江山岛作战概况一江山岛位于我国浙江台州湾椒江口海面、大陈列岛的中间位置,西距大陆30余公里,北距头门山岛9公里,南至大陈岛1公里,该岛总面积不足1.3平方公里,但却是国民党军的重要前哨阵地。

国民党军构筑了以154个坚固工事为骨干的完整防御体系,易守难攻。

距一江山岛不远的大陈岛有国民党海军舰船十余艘,吨位大,火力强。

1954年,中央军委作出了解放浙东沿海岛屿的决定,以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

经过充分准备,浙东前线指挥部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决定在1955年1月18日发起登陆作战。

1月18日拂晓登陆部队在头门山附近海域集结完毕,由四艘护卫舰、12艘鱼雷艇在登陆海域进行海上掩护,对一江山岛前沿和两翼火力点实施破坏性射击;以炮舰二艘、护卫艇八艘、武装渔轮四艘组成火力支援队,负责掩护登陆部队突击上陆;以各型舰艇、运输船组成四个步兵营和物资器材的运输任务。

六艘渔轮改装的火箭炮船担负突击上陆前的火力压制任务。

18日8时,我空军四个轰炸机大队、三个强击机大队分别对一江山和大陈实施猛烈突击。

9时支援炮兵开始火力准备,配置在一江山附近岛屿上的50余门火炮准确覆盖了一江山岛上的目标区。

12时15分,运输登陆部队第一梯队三个营的三个登陆输送大队开始向一江山岛航渡。

13时16分,战役掩护队实施破坏射击。

13-14时,火箭炮船和火力支援队向预定目标射击。

至14时5分,按计划完成火力准备,并在第二梯队协同下,于17时30分粉碎了守军有组织的抵抗。

至19时全歼守军。

至此,一江山岛登陆战役胜利结束。

一江山岛作战特点我军赢得了一江山岛作战的胜利,全歼了一江山岛敌守备司令王生明以下1086人,其中击毙519人,缴获各种火炮枪械1082门(件)。

一江山岛战役

一江山岛战役

一江山岛战役图片名称: 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用木帆船打击敌图片介绍:上一张:没有了点击: 268 下一张:我登陆艇向一江山岛冲击,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我登陆艇向一江山岛冲击图片介绍:上一张: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用木帆船打击敌点击: 268 下一张:我军战船直扑长山列岛,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我军战船直扑长山列岛图片介绍:上一张:我登陆艇向一江山岛冲击点击: 257 下一张:解放一江山岛的先头部队抢占岛岸,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解放一江山岛的先头部队抢占岛岸图片介绍:上一张:我军战船直扑长山列岛点击: 257 下一张:解放军登陆大陈岛,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解放军登陆大陈岛图片介绍:上一张:解放一江山岛的先头部队抢占岛岸点击: 256 下一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师参加解放一江山岛48周年纪念,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师参加解放一江山岛48周年纪念图片介绍: 上一张:解放军登陆大陈岛点击: 289 下一张:美蒋签定军售协议,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美蒋签定军售协议图片介绍: 美蒋签定军售协议点击: 238 上一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师参加解放一江山岛48周年纪念下一张:美蒋签定共同防御条约,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美蒋签定共同防御条约图片介绍: 美蒋签定共同防御条约上一张:美蒋签定军售协议点击: 269 下一张:一江山岛登陆计划示意图,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一江山岛登陆计划示意图图片介绍: 一江山岛登陆计划示意图上一张:美蒋签定共同防御条约点击: 321 下一张:我战斗机群飞向一江山岛,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我战斗机群飞向一江山岛图片介绍: 我战斗机群飞向一江山岛执行任务上一张:一江山岛登陆计划示意图点击: 297 下一张:击沉敌人军舰:太平号: ,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击沉敌人军舰:太平号: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四日一时三十分,我人民海军在大陈岛东北海面击沉敌人军图片介绍: 舰:太平号:~上一张:我战斗机群飞向一江山岛点击: 340 下一张:一江山岛战役珍贵图片,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一江山岛战役珍贵图片图片介绍: 一江山岛战役珍贵图片上一张:击沉敌人军舰:太平号: 点击: 363 下一张:指挥作战,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指挥作战图片介绍: 一江山岛战役中指挥作战的历史珍贵图片!上一张:一江山岛战役珍贵图片点击: 393 下一张: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历史图片,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历史图片图片介绍: 一江山岛硝烟弥漫上一张:指挥作战点击: 385 下一张: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历史图片,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历史图片图片介绍: 登陆前,解放军战士在船头向敌射击上一张: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历史图片点击: 413 下一张: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历史图片,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历史图片图片介绍: 机枪手在掩护战友冲击上一张: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历史图片点击: 470 下一张: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历史图片,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历史图片图片介绍: 解放军战士在负伤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向敌射击上一张: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历史图片点击: 677 下一张: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历史图片,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历史图片图片介绍: 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历史图片上一张: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历史图片点击: 692 下一张:我军缴获的部分战斗武器,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我军缴获的部分战斗武器图片介绍: 在一江山岛战役当中,我军缴获的部分战斗武器上一张: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历史图片点击: 646 下一张: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的历史图片,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的历史图片图片介绍: 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的历史图片上一张:我军缴获的部分战斗武器点击: 623 下一张: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的历史图片,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的历史图片图片介绍: 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的历史图片上一张: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的历史图片点击: 592 下一张: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的历史图片,关闭窗口,图片名称: 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的历史图片图片介绍: 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的历史图片上一张:一江山岛战役中珍贵的历史图片点击: 391 下一张:没有了,关闭窗口,编者按:一江山岛以"一江山登陆战"而闻名海外,解放军首次采用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战术,一举攻克一江山岛,这也是国共两党迄今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后的一场正面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江山岛战役毛泽东说:“形势变了,准备打大陈,先解决浙江沿海岛屿……”位于浙东台州湾口外的大陈岛,分上大陈和下大陈两岛,距离解放军舰艇锚地海门仅46公里。

其西北方向和南北两侧有一江山岛、渔山列岛、披山岛、南麂山岛等多个岛屿。

1953年驻扎大陈岛的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有一万多人,占国民党驻浙东岛屿总兵力的一半,由胡宗南担任司令,并有舰队司令齐鸿章和“海上突击纵队”司令黄八妹协助。

大陈岛成为国民党海军在浙东沿海的军事指挥中心。

1953年6月20日,人民解放军成功地夺回大鹿山、小鹿山、鸡冠山和羊屿4岛,并乘胜追击夺回积谷山岛后,胡宗南被蒋介石调回台湾。

接任大陈防卫司令部司令的是陆军中将刘廉一。

此人亦出身陆军,对海军虽不甚了解,但心高气傲。

刘廉一重整旗鼓,撤的撤,换的换,进行了一番整顿。

1953年底,在杭州召开的中央军委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指出,朝鲜停战了,我们可以腾出手来准备解决台湾问题了。

其时,朝鲜战场上,历时三年的大规模战争已经结束,毛泽东在这个时候重提解决台湾问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美军在朝鲜战场的失败,无疑“山姆大叔”有些不甘心。

其时,美国正和蒋介石阴谋酝酿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美国企图通过“条约”来控制台湾和台湾海峡,并以台湾作为干涉中国“不沉的航空母舰”。

而蒋介石却利用“山姆大叔”来给自己撑腰杆子,阻止解放军的军事行动,做起反攻大陆的美梦。

早在1951年3月,刚刚调任华东军区参谋长的张爱萍,就把解放大陈岛和浙江沿海岛屿列入了自己的计划。

7月,陈毅把他叫到上海,要他主持研究浙江和福建沿海岛屿问题,这正好是不谋而合。

不久,在张爱萍的主持下,提出了一个“从北往南打”的作战方案,旨在首先解决大陈岛,然后依次由北向南,逐个由小到大,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然后接着一直到解放福建沿海的马祖列岛和大小金门等岛屿。

张爱萍率领工作组经过反复研究和实地勘察,将成熟的方案呈送给司令员陈毅。

陈毅将这一“从北往南打”的方案报告了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批示说:“朝鲜停战前,不要进行,停战以后再说。

”朝鲜停战后,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一次高级别的会议上说:“形势变了,准备打大陈,先解决浙江沿海岛屿,估计美帝不会有大的干涉。

你们就准备吧!”1954年7月中旬,中央军委命令华东军区:华东军区应于九、十月间,以空、海军轰炸大陈之敌,并以一部陆军部队攻占一江山岛……这道命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因为它是打击美、蒋协防阴谋,查明美帝国主义的企图,为而后解放东南沿海诸岛创造条件,从而警告美、蒋:中国人民决不会屈从于美国的压力,一定要解放敌占岛屿――更是因为它的宣布,标志着解放军将首次实行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这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次历史性跨越!8月2日,彭德怀在总参谋部主持召开解放浙闽沿海岛屿作战会议。

总参谋长粟裕、作战部部长张震、铁道部部长吕正操、通讯部部长王诤、海军副司令员方强、空军副司令员王秉璋和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邓华等参加了会议,听取了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关于解放大陈岛战役方案的专题汇报。

大家在听了张爱萍的汇报后,各抒己见,进行了充分讨论。

粟裕说:“这是我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渡海作战,组织工作比较复杂,还要估计到美国可能插手,要作艰苦的打算。

”彭德怀基本同意华东军区的这个作战设想,但强调一定要作好充分准备,慎重初战,攻则必胜。

会议结束时,粟裕要求张爱萍拟定一个详细的作战预案,再来北京向中央军委汇报一次,以作出最后决策。

张爱萍奉命回到南京,立即召开作战会议,研究制订作战方案。

8月10日,华东军区下达了解放大陈岛的预先号令。

8月13日,中央军委批准华东军区设立浙东前线指挥部,由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任前指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陆海空三军部队的有关同志林维先(浙江军区代司令员)、聂凤智(华东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彭德清(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马冠三(华东军区海军参谋长)为副司令员,王德(华东军区副参谋长)为参谋长。

指挥部就设在宁波天主教堂的大院里,下设海军前线指挥所、空军浙东指挥所和登陆指挥所,还有华东军区政治工作组和后勤联合指挥部。

人民解放军自诞生27年来的第一个三军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就在这里开始了一个新的征程,掀开了解放军进行现代化作战的序幕。

8月20日,张爱萍派华东军区作战处长石一宸带着军区制订的详细作战方案进京汇报。

8月22日,总参谋长粟裕听取了石一宸的汇报,表示同意。

两天后,彭德怀再次听取了石一宸的汇报,并强调说:杀鸡要用宰牛刀。

彭德怀说:“人们常说,‘杀鸡焉用牛刀’,这次我们就是要用宰牛的刀去杀鸡。

这是我们首次三军联合作战,只能胜利,不能失败。

三军渡海作战的难度大,要求高,指挥复杂,我军没有成熟的经验,一定要慎重初战。

”就在这天晚上7点30分,华东军区收到了总参谋部的电报:“同意石一宸同志代表军区汇报的作战方案,可先着手准备。

”接着,中央军委又发来三条指示:1. 要充分准备,有把握后才发起攻击;2. 在组织海军和空军行动中,要严格掌握对美帝国主义的政策,既不主动惹事生非,又不示弱的自卫原则;3. 从小到大,从实践中训练和锻炼部队,为解放整个敌占岛屿创造条件。

同时,中央军委还决定:为及时指导和总结我军首次三军协同作战经验,将浙东前线指挥部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杀鸡用牛刀”论争之一:是先拔“门闩”,还是先攻中心?一江山岛,位于椒江口外约35公里,处于台州湾中部,离大陈岛11公里,离头门岛9公里。

分为两个部分,称做南江山和北江山,两岛相距仅250米。

北江山东西长约1900米,南北宽约700米;南江山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约300米。

地形狭窄,又高又陡。

如此弹丸之地,却是军事要塞,国民党称:大陈是台湾的“北大门”,一江山是大陈的“门闩”。

“一江山是大陈的门户,大陈是台湾的屏障,一江不保,大陈难守;大陈失守,台湾垂危!”为此,蒋介石派他的所谓“克难英雄”王生明上校作为一江山岛的“守护神”,下辖国民党突击第四大队和第二大队第四中队和炮兵第一中队,计1000余人。

岛上配备有大小火炮100多门,各种机枪100多挺,构筑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火力点154个。

两岛独立守备,互为依托,成犄角之势,易守难攻。

作战方案批准以后,战役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第一个问题立即摆在了浙东前线指挥部司令张爱萍的面前。

作战的突破口应该选在哪里?8月31日,在前指作战部署会议上,大家对是先攻打大陈岛还是先攻打一江山岛,从而对解放以大陈岛为中心之敌占岛屿的整个战役最为有利,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就是先打大陈岛,而且持这种意见的占大多数;一种意见就是先打一江山岛,但持这种意见的只有少数。

双方各执一词,都有其合理性。

张爱萍认真冷静地听完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后,说:“我同意先攻打一江山岛。

”他的理由是:我军最前沿的岛子是东叽列岛的头门山岛,距离大陈约15海里,而距离一江山只有5海里。

这是我军第一次进行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一下子要渡过15海里去攻打大陈,距离远,容易受挫。

而一江山距离我们近,容易成功。

如果打下了一江山,再以它为依托,乘胜追击拿下大陈就比较容易了。

再说,如果拿不下一江山,我们重新调整部署也会方便些,不会导致很大的损失。

”张爱萍说到这里,大家茅塞顿开,都点点头笑了起来……“杀鸡用牛刀”论争之二:是“一起搞”,还是分两步走?作战方向问题解决了,如何部署三军兵力呢?讨论是从陆军投入多少兵力开始的。

指挥员们首先分析了敌情。

对一江山的敌军人力和武备等重新进行了核实。

许多人就根据陆军作战经验,认为对付一江山1000余敌军,只需要1500至2000人就行了;至于炮兵最多也只要两个营。

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一是一江山面积狭小,容纳不下众多的登陆兵力;二是如果登陆兵力多了,也施展不开,说不定还自己打着了自己人。

持这种意见的人又占了大多数。

张爱萍认真地听,认真地记。

他不忙着发表自己的见解。

还有少数人却持相反意见,认为在兵力部署上,一定要占绝对的优势。

并强调说,这是我军第一次进行三军渡海登陆作战,更要慎重初战,以鼓舞士气,积累经验,提高三军联合作战能力。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一是一江山上敌军有海上作战经验;二是岛屿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三是敌军的防御工事坚固,阵地编组严密,火力配备强,而且还有大陈的大口径火炮和海面上舰艇与空中飞机的支援。

讨论进入白热化状态。

又是少数与多数的交锋。

这一次,张爱萍仍然把赞成票投给了少数人一方。

“请同志们注意,我们进行的是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这就是说,一个是‘三军联合’,一个是‘渡海登陆’,而这两个都是我军首次,坦率地承认,我还没有这方面的指挥经验,我想,广大指战员也同我一样,也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张爱萍直率地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怎么办?总不能说这仗就不打了?仗,必须要打,更重要的是要打赢!要赢,只有用‘杀鸡用牛刀’的办法,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来战胜敌人。

”大家又都安静下来。

张爱萍接着说:“当然,我说的绝对优势兵力,并不是简单的兵力数量上的相加,重要的是我们对各种兵力,对三军指挥上的科学配置和科学运筹,也就是说,这是要通过我们的参谋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地战术计算得出来的。

”大家这下子都口服心服了。

会后,陆军参谋方中岳、海军参谋郑武、空军参谋袁仲仁成了张爱萍的得力助手,年轻、精干,又有魄力的他们对参战兵力进行了一系列地科学计算,最后提出了一个参战兵力方案。

这个方案很快就经过前指讨论修改通过,由张爱萍报请中央军委批准。

方案如下:陆军:步兵第60师178团、180团(欠1个营);炮兵122榴弹炮2个营、76.2野炮1个营、75山炮2个连、120迫击炮2个连。

空军:轰炸航空兵第20师60团、歼击航空兵第3师、第12师。

海军:航空兵5个团,舰艇、船186艘(其中护卫舰4艘、炮舰2艘、鱼雷艇12艘、炮艇24艘、火箭炮船6艘、各种登陆舰艇、运输船138艘)、2个海岸炮兵连。

此方案中,三军参战达17个兵种、28个战术群,与敌军相比,占绝对优势。

从数量上来看,其中步兵4个加强营,3600人,3倍于敌军;炮兵4个营又12个连,火炮119门,高炮6个营60门,5倍于敌军。

如何提高绝对优势的“质量”,这是摆在张爱萍摆在解放军三军指战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经过参谋人员的精心计算,提高或者说保证“质量”这一个绝对优势的结果落实了下来。

这就是他们精心设计制定的《协同动作计划表》。

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

《协同动作计划表》制定以后,首先就面临着一个“大变化”——“整个战役如何进行?”也就是说,这个仗怎么开打?于是,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其中一种认为,既然我们占绝对优势,就陆、海、空一起出动,一起搞。

也就是说,夺制空权、夺制海权和登陆作战三件事同时进行。

这种意见一提出,张爱萍一反常态,立即一口否决。

一向以“善于纳谏”著称的张爱萍,这一次让大家感到有些吃惊,他怎么一下子就否定了别人的意见了呢?有人把张爱萍的这次举动总结为“张爱萍的反常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