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交易行为怎么认定

合集下载

内幕交易行为合法吗

内幕交易行为合法吗

内幕交易行为合法吗内幕交易行为是违法的。

内幕交易行为通常指知悉证券交易内部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交易内部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交易或其他对证券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未公开前,买入或卖出该证券或者泄露信息给他人,或者根据该信息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的行为。

二、内幕交易行为有哪些内幕交易主要包括下列行为:①内幕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证券,或者根据内幕信息建议他人买卖证券的行为;②内幕人向他人泄漏内幕信息,使他人利用该信息获利的行为;③非内幕人员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或者其他途径获得内幕信息,并根据该内信息买卖证券,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证券的行为。

这里的内幕人员,是指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人员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证券市场和主管机关和证券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为该上市公司服务的律师、会计师等能够接触或者获得内幕信息的人员。

三、内幕交易行为的法律规定(一)内幕信息的知情人根据《证券法》第七十四条规定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包括: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发行人控股的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由于所任公司职务可以获取公司有关内幕信息的人员;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由于法定职责对证券的发行、交易进行管理的其他人员;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人。

(二)内幕信息的内容内幕信息是指在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

所谓的内幕信息具体包括如下:下列信息皆属内幕信息:本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所列重大事件;公司分配股利或者增资的计划;公司股权结构的重大变化;公司债务担保的重大变更;公司营业用主要资产的抵押、出售或者报废一次超过该资产的百分之三十;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可能依法承担重大损害赔偿责任;上市公司收购的有关方案;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认定的对证券交易价格有内幕交易行为显著影响的其他重要信息。

内幕交易行为认定指引

内幕交易行为认定指引

内幕交易行为认定指引内幕交易是指在未公开、内幕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证券、期货、基金等金融工具交易的行为。

这种行为容易导致投资者遭受损失,损害金融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为了加强对内幕交易行为的监管,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现就内幕交易行为认定进行指引。

一、内幕信息的认定内幕信息是指未公开、内幕信息,包括公司内部信息、内幕信息来源、内幕信息传递人等。

证券、期货、基金等金融工具的交易价格、交易量、结算汇率等,属于内幕信息。

二、内幕交易的认定内幕交易是指在内幕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证券、期货、基金等金融工具交易的行为。

1.知情人员知情人员是指在证券、期货、基金等金融工具的设计、发行、交易、结算等环节中,享有内幕信息的人员。

2.非法获取内幕信息非法获取内幕信息是指通过金钱、职务、家庭、个人关系等手段,获取内幕信息的行为。

3.内幕交易的时间界定内幕交易应当发生在内幕信息公开之前。

4.内幕交易的品种界定内幕交易的品种包括但不限于股票、基金、期货、期权等。

三、内幕交易行为的认定标准1.违反证券法、基金法等证券、基金相关法规,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基金交易活动,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情节严重的,应当认定为内幕交易。

2.虽未违反证券、基金相关法规,但通过内幕信息,影响证券、基金交易价格,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情节严重的,应当认定为内幕交易。

3.虽未进行实际的证券、基金交易,但通过内幕信息,谋取非法利益,情节严重的,应当认定为内幕交易。

四、内幕交易的处罚措施内幕交易行为应当受到严厉的惩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对内幕交易行为进行明确规定,并依法进行查处。

五、内幕交易行为的管理与监督证券、期货、基金等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健全内幕交易管理制度,明确内幕交易行为的认定程序,加强对内幕交易行为的监督。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内幕交易行为的监管,加大对内幕交易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证券、基金市场的公平、透明。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Don't forget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lways have to go.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立案标准是什么?导读: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立案标准是泄露信息买入卖出证券成交额在五十万以上或者透露内幕消息导致非法获利十五万以上,导致交易价格剧烈波动的等。

对于构成内幕交易犯罪分子,法院判刑的标准是三年以下,情节严重的在三年到七年。

一、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立案标准是什么?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买入或者卖出证券,或者泄露内幕信息使他人买入或者卖出证券,成交额累计在50万元以上的;2、买入或者卖出期货合约,或者泄露内幕消息使他人买入或者卖出期货合约,占用保证金数额累计在30万元以上的;3、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累计在15万元以上的;4、多次进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的;5、致使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异常波动的;6、有其他严重情节或造成恶劣影响的。

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客观表现行为有哪些?1、利用信息谋取利益内幕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证券、期货或者根据内幕信息建议他人买卖证券、期货;2、将牟利信息告知他人内幕人员向他人泄露内幕信息,使他人利用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3、非内幕人员盗取信息非内幕人员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或者其他途径获得内幕信息,并根据该信息买卖证券、期货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证券、期货;三、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主观表现是什么?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依故意构成。

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过失不构成本罪。

行为人故意的内容,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或他人内幕交易行为会侵犯其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扰乱证券、期货市场管理秩序,却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老鼠仓、内幕交易监管制度

老鼠仓、内幕交易监管制度

老鼠仓、内幕交易监管制度1. 前言为了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秩序和股东的合法利益,避开老鼠仓和内幕交易行为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本制度订立了关于老鼠仓、内幕交易的监管规定。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体雇员、高管、董事会成员以及其他与本企业有业务往来的相关人员。

3. 定义•老鼠仓:指通过非法手段取得内幕信息,利用此信息在未公开的情况下进行股票交易,取得非法利益的行为。

•内幕交易:指公司内部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股票买卖的行为。

4. 义务和责任4.1. 高管和董事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高管和董事会成员应当保证对内幕信息的保密,并不得将相关信息泄露给他人。

•高管和董事会成员禁止进行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股票交易的行为。

•高管和董事会成员应当搭配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和调查,供应相关的信息和帮助调查。

4.2. 其他雇员的责任和义务•其他雇员应当保证对内幕信息的保密,并不得将相关信息泄露给他人。

•其他雇员禁止进行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股票交易的行为。

•其他雇员应当遵守内部交易行为准则,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不正当的股票交易。

5. 内幕信息管理5.1. 内幕信息的定义•内幕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未公开的财务信息、商业计划、商业机密、潜在的收购或兼并信息、重点合同信息、本企业内部紧要人员的离职或更改信息等。

5.2. 内幕信息的保密•全部了解、掌握内幕信息的人员,包含高管、雇员等,有责任妥当保管和保密相关信息。

•未经内幕信息合法公开前,任何人不得将内幕信息泄露给他人,不得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股票交易或传播。

•内部人员在离职或更改时,应签署保密协议,并履行保密义务。

5.3. 内幕信息合法公开•内幕信息的合法公开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证监会的规定,严格掌控信息披露的时机和方式。

•内幕信息在公开信息前,相关人员不得进行任何利用内幕信息的交易。

6. 监测和检查6.1. 内部监测和检查•本企业将建立特地的内部监测和检查机构,负责对内幕交易行为进行监测和调查。

论我国证券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

论我国证券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

论我国证券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我国证券市场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资金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

而内幕交易作为其中的一个表现形式,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隐患。

内幕交易不仅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为了规范内幕交易行为,保护广大投资者的权益,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划,本文将从内幕交易的概念、特点及我国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内幕交易的概念及特点内幕交易是指公司内部人员利用未公开的对外信息,通过买卖证券获取非公开信息的利益行为。

通俗点说,就是未公开信息交易。

内幕信息是指未公开的,但可能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的信息。

内幕信息可以是某一公司即将发生的大事,如重大合同、政府政策变化、公司经营状况等。

内幕信息既包括积极信息,也包括消极信息,如公司可能进行大规模裁员、停产等。

内幕交易者通常是公司高管人员、知情人员和公司关联方,他们利用其特殊地位和潜在管道来获取未公开信息,并通过大量的证券交易来获得非法利益。

内幕交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内幕交易是建立在未公开信息的基础上。

内幕交易者通过获取未公开信息来获得利益,而这种未公开信息对一般投资者来说是不可得知的。

第二,内幕交易具有隐蔽性。

内幕交易者通常会采取隐蔽的手段来进行交易,以防止暴露自己的内幕信息。

内幕交易带有欺诈性。

内幕交易者利用其特殊的地位和信息优势,变相地欺骗了其他投资者的行为,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第四,内幕交易具有高投机性和高风险性。

内幕交易者的利润通常是通过大幅度的价格波动来获取的,因此存在较大的风险。

二、我国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我国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主要体现在《证券法》《刑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法律责任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中。

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1. 《证券法》《证券法》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基本法律,对内幕交易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内幕信息知情人员不得利用其知情优势进行交易或者泄露未公开的内幕信息,不得散布未公开的内幕信息。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认定指引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认定指引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认定指引一、引言在证券市场中,内幕交易是一种严重违法的行为,它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为了规范证券市场的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制定了《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认定指引》,以明确内幕交易的定义、特征和认定标准,为相关主体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二、内幕交易的定义内幕交易是指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期货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监管机构等工作人员,在获取未公开信息的过程中,利用其职务之便,违法违规地买卖证券、期货合约或者泄露、传播未公开信息给他人,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其中,未公开信息是指具有重大价值、并且未公开披露的信息,一旦披露,可能对证券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

三、内幕交易的特征根据《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认定指引》,内幕交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未公开信息:内幕交易是建立在未公开信息的基础上的,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于公司内部、监管部门或其他渠道,而且具有一定的重大价值。

2. 利用职务之便:内幕交易者是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获取未公开信息并进行交易,以获取非法利益。

3. 违法违规操作:内幕交易是一种违法违规的交易行为,其操作违反了《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内幕交易的认定标准为了便于证券监管机构对内幕交易行为进行认定,指引中明确了内幕交易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信息的重大性:信息的重大性是内幕交易认定的第一要素,只有具有重大价值的信息才会构成内幕交易。

而信息的重大性通常体现在其能够对证券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2. 信息的来源:内幕交易认定还需要考虑信息的来源,如果信息是合法获取的,则不构成内幕交易,反之则需要进一步考虑其是否属于内幕信息。

3. 交易行为的时机:内幕交易认定还需要考虑交易行为的时机,一般要求内幕交易者在持有未公开信息的情况下进行交易,以获取非法利益。

4. 交易人的身份:内幕交易认定还需要考虑交易人的身份,主要是是否具有相关未公开信息的获取渠道和能力。

内幕交易名词解释

内幕交易名词解释

内幕交易名词解释内幕交易(insidertrading),是指拥有未公开的有价值的信息的人员,因其受到的信息而参与股票买卖,从而获取不同于其他普通投资者的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被认为非常不公平,因为它给普通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不公平。

在全球范围内,内幕交易都受到许多国家的法律管制。

最常见的管制有两种:一是禁止的,二是允许但对行为产生法律和经济后果的。

禁止的情况下,如果发现有人涉嫌内幕交易,可能会被指控犯罪。

有时也会开展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和市场禁令,也有可能被永久禁止参与证券交易。

允许但有法律和经济后果的管制,包括一些国家对交易者完成内幕交易后,对其对同一股票实施“内幕交易税”(short swing profit)的要求,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将通过内幕交易所获得的收益归还给证券市场。

内幕交易涉及到三方:发布未公开信息的人、获取该信息的人,以及未获取这些信息的投资者。

发布未公开信息的人有可能是企业内部的高管、经理人、分析师或财务审计人员,也可能是法律咨询人员,还有可能是其他和公司有联系的人员。

获取未公开信息的人,也叫做内幕交易者,包括与公司有关的人员,拥有未公开的有价值的信息,如即将公布的重大收益信息等。

内幕交易者可能会利用这些未公开的信息,以获取不同于其他普通投资者的利益。

最后,还有普通投资者,他们都是没有内部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在参与股票交易时,只能根据已公布的公开信息来进行决策。

从以上描述看,内幕交易是指拥有未公开的有价值的信息的人,因其受到的信息而参与股票买卖,从而获取不同于其他普通投资者的利益。

这种行为会给市场带来不公平,并受到不同国家的管制,比如禁止、索赔或征收内幕交易税等。

内幕交易涉及三方:发布未公开信息的人、获取该信息的人,以及未获取这些信息的投资者。

而发布未公开信息的人有可能是企业内部高管、经理人、分析师,也有可能是其他和公司有联系的人员。

内幕交易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有效保护上市公司的财务公正,帮助上市公司避免受到不公平的投资者的伤害,以及避免因内幕交易引发的重大变更而影响公司的经营发展。

内幕交易的认定标准和豁免情形

内幕交易的认定标准和豁免情形

内幕交易是指在未公开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掌握的内部信息进行买卖证券的行为。

在证券交易市场中,内幕交易属于违法行为,严重影响公平交易秩序,损害投资者利益,因此一直受到各国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和严格打击。

内幕交易的认定标准和豁免情形是证监会、法院和市场监管部门对内幕交易违法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理时非常关注的问题。

一、内幕交易的认定标准内幕交易的认定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是否属于内幕信息:内幕信息是指尚未公开,但可能会对证券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来自公司内部财务、经营等方面,也可能是即将公开的重大事件,如重大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签订重要合同等。

对于涉及证券价格敏感的信息,如公司业绩、重大合作或重大资产变动等,往往容易产生内幕交易的嫌疑。

2. 交易人是否知悉信息:内幕交易的一大关键就是交易人是否具备内幕信息。

如果交易人明知是内幕信息而进行证券交易,则构成内幕交易。

但是,如果交易人并不知情,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信息,则不构成内幕交易。

3. 交易行为是否存在关联:在内幕信息公开前,相关人员进行的证券交易行为是否与内幕信息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如果交易行为与内幕信息密切相关,并在内幕信息公开后获利较大,往往会被认定为内幕交易。

以上三个方面是内幕交易认定的核心标准,在实践中,证监会和市场监管部门在进行内幕交易认定时,会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结合实际案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二、内幕交易的豁免情形在内幕交易认定标准之外,内幕交易的豁免情形也是审理内幕交易案件时重要的考量因素。

内幕交易豁免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证券买卖过程中的正当行为:如果交易人在证券买卖过程中是出于正当的、合理的目的,而非利用内幕信息获取不当利益,或者是在公开信息基础上进行的证券交易,那么这样的交易行为就不构成内幕交易。

2. 投资者间非内幕交易:如果某些交易行为是在投资者之间进行,且并不涉及内幕信息的掌握和利用,而只是基于公开信息的自由交易,则不构成内幕交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到保险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内幕交易行为怎么认定内幕交易行为怎么认定?内幕交易是内幕人员利用内幕信息进行非法交易的行为,在一个完整的内幕交易行为中有三大构成要件,即内幕人员、内幕信息及利用内幕信息的行为。

我国《证券法》第73条:禁止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活动。

通说认为内幕交易行为应包含三个构成要件:即内幕主体、内幕信息和利用内幕信息的行为。

下面就由赢了网小编在本文就内幕交易行为的认定详细介绍。

内幕交易非法性的体现内幕交易是证券市场不完善不健全的体现,它反过来也在危害着证券市场的运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内幕交易违反了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侵犯了投资公众的平等知情权和财产权益。

2、内幕交易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

3、内幕交易扰乱了证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秩序。

一、内幕人员内幕主体是指内幕交易活动的主体。

从我国证券法73条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我国内幕主体包括两大类:一是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二是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

我国《证券法》在第73、74条规定了内幕人员的范围。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公司内幕人员。

这主要包括证券法第74条所列的前四项,即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由于所任公司职务可以获取公司有关内幕信息的人员。

2、政府机构内幕人员。

这主要是指政府机构中由于其监督、管理地位而能够接触获得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人,这主要体现在《证券法》第74条第5项的规定,即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由于法定职责对证券的发行、交易进行管理的其他人员。

3、市场内幕人员。

这是指与公司没有隶属关系,但由于其业务或职业而获取有关公司内幕信息的人。

《证券法》第74条第6项中规定的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等均属此类。

4、非法获取内幕交易信息的人员。

这些人本身没有条件获取内幕信息,却采用不合法的方法获取内幕信息或没有法律上的根据而接受内幕信息。

这类主体有两个要件:一是不属于前述三类有条件或职权获得内幕信息的人员;二是他们或得内幕信息的手段是非法的,实践中主要是窃取、骗取等方式。

二、内幕信息内幕信息是内幕交易的存在前提,也是内幕交易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如何确定内幕信息就成为规制内幕交易的关键所在。

我国《证券法》第75条第1款规定了内幕信息的概念。

"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为内幕信息。

"据此,内幕信息应具备四个特征:1、必须是非公开的信息,即尚未被广大投资者所知悉,还未进入公共领域;2、内容必须是确切的,即该信息必须是具有真实依据的,而非传言;3、必须是价格敏感的信息,能够对证券市场价格或投资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4、必须是与某特定的证券发行人或证券相关的信息。

三、利用内幕信息的行为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禁止内幕人员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泄露内幕信息或建议他人进行证券买卖。

我国证券法第76条将该行为分成了三类:(一)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包括内幕人员直接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证券的行为及借他人之名义买卖或借他人之证券户头买卖证券的行为。

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包括以下三个条件:1、行为主体必须拥有内幕信息,而不论其获得内幕信息手段是否合法;2、行为主体在主观上明知其享有内幕信息;3、行为主体在证券交易中利用了内幕信息,如果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与内幕信息无关的话,不够成内幕交易行为。

(二)泄露内幕信息即是知悉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将内幕信息告诉或传播给第三人,使其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或者转告给他人的行为。

泄露者只要客观上实施该行为,而不强调其行为的动机。

法律规定的内幕人在信息公开前负有不得交易和保密的义务,泄露内幕信息的行为侧重的是行为本身的违法性对上述法律义务的违背,因此无论故意还是过失,内幕人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内幕人利用内幕信息建议他人买卖证券是指知悉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在内幕信息的基础上,向第三人提供咨询或者推荐意见,使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这类行为特点是行为人知悉内幕信息并且在此基础上向他人提够咨询或推荐意见。

行为人有理由相信他人会利用其所提供的意见进行证券交易,而且第三人确实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了交易。

本行为与泄露内幕信息的行为区别就在于本行为中,得到建议的人利用信息从事了证券交易行为,而后者知悉内幕信息的人并未从事证券交易。

立法中也规定了内幕交易行为的例外情况。

根据我国实际经验,下列行为不属于内幕交易行为:1、依法回购本公司股份的行为;2、买卖行为与内幕信息无关;3、行为人有理由相信内幕信息已经公开;4、事先不知道泄露内幕信息的人为内幕人或不知道该信息为内幕信息。

来源:(内幕交易行为怎么认定/jr/463262.html)金融保险.相关法律知识∙本票的相关知识具体有哪些/jr/661454.html∙发票税点谁来承担 /jr/661453.html ∙票据具有哪些法律特征/jr/661452.html∙商业汇票记账错误如何处理/jr/661451.html∙票据抗辩是什么 /jr/661450.html∙票据关系与原因关系如何分析/jr/661449.html∙对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法律要件有哪些/jr/661448.html∙什么是支票保证 /jr/661447.html∙会议费里的餐费可以开具专票吗/jr/661446.html∙如何防范先开发票后付款的法律风险/jr/661445.html∙支票兑现前丢失了应该怎么处理/jr/661444.html∙票据关系和票据关系当事人的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最新/jr/661443.html∙银行本票付款注意事项/jr/661442.html∙现金支票填写错误怎么办/jr/661441.html∙支票的出票是什么 /jr/661440.html ∙商业汇票的付款人是谁,办理有哪些注意事项/jr/661439.html∙票据权利纠纷案件怎么处理/jr/661438.html∙票据保证需要保证人吗/jr/661437.html∙什么是空头支票,空头支票是不是空白支票/jr/661436.html∙开具发票运费谁来承担/jr/661435.html∙汇票的承兑指的是什么意思/jr/661434.html∙票据时效完成的法律后果是什么/jr/661433.html∙汇票法定记载事项是什么/jr/661432.html∙公司要求员工开发票做什么/jr/661431.html∙空白票据权利有哪些限制/jr/661430.html∙新旧货物运输发票抵扣政策如何衔接/jr/661429.html∙电子商业汇票与现行纸质商业汇票有何异同/jr/661428.html∙支票怎么兑现 /jr/661427.html ∙债权质押的概述是什么/jr/661426.html∙对空头支票有哪些处罚/jr/661425.html∙小规模没有开票会自动抄报税吗/jr/661424.html∙2018年4月国税定额发票现在还能用吗/jr/661423.html∙支票与本票汇票的联系有什么不同之处/jr/661422.html∙票据上是否无对等的权利和义务/jr/661421.html∙票据质押会有哪些效力/jr/661420.html∙银行本票可以背书转让吗/jr/661419.html∙票据无因性原则指的是什么/jr/661418.html∙票据签章的方式有哪些/jr/661417.html∙什么是票据立法体例 /jr/661416.html ∙票据当事人接受票据时要注意什么/jr/661415.html∙汇票的定义是什么 /jr/661414.html ∙虚开发票罪的认定标准(2018年)/jr/661413.html∙付款人与承兑人是什么/jr/661412.html∙银行承兑汇票支付有什么作用/jr/661411.html∙银行本票、转账支票、现金支票与期票的区别是什么/jr/661410.html∙票据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jr/661409.html∙票据伪造有什么法律后果/jr/661408.html∙挂失止付通知书应记载哪些事项/jr/661407.html∙虚开发票治安处罚标准(2018年)/jr/661406.html∙世界上各种票据立法体例之间的差异/jr/661405.html∙如何否定失票人追索权的制度缺陷/jr/661404.html∙票据当事人在票据关系中要遵循哪些原则/jr/661403.html∙票据抗辩权限制的内容有哪些/jr/661402.html∙汇票付款日期有什么规定(2018)/jr/661401.html∙签发空头支票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jr/661400.html∙上海健康证发票丢失能补吗/jr/661399.html∙票据法律适用法的特点有哪些/jr/661398.html∙倒卖假发票会受到哪些处罚/jr/661397.html∙票据的狭义无权代理有哪些特点/jr/661396.html∙持票人通常须基于什么情形取得持票人权利/jr/661395.html∙银行承兑汇票操作步骤是什么/jr/661394.html∙本票中的票据行为具体包括了哪些/jr/661393.html∙持票人权利的构成要件有哪些/jr/661392.html∙票据的法律特征及功能/jr/661391.html∙金融企业呆账准备及其提取方法有哪些/jr/661390.html∙票据时效有哪些特点 /jr/661389.html ∙收到税率不对的发票会有什么后果/jr/661388.html∙账目不清票据确实如何认定责任/jr/661387.html∙票据的知情抗辩权是什么/jr/661386.html∙2018最新支票的有效期怎么规定(2018)/jr/661385.html∙本票的出票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资格/jr/661384.html∙票据丧失是什么 /jr/661383.html∙汇票的出票人是什么 /jr/661382.html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的手续费是多少/jr/661381.html∙现金支票填写时要不要身份证/jr/661380.html∙支票的再追索权期限是多久/jr/661379.html∙票据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jr/661378.html∙银行承兑汇票敞口是什么/jr/661377.html∙开具空头支票付款要承担法律责任/jr/661376.html∙小规模不开票的收入可以不申报吗/jr/661375.html∙虚开发票罪数额认定 /jr/661374.html ∙银行本票和支票的区别是什么/jr/661373.html∙票据追索权行使期限是多久/jr/661372.html∙哪些权利可以质押 /jr/661371.html ∙被背书人受理银行本票审查事项有哪些/jr/661370.html∙什么是转账支票追索权/jr/661369.html∙票据贴现是什么意思,种类有哪些/jr/661368.html∙汇票的种类具体有哪些/jr/661367.html∙账户有问题收款不能用对方是支票可以吗/jr/661366.html∙交契税发票把房号写错了怎么办/jr/661365.html∙票据质押行为的性质是什么/jr/661364.html∙什么情形可以使用票据追索权/jr/661363.html∙票据业务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有哪些重点/jr/661362.html∙合同违规开票违约责任/jr/661361.html∙虚开发票罪如何认定 /jr/661360.html ∙银行本票有付款人吗,本票的付款人是谁/jr/661359.html∙票据关系的种类有哪些/jr/661358.html∙票据权利消灭与票据无效的区别在哪/jr/661357.html∙转账支票的出账时间如何计算/jr/661356.html票据关系的当事人有哪些/jr/661355.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