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连通器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连通器课件

初二物理连通器课件

液面相平的原因:
分析:在连通器底部取一个小液片(设面积为S)。
由于水不流动,所以液片也是静止不动的。
由二力平衡的条件,液片受到的左右 两管中水对它的压力
F1 = F2
而F1=P1S
F2=P2S
h1
h2
所以 (P1S = P2S ) P1 = P2
而p1 =ρgh1 p2 =ρgh2 所以 (ρgh1 =ρgh2) h1 = h2
精品
动动脑筋……
斜面上放有一U形管,那 么U形管中水位情况如何?
B
A
B
C
精品
判断:下面的4幅图是连通器吗?
小孔
精品
2.连通器的特点:
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 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总保持 相平。
连通器原理
为什么加入同种液体,静止后液面相 平?能否用我们所学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想象一下这里有 一个“水片”
连通器原理
▪ 连通器在生活中有哪些体现?
精品
1.连通器
定义:上端开口、下 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 通器。
猜想:在连通器里注入水,各容器的水 面有什么关系呢?
当连通器中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 水面总保持相平。
问:如果换成其它某种液体装 入连通器中,静止后该液体的液面 相平吗?
结论:
不论连通器形状如何,不论加 入何类液体,只要是同一种液体, 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各容器 中的液面使用后会积
根据连通器原理,左侧水槽中
存一些水,将下 的水面会随着饮水槽中的水位下降而
水道与室内隔开,
下降,浮子随之下降,连杆另一端的 塞子被顶起,水管中的水流入左侧水
防止异味进入室 槽,然后通过底部进入饮水槽,当水
内。

教科版初二物理第九章第三节连通器教学设计

教科版初二物理第九章第三节连通器教学设计

教科版初二物理第九章第三节连通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初二物理第九章第三节,主要包括连通器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

具体内容有:1. 连通器的定义: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

2. 连通器的特点: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3. 连通器的应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乳牛自动喂水器、锅炉水位计、茶壶、尿壶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通器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连通器。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难点:理解连通器原理,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连通器模型、图片、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乳牛自动喂水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其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3. 实验演示:进行连通器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在连通器中的分布情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

5. 知识巩固:分析茶壶、尿壶等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六、板书设计连通器:1. 定义: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

2. 特点: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3. 应用:乳牛自动喂水器、锅炉水位计、茶壶、尿壶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判断题:连通器是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

()(2) 选择题:下列哪个是连通器?()A. 茶壶B. 杯子C. 碗D. 瓶子(3) 简答题:请举例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2. 答案:(1) 正确(2) A(3) 答案示例:茶壶是连通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连通器特点,当茶壶倾斜时,液体在茶壶内部连通,使液面保持水平,便于倒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演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初二【物理(北京版)】连通器 课后练习

初二【物理(北京版)】连通器 课后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学期第一学期课题连通器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教科书
出版社:北京版出版日期:2014年 7月
学生信息
姓名学校班级学号
课后练习
【课后作业】
1.实验表明:连通器里的液体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

连通器液面相平的特性与容器的形状,粗细。

2.在河流上修建拦河坝,会堵塞江河中畅通的航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利用______的原理在坝旁修筑了______。

3.连通器液面相平的特点与其各部分的形状______。

4.下列哪些
..应用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A.钢笔 B.锅炉水位计 C.拦河大坝 D.洒水壶
5.关于连通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底部相互连通的容器就是连通器
B.上端开口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C.喝水用的杯子就是一个连通器
D.船闸不能叫连通器,它只是用到连通器的原理
6.如图所示的四个容器,当阀门打开时,水能发生流动的是( )
7.证明连通器内注入不同密度的液体,静止后密度大的液体比密度相对较小的液体的液面高度要低
8.实践活动
观察家中或者学校内哪些用具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举出1~2个例子。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同种静止相平无关
2.连通器船闸
3.无关
4.AC
5.D
6.B
7.假想液片静止所以F1=F2
因为F=PS
P1S=P2S
根据P=ρgh
ρ1gh1=ρ2gh2
ρ1h1=ρ2h2
若ρ1>ρ2 ,则h1<h2
8.浇花水壶、电热水器的水位计、水封式地漏。

初二物理连通器PPT共31页

初二物理连通器PPT共31页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初二物理连通器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教科版初二物理第九章第三节连通器教学设计

教科版初二物理第九章第三节连通器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连通器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连通器原理,观察并记录生活中至少三个连通器实例,分析其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并尝试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要求图文并茂,以手写或电子版形式提交。
2.设计一个简单的连通器应用实例,可以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创新性的设计。要求明确设计目的、工作原理、预期效果,并通过图示、文字说明等方式呈现。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知识应用能力。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连通器实验。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连通器中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高度相平的现象,并探讨其原因。
4.知识拓展与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如水位控制系统设计,让学生运用连通器原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5.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连通器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疑问进行解答。
a.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
b.强化团队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c.通过对连通器原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实例,如茶壶、船闸、自动喂水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设备的共同特点。
1.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较浓,对新奇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学习连通器的兴趣。
2.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连通器实例,但对其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引导他们从理论角度进行探究。
3.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可能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技巧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连通器》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连通器》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连通器》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该教学活动是针对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连通器》这一课程知识内容而设计的一堂教学活动。

此次教学的学生是八年级学生,该课程是物理学习内容的一部分,主要通过实例理解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连通器的定义以及应用2.掌握连通器的原理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连通器原理图的绘制2.能够实现电路中的合路和分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介绍连通器的定义以及分类2.告诉学生连通器的应用, 包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实验室里的应用3.演示一些常见的连通器样品和其工作原理4.告诉学生连通器是电路中重要的一部分,并解释其原理第二节课1.教学连通器的原理图绘制方法2.通过讲解例题和学生的讨论,让学生理解连通器在电路中的应用3.给学生组织一个小小团队实现一些电路图的连通器,包括讨论连通器的种类和电路中的分路和合路的实现第三节课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电路图,要求其中包含特定的连接器,然后交换彼此的设计,尝试用对方的电路图搭建电路2.为学生展示几个关于连通器的实用案例和有趣的物理解题案例3.收集学生的回应和反馈,梳理弱点并准备下一节课第四节课1.综合上一堂课的反馈,重新解释连通器的重点和实例2.给学生一个新的电路图设计任务,要求他们用自己新学到的知识进行连通器的放置,并需要实现电路的分路或合路3.督促学生互相检查和评估他们的连通器电路设计,找到哪些设计合理,哪些则需要改进教学反思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比较简单,实现的难度并不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都很顺利地被学生掌握。

但是在学生提交作业的时候,我发现不少同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我在下一节课的时候特意提醒了他们,并给予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练习和更多的反馈。

在本次教学中,我也注意到了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们在连通器的原理图绘制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因此,我在下一节课上为同学进行了详细讲解,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原理图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初中物理知识点突破——初二物理·连通器练习题及答案(选择、填空)

初中物理知识点突破——初二物理·连通器练习题及答案(选择、填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初中物理知识点突破——初二物理·连通器练习题及答案(选择、填空)一、单选题1.如图的装置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进行工作的是A.茶壶B.船闸C.加油枪D.锅炉水位计【答案】C2.下列器材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温度计B.液位计C.密度计D.抽水机【答案】B3.下列工具中,主要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抽水机B.液位计C.吸尘器D.注射器【答案】B4.如图所示的各连通器中,当水面静止时其正确的情形是A.B.C.D.【答案】A5.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茶壶B.锅炉水位计C.船闸D.拦河大坝【答案】D6.下列器材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吸尘器B.注射器C.液位计D.密度计【答案】C7.下列工具中,主要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温度计B.液位计C.订书机D.抽水机【答案】B8.下列器具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A.锅炉水位计B.船闸C.钢笔吸墨水D.洒水壶【答案】C9.如图所示,在下列的装置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来工作的是A.茶壶B.锅炉水位计C.给鸡自动喂水装置D.三峡船闸【答案】C10.如图所示,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盛有7cm、5cm深的水,A、B之间用导管连接.若将阀门K打开后()A.当水不流动时,A中液面依然会高于B中液面B.当水不流动时,A、B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所以A、B容器底的深度均为6cmC.当水不流动时,A、B两容器底所受压强之比为1:1D.当水不流动时,A、B两容器底所受压强之比为5:7【答案】D二、多选题11.如图所示,下列设备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A.洗手间下水管B.三峡船闸C.乳牛自动喂水装置D.活塞式抽水机【答案】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二、填空题12.三峡大坝的正常蓄水位为175 m,则深度为20 m的某处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__Pa。

连通器

连通器

第三节 连通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2)了解连通器的原理.(3)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了解船闸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2)通过对连通器的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简单的物理原理可以解 决实际生活中的大问题,培养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3)通过介绍葛洲坝船闸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 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 仪器材料 两个小车、长木板、刻度尺、小木块、秒表 教学方法 讲授、探索试验、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从学生熟悉的物品引入课题,使学生感到很亲切,引起学生兴趣和热情 引入: 师:请大家观察老师手中的茶壶,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象茶壶这样的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师:生活中还有那些容器是连通器? 学生回答 师:老师手中的这个玻璃器皿是不是连通器,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生:是连通器.因为它是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 它的特点是组成连通器的各个容器长短、粗细、形状各不相同. 师:猜想一下,若在这个连通器中倒入水,当水静 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会不会平?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实验 师:为什么各容器的液面是相平的? 学生提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原因 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 因为液体静止,所以液片处于静止状态,则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 F向左=F向左 又因为液片两侧的面积相同根据p=F/S可得 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 有p=ρgh 可得,当ρ一定时,p相同则两管液面高度相等,即两管液面相平. 师:如果连通器各容器中装的是不同液体,液面还会相平么? 教师演示实验 生:液体密度小的那个容器液面高. 观察、讨论 学生观察、讨论 学生猜想 观察 讨论、分析、推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