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训练

合集下载

脑卒中偏瘫上下肢康复训练PPT课件

脑卒中偏瘫上下肢康复训练PPT课件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肢的康复训练
上肢的康复训练
人体的上肢以灵活协调和技能 性运动为主
偏瘫后不容易获得代偿 恢复比下肢差 目的:促进运动、恢复功能
一、双手上举训练
患者双手叉握、患侧拇指在上、掌心 相对
取仰卧位或坐位,健手带动患手上举 过头
作用: 恢复肩胛带、肩、肘、手各关节
的解剖关系 缓解肩痛及上肢水肿
患肢的体位摆放功能位 避免肩关节的拉伤 患手手指分开、手心向上 尽量使用患侧上肢、患手完成可行的动作
十七、利手交换
尽可能用患手完成力所能及的动作,恢 复患手的最大功能,不要废弃患手
因患手功能恢复困难,如患手是利手( 如右利者右手瘫痪)应将手的功能进行 交换,如可训练左手进餐、写字等。
瘫痪下肢 的康复训练
十、手的抓握与松开训练
前提:患手指已能活动且出现分离运动后,才能练习 手的抓握及控制能力
过早训练此动作可加重手指的集团屈曲,应特别注意 抓握的器具应选择直径较大的杯子、球开始,再慢慢
过度到铅笔、火柴棍等 练习抓握的同时,注意练习抓握后的松开训练 治疗者从患手中拉出握住的刷子可刺激屈曲、伸展
十一、滚筒训练
目的: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诱发促进 上肢的运动功能
患者取坐位,桌上置一训练用滚筒 患者双手叉握,有健侧带动患侧向前
方滚动滚筒,促进上肢的伸展运动
十二、木钉盘训练
目的:改善关节活动度和手眼协调性,提高运动 和控制能力和运动水平
从粗木钉开始,逐渐过度到细木钉 患者取坐位,双手叉握,由健手协助患手抓起木
另一手控制膝部 嘱患者主动屈曲并缓慢伸展膝关节 刚开始时患者自己难以完成,治疗者可给一
定力量的协助 下肢屈伸的范围、角度从大到小

脑卒中康复治疗标准

脑卒中康复治疗标准

脑卒中康复治疗标准脑卒中康复治疗标准脑卒中(Stroke)是指由于脑血管突发性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很高。

脑卒中患者在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言语能力等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脑卒中康复治疗标准是指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指导原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脑卒中组织(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的相关研究和指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标准:1. 多学科团队合作:脑卒中康复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包括神经科医生、康复医师、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这些专业人员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 早期干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早期阶段就需要接受康复治疗。

早期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常见的早期干预措施包括早期活动训练、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技术训练等。

3. 运动功能康复:脑卒中患者常常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如肢体无力、肌肉僵硬等。

运动功能康复包括肌肉功能锻炼、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

4. 言语和吞咽康复:脑卒中患者常常会出现言语和吞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

言语和吞咽康复包括言语治疗和吞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言语和吞咽功能。

5.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脑卒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自理训练、日常活动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

6. 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心理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7. 家庭支持和社会融入:家庭支持和社会融入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家庭成员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心,社会环境应提供良好的支持和适应条件。

脑卒中康复治疗流程

脑卒中康复治疗流程

脑卒中康复治疗流程
脑卒中康复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患者入院、早期康复、康复评估、康复训练、随访和康复干预的管理。

在患者入院时,需要进行初步评估,确定是否为脑卒中患者,并观察是否存在意识障碍等情况。

早期康复是指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技术的筛选和应用,包括吞咽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身体结构和功能障碍等方面的康复。

在进行康复评估时,需要判断是否存在康复禁忌症,如严重脑水肿、神经功能恶化、颅内压增高、频发癫痫、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体内有金属物质、装有心脏起搏器、支架等情况。

如果没有康复禁忌症,则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个体活动水平训练、社会参与能力训练、认知功能障碍训练、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训练等。

在随访阶段,需要对身体结构与功能、个体活动水平、社会参与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如果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已经恢复了正常功能,没有康复指征,则可以结束康复干预。

康复干预的管理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气压治疗、床上运动治疗、口腔感觉刺激训练、口腔运动能力训练、吞咽功能治疗仪、针刺治疗、构音器官训练、听理解训练和口语训练等。

脑卒中康复训练内容

脑卒中康复训练内容

脑卒中康复训练内容
脑卒中康复训练的内容通常是多方面的,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减少残疾。

康复计划应该由专业的康复团队制定,包括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以下是脑卒中康复训练的一般内容:
1.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床上活动:包括翻身、坐起、站立等。

日常生活技能:如洗澡、穿衣、刷牙、吃饭等。

2. 运动康复:
肌肉强化训练:针对因脑卒中而导致的肌肉无力或萎缩进行训练。

平衡训练:通过各种平衡动作,提高患者的平衡感。

步态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步态,包括步行、上下楼梯等。

3. 言语和认知训练:
言语治疗:针对脑卒中导致的语言障碍,包括言语流畅性、理解能力等进行训练。

认知训练:针对记忆、注意力、思维等方面进行训练,帮助恢复患者的认知功能。

4. 职业治疗:
工作技能训练:帮助患者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能。

家居适应: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家庭环境,完成日常任务。

5. 心理康复: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脑卒中后可能出现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针对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6. 日常活动促进:
社交活动:通过社交活动促进患者社交能力和情感状态的恢复。

参与文化娱乐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过程。

康复训练的具体内容会根据患者的脑卒中类型、程度和康复阶段而有所不同。

重要的是定期评估患者的进展,及时调整康复计划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康复。

脑卒中分级康复指南,全面康复训练大合集!脑血管与颅脑损伤康复中国康复治疗师网

脑卒中分级康复指南,全面康复训练大合集!脑血管与颅脑损伤康复中国康复治疗师网

脑卒中分级康复指南,全面康复训练大合集!脑血管与颅脑损伤康复中国康复治疗师网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因为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

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康复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此次小康汇总整理的脑卒中康复指南为康复治疗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基础,可以规范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更有效的发挥康复疗效。

1、一级康复:卒中早期康复所有需要康复治疗的卒中患者都应进入多学科团队组成的卒中单元(综合卒中单元或卒中康复单元)进行正规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2、二级康复:卒中恢复期康复(专门康复机构)①医院康复科(Ⅰ级推荐,A级证据)。

②专门的康复医院或中心(Ⅰ级推荐,D级证据)。

3、三级康复:出院后康复(社区康复)社区康复具有与医院康复相似的疗效,费用低等优点,发展社区康复十分必要(Ⅰ级证据,A级推荐)。

1、康复治疗开始时间建议尽可能早、病情稳定48h后。

2、康复治疗强度条件允许情况下,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如上肢功能训练。

康复训练强度要考虑到病人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

3、肌力训练方法适当的渐进式抗阻训练进行肌力强化(Ⅱ级推荐,B级证据)。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功能电刺激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4、痉挛的防治首选阶梯式治疗方法,开始采用保守疗法,逐渐过渡到侵入式疗法(Ⅰ级推荐,B级证据)。

治疗痉挛和挛缩首选无创方法,通过抗痉挛肢位、关节活动度训练、伸展、夹板疗法或手术纠正等方法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痉挛导致的疼痛、皮肤不卫生或者功能下降、运动训练疗效不佳时,特别是全身性肌肉痉挛的病人,建议使用口服巴氯芬、替扎尼定、丹曲林等药物治疗。

替扎尼定可应用于慢性期的卒中病人(Ⅱ级推荐,B级证据)。

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案及流程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案及流程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案及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被称为中风。

它是由于大脑血管的供血不足或阻塞引起的,可以导致大脑细胞死亡和损伤。

脑卒中患者往往伴随着各种严重后遗症,如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康复训练方案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案及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和介绍。

首先,在第2部分中,我们将探讨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目标设定以及常用方法和技术。

接下来,在第3部分中,将介绍制定康复计划的评估与诊断过程,并解释如何实施康复训练。

随后,在第4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康复训练流程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注意事项。

最后,在第5部分中,我们将总结回顾主要观点和要点,并给出对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案的未来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案及流程。

通过深入了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目标设定、方法和技术,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并采取适当措施来帮助脑卒中患者实现功能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文章还旨在提供一份详尽的康复训练方案制定和实施指南,使读者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同阶段的康复需求。

2. 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案及流程2.1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脑卒中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新恢复各种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认知功能,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步恢复到自己最佳的身体状态,并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2.2 康复训练目标设定在制定脑卒中康复训练方案时,首先需要明确具体的康复目标。

这些目标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定制,包括恢复运动功能、改善平衡能力、提高口语表达和理解能力等。

通过明确目标,可以为每个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并跟踪进展情况。

2.3 康复训练方法和技术脑卒中康复训练涵盖了多种方法和技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其中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

脑卒中康复实训

脑卒中康复实训

脑卒中康复实训介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被称为中风。

它是由于脑部的血管发生突发性断裂或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

脑卒中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包括语言、运动、认知等能力。

脑卒中康复实训是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功能的一种方法。

目标脑卒中康复实训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的功能能力,并尽可能减少残疾和功能障碍的发生。

通过定制化的康复计划,患者可以逐步恢复他们失去的运动、语言和认知能力。

康复计划脑卒中康复实训的核心是康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康复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运动障碍,包括肢体无力、肌肉僵硬等症状。

运动康复旨在通过逐步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常见的运动康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康复体操和运动训练等。

语言康复脑卒中常常导致语言障碍,包括说话困难、理解困难等。

语言康复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训练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康复师通常会使用图片、卡片、练习册等辅助工具,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认知康复脑卒中会对患者的认知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等方面。

认知康复旨在通过认知训练和认知技巧教育,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

常见的认知康复方法包括注意力训练、记忆训练和问题解决训练等。

脑卒中康复实训的另一个重要步骤是康复评估。

康复评估旨在对患者的康复需求、现状和康复潜力进行评估,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常见的康复评估方法包括康复功能评定、康复生活质量评定和康复自我效能评定等。

康复团队脑卒中康复实训通常是由一支多学科的康复团队协作完成的。

康复团队包括康复医师、护士、物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专业人员。

康复团队通过密切的合作和协调,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护理。

康复效果评估脑卒中康复实训的最终目的是评估康复效果。

康复效果评估可以通过康复功能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和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进行。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第1篇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脑卒中(Stroke)是指因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康复治疗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方案旨在为脑卒中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人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确保治疗过程合法合规。

二、治疗目标1. 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 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增强康复信心。

4. 预防并发症,降低复发风险。

三、治疗方案1. 康复评估(1)初期评估:患者入院后,康复治疗师应立即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功能障碍等方面。

(2)中期评估:治疗过程中,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末期评估: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总结性评估,为后续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2. 康复治疗(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脂、降血压等药物,预防脑卒中复发。

(2)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理疗、康复护理等。

① 运动疗法:针对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训练方案,如床上翻身、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

② 理疗:采用电疗、磁疗、超声波等物理因子治疗,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③ 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进食、洗漱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作业治疗:针对患者功能障碍,制定个性化的作业训练方案,如手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

(4)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开展心理疏导,调整患者心理状态。

(5)康复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康复知识,提高其康复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康复周期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进展,制定康复周期。

一般情况下,康复治疗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维持期。

(1)急性期:发病后1-3个月,重点进行早期康复治疗,预防并发症。

(2)恢复期:发病后3-6个月,加强康复训练,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卒中康复训练
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在不影响临床抢救的前提下,主要通过护理、按摩、被动运动(切忌粗暴)及卧床时肢体应置于抗痉挛的体位等措施来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关节痉挛、变形(如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足下垂等)等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发生,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作准备。

恢复期康复治疗:
一般在病后3天—3周(脑出血2—3周,脑血栓3天—1周)即病人意识清醒,无进行性卒中表现,生命体症稳定了便可进行康复训练应按照人类运动发育时的归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顺序进行。

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强度由低到高顺序进行,运动方式由被动、辅助到自主运动顺序进行。

顺序如下;
床上移动翻身→坐位→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
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强调的是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软弱肌力训练。

训练中应包含患侧恢复和健侧代偿。

⑴床上训练: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上下肢活动(例如为端正骨盆,在床上进行单侧和双侧桥式运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⑵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
先从半坐位(30度-40度角)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次数和时间→从床上坐→床边坐→椅子或轮椅坐。

因患者坐位时,不能控制,常向患侧偏斜,接着应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从无依靠不能坐稳→躯干向不同方向摆动能坐稳→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能坐稳。

⑶站立和站立平衡训练:
先作站立准备活动(如坐位提腿踏步,患侧下肢肌力训练等,有条件可利用站立床训练),然后扶持站立→平衡杠间站立→徒手站立→站立平衡训练,要达到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

⑷步行训练:
步行是偏瘫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环。

先作步行前准备活动(如扶持立位下患肢前后摆动、踏步、负重等)→扶持步行或平行杠间步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

在步行训练中应强调,必须注意改善步态训练。

扶拐步行步态有三种:
①手拐先前伸着地,患足迈出,然后健足跟上。

②手拐先前伸看地,健足迈出,然后患足跟上。

③患足和手拐同时向前,然后健足再跟上)→徒手步行。

⑸上下台阶训练:开始应按健腿先上,患腿先下的原则进行训练。

⑹复杂步态训练:如绕圈走,转换方向走,越过障碍走等。

⑺上肢及手的功能对于患者生活自理和回归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大关节活动恢复较好,手精细动作恢复较慢,需要强化训练。

训练内容:
①关节活动度训练:各关节功能活动训练,掌指、指间关节各方向活动强化训练,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及精细动作训练。

②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穿衣、洗漱、梳头、进餐、写字、握物等动作训练。

③回归社会职业训练。

7、预防:
①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戒烟戒酒。

②防治高血压、肥胖症。

③保持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