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混沌电路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实验报告doc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实验报告doc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实验报告篇一: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报告近代物理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得分:实验时间: XX 年 11 月 8 日,第十一周,周一,第 5-8 节实验者:班级材料0705学号 XX67025 姓名童凌炜同组者:班级材料0705学号 XX67007 姓名车宏龙实验地点:综合楼 404实验条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 %,室内气压实验题目: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 1. 约结电子模拟器约结电子模拟器的主要电路包括:1.1, 一个压控震荡电路, 根据约瑟夫方程, 用以模拟理想的约结1.2, 一个加法电路器, 更具电路方程9-1-10, 用以模拟结电阻、结电容和理想的约结三者相并联的关系1.3, 100kHz正弦波振荡波作为参考信号2. 低频信号发生器用以输出正弦波信号,提供给约结作为交流信号 3. 数字示波器用以测量结电压、超流、混沌特性和参考信号等各个物理量的波形实验目的:1. 了解混沌的产生和特点2. 掌握吸引子。

倍周期和分岔等概念3. 观察非线性电路的混沌现象实验原理简述:混沌不是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的有序,也不是绝对的无序,而是可以用奇怪吸引子等来描述的复杂有序——混沌而呈现非周期性的有序。

混沌的最本质特征是对初始条件极为敏感。

1. 非线性线性和非线性,首先区别于对于函数y=f(x)与其自变量x的依赖关系。

除此之外,非线性关系还具有某些不同于线性关系的共性:1.1 线性关系是简单的比例关系,而非线性是对这种关系的偏移1.3 线性关系保持信号的频率成分不变,而非线性使得频率结构发生变化 1.4 非线性是引起行为突变的原因2. 倍周期,分岔,吸引子,混沌借用T.R.Malthas的人口和虫口理论,以说明非线性关系中的最基本概念。

虫口方程如下:xn?1???xn(1?xn)μ是与虫口增长率有关的控制参数,当1 1?,这个值就叫做周期或者不动点。

在通过迭代法解方程的过程中,最终会得到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固定值。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实验报告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实验报告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五:数据处理:1.计算电感L在这个实验中使用了相位测量。

根据RLC 谐振定律,当输入激励频率时LCf π21=,RLC 串联电路达到谐振,L 和C 的电压反向,示波器显示一条45度斜线穿过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

实测:f=32.8kHz ;实验仪器标记:C=1.095nF 所以:mH C f L 50.21)108.32(10095.114.34141239222=⨯⨯⨯⨯⨯==-π估计不确定性:估计 u(C)=0.005nF ,u(f)=0.1kHz 但:32222106.7)()(4)(-⨯=+=CC u f f u L L u 这是mH L u 16.0)(=最后结果:mH L u L )2.05.21()(±=+2、有源非线性负电阻元件的测量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处理: (1) 原始数据:(2) 数据处理:根据RU I RR =流过电阻箱的电流,由回路KCL 方程和KVL 方程可知:RR R R U U I I =-=11对应的1R I 值。

对于非线性负电阻R1,将实验测量的每个(I ,U )实验点标记在坐标平面上,可以得到: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实验点( 0.0046336 ,-9.8)和( 0.0013899 ,-1.8)是折线的拐点。

因此,我们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在V U 8.912≤≤-、 、 和8V .1U 9.8-≤<-三个区间得到对应的 IU 曲线。

0V U 1.8≤<-使用 Excel 的 Linest 函数找到这三个段的线性回归方程:⎪⎩⎪⎨⎧≤≤≤≤+-≤≤= 0U 1.72- 0.00079U - -1.72U 9.78- 30.000651950.00041U - 9.78U 12-20.02453093-0.002032U I经计算,三段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非常接近1(r=0.99997),证明区间IV 内的线性符合较好。

应用相关绘图软件可以得到U<0范围内非线性负电阻的IU 曲线。

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报告

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报告

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非线性电路,观察其在一定条件下的混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此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些基本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和电感等,通过合理的连接和控制参数,成功地观察到了混沌现象的产生。

首先,我们搭建了一个基本的非线性电路,其中包括了电源、电阻、电容和二极管等元件。

通过调节电路中的参数,我们观察到了电压和电流的非线性响应,这表明电路的行为不再遵循简单的线性关系。

接着,我们进一步调整电路参数,尤其是电容和电阻的数值,使电路处于临界状态,这时我们观察到了电路输出信号的混沌波形。

混沌波形表现出了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这与传统的周期性信号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观察混沌波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混沌波形的频谱分布呈现出了宽带特性,这说明混沌信号包含了多个频率成分,这也是混沌信号难以预测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混沌信号的自相关函数表现出了指数衰减的特性,这表明混沌信号的相关性极低,难以通过传统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最后,我们还观察到了混沌信号的分形特性,即信号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呈现出相似的结构,这也是混沌信号独特的特征之一。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非线性电路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混沌现象,混沌信号具有随机性、不可预测性、宽带特性、自相关性低和分形特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混沌信号在通信、加密、混沌电路设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混沌信号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对于混沌信号的分析和处理提出了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总之,本实验通过搭建非线性电路,成功地观察到了混沌现象,并对混沌信号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混沌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混沌信号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希望本实验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有所帮助。

感谢各位的参与和支持!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小组。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实验报告]用非线性电路研究混沌现象

[实验报告]用非线性电路研究混沌现象

用非线性电路研究混沌现象一. 实验目的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正弦波形的周期分岔及混沌现象的方法。

学会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个实用电感器以及测量非线性器件伏安特性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1.非线性电路与非线性动力学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图1中只有一个非线性元件R ,它是一个有源非线性负阻器件。

电感器L 和电容C 2组成一个损耗可以忽略的谐振回路;可变电阻R V 和电容器C 1串联将振荡器产生的正弦信号移相输出。

本实验中所用的非线性元件R 是一个三段分段线性元件。

图2所示的是该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从特性曲线显示中加在此非线性元件上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极性是相反的。

由于加在此元件上的电压增加时,通过它的电流却减小,因而将此元件称为非线性负阻元件。

图1非线性电路原理图 图2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 图1电路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为:1121)(1C C C C U g U U G dtdU C ⋅--⋅= L C C C i U U G dt dU C +-⋅=)(21122 (1)2C L U dt di L -=式中,导纳V R G /1=,1C U 和2C U 分别为表示加在电容器C 1和C 2上的电压,L i 表示流过电感器L 的电流,G 表示非线性电阻的导纳。

2.有源非线性负阻元件的实现有源非线性负阻元件实现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使用的是一种较简单的电路,采用两个运算放大器和六个配置电阻来实现其电路如图4所示,实验所要研究的是该非线性元件对整个电路的影响,而非线性负阻元件的作用是使振动周期产生分岔和混沌等一系列非线性现象。

图3有源非线性器件图4双运放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实际非线性混沌实验电路如图5所示。

图5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电路图三.实验步骤测量一个铁氧体电感器的电感量,观测倍周期分岔和混沌现象。

1.按图5所示电路接线,其中电感器L由实验者用漆包铜线手工缠绕。

可在线框上绕70-75圈,然后装上铁氧体磁心,并把引出漆包线端点上的绝缘漆用刀片刮去,使两端点导电性能良好。

非线性混沌实验报告

非线性混沌实验报告

非线性混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非线性混沌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和观察非线性混沌现象,探索混沌的数学本质、规律和应用。

2. 实验原理2.1. 什么是混沌?混沌(chaos)是指某些动力系统中的一种行为模式,它表现出极其复杂而又看似无序的运动规律,但却又有一定的确定性和不可重复性,并在很多领域中具有应用价值。

2.2. 非线性混沌的定义和特征非线性混沌(Nonlinear Chaos)是指某些非线性动力系统中的一类特殊混沌状态。

它们通常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极为敏感的初始条件:微小的初值差别会导致在长时间内产生极大的漂移。

(2)随机性行为:混沌状态下的系统呈现出高度复杂且表现随机性的运动规律,与绝大多数稳定系统完全不同。

(3)多周期态:非线性混沌的运动规律常常呈现出多个周期,周期的长度也呈现出一种统计规律。

2.3. 几个著名的非线性混沌系统著名的非线性混沌系统有Lorenz系统、Henon映射、Rössler系统、Mandelbrot集等。

3. 实验过程与结果我们选取了Henon映射系统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通过Matlab 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拟分析。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设置了Henon映射系统的参数和初值,然后观察了其在不同参数下的运动轨迹和相空间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了一些统计分析和图像处理。

(1)观察Henon映射在不同参数下的运动轨迹和相空间分布情况我们首先选取了较为典型的Henon映射参数a=1.4,b=0.3,并对其初值进行了一些微小扰动。

然后,我们通过Matlab软件调用Henon方程进行了计算和绘图,结果如下图所示:(2)对Henon映射进行分形维数计算和Lyapunov指数统计我们还对Henon映射的分形维数进行了计算和统计,结果为:通过对Henon映射系统的分形维数统计和图像处理,我们发现其分形维数存在着一定的统计性质,并表现出非线性混沌的明显特征。

4.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关于非线性混沌系统的一些结论和启示:(1)非线性混沌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运动模式,表现出极其敏感的初值依赖性,这使得其在现实世界中很难被精确预测和控制。

非线性混沌电路实验报告

非线性混沌电路实验报告

非线性混沌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搭建一个非线性混沌电路,了解混沌理论的基本原理,并观察和分析混沌电路的输出特性。

二、实验原理混沌理论是一种描述非线性系统行为的数学理论。

混沌系统有着极其敏感的初始条件和参数,微小的初始条件差异可能导致系统行为的巨大差异。

混沌电路是模拟混沌系统行为的电路,通过合适的电路设计和参数设置,可以实现混沌现象。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搭建电路2.参数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电路中的参数:L1=0.67H,L2=0.07H,C=0.001F,V1=2V,V2=0.6V。

3.实验观察连接电路电源后,用示波器观察电路输出的波形,并记录实验结果。

在实验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输出波形呈现出混沌现象。

混沌信号的特征是没有周期性,具有高度的随机性和复杂性。

四、实验分析通过实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混沌电路输出的波形呈现出混沌现象。

混沌信号的特征是没有周期性,具有高度的随机性和复杂性。

这是由于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和参数的敏感性所导致的。

混沌电路通过合适的电路设计和参数设置,模拟了混沌系统的行为。

通过调整电路中的元件值和电源电压,可以改变混沌电路的输出特性。

这为混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设计和搭建一个非线性混沌电路,对混沌理论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实践探究。

通过观察和分析混沌电路的输出特性,我们认识到混沌系统的随机性和复杂性。

混沌电路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密码学、通信和图像处理等。

这些应用都是基于混沌信号具有的随机性和复杂性。

通过深入研究混沌电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混沌系统。

非线性电路与混沌实验报告

非线性电路与混沌实验报告

非线性电路与混沌实验报告非线性电路与混沌实验报告引言非线性电路与混沌是现代电子学与控制理论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混沌现象的出现使得我们对于系统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通信、密码学、图像处理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我们进行的非线性电路与混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背景非线性电路是指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不遵循线性规律的电路。

而混沌是指一种看似无序的、无法预测的动态行为。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是由于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导致的,通过合适的电路设计和参数调节,可以实现混沌现象的产生和控制。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搭建非线性电路,观察和分析混沌现象的产生和特性。

我们希望通过实验验证混沌现象的存在,并进一步了解混沌现象对于系统的影响和应用。

实验装置我们使用了一块实验板和一些基本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和二极管等。

通过搭建电路并连接到示波器,我们可以观察到电路的输出波形,并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电路的行为。

实验过程我们首先设计了一个基于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

通过合理选择电阻和电容的数值,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混沌现象的产生。

接下来,我们调节了电路的参数,观察到了混沌现象的不同特性。

我们记录了电路输出的波形,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处理。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所设计的非线性电路确实产生了混沌现象。

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我们可以看到波形呈现出复杂的、无规律的变化。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电路的输出呈现出分形特性,即具有自相似的结构。

这一结果与混沌现象的特性相吻合。

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非线性电路与混沌现象之间的关系。

非线性电路的设计和参数调节对于混沌现象的产生和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混沌现象的存在使得系统的行为变得复杂且难以预测,这对于某些应用来说可能是不利的,但在其他领域中却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密码学中,混沌信号可以用于加密和解密,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设计和搭建了一个非线性电路,并观察到了混沌现象的产生和特性。

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报告

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报告

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探究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理论推导,对混沌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论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实验目的。

1. 了解非线性电路中混沌现象的产生原理;2. 掌握混沌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验证混沌电路的混沌特性。

实验原理。

混沌电路是一种非线性系统,其混沌现象来源于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和反馈作用。

在非线性电路中,由于电压和电流的非线性关系,使得系统的输出信号呈现出复杂的、不可预测的混沌运动。

混沌电路的混沌特性通常表现为系统的输出信号呈现出周期性、随机性和规律性交织的运动状态。

实验装置。

本次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有,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混沌电路实验板、电压表等。

实验步骤。

1. 将混沌电路实验板连接至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并进行电路连接和参数设置;2.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值,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3.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电路参数设置、示波器波形图、混沌电路输出信号的特性等。

实验结果和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观察到混沌电路在不同频率和幅值下的输出信号呈现出复杂的、随机的波形变化。

在一定范围内,混沌电路的输出信号表现出周期性、随机性和规律性交织的混沌特性,这与混沌电路的非线性特性和反馈作用密切相关。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及其产生原理。

混沌电路的混沌特性表现为系统的输出信号呈现出周期性、随机性和规律性交织的运动状态,这为非线性系统的混沌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依据。

结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混沌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实验方法。

混沌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非线性系统的理解,还对信息处理、通信系统和混沌密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希望本次实验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线性电路混沌及其同步控制【摘要】本实验通过测量非线性电阻的I-U特性曲线,了解非线性电阻特性,,从而搭建出典型的非线性电路——蔡氏振荡电路,通过改变其状态参数,观察到混沌的产生,周期运动,倍周期与分岔,点吸引子,双吸引子,环吸引子,周期窗口的物理图像,并研究其费根鲍姆常数。

最后,实验将两个蔡氏电路通过一个单相耦合系统连接并最终研究其混沌同步现象。

【关键词】混沌现象有源非线性负阻蔡氏电路混沌同步费根鲍姆常数一.【引言】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茨在《确定论非周期流》一文中,给出了描述大气湍流的洛伦茨方程,并提出了著名的“蝴蝶效应”,从而揭开了对非线性科学深入研究的序幕。

非线性科学被誉为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20世界物理学的“第三次重大革命”。

由非线性科学所引起的对确定论和随机论、有序和无序、偶然性与必然性等范畴和概念的重新认识,形成了一种新的自然观,将深刻的影响人类的思维方法,并涉及现代科学的逻辑体系的根本性问题。

迄今为止,最丰富的混沌现象是非线性震荡电路中观察到的,这是因为电路可以精密元件控制,因此可以通过精确地改变实验条件得到丰富的实验结果,蔡氏电路是华裔科学家蔡少棠设计的能产生混沌的最简单的电路,它是熟悉和理解非线性现象的经典电路。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有源非线性负阻元件的工作原理,借助蔡氏电路掌握非线性动力学系统运动的一般规律性,了解混沌同步和控制的基本概念。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扩展视野、活跃思维,以一种崭新的科学世界观来认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实验原理】1.有源非线性负阻一般的电阻器件是有线的正阻,即当电阻两端的电压升高时,电阻内的电流也会随之增加,并且i-v 呈线性变化,所谓正阻,即I-U 是正相关,i-v 曲线的斜率u i∆∆为正。

相对的有非线性的器件和负阻,有源非线性负阻表现在当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电流减小,并且不是线性变化。

负阻只有在电路中有电流是才会产生,而正阻则不论有没有电流流过总是存在的,从功率意义上说,正阻在电路中消耗功率,是耗能元件;而负阻不但不消耗功率,反而向外界输出功率,是产能元件。

一般实现负阻是用正阻和运算放大器构成负阻抗变换器电路。

因为放大运算器工作需要一定的工作电压,因此这种富足成为有源负阻。

本实验才有如图1所示的负阻抗变换器电路,有两个运算放大器和六个配置电阻来实现。

图1 有源非线性负阻内部结构用电路图3以测试有源非线性负阻的i-v 特性曲线,如图4示为测试结果曲线,分为5段折现表明,加在非线性元件上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就行是相反的,只有中间的三段这线区可以产生负阻效应。

图3 非线性负阻伏安特性测试电路图4 有源非线性负阻伏安特性2.混沌混沌是一种运动状态,是确定性中出现的无规律性,其主要特征是动力学特性对初始条件的依赖性非常敏感。

一个混沌系统即使确定的又是不可预测的,也不能分解为两个子系统,通向混沌有三条主要途径:倍周期分岔道路:改变一些系统的参数,是系统周期加倍,知道丧失周期性,进入混沌;阵发性道路:在非平衡的系统中,某些参数的变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是,系统会表现出在时间行为上时而周期,时而混沌的状况,最终进入混沌;准周期道路:有茹厄勒-塔根斯提出,由于某些参数的变化使得系统有不同频率的震荡相互耦合时,会产生一些新的频率,进而导致混沌。

另外还有湍流道路,剪切流转等产生混沌。

3.吸引子在耗散的动力学系统,长时间以后状态总要演化到有限空间的状态吸收集上,这样的状态叫吸引子,它是稳定的不动点。

吸引子根据形态分为:(1)点吸引子——系统的运动在相空间中的轨迹最终到达一点点,常见的有点吸引子、叫点吸引子。

点吸引子代表定常的运动形态。

(2)极限环吸引子——相空间任意点发出的轨道曲线一条闭合轨道,它代表周期运动状态,又叫做周期吸引子,对离散映射,若有一个不动点切实稳定,那么就代表极限环吸引子。

(3)不变环面吸引子:当相空间的运动轨线都趋向换面,就是环面吸引子,它代表准周期的运动形态。

(4)奇怪吸引子:轨道吸引到有限区域后,它好像在趋于某些不动点,但又跑了出来,它又好像在绕圈但又无规则,从而形成奇怪吸引子。

它代表非周期性的运动形态。

在离散映射上形成无数个有奇怪性质的不动点。

4.菲根鲍姆常数一个完全确定的系统,即使非常简单,由于系统内部的非线性作用,同样具有内在的随机性,可以产生随机性的非周期运动。

在许多非线性系统中,既有周期运动,又有混沌运动。

菲根鲍姆发现,一个动力学系统中分岔点处参量μ收敛服从普适规律。

他指出,出现倍周期分岔预示着混沌的存在。

δ=4.699 201 609 102 9。

非线性参数可以表征一个非线性系统趋于混沌的速度,'2132μμδμμ-=-,'δ越接近δ,系统进入混沌就越快。

5.非线性电路本实验以蔡氏电路为基本实验装置,蔡氏电路是能产生混沌的最简单的非线性电路,如电路图5所示,它由一个非线性电阻N R 、电感L ,可调电阻R 以及电容器1C 与2C ,其中非线性电阻是核心元件,是系统产生混沌的必要条件。

图5 蔡氏震荡电路由基尔霍夫结点电流定律可以得到蔡氏电路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122N c R R c L R L c i i i i i i di L U dt =-=-=- ()()()1121121221211c c c c N c c c c L L c dU U C U U dt R R U dU C U U i dt R di L U dt=--=-+=- 方程组中1c U 、2c U 和L i 任何一个量都可以描述系统状态,不存在解析解,只能数值求解。

数值结果表明:对1c U 、2c U 和L i 分别求解,可以得到系统相同的运动规律,即由周期震荡通过倍周期分岔进出混沌,具体发展是:周期震荡→2周期→2n 周期→阵发混沌→单吸引子→ 双吸引子临界状态→ 双吸引子→ 稳定双吸引子。

方程组中R 、L 、1C 和2C 的取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极大,取值只要发生微小变化甚至610-量级,解就会从一个态变成另一个态,甚至从稳定态,变成不稳定态,从周期状态变成混沌状态。

6、混沌同步所谓混沌同步是指一个系统的混沌动力学轨道收敛于另一而系统的混沌动力学轨道,以至于两个系统在以后的时间里始终保持步调的一致。

方法是驱动响应方法,它将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驱动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然后对响应子系统进行复制,并用驱动子系统产生的信号驱动该复制的系统。

混沌同步的目的是在一个相同的具有任意初始条件的形影系统中,从一个驱动系统中恢复给定的混沌轨迹。

用于保密通信是,在传输前用混沌来隐藏消息,并通过混沌同步来在接收端抽取该隐藏的消息。

实验中的混沌同步系统有两个相同才是电路和一个单项耦合系统构成的。

相同的蔡氏电路之两个电路的元件的参数尽可能的接近,从而确保混沌同步实现的基本条件。

单向耦合系统确保驱动系统能对响应系统产生影响,响应系统不能对驱动系统产生作用。

如电路图6所示:图6 混沌同步实验电路驱动系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两端的电压信号通过运算放大器等值的传输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左侧。

由于单向耦合系统的存在,驱动系统的运动状态会影响响应系统,而响应系统的运动状态不能影响驱动系统。

这样,的左右两端分别为驱动系统的信号和响应系统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信号。

在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不同步时,这两个信号时不等的,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调节的大小来实现和上的电压信号相等。

于是,两个系统变实现了同步。

三.【实验仪器】直流电源、信号源、数字存储示波器、模拟示波器、台式万用表、电阻箱、电容箱、18.8mH电感元件、滑动变阻器、0.01uF、0.1uF电容元件、电阻元件。

其中直流电源和信号源集成在一个控制箱中,控制箱面板如图7所示。

(可以利用控制箱的接地端口使电路共地)图7 控制箱面板示意图四.【实验内容】1. 搭建如图3所示电路,测量非线性电阻I-U的特性曲线2. 搭建如图5所示电路,改变可变电阻R,观测并记录非线性电路的各种运动状态,同时测量非线性负阻两端的电压,3. 利用电容箱改变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选取两个不同的R值,观察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增加时非线性电路的运动状态,计算非线性参数' 。

4. 搭建如图6所示电路,分别调节两个蔡氏电路的蚕食,是两个蔡氏电路处于大致相同的混沌状态。

然后采用擦、、单向耦合电路将两个蔡氏电路连接起来,观察同步现象。

改变耦合电阻,观察并记录混沌同步和去同步状态。

五.【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1. 非线性负阻图8 实验测量伏安特性曲线如图8,I-U特性曲线分为五个折线段,中间三段折点表明,加在此非线性元件上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极性是相反的,当加在此元件上的电压增加时,通过它的电流却减小。

因此只有中间的三段折线区域可以产生负阻效应。

2.非线性电路混沌运动的实验结果表一不同状态下非线性电阻两端电压李萨如图形非线性负阻两端电压李萨如图形非线性负阻两端电压1周期 6.14V 2周期 6.05V4周期 6.03V 8周期 6.02V阵发混沌 6.01V 3周期 6.01V单吸引子6V以上数据表明,只要非线性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微小变化,系统就可以迅速从稳态变为非稳定态,发生巨大的变化,系统运动状态对初值极为敏感。

混沌运动产生的混沌现象见附图(1)——(8)图(1)一周期图(2)二周期图(3)三周期图(4)四周期图(5)八周期图(6)单吸引子图(7) 双吸引子图(8) 阵发混沌3. 改变R 值计算菲根鲍姆常数表二 不同R 下分岔点处C 2取值1μ(uF ) 2μ(uF ) 3μ(uF ) '2132μμδμμ-=-0.0006 0.0029 0.0035 3.830.0016 0.0041 0.0047 4.17R 1电阻状态下比R 2电阻状态下,系统更接近于混沌状态,而'1δ<'2δ<δ,满足'δ越接近δ,系统进入混沌状态就越快。

很明显,'δ远小于δ,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由于实验仪器精度问题,实验中只能测到3μ的值,不能让n 趋近于∞;②电容只能精确到uF 小数点后五位,致使'δ产生误差;③混沌电路对外界微小变化十分敏感,而实验不能保证外界变化不会影响到电路,从而在测量数据时,混沌电路状态已经发生改变,致使误差产生。

4. 混沌同步混沌同步、准同步、去同步见附图(9)——(11)。

图(9) 准同步图(10)同步图(11)去同步由图像知同步图像为一条直线,准同步图像接近一条直线,而去同步图像为非规则图型。

六.【结论与建议】本实验通过对有源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曲线的测量,得出其伏安特性曲线性质,并通过调节蔡氏电路得到费根鲍姆常数近似值3.83、4.17,并得到混沌运动的各种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