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部分ppt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 在何处
组 长:蔡 露 PPT主讲:金立乔 资料搜集:蔡 露 王 磊 王永安 PPT制作:谢灵翔 PPT美化:戎丹雅 余永富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主唯物史观义Fra bibliotek剩余价值学说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 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 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 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 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 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 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 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的 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 了科学。
(3)欧文(1771-1858)的‚公社制度‛
他主张,通过改造环境来改造人的性格的理论。提出,公社实行生产资料 公有制;是一个工、农、商、学相结合的组织;公社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三大空想家学说的根本缺陷
• (1)最根本缺陷是唯心主义历史观。三大空想家认为, 按照启蒙学者的原则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种种弊端, 而社会主义则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 第4卷,第693页
谢谢大家!




“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 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 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 过程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 际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 第4卷,第670页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 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 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 社会‛。

第三章-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课件

第三章-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课件



列宁分析了帝国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新条件,提出了 “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著 名论断。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 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 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列宁选集》第2卷第554页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 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 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 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 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列宁选集》第2卷第722页
第三讲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本讲是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从学说到现实的,即研究社 会主义思想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即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 实践的飞跃。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问题,一般是指两个方面: 一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之前,科学社会主义与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开始了由理 论到实践; 二是指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之下,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 革命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社会制度的实践。 我们侧重研究的主题是指第二个方面,所指的是由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到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这 是继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以后,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二 次巨大的历史飞跃。


第一国际成立后,成为各国工人运动斗争的领导中 心,它不仅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且使马 克思主义在工人群众中广泛传播,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特别指出:第一国际把声援和支持各国工人阶级同 资产阶级斗争作为自己的主要活动,这一光辉的顶 点就是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运动。 1872年国际总委员会迁到美国,几乎停止了活动。 1876年宣告解散。

第五章-科学社会主义-苏东剧变后-课件

第五章-科学社会主义-苏东剧变后-课件

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发布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截
至2007年底,全国党员总数为7415.3万名。
2007年发展党员构成比例

苏东剧变后,越南、老挝、古巴等几个国家的政党一度曾面
临非常严峻的局面,但经受住了困难的考验。

这些国家都坚持了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基于本国 国情和周边环境,他们也不断探索巩固政权、振兴经济、稳 定社会和改善对外关系的有效途径,取得了程度不同的成就。
外债负担日益加重使一部分人陷于饥饿绝望的境地军事工业和武器交易在世界工业产值和贸易额中稳居首位核扩散已超越国家机构的控制由种族狂热挑动的战争不断蔓延以黑社会形式出现的毒品集团已成为国中之国其势力正不断扩大目前情况下的国际法和国际机构正使个别技术军事和经济强国主宰一切推行强权政治
第五讲
苏东剧变后共产党的现状 和社会主义前景



1、几个执政党的情况
苏东剧变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领导全国人 民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开创出政治安宁、经济发展、文化 繁荣、科技进步、社会和睦、民族团结的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 目前,中国的GDP总量已居世界第4位(按照世界银行名义汇率 法计算,2003年中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七,为1.41万亿美元, 不到日本GDP的1/3;而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GDP位居世 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达到 6.35 万亿美元,大约是日本的 2 倍)。 尽管我国的人均水平还很低,但这样快的增长速度和这样大 的经济规模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迅猛增长,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日益 增强。 任何人谈论世界经济走势和国际战略格局,都不得不考虑中 国因素。

越南、老挝在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和制度建设方面也有重 大举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PPT

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 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
存在不足
从城乡和区域发展来看
城乡之间发展 水平差距较大
东、中、西部地区 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存在不足
从收入分配差距来看
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上处于 中等偏上行列,绝大部分人已解 决温饱问题
农村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脱 贫,城市还有不少困难群众
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
3.“变”与“不变”
新时代我国社会 主要矛盾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2.如何看待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如何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
一以贯之
1.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新时代奋斗者应该怎么做?
典型例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新时代的“新”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时代,是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B.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 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C.新时代,是全 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D.新时代,是决胜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
人民对于经济文 化迅速发展的需 要同当前经济文 化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的状况之间 的矛盾。
1956年
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 之间的矛盾。
1981年
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 要和不平衡不 充分的发展之 间的矛盾
2017年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
【不平衡】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平衡 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乡发展不平衡
收入分配不平衡 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 经济与生态发展不平衡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PPT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PPT

(2)发展 经历了三个阶段。16 世纪初到 17 世纪末,是早__期__空想社会主 义阶段;18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_1_9__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三个阶段分别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
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
(3)代表人物 托马斯·莫尔、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 他们未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 因而得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两个伟大发现 (1)内容 ①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吸收了___德__国__古__典__哲__学___的合理成 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__物__史__观__。 ②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论等思想,创立了 __剩__余__价 __值 __学 __说 ____。 1999 年英国 BBC 广播公司以“千年第一思想家”的命题,在 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_必__要__性___。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_理__想__目__标_。 (3)意义:《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 __学 __社 ___会__主__义_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 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 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助推了中国的发展。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 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共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 伟大成就。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 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 _一__国__到 __多 __国 ___的历史性飞跃。 现在社会主义国家有:中国、朝鲜、古巴、越南、老挝

高一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编版)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精品课件)

高一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编版)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精品课件)
欧文热情邀请“各国勤奋的和好心肠的人” 前来加入这个“新和谐公社”。各种从事不同 职业的人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但实验4年后 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 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 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 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这两个伟大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 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 现,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
——恩格斯《反杜林论》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 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 义创立奠定了理论,及时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 伟大飞跃。
2019年统编版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品课件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总议题: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真正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念。 科学精神: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法治意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豪感。 公共参与: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积极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伟大实践中去。
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 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 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魔术师一 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只要指出在周期 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共24张PPT)(2024)一政治统编版必修1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共24张PPT)(2024)一政治统编版必修1
(二)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 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 诞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二)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
1.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 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宣告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3.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 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4.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②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 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 强大的生命力。
小结:
课程小结
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众多空想社会主义者,将社会的变革寄托于一种理想,或者寄托于资产阶级良心的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一)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总结: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 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社会主义就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走出乌托邦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共产党宣言》1848年德 文第一版封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一)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 在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 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 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 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ppt课件(完美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ppt课件(完美版)
第一课 社会主义 从空想到科学、从 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时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标要求
掌握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石;掌握《共
产党宣言》发表以及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③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④工人运动已经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无产阶
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欧洲的发达国家已经发展起来,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独立
开展政治斗争的新阶段。工人运动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为科
[名师微 课堂专 题]《 科学社 会主义 的理论 与实践 》ppt课 件(完 美版)-P PT课堂 说课稿
[名师微 课堂专 题]《 科学社 会主义 的理论 与实践 》ppt课 件(完 美版)-P PT课堂 说课稿
重点突破
全面认识空想社会主义
地位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

素养提升
SU YANG TI SHENG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3.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不认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的本质,不了解资 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他们从抽象的“人类理 性”出发,来解释历史发展。 (2)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未能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借鉴和启示
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要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
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发展 要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 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 认识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 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 2、阶级基础 3、理论来源(直接) (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 1、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刻革命, 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2、剩余价值的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具有 更为直接的意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社会主义从探索到模式 社会主义从从一国到多国、从模式到特色 借鉴和启示
第一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一、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萌芽
中国的大同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 三个发展阶段:16--17世纪的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 阶段;18世纪的空想共产主义阶段;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 想的社会主义阶段;
2、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1)政治上
①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 ③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 ④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
(2)经济上
①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②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③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 ④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经济 ⑤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3)思想文化上
①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 ;②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谬误 的唯一标准;③舆论一律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 本特征的论述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设想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社会主义阶段 )
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度 社会生产将有计划进行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消灭阶级,国家将逐步自行消亡 完全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 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 是“自由人联合体”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科社理论的首次实践:巴黎公社起义
巴黎公社起义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革命,是无产 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第 一次总演习,为无产阶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丰 富而宝贵的经验。公社战士高昂的革命斗志永远激励 着世界无产阶级起来进行斗争。巴黎公社起义虽然失 败了,但她的功绩不可磨灭。这些经验教训更是世界 无产阶级革命的宝贵财富。 《国际歌》
(2)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1929—1934)及特点
苏联建立了一种新的直接为国家工业体系服务的农业经济体
系 特点:时间短、行政命令开路、消灭富农
(3)大清洗运动(1934——1938秋)
苏联国内30年代政治事件层出不穷。以“基洛夫案件” 为开端: 1934年,党的十七大上,基洛夫的选票高于斯大林, 被选为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同年12月1日被暗杀。 1930—1953年,因反革命罪被判刑的有 3,378,234人, 其中被处决786,098人。1937—1953年,苏联约有200万人被 镇压。
再次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电影《列宁在十月》
阿芙乐尔号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红军粉碎外 国武装干涉 和白匪进攻
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诞生
1944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5年波兰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 1946年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人民 共和国成立 1947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和匈牙利人民共和 国成立 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 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 立 1961年古巴共和国成立 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
②将小企业(20人以下)退还原厂主,实行租借制和租让制。 ③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奖金制。 ④充分利用外资和技术,加快经济恢复和发展。

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三)列宁晚年对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论述
①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度的复杂性和发展阶 段问题 ②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③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④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 ⑤有步骤地反对官僚主义,改革国家机关,进行文 化建设 ⑥ 加强执政党建设,强调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实行党的年会制。
从1516年托马斯· 莫尔的《乌托邦》这一空想社会主义 的代表作问世,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到19世纪初,空想社 会主义达到它的最高阶段,即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 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第一人:托马斯· 莫尔
十九世纪初三大空想家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1.代表人物及思想
圣西门(1760-1825):《论实业体系》 实业制度 傅立叶(1772-1837):《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 和谐制度 欧文(1771-1858) :《致拉纳郡报告》《新道德世界书》 《人类思想和实 践中革命》 公社制度
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人们对 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具体表现 在: 1. 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 2. 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问题上 3. 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上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1.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 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2.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 暴力革命;和平革命 3.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列宁的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
(四)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
苏联党内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认识的分歧和
争论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形成及其特征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和弊端
苏联党内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认识的分歧和争论
1924年列宁去世后俄共(布)面临着一个突出 的问题就是:是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还是回到军 事共产主义政策?对这个重大问题,当时党内出现 了分歧和争论,同时又参杂了个人权力之争。 这场争论的实质涉及到: 从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转变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形成及其特征
斯大林战胜党内反对派后,随即发动了高速工业 化运动;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运动,完全改变了 新经济政策的道路,形成了所谓的“斯大林模式”, 即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形成
(1)高速工业化运动及其特点 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大,把国家工业 化确定为 党的总路线。 特点: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采用行政手段

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从探索到模式
列宁、斯大林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 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摸索?对我们有何借 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思考 苏联模式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其弊端视频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原因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取消私人贸易和商业;
②实行余粮收集制;
③工业国有化; ④普遍实行义务劳动制; ⑤经济关系实物化,实行军事配给制。
3.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视频资料

1921年3月,俄共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内容
①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贸易自由。
列宁的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
第一,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 利的论断是以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 规律为依据的。 第二,列宁着重分析了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 后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条件。 第三,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俄国,可以在先进 国家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首先取得社会主 义革命的胜利。 第四,俄国无产阶级不仅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 而且可以在一国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二)如何看待苏东剧变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辩证 法,社会主义在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曲 折,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正常现象 首先,长期固守扭曲和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经 济发展缓慢。 其次,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出现重大问题,丧失了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三,改革偏离了正确方向,导致社会主义制度 全线崩溃。 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是社会主义一种特定 模式即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1.深刻总结1848年革命运动,着重阐述无产阶级革命和专 政的理论和策略。 2.19世纪50-60年代,马、恩在批判各种科学社会主义流派 中捍卫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3.19世纪70年代,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中,丰富和发展了 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 4.19世纪70-90年代,在第二国际(1889年7月14日)马、恩 深刻批判了一些消极思潮。
(4)对外关系上
①主要目标是促进世界革命; ②使苏联成为世界革命的根据地
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和弊端
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
(1)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①1936年苏联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
从1928年至1940年,短短的22年,苏联共建成约9000个工业企业,整 个工业增长了9倍,年平均增长16.8%,其速度在世界工业史上是罕见的。 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同 时、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巨大的发展。
(2)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为人类的和平进步做出 了巨大贡献; (3)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国家舞台上, 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