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设计设计

电动车设计设计
电动车设计设计

第一章概述

1.1设计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此次设计的目的是掌握产品造型的设计,包括材料、尺寸的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制作技术、形态表达语言,根据人机工程学和美学来设计电动自行车的尺寸和颜色。

根据同类型产品的类比和设计,力学分析,考虑人机工程学中的人体尺寸和人的舒适程度来综合设计电动自行车的尺寸。

设计的目的其实包括好几个层面,第一,加工工艺的了解;第二,进一步提出不同材质的优化组合课题;第三,探究材料与产品结构、功能的有机联系;第四,熟悉产品结构连接件的运用;第五,产品形态讨论;第六,寻求产品设计制作的个性化等等。

通过这半年的设计,我们很好的复习了已经学过的课程,并对部分材料的应用有了一定了解,在颜色搭配上也有了一定的学习,而且能熟练操作制图软件和办公软件。对我们以后在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

1.2国内外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情况

1.2.1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情况

为创造市场需要,适合老弱妇孺各种年龄层骑乘自行车,国外厂商多年前即开始研制辅助驱动自行车并且在新电池和驱动机械马达技术成熟发展之下,电动自行车应运而生。海外发展较早的要

数日本、奥利地、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近几年美国发展也比较快。国外的电动自行车主要是

作为一种轻松代步及休闲健身工具。例如,在大型的停车场、超市和旅游区里使用。从1994到1999年6年时间中,全球电动自行车数量,从3.6万辆剧增1600万辆,如按2%算,电动车需要量会在30万辆以上。同时,东南亚、中东、印度增到50万辆,而在2000年,仅日本就需要50万辆。总体来说,电动自行车在全球的潜在市场很大,并呈上升趋势。

日本电动车的生产及技术都占世界领先地位,商品化的电动自行车由日本雅马哈公司率先于1994年推出,并随着本田、三洋、松下等知名公司的参与,生产规模日益放大。但日本对电动自行车的使用管理上采取了严格限制,日本只许智能型电动自行车上路,并对智能型电动自行车的要求

制定了很严格规定。具体有:在任何路况情况下,速度小于

15km/h时,人力:电助力大于等于1,即电助力不允许大于人力,但电助力接近于人力;在任何路况情况下,速度大于15km/h时,速度每增加1km/h,电助力下降1/9;速度小于等于24km/h时,整车电助动系统关闭;人力蹬踏开始后1秒钟之内,电助动系统按上述开始要求工作:人力蹬踏停止后I秒钟之内,整车电助动系统关闭;为了节约电能,智能型电助自行车停止运行一定时间(一般为3 一5分钟)后,整车处于休眠状态。

台湾因前些年对摩托车未加任何限制,以至达到500辆/千人的饱和程度,随之带来

严重的交通混乱及污染,因此台湾台中成立的“电动自行车用铿电池技术发展策略联盟” 制定了统一的电池标准。

1.2.2我国电动自行车发展情况

我国电动车发展在九十年代前基本都依靠进口,如高尔夫球车、游览观光车等。自九二年以来,我国有了自行研制和生产的电动车产品,通过近10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

以江苏益高电动车、山西美猴王电动车、广州朗晴电动车、深圳飞豹电动车、济南赛尔电动车、山东火云电动车、山东澳柯马电动车、中国二汽电动车等一大批具有实力和规模的电动车生产厂家,现已在国内市场推出的有:电动摩托车、电动游览车、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观光车、电动汽车、电动载货车、电动救援车、电动助行(代步)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家庭生活车等。从电动车产业的产品分类,可分为二类,即:四轮电动车和二轮电动车。从电动车的目标市场来分析,四轮电动车的目标市场为:火车站、仓库、房地产会所、旅游景区、医院、邮局、公园、运动场所、大型工厂、大型商场、机场、码头及大卖场等。

我国的电动自行车发展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1997年开始出现商业化,年销量不足1万辆,1998年为5.4万辆,从2000年开始得到快速发展,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2004年全国销量已突破750万辆,历年累计的销量达到1500万辆,自行车走向电动化已经成为一个现实。虽然,有许多城市至今仍不肯承认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地位,至今仍将其列为“禁止销售”和“禁止上牌上路”的产品。但是,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城市和农村,电动自行车已经人们习惯的个人交通工具,己经深深地溶入了社会生活之中。由于政策管理法规的滞后,一种被称为“电动摩托车(电摩)”的电动车从2003年开始浮出水面,取消了已经成为摆设的人力骑行功能,电池容量扩大1.5~2倍,同时,全面采用摩托车的轮系、制动系统和减震系统,电机功率也提高1.5~2倍,最高时速接近40km/h。这种“电摩”一登场,就像是一个“坏小子”,每到一处立即引起一阵动荡,强烈地冲击着电动自行车的市场,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它很快成为基层消费者喜欢的电动交通工具。受汽油涨价的推动,人们也切实体会出电动交通工具的节约,“电摩”大有取代“正宗摩托”

的势头。据不完全统计,仅2004年一年,这种“电摩”的总销量达到了几百万辆。当然,它也不能再称为电动自行车了,因其己不具备人力骑行功能,车轮系统、制动系统、避震

系统、灯光系统己全面采用摩托车配置,外型也不像自行车。

1.3本设计的主要任务

本设计的主要任务:整车造型设计,零部件的选择和计算依据,整车要符合人程学,

-机工包括操作方便宜人,调节省力有效,照明适度,显示清晰,造型美观,色彩和谐, 维护保养

容易。

第二章人机工程学

2.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2.1.1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人机工程学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我国本学科处于初级阶段,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是人和机器的相互关系的合理方案,即人的直觉显示、操作控制、人机系统设计和布置、作业系统的组合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获得高的效率及人在作业时感到安全和舒适。人机工程学是从人的生理和心里出发,研究人、机、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以优化人-机-环境系统的一门学科。

2.1.2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

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他的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机的吸收和融合了各种相关学科的理论,不断的完善了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技术标准和规范。为了准确的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其在车辆工程领域的应用下面对人机工程学的概念给出准确说明。

1.人机系统

机器是为人服务的,任何机器,设备和器具。都需要人来操纵、监控和使用,即使是高度自动化的机器,在正常运行中不需要人来进行一般的操纵,机器的开动、监视以及出现异常或特殊情况下,还是需要人来处理。人和机器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才能共同完成规定的任务,实现预期的功能。将人与机器联系起来,视为一个整体和系统,就称为人机系统。人机系统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广义而言,人机系统就是指“人”与其他所对应的“物”共处于一个时间及空间时所构成的系统。人机系统中“人”指的是在所研究的系统中参与系统过程的人;”机”则泛指一切与人同处于同一环境中,并与人交换信息,物质和能量,供人使用的物,“机”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物品;“环境”指的是“人”、“机”、共处的、对人和机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周围外部条件。在“人” “机”间的信息、物质及能量的交换中,一般以人为主动,首先是人感受到机器及环境的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信息,由体内传入神经到达大脑皮层,在大脑分析器中经过综合、分析、判断、最后做出决策,在由传出神经将决策信息传入人的执行器官,执行器官的动作向机

规律做出相应的调整或输出,并将其工作和运行的情况用一定的状况表示出来,在反作用于人,整个系统将这样的循环过程中实现人所希望的功能。

2.人机界面

人机系统中,“人”“机”之间能够相互施加影响,实现相互作用的区域,称为人机界面。人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部的信息、物质和能量,又通过人的执行器官向外界传递人发出的信息,物理和能量。因此,机器及环境中参加者两个过程的一切领域属于人机界面。

接于人机界面的性质,可将人机界面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类一一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如汽车驾驶系统,飞机驾驶系统等。这类人机界面的特点是通过显示器(主要是视觉和听觉显示器)将机器的运转信息传递给人,人通过机器上的操作装置对机器传达控制指令,使机器按人所规定的状态运行。

第二类一一直接作用型人机界面如座椅、家具、服饰、手动工具等。这类人机界面的特点是“人” “机”直接相互作用,要求“机”适合人体的形态、尺寸及操作能力,使人在使用时用力适当,感觉舒坦、操作方便和安全可靠。

第三类一一间接作用型人机界面如照明、震动、噪声、小环境气等。这类人机界面的特点是“机”的输出通过对环境的影响,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心理过程,从而影响人的舒适、健康和生命安全。

上述分类只是为了说明人机界面的特点,各类之间并不是毫不相关的,在实际人机系统中,往往兼有各种人机界面,且相互之间相互影响。例如在汽车的驾驶室的人机系统中显示控制系统属于第一类人机界面,座椅扶手等属于第二类人机界面,而室内的温度、噪声、震动等属于第三类人机界面。座椅、震动、噪声会影响人对控制系统的操纵能力,而错误的控制装置设计又会使人的作业条件恶化,甚至影响行车安全。可见,人机界面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3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机宜人使机器的系统尽量满足使用者的体质、心理、生理、智力、审美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等素质因素的条件的要求,包括:信息显示即便于接受又易于做出判断:控制系统的尺寸、力度、位置、结构、形式、均适合操作者的需要;工具、用品、器具得心应手,能充分发挥使用效率;人所处的工作环境舒适安全,有利于身心健康,能充分发挥人的功能。

(2)人适机机器的结构有其自身的规律,操作环境或生活环境也因各种因素而受到某种限制,如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能性,机器本身性能要求的条件等。为了适应环境,往往要求对人因素予以限制和训练,尽量发挥人的可塑性特点,让人去适应机器的要求,以保证人机系统有最优

机宜人是有条件的,人适机也是有限制的,在人机系统中,人机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尽管系统是以人为主,但机宜人和人适机之间却有着辨证关系。依据机的客观要求,人适机是学习和训练的问题,这里说的是学习和训练,即包括专门的训练,也包括平时培养的习惯。反之,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操作习惯。反之,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操作习惯又会成为机宜人的条件,制约机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人机系统中的机宜人和人适机是相对的,首先是机宜人的程度问题,即机能满足人的程度,人的因素中某些方面可以量化,可以提供基本的圉值的均值,但也有很多因素难以准确量化,如情绪、审美心理、社会价值观等,而且这些因素又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的,何况人的许多因素也会因为因时、因人、因年龄不同而变化,即使是同样的机器,系统的可靠性也因人的因素而变化。其次是机宜人的条件问题,机器也在不断发展,总的来说,机宜人的程度不断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机系统越来越强大,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控制系统越来越智能化,人与机器的的关系由人直接与机器共同参与生产工程转变为人远离生产过程,由人直接控制机器,变为人与机器对话,人机界面逐渐由体力型转变为心理型,对操作者的文化程度、诊断与决策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实际上,任何一个人机系统要尽量做到机宜人,也要设计到人适机。调整这种人机相互匹配关系最根本的制约条件就是人的可能性与人的可靠性。研究人的可能性是为了在人机功能分配中,使人的负荷控制在人的正常阈值范围之内。研究人的可靠性市为了在人机系统中,充分考虑到人的生产失误时,在确保人身的安全前提下,不致影响系统的功能。

2.1.3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简称人机系统。人机工程学要研究人-机- 环境系统各部分的总体属性,以及人机环境的相互关系的规律。

2.1.4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基础理论涉及到许多学科。属于有关技术工程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外,还有人体解剖学、人体测量学、劳动卫生学、生理学、心理学、安全工程学、行为科学、环境科学、技术审美等有设密切的联系。人机工程学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日常用品到工程建筑,从大型机具到高科技产品,从家庭活动到工业系统,各个方面都在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系统的优化问题。

人机系统的构成,可以分为人、机、环境三个子系统。对三个字系统的研究,各自独立为一门学科,即人的科学、科学工程科学及环境科学。这三个子系统中两两相互交织,又构成三个交叉系

统,如图2-1所示

图2-1人-机-环境系统的构成示意图

根据系统学的第一定律,系统的整体属性不等于部分属性之和,其具体情况取决于系统的组织结构及系统协同作用的程度,因此,对人机工程学而言,即需要对人机环境每个部分的属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又需要对人机环境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其属性进行研究,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总体上,人机工程学由以下两个学术研究方向构成;

(1)研究和试验确定工程设计所必须知道的有关人的特性具体特征参数。

(2)应用和工程设计宜人化的用品、工具、机器、环境程序、工作任务等。

1 ?人的特性的研究

人是人机系统中最重要的、最活跃的环节,同时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对人的特性的研究,是人机工程学的基础。人的特性研究可大体归纳为以下九个方面。

(1) 人体尺寸及人体测量技术人体尺寸包括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研究人体尺寸及

人体测量技术的基础学科是人体测量学。

(2) 人体的力学性能人体力学性能包括人在各种状况下,其质量特性、质心位置、肢体运动速度、人的体力和耐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人体力学性能的基础学科是人体生物力学

(3) 人的劳动生理能力人的劳动生理功能包括人的体力负荷、脑力负荷、人体反应

及疲劳机制等内容。研究人的劳动生理功能的基础学科是劳动生理学。

(4) 劳动中人的心理过程主要研究劳动中人的心理调节特点、心里反射的机制、心

理负荷及疲劳的心理机制等内容。研究劳动中人的心理过程的基础学科是劳动心理学。

(5) 人的信息传递功能主要研究人对信息的接受、传递、存储、加工和输出的能力及其机制,

心理学。

(6) 人的可靠性主要研究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失误的可能性,为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依据。对人的可靠性的研究是人机工程学特有研究方向之一。

(7) 人员选拔和训练研究人的及本素质的测试与评价、人员的选拔和训练等。

(8) 人的动作时间研究研究人的操作动作,寻求改善作业的途径,进行人的操纵动

作的合理设计。

(9) 人体模型研究人的数学模型、物理仿真模型、人体模板等。

2 机的特性的研究

机的因素有很多,在此主要对机械、电气系统进行归纳,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普遍代表性。这方面的基础学科主要有机械、电子、电器、仪表、材料、建筑等工程技术学科。

机的特性的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信息传达技术包括仪表显示、声音信息传达、触觉信息传达、图形符号传达、编码方法等。

操纵控制技术包括操纵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系统、键盘技术等。

安全保障技术包括冗余性系统、机器保险装置、防止人的操作失误及失职的设施、事故预警预防方法、救援方法、安全保护措施、机器的放错设计等。

动力仿真技术包括受控对象的动力学建模、数学仿真技术、物理仿真技术等。

宜人化技术主要是改善人的舒适性及使用方便性技术,如振动机噪声的控制和隔 离,座椅及用

具的宜人化设计等。

3环境特性研究

环境是十分广泛的概念,包括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室内环境、室外环境、自然环境、 人造环

境等。概括起来,可以将环境归纳为两种形式;一是空间形式,即占有一定空间, 包围在人的周围,给人以影响;另一种是实践形式,它在人的活动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变 化,并给人以影响。这两种形式在某些情况下可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有时可用 延长作业时间的方法来弥补作业空间的不足; 反正,也可以用作业时间的紧迫。

环境特性的研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如场地、厂房、机器布局、作业线布置、道路及交通、紧急脱险方

法等。

包括噪声、震动、照明、温度、气压、辐射等各种物理条件。

(3) 化学环境 包括有毒物质、化学性有害气体及水质污染等。

(4)

生物环境包括细菌污染及原微生物污染 (5) 美学环境 如造型、色彩、背景、音乐等

4人-机关系的研究

(1) 人机系统功能分配 研究系统中人的功能与机的功能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条件, 研究人机之

间的功能分配方法。

(2)

人机界面优化匹配、人机界面优化设计等方法。 (3) 人机系统特性协调 研究机器的工作特性对操作之的身体、心理、文化素质以 及专业技术

的要求,研究人的职业适应性、事故倾向性等。

(4)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研究人机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和评价方法。

(5) 人机系统安全性 研究人机系统的安全性标准、评价方法、设计参数、以及典 型安全防护

技术等问题。

(1) 作业空间 (2)物理环境

研究人-机-环境系统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获得系统的最优效果,即整个系统具有高的功效、高的安全性,对人有高的舒适度及很好的生命保障功能。最优效果可概括为“安全、健康、舒适、高效”八个字。

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研究内容包括;系统总体性能的分析、评价:数学模型的建立:仿真技术的应用;优化设计方法等。

综上所述,人机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

①机器系统中直接有人操作或使用的部件,应设计成便于操作者有效使用,以保证人

机系统的工作效能达到最优。

②从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和高工作效率出发,提出环境控制和安全保护装置的设计要

求。

③人机系统总体设计的最优化。

2.2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史

自人类社会开始,就有了原始的人机关系一一人与器物的关系。原始人狩猎用的棍棒、石块或投枪,其尺寸、重量总是与人的体能相适应。大约两千四百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第一部科技汇编名著《考工记》,它的历史与科学价值远文中外。

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以机器为主题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劳动为主体的手工工厂。生产技术发生了根本变化,从手工进入了机械时代,这一时期,法国在纺织业机械上使用了穿孔卡片进行程序控制和英国设计蒸汽机的调速器为代表,开始实现自动控制和调节。于此相适应,人机工程学开始由经验逐步上升为科学。德国学者进行了著名的肌肉疲劳试验,他通过测量流经人体的微电流的变化对人体的劳动疲劳进行研究,该项研究可以说是科学人机工程学的开端。

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以内燃机贺电冬季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生产技术从机械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美国学者进行了慕名的铁锹铲没作业的实验研究,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找出了铁锹的最优设计及铲运松散颗粒材料是每一铲最适宜的重量。

以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开始以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工程技术设计中与人的因素有关的问题越来越多,人机协调问题显得越来越中药,

从而促进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和应用得到广泛而迅速发展。

人机工程学强调产品的“宜人性”,强调适合人的解剖、心理、生理条件,归根结底,可以回归为两个极朴素的要求;第一,看到它,马上知道他是做什么用的;第二,比较容

易弄清楚该怎么用。这两项要求是关于产品的“认知”问题,现在已经成了专门的研究方向,叫做

少突出的认知问题。但是进入电子科技年代以来,情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如今充满市场的各种电子产品,几乎全是大大小小的方盒子,如随身听、微波炉、洗衣机等。科教、工业、医疗机械、类似情况更是比比皆是。产品的形象,失去了和他功能之间的联系,这显然不符合人们期望赋予物质产品多一些精神价值的要求。产品的使用方法也存在同样的状况;大量的电子产品,其操作差不多都是按钮,一些产品上一排排的按钮常使人不知所措,有些产品的按钮如果按错,还会引起事故。人机工程学家认为,应及时唤起设计界,、工业界对产品认知问题的警觉。“产品语言学”的研究目前正方兴未艾,将是人机工程学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3机器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在机器设计中特别是机动车辆设计中,着重考虑的人体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方

面;

(1)人体做作业负荷的耐受性机器运转及其工作环境条件对操作者造成的体力和精神上的负担,叫做作业负荷。人体对作业符合的耐受性是机器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

素。机器的操作及机器的运转所造成的环境因素,都必须合理控制,使之适合人的

生理和心理特征,至少要为人体所能忍受,力争处于人体舒适范围以内。

(2)人体尺寸人体尺寸的静态和动态测量数据,是合理设计操作者的作业空间、操作姿势、操纵机构及操作座椅的基础。只有充分考虑人体尺寸的设计,才能使操作者工

作时处于舒适的状态和适宜的环境之中,达到能量消耗最少,疲劳程度最低和工作

效率最高的目标。

(3)人体的生物力学特性设计适合于操作者使用的操纵机构,确定合理的操纵力、操纵速率、操纵位移、操纵节拍和操纵准确度等,都必须以人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依据,

方能实现人机关系的优化匹配。

(4)人的感知响应特性人的感知响应过程实质是信息向人体的输入、传递和人对信息的分析、处理并作出响应的过程,是人-机-环境的中心环节。它关系到人与机器的安

全、人的健康和舒适、操纵质量及作业效率等一系列问题,是机器设计所必需考虑

的重要因素。

(5)人的适宜劳动姿势操纵着在工作中保持舒适、自然和方便操纵的劳动姿

势,将有利于身体健康、有助于减轻疲劳、提高工作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因此,机

械设计时必须首先确定操纵着的工作姿势和体位,然后按照使人

体保持最适宜的劳动姿势要求,合理设计机器系统及其有关部件

第三章车体部分

车体部分是整车的主体部分,既是全部零件的安装主体,又是决定整车骑行性能的关键部分。其主要包括车架、前叉、车把三个部分。

3.1车架结构形式与安装尺寸

车架时电动自行车各零部件安装依附的主体部件,车架的结构决定了自行车的类型,也是人们选购电动自行车的重要依据。

3.1.1车架结构形式

选择刚性车架,结构类型为U形,车架结构如图3-1所示

图3-1 U 形刚性车架

3.1.2车架的安装尺寸

车架与其他零部件相配合部位的配合尺寸都有严格的规定如图3-2所示,A B C、D 四个部位尺寸都必须符合标准要求。

€ □

图3-2 车架结构配合尺寸标准

1 —前管,

2 —上接头,3—后接头,4—立叉,5—后平叉,6—中接头,

7 —下管,8 —下接头,9—立管

(1) 前管

车架前管尺寸如图3-3所示

图3-3前管尺寸

(2) 中接头

车架中接头尺寸如图3-4所示

图3-4中接头尺寸

(3) 平叉开档

平叉开档尺寸如图3-5所示

图3-5平叉开档尺寸

(4) 后平叉接片开口

选择后开口式,后平叉后开口式尺寸如图3-6所示

图3-6后开口尺寸

(5)后接头、立管孔

车架后接头、立管孔尺寸如图3-7

如图3-7立管孔尺寸3.2车架前叉结构参数的选择

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的用途不同,结构千变万化,但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骑行轻快。自行车要求骑行轻快,尽可能减少骑行者的体能消耗。而电动自行车同样要求骑行轻快,并要达到两个目的:减少蹬踏骑行时的体能消耗;在电动或助动骑行时尽可能减少蓄电池电量的消耗,延长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因此,不论电动自行车还是自行车,对车体性能设计的要求是一致的。

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车架与前叉设计总体结构及各项参数的选择基本相似。

整车设计应该重点考虑:

立管倾斜角与立管高度;前管倾斜角;前叉翘度。

3.2.1立管倾斜角(A)

立管与夹角的大小决定于人体在自行车上骑坐的位置(重心的位置),该角度越大立管就越向前倾斜,导致人体重心就越向前移,在脚蹬着力点相同的情况下,就使骑车人感觉轻快省力。具体分析如图3-8所示:

立管2赣腿

P2

图3-8立管角度分析

当立管倾斜角由A增加到A1时,即立管1向前倾斜至立管2的位置,如此时保持对脚蹬的踏蹬力大小不变,从图9中可以看出,由于立管位置的变化,就使得两个不同位置所产生的合力方向发生变化,即合力F与P。随之,每个合力所分解的垂直分力和水平分

力的大小都在变化。

其受力大小变化如下;

(1) 立管1和立管2对脚蹬的合力F=P0

(2) 立管1产生的合力分解的垂直分力为F1;分解的水平分力F2。

(3) 立管2产生的合力分解的垂直分力为P1+F1;分解的水平分力为P2。

(4) 立管1所产生的水平分力F2>P2

(5) 立管2所产生的垂直分力P1+F1>F1

下面对以上内容小结如下:

(1) 随着立管倾斜角的加大,人体重心前移,垂直分力加大,有利于人体力量的发挥, 骑行时会感到轻松省力。

⑵在立管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立管倾斜角的加大,前、后轮距加大。

(3) 由于人体重心前移,人体双臂的支撑力加大,骑行的稳定度也随之下降

从上述看立管倾斜角的大小对骑行有很大影响,但立管倾斜角度的加大是有限度的。不同类型的自行车,应采用不同的角度

对于电动自行车,由于车身重、速度快,以使用普通型自行车的角度(角度在62°~63.5 °)为宜,取63°。

322立管高度的选择

立管高度(也称立管长度)的选择与不同类型车、人腿的长度和曲柄的长度有关。原

则是:在骑行脚踏时,一条腿处于基本伸直状态(稍有弯曲,留有余地),而另一大腿与小腿处于基本垂直状态,这样设置伸直的腿可以得到放松,而另一条腿正处于踏蹬最有力的状态。立管长度可以应用公式进行初步计算,即:立管长度=腿长X 0.65。

对于电动自行车立管长度的设计,考虑到骑行过程大部分时间时电动骑行或助力骑行,只有在蓄电池电力不足的情况下才会完全依靠脚踏骑行。因此立管长度在上述计算的基础上适当减短,以最大可能做到骑行的舒适和骑行的安全。

立管长度=1X 0.65=0.65m 取立管长度为0.6m。

3.2.3前叉倾斜角度与前叉翘度

如图3-9所示,车把锁紧在前叉立管中,前叉通过轴承安装在车架前管中,前叉将随同车把的转动而转动,因此它们同处于一个中心线。

图3-9前管倾角与翘度

前叉翘度是指前叉立管轴线(即车把管轴线)至前叉嘴中心的垂直距离

(1) 前管倾斜角(车把轴线与地面角度)的选择方法。图3-10中所示的是《GB3565-2005 自行车安全要求》推荐的数据。从图中可看出,在车把轴线与前车轮轴心对地面垂直线有一个交点,该交点只要在标注的允许范围内就可以满足要求。这个允许范围是从地面量起的,不小于车轮半径的15%不大于车轮半径的60%例:根据所用车轮直径为660mm按两个百分数计算出下限为50mm 上限为198mm如果选择的角度与车轮中心对地的垂线交点,经从地面测量其值为150mm在50mn 和198mn之间,因此就可以确定角度选择合理。但车把中心线的位置又决定于前叉的翘度。

骑行方向

伸距

图3-10倾角选择图

(2)前叉翘度。前叉翘度是指前叉腿中心与前叉嘴的垂直距离图3-11显示出两种不通翘度的前

叉:前叉1、前叉2。

翅度X

前义2

设:①前叉1和前叉2使用的车架前管倾斜角相同。

②前叉1翘度为0,即前叉立管与前叉嘴在同一中心线;前叉2翘度为X,即前叉立管与前叉嘴不在同一中心线,其垂直距离为X。

③两个不同翘度的前叉作用在前车轮轴上的合力P仁P2

从图中可以看出:前叉1翘度为零,合力P1分解为垂直分力F1+G1和水平分力F2。前叉2翘度为X,合力P2分解为垂直分力G1和水平分力G2

小结。前叉1翘度为0,合力P1产生的垂直分力F1+G1大于P2产生的垂直分力G1。前叉2翘度为X,合力P2产生的水平分力G2大于P1产生的水平分力F2。

翘度大小各有不同的特点。翘度加大可使骑行轻快。因为翘度加大,水平分力加大,加大了向前行走的力量,这样就会使骑行人感到轻快省力和舒适。

翘度加大后前叉转动迟钝。从图3-11中可看出,车把转动时,由于有翘度,就使得车把旋转中心与前轮旋转中心有一段距离L(与翘度相等),这段距离就是前轮转动力臂。

要使前轮转向,就得在转动车把时,加大旋转力矩克服由于翘度产生的转动力矩带来的阻力,因而造成翘度加大后使人感到前叉转动迟钝,但相反能使车把操纵更加稳定。

从上述分析看,前叉翘度加大有利有弊,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车型、不同用途做到

总体安排。这里列举两个翘度选择极限尺寸的车型:杂技车和人力三轮车。前者翘度为0, 就是要其操作的灵敏度,在表演过程中可随意地使前轮旋转360。。而后者翘度最大,就是为骑行省力而且还要使三轮车行走平稳。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介绍一组数据。

前管倾角:普通车在650~70°;轻便车在660~72°;竞赛车在73° ~74°。

前叉翘度:普通车75° ~90°;轻便车64° ~80°;竞赛车40° ~50°。

从以上统计资料数据看有如下特点。

①前叉倾角随着对车型骑行操纵的灵敏程度要求越高,倾角值随之加大。

②前叉翘度随着对车型骑行操纵的灵敏程度要求越高,翘度值随之减小。

对于电动自行车前管倾角和前叉翘度可在普通车的范围中选用,取前管倾角为70° ,前叉角度为80°。

3.3蓄电池安装位置

蓄电池在车体上的安装,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关键是蓄电池安装位置对整车重心的影响,这是骑行稳定、保证骑行者骑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次,根据所选择的蓄电池类型进行最佳的排列组合,使其适合在狭小的空间安装。这是电动自行车车架与自行车车架设计的最大不同点。

由于蓄电池重量与体积都较大,所以选择蓄电池安装在车架立管与后轮之间,这样设置重心降低且与骑车人的重心基本重合,使骑行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但这种设置增加了中轴与后轮的中心距,为不降低后平叉、立叉的刚度,就需要对后平叉、立叉进行强化处理。

3.4前叉

前叉部件是整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支撑着前轮,具有转向的功能,可以保持骑行平稳。3.4.1前叉结构

由于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较快,所以选择普通型减震前叉。普通型减震前叉结构如图

3-12所示。其中,前叉立管、前叉肩及左、右内套筒等4个零件,通过焊接形成整体;左、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车智能充电器的设计

前言 (4) 第一章充电器原理 (5) 1.1 蓄电池与充电技术 (5) 1.2 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特性 (5) 1.3 充电器充电原理 (6) 1.3.1 蓄电池充电理论基础 (6) 1.3.2 充电器的工作原理 (8) 第二章总体设计方案 (10) 2.1 系统设计 (10) 2.2 方案策略 (10) 第三章硬件电路设计 (12) 3.1 电路总体设计 (12) 3.2 芯片介绍 (12) 3.2.1 LM358双运放 (12) 3.2.2 UC3842单管开关电源 (13) 3.2.3 EL817光耦合器 (14) 3.2.4 场效应管K1358 (15) 3.3 电动车充电器原理及各元件作用的概述 (16) 3.3.1 充电器原理图 (16) 图3.5 充电器原理图 (16) 3.3.2 各元器件作用概述 (16) 3.4 功能模块电路设计 (17) 3.4.1 第一路通电开始 (17) 3.4.2 第二路UC3842电路 (17) 3.4.3 第三路LM358(双运算放大器)电路 (18) 3.5 电动车充电器改进方案 (21) 3.5.1 增加充满电发声提示电路 (21) 3.5.2 加散热风扇 (22) 第四章总结与展望 (23)

致谢 (25)

电动车智能充电器设计及应用 中文摘要: 本设计介绍了充电器对蓄电池充电的一般原理,从阀控蓄电池内部氧循环的设计理念出发,研究各种充电方法对铅酸蓄电池寿命的影响。针对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现有各种充电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对铅酸蓄电池实现四段式慢脉冲充电的智能充电器设计方案。控制开关电源的脉冲频率和占空比,从而调节充电电流和电压,实现对蓄电池的分级慢脉冲充电。这个方案不仅可实现快速充电,同时可以减少析气,消除硫化,进行均衡充电,从而大大地延长了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慢脉冲充电;蓄电池;充电器; Abstract: The design describes the charger to the battery charger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from the internal oxygen cycle of valve-regulated battery design concepts starting to study a variety of charging methods for lead-acid battery life implications. For battery charging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process,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a variety of charging methods, proposed a lead-acid batteries could achieve the Four-slow pulse charge of the intelligent charger design. Control the switching power supply pulse frequency and duty cycle, thus regulating charge current and voltage to achieve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battery charge with slow pulse. This program not only for fast charging, while reducing analysis of gas, to eliminate sulfide, a balanced charge, thus greatly extending the service life of lead-acid batteries. Key words: slow pulse charge; batteries; charger;

【完整版】电动车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第一章概述 1.1设计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此次设计的目的是掌握产品造型的设计,包括材料、尺寸的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制作技术、形态表达语言,根据人机工程学和美学来设计电动自行车的尺寸和颜色。 根据同类型产品的类比和设计,力学分析,考虑人机工程学中的人体尺寸和人的舒适程度来综合设计电动自行车的尺寸。 设计的目的其实包括好几个层面,第一,加工工艺的了解;第二,进一步提出不同材质的优化组合课题;第三,探究材料与产品结构、功能的有机联系;第四,熟悉产品结构连接件的运用;第五,产品形态讨论;第六,寻求产品设计制作的个性化等等。 通过这半年的设计,我们很好的复习了已经学过的课程,并对部分材料的应用有了一定了解,在颜色搭配上也有了一定的学习,而且能熟练操作制图软件和办公软件。对我们以后在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 1.2国内外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情况 1.2.1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情况 为创造市场需要,适合老弱妇孺各种年龄层骑乘自行车,国外厂商多年前即开始研制辅助驱动自行车并且在新电池和驱动机械马达技术成熟发展之下,电动自行车应运而生。海外发展较早的要数日本、奥利地、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近几年美国发展也比较快。国外的电动自行车主要是作为一种轻松代步及休闲健身工具。例如,在大型的停车场、超市和旅游区里使用。从1994到1999年6年时间中,全球电动自行车数量,从3.6万辆剧增1600万辆,如按2%算,电动车需要量会在30万辆以上。同时,东南亚、中东、印度增到50万辆,而在2000年,仅日本就需要50万辆。总体来说,电动自行车在全球的潜在市场很大,并呈上升趋势。 日本电动车的生产及技术都占世界领先地位,商品化的电动自行车由日本雅马哈公司率先于1994年推出,并随着本田、三洋、松下等知名公司的参与,生产规模日益放大。但日本对电动自行车的使用管理上采取了严格限制,日本只许智能型电动自行车上路,

电动车充电器原理及带电路图维修word精品

常用电动车充电器根据电路结构可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以 UC3842驱动场效应管的单管开关电源,配合LM358双运放来实现三 阶段充电方式。其电原理图和元件参数见图表 1) 220v 交流电经TO 双向滤波抑制干扰,D1整流为脉动直流, 再经 U L 5竺““玮 rMCJEECNErME 寸 LLnE 寸 竺 Is 雪06 oaM 耳 " 请 U0S- O g !5— O O T — Q 1— Q Q LLI ips - 3 LL LL O 01 D : Q tr ◎ L g 亠 0 LgLT-gifJZC^pOL 寸 16BE iliCrOOcrCEiVjZUOOLj^QQO 1 v~ift ggSiLLE 寸寸奇 己工 rsi TT in o Q

C11滤波形成稳定的300V左右的直流电。U1为TL3842脉宽调制集成电路。其5脚为电源负极,7脚为电源正极,6脚为脉冲输出直接驱动场效应管Q1(K1358)3脚为最大电流限制,调整 R25(2.5欧姆)的阻值可以调整充电器的最大电流。2脚为电压反馈,可以调节充电器的输出电压。4脚外接振荡电阻R1,和振荡电容C1。T1为高频脉冲变压器,其作用有三个。第一是把高压脉冲将压为低压脉冲。第二是起到隔离高压的作用,以防触电。第三是为UC3842提供工作电源。D4为高频整流管(16A60V )C10为低压滤波电容,D5 为12V稳压二极管,U3(TL431)为精密基准电压源,配合U2(光耦合器4N35)起到自动调节充电器电压的作用。调整w2(微调电阻)可 以细调充电器的电压。D10是电源指示灯。D6为充电指示灯。R27 是电流取样电阻(0.1欧姆,5w)改变W1的阻值可以调整充电器转浮充的拐点电流(200 —300 mA )。 通电开始时,C11上有300v左右电压。此电压一路经T1加载到 Q1。第二路经R5,C8,C3,达到U1的第7脚。强迫U1启动。U1 的6脚输出方波脉冲,Q1工作,电流经R25到地。同时T1副线圈产生感应电压,经D3,R12给U1提供可靠电源。T1输出线圈的电压经D4,C10整流滤波得到稳定的电压。此电压一路经D7 (D7起到防止电池的电流倒灌给充电器的作用)给电池充电。第二路经R14,D5,C9,为LM358(双运算放大器,1脚为电源地,8脚为电源正)及其外围电路提供12V工作电源。D9为LM358提供基准电压,经

电动自行车调速系统设计123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电动自行车调速控制电路的设计 :蔡嘉伦 学号:2012118002

目录 概述 (2) 方案及原理 (2) 总体规划.……………………………………….…....................... ..3 电路设计…………………………………………......................... ..3 参考文献 (9)

概述 单片机控制的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等小功率的工作情况。并能将多余的电能回溃。该系统具有调速性能好、功率因数高、节能、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本文从系统要求分析入手,将整个系统分成四个部分,分析和讨论了各个部分的电路原理、控制策略、实现方法。详细讨论了系统的各种工况及信号的传递情况,并得到了系统各个部分在不同工况的工作状态。系统各部分的控制电路基于Intel公司的控制芯片8051单片机。根据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特性实施脉宽PWM控制,并通过转速传感器测量转速通过八段数码管动态显示转速,通过软硬件的配合,实现了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 方案及原理 电动车对电动机的基本要求 电动车的运行,与一般的工业应用不同,非常复杂。因此,对驱动系统的要求是很高的。 电动车用电动机应具有瞬时功率大,过载能力强、过载系数应为(3~4),加速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电动车用电动机应具有宽广的调速围,包括恒转矩区和恒功率区。在恒转矩区,要求低速运行时具有大转矩,以满足起动和爬坡的要求;在恒功率区,要求低转矩时具有高的速度,以满足车在平坦的路面能够高速行驶的要求。 电动车用电动机应能够在车减速时实现再生制动,将能量回收并反馈回蓄电池,使得电汽车具有最佳能量的利用率,这在燃机的摩托车上是不能实现的。 电动车用电动机应在整个运行围,具有高的效率,以提高1次充电的续驶里程。 另外还要求电动车用电动机可靠性好,能够在较恶劣的环境下长期工作,结构简单适应大批量生产,运行时噪声低,使用维修方便,价格便宜等。 鉴于电动车对电动机的基本要求采用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性能。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是一种高性能的电动机。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直流电动机的外特性而没有刷组成的机械接触结构。加之,它采用永磁体转子,没有励磁损耗:发热的电枢绕组又装在外面的定子上,散热容易,因此,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没有换向火花,没有无线电干扰,寿命长,运行可靠,维修简便。此外,它的转速不受机械换向的限制,如果采用空气轴承或磁悬浮轴承,可以在每分钟高达几十万转运行。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机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高的效率,在电动车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系统。典型的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是一种准解耦矢量控制系统,由于永磁体只能产生固定幅值磁场,因而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非常适合于运行在恒转矩区域,一般采用电流滞环控制或电流反馈型SPWM法来完成。为进一步扩充转速,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也可以采用弱磁控制。弱磁控制的实质是使相电流相位角超前,提供直轴去磁磁势来削弱定子绕组中的磁链。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不足。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受到永磁材料工艺的影响和限制,使得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功率围较小,最大功率仅几十千瓦。永磁材料在受到振动、高温和过载电流作用时,其导磁性能可能会下降或发生退磁现象,将降低永磁电动机的性能,严重时还会损坏电动机,在使用中必须严格控

电动车开发流程

1.ID造型 一个完整产品的设计过程,是从ID造型开始的,收到客户的原始资料(可以是草图,也可以是文字说明),ID即开始外形的设计;ID绘制满足客户要求的外形图方案,交客户确认,逐步修改直至客户认同;也有的公司是ID绘制几种草案,由客户选定一种,ID再在此草案基础上绘制外形图;外形图的类型,可以是2D 的工程图,含必要的投影视图;也可以是JPG彩图;不管是哪一种,一般需注名整体尺寸,至于表面工艺的要求则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完整;外形图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结构设计工程师(以下简称MD)的了; 顺便提一下,如果客户的创意比较完整,有的公司就不用ID直接用MD做外形图; 如果产品对内部结构有明确的要求,有的公司在ID绘制外形图同时MD就要参与进来协助外形的调整;MD开始启动,先是资料核对,ID给MD的资料可以是JPG彩图,MD将彩图导入PROE后描线;ID给MD的资料还可以是IGES线画图,MD将IGES线画图导入PROE后描线,这种方法精度较高;此外,如果是手机设计,还需要客户提供完整的电子方案,甚至实物; 2。建摸阶段 以我的工作方法为例,MD根据ID提供的资料,先绘制一个基本形状(我习惯用BASE作为文件名);BASE 就象大楼的基石,所有的表面元件都要以BASE的曲面作为参考依据; 所以MD做3D的BASE和ID做的有所不同,ID侧重造型,不必理会拔模角度,而MD不但要在BASE里做出拔模角度,还要清楚各个零件的装配关系,建议结构部的同事之间做一下小范围的沟通,交换一下意见,以免走弯路; 具体做法是先导入ID提供的文件,要尊重ID的设计意图,不能随意更改; 描线,PROE是参数化的设计工具,描线的目的在于方便测量和修改; 绘制曲面,曲面要和实体尽量一致,也是后续拆图的依据,可以的话尽量整合成封闭曲面局部不顺畅的曲面还可以用曲面造型来修补; BASE完成,请ID确认一下,这一步不要省略建摸阶段第二步,在BASE的基础上取面,拆画出各个零部

电力电子电动车充电器的设计方案范本

电力电子电动车充电器的设计方案 辽宁工业大学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论文)题目:36V/2A电动车充电器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112 学号: 学生姓名:张巍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12-30至 -1-10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教研室:电气

摘要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时下已非常普遍,其普及程度大有超赶自行车的趋势,而充电器是电动自行车必不可少的配件,电动车充电器市场巨大。该充电器基于电流模式的开关电源的原理设计,主电路采用单端反激式设计,控制电路以电流型集成控制器UC3842为核心,配合LM324光耦和TL431实现对蓄电池的充电控制。当前市场上的充电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UC3842为核心驱动的单管变换器,另一类是以TL494为核心驱动的半桥型变换器。TL494驱动的是半桥式连接的功率管,适用于较大功率;UC3842驱动的单管它激式功率管,适用于功率较小。本文基于UC3842设计了一款反激式低成本的36V电动车充电器。设计内容简介了相关芯片,给出了完整的实际设计电路详细分析了其设计及其工作原理,这其中包括主电路、工频整流电路、高频逆变-变压器-高频整流电路和显示部分的工作原理。实践应用表明,该充电器性能优良,适应性较强,比同性能的充电器成本低,很有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集成控制器;充电器;开关电源;单端反激式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电力电子技术简况1 1.2本文设计内容4 第2章36V/2A电动车充电器电路设计5 2.1电动车充电器总体设计方案5 2.2具体电路设计5 2.2.1工频整流电路设计8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自行车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红河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日期:

1.1能源与环境问题 二十一世纪是“绿色环保”的世纪,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问题成为新世纪最为突出的两大主题。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汽车数量急剧上升,石油资源严重缺乏。研究表明,目前世界石油蕴藏量按照现在的清耗速度仅可供使用50到70年。而石油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该问题己引起各国的极大重视。 再从环境角度讲,石油燃烧造成的大气污染曰益严重。在世界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十大城市中,我国就占了7个,形势严峻可见一般。汽车排出的CO、HC和微尘颗粒等,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另外汽车排出的二氧化碳虽然对人体健康无害,但它造成的温室效应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对大气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这两大问题成为了“绿色交通工具”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积极因素。 1.2“绿色交通工具”的发展状况 1881年8月在巴黎举行的国际电气展览会上,法国特鲁夫展出了世界上第一辆电动交通工具—电动三轮车。这是世界电动车史的开端,也是机动车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而此时,燃油汽车还尚未“出世”,它是在二十世纪初才出现的。但是当时由于电动机、电池等关键技术的发展还很不理想,而且电动车速度慢、价格高,这一切限制了电动车推广的步伐,所以它只在贵族阶层中作为玩物流行了一段时间便被随后出现的相对便宜且有速度优势的燃油汽车所取代。到了1933年,电动车的数量已经将近为零。 在随后的几十年间,电动车辆一直处于发展的低谷,而燃油车辆却发展迅猛,几乎占有了所有市场。于是,托着常常尾巴的机动车开始横行于世,为今天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埋下了隐患。而人们直到七、八十年代才开始关注这两大问题,才把零污染零排放的电动车辆从新推到了前台。 国外的科研机构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电动车研究与开发,到现在电动车大致经历了三各阶段:90年代前,电动车的设计主流是单独采用蓄电池供电,发展了高功率密度的新型蓄电池及其充电技术;90年代起人们开始注意到仅仅使用蓄电池,电动车在近期内还难于传统汽车匹敌,从而混合动力车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重视。蓄电池与燃油系统的相互配合使用,可以大大减小车辆在市区的废气排放和污染,在长途运行时可使用燃油系统,但它只是电动车发展过程中的过渡产

简易智能电动车(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简易智能电动车

简易智能电动车(E题) 摘要:简易智能电动车由一个电动玩具车改造而成。系统的控制部分以单片机为核心,通过对前向通道各种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处理,较好地实现了后向通道驱动及转向电机的运动控制和相关信息的处理、显示和声光报警。 关键词:电动车,路径跟踪,避障,光源引导

本系统要求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智能电动车,其行驶路线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电动车行驶路线示意图 1 设计方案包括基本要求,发挥部分及其它创新部分 总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 1.1 基本要求 ① 电动车从起跑线出发(车体不得超过起跑线)、沿宽度为2cm 的黑色引导线到达B 点。在“直道区”铺设的白纸下沿引导线埋有1~3块宽度为15cm 、长度不等的薄铁片。电动车检测到薄铁片时,立即发出声光指示信息,并实时存储、显示在“直道区”检测到的薄铁片数目。 ② 电动车到达B 点后进入“弯道区”,沿圆弧引导线到达C 点(也可脱离圆弧引导线到达C 点)。C 点下埋有边长为15cm 的正方形薄铁片,要求电动车到达C 点检测到薄铁片后在C 处停车5秒,停车期间发出断续的声光信息。 ③ 电动车在光源的引导下,通过障碍区进入停车区并到达车库。电动车必须在两个障碍物之间通过且不得与其接触。 跑线

④电动车完成上述任务后立即停车,全程不得超过90秒,行驶时间达到90秒时立 即自动停车。 图2 系统总体框图 1.2 发挥部分和创新部分 ①电动车在“直道区”行驶过程中,我们存储并显示出了每个薄铁片(中心线)至起跑线间的距离。 ②电动车进入停车区域后,能准确驶入车库中。 ③停车后,能准确显示全程行驶时间及成功或完成信息。 2 单元电路的方案论证与电路参数计算 2.1 线路跟踪电路 方案一:采用CCD单色摄像头,配计算机主板及图像采集卡。对白背景下,黑线的识别,目前做的比较成熟,效果相当好。但成本高,很难找到合适的载体。 方案二:采用颜色传感器。目前颜色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效果也可以。但几百元的价格及相对复杂的处理电路,并且还需要光源,所以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方案三:采用一左一右两个红外发射接收对管。该传感器不但价格便宜,容易购买,而且处理电路(如图3所示),简单易行,实际使用效果很好,能很顺利地引导小车到达C点。 在该电路中,加比较器LM311的目的,是使模拟量转化为开关量,便于处理。为

电动车锂电池充电器毕业设计(2)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电动车锂电池充电器电路设计 姓名:王东阳 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电气自动化 班级:电气0906 学号:0401090632 指导教师:胡应占 2011年11 月28 日

摘要 摘要 电动自行车是绿色节能的交通工具,在节能环保的发展进程中电动自行车满足了消费者出行半径增大的需求。 另外,电动车电瓶采用锂电池越来越多。利用开关电源实现对锂电池高效率充电是目前的发展趋势。本设计通过认真调查锂电池充电注意事项,电动车用锂电池充电过程和充电曲线,综合运用了反激式开关电源技术,对电动车用锂电池充电器做了具体设计。 电路主要包括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稳压电路、恒流电路,充电指示电路,实现对锂电池分四个阶段高效率安全充电。充电过程分微弱电流调节充电阶段,恒流充电阶段,恒压充电。主电源部分采用线性光耦改变电流型PWM控制集成芯片UC3842中误差放大器的输入误差电压,实现稳压充电。恒流电路实现对锂电池恒流充电。电路设计满足客户要求,成本低廉。 关键词:反激式开关电源;锂电池充电器;UC3842;恒流充电

目录 摘要............................................................................................................................................................ II 1 绪论. (2) 1.1 电动车的发展概况 (2) 1.2 锂电池简述 (2) 1.3开关电源的产生与发展 (4) 1.4 设计目的和要求 (4) 1.5 主要设计内容 (5) 2 开关电源概述 (4) 2.1 隔离式高频开关电源 (4) 2.2 本设计所用术语 (5) 2.3 开关电源与线性电源 (6) 2.4 开关电源能量损耗和寿命 (6) 2.5 开关电源分类 (7) 3 反激式开关电源 (8) 3.1 反激式开关电源原理 (8) 3.2 主要器件简介 (11) 3.3 UC3842常用的电压反馈电路 (17) 4 总体设计 (23) 4.1电路组成 (23) 4.2系统实现功能 (24) 5主电源部分设计 (25) 5.1 输入电路 (26) 5.2 输入滤波电路 (27) 5.3 变压器设计 (28) 5.4 RCD箝位电路设计 (35) 5.5开关管选择 (37) 5.6输出滤波器 (38) 6控制电路设计 (35) 6.1低电流调节控制电路 (35) 6.2恒流电路 (36) 6.3充电指示电路 (37) 参考文献 (40) 附录1 本设计电路原理图 (42) 2 本设计PCB图 (43)

电动汽车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 电动汽车控制设计 ----新能源的利用 系别:自动控制系 班级:电气化0941 姓名:王发志 指导老师:冀俊茹 2011年10月

前言 随着世界环境的污染、全球石油危机日益严重而带动的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给汽车工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冲击,也增强了人们开发新能源的意识,而新能源汽车更是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 目前电瓶式纯电动汽车以噪音小、耗能低、无污染、成本低、结构简单而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流,世界很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开发电动汽车。 本文主要围绕电动汽车的电动机以及目前普遍使用的电动车控制系统主要参数作出分析,例如转速与转矩的关系、转速与功率的关系、功率与转矩的关系以及传动比、蓄电池的比能量等,设计出合理的电动车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 本文主要采用电动机的转矩、转速、功率;电动机的主要调速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动机发动机转矩变频调速交流电动机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电动汽车构造与原理 (5) 第一节电动车的种类 (5) 第二节蓄电池电动车 (7) 第三节燃料电池电动车 (9) 第二章电动车动力及控制系统设计 (11) 第一节电动车驱动电机种类 (11) 第二节直流驱动电动机与控制 (14) 第三节交流驱动电动机与控制 (16) 第三章我国电动汽车的缺点与发展 (20) 第一节我国电动汽车的缺点 (20) 第二节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 (21) 结束语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言 (25) 附录 (26) 电动汽车控制设计

----新能源的利用汽车工业的告诉发展,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资源枯竭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居住环境和能源供给,各国政府不惜巨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途径。 我国面临的形式也十分严峻,国内的石油储藏量和开采量相当有限,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石油需求越来越多,目前已不能自给,不足部分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而且每年成递增趋势。 由于电动汽车具有突出的环保方面的优势,使得电动汽车的开发和研究成为各国开发绿色汽车的主流。电动汽车使用的能源是可以用与发电的一切能源。因此使用电动汽车可以摆脱汽车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改善能源结构,使能源供给多样化,使能源的供给有保障。电动汽车在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方面和传统汽车相比也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开发电动汽车是迎接汽车面临挑战的重要对策之一。 电动汽车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和可以以多种能源为动力的显著特点,即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缓解能源短缺和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目前发展电动汽车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汽车行业的共识,电动汽车的研发已成为汽车行业的热点。因此,无论是从设计、研究和开发的观点,还是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了解和掌握电动汽车技术的社会需求会越来越大。 第一章电动汽车构造与原理

智能电动车联网系统硬件模块的研究与设计

智能电动车联网系统硬件模块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本课题选用飞思卡尔(Freescale)半导体公司推出的Kinetis系列微控制 器K60为核心控制器,该系列芯片具有很好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丰富的外设资源。在硬件方面再配以摄像头,无线模块等,使得我的硬件设计简单,集成性好,工 作稳定,操作方便,容易实现;在软件方面从数据的采集,处理,PID控制方法 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该智能电动小车的原理和设计思想,再通过无线技术,传输采 集的数据,在上位机上时时的显示赛道的信息,让人直观的看到车辆行驶的状况。这些方法体现了该智能电动小车硬件设计的合理性等优点。 关键词:飞思卡尔单片机;摄像头;控制算法;上位机 引言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车辆与我们息息相关,然而车辆发展到现在还不是很 完备,特别是在智能化、节能环保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这是由于在智能,环保, 安全上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好这些问题,从而导致交通越来越拥堵、环境污染越来 越严重,重大交通事故越来越多等问题[1]。智能电动联网汽车可以减少交通事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可以让汽车采集路况信息并将信息传送给城市交通指挥中心,从而可以选择最佳的行车路线,进而有效避免交通拥堵。这样在道路上,即使没 有信号灯,汽车也可以保持高速的行车速度,路上也不会有堵塞,事故的现象, 从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及环境污染问题。 1实际应用的五点总结 因为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GPS技术在现阶段已将各自发展的相对成熟,那么在未来的汽车交通中可以试着结合这几种技术,这样就可以全方位,多层次 的建立车辆之间的联系。这种综合的技术将被主要应用在如下几个方面: 1.1交通事故的急救 当大型事故发生时或者特殊事件时,车辆就会自动开启车载系统发射求救信号,通过车载无线通信系统发出求救信息给通信中心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可以利 用GPS技术对事故地点进行精确的定位,并及时作出最优的救援方案,并且在救 援与车内人员进行沟通,稳定车内人员的情绪,减少他们精神,生命,财产的损 失[2]。 1.2出行自动导航 还可以根据司机目的地和实时路况信息,最快到达目的地的路径,甚至为出 租车司机寻找最有可能少走路线多载乘客的路线。很多国际大型汽车公司都已经 开始了实验:日本丰田与2009年引入一个G-Book智能副驾系统,美国通用汽车2009年将凯迪拉克和别克等车型上使用nStar技术,福特,日产等汽车企业相继 发布了网络中心车载平台。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将会看到老人,小孩,残疾人, 盲人都可以随心所欲的驾驶着自己的汽车,人类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美好[3]。 1.3交通管理 将先进的信息分析技术,传感技术,无线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计算 机网络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从而在交通上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准确高效的运输和管理[4]。 1.4缓解驾驶疲劳 车联网技术的未来,红绿灯将不会出现在城市交通,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和 停车难都将得到有效的解决。现如今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极度的紧张了和疲劳, 这种技术可以让驾驶者不必考虑交通的路况,尽情的享受车外的美景。

2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动车快速充电器的设计

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动车快速充电器的设计 班级:10级计算机控制技术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指导小组组长: 教学班负责人: 设计时间:2012年5月 22日至 2012年6月22日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动车快速充电器的设计 摘要:目前,电动自行车因其轻便无污染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我国的电动自行车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行驶里程的长短是消费者衡量电动自行车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而电池不耐用,充电时间长是行驶里程长短的决定因素。本设计就是要探讨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提出一种电动自行车快速充电的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出性能优良、运行可靠的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快速充电方法。本设计以AT89C51为核心,使用脉冲充电法实现快速充电,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和NE555组合起来组成温度检测电路,实现对温度的检测,达到保护电池的作用。还有相应的软件部分。 关键词:电动车,快速充电器,AT89C51,单片机。 Abstract:At present, the electric bicycle because its light pollution by more and more customers, our electric bike by leaps and bounds development. But, the length of the trip mileage is consumer measure electric bicycle quality stand or fall of one of the main standard, and the battery not durable, charging time is long trip mileage of the length of the deciding factor. This design is to explore the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kind of electric bicycle fast charging model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design of excellent performance, reliable operation of electric bicycle batteries fast charging method. This design USES AT89C51 as the core, using pulse charging fast charging method to implement, thermal resistor as temperature sensor and NE555 combined temperature detection circuit composed, and to realize the temperature testing, to protect the function of the battery.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ftware parts. Key words: electric car ,quick charger ,AT89C51, microcontroller.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完整版)电动汽车常见故障检测方法

纯电动汽车常见故障检测方 法 ㈠、方向自动偏向一边的 故障

㈡转向盘震 抖㈡、 检查转转向向盘 震的自抖由行程 转向盘自由行 程 过大 转动摇臂转动 不正常 转动摇臂转 动正常 常 转向器间隙过 大 检查纵横拉 杆 调整、修球头销松旷 检查转向器 理 前束正常前束失调 检查车轮摆动 情 调整 更换

㈢、转向沉 重检查轮胎气压 胎压正常胎压过低 补气连轴节损坏 检查转向柱连轴 节 连轴节正 常 更换 转向盘沉重 松开转向摇臂与纵拉杆的连 接 检查转向盘的转动情 况 转向盘轻便 检查转向 器 转向器啮合转向器转向器润小球销小球销转 间隙过小正常滑油不足卡滞动灵活 检查纵拉杆 调整检查转补充润滑油更换检查横拉杆 向柱 转向柱卡滞转套向润柱滑橡不胶良衬检查前悬架减 震器主销轴 更换 更换涂润滑脂 减震器主销轴减震器主 转动灵活销轴卡滞 检查前轮定位参数更换 前束不对前轮外倾角不对主销内、后倾角不对 调整调整或修理

㈣、制动力不 足 制动力不足 踏板疲软 踏板高度过 低 踏板高度正 常 检查制动器温 度 踏板逐渐有 检查制动管路检查制动管路间隙过间隙正常 检查制动器间 管路有空制动液不足 紧固接 调整检查制调整间检查制头排气补液动总泵隙动排气补 正常 总泵油孔正总泵漏严重磨损 温度过温度正常 接头漏油

㈤、低速摆 头检查前悬架安装连接情 况 某侧悬架连接的标 系 松动 按规定力矩拧紧安装连接正常悬架安装螺母 松 检查转向盘 的自由行程 动 按规定螺母拧 紧 自由行程过 检查转向 器 啮合副配合间隙过 调整转向 器间隙 自由行程正 检查纵 横拉杆 球销松旷球销正常 更换检查前轮定位参 车轮外 倾 主销后倾 定位参 角 变小 修理 前束值 过大 调整 检查车轮轴承修理 动旷坏按规定力矩拧紧更换更换

电动车太阳能充电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电动车太阳能充电系统的设计 摘要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地球家园的污染也越来越大。就交通而言,各类汽车不断增加,对空气的污染也逐渐严重。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家园,也为了便利人们的出行,电动车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首选,它方便,快捷,价格便宜,符合普通大众的出行。但是电动车的普及,虽然为人民大众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电的供应需要大量的煤炭等一些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的大量燃烧不仅使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还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资源都被严重的污染,因此我们需要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来发电。 这次的设计是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前提,把太阳光转化为电能提供给电动车来利用。首先研究的是小型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它发展的程度以及如今发展的趋势,而太阳能转化的效率和光伏器件的成本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光伏器件的价格是有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的,而太阳能的转化效率是可以深入研究的。为了使太阳能的转化效率达到最高,本文采用了最大功率点跟踪分析法来研究确定它的转化效率,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的确定。本文总体分为对太阳能电池板的研究,充电系统的设计,最大功率跟踪法(MPPT)的介绍,其中充电系统的设计包括DC升压电路和充电控制电路。 关键词:电动车,太阳能,光伏充电,MPPT

The Design of the Electric Car Solar Charging System Author: Liu na Tutor: Si Xiaoping Abstract In this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we are more and more demand fore nergy, pollution of the eart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big. Growing in terms of traffic, all kinds of cars, air pollution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our home, and to facilitate the travel of people, electric car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people, it is convenient, fast, cheap, conforms to the general public. But the popularity of electric cars, although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provides a great convenience, but the supply of electricity needs a lot of coal and other non-renewable energy, the burning of coal not only make the depletion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lso caused a lot of pollution. People live in the air and water are serious pollution, so we need to clean pollution-free solar energy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This design is to use solar energy to electric power, mainly on the basis of independent photovoltaic design a electric bicycle charging system, first of all, is the study of the small independent photovoltaic powergeneration system, its development degree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owadays, and the cost of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photovoltaic devices is also a big problem. The price of photovoltaic devices have many factors to determine, and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solar energy can be in-depth study. In order to make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solar energy to achieve the highest,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 of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to determine its efficiency. Also the size of the solar panels is calculated through the experimen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e study of solar panels,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charging system, the method of maximum power tracking (MPPT) is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the charging system including a DC charging booster circuit and control circui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