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基层水稳配合比设计(试验程序)
水稳配合比设计步骤

水稳配合比设计是道路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或砂砾)的最优配比,以达到所需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
以下是水稳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
1. 原材料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当地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粒径分布良好的骨料(碎石或砂砾)以及清洁的水。
2. 预试验:进行一系列的预试验,包括骨料的筛分试验、水泥的性能试验、拌合水的质量试验等,以确定原材料的基本特性。
3. 拌合物设计:根据预试验结果和相关规范,确定拌合物的目标配合比。
通常包括水泥用量、骨料用量和水灰比。
4. 制作试件:按照设计的配合比,在实验室条件下制作标准试件,如立方体试件或圆柱体试件。
5. 养护和强度检测:将制作好的试件放置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达到设计龄期后,进行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的检测。
6. 配合比调整:根据强度检测结果,对配合比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满足设计要求。
可能需要调整水泥用量、骨料级配或水灰比。
7. 经济性分析: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经济性分析,选择成本效益最优的配合比。
8. 现场试验:在实际工程中,选取代表性的施工区域进行现场试验,验证实验室配合比的适用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9. 施工配合比确定:综合实验室试验结果和现场试验结果,确定最终的施工配合比。
10. 施工与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配合比,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确保工程质量。
水稳配合比设计是一个迭代和优化的过程,需要根据试验结果和工程经验不断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工程效果。
水稳基层(底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底基层)作业指导书1一般规定1.水泥稳定碎石,是指在具有一定级配的碎石中掺入适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和养生后,其无侧限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
2.水泥剂量以水泥质量占全部粗细土颗粒(即砾石、砂粒、粉粒和粘粒)的干质量的百分率表示,即水泥剂量=水泥质量/碎石质量。
3.水泥稳定结构层宜在春未和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
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到来之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完成。
4.在雨季施工水泥稳定碎石时,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
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经摊铺的水泥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
5.应使拌和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根据当天气温)进行碾压,直至达到高速公路基层(底基层)按重型击实试验法或振动成型法确定的98%的压实度。
6.用18-20t三轮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
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每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
下层宜稍厚。
碾压时应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流水碾压。
7.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下基层及上基层之间要喷洒水泥净浆,洒布量为纯水泥用量 1.2~1.5kg/m2。
8.基层分两层施工时,在铺筑上层前,应在下层顶面先喷洒水泥净浆。
下层水泥稳定土碾压完成后,必须养生7天后方可铺筑上层水泥稳定土。
9.总体的施工时间即从拌和到碾压结束应在水泥初凝时间之内。
10.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一般可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
具体待室内试验和试验段试铺后,由监理工程师批准。
11.其它尚应注意的三点:1)基层(底基层)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2)新施工水稳层必须用土工布覆盖保湿养生,不使水稳层表面干燥,也不应忽干忽湿。
3)水稳层基层上未铺封层或面层时,除施工车辆可慢速(不超过30km/h)通行外,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12.重点关注:1)严格控制水泥剂量;2)严格控制含水量;3)严格控制合成级配中0.075mm 以下通过率。
水稳底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水稳底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一、引言在水稳底工程中,基层是承载地表负荷的部分,其设计对于工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基层的正常工作,需要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即通过合理控制水泥、砂、碎石等材料比例,来获得所需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针对水稳底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二、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目标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不同材料的比例以及添加剂的使用量,以达到所需的水稳底基层强度和稳定性。
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要求:根据工程的用途和负荷要求,确定基层的抗压强度、稳定性要求等。
不同工程的要求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材料性能:水泥、砂、碎石等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颗粒形状、粒度分布、均匀系数等。
通过对材料性能的了解,可以合理地配置不同材料的比例。
3.添加剂的选择和使用量:添加剂可以改善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如提高强度、改善抗裂性能等。
在配合比设计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并确定其使用量。
4.施工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施工压实方式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对基层强度和稳定性产生影响,应在设计中予以考虑。
基于以上考虑,可以采用经验法、试验法和理论计算法等方法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其中,试验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来确定不同材料的理论最佳配合比。
在试验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调整材料比例,直至获得满足要求的配合比。
三、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步骤1.确定工程要求:根据工程的用途和负荷要求,确定基层的抗压强度、稳定性要求等。
2.选择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能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砂和碎石等材料,并了解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3.进行试验:根据选定的材料,在实验室中进行试验,确定不同材料的理论最佳配合比,并考虑添加剂的使用量。
4.优化配合比:根据试验结果,对配合比进行优化调整,以满足工程要求。
5.验证试验:在确定配合比后,进行验证试验,以确保所得到的配合比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水稳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配合比设计一、配合比设计依据1)、招标文件技术规定;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3)、图纸设计要求;二、使用部位重庆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路面工程WLM2合同段底基层、基层三、配合比设计要求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d无侧限抗压设计强度≥3.0Mpa,强度控制范围3.0~5.0 Mpa;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7d无侧限抗压设计强度≥2.0Mpa,强度控制范围 2.0~4.0 Mpa。
2)、基层水泥剂量不得大于5.0%;底基层水泥剂量不得大于4.0%。
3)、混合料级配应为骨架密实型,并符合设计图纸范围要求。
4)、基层粗集料压碎值不得大于28%,最大粒径宜用31.5mm控制;水泥各项物理指标符合P.F32.5水泥,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大于6h。
四、原材料规格及产地1)、水泥:P.F32.5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产地:重庆腾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2)、粗集料:碎石Ⅰ(20~30mm)碎石Ⅱ(10~20mm)碎石Ⅲ(3~10mm);产地:青木关碎石料场3)、细集料:石屑(0~3 mm);产地:青木关碎石料场4)、水:可饮用水5)、材料合成级配设计:碎石Ⅰ(20~30mm)、碎石Ⅱ(10~20mm)、碎石Ⅲ(3~10mm)、石屑(0~3 mm)分别进行筛分,借助计算机进行级配计算(见附表),得到各种材料的掺配比例:35:27:16:22,其合成级配符合设计级配要求。
五、室内试验1)、准备工作①检查试验仪器设备是否齐全,使之运转正常;②备足试验所需各种材料;③试验室工作人员:黄建胜、廖凯、伏立;2)、确定各种不同水泥剂量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根据以往经验和设计要求,先选用3.2%、3.7%、4.2%三种水泥剂量进行击实试验,其结果如下:3)、计算初步配合比分别以上表各种不同剂量的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计算每个无侧限试件重量(见下表),并以振动压实法制作,每种水泥剂量分别制作13个试件,每种料具体用量如下表:注:振动压实仪试模直径:152mm 高:150mm V=2722cm3基层、底基层按初步计算的比例如下:水泥剂量3.2% 最佳含水量:5.6% 最佳干密度:2.332g/cm3碎石Ⅰ:碎石Ⅱ:碎石Ⅲ:石屑=35:27:16:2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1.确定水泥掺量:水泥的掺量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中的关键参数。
一般来说,掺水比(水泥与干碎石的质量比)在4%~6%之间,较为常见。
但具体的掺量要根据材料的性能和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2.确定碎石粒径:基层碎石的粒径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一般来说,碎石的最大粒径应小于基层厚度的1/3~1/2,并且要求粒径分布合理,以提高基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确定水灰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质量比。
该比例会影响到水泥的水化反应和基层的强度发展。
一般来说,水灰比在0.23~0.28之间较为常见,但具体数值需要根据材料性能和设计要求确定。
4.考虑温度和湿度因素:温度和湿度是水泥水化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配合比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控制水泥含水量和施工时间,以保证水泥的正常水化反应和基层的强度发展。
1.基床处理:在施工前,需要对基床进行处理,去除沥青、油污等杂质,并进行地面平整处理,以确保基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对采购的碎石和水泥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并注意保存和保护材料,防止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3.搅拌均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搅拌应均匀充分,以保证碎石和水泥的充分混合。
可采用机械搅拌或人工搅拌的方式,注意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的控制。
4.施工温度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温度对基层的强度和质量有影响。
施工时要避免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施工,以免影响水泥的正常水化反应和基层强度的发展。
5.压实密度和强度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密度和强度是衡量基层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密实度和强度的检测和控制,可采用静压力板进行压实试验,以确保基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6.施工环境保护: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
施工结束后,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修整,确保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浅谈水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减 少水 稳 ( ) 底 基层 的 裂缝 提 出一 些预 控 措 施 。 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键 词 : 挡备 料 ; 架嵌 挤 型 ; 动 成 型 四 骨 振
中图分类号 : 4 U1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0 — 3 92 0 ) 2 0 6 — 2 1 7 7 5 (0 80 — 0 7 0 0
使用情况来看 , 大部分高速公路 的使 用寿命 均低于设计使用寿 命 。根据对部分高速公路 挖补的情况来看 。 寿命短的主要原 因 是 由于基层 的裂纹反射 至沥青路面所致 。因此 , 如何清除或减 少水稳 ( ) 底 基层的裂缝 , 提高路 面使 用寿命 是工程技术人员急 需解决 的问题。 下面笔者就 近期施 工的安徽省亳州段 15国道 0 和 35省道水 稳( ) 0 底 基层 的质量控制 为例 , 从原材料 、 配合 比 设计等几个 方面进行 分析 , 出一些对策。 提
(. 1 亳州市公路局 , 安徽
摘
亳州
2 6 0 ;. 3 80 2山东省交通工程监理咨询公 司 , 山东
济南
20 1) 5 0 4
要: 文章以安徽省亳州段 15国道和 3 5省道水稳( 基层的质量控 制为例 。 原材料 、 0 0 底) 从 配合 比设计等 几个方面的控 制入手 , 对如何清除或
四种规格 ) 以保证掺配后混合料的级配满足要求 。 底) , ( 基层 碎 石指标也根据 取样 情况对部分指 标进行 了调整 ( 比规范要 求 高 )具 体控制指标见表 1 , 。
表1
2 原 材 料的选 用
21 泥 .水
应选用强度等级较低 ( 宜采用 R 2 ) 3 . 而初 凝时间( 在 4 5 宜 h 以上 ) 和终凝 时间( 宜在 6 h以上 ) 较长 的水泥 , 快硬 、 强和受 早 潮 的水泥不 得使用 ,特别应 注意在其 安定性合 格后方可使 用 ( 般 存放 7 一 d左 右 ) 。夏 季 高 温 作 业 时水 泥 温 度 不得 高 于 5  ̄ 否则应采取降温措施 。 0C, 总之 , 水泥 的选用原则是为 了保证 摊铺和碾压 时间 , 保证 水泥剂量 ( 低标 号水泥 )减少干缩 和温 ,
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稳基层是指河道、渠道等水利工程的基础层,是整个工程的承重层和稳定层。
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是为了确保基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满足工程的使用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内容。
一、水稳基层的定义和作用水稳基层是由石灰土、水泥土和碎石等材料经过充分的搅拌和压实而成的基础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并保证工程的正常使用。
水稳基层的主要作用包括:1.承重作用:水稳基层是整个工程的承重层,能够抵抗上部结构的荷载,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分散荷载作用:水稳基层能够将上部结构的荷载均匀分散到基础层,减小对基础的集中荷载,避免基础沉陷和变形。
3.提高地基承载力:水稳基层的加固作用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增加土壤的抗剪强度,减小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二、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的原则在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基础材料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基础材料,包括石灰土、水泥土和碎石等,在保证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当地资源,减少运输成本。
2.材料比例的确定:根据工程要求和基础材料的特性,确定每种材料的比例,使得水稳基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不同材料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搅拌方式的选择:选择适合的搅拌方式,包括机械搅拌和人工搅拌。
机械搅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均匀度,但对设备要求较高;人工搅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工作效率较低。
4.压实方式的确定:确定合适的压实方式,包括机械压实和人工压实。
机械压实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压实度,但对设备要求较高;人工压实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工作效率较低。
5.施工工艺的控制:控制施工工艺,确保基层材料的充分搅拌和压实。
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搅拌时间、搅拌强度、压实方式、压实度等进行监控和调整,保证基层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水稳基层配合比设计的具体步骤水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了解工程要求:对工程的使用要求和荷载要求进行了解,包括承载力、稳定性和强度要求等。
水稳配合比设计步骤(范文2篇)

水稳配合比设计步骤(范文2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水稳配合比设计步骤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水稳配合比设计步骤(一)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
确定比例关系的过程叫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水,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其掺量也是配合比设计时需选定的。
混凝土配合比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混凝土中的水泥、水、粗集料、细集料的实际用量按顺序表达,如水泥300Kg、水182 Kg、砂680 Kg、石子1310 Kg;另一种表示方法是以水泥、水、砂、石之间的相对质量比及水灰比表达,如前例可表示为1:2.26:4.37,W/C=0.61,我国目前采用的量质量比。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
其基本要求是;(1) 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 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要求。
(3) 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使用条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 符合经济原则,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计算、试配、调整的复杂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设计4个设计阶段。
首先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计算配合比”。
基准配合比是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试配、检测、进行工作性的调整、修正得到;实验室配合比是通过对水灰比的微量调整,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配合比以确定水泥用量最小的方案;而施工配合绋考虑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的影响,对配合比做最后的修正,是实际应用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的过程是逐一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节约水泥等要求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