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分类
总结词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如按病因、症状、发生部位等。
详细描述
根据病因,非侵染性病害可以分为环境胁迫型和营养 失调型。环境胁迫型包括由光照不足、水分过多或过 少、温度过高或过低等因素引起的病害;营养失调型 是指由于缺乏某些必需营养元素,如氮、磷、钾、钙 等,导致的植物生长异常。根据症状,非侵染性病害 可以分为黄化、萎缩、坏死、腐烂等类型。根据发生 部位,非侵染性病害可以分为根病、叶病、茎病等。
土壤因素
土壤酸碱度不适
土壤过酸或过碱,会影响植物对 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导致生长不
良。
土壤质地不良
土壤过于紧实、板结或砂质化,会 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水分吸收。
土壤污染
土壤受到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污染, 会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水分问题
干旱或水淹
水分供应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 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萎蔫、黄 化等问题。
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溉和修剪等农艺措施,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其抗逆性。
应用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等化学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其对非侵染性 病害的抵抗力。
建立预警系统
定期对植物进行监测, 及时发现非侵染性病 害的迹象。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指导农民采取有效的 防治措施,减少病害 的危害。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 遥感技术,建立预警 系统,实现快速、准 确的预警。
04
CHAPTER
案例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素症的案例
总结词
植物缺乏必需营养元素而引起的非侵染性病 害。
详细描述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各种必需营养元素, 如氮、磷、钾、钙、镁等。如果土壤中缺乏 这些元素,植物就会出现缺素症状,如生长 缓慢、叶片黄化、落花落果等。例如,缺铁 引起的黄化病,缺锌引起的簇叶病等。
第十二章 非侵染性病害

一、植物的营养失调
• 营养条件不适宜包括营养缺乏、各种营养间的 比例失调或营养过量。这些因素可以诱使植物 表现各种病态,过去一般称为缺素症 (deficiencies )或多素症。
缺素症与多素症
• 缺素症(deficiencies):植物缺乏某种元素或某种元 素的比例失调。 1、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缺乏N(黄化)、P(紫 色)、K(叶枯)、Mg(明脉)、Zn(小叶)。 2、症状在植株上部新叶出现:缺乏B(畸形果)、Ca (芽枯)、Fe(白叶)、S(黄化)、Mn(失绿 斑)、Mo(叶畸形)、Cu(幼叶萎蔫)
光照不适 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 光照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第三节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1.诊断的目的:查明和鉴别植物发病的原因,进而采 取响应的防治措施。
2.诊断方法:现场调查、排除侵染性病害、治疗诊断。
3.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1)没有病症。 (2)成片发生。 (3)没有传染性。(4)可以恢复。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污染物
污染源
臭氧
空气中光化学反应
二氧化硫 煤、石油、天然气燃烧, 冶金工业
氢氟酸工业污染Fra bibliotek过氧硝酸盐 内然机废气
氮化物 氯化物
内然机废气,煤、石油、 天然气燃烧,有机化学
炼油、玻璃业、塑料焚烧
乙烯
汽车废气、煤油燃烧、后 熟果实
主要症状 斑驳、褪绿、矮化、落叶
抑制生长、失绿、脉间漂 白 叶缘(尖)黄褐枯死 银叶、叶漂白、背面铜褐 色 幼叶缘红褐、亮黄褐色
• 多素症:某些元素过量导致植物中毒,主要是微量元素 过量所致。如饲料粪、肥害、 盐碱地。
二、环境污染
• 主要指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酸雨 (SO2+H2O)等。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这类由不利的环境因素引起的病害,不能互相传染,没 有侵染过程,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也称 生理性病害。常大面积成片发生,全株发病。
第二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园林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 特征,称为病害的症状。对于某些生物病原引起的病 害来说,病害症状包括病状和病症。
因此,植物病害的发生必须经过一定的病理程序。根据这一特点, 风折、雪压、动物咬伤及其它人为的器械损伤等,因无病理程序, 所以不称为病害,而称为伤害或损伤。
茭白
韭黄
二、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1. 植物
为病原物提供必要营养物质及生存场所的感病植物,称为寄主。 当病原作用于植物时,植物本身会对病原进行积极的抵抗。 当植物的抵抗能力远远超过某一因素的侵害能力时,病害就不能
发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发生的病变特征称为病状。病 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等结 构称为病症,即病征是病原物在感病植物上所表现出 来的特征。如大叶黄杨褐斑病,在叶片上形成的近圆 形、灰褐色的病斑是病状,后期在病斑上由病原菌长 出的小黑点是病症。
所有的园林植物病害都有病状,但并非都有病 症,病症只在由真菌、细菌、寄生性种子植物 和藻类所引起的病害上表现较明显;病毒、植 原体和类病毒等引起的病害无病症;线虫多数 在植物体内寄生,一般体外也无病症;非侵染 性病害也无病症。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园林植物是人类在城市中打造绿化环境的重要元素,但园林植物常常遭遇各种病害,而这些病害会对植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园林植物的病害对维护城市绿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以及防治措施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园林植物的病害主要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种,其中非侵染性病害是指植物自身或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病害。
了解和掌握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是诊断、治疗和防治非侵染性病害的前提。
1. 观察法一旦发现园林植物出现了异常状态,如枯萎、落叶、叶片变黄等,应立即进行观察。
可以根据植物的症状和病变部位,结合天气、气候等环境因素来分析病因,进而推断出病害类型,比如土壤条件不佳就可能引起根系病害等。
2. 实验室分析法对于无法确定病因的情况,需要借助实验室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
例如,通过对土壤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进行检测来判断土壤是否肥沃,是否存在有害微生物繁殖等;通过对叶片和根系的组织进行显微观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有害的真菌、细菌等。
二、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1. 水分不足水分不足是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由于植物无法得到足够的水分,叶片容易出现干枯、萎缩、变黄等症状。
此时应及时浇水,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2. 营养不良园林植物生长需要不同元素的营养物质,如氮、磷、钾、铁等。
在土壤中这些元素和微量元素比例的不足或失衡,就会导致园林植物营养不良。
此时可以通过添加肥料来补充营养物质。
3. 光照不足光照不足也是影响园林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植物的叶片会逐渐变黄,并且在长时间的照射不足下,枝干会变得细弱,生长缓慢。
此时可以采用人为补光的方法来增加植物所需的光照条件。
4. 气候不适宜温度、湿度、气候等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环境中,植物会出现各种病变现象。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图2-1 几类植物病原物与植物细胞大小的比较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明确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把握病害症状的类型,了解非侵染性病害的要紧病原和症状特点,了解各类病原物的一样形状,把握真菌、细菌要紧种类的特点,把握侵染性病害的症状特点、发生进展过程及测报的差不多方法。
一、园林植物病害的涵义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运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中物理化学因素的非正常阻碍,或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导致生理、组织结构、形状上产生局部或整体的不正常变化,使植物的生长发育不良,品质变劣,甚至引起死亡,造成经济缺失和降低绿化成效及观赏价值,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阻碍,其中直截了当引起病害的因素称为病原,包括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病原,其他因素统称为环境因子。
生物性病原又称为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和螨类(图2-1)。
非生物性病原包括温度不宜、湿度失调、营养不良和有毒物质的毒害等。
病原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也叫生理病害。
植物病害的发生都具有一个病理变化的过程。
植物遭病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阻碍后,第一是生理方面发生不正常变化,如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加强,同化作用的降低,酶的活性和碳、氮代谢的改变,以及水分和养分吸取运转的失常等,称为生理病变。
之后是内部组织发生不正常变化,如叶绿体或其他色素体的增减、细胞数目和体积的增减、维管束的堵塞、细胞壁的加厚,以及细胞和组织的坏死等,称为组织病变。
继生理病变和组织病变之后,外部形状也发生不正常变化,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的坏死、腐烂、畸形等,称为形状病变。
往往先引起生理机能的改变,继而造成植物组织形状的改变。
这些病变是一个逐步加深、连续进展的过程,称为病理变化过程或称病理程序。
病理变化过程是识不园林植物病害的重要标志。
在侵染性病害中,受侵染的植物称为寄主。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进修目标经由过程本章进修,明白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操纵病害症状的类型,明白得非侵染性病害的重要病原和症状特点,明白得各类病原物的一样形状,操纵真菌、细菌重要种类的特点,操纵侵染性病害的症状特点、产生成长过程及测报的全然方法。
第一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全然概念一、园林植物病害的涵义园林植物在进展发育和贮运过程中,因为受到情形中物理化学身分的非正常阻碍,或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导致心理、组织构造、形状上产生局部或整体的不正常变更,使植物的进展发育不良,品德变劣,甚至引起逝世亡,造成经济损掉和降低绿化后果及不雅赏价值,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植物在进展过程中受到多种身分的阻碍,个中直截了当引起病害的身分称为病原,包含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病原,其他身分统称为情形因子。
生物性病原又称为病原物,包含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和螨类(图2-1)。
非生物性病原包含温度不宜、湿度掉调、养分不良和有毒物质的损害等。
病原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也叫心理病害。
植物病害的产生都具有一个病理变更的过程。
植物遭病原物的侵染或晦气的非生物身分的阻碍后,起首是心理方面产生不正常变更,如呼吸感化和蒸腾感化的加强,同化感化的降低,酶的活性和碳、氮代谢的改变,以及水分和养分接收运转的掉常等,称为心理病变。
之后是内部组织产生不正常变更,如叶绿体或其他色素体的增减、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增减、维牵制的堵塞、细胞壁的加厚,以及细胞和组织的坏逝世等,称为组织病变。
继心理病变和组织病变之后,外部形状也产生不正常变更,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的坏逝世、腐烂、畸形等,称为形状病变。
往往先引起心理机能的改变,继而造成植物组织形状的改变。
这些病变是一个逐步加深、连续成长的过程,称为病理变更过程或称病理法度榜样。
病理变更过程是辨认园林植物病害的重要标记。
在侵染性病害中,受侵染的植物称为寄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思考题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非侵染性病害是因环境条件不适宜而所致,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
A.植物缺素症、冻拔、毛白杨破腹病 B。
杨树腐烂病、螨类病害C。
动物咬伤、机械损伤、菟丝子 D.害虫刺伤,风害2.病毒侵入寄主的途径为。
()A 微伤口 B气孔 C 水孔 D直接侵入3.草坪害虫蝗虫类昆虫的前翅质地坚韧如皮革,其类型为()。
A。
膜翅 B.鳞翅 C。
半鞘翅 D。
复翅4.当病害明显显症后的时期称。
()A 接触期B 侵入期C 潜伏期D 发病期5.对于园林害虫的防治,灯光诱杀法属于()的范畴.A.农业防治(园林技术措施)B.化学防治C.物理防治 D。
生物防治6.对于园林害虫的防治,利用寄生性天敌进行防治属于( )的范畴。
A. .物理防治B.化学防治C农业防治(园林技术措施) D。
生物防治7。
对于园林害虫的树干涂白防治属于( )的范畴。
A.农业防治(园林技术措施) B。
化学防治C。
物理防治 D。
生物防治8.对于园林植物害虫分类叙述错误的是()。
A.园林植物害虫的命名采用双名法。
B。
鞘翅目、蜉蝣目、直翅目等目昆虫中有些种类是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
C.在园林害虫分类阶元中在目和科之间可以有亚目和总科这两个中间阶元。
D.昆虫纲各目的分类是根据翅的有无及其特征、变态类型、口器构造、触角形状、足跗节数目以及古昆虫特征等来进行的。
9对园林植物刺吸式口器害虫描述错误的是()。
A.多数刺吸式口器害虫可以传播园林植物病毒病害,加剧危害程度.B.刺吸式口器害虫可以造成对叶片的直接损害,严重时可以将叶片全部吃光。
C。
该类害虫多数可以分泌蜜露、蜡被等物质,遮盖园林植物叶片表面,影响园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对于该类害虫可以选择使用内吸剂进行化学防治。
10。
对园林植物枝干害虫的危害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般该类害虫的成虫和幼虫生活都较隐蔽。
B.危害时害虫的虫口较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C.常蛀食园林植物枝干的韧皮部、木质部等,危害严重。
非侵染性病害

2021/6/7
45
慢性药害:
植物的慢性药害并不很快表现明显的症状,而是逐 渐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使植物生长缓慢、枝叶不繁茂,进而叶片变黄以 至脱落;
开花减少,结实延迟,果实变小,早期落果; 品质下降,色淡,味差,籽粒不饱满,种子发芽 率降低等。
2021/6/7
46
残留药害:
人们在施药时,总会有部分药剂落于地面,如果是 施毒土或药剂处理土壤,则全部药剂落在地面或表土中。
低温(冷害和冻害):当气温在0~10℃时,一些喜温作 物(黄瓜、水稻 亚热带地区的果树)易受到冷害。表现 为变色、坏死、表面斑点、芽枯。当气温在0℃以下时, 植物会受到冻害。表现为幼叶或幼茎出现水浸状暗褐色 病班,逐渐死亡;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
剧烈变温:温差太大时,对植物的影响很大。
2021/6/7
叶片上出现麻斑点、穿孔、焦灼、枯萎、黄化、失绿、 畸形、厚叶、卷叶、落叶;
果实上出现斑点、畸形、变小、落果、不结实;花瓣 表现为枯焦、落花、落蕾、基部粗短肥大且缺少茸毛、表 面变厚发脆或变色腐烂;
植株生长迟缓,株体矮化,茎杆扭曲,甚至全株死亡。
植物的幼嫩组织或器官容易发生此类药害。施用无机 铜、硫杀菌剂和有机砷类杀菌剂容易引起急性药害。
2021/6/7
51
3、治疗性诊断
根据田间症状的表现,拟定最可能的非侵 染性病害治疗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施药处理, 或改变环境条件,观察病害的发展情况。通 常情况下,植物的缺素症在施肥后症状可以 很快减轻或消失。
2021/6/7
52
4、换位诊断
土壤——空气 土壤调换;作物调换; 土作同移:可以判断是否与空气有关。 土作互换:可以判断是否与土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