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非侵染寄生致病抗病诊断

非侵染寄生致病抗病诊断

医学ppt
25
二 致病性
定义 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能力
致病性的方式
夺取寄主营养和水分 分泌酶 分泌毒素 分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三 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没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一般表现为寄生性越强,其
致病性越弱; 寄生性越弱,其致病性相对越强。
医学ppt
26
Wheat Cell
Fungi Cell
生物化学抗病性
⑴植物固有的生物化学抗病性 寄主植物分泌到体外 的挥发性物质,如酚、萜、萘类。
⑵病原物接触或侵入后,诱导寄主产生的生物化学
抗病性 如过敏性坏死,植物保卫素(简称植保素,如
菜豆素﹑豌豆素等)。
医学ppt
33
抗侵入
抗扩展 医学ppt
34
三 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
小麦白粉菌的吸器-夺取水分和营养
医学ppt
27
吸器夺取水分和营养
医学ppt
28
医学ppt
分泌毒29素
分泌生长调节物质
山核桃树丛枝医病学ppt(Phytoplasma) 30
冠瘿/根癌(Crown gall)
分泌生长调节物质
医学ppt
31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一 抗病性(pathogenicity)
2 防治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医学ppt
18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寄生性和致病性 寄主的抗病性 侵染过程 病害循环
医学ppt
19
寄生性和致病性
一 寄生性
1 定义 病原物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的能力
一种生物生活在其它活的生物上,以获得 它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这种生物称作寄 生物。植物病害的病原物都是寄生物。由于寄 生物有寄生能力,常常对寄主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寄生物一般也是病原物。

第七节非侵染性病害课件

第七节非侵染性病害课件

水稻僵苗
总结词
由土壤质地不良、水分管理不当等原因引起 ,表现为植株矮小、生长停滞。
详细描述
水稻僵苗是由于土壤质地不良、水分管理不 当或肥料不足等原因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 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土壤粘重、水分过多或 过少、肥料不足等原因,导致水稻植株矮小 、生长停滞,出现僵苗现象。这种病害严重 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进行防治。
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
非侵染性病害往往与环境因素有关,如水分、养分、土壤质地、气候等 。观察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助于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非侵染性病害。
03
对比已知的非侵染性病害症状
将观察到的症状与已知的非侵染性病害症状进行对比,有助于更准确地
判断是否为非侵染性病害。
病原检测
采集样本
采集具有异常症状的植物组织样本,用于病原检测。
发生。
加强植物管理
通过加强植物管理,提高植物的 抗逆性,从而减轻或消除非侵染
性病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 行防治,但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 和使用方法,避免对植物造成不
良影响。
04
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技术
农业防治
01
02
03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非侵染性病害具有 较强抗性的品种,提高作 物的抗病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
非侵染性病害的类型
营养失调
总结词
营养失调是由于土壤中缺乏必需的营养元素,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和发育。
详细描述
土壤中缺乏氮、磷、钾等必需营养元素,或者营养元素比例不均衡,都会影响 植物对营养的吸收,从而引发非侵染性病害。这种病害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叶片 发黄、植株矮小、生长缓慢等。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ppt课件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ppt课件
害 大水漫灌

• 水分低:
耕作层薄 砂性大
• 水分骤变:
病• 因




根系O2不足,腐烂、死 亡 阻止吸收 腐生菌污染和侵染根部 地上部出现萎蔫 水肿现象
• 干燥、凋萎、 植株矮小
• 品质变硬
• 肉嫩组织开裂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水分、湿度不适
侵 染 性 病 害 的 病 因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光照不适

侵 非侵染性病害:

由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
性 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
病 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


.

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

侵 2.非生物因素:
染 (1)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
性 (2)不良物理因素
病 害
a.温度、湿度不适(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
侵 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 染 光照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性 病 害 的 病 因
猕猴桃日灼症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光照不适
侵 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 染 光照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性 病 害 的 病 因
. 柚日灼症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光照不适
侵 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 染 光照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性 病 害 的 病 因
病 变成僵瓣,使红薯不耐贮藏,使甘蔗变质流糖而空心。

二是隆冬过后的“冻后霜”,这时气温降到很低,而次 日猛晴,气温突然升高,使越冬作物遭受严重冻害。

第三章植物非侵染性病害课件

第三章植物非侵染性病害课件

(3)如何诊断:A:根据特征性病状(白 化)诊断。B:叶面喷枪缺素作为治疗实验: 将0.1%硫酸亚铁或枸缘酸铁喷于缺铁白化 的叶片上,一般3~5天,叶上便会发现 “绿斑”,即诊断为缺铁。
(4)治疗:酸化土壤,增施有机质以及改 善土壤环境的其它有关因素,是预防和治 疗缺铁白化病的根本途径。
李黄叶病 (Iron
1.植物缺铁
(1)为什么会出现缺铁白化症:铁是植物必不可 缺但需要甚微的因素。铁是叶绿素的催化剂,又 是多种酶中的金属元素,没有铁,叶绿素不能形 成,因而植物白化。
(2)病状:新生叶片呈浅绿色不能随叶片成长而 变深绿。老叶正常绿色,以后再生新叶则呈更浅 的绿色,逐层下去,直至白化,形成顶端白化的 现象。病例如:苹果、桃等白化病。
局部的异常高温会引起日灼溃疡和日烧病。
番茄高温障碍
病因:35-40℃,持续4h
番茄低温障碍
<13 ºC 不能正常座果 <15 ºC落花落果 <10 ºC冷害
苹果日灼病(Apple sun scald) 病因:强光、高温、干旱。
李子日灼病(Apple sun scald) 病因:强光、高温、干旱。
6.植物缺锰
不能形成叶绿素,叶脉间失绿黄化 ,叶脉仍保持绿色,叶片自叶缘开始枯 黄,此为缺锰与缺铁的主要区别。
病因:氮、钙 比例失调。 氮/钙10-30
苹果苦痘病(Apple bitter pit)
苹果水心病 (Noninfectious disorder of apple)
病因:钙氮不平衡,山梨醇积累。
4. 植物缺铜
叶片生长缓慢,呈现蓝绿色,幼叶黄 化,随之出现枯斑,最后死亡脱落。导 致栅栏组织退化,气孔下面形成空腔。
5.植物缺硼

非侵染性病害病原ppt课件

非侵染性病害病原ppt课件

水分不足干旱
其病状:叶片雕萎、黄化、 花芽分化减少、早期落 花、落果,久旱遇雨可 造成落果和裂果。
水分多涝害
其病状:土壤缺氧、抑制 植物呼吸作用、根系腐 烂、全株死亡。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二、非传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
2 、水分失调
葡 萄 水 份 多 引 起 裂 果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1、营养条件不适宜
一品红缺N
月季缺铁病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二、非传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
2 、水分失调
水分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其含量占植物重量 的40%—97%。
其作用:参与植物内各种物质的转化和合成,维持 细胞的膨压,溶解土壤中矿物质,平衡植物体温。
水分不足或过多,都导致植物病害。
非传染性病害 非寄生性病害
生理性病害
由不适宜的非生物 因素引起的病害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二、非传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
1、营养条件不适宜
N
园艺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C、P、K、Ca、Mg和微量元

素Fe、B、Mn、Zn、Cu等10 多种。

缺少某种元素,会出 现缺素症。

某种元素(尤其是微
(2)高温
苹 果 日 灼 病
园艺植物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原
二、非传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 4、光照不适宜
照(
过 弱
) 光
1
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的进 行,受害植物叶色发黄、枝条细弱、花 芽分化低、易落花落果、果实品质降低、 特别是温室和温床栽培的植物更易呈现 出上现象。
照(
过 强
) 光
2

植物病害的非侵染性病原 ppt课件

植物病害的非侵染性病原  ppt课件
7
(2 )可见的冻害症状: 叶子上的水浸状病斑; 皮层、芽点等坏死呈黑褐色;多肉组织常在冻 害后腐烂; 树体“破腹”。
8
月季冻害症状 幼叶、芽点坏 死
9
Winter injury 针叶树类冻害症状: 顶端幼针坏死
10
Freeze damage on red pine. 红松冻害症状 Photograph courtesy G. Stanosz
African Violet -- Ring Spot (Water Spot) The necrotic areas on this Streptocarpus are due to cold water injury and a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on African Violet.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2
含羞草沤根
14
树木在冬季易发生冻害的一个原因: 美国明尼苏达州冬天白天太阳直射树木,树木向阳一面 可比背阳面高25-300C,这足以引起向阳一侧树干中的冰 融化,如果太阳突然被遮,便会引起细胞内结冰导致伤 害。这种情况下,涂白的树干温度在向阳时可比未涂白 树干低300C,从而减小温差防止反复冻融的伤害 。
15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非侵染性病原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on-Infectious Diseases
Abiotic plant problems are those factors caused by other than living (biotic) agents. Abiotic factors includ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uch as extreme temperatures, excess or lack of water, light, or nutrients, and abnormal conditions such as drought, flooding, and/or adverse cultural practices. Cultural practices may cause damage due to soil compaction, drifting of herbicides used to control weeds, and mechanical injury such as bark damaged by a lawnmower. Additionally, plants may have genetic abnormalities. All these factors, and many more, may create symptoms that appears to be caused by a plant disease. Inspection of the plant tissue is necessary in determining the cause of the plant damage.

第2章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第2章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顶芽易枯死(钙、硼):
茎、叶软弱,发黄枯焦,早衰……………………………………………………………缺钙 茎、叶柄变粗、脆、易开裂,开花结果不正常,生育期延长…………………………缺硼
顶芽不易枯死(硫、锰、铜、铁、钼的缺乏):
新叶黄化,失绿均一,生育期延迟………………………………………………………缺硫 脉间失绿,出现斑点,组织易坏死………………………………………………………缺锰 脉间失绿,发展至整片叶淡黄或发白……………………………………………………缺铁 幼叶萎蔫,出现白色斑点,果穗发育不正常……………………………………………缺铜 叶片生长畸形,斑点散布在整片叶上……………………………………………………缺钼
第二章 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概念
•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 diseases )是由于植 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缺陷,或由于在生长环境 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 类病害。
• 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 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 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苹果缺锌
葡萄大小粒
柑橘缺锌
• 缺硫 新叶失绿或黄化,叶面积较小,茎细弱矮小
Broccoli Boron Deficiency
No Cotton Growth in Low pH Soil
酸害
2、环境污染
主要指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
1)空气污染最主要的来源是化学工业和内燃机排出的废 气,如氟化氢、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 氧化硫。
一、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1、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 • 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 • 化学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环境污染和农药等化

非侵染性病害PPT课件

非侵染性病害PPT课件

.
3
第一节 物理因素
一、温度不适 二、水分、湿度不适 三、光照不适 四、其它因素
.
4
一、温度不适
高温:引起灼伤(常在向阳面)。
机制:钝化某些酶的活性,促进其它酶的活性,导致异 常的生化反应和细胞死亡。蛋白质变性,细胞质膜的破 坏、窒息和毒性物质的释放。 低温(冷害和冻害):当气温在0~10℃时,一些喜温作 物(黄瓜、水稻 亚热带地区的果树)易受到冷害。表现 为变色、坏死、表面斑点、芽枯。当气温在0℃以下时, 植物会受到冻害。表现为幼叶或幼茎出现水浸状暗褐色 病班,逐渐死亡;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
症状在幼嫩组织上先出现(钙、硼、铁、硫、锰、铜、钼的缺乏):
顶芽易枯死(钙、硼):
茎、叶软弱,发黄枯焦,早衰……………………………………………………………缺钙 茎、叶柄变粗、脆、易开裂,开花结果不正常,生育期延长…………………………缺硼
顶芽不易枯死(硫、锰、铜、铁、钼的缺乏):
新叶黄花,失绿均一,生育期延迟………………………………………………………缺硫 脉间失绿,出现斑点,组织易坏死………………………………………………………缺锰 脉间失绿,发展至整片叶淡黄或发白……………………………………………………缺铁 幼叶萎蔫,出现白色斑点,果穗发育不正常……………………………………………缺铜 叶片生长畸形,斑点散布在整片叶上……………………………………………………缺钼
.
12
第二节 化学因素
引致非侵染性病害的化学因素主要有营养失 调、空气污染及化学物质的药害等。
一、植物的营养失调
营养条件不适宜包括营养缺乏、各种营养间 的比例失调、营养过量。
如在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地块,在连作频 繁的保护地栽培等情况下,土壤中大量元素与微 量元素的不平衡日益突出,在这种土壤环境中生 长的作物,往往会表现出营养失调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植物微量元素的临界范围 Fe:50-250μg/g 大于1000 μg/g毒害 Mn:20-500 μg/g 大于1000μg/g毒害 Zn:25-150 μg/g 大于400 μg/g毒害 Cu:5-20 μg/g 大于20 μg/g毒害 B:20-100 μg/g Mo:0.1-0.5 μg/g
8)缺Ca:苦痘病(苹果)
症状在植株肉嫩组织出现
15
缺素识别:
9)缺Cu: 幼叶萎蔫 症状在植株肉嫩组织出现
16
缺素识别:
10)缺锰: 失绿斑
症状在植株肉嫩组织出现
17
缺素识别:
11)缺镁: 明脉
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
18
缺素识别:
12)缺S :黄化
症状在植株上部新叶出现
19
(见表7-1) 缺素症的反应因作物种类或不同品种而异。 一些元素的过量导致其他元素的缺失。 盐碱土,法国梧桐 植物保健元素:锌、硼、铜、硅
20
二、环境污染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污染、酸雨。 空气污染:水银蒸汽、乙烯、氨、氯气、氟化氢、二
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 (见表7-2)
净化植物,如桂花 指示植物,如牡丹
(见表7-3)
21
三、植物的药害
• 各种农药、化肥、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均可造成植物化学 伤害。 • 急性药害:施药后2-5天发生。一般在植物幼嫩组织发生斑点或条纹斑。 无机铜、硫制剂容易发生。如石硫合剂。 • 慢性药害:逐渐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植物的生长发育。 • 植物幼苗和开花期比较敏感。 • 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药害。 • 除草剂和植物激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药害。
锰----氮代谢酶辅助成份
钙----控制胞膜的渗透性,参与植物抗病性
镁----叶绿素,酶的辅助成份(可上下传导)
硼----糖的运输和钙的利用
硫----氨基酸和辅酶
7
缺素识别:
1)缺铁(北方常见,尤其是果树) 症状:植物褪绿变黄,进而出现白化; 老叶绿色,新叶缺铁黄化白化(均匀),叶缘焦枯。
症状在植株肉嫩组织先出现 8
• 水分低:
耕作层薄 砂性大
• 水分骤变:
• 根系O2不足,腐烂、死亡 • 干燥、凋萎、
• 阻止吸收
植株矮小
• 腐生菌污染和侵染根部 • 品质变硬
• 地上部出现萎蔫
• 水肿现象
• 肉嫩组织开裂
25
三、光照不适
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 光照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26
第三节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1.诊断的目的:查明和鉴别植物发病的原因,进而采取响应的防治 措施。 •2.诊断方法:现场调查、排除侵染性病害、治疗诊断。 •3.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缺素识别:
2)缺N: 症状:下部叶片由淡绿发展至淡黄、橙黄或黄红, 植株矮小、直立、早衰 过量: 症状:徒长和倒伏,贪青迟熟,抗病性下降。
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
9
缺素识别:
3)缺P 症状: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植株瘦小,僵直
分孽分枝少,开花结果少,籽粒不饱满。
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
10
●多素症:某些元素过量导致植物中毒,主要是微量元素过量所致。如
饲料粪、肥害、 药害、盐碱地。
6
各种元素在植物中的功能
N---蛋白质,氨基酸;
P---DNA,RNA,ADP,ATP
K---催化剂
钼----硝酸还原酶辅助成份
锌----生长素合成和糖的氧化(可上下传导)
铁----叶绿素合成的催化剂
铜----氧化酶辅助成份
这些元素因作物种类、器官和发育阶段不同而有差异
营养失调:包括营养缺乏、养分比例失调或营养过剩
5
一、营养失调
●缺素症:指植物体内某一时期,或某一段时间内某种元素 供应不足,而发生的缺素症状。
●缺素原因: 1)土壤中缺少某种元素,植物体就缺少某种元素 2)土壤中本身存在某种元素,但由于多种原因处在不能 被植物吸收状态 3)由于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土壤中各元素比例失调
(1)没有病症。 (2)成片发生。 (3)没有传染性。(4)可以恢复。 •4 .生理性病害与病毒病因为均无病症,容易混淆,区别是一般病毒 病的田间分布是分散的,且病株周围可以发现完全健康的植株,生理 病害常常成片发生。
27
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治疗: 1、营养缺乏病:增施缺乏的元素,改善土质或根外施肥等; 2、土壤水分过多:排涝、防止曝晒; 3、干旱地区、干旱气候:加强土壤保水及加强灌溉; 4、大气污染:消除污染源。
缺素识别:
4)缺K: 症状:老叶先表现,叶尖和叶缘以及脉间失绿黄化,进而焦枯
根系生长不良。
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 11
缺素识别:
5)缺Mo:叶畸形 症状在植株上部新叶出现
12
缺素识别:
6)缺Zn:小叶症
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
13
缺素识别:
7)缺B: 畸形果 症状在植株肉嫩组织出现
14
缺素识别:
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定义: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 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 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
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
1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1、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 • 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 • 化学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 2、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虽然不属于环境 因子,但由于没有侵染性,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2
第一节 化学因素
• 营养失调 • 空气污染 • 化学物质的药害
3
一、营养失调
• 植物所需营养
大量元素:N、P、K、Ca、Mg、S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 缺乏--影响植株的正常生理机能 • 过量--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
4
一、营养失调
• 植物大量元素的临界范围 N含量为干物质的1-5% P含量为干物质的0.2-1.1% K含量为干物质的0.5-5% Ca含量为干物质的0.2-1.2% Mg含量为干物质的0.04-0.5% S含量为干物质平均0.25%
22
第二节 物理因素
1.温度不适: 2.水分湿度不适: 3.光照不适:
23
一、温度不适
1、高温:干旱、强日光、强热风
危害:
植物开花和结实异常
灼伤
幼苗伤害
2、低温:
冷害
冻害
3、变温:冻裂
4、晚霜、早霜
5、水温和土温低:扎根不好
24
二、水分、湿度不适
• 水分高:
地下水位高 地势低洼 雨后不排涝 大水漫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