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语篇衔接手段研究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手段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手段[摘要]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篇能力薄弱,主要体现在缺乏衔接和连贯手段的使用。
本文通过对语篇连贯和衔接理论知识的讲述,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传授的一些连贯和衔接手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关键词]语篇;衔接;连贯;衔接手段;连贯手段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行文不够连贯,条理不清、中心不突出,缺乏语篇的逻辑结构和布局的能力,缺乏英语的多种衔接手段。
这些问题在行文中具体表现在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两个方面。
1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1.1 语篇的衔接衔接指一段话中各部分在语法或词汇方面有联系或两方面都有联系。
这种联系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一个句子的几个部分之间。
衔接是语段、篇章的重要特征,是语篇研究的核心。
Halliday和Hasen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当语篇中的某一成分的解释依赖于另一成分时,便产生了衔接。
他们指出,衔接通过结构衔接和非结构衔接实现。
因此,他们将衔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法手段,另一类是词汇手段。
其中语法手段有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而词汇衔接属于词汇衔接手段。
1.2 语篇的连贯所谓连贯就是要求段落中各句的组织与安排以一种明晰的,合乎逻辑的顺序进行,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连贯可以把一篇文章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连在一起。
英文写作教学中的连贯具体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文章在内容构思上是连贯统一的。
文章中所有的句子都是为全文的中心服务。
就各段而言,每一句都是围绕着该段的主题句进行,不能出现与主题句无关的句子。
只有内容观点一致才能让一篇文章连贯顺畅。
二是指表达上的连贯。
文章的段落之间和段落中各句之间要有一定的衔接。
这样才能使文章连贯紧凑、层次分明。
连贯即语篇在信息传达方面的流畅与贯通上的一致性。
1.3 二者关系对于连贯的标准及衔接与连贯的关系这个话题,许多语言学家都有过讨论。
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探析

体裁所要 求 的惯 例 ;4 尽 管 体裁 有 其惯 例 和制 约 () 性 , 内行人仍 可在体 裁 规定 的 框架 内传 达 个人 的 但
意图或交 际 目的 。“ 体裁 ” 语 篇 特 征 的重 要 组 成 是 部分 , 对语 篇进行解 析时 , 如果我们仅 仅重视语 篇的 衔 接手段 或句 际关 系 , 而忽视 语篇 的宏 观结合分 析 , 忽视语篇 体裁 的社 会 功 能和交 际 目的 , 们就 很难 我 引导学 生有 效 而 得 体地 运 用 英 语 进 行 交 际¨ 。 比
一
短语 的用法详 细讲解 , 花 费大 量时 间举 例 来 确保 并
学 生 掌 握 生 词 短 语 句 型 。 这 种 教 法 的 优 点 是 可 以为 学 生 打 下 较 为 牢 固 的 语 言 基 本 功 。 但 是 , 学 阶 段 大
的学生 已具备 相 当的英 语 自主学 习能 力 , 多数 的 大
文中衔接连贯 等写作 技 巧 的传授 , 果使 许 多学 生 结
英语 的 口头与 书面表 达 能力 普遍 较 差 , 别 是写 出 特
来 的 文 章 , 章 结 构 上 没 有 连 贯 性 。 因 此 , 文 从 语 篇 本
篇分 析的角度 , : 如 体裁分析 、 主位推进 模式 、 接手 衔 段等 方面谈谈如 何进 行英 语 教学 , 索 出一种 崭 新 探 的语 篇教学新模 式 , 养 学生 的语 言综 合 运 用能 力 培
篇 分析 理 论 , 养 学生 英 语 写 作 能力 的 方 法途 径 。 培
关 键 词 : 篇 分 析 ; 语 教学 ; 语 英 体裁 分 析 ; 主位 推 进 模式
大学英语写作语篇连贯性的有效途径研究

过 程 写作 法等从 不 同的切人 角度 来探 讨 提高 大学 英
语 写作 教 学 的 方 法 , 但 是 关 注 更 多 的 是 句 子 的 表 达、 词 汇 的衔接 和语 法 的规 范等 问题 , 虽然 有些 学 生 能 写 出完全 符合 语法 规 范 的句子 ,但 整体 给人 的感
觉 是别 扭 、 不知多云 。 文 章结 构 松 散 、 缺 乏 合 理 有效
语篇 的连 贯 。
学要 求 》 中对 学 生 书面表 达 能力 的一般 要求 是 能写 出 内容 基 本完 整 、 中心 思 想 明确 、 用词 恰 当 , 语 意连 贯 的文 章 。 大学英 语 四、 六 级 考试作 文 评分 标准 的每
一
项 都有 对语 意 连贯 的要 求 。 由此 可见 , 构 建语 篇连
贯 的一个 重要 特征 来 自于衔 接 。衔接 不仅 体 现语 篇 形式 层 面上 的语法 、 词 汇衔 接手段 , 即非结 构性 衔 接 特征 , 还包 括 语 篇 的结 构 层 面 , 如 主位 结 构 、 信 息 结 构、 及物 性结 构 、 语 气结 构 等结 构衔接 特 征 。主位 结
一
、
语 篇 连 贯 的标 准
任何 一 个语 篇都 不是 杂乱无 章 的句 子或话 语 片 段 的排 列组 合 , 而 是 一个彼 此 相关 , 语 义 连贯 的统 一
体。 H a l l i d a y认 为语 篇 的连贯 表现 在两 个方 面 : 在 情 景 语境 方 面 是连 贯 的, 所 以语 域上 是 一 致 的 :其 语 篇 本身是 连 贯 的 , 所 以是衔 接 的[ 2 1 。也就 是说 语篇 连
贯 的文章 对提 高 大学 英语 写作 至关 重要 。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衔接与连贯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衔接与连贯在大学英语写作中,衔接和连贯是文章构成的重要要素。
本文将指导大家如何根据输入的关键词和内容撰写一篇文章,同时注重段落衔接、主题连贯、过渡句以及总结。
关键词:环保、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人类责任内容: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环保挑战。
可持续发展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所在,而人类有责任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环保、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责任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同时分析如何在写作中实现良好的衔接和连贯。
环保和气候变化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
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等气候变化现象给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行动的加强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方面,人类有责任采取积极措施来降低碳排放、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环保领域,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采取创新技术和方法,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可持续发展还要求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户之间寻求平衡,实现协同发展。
人类有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一员,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养成低碳、节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政府、企业和公众应该共同努力,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在撰写一篇关于环保、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人类责任的文章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良好的衔接和连贯:引言:可以使用一段引人入胜的事实或例子来引出文章的主题,如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同时提出可持续发展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
段落衔接:在段落之间可以使用转折、对比等手法进行衔接。
比如在阐述环保和气候变化的关系时,可以使用“此外”等连接词引出下一个段落的主题。
主题连贯:在文章中要保持主题的一致性,即始终围绕环保、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人类责任这些关键词展开论述。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语篇衔接手段的运用-最新作文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语篇衔接手段的运用一、引言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者应掌握的四种基本技能。
英语写作作为其中之一,是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英语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关注。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一篇文章流畅自然,正确运用语篇衔接理论是问题的关键。
然而事实上,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平时在批改学生的英语写作时,令笔者感到难过的是,学生的作文虽然可以做到语法基本正确、句子基本通顺。
但也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结构松散、重点不突出、条理欠清晰、层次不分明以及缺乏逻辑性等。
探究此类问题的关键,主要在于目前外语写作教法依然以句子而非篇章为重点,长期以来学生在写作中更多的是关注遣词是否恰当、语法是否正确,而忽视了语篇衔接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普遍不善于使用衔接手段,造成作文的组织性、连贯性普遍不强,学生很难把文章看成一个前后衔接的整体。
即不具备语篇意识。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语篇衔接的忽视是导致学生语篇衔接意识薄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篇衔接意识,很有必要将语篇衔接融于教学之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写出更为地道的英文。
在写作中,语篇意识可以有多方面的体现,而最为突出的。
就是衔接手段的使用。
然而英语和汉语在语篇衔接手段的使用频率上并不完全相同,英语语篇在结构形式上排列有序、衔接严谨、脉络明晰,而汉语语篇在结构形式上往往缺乏显性的连接手段(姚勇芳,2000)。
如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使用上的差异,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地运用各种衔接手段,书面表达将更加连贯,质量将更高。
二、语篇衔接理论Halliday&Hasan认为,任何一段能成为语篇的话语必须具有语篇性(texture)。
语篇的生成依赖于语言成分的连续性,而语言成分之间又具有互相解释的功能。
语言成分的连续性是语篇中通过某一手段把结构和意义上能相互解释的成分构成一体的连续网络。
Halliday&Hasan称这种手段为衔接手段。
大学英语写作语法衔接手段使用研究

大学英语写作语法衔接手段使用研究在大学英语写作中,语法衔接手段的运用对于构建连贯、清晰的文本至关重要。
语法衔接手段就像是文本的“黏合剂”,将各个句子和段落紧密连接在一起,使读者能够顺畅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语法衔接手段主要包括指称、替代、省略、连接词等。
指称分为人称指称、指示指称和比较指称。
人称指称通过使用人称代词(如 he、she、they 等)来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物。
例如,“John is a good student He always studies hard” 这里的“He”就指代了前文的“John”。
指示指称则借助指示代词(如 this、that、these、those 等)来指示特定的人、物或情况。
比如,“This book is very interesting” 中的“This”指的就是特定的这本书。
比较指称通过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如 better、worse、the best、the worst 等)来建立比较关系,以实现语篇的衔接。
替代是用替代词来取代上文中的某个成分,常见的替代词有 one、ones、do、did 等。
例如,“I don't like this shirt Do you have another one?” 这里的“one”替代了“shirt”。
省略则是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省去前文已出现的某些成分。
比如,“John can play the piano, but Mary can't (play the piano)” 括号中的部分被省略了,但意思仍然清晰。
连接词在语法衔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连接词有表示并列关系的 and、or、as well as 等;表示转折关系的 but、yet、however 等;表示因果关系的because、so、therefore 等;表示时间顺序的then、next、finally 等。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语篇衔接手段的运用

1 . 照应 照应指使 话 语 中某一 实体 的所指在 文本 中得 以确定 的语 义关 系 。它分为 人称 照应 、 指
示 照应和 比较 照应 。 称照应 所使 用的指 称词一般 为第三人 称代词 , hm、i、vrbd 人 如 i hseey oy等 ; 指示
照应通 过定  ̄
(e 、 t ) 指示 代词 ( i、 a、 eetoe和 sc h t st tt s、 s) u ha之类 的词 以及地 点指 示词 、 h h h h 时间指
够 写出更为地 道 的英 文 。
在写作 中 , 语篇 意识 可以有 多方 面的体现 , 而最 为突 出的 , 是衔接 手段 的使用 。 而英 语和汉 就 然 语在 语篇衔 接手段 的使 用频 率 上并不 完全 相 同 , 英语 语篇 在结 构形式 上 排列 有 序 、 衔接严 谨 、 脉络 明晰 , 而汉语 语篇 在结 构形 式上 往往 缺乏 显性 的连接 手段( 勇芳 ,0 0。如果 学 生在 写作过 程 中 姚 20 )
于语 言成 分的连续 性 , 而语言 成分 之间 又具 有互 相解释 的功能 。 言成分 的连 续性是 语篇 中通 过某 语
一
手段把结 构和 意义上 能相互 解释 的成分 构成一 体的连 续 网络 。 al a H sn称 这种手段 为衔 H ldy& aa i
接手段 。
关于衔接手段的种类 , ai y H s ( 7) H ld & a n1 6把衔接分为五类 : la a 9 指称( f ec) r e ne、 er 替代( btu s st u i. tn、 i )省略(l s )连接 ( nuci ) o ei i、 lp s c jntn和词汇 衔接(xcl oei )后来 , al a 把替代 和省 略合 o o 1 i hs n; e ac o H ldy又 i 并成一类。 胡壮麟( 9) 1 4把衔接分为四类 : 9 指称 、 逻辑连接、 词汇和结构衔接。 黄国文( 8) c a h 1 8、 Cr y 9 M t (9 3等把 衔接分 为语法 和词 汇两类 衔接 。笔者 采用最 流行 的 H ldy的语 篇衔 接理论 . 19 ) al a i 把衔接分
英语写作中语篇衔接手段与语篇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大一本科生好作文与次作文的统计分析

英语写作中语篇衔接手段与语篇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大一本科生好作文与次作文的统计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和比较非英语专业大一本科生在英语写作中使用的语篇衔接手段,以及这些手段在好作文与次作文中的不同表现,来探讨语篇教学对于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本研究将重点关注大一本科生在英语写作中如何运用各类衔接手段,包括词汇衔接、语法衔接和逻辑衔接等,以实现语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通过对好作文与次作文的统计分析,我们期望能够揭示出哪些衔接手段在优秀作文中更为常见,哪些衔接手段的使用在次作文中相对不足。
本研究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语篇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衔接手段,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语料收集与分析和统计分析等。
我们将通过收集非英语专业大一本科生的英语作文样本,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对作文中的衔接手段进行量化分析,并结合具体的作文实例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讨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英语教师提供有关语篇教学的有益参考,同时也为非英语专业大一本科生提供实用的英语写作指导,帮助他们在英语写作中更好地运用衔接手段,提高作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二、文献综述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语篇衔接手段与语篇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语篇衔接是指通过词汇、语法、语义等手段将句子和段落连接起来,使整篇文章在逻辑上更加连贯、流畅。
而语篇教学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的篇章结构。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一本科生来说,英语写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他们在写作中常常会出现语篇衔接不当、篇章结构混乱等问题,导致作文质量不高。
因此,研究如何通过语篇衔接手段与语篇教学来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对语篇衔接手段和语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例如,Halliday和Hasan(1976)提出了五种主要的衔接手段,包括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语篇衔接手段研究【摘要】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篇知识。
论文运用衔接理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作文中所存在的衔接手段的错误使用现象,分析原因,并试图找到相应的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语篇连贯;衔接手段;写作教学
写作是学生综合语言技能的体现形式,是学生在吸收语言知识基础上再创造的过程。
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词汇量,语法功底,逻辑思维能力等。
但是与学生写作能力高低关系最为密切的还是学生的语篇能力。
然而,传统的英语写作把重点放在纠正学生作文中的语法错误,用词恰当与否,单词拼写是否正确上。
笔者在长期教授大学英语写作课的实践中发现英语写作是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一个薄弱的环节,其中体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有:①对写作课不够重视;②大量的语法和拼写错误,其中包含句子成分的缺失,句子结构前后顺序颠倒等;③内容不够充实,挖掘不够深入;④语言表达欠准确,有大量的中国式英语和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⑤文章前后不连贯,跳跃性思维,想到哪写到哪。
一、大学英语写作中衔接手段的错误运用
“衔接概念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指形成语篇的意义关系。
当在语篇中某个成分的意义解释需要依赖于对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
出现了衔接。
”在韩礼德和哈桑的《英语的衔接》一书中,共归纳了五种衔接类型,即指称/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
(一)照应
在语篇中,如果对于一个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词语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语所指的对象中寻求答案,这就产生了照应关系。
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发现学生照应关系的错误使用情况较为
普遍。
例如:①some are against this thinking. ②they believe that it is absurb. ③numbers is nothing to do with luck. ④number brings us luck is just a false opinion. ⑤it’s just the opportunity that you are lucky that day and you often invoved the number……在这个例子当中,下划线部分指出了人称照应的错误使用。
其中句②的“they”是第三人称复数,而到了句④却变成了第一人称复数“us”,在句⑤中又突然变为第二人称“you”。
人称的前后不一致使整段文章的意义模糊不清。
这说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能正确按照英语规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前后人称一致性的保持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导致了文章的不连贯。
(二)替代
替代指的是用替代形式去替代上下文所出现的某一成分。
使用替代既是为了避免重复,也是为了连接上下文。
韩礼德和哈桑将替代分为三种类型: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性替代。
可用作名词性替代的词主要有“one, ones, the same”等。
动词替代词通常由动词“do”的适当形式充当。
小句性替代词主要有“so,
not”等。
学生比较容易在这一手段运用中出现各种错误。
例如:some one has the same idea with him about the lucky number but the others don’t agree with that.(例4)这个例子当中,学生是试图用“some one”替代上文提到过“some westerners”,但是根据句子的意思,“some one”应该改为“one”。
这里出现的错误主要是替代不准确,意思模糊,胡乱运用do这个单词。
(三)省略
省略指把语言结构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这个语言结构中未出现的词语可以从语篇的其他小句或句子中回找,这里指的是句法上的省略,。
省略是为了避免重复,使表达简练、紧凑、清晰,突出主要信息,衔接上下文。
韩礼德和哈桑将省略分为三种类型: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从句性省略。
以下是错误省略的典型例子。
例如:in my opinion, if you believe(), that it is, and the same of the() disagree这一句的模糊不清,令人费解。
根据上下文,学生想表达的应该是对幸运数字能否带来好运这一观点“信之则有,不信则无”这一思想。
但是他在“believe”后面做了错误的省略,使读者不明白“相信”的是什么。
“the same of the”后面也做了错误的省略,应该加上“people who is”。
(四)连接
连接成分本身并没有衔接意义,而是通过它们特定的意义间接地具有衔接作用;它们首先并不是延伸至上文或下文的手段,而是在话语中表达了某些意义,预设了其他成分的存在。
韩礼德和哈桑
将连接分为四种类型:增补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和时间关系。
连接词的数量繁多,功能复杂,其分类也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去区分。
学生想要正确使用全部的连接词有很大的困难,因而有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当中能不用连接词就不用,漏用连词现象十分普遍,文章显得分散,没有逻辑性;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使用连接词,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章条理清晰,但是由于没有全面掌握连词的正确用法,出现滥用连接词的现象。
以下是连接手段错运用略的典型例子。
if you want to have good luck, you should practice yourself and work hard. you should try to seize the chance not waiting for the good number. 这个例子就是属于漏用连接词的现象,这两个句子中间可以加上“and”或“also”等表示增补关系的单词以增强句子间的联系性,使逻辑关系明确,并且加强连贯性。
(五)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指通过词的重复、同义、近义、反义、上下义、互补、整体与部分等关系,来使语篇语义连贯。
韩礼德和哈桑将词汇衔接分为复现关系和搭配关系两大类。
以下是词汇衔接手段错运用略的典型例子。
例如:number is not only number, there are other means for number. people like some numbers and don’t like some other numbers. 这个例子属于重复手段的错误使用。
句子当中的“number”一词重复了五次,使文章显得罗嗦不堪。
二、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建议
(1)提高师生双方对些写作和写作中语篇衔接和连贯手段重要性的认识,不仅是学生,老师也应该多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
(2)提高英语基础知识。
对高职的学生来说,当务之急是把初中高中的基本语法掌握牢固,从最基本的语言点抓起,减少一些非常明显和初级的语法错误。
(3)减少母语的干扰。
要减少母语词汇的干扰教师可以在讲解词汇时用英语释义,帮助学生辨别一些容易混淆的同义词在具体用法上的差别,并把词汇教学放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词汇的不同意义。
同时,教会学生词根、词缀等构词知识,一方面可以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他们英语表达时自觉进行词形变化的习惯。
(4)增加英语写作的实践练习。
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写作训练,同时追求写作练习的多样化。
(5)教师重视写作课的评改,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教师要重视写作课的评改。
每次布置完学生作文后要认真批改,用各种不同的标志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缺点及错误,方便学生及时修改。
在写评语时应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逐渐喜欢上写作。
当然,写作不是简单地生产文字语篇的过程,还涉及人的心理认知,是思维创造、思辨和交际的过程。
因此,在学生学习衔接手段的同时还可以配合语篇框架推理论证等练习,以期写出有思想,连贯性强,有创造性的英语作文。
参考文献:
[1] brown, g & yule, g. discourse analysi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halliday, m.a.k. & hasan,r. 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76
[3]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4]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李长忠. 语篇的衔接、连贯与大学英语写作[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1)
[6]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